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学案:3.2 氧化和燃烧(学案 第2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2
第2节氧化和燃烧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
2.了解化学反应中一些特殊的实验现象,例如,硫在氧气中反应,铁丝,镁条等在空气和在
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及动手实验能力。
2.学会闻气体的方法。
3.学会观察实验现象,会分析实验信息并从中归纳得出结论。
4.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描述及表达能力。
情感价值观
1.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2.养成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
3.逐步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辩证观点。
2学情分析
1、学生对氧气比较熟悉,但对它的性质并未做过系统的研究。
氧化物也挺常见但其概念对
初中生而言却比较陌生。
2、学生对实验探究还刚起步,所以,学生对实验探究的意识、信心及方法步骤,需要在老
师的不断引导下,逐步增强、提高和掌握。
3、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还刚刚开始,还处于盲目阶段,所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程序,对实
验的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准确,是需要老师引导的。
1。
用心用情服务教育《第 2 节氧化和燃烧》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通过氧气的性质理解氧气的广泛用途。
2、知道氧气与硫、铁丝反应的现象。
3、了解氧气是空气中最活跃的成分,和生物的生命活动息息相关的部分。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试验了解氧气与非金属、金属反应的实验现象,知道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本节课多采用提问和反复回忆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氧气性质、反应的理解。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初步懂得用实验来研究物质性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学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1、认识“氧化”这一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了解氧化反应及其概念。
2、了解燃烧的条件,了解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并具有安全意识。
了解灭火和火灾自救的一般方法。
3、初步懂得用实验来研究物质性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学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氧气与硫、铁丝反应的现象和方程式。
难点:氧气与硫、铁丝的实验三、课时安排: 1 课时四、课的类型:物质基础课五、教学方法:实验法、讲授法、阅读法六、教学用具:黑板、多媒体、实验用品:5-6 瓶盛满氧气的集气瓶、酒精灯、火柴、燃烧匙、硫粉、铁丝、架子等七、教学过程:【回顾总结】:在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空气的组成,知道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混合气体。
其中占空气总量1/5 的是(氧气)。
用心用情服务教育【新课导入】:老师家有一辆凤凰牌自行车,风风雨雨地用了10年。
现在退休家中,很多地方都长上了褐色的斑点,这是斑点由什么造成的?【分析】:这些现象都与氧气有关。
氧气不仅能使很久不用的铁制品表面产生褐色的斑点,还会使食物腐蚀变质,使塑料和橡胶制品变脆老化。
那么氧气是一种百害而无一用的物质吗?当然不是,氧气对生物的生存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氧气,就没有地球生物的存在。
日期周次课时/ 课题 3.2氧化和燃烧-第二课时-灭火与火灾自救教材解读目标1、认识“氧化”这一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了解氧化反应及其概念。
2、了解燃烧的条件,了解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并具有安全意识。
了解灭火和火灾自救的一般方法。
