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SBS的种类对中海AH-70重交通道路沥青性能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985.93 KB
- 文档页数:6
试析SBS改性沥青性能影响因素1、序言目前,采用聚合物对道路沥青进行改性是提高和改善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一种重要措施,常用的改性剂有SBS、SBR、PE等。
其中,SBS类改性沥青与原始沥青相比,在稳定性能、内聚附着性能、拉伸能力、弹性性能、温度性能、抗老化性能等方面,均有明显的改进和提高,被广泛应用于路面工程。
在多年的研究实践中,人们发现SBS改性沥青性能受到SBS掺入量、基质沥青、SBS自身性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文拟从SBS改性沥青的原材料入手,试图对其主要影响因素做一个综合研究探讨,从而达到指导沥青改性用SBS生产的目的。
2、SBS改性沥青机理沥青的改性主要是通过改善沥青体系的内部结构实现对沥青物理性能的改善的。
SBS是一种高聚合物,易因吸收沥青中的饱和分而发生溶胀,溶胀后的SBS 极性更接近胶质;沥青与SBS挤压部分的相容性也会改变沥青组分的分布,进而影响沥青的相态转变;聚合物粒子对沥青组分的良好吸附和沥青组分对聚合物粒子的充分溶胀是提高沥青性能、对沥青进行聚合物改性的基础,沥青组分对聚合物粒子的溶胀和聚合物粒子对沥青组分的吸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种动态过程会对聚合物改性沥青的空间结构产生很大动态影响,直接会影响到改性后沥青的性能。
3、影响因素3.1 SBS改性沥青效果与基础沥青的关系研究表明,沥青和SBS的相容性与基质沥青的构成紧密相关关,因此,沥青组成将直接影响改性效果。
沥青中沥青质含量的增加,可以有效的改善改性沥青的应力应变特性,但与此同时,也影响改性剂在沥青中的相容稳定性。
另外,随着沥青中的芳香分增加,高聚物吸收饱和分小分子致其比表面积增加,有助于改性沥青沥青形成相容稳定体系,相反,芳香分的过多,则会明显降低改性沥青的内聚力和软化点。
3.2 SBS掺入量对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SBS的掺入引起了沥青组分的重新分配,其中,饱和分明显减少,胶质、芳香分及沥青质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改性剂是一种高聚物,在沥青中溶解是一种溶胀过程,饱和分等小分子由于运动较快,会快速渗透进高聚物内部,使其体积膨胀,另外,如果高聚物的分散度较大,比面积增大,饱和分小分子进入几率增大,所以改性后饱和分含量明显减少。
浅析SBS掺量对其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周院芳余剑锋(江西交通工程咨询监理中心南昌 330008)摘要:为了满足交通发展的需要,对沥青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改性沥青的各项性能远远优于重交通沥青,特别是SBS改性沥青因有着比其他改性沥青更好的性能,近年来我国对SBS改性沥青使用越来越多,而我省使用则是近几年开始,为了更好地、合理地使用SBS改性沥青。
本文从沥青的常规试验浅析SBS掺量对其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道路工程;SBS改性沥青;沥青性能;掺量0 前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量迅速增长,带动了我国高速公路事业的迅速发展,也相应提高了对沥青材料的需求。
现阶段沥青路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大致如下:1、高温车辙及变形问题,这一点在我省非常突出,由于高温、重车、超载等原因,车辙可能成为我省沥青路面的最严重的破坏形式;2、水损,表现了雨季等时间出现松散、坑槽唧浆等情况;3、温缩裂缝,从各高速公路通车情况看,裂缝情况也相当严重,因大部分都是半刚性基层的沥青路面,其基层材料的收缩所产生的反射缝有大量发生。
