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物对EDI模块的影响(美国Electropure EDI模块
- 格式:doc
- 大小:66.00 KB
- 文档页数:5
影响EDI超纯水设备正常运行的原因及对策EDI超纯水设备是一种高精度的水处理设备,主要用于去除水中的离子、溶解性有机物和微生物等杂质,以生成高纯度的水。
然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EDI超纯水设备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影响其正常运行,因此需要采取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影响EDI超纯水设备正常运行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衰减:EDI超纯水设备的压力和电场强度对其性能有重要影响。
在设备运行一段时间后,电极和树脂可能发生衰减,电场强度下降,导致产水效率降低,甚至无法满足水质要求。
3.电极老化:EDI超纯水设备的电极是设备中关键的组成部分,电极的老化会导致电阻增加、产水效果降低,甚至引起设备故障。
4.水质波动:在供水质量不稳定的情况下,EDI超纯水设备的性能可能会受到影响。
水中的溶解氧含量、溶解固体含量、pH值等参数的变化都可能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接下来,针对上述原因,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来保证EDI超纯水设备的正常运行:1.定期清洗和维护膜:建议定期进行膜清洗,以去除沉积在膜表面的污染物。
清洗可采用化学清洗和物理清洗等方法,具体根据污染物的性质来选择。
此外,还需定期更换膜。
2.保持适当的电场强度和压力:经常检查设备的电场强度和压力,确保其在正常范围内。
如果出现衰减情况,可考虑更换合适的电极和调整设备参数。
3.定期更换电极:电极的老化会影响设备的性能,因此建议定期更换电极,确保其正常工作。
4.控制供水质量波动:在水源质量不稳定的情况下,可以增加前置过滤设备,减少水中悬浮颗粒物和有机物的含量,稳定供水质量。
最后,为了确保EDI超纯水设备的正常运行,还需要定期进行设备的维护保养,包括定期清洗设备、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参数等,并根据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设备能够稳定地供应高纯度的水。
Electropure EDI 产品优势
EDI技术简介:
EDI(电去离子)又称为填充床电渗析, 是离子交换树脂和电渗析工艺的组合工艺。
在电去离子的工作过程中, 离子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透过离子交换膜, 而纯水透过离子交换树脂层进行净化后产出超纯水。
在电力、化工、钢铁、制药等领域,电去离子可以替代混床生产符合要求的纯化水。
而且由于电去离子不需要酸碱再生,出水品质稳定等优势,目前电去离子技术在各个水处理领域逐步替代混床,得到广泛的应用。
EDI技术优势:
二级除盐革命性高新技术
能够替代混床
设备紧凑、占地面积小
自动化程度高,运行简单
无须酸碱药剂再生
运行费用较低
不产生大量废水
对环境友好、更环保
EDI产品优势:
“Electropure EDI ”于2009年在全球率先推出大流量模块“EXL”系列,一经推出了即引领EDI技术的革新和推动水处理行业的发展,至今已有数百套系统在安全、稳定运行。
其中,“EXL-850”以较高的制水能力、高品质的产水水质、精美的外观设计,成为“EXL”系列中的佼佼者,已广泛应用于全球众多领域,为电力、石化、冶金、电子半导体、制药、太阳能、光伏等行业提供优质的除盐水、超纯水。
“EXL-HTS-810”作为业内唯一一款大流量高温消毒型EDI,广泛应用于精细日化、制药行业的超纯水、纯化水制备。
材质符合美国FDA和GMP相关标准,外观采用区别于EXL-850工业标准型的乳白色,更符合应用行业的使用习惯。
EDI系统运行影响因素分析EDI系统为一项新型的水处理技术,其系统特性和技术维护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下面由莱特莱德对EDI系统运行中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一下分析,包括进水,进水流量,电压与电流,水的PH值,温度及压力的影响等。
1、进水电导率对脱盐效果的影响:在保证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随着原水电导率的上升,脱盐效果变差。
这是因为进水电导超过一定范围后,模块的工作区间往下移动,乃至再生区消失,工作区穿透,模块内的填充树脂大部分呈饱和失效状态。
同时水中的离子浓度增加,在电压恒定不变的情况下,电流增加,从而电离水的过程减弱,相应的水电离出的H+,OH-减少,直接导致树脂的再生变差。