3、初步懂得用实验来研究物质性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学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重点1、氧气的主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用途。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有关知识3、燃烧难点1、氧气与硫、铁丝的实验学情教学准备课件,教案环节师生活动占用时间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引入:1、氧化反应:二、新课教学:1、思考:根据燃烧的条件,我们应该怎样来灭火?灭火:消除燃烧发生的任何一个条件2、灭火与火灾自救1.灭火的措施(1)隔离法:移走(或隔离)可燃物。
(2)窒息法:隔绝氧气(或空气)。
(3)冷却法:将外界的温度降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2.思考:水是否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用来灭火?水能灭火,但也不是万能的,用水灭火也有一定范围。
以下四种火灾不能用水灭火。
(1)比水轻的易燃液体火灾,如汽油、煤油。
(2)容易被损坏的物体,如图书、精密仪器。
(3)与水起化学反应,分解出可燃气体或产生大量热能的物质,如、钾钙钠金属和电石。
(4)对于高压电器火灾。
3、活动:将一根火柴折断,分成火柴头和火柴梗两部分,如图3-29所示放在铜片上,用酒精灯加热铜片,火柴头和火柴梗分别要加热多久才能开始燃烧?通过这个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达到一定温度。
思考:1.把木炭、煤、酒精等放在空气中,这些物质并不燃烧,这是为什么?物体达到一定的温度才能燃烧。
2.油库着火应怎样灭火?油库着火不能用水灭火,因为油的密度比水小。
不太严重可用干粉灭火器或沙子来灭火。
严重的请消防队进行扑救。
3.当电器或电线燃烧着火时,应当如何灭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或沙子来灭火,不能用水。
4、常用灭火器的种类(1)泡沫式灭火器(液体)适用:固体物质、可燃液体火灾,不能扑灭电器设备火灾(2)干粉式灭火器(粉末状固体物质)适用:液体、气体(3)二氧化碳灭火器(液态CO2 喷出为气体)适用:贵重设备、档案资料、仪器仪表、600V以下的电气设备、油类。
3.2 氧化和燃烧林蓁教学目标1、认识“氧化”这一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了解氧化反应及其概念,从得氧的角度了解氧化反应。
2.了解燃烧的概念、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
3.了解燃烧和爆炸、缓慢氧化、自燃等现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4.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并使学生逐步了解内因和外因之间的辩证关系。
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难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教学预设:〔复习提问〕1.说出氧气的物理物质。
2.写出木炭、硫、磷、铁、镁、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可请二位同学上黑板写,其他同学写在作业本上。
)一、氧化和氧化反应(比较)图片:苹果变色和铁生锈的共同点。
特点:是一种缓慢的氧化反应过程,消耗有机物,逐渐放出热量(比较)上述复习题六个反应,讨论得出氧化反应定义。
〔板书〕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叫氧化反应。
〔讨论〕l.为什么定义中无“剧烈”二字?举例加以说明。
(铁生锈、人呼吸等实例说明物质与氧发生化学反应不一定都是剧烈的氧化反应。
)2.为什么说是与“氧”反应,而不说与“氧气”反应呢?(教师可说明氧还有其它存在形态,物质与氧反应,不一定都是氧气。
)二;燃烧〔板书〕燃烧和缓慢氧化〔引导讨论〕由上述各反应,概括出物质燃烧的共同特征和反应实质。
特征——发光、发热实质——剧烈的氧化反应那么,什么是燃烧呢?1、燃烧: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讲述〕燃烧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从古人的照明、取暖到现在的生产、生活等许多方面,都离不开可燃物在燃烧中发出的光和热。
〔引导提问〕试通过上述化学反应的分析,可燃物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够燃烧?(根据学生分析,划出虚线,得出曲线以下结论。
附表1)〔板书〕2、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一)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与氧气接触;(2)可燃物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设问〕若缺少一个条件,可燃物能否燃烧?我们通过实验来加以说明。
〔实验1-1〕(课本实验)实验后打出投影附表2,学生填表。
八年级下册氧化和燃烧教学目标1.能举例说明物质燃烧的条件。
2.认识“氧化”这一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了解氧化反应极其概念。
