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团辅之学习动机
- 格式:ppt
- 大小:892.50 KB
- 文档页数:14
学习心理学中的学习动机在学习心理学中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发生并驱使其参与学习行为的内在动力。
它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习动机能够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对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学习动机展开阐述,并探讨一些提高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
一、学习动机的定义与重要性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愿望、意愿和兴趣,驱使其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持续投入精力和时间进行学习的动力。
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是指个体出于内心的自我驱动和乐趣而参与学习,例如对知识的渴望、对成就感的追求以及对问题解决的兴趣。
内在动机是学习者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动力来源。
外在动机是指个体通过外部奖励或惩罚激励来参与学习,例如为了得到好成绩、赢得奖励或避免惩罚而进行学习。
尽管外在动机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行为,但其持久性和自主性相对较低。
学习动机对个体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成果具有重要影响。
高度的学习动机可以增强学习者的自信心和专注力,提高学习效果和成绩;而低度的学习动机则会导致学习者的学习态度消极,学习成果不佳。
因此,了解学习动机并培养积极的学习动机对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二、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学习动机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内在的特征以及外部环境的因素。
1. 内在因素个体内在的特征是影响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之一。
与学习动机相关的内在因素包括个体的需求、价值观、兴趣、能力和自我效能等。
- 需求: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需求,如对成就、亲近和权力的需求等。
不同的需求会影响个体对学习的动机和期望。
- 价值观:个体的价值观决定了他们对学习的重视程度。
价值观与个体的信念、价值和目标密切相关。
- 兴趣:个体对学习内容的兴趣程度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动机。
对于感兴趣的主题,个体更容易投入精力和时间进行学习。
- 能力和自我效能:个体对自己在某个领域的能力和自我效能的信念也会影响其学习动机。
心理学学习动机教案主题:心理学学习动机教案引言:心理学学习动机是对个体为什么、如何去学习的心理过程进行研究和分析。
学习动机对个体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成果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了解和培养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本教案将通过多个角度,介绍学习动机的概念、种类、影响因素和培养方法,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
一、概念解析:学习动机的本质及重要性学习动机是个体追求知识和能力的内在动力,是推动个体投入学习的关键因素。
首先,我们将学习动机与其他相关概念进行区分,并解释学习动机的重要性。
二、学习动机的种类及特点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本节将详细介绍两者的特点和区别,并对个体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的关系进行探讨。
三、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分析学习动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个体特征、环境因素和任务特征等。
本节将深入探讨这些因素对学习动机的影响机制,并提供实际案例进行说明。
四、培养学习动机的方法与技巧学习动机是可以培养和提高的,通过良好的教学设计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本节将介绍一些有效的培养学习动机的方法和技巧,并通过教师的案例分享,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五、案例解析:学习动机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分析和讨论实际教学场景中的案例,我们将学习动机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应用学习动机的原理和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六、总结与展望在本节中,我们将对本教案所涉及的学习动机概念、培养方法和应用案例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学习动机研究的发展方向。
结语: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对于提高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学习动机的概念、特点和影响因素,并学会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期望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实现个人学习的全面发展。
附:参考资料1. Dweck, C. S. (2006). Mindset: 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 New York, NY: Ballantine Books.2. Pintrich, P. R., & Schunk, D. H. (2002). Motivation in education: Theory,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Pearson.3. Ryan, R. M., & Deci, E. L. (2000).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and the facilitation of intrinsic motivation, social development, and well-being. American Psychologist, 55(1), 68-78.。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辅导:第八章学习动机,教师资格考试教师资格考试网为您整理“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辅导:第八章学习动机”,考生们可以多背诵教师资格证教育学教材,熟悉各章节知识考点。
祝广大考生都能通过教师资格考试!第一节概述一、学习动机:(一)含义:是引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将学习活动引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动力机制。
