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和我们的生活[思维导图知识点知识树]2019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科学
- 格式:pdf
- 大小:1.96 MB
- 文档页数:14
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1.第一单元水
1.水到哪里去了
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
2.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水沸腾了
1.沸腾是水受到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腾过程中水
的温度不在发生变化。
2.测量水温的方法
0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0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壁
0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04、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测量连续变化的温度时除外)
0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3使用酒精灯加热
时的注意事项
01、一定要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酒精灯
02、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其他酒精灯
03、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
04、加热后的烧杯、三脚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是很烫的,
不要用手去触摸
4.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增加
3.水结冰了
01、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
态变成固体状态。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感受空气知识点汇总
1、我们周围到处都是空气。
2、空气的特征:无色无味、会流动、看不见摸不着等;空气的作用:人类呼吸、植物生长、玩具充气等。
3、空气和一般物质相比具有这些特征:容易泄漏、很轻、可以使袋子鼓起来,让袋子鼓起来以后摸起来软软的,会流动、抓不住……
4、物体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类型。
水、酱油、可乐等是液体,会流动;石头、沙子、木块等是固体,有固定的形状;
空气、水蒸气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
5、生活中和空气有关的物品有:气球、皮球、轮胎等。
《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总结及逻辑思维导图1、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第一个用天平进行定量分析)。
2、空气的成分和组成空气成分O2 N2CO2稀有气体其它气体和杂质体积分数21%78%0。
03%0.94%0。
03%(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选择红磷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c、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d、结论:空气是混合物; 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e、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差强差. (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3)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4)目前环境污染问题: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温室效应(CO2、CH4等)酸雨(NO2、SO2等) 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6。
氧气(1)氧气的化学性质:特有的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2)氧气与下列物质反应现象物质现象碳在空气中保持红热,在氧气中发出白光,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O2点燃CO2磷产生大量白烟4P + 5O2点燃2P2O5硫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O2点燃SO2镁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2Mg+O2点燃MgO铝发出耀眼的白光,发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若为铝粉,则会发生爆炸4Al+3O2点燃2Al2O3铁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e3O4)3Fe+O3点燃Fe2O3石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瓶壁上有水珠生成,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铁、铝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铁、铝在空气中不可燃烧。
-WORD格式--可编辑-《空气和我们的生活》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从空气是一种资源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空气。
地球是动植物和人类的家园,通过本课开展的调查、交流、学习活动,学生能从更多维度、更深入地了解空气与动植物以及人类生产、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
同时,本课也是对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总结和梳理,有助于学生连贯地思考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并且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
【学生分析】本课是学生在学完整个单元后,用表格、气泡图、科学写作等方式梳理知识架构。
学生经过长时间跨度学习后,重新回顾还有一定难度,教师应保留之前上课的照片、记录表、班级汇总表等,帮助学生进行回顾与梳理。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地球被一层厚厚的空气包围着,人们称它为大气层。
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对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空气可以帮助燃烧。
风具有能量,风能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
科学探究目标尝试以图表的形式组织信息。
能够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
能回顾和反思整个单元内容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科学态度目标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整理信息的重要性。
具有分析、反思探究过程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人类生活和生产可能造成大气破坏,具有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愿意采取行动保护大气环境,节约资源。
【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用三个思维工具,梳理整个单元所学的知识。
引导学生把第 1 课的思维导图加入本课。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第 1 课画的气泡图等。
教师准备:前几课的班级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空气的分布教师提供大气层图片,让学生观察,然后请学生汇报:从图中你观察到什么?你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经验说明空气的广泛存在?二、调查空气与生活1.教师出示丰富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思考:生活中,空气为我们提供了什么?2.分小组进行调查活动,记录空气与我们的生活。
3.全班交流汇总,完成《我的调查记录表》。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师在学生分享经验时,补充更多的关于空气存在的资料。
教师可以借此强调地球上的空气是十分重要的资源,是地球生命生存的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