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经痛中医学名
- 格式:ppt
- 大小:192.00 KB
- 文档页数:12
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50例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评价方法。
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2年8月收治的50例采用针灸治疗原发性坐骨神经痛患者,进行临床疗效的观察和评价方法的研究。
结果:本组50例,痊愈38例,显效6例,好转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0%。
结论: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坐骨神经痛;针灸治疗;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545—01坐骨神经痛是针灸科最常见的病种之一,患者常表现为坐骨神经病变,沿坐骨神经通路即腰、臀部、大腿后、小腿后外侧和足外侧发生的疼痛症状群。
多见于中老年男子,以单侧较多。
起病急骤,首先感到下背部酸痛和腰部僵直感。
或者在发病前数周,在走路和运动时,下肢有短暂的疼痛。
以后逐步加重而发展为剧烈疼痛。
疼痛由腰部、臀部或髋部开始,向下沿大腿后侧、腘窝、小腿外侧和足背扩散,在持续性疼痛的基础上有一阵阵加剧的烧灼样或者针刺样疼痛,夜间更为严重。
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3年8月收治的50例采用针灸治疗原发性坐骨神经痛患者,进行临床疗效的观察和评价方法的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3年8月收治的50例采用针灸治疗原发性坐骨神经痛患者,男:女为3:2;年龄22~64岁,平均年龄45.5岁。
1.2 诊断标准①疼痛位于坐骨神经分布区内并沿其通路放射,部分患者夜间疼痛加剧;②坐骨神经牵拉试验阳性;③腰部脊柱两色无明显压痛,在坐骨神经通路上有多处压痛;④x线摄片排除腰、骶椎、椎管病变。
1.3 治疗方法①取穴:由于本病之疼痛部位适为足太阳膀胱经及足少阳胆经的经络循行径路,所以我们选穴亦以足太阳膀胱经之委中、肾俞、上髎等穴位及足少阳胆经之环跳、阳陵泉、邱墟等穴位为主,再根据古人对腰腿痛的治疗经验,定出常用穴位如下:环跳、环中、委中、阳陵泉、昆仑、邱墟、肾俞、上髎。
坐骨神经痛(偏痹)【病因】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炎)原因不明,临床比较少见。
继发性坐骨神经痛由于邻近病变的压迫或刺激引起,又分为根性和干性坐骨神经痛,分别指受压部位是在神经根还是在神经干。
根性多见,病因以椎间盘突出最常见,其他病因有椎管内肿瘤、椎体转移病、腰椎结核、腰椎管狭窄等;干性可由骶髂关节炎、盆腔内肿瘤、妊娠子宫压迫、髋关节炎、臀部外伤、糖尿病等所致。
【症状】病史及症状坐骨神经病多见于中老年男子,以单侧较多。
起病急骤,首先感到下背部酸痛和腰部僵直感。
或者在发病前数周,在走路和运动时,下肢有短暂的疼痛。
以后逐步加重而发展为剧烈疼痛。
疼痛由腰部、臀部或髋部开始,向下沿大腿后侧、腘窝、小腿外侧和足背扩散,在持续性疼痛的基础上有一阵阵加剧的烧灼样或者针刺样疼痛。
夜间更严重。
一、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原发性为坐骨神经的炎症引起的疼痛,以单侧者居多,可常和肌纤维炎同时发生。
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炎)的主要发病原因为寒冷潮湿及扁桃腺炎、前列腺炎、牙龈炎、鼻窦炎等其他炎症病灶感染,有的同时伴发肌炎及肌纤维组织炎。
二、继发性坐骨神经痛根性坐骨神经痛疼痛常自腰部向一侧臀部、大腿后,腘窝、小腿外侧及足部放射,呈烧灼样或刀割样疼痛,咳嗽及用力时疼痛可加剧,夜间更甚。
为避免神经牵拉、受压,常取特殊的减痛姿势,如睡时卧向健侧,髋、膝关屈曲,站立时着力于健侧,日久造成脊柱侧弯,多弯向健侧,坐位进臀部向健侧倾斜,以减轻神经根的受压。
牵拉坐骨神经皆可诱发疼痛,或疼痛加剧,如Kernig征阳性,直腿抬高试验(Lasegue征)阳性。
干性坐骨神经痛疼痛常从臀部向股后、小腿后外侧及足外侧放射。
行走、活动及牵引坐骨神经时疼痛加重。
压痛点在臀点以下,Lasegue征阳性而Kernig征多阴性,脊椎侧弯多弯向患侧以减轻对坐骨神经干的牵拉。
丛性坐骨神经痛此型临床比较少见。
表现为腰腿痛同时出现,可沿一侧下肢的后侧向下放射。
体检发现1.压痛点沿坐骨神经分布区有压痛点如腰旁、髂点、臀点、腓点、踝点等。