由于改性沥青的高温抗车辙性能、抗疲劳能力和低温抗裂性都远远优于重交通沥青,改性沥青特别是SBS改性沥青的需求越来越大。
1 SBS改性沥青1.1 SBSSBS是一种热塑性弹性体,是以丁二烯和1,3-苯乙烯为单体,采用阴离子聚合制得的线型或星型嵌段共聚物。
在SBS用于道路沥青改性之前,它的式进行定性检查具体作法是灌浆硬化14天后,用载重汽车(载货8t以上)或钢轮压路机(15t以上)在混凝土面板上慢速行驶,专人随行目测,观察混凝土板是否有晃动。
5 结语1、工程实践表明,采用压浆技术工艺处理板底脱空经济可行、简便实用、效果明显,既可用于水泥混凝土路面日常养护,也可用于路面的改建工程。
2、板底脱空病害的形成与水的侵蚀有重要关系,最大用途是做皮鞋底,即所说的“牛筋底”。
其中,线型的结构式为:{CH2-CH}n{CH2-CH=CH-CH2}m{CH2-CH}n││C6H5 C6H5星型的结构式为:[{CH2-CH}n{CH2-CH=CH-CH2}m]4Si│C6H5有关资料表明:SBS的改性效果与SBS的品种、分子量密切相关,星型SBS的改性效果优于线型SBS,其分子量越大,改性效果越明显,但加工越难。
(完整word版)SBS结构对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03 SBS结构对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刘贵男(中石化资产分公司长岭沥青厂)摘要:本文主要以两种不同S/B的线型SBS(A、B)和星型SBS(C)为例,研究了不同SBS结构对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不同结构的SBS由于与沥青的相容性不同,对基质沥青的改性效果有所不同。
同等质量分数下,S/B高的线型SBS改性沥青比S/B小的线型SBS改性沥青的针入度、延度较小、抗老化性能强;星型SBS改性沥青软化点和针入度的指标优于线型SBS改性沥青;星型SBS的改性效果与改性剂和基质沥青的配伍性有很大的关系.关键词:SBS结构、基质沥青、改性沥青前言聚合物改性沥青由于可以提高和改善沥青路面使用性能、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现已得到了广泛应用.聚合物改性沥青种类繁多,其性能随聚合物品种的不同而不同。
其中SBS聚合物改性沥青由于能够显著提高沥青路面高温抗车辙、低温抗开裂以及增强抗老化、改善疲劳等性能而成为聚合物改性沥青的主要品种[1]。
SBS 聚合物改性沥青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我国常用的SBS改性剂主要是线型和星型两种。
SBS与基质沥青存在着配伍性,不同的基质沥青组成会严重影响SBS改性沥青的技术性能.因此,选择不同类型和牌号SBS,研究其对改性沥青技术性能的影响,对于正确认识和应用SBS改性沥青有着积极的意义[2]。
1.原材料的性质及分析方法1.1基质沥青实验采用的沥青为国产三种70A重交通基质沥青:Ⅰ、Ⅱ、Ⅲ,其性质见表1。
表 1 三种70A重交通基质沥青指标基质沥青种类ⅠⅡⅢ25℃针入度/0。
1mm66.867。
473.7软化点/℃49.148。
947.910℃延度/cm>60>6058.0TFOT后残留物质量损失/%0。
180.150。
1610℃延度/cm7。
07.07.025℃针入度比65.363.764。
11.2改性剂和稳定剂试验共采用了A、B、C三个型号的SBS改性剂,其中A和B为线性SBS,C为星型SBS.三种改性剂均呈白色立柱桩,物理力学性质见表2。
SBS摘要:SBS 改善沥青路用性能在现代交通建设中历史悠久。
本论文以深圳市城市道路改建工程中的SBS 改性沥青项目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实验和实验室测试,探讨了SBS 改性沥青对路面性能的影响机理,分析了SBS 改性技术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SBS 改性沥青;路面性能;应用现状;发展趋势一、简介沥青混合料是目前公路工程中最常用的路面材料之一,它具有复合材料的功能,并能够承受轮胎和气流等多种力的作用,具有优异的耐用性和稳定性。