这样,在进水水质变差的情况下,模块会由弱电离子开始慢慢穿透,系统的电流会增加,因为在水的电离现象,在电压恒定的情况下,电流的上升是非线性的。
2、进水流量的影响:进水流量与EDI系统的处理能力,进水水质以及进水压力有关。
在EDI系统产水能力恒定条件下,进水水质越差,模块的单位处理负担就越重,进水流量应当调节的越小。
在模块的启动阶段,应当注意瞬间流量过大时,会造成膜的穿孔。
由于模块中的电子流主要通过填充树脂传递的,所以浓水电流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影响模块中的电子流迁移的关键。
在实际的试验中可以发现,减少浓水的流量可以提高系统的电流,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质。
但是浓水流量也并非越小越好,当浓水流量过小时会导致膜两侧浓度差更大,而形成浓差扩散,影响水质。
另一方面,由于弱电离子Si及其离子态化合物的溶解度很小,所以容易在低流量的浓水中形成饱和,从而影响弱电离子的去除。
根据现场试验可以大致得到浓水流量一般为进水的5%—10%为宜。
电极水的作用主要是给电极降温和带走电极表面产生的气体。
一般电极水的流量是进水的1%左右。
当电极水过小时,不能及时带走电极表面的气体,会影响整个模块的运行。
3、电压和电流的影响:电压的确定和模块的设计有关,电压是使离子迁移的动力,它使得离子从进水中迁移到浓水中,同时电压也是电解水用于再生树脂的关键。
edi纯化水电阻率反应的问题EDI(电去离子)是一种常用的水处理技术,广泛应用于制备高纯水、超纯水等领域。
然而,在EDI运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导致产水电阻率下降。
以下是可能影响EDI产水电阻率的因素:1.进水水质影响:进水水质较差,如含有高浓度的溶解性固体、有机物、重金属等,会影响EDI的产水质量,导致电阻率下降。
2.EDI模块性能下降:EDI模块长期使用后,其性能可能会逐渐下降,产水电阻率也随之降低。
这可能是由于膜片老化、树脂降解等原因所致。
3.电流控制不当:在EDI运行过程中,电流控制不当可能导致产水电阻率不稳定或下降。
例如,电流过大可能会加速树脂老化,而电流过小则可能影响产水质量。
4.极板结垢:EDI极板结垢是常见的问题之一。
当极板表面结垢时,离子交换树脂和反渗透膜可能会受到损害,导致产水电阻率下降。
5.树脂老化:树脂是EDI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老化或降解会影响离子交换性能,进而影响产水电阻率。
6.流量与水压不稳定:EDI系统的流量和水压不稳定,可能导致产水质量下降,电阻率也随之降低。
7.系统维护不当:定期对EDI系统进行适当的维护和清洗至关重要。
维护不当可能导致污染物积累、结垢等问题,从而影响产水电阻率。
8.温度变化:进水温度变化可能导致产水电阻率不稳定。
一般来说,适当提高进水温度有利于提高产水电阻率。
9.污染物积累:长期运行过程中,EDI系统内部可能会积累各种污染物,如有机物、重金属等。
这些污染物会降低离子交换性能和产水电阻率。
10.设备老化:设备老化是不可避免的问题。
随着EDI设备使用年限的增加,其性能可能会逐渐下降,产水电阻率也随之降低。
为了确保EDI系统能够持续稳定地提供高电阻率的产水,需要密切关注以上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维护和优化。
同时,定期对EDI系统进行性能检测和评估也是非常重要的。
EDI污染判断及所有解决方案EDI 污染是指在电子数据接口(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简称EDI)传输和处理过程中,出现或引入了错误、无效或损坏的数据。
EDI 污染会导致数据不准确、丢失、延迟和混淆,严重影响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决策的准确性。
EDI污染的判断主要依据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如数据错误、无效字符、丢失数据、传输延迟等。
判断过程可以基于实时监控和分析数据传输日志,以及与供应商、客户的数据交换反馈来进行。
当出现异常情况时,可以通过比对预期结果和实际结果的数据差异来判断是否存在EDI 污染。
针对EDI污染问题,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解决方案:1.数据验证和纠错机制:在数据传输之前,对数据进行验证和纠错处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可以使用校验算法和逻辑检查来检测无效字符和错误数据,并通过纠正机制来修复数据中的错误。
2.异常监控和报警系统:建立实时监控和报警系统,对数据传输过程进行监控和分析,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发出警报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可以使用监控工具和报警系统来检测和识别数据传输中的问题,以便及时解决。