3.知道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这两个过程,能说出他们的区别。
教学重难点:燃烧的条件一、新课引入活动:烧不破的手帕师:老师这里有一块手帕,如果在酒精灯上点燃,手帕会燃烧吗?生:会。
师:现在老师把这个手帕浸湿,再在酒精灯上点燃,手帕还能燃烧吗?生:会。
生:不会。
师:那我们做一下。
教师演示实验。
师:手帕烧坏了吗?生:没有。
师:手帕刚才没有燃烧,那刚刚看到的熊熊大火是什么物质在燃烧呢?其实老师的这杯液体时有奥秘的,它不是水,他是浓度为70%的酒精溶液,燃烧的其实是酒精。
看来物质燃烧是需要条件的。
物质在什么条件下才能燃烧呢?二、新课讲授(一)物质燃烧的条件师:物质在什么条件下才能燃烧?小组讨论: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说出你的条件,并结合生活经验,找出证据可以支持你的猜想。
学生讨论发言:学生以生活经验为依据,还是可以说出燃烧需要三个条件的:需要可燃物,需要氧气,温度也有要求。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有道理。
接下去让我们用实验再来验证一下,更有力的说明。
实验:1.点燃一支蜡烛,观察它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
然后将一个集气瓶倒扣在蜡烛上,如图3-28所示,观察此时蜡烛燃烧的现象。
2.将一根火柴折断,分成火柴头和火柴梗两部分,如图3-29所示放在铜片上,用酒精灯加热铜片,火柴头和火柴梗分别要加热多久才能开始燃烧?师: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实验师:你看到了什么现象?生: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扣上集气瓶后,蜡烛慢慢熄灭。
师:从这个现象中可以说明什么科学道理?生:燃烧的条件是需要充足的空气。
师:第二个实验,你看到了什么现象?生:火柴头先燃烧,火柴梗后燃烧。
师:他们都是加热一定时间后才燃烧起来的,从这个现象中可以说明什么科学道理?生:物质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必须达到一定的温度。
师:“多久”是指什么?是指时间。
火柴头和火柴梗燃烧时间不一样,说明温度不一样。
八年级科学下册3.2 氧化和燃烧习题2 (新版)浙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科学下册3.2 氧化和燃烧习题2 (新版)浙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科学下册3.2 氧化和燃烧习题2 (新版)浙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2节氧化和燃烧》习题A卷一、选择题1。
在组成空气的各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A。
氧气 B。
氮气 C.二氧化碳 D。
稀有气体2。
如果在宇宙飞船上划火柴,火焰会立即熄灭,这是由于()A.氧气不够B.在失重情况下,空气不对流C.达不到着火点D.宇宙飞船上温度低3。
在空气中敞口放置的一瓶无水酒精,没有燃烧的原因是()A.没有与氧气接触 B。
无水酒精是液体C。
没有达到着火点 D.酒精没有可燃性4.让镁在绝对密闭的条件下燃烧,充分反应后镁有剩余.将集气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如右图,可看到的现象是( )。
A.瓶内进水,约占容积的21% B.瓶内不可能进水C.瓶内全部进水 D.瓶内进水,大于容积的21%5.法国化学家拉瓦锡从实验得出空气是由()A。
二氧化碳和氧气组成B。
氮气和氧气组成C.氮气和氨气组成D。
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组成6。
“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
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A.遇到意外情况,可用已学知识进行有效处置,同时拨打电话求救B.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门窗C.所处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D.在山林中遇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脱离火灾7.下列对氧气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有可燃性 B。
3.2 氧化和燃烧〔第1课时〕学案班级姓名学号【教学目标】1.了解燃烧和燃烧的条件;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然现象及它们与燃烧之间的区别和联系;2.了解灭火和火灾自救的一般方法。
【我的收获】观看微视频后,你学到了什么?【我的疑惑】观看微视频后,你有哪些疑惑?【我的思考】1.爆炸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吗?〔烟花厂爆炸和高压锅爆炸的区别〕2.寻找身边的氧化反响现象,带到学校来,并与同学讨论属于剧烈氧化还是缓慢氧化?3.缓慢氧化、燃烧、自燃、爆炸之间有什么区别与联系?4.给你一直燃着的蜡烛〔把它当成是火源〕,你如何将其扑灭?请自带材料,进展演示,比一比哪一组的方法多?【我的稳固题】1.氧化反响:物质与_____发生的反响。