坐骨神经痛及其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是针灸临床常见多发疾病,该病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疾病主要症状表现为疼痛,疼痛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大腿后部以及小腿后外侧等,如果疼痛程度强烈,患者可能会呈现屈膝、腰部屈曲等。
随着病情的发展,如果病变位置在神经根的位置,椎管的压力增加就会导致疼痛加重。
此外,还有部分患者会出现腿部麻木以及行动困难等症状。
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坐骨神经痛疾病,及时接受有效治疗,避免病情扩大。
本文为大家详细讲解坐骨神经痛的疾病类型,发病症状以及针灸治疗方法,旨在帮助大家远离疾病困扰,保持身体健康。
一、坐骨神经痛疾病介绍(一)什么是坐骨神经痛很多人不了解什么是坐骨神经,其实就是人体神经之中最粗大的周围神经,该神经是从人体的腰椎出发,再经过臀部,继续向下走行至双腿的后方,最后抵达脚底部分与大脚趾。
所以坐骨神经主要支配的是股后肌以及所有小腿肌肉的感觉。
一旦受到外界因素或者是病变因素影响以上部位就会受到神经影响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或者是压痛,这就被称为坐骨神经痛。
该病在不同阶段的症状不一样,越到后期疾病越严重,所以大家一定要多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如果发现不适立即就医,避免病情严重化。
(二)坐骨神经痛的两大类坐骨神经痛主要分为两大类,其中一类是原发性坐骨神经痛,主要是由扁桃体、牙齿以及副鼻窦等病灶感染是所致。
是由于血液侵犯坐骨神经外衣导致的,潮湿以及寒冷是最主要的诱发因素。
其中起病较急的坐骨神经炎主要是干性坐骨神经痛,主要的症状表现为背部酸痛,同时还会感觉腰部僵直。
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就会引发坐骨神经通路的疼痛,这种疼痛是持续性的,并且还会在夜间突然加剧。
另外一种类型是继发性坐骨神经痛,该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邻近组织发生病变影响坐骨神经通路。
最常见的诱发因素是腰椎间盘突出,并且在咳嗽用力或者是打喷嚏时,由于腹压的增加坐骨神经会呈现放射性的疼痛。
(三)坐骨神经痛的不同阶段坐骨神经痛在早期阶段,其症状主要表现为疼痛与麻木。
Sciatica(坐骨神经痛)Chinese Synonyms:lumbar shares pain, Yaokua pain, low back pain, lower back pain, Bi Syndrome.中医病名:腰股痛,腰胯痛,腰腿痛,腰痛,痹证,TCM disease name explained:sciatica refers to the sciatic nerve pathways and the distribution area of the pain syndrome. This pain is often from the waist, hips through the thigh, the calf to the foot lateral radiation.中医释名:坐骨神经痛是指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的疼痛综合征。
这种疼痛往往从腰、臀部经大腿后、小腿外侧向足部放射。
TCM Etiology:1, Exogenous: Mainly feel cold dampness. As the locality cold-wet land, or wading the rain, the labor sweat when the wind, wet clothing, and so can feel the cold dampness of the evil and sick, and more and more importance folder Feng Xie refractory pain again. In addition, as patients may feel hot and humid, such as hot and humid days of the visit to, or falling into cold dampness simmers, Yu and of heat, to hot and humid, flow injection bladder meridian and the fat low back pain. Servant or injury, or posture is not correct, waist, inappropriate force, expel gas sprain may lead to the disease.中医病因:1、外感主要为感受寒湿。