表现为推力、拉力和压力。
(二)学习动机的结构(谈谈学习动机与学习需要和诱因之间的关系):学习动机是由学习需要和诱因两个方面构成。
学习需要是学生追求学业成就的心理倾向,是社会、学校和家庭对学生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主观反映。
学习需要是学习动机产生的基础,是激发学生进行各种学习活动的内部激活动力(即内驱力)。
但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需要和满足学习需要的手段,并不等于他会为满足学习需要而采取行动,只有出现与学习需要相适应的外部诱因时,学习需要才能变成学习动机,导致学习活动的发生。
所谓诱因,是指与学习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如家长的奖励、教师的表扬、同伴的赞扬等。
诱因吸引学生进行定向的学习活动,以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从而使需要得到满足。
学生的学习行为往往取决于需要与诱因的相互作用。
没有一定的学习需要,学生就不会通过学习活动去追求一定的学习目标;反过来,没有学习行为的目标或诱因,学生也就不会产生某种特定的需要。
当学生达到了某种学习目标,满足了相应的需要后,相应的学习动机就会有所削弱。
(三)动机的作用(结合学习活动,谈谈动机具有哪些功能。
)四个功能:(1)激活功能:会引发学生内驱力,唤起内部的激动状态。
(2)定向功能:指向一定的学习目标。
(3)强化功能(4)调节功能:调节学习的强度、时间和方向。
二、学习动机的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具有积极的影响。
成就动机较强的在完成学习任务中能够不断取得进步,学习效率相对较高。
但是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并不完全成正比。
过分强烈的学习动机往往使学生处于一种紧张的情绪之下,注意力和知觉范围变得狭窄,由此限制了学生正常的智力活动,降低了思维效率。
教育心理学之学习动机六个知识点1.学习动机的含义与结构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自身学习活动,并引导其行为朝着一定的学习目标发展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在心理状态。
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组成部分是学习需求和学习期望,它们相互作用形成学习动机系统。
(1)学习需要和内驱力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某种缺失,并努力得到充实的心理状态。
它的主观体验形式是学习者的学习愿望或意图。
(2)学习期待与诱因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
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是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学习期待是静态的,而诱因是动态的,它将静态的期待转换成为目标。
所以.学习期待就其作用来说就是学习的诱因。
2.学习动机的种类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分为高尚动机和低级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以分为近距离的直接动机和远距离的间接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3.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往往以学习行为为中介.只有把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效果者放在一起加以考查,才能看出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既一致又不一致的关系。
4.学习动机的理论(1)强化理论(2)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求有五种,按一定的层次从低到高排列,即生理、安全、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在人的需求层次中,最基本的是生理需求。
自我实现作为最高需要之一,包括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创造需要。
(3)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是个体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努力又快又好地解决一个问题的愿望或趋势。
阿特金森是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
他把个人的成就动机分为两类,一类是争取成功,一类是避免失败。
(4)成败归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测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水平、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机会)质量、身心状态、外部环境。
我的未来不是梦学习动机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目的】本活动是针对一些缺乏学习动机和目标意识的高中生而设计的。
我校学生基础较差,部分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麻木于学业失败状态,不敢尝试,不愿意付出努力,自控能力差,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因此,在期中考试后对这部分学生进行激发学习动机的团体心理辅导,恢复学生对学习的信心,使他们懂得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是获得成功的基础,并学习一些如何达到目标的具体方法。
【活动准备】音箱、音乐、玻璃杯1个、笔20支、书签若干、白纸20张、复印资料若干份【活动过程】一、热身游戏二、跳出你心中的高度1、跳蚤的故事我们都知道,跳蚤的弹跳力是惊人的。
把跳蚤放在桌子上,一拍桌子,跳蚤会立即跳起,高度甚至可以超过其身高的400倍。
跳蚤堪称世界上跳得最高的动物!但是,在实验室里的跳蚤,却让我们看到了另外的情形。
心理学家用跳蚤做过有趣的实验。
把一只跳蚤放进一个玻璃杯里,发现跳蚤立即轻易地跳了出来。
又重复几遍,结果还是一样。
接下来实验者再次把这只跳蚤放进杯子里,不过这次放进后立即在杯子上加一个玻璃盖,嘣”的一声,跳蚤跳起来又重重地撞在玻璃上。
跳蚤十分困惑,但它不会停下来,因为跳蚤的生活方式就是跳” 一次次地跳一次次被撞,连续多次后,它开始根据盖子的高度来调整自己所跳的高度。
再一阵子以后呢,发现这只跳蚤再也没有撞击到这个盖子,而是在盖子下面自由的跳动。
一天后,实验者开始把这个盖子轻轻拿掉,跳蚤不知道盖子已经去掉了,它还在原来的高度继续地跳。
三天以后,这只跳蚤还在那里跳。
一周以后,这只可怜的跳蚤还在玻璃杯里不停地跳着一一其实它已经无法跳出这个玻璃杯了。
分享环节:请大家交流分享一下你对这个故事的感想。
2、故事感悟跳蚤跳不出杯子,并非它已丧失了跳跃的能力,而是由于一次次撞到玻璃罩的经验,让它习惯了,麻木了,认为自己已经不可能再跳出杯子。
更可悲的是,即使玻璃罩已经不存在了,它却连再尝试的勇气都没有了。
玻璃罩已经在潜意识里罩住了跳蚤的心。
学习动机的心理学解析学习动机是指一个人产生、维持和调控学习行为的内在动力和积极性。
它对个体的学习成就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解析学习动机的相关概念、作用机制以及影响因素。
一、学习动机的概念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在学习任务中所表现的积极性、探索性和持续性的内在心理状态。
