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 格式:doc
- 大小:105.50 KB
- 文档页数:3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这一课开始了我国工业化的历程,中国工业从无到有,并且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上课伊始让学生朗读毛主席的诗词,培养学生素养,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材料,给学生以震撼,体会到中国当时的落后,使学生认识到要改变工业落后的状况,必须发展本国的工业。
本课做到了重点突出,重点讲述了“一五”计划的成就,有效地进行了前后的对比,说明了中国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有效地激发了同学们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
我认为民主法制建设与经济建设,并驾齐驱,没有采用传统的“保驾护航”。
因为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基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是经济建设的保障。
1。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单元综析单元内容: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及成就。
时间跨度:本单元的时间跨度为1953年至1978年以前。
课节概述: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从1953年起,我国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并取成了巨大成功,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同时,民主政治建设也顺利进行,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新中国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失误,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阶段特征: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单元目标1.掌握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知道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颁布的情况。
2.掌握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了解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理解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3.了解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兴起;知道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文化大革命”的发起和结束、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了解王进喜、焦裕禄等先进人物的卓越贡献。
单元重难点【重点】“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和共和国第一部宪法;三大改造的形式;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几次失误及成就;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的先进人物。
【难点】“一五”计划实行的必要性;1954年宪法的性质;三大改造的实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失误的原因和教训。
单元知识体系单元名词解释1.三大改造:是指建国初期,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
它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
三大改造中的“三”是指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是指社会主义改造。
2.公私合营:公(国家)私(资本家)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它是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形式。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学习目标】
1、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2、掌握“一五”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1954年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并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认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标志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的基本形成。
【学习重点】
“一五”计划的成就和作用
【学习难点】
制定“一五”计划的背景。
【学习过程】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材料: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彭德怀在《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
教师:那么,西方侵略者之所以可以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根本原因何在?
学生:西方侵略者武器先进,工业发达……
教师:近代历史上这一悲剧的出现固然与统治者的腐败无能密切相关,但是从根本上看是由于被侵略国家社会生产力落后,无力抵御工业发达的西方侵略者,历史的发展一次次地证明:当今世界,一个国家只有实现工业化,提高综合国力,为加强国防提供基础,才能彻底避免遭受侵略与奴役的命运,这也是百年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目标。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开始了工业化的起步。
(展示课题)◆自主学习,梳理知识
知识点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背景:我国工业水平十分落后
2.目的: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3.起止时间:开始,到年提前完成。
4.基本任务:
(1)基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建立国家和的初步基础;(2)相应地发展、、、;
(3)相应地培养。
5.取得成就:
①1953年,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②到1956年,中国第一个汽车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
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第一个机床厂建成投产。
③1957年,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
____________公路通车,密切了内地与边疆的联系。
④形成了以为中心的工业基地。
沿海的工业基地也得到加强。
6.意义:我国开始改变了____________ 落后的面貌,向____________迈进。
知识点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时间:__________年9月,
2.制定机构:____________________
3.内容:宪法规定我国坚持_______________,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4.性质:这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_____类型的宪法,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_____________的宪法。
◆合作探究,拓展延伸
探究一“……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
——选自毛泽东词《水调歌头•游泳》
①“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中的“一桥”是指?“一桥”是什么时候建成的?
②同一时期,在工业、交通运输业上还取得了哪些成就?
探究二为什么说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总结归纳,提升能力
三年经济得恢复,现代工业要起步,穷白面貌要改变,一五计划展宏图。
鞍山轧钢开红花,解放汽车跑中华,喷气飞机翔蓝天,长江大桥武汉架,
川藏公路到屋脊,沈阳机床成绩大,工业落后始改变,齐心步入工业化。
民主政治着手抓,54年9月制宪法,两个坚持定方向,人民政权治国家。
◆达标测评,巩固新知
1.新中国成立时工业十分落后。
然而,短短几年间新中国就生产出了第一批自己的汽车,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
这主要得益于()
A.推行了土地改革 B.中共八大的召开
C.实施了“一五”计划 D.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贯彻
2.我国在“一五”时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表
注: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约为l:7.9。
由此可见,我国当时()
A.农轻重三业均衡发展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优先发展运输交通业 D.已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有一首非常动听的歌曲《天路》,唱出了青藏铁路通车后藏族人民的心声,而建成通车的青藏公路已经为西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青藏公路建成于()
A.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B.社会主义探索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
4.“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建立了东北工业基地,其中心是()
A.鞍山钢铁公司
B.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C.沈阳第一机床厂
D.宝山钢铁公司
5.1957年,一座连接了南北交通的长江大桥在什么地方建成?()
A.武汉
B.沈阳
C.长春
D.鞍山
6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参考答案:
探究二
(1)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的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从宪法对国家的性质及政治制度的规定上,我们不难作出判断,这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