针灸配合中药独活寄生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坐骨神经痛临床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针灸配合中药独活寄生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78例坐骨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
对照组患者仅给予针灸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独活寄生汤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疼痛程度。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4%,对照组为82.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14,P<0.05);观察组治疗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 AS)评分为(1.31±0.2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8±0.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灸结合中药独活寄生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坐骨神经痛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疼痛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独活寄生汤;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独活寄生汤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椎间盘退行性变或者外伤所致纤维环撕裂、髓核向椎管突出而压迫脊髓、马尾神经或神经根而出现的临床症候群。
坐骨神经痛是指神经根压迫引起损伤导致炎性水肿、疼痛,发生于腰部、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及足部外侧等坐骨神经走形及分布区域。
腰椎间盘突出是坐骨神经痛发病的主要原因[1]。
中医学中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坐骨神经痛属于“腰腿痛、痹症”的范畴。
患者表现为烧灼样或刀割样疼痛,用力时或咳嗽时疼痛加重。
原发性坐骨神经痛是由风寒入侵所致,继发性坐骨神经痛大多由机械压迫神经导致,患者活动能力受限,影响生活质量[2]。
目前临床对坐骨神经痛的治疗方法主要以针灸治疗和药物治疗为主。
现对本院收治的39例坐骨神经痛患者针灸配合中药独活寄生汤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4年1~12月收治的78例坐骨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坐骨神经痛的诊断标准[3],并经CT 或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证实。
坐骨神经痛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对于这种疾病的患者常表现出来的症状就是疼痛,尤其是患者的屁股到腿,是最常出现症状表现的位置。
患者的症状是从腰骶部区域通过臀部和下肢一直到脚部,呈放射性或针扎般的疼痛;当做出一些动作时会加剧病情,如弯腰、咳嗽、打喷嚏等,侧腰、骶、髂、臀部、脚踝会有明显的压痛点。
疼痛程度和时间通常与病因有关。
一、采用中医调理坐骨神经痛
中医是传统医学的组成部分,外拥(坐骨顺古安玉、贴)对于坐骨神经痛治疗的传统理论认为“风寒湿邪,痹阻经脉,致使经脉不通,不通则痛”,所以外用中药治疗是以祛风散寒、解痉通络,活血化淤来达到自愈的目的。
二、运动治疗
1、蹲跳。
双手扶凳,左腿屈膝下蹲,右腿尽量向右侧伸直,如此左右交替进行;
2、交替直腿上抬运动。
仰卧位,轮流将左、右腿伸直后抬起,经常锻炼可逐渐提高抬举角度;
3、踏自行车运动。
仰卧位,两下肢像骑车般轮番踩踏,踩踏幅度可逐渐增加;
4、正坐举腿。
坐位,两腿紧靠或夹上一本厚书,直膝,脚跟着地,手握凳边,抬腿过脐,随即放下。
开始时患腿未必抬得很高,坚持锻炼后患腿的抬高程度会逐渐增加;
5、平坐推腿。
坐位,足跟着地,足尖跷起,两手平放大腿上,随即向前弯腰,两手同时推向足部。
初练时两手很难推到足部,坚持一段时间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6、站立位,双手扶墙,轮流向左右方向摆腿,摆动时足部不触地面。
107CH INA FO REIGN MEDIC AL TRE ATMENT 中外医疗中 医 中 药坐骨神经痛是指坐骨神经病变,沿坐骨神经通路即腰、臀部、大腿后、小腿后外侧和足外侧发生的疼痛症状群。