它涉及到个体对学习任务的期望、兴趣和目标设定等心理过程。
学习动机可以通过个体内在的需求、认知、态度以及外在的奖惩等因素而被激发和调控。
二、学习动机的作用机制学习动机对个体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成就产生重要影响。
首先,学习动机能够激发个体的学习兴趣和投入程度。
当个体对学习任务产生兴趣和好奇心时,他们会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积极地探索和尝试,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学习动机能够调节个体的认知过程和思维策略。
高动机的学习者更加注重学习目标的设定和实现,他们会更加有意识地采取积极、灵活和深入的思维策略来解决问题,以获得更好的学习结果。
最后,学习动机还能够影响个体的情绪和情感体验。
当学习者对学习任务充满信心和满足感时,他们会体验到积极的情绪,从而促进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学习动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内在需求、外在奖惩、个体差异和环境因素等。
首先,内在需求是学习动机的基础。
个体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会引发学习的内在动机,如满足自我实现、自尊和社交认同等需要。
其次,外在奖惩是学习动机的外在激发因素。
个体通过获得奖励或避免惩罚来增强学习动机,如获得好成绩或赢得他人的认可。
再次,个体差异对学习动机有重要影响。
不同的个体在学习动机上存在着差异,包括学习目标的多样性、动机水平的高低以及自我效能的不同等。
最后,环境因素也可以调节学习动机。
合适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能够增强学习者的动机水平,如合作学习、奖励激励和反馈等。
总结起来,学习动机是个体学习行为的内在驱动力和积极性,对个体的学习成就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它可以通过激发学习兴趣和投入程度、调节认知过程和思维策略以及影响情绪和情感体验来促进学习。
(心理健康教育)专题二学习动机辅导(上)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成效,主要取决于两大因素,一是会不会学,二是愿不愿学。
前者属于学习方法与策略,后者便是学习动机问题。
有研究者对上海市4649名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占居首位的是厌学。
厌学主要也是学习动机问题,而不是单纯的情绪反应。
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不仅可以提高其学业,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其心理健康。
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我们认为,首先要了解有关学习动机的理论,特别是现代的学习动机理论,其次是运用理论于实践。
围绕着这样的主题,本专题着重探讨如下问题:学习动机的涵义及其类别;动机理论;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一、动机与学习动机(一)动机1、动机的涵义人类总是在试图解释自己或他人行为的原因。
如个体为什么会做出这样那样的行为?其原因是什么?现在心理学家都一致同意将有机体的一系列复杂的行为起因归结为它具有某种动机。
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动机是推动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原因。
具体说,动机是引起、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
它涉及这样三个方面的问题:(1)引发行为的起因是什么?(2)使行为指向某一目的的原因是什么?(3)引起个人坚持追求这一目的的原因又是什么?所以,动机主要有三个作用:(1)激发行为,使有机体进入活动状态;(2)行为定向,指向某一目标;(3)维持行为,使有机体保持适当的行为强度直到目标达成为止。
2、动机的基本要素(1)需要与驱力需要是主体意识到的一种缺乏状态。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当有机体感到某种需要缺失时,能激起行为,使需要得到满足。
内驱力指在有机体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推动力,是一种内部刺激。
当需要没得到满足时,有机体会产生内驱力刺激,内驱力刺激引起反应,反应导致需要的满足。
例如,当摄食需要出现时,内驱力会驱使有机体表现出摄食行为以满足这种生理需要,随着进食需要的满足,内驱力降低,摄食行为也就停止了。
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心理辅导在小学阶段,学习是孩子们建立基础知识和学术能力的重要时期。
然而,有些小学生在学习中缺乏动力,并遇到心理问题。
因此,了解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并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一、学习动机对小学生的影响学习动机是指小学生对学习的渴望和动力。
它可以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表现和学术成就。
当小学生具备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时,他们更有可能集中精力、投入学习,并表现出更好的学习成果。
相反,缺乏学习动机的学生可能会表现出对学习的厌倦和消极情绪,从而降低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在了解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时,教师和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创设有趣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如探索性学习、游戏化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设定目标:帮助学生制定可量化和具体的学习目标,让他们能够理解自己的努力与成就之间的关系,并激发学习动力。
3.提供反馈:及时给予学生关于他们学习表现的积极反馈,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努力所带来的成就,从而增强学习动机。
二、小学生学习中可能面临的心理问题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面临各种心理问题,包括焦虑、自卑、压力等。
这些问题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业成绩,因此需要及时进行心理辅导。
针对小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心理辅导师或教育工作者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倾听和支持:重要的第一步是倾听学生的问题和担忧。
给予他们充分的支持和理解,让他们感到被尊重和关心。
2.积极情绪管理:教导孩子学习积极的情绪管理策略,比如深呼吸、放松训练和积极思考等,帮助他们面对挑战和压力。
3.建立自信心:提供适当的挑战和成功经验,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和自尊感。
鼓励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相信自己能够取得进步和成功。
4.家校合作: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心理需求。