3.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建立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确保在数据损坏或丢失的情况下能够迅速恢复数据。
可以定期备份数据,并确保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同时,建立数据恢复流程和机制,以便在需要时能够迅速恢复数据。
4.定期数据检查和清理:定期对已传输和处理的数据进行检查和清理,清除无效或错误的数据。
可以使用数据清洗工具和策略来清理和优化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5.合作伙伴沟通和协调:与供应商和客户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协调,确保数据传输规范和流程的一致性。
通过共享和交流信息,及时解决数据传输和处理中的问题,避免EDI污染的发生。
6.技术培训和人员意识提升:加强对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他们对EDI污染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
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教育,使员工了解数据传输和处理的流程和规范,以及解决EDI污染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EDI出水水质的影响因素分析EDI(Electrodeionization)是一种基于电化学原理的水处理技术,可以高效地去除水中的离子,提高水质纯度。
EDI出水水质的影响因素非常多,下面将对其中的一些主要因素进行分析。
1.进水水质:EDI技术通常需要与其他水处理技术配合使用,如反渗透膜预处理。
因此,进水水质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EDI出水水质的优劣。
若进水水质中含有过多的悬浮物、有机物、重金属和微生物等污染物,则可能会影响到EDI膜的正常运行,导致出水水质下降。
2.进水水量:EDI技术的出水量受到进水水量的限制。
当水量较小时,水流速度减慢,EDI模块内的离子吸附和分离作用相对减弱,可能导致留在水中无法被去除的溶解性离子增加,进而影响出水水质。
3.进水水压:EDI技术需要一定的压力来推动水流通过膜,进水水压对EDI出水水质有一定影响。
低水压可能导致水流速度减慢,难以充分流过EDI膜,使得一些溶解在水中的离子无法有效去除。
4.电导率:EDI技术是基于电化学原理工作的,其效果与水的电导率有关。
当进水电导率较高时,EDI技术对溶解性离子的去除能力较强,出水水质较好;而当进水电导率较低时,EDI技术对溶解性离子的去除能力相对较弱,出水水质较差。
5.水温:温度对EDI技术的水处理效果也有一定影响。
一般而言,水温较高时,EDI膜内的离子势能较低,电导率较大,较容易去除离子,出水水质较好;而当水温较低时,EDI膜内的离子势能较高,电导率较小,EDI的去离子效果相对较差,出水水质较差。
6.设备维护:EDI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对出水水质也有很大影响。
如果设备不定期进行清洗和消毒,膜表面可能会有污垢和细菌滋生,影响到EDI的去离子效果,从而影响出水水质。
综上所述,EDI出水水质的影响因素非常多,包括进水水质、进水水量、进水水压、电导率、水温和设备维护等。
因此,在使用EDI技术进行水处理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来保证出水水质的稳定和优良。
影响EDI 工艺性能的主要污染物包括:硬度(钙、镁)、有机物(TOC )、颗粒或SDI 、活性金属(铁、锰)、氧化剂(氯、臭氧)和二氧化碳。
对于EDI 系统设计的预处理过程,必须要能够从EDI 进水中尽可能除去这些污染物。
为了更好的发挥EDI 的性能,前处理系统设计时,将严格控制污染物对EDI 的影响,因此,EDI 进水中污染物的浓度应该低于EDI 所要求的范围内。
详述如下:污染物一:氧化剂(ClO -或O 3等) 序 号 分 类 特 性 描 述1 工艺影响 氯和臭氧会损坏离子交换树脂和离子选择性膜,并且导致树脂疏松,从而降低容量。
氯是一种氧化剂,氧化后使TOC 显著增长,其副产物会使阴离子树脂和膜引起污染,降低树脂交换性能,同时,氧化也能引起树脂裂解和压力降上升,模块寿命缩短。
理想的浓度水平为零。
2 控制方法 1,降低TOC 浓度 2,减少有TOC 析出的设备和管材的使用3 前处理工艺手段 1,采用活性炭技术2,添加还原剂3,增加在线氧化剂的监控4 控制相对值 活性氯小于0.05mg/L ,建议为0mg/L ;臭氧小于0.02mg/L ,建议为0mg/L污染物二:硬度序 号 分 类 特 性 描 述1 工艺影响 钙镁硬度离子能够导致EDI 单元结垢,当钙镁离子和HCO 3-离子都被迁移至EDI 浓水室后,它们在浓水室得到了浓缩,如果达到CaCO 3或MgCO 3结晶的条件,将很快在浓水室结晶析出,浓水室中的压力降将会升高,电流效率则会降低。