分_______〔如:燃烧、爆炸等〕和_______〔如:呼吸、铁生锈等〕。
燃烧:可燃物质与氧气发生的一种、、的氧化反响。
燃烧的条件:、、。
2.以下变化属于缓慢氧化引起的是〔〕A.采摘来的茶叶堆在一起会发热B.汽油遇火燃烧C.打足气的车胎在热天爆破D.锅炉爆炸3.以下对燃烧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A.燃烧一定有发光发热的现象B.燃烧一定有火焰C.有发光发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D.燃烧一定有气体产生4.以下有关缓慢氧化、燃烧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缓慢氧化不放热,燃烧放热B.它们有时不是化学变化C.它们本质上都是氧化反响D.缓慢氧化不是氧化反响5.在野外游玩制止乱扔烟头,以防发生火灾。
你认为烟头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是〔〕A.提供氧气B.改变可燃物的着火点C.提供可燃物D.使可燃物的温度到达着火点6.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能火焰更旺,其原理是〔〕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7.在实验室里,通常将白磷浸没在水中保存,其目的是〔〕A.降低白磷的温度B.防止白磷与空气接触C.将白磷与水反响D.将白磷浸湿而不易着火8.用酒精灯加热盛有水的纸杯底部,纸杯没有燃烧,其主要原因是〔〕A.温度未到达纸的着火点B.纸不是可燃物C.纸杯没有和氧气接触D.加水后,纸的着火点降低了9.某同学用如下图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得到以下实验事实: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3.2.2 氧化与燃烧
【学习目标】
1.能说出燃烧的定义和燃烧的条件
2.知道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然现象及它们与燃烧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了解灭火和火灾自救的一般方法
重难点:物质燃烧的条件
一、我预学
1、你知道碳在氧气中和在空气中燃烧有什么不同?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2、你认为物质的燃烧需要那些条件?
二、我探究
一.燃烧的本质:
【阅读并填空】
1、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燃烧是与氧气发生的一种、、
的氧化反应。
2、有些物质不能燃烧,如(举三例)
有些物质可以燃烧,如(举三例)我们把可以燃烧的物质叫做可燃物。
【实验】可燃物燃烧实验:课P44页练习三
1、预测ABC中可能出现的现象。
A: B: C:
2、对比A,C可知:可燃物的燃烧需要
对比B,C可知:可燃物的燃烧需要
二.灭火的原理:
【思考】1、根据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有哪些?
2、分析课本P42页图2-23和图2-24,说出两种灭火方法的灭火原理。
【练习】判断下列灭火方法的原理
饭烧好后,将灶内的柴抽出,灶内的火变小熄灭酒精灯
吹灭火柴树林着火后,砍出一条隔离带
【拓展阅读】
发生火灾时,要保持镇定,首先了解火源的正确位置,其次及时拨打“119”报警求助。
另外,如果火势扩散,应尽快通知家人、邻居设法离开现场,沿途要关上大门,以减低火势及烟雾蔓延的速度,切勿乘电梯或升降机,也不要去灭火。
如果无法离开现场,应采取下列措施:
(1)、用湿毛巾堵住口鼻。
(2)、封闭房门并用湿毛巾等物品塞住门和窗户的缝隙。
(3)、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口
(4)、迅速转移到阳台,大声呼救,或用绳索下坠。
【思考】:如果我们的住房着火,是否要打开所有的门窗?为什么?从火灾中逃生时,常用湿毛巾捂住鼻子和嘴,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三、我展示
请每个小组展示各自内容
四、我小结(请以问题的形式小结)
五、我巩固
1、下列爆炸不是由于化学变化引起的是()
A.加油站因吸烟引起的爆炸
B.炸药爆炸
C.因点火不当引起的液化石油气罐爆炸
D.打足气的轮胎在夏天爆炸
2、下列变化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A、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C、酒和醋的酿造
D、镁条在氧气中燃烧
3、下列变化属于缓慢氧化引起的是()
A、采摘来的茶叶堆在一起会发热B、汽油遇火燃烧
C、打足气的车胎在热天爆破D、锅炉爆炸
4、灭火时,常采用下列方法:①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②清除或移开可燃
物;③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将下列灭火过程中所采取的灭火方法的标号填入括号内。
A、草原着火时,常在燃烧的草场周围割除草,打出一条防火道。
()
B、油锅着火时,加上锅盖灭火。
()
C、房屋着火时,喷洒大量冷水。
()
D、将沙土铺洒在燃烧的化学药品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