通过双方的努力,协同支持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通过以上的心理辅导措施,小学生可以更好地应对学习中的困难和挑战,建立积极的学习动机和心理状态。
心理学派别知识:学习动机——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所展现出的行为和意愿,是完成学习任务的驱动力,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非常重要。
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面临这样一个难题: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自我效能感的培养自我效能感是个体的信心和能力,对于学习动机的激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研究表明,当个体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时,自我效能感会得到提高,学习动机也会随之增强。
因此,教师要注重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学生感知自己的能力,并鼓励学生尝试更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
例如,在讲解新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展示相关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促使学生慢慢地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和优势。
二、目标设定的重要性目标设定是学习能力和学习动机提高的关键。
教师应该对学生明确目标,让学生对学习的方向有所了解,并且能够为了目标而坚定努力。
例如,为了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可以让学生先对于书籍进行搜索和理解,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兴趣挑选书籍进行阅读。
这样为了达到目标,学生会投入更多的努力与耐心,最终形成对阅读的兴趣。
三、情境因素的调节情境因素也会直接影响学习动机的发展。
例如,学习环境的清洁与整洁,教室布置的色彩和氛围等。
情境因素的调节与诱导是可以普遍应用的,而学生所需要的这种情境条件与措施可以依据教材的性质和特点进行设计策划。
例如可以在课堂上设置合适的课堂听讲小讽,以及使用一些能调节情绪的工具,例如放松音乐和绘画,游戏等等,这也是一种普遍可行的方法。
四、社会支持的作用社会支持对于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影响非常大。
如果学生感到社会环境中的其他成员都是勤奋、支持学习的,那么他们很可能会更加努力地学习。
教师应该适时地表扬学生取得的进步和成就,让学生感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肯定和认可。
同时,家庭、同学、朋友、社会团体等其他人群中的肯定和鼓励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教育心理辅导: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1. 介绍教育心理辅导是指通过心理学知识与技巧,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成绩和学习动机的一种专业服务。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策略,可以帮助教育者在实施教育心理辅导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2. 理解学生的需要和价值观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他们的需求和价值观对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至关重要。
教育者应该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并倾听他们的意见和想法。
同时,也要尊重每个人独特的观点和价值观,因为这对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很重要。
3. 设定具有挑战性但可达成目标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机,设置既具有挑战性又可达成的目标非常重要。
这样做可以激发他们努力工作、追求成功并取得进步。
目标应该明确,并且可以分解成更小、更容易实现的步骤,这样学生可以逐步实现目标。
4. 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一个积极鼓励和支持学习的环境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机至关重要。
教育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 - 提供正面反馈和鼓励,增强学生对自己能力的信心。
- 创造合作和互动的机会,让学生彼此激励和支持。
-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到被尊重和关心。
- 提供适当的挑战和激励,以保持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投入度。
5. 培养自主性和责任感给予学生一定程度上的自主权可以提高他们对学习的动机。
教育者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决策,并给予他们在课堂上做出选择的机会。
同时,培养责任感也是重要的,让学生明白他们自己对于自己学习成果负有一定程度上的责任。
6. 提供实践与反馈为了增强学生的动机,教育者应该提供具体的实践机会,并及时给予学生有意义的反馈。
这样可以让学生实际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并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果。
7. 结论通过以上策略,教育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和投入度。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因此在教育心理辅导中要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和背景采取相应的策略。
通过持续关注并改进自身辅导技巧,教育者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实现他们潜力的最大化。
学校心理辅导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学习动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就像一股内在的驱动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提升。
而学校心理辅导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学习动机可以简单理解为学生为什么要学习。
它可能源于对知识的渴望、对未来职业的规划、对优异成绩的追求,或者是为了获得他人的认可和赞扬。
一个强烈而积极的学习动机能够让学生在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时保持坚韧不拔的毅力,不断努力克服困难,实现学习目标。
相反,如果学习动机不足或者不明确,学生可能会表现出厌学、缺乏自律性等问题,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
学校心理辅导是一项旨在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的专业服务。