但是,在日常的使用中,由于路面的温度和交通量等因素的影响,沥青路面可能会出现剥落、龟裂、塑性变形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对车辆行驶产生影响,还会导致路面的结构破坏,从而影响行车安全。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SBS 改性技术被引入到沥青混合料的生产制造中。
SBS 是一种高分子材料,具有耐温性、抗老化性和柔韧性等多种优异性能。
通过在沥青中添加适量的SBS 改性剂,可以改善沥青路用性能,并能提高沥青混合料的弯曲抗拉强度、斥水性等性能,从而使路面更加耐用。
二、SBS 改性沥青的生产制备SBS 改性沥青的生产制备主要包括两个步骤,即改性沥青的制备和沥青混合料的制备。
其中,首先需要生产改性沥青,可以通过将适量的SBS 改性剂与沥青混合均匀,经加热混合,使两种材料充分交联得到稳定的改性沥青。
此外,在生产改性沥青时,还可以添加抗氧剂、胶粘剂等添加剂,以提高改性沥青的稳定性和耐用性。
在获得改性沥青之后,需要将其用于生产沥青混合料。
首先需要将改性沥青与其它材料(例如粗骨料、细骨料、矿填料等)混合均匀,制备成沥青混合料。
此过程需要注意添加剂的比例和混合时间等工艺参数,以获得高质量的沥青混合料。
三、SBS 改性沥青的主要性能SBS 改性沥青具有多种优异性能,可以显著提高沥青混合料的物理、化学、力学等性能,使路面更加坚固、平整和耐用。
SBS 改性沥青的主要性能如下:1. 耐老化性沥青路面在日常使用中,会受到紫外线、氧化、高低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其老化。
沥青与沥青混凝土课程设计辅导老师:黄维蓉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班级:09级(1)班姓名:李瑞娇学号:091401092012年6月23日SBS 掺量对沥青混凝土抗冻性的影响一、 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外研究现状1.1 国外化学类抗冻结路面化学类抗冻结路面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洲,在瑞士、德国等国家有所应用。
日本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引进该种路面形式,于90年代初期进行了成功的推广。
化学类抑制冻结铺装技术的有效抗冻成分为盐化物,盐化物替代混合料中的部分矿质材料,经盐化物挥发在路表降低冰雪的冰点,达到融化冰雪的目的。
国外常用的化学类抑制冻结铺装技术如下所述1.1.1 添加材混入型添加材混入型分为水泥固化型、表面裹油型及粉末型3种形式。
其中水泥固化型的盐分以水泥固化成粒状、圆球状物体,添加量约8%,应用时置换混合料中的粗、细集料。
水泥固化型的盐化物如图1所示。
表面裹油型的盐分以颗粒形式表面裹油后置换混合料中的细集料,添加量约5%,见图2。
粉末型盐化物以粉体形式置换混合料中的石粉,添加量约6%~8%,如图3所示。
1.1.2 添加材混入、吸着型采用水泥固化的氯化物与保水性材料填充混合料的空隙,形成半柔性的抗冻结路面。
1.1.3 添加剂吸着型在开级配沥青混合料空隙中,填充高聚物盐类(如醋酸钾)等抑制冻结的材料,达到抑制冰雪的目的。
1. 2 国外物理类抗冻结路面 1.2.1日本的物理类抗冻结路面日本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进行物理类防冻路面的研究开发。
其最初是参考瑞典等国家的研究资料,采用日本本国的沥青混合料试验方法进行室内试验;从1979年开始,物理类抗冻结路面逐渐多有应用。
为了评价物理类防冻路面的破冰效果,日本交通研究室和旭川开发建设部联合研制的鼓轮内接型冻结路面室内走行机,如图4所示。
该室内走行机用于评价不同轮胎的抗滑性能,不同交通量对冰雪地面的影响,以及抗冻结剂的合适掺加量。
成熟的室内研究为大面积的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日本常用的路面物理类抑制冻结铺装技术如下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