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推出机构的设计6
- 格式:ppt
- 大小:1.77 MB
- 文档页数:77
推杆推出机构的设计原理
推杆推出机构的设计原理主要通过推杆的力学原理来实现。
推杆推出机构一般由推杆、导轨、挡块等部件组成。
设计原理如下:
1. 推杆设计:推杆是推出机构的核心部件,设计时需要考虑其材料和形状。
材料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硬度,以承受推动力和摩擦力的作用。
形状设计应考虑推动力的传递和转化效率,一般选择圆柱形或方形。
2. 导轨设计:导轨用于引导推杆的运动轨迹,保持推杆的稳定性和方向性。
导轨的设计应满足推杆的移动要求,一般选择直线导轨。
导轨的材料应具有较小的摩擦系数,以减小能量损耗。
3. 挡块设计:挡块用于限制推杆的运动范围,保证推杆推出机构的推动效果。
挡块的设计应考虑其位置和形状,以确保推杆在推动过程中不会受到不必要的干扰或撞击。
4. 摩擦减小设计:推杆推出机构在运动过程中会产生摩擦力,影响推动效果。
为减小摩擦力,可以采取以下设计措施:选择低摩擦材料、增加润滑剂、优化推杆和导轨的配合精度等。
5. 动力传递设计:推杆推出机构的推动力来源于外部动力,如液压、电动等。
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动力传递的效率和稳定性,选择合适的动力传递方式和装置。
总之,推杆推出机构的设计原理主要包括推杆设计、导轨设计、挡块设计、摩擦减小设计和动力传递设计。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优化,可以实现推杆的稳定、高效地推动机构的推出。
塑料模具课程设计指导书(一)塑料模具课程设计的目的塑料模具课程设计是《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中的最后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也是一次对学生进行比较全面的塑料模具设计的训练,其目的是:(1)通过模具课程设计,要求学生综合应用《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及其他相关课程的基本知识来解决工程实际中的具体设计问题,以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所学课程的知识。
(2)通过模具课程设计,学生进行了一次较为完整的塑料模具设计的实际训练,使学生初步掌握塑料模具设计的内容、步骤和基本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结构设计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为毕业设计和今后从事模具设计与制造工作奠定基础。
(3)通过模具课程设计,提高学生查阅技术资料和手册的能力,熟悉并正确应用有关的技术标准。
(4)通过模具课程设计,培养学生认真负责、踏实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强化学生的质量意识和时间观念,使学生初步形成从业的基本素职。
(二)课程设计的任务塑料模具课程设计的题目,一般选择中等复杂程度的塑料注射模进行设计,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如下任务:(1)绘制塑料制件图一张(A4)(用计算机绘图)(2)绘制塑料注射模装配图一张(A1)(手工绘图)(3)绘制模具零件工作图2~3张(用计算机绘图)(4)编写设计说明书一份(三)塑料注射模具设计步骤1.塑件成型工艺分析(1)塑件成型特性的分析根据塑件图中标明的塑料品种,分析该塑料的使用性能及成型性能;查阅该塑料的比重、比容、收缩率及流动性等特性。
(2)塑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认真阅读塑件图,审核塑件的几何形状、尺寸公差等级、表面粗糙度、塑件壁厚及其他技术要求,必要时还需阅读该塑件所属的部件图(或组件图)和了解该塑件的使用条件、使用寿命、载荷特性及其数值等。
据此分析塑料注射成型工艺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3)明确生产批量小批量生产时,为了降低成本,模具尽可能简单,通常采用单型腔;大批量生产时,应在保证塑件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采用一模多腔或高速自动化生产,以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率,因此对模具的推出机构、合模导向机构、塑件和浇注系统凝料的脱模以及凸、凹模的结构提出了严格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