心理辅导老师通过与学生进行交流、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了解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和压力。
这种关心和支持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从而建立起信任关系。
在心理辅导过程中,老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
很多学生对自己的兴趣、优势和不足缺乏清晰的认识,这会影响他们对学习目标的设定和学习动机的形成。
通过心理辅导,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学习风格和职业兴趣,从而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和目标。
比如,一个对艺术有浓厚兴趣但在数学学习上感到吃力的学生,在心理辅导的帮助下,可能会意识到自己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艺术相关的课程上,将来从事与艺术相关的职业。
这样明确的目标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他们更有针对性地努力学习。
心理辅导还能够帮助学生调整心态,增强自信心。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失败,比如考试成绩不理想、与同学竞争失利等。
这些经历可能会让学生产生自我怀疑和消极情绪,从而削弱学习动机。
心理辅导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失败,将其视为成长和学习的机会,帮助他们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重新树立信心。
当学生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取得进步时,他们会更愿意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积极追求更好的成绩。
第四章学习心理第一节——学习动机1、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心理倾向或内部动力。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
2、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
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它包括学习的兴趣、爱好、学习的信念等。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成分。
从需要的作用来看,学习需要即为学习的内驱力,即学习驱力。
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
学习期待就其作用来说就是学习的诱因。
(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3、学习动机的分类A、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B、高尚的学习动机和低级的学习动机C、近景的直接性学习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学习动机D、主导性学习动机和辅助性学习动机E、一般动机和具体动机F、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4、学习动机对学习的作用学习动机是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支持性条件。
学习动机对学习的作用可表现在两个方面:影响学习过程,影响学习效果。
学习动机对学习过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学习动机对学习行为有启动、定向和维持作用。
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总体上整个动机水平对整个学习活动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具体的学习活动中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A、总体而言,在一般情况下,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是一致的。
但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却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条件。
B、对一项具体的学习活动而言,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是那么简单。
只有当学习动机的强度处于最佳水平时,才能产生最好的学习效果。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影响学习效果。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A、动机的最佳水平随着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行为效果随着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隐形的翅膀——我的学习动机【设计意图】在学习的动力系统中,学习动机具有核心意义。
学习动机是激发和维持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学习动机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直接因素。
学习动机可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外部动机是指学生受外在环境因素影响而形成的学习动机。
内部动机是因个体内在需要而产生的学习动机。
动机必须有一定的目标,目标引导个体行为的方向。
个体对目标的认识,使外部诱因变成内部需要,进而成为行为的动力,并推动行为。
学生的学习动机呈现出多样性、变化性、可塑性等特点。
据调查许多中职学生的学习比较被动,很少主动学习,厌学心理较为普遍。
中职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有报答父母,考大学,跟着学别人学习,实现理想抱负,不想过早进入社会,不想被人瞧不起,受人尊重等,部分中职学生的学习动机消极、模糊,少数学生没有学习动机等等。
职普融通班学生的中考成绩处于普通高中分数线下10分左右,他们敏感、挫败感强,学习不理想。
本课旨在让中职学生了解和探索自己的学习动机,学会辨析和澄清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逐步确立持久的学习动机。
【活动目标】1.了解学习动机及其重要性。
2.通过小组合作辩析学习动机,在分享互动中提升识别、优化学习动机的能力。
3.形成不断调整、优化学习动机的意识。
【活动重难点】学会识别自己的学习动机,并优化、提升学习动机。
【授课年级】中职高一职普融通班【活动时长】40分钟【活动准备】课前调查、彩色磁扣若干、轻音乐、分组并确定小组竞争规则、条形纸带、水彩笔【活动过程】课前约定:全心投入、热诚参与、无私分享、彼此尊重、享受学习;“12334——56778”。
一、暖身活动(约4分钟)师:同学们,想玩游戏吗?生:想。
师:好,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叫“抓住学习”。
1.游戏规则8—10人为一组;每个同学伸出左手,左手食指向上,右手掌心向下;将左手食指顶住左边同学的掌心,右手掌心与右边同学的食指指尖接触;老师念一段文字,当听到词语“学习”的时候,用右手去抓住旁边同学的食指,左手食指快速逃脱,避免被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