Electropure EDI 模块的设计可以避免结垢,然而最小的进水硬度可以延长两次清洗之间的时间。
2控制方法1,降低硬度2,减少结垢的相关因子,如:控制CO2、降低EDI回收率等3前处理工艺手段1,软化2,RO3,NF4,降低EDI设备回收率5,减少CO2或HCO3-4控制相对值小于1mg/L,或3或5或0.5污染物三:有机物(TOC)序号分类特性描述1工艺影响有机物质(TOC)能被树脂和膜表面吸附,会引起活性层受阻,一旦树脂和膜受阻,去离子的效率将会降低,模块内电阻也会增加,从而,引起EDI产水品质下降2控制方法1,降低TOC浓度2,减少有TOC析出的设备和管材的使用3前处理工艺手段1,UF2,ACF3,RO4,TOC UV5,采用不锈钢或FRP水箱6,采用不锈钢或UPVC或钢衬胶的管道和阀门4控制相对值小于0.5mg/L污染物四:颗粒物及胶体(SDI)序号分类特性描述1工艺影响颗粒物质(SDI)、胶体和悬浮颗粒大量涌入会造成膜和树脂的阻塞。
EDI模块为什么要清洗?详细清洗步骤因为EDI模块进水水质中,如果前期预处理不到位,会存在各种可能会污染EDI模块的污染物,比如含钙沉淀物、金属氧化物、污垢、杂质等。
EDI模块在运行过程中会因为表面污染堵塞导致模块性能下降,例如产水流量下降,产水水质标准下降等情况。
为保障EDI模块组件产水品质,所以要定期对edi模块表面的污染物进行清洗。
EDI模块清洗:什么情况下需要对EDI模块进行清洗操作呢?下述情况出现两条以上时,应该对edi模块进行再生清洗:在进水温度、流量不变的情况下,进水侧与产水侧的压差比原始数据升高30%。
在进水温度、流量不变的情况下,浓水进水侧与浓水排水侧的压差比原始数据升高30%。
在进水温度、流量及电导率不变的情况下,产水水质(电阻率)明显下降35%。
在进水温度、流量不变的情况下,浓水排水流量下降35%。
膜块的工作电压超过初始调试时电压的20%。
不管膜块在何种电气运行模式(稳流或稳压)下,都要注意观测他们的变化趋势。
EDI模块清洗操作步骤:1.浓水室结垢清洗;2.记录清洗前所有数据;3.分离EDI膜块与其他设备的连接管路;4.连接清洗装置(见清洗流程图),使清洗泵通过浓水管路进入EDI膜块再回到清洗水箱,浓水进、出水阀开启,关闭EDI淡水进水阀和产水阀;5.在清洗水箱配置2%浓度的盐酸清洗液;6.启动清洗泵,调节浓水进水阀,以规定的流量循环清洗(酸洗步骤)。
(参见附表)停止清洗泵,排空清洗水箱清洗废液,分离浓水排水阀至地沟;7.向清洗水箱连续注入清水(RO产水),启动清洗泵连续清洗(冲洗步骤);8.打开EDI进水阀和产水阀,同时对两个水室进行冲洗;9.检测浓水出水侧的水质,直至与进水侧电导率相近;10.各个阀门,恢复原始各设计流量数据;11.恢复EDI各个管路与其他系统的连接;12.开启PLC控制柜电源,向EDI膜块送电,转入正常运行,并作好初次运行的数据记录。
所以EDI反渗透纯水设备的使用与清洗如同保持人体的健康一样,要从平时做起。
一、什么是EDIEDI全称是"electrodeionization",中文全称:“电去离子”、或是“连续电去离子”、“连续电除盐”等,早期国内也称之为“填充床电渗析”。
EDI是一种将电渗析与离子交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膜分离深度除盐技术,属高科技绿色环保技术。
它利用电渗析过程中的极化现象对离子交换填充床进行电化学再生,以直流电压为驱动力,利用混合离子交换树脂的离子吸附的交换作用和阴阳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使一水体中的阴阳离子分别通过阴阳离子交换膜迁移到另一水体中而得到纯化的分离过程。
这一过程离子交换树脂是连续电再生的,因此不需要使用外加的酸和碱对之再生,而且生产出高达18MΩ.cm(25℃)的超纯水。
这种新技术完全可以替代传统的离子交换技术(如:混合离子交换器)。
二、Electropure EDI原理基本原理EDI是利用阴、阳离子膜,采用对称堆放的形式,在阴、阳离子膜中间夹着阴、阳离子树脂,水中的离子首先被树脂捕捉,阴阳离子分别在直流电压的作用下,向不同的方向迁移,离子通过相应的离子膜而到达膜的另一侧,使水得到纯化。
而同时在电压梯度的作用下,水会发生电解产生大量H+和OH-,这些H+和OH-对离子膜中间的阴、阳离子交换树脂不断地进行了再生。
由于EDI不停的进行交换一一再生,使得水的纯度越来越高,所以,最终产生了高纯度的超纯水。
三股独立水流Electropure EDI模块将进水流分成了三股独立的水流:1.产水水流(最高水回收率达99%)2.浓水水流(通常5~10%,可以循环回流到RO进水)3.极水水流(1%,阳极和阴极的水排放)离子选择性膜阴离子选择性膜可以透过阴离子而不能透过阳离子阳离子选择性膜可以透过阳离子而不能渗透过阴离子树脂离子交换技术Electropure EDI从水中去除不想要的离子是通过在淡水室中将它们吸附在离子交换树脂上,然后将这些离子输送到浓水室中。
在模块的淡水室中,阴离子交换树脂释放出氢氧根离子(OH-)与溶解盐中的阴离子(如:Cl-)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