坐骨神经是支配下肢的主要神经干。
坐骨神经痛又属于腰腿痛的范畴,有部分是由腰椎突出压迫坐骨神经所致。
由于长期的外力脊柱结构发生改变,脊柱周围神经纤维增生,疤痕压迫刺激坐骨神经根,导致坐骨神经痛[1]。
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通过针灸并补肾活血汤联合应用治疗坐骨神经痛54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患者均为2006年5月至2010年5月之间在我院就诊的坐骨神经痛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医坐骨神经痛诊断标准[2]。
其中针灸合并肾活血汤治疗27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0例,年龄35~60岁,平均(45±9.3)岁,单纯针灸组27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6例,年龄41~72岁,平均946±7.1)岁。
2组病程均为2周~6个月。
2组在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治疗方法1.2.1 针灸疗法 根据疼痛放射部位,取下肢相对应的穴位。
如疼痛经臀部放射至足趾,取相应的命门、腰阳关、环跳、秩边、承扶、殷门、委中。
穴位取准后,先常规消毒局部,用1.5~2寸毫针快速刺入1~1.5寸,采用强刺激疗法,体弱者手法宜轻。
得气后尽量使针感上下放射,留针20~30min,每隔5min行针1次。
留针期间病肢反复做伸曲运动,部分患者下肢疼痛可立即缓解,初发者可适当延长留针时间,每日1次,每15天为1个疗程。
间隔5d再行第2个疗程。
1.2.2 补肾活血汤 中药熟地、杜仲、枸杞、菟丝子、归尾、没药、山萸肉、红花、独活、淡苁蓉、破故纸适量煎水服。
每日1煎,15d为1个疗程。
间隔5d再行第2个疗程。
其中针灸合并肾活血汤组2种治疗方法合用。
1.3 统计学方法利用SPSS 13.0进行分析,组间比较t 检验,显著性标准P =0.05。
补阳还五汤治疗坐骨神经痛38例疗效观察作者:刘才金袁柳仙何晓凤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1年第07期【关键词】补阳还五汤;坐骨神经痛笔者运用补阳还五汤为主治疗坐骨神经痛,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38例,其中男23例,女15例。
年龄最小30岁,最大70岁,平均53.4岁。
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15年,平均2年3个月。
1.2临床见症单侧或双侧沿坐骨神经走向疼痛,下行性放射痛和触压痛,活动受限,多为劳累后发作或加重,伴面色苍白、神疲,舌多呈淡白或淡暗,脉多呈细弦或细涩。
1.3治疗方法以补阳还五汤为基础方。
处方:黄芪30~60 g、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地龙各12 g,川芎6 g。
随症加减:腰痛较甚者,选加巴戟天、淫羊藿各15 g,杜仲、续断各12 g;下肢痛为重者,加牛膝15 g,桂枝9 g;疼痛较剧者,选加三七(研末冲服)3 g,穿山甲(先煎)15 g,白花蛇12 g;气虚症状较明显者加党参30 g,白术12 g。
1.4疗效评价标准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腰腿活动功能恢复正常,随访半年以上无复发者;好转:腰腿疼痛明显减轻,腰腿活动功能基本恢复正常者;无效:用药治疗半个月以上,症状无明显好转者。
2结果治愈26例,好转10例,无效2例,有效率94.7%。
3典型病例患者,男,50岁,农民,1997年6月15日初诊。
右臀、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疼痛,活动受限6个月,加重3 d。
开始时能坚持下田插秧,服过芬必得、消炎痛等药及行针灸,但症状未缓解。
近3 d来,右臀、下肢疼痛剧烈,行走困难,由家人送来笔者所在医院门诊就诊。
检查:痛苦病容,右侧跛行,沿右侧坐骨神经走向有压痛,舌淡暗、苔薄白,脉细弦。
摄腰椎片示:第3~4腰椎骨质增生。
西医诊断为右侧坐骨神经痛。
中医诊断为痹证,气虚血淤型。
治拟补气养血,活血通络,用补阳还五汤加味。
处方:黄芪60 g,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各12 g,牛膝、穿山甲(先煎)各15 g,白花蛇12 g,三七(研末冲服)3 g,川芎6 g。
倪海厦论中医:坐骨神经痛看汉唐三十号,足三阳经虚实痛,西医然叫坐骨神经痛。
这病是很厉害的,疼痛的时候有的甚至卧床不起,有的头部不能转侧,头转侧时,其坐骨神经都疼痛。
基本上坐骨神经痛的痛的部位相当于太阳经里面的环跳穴这部位,这一个病症主要是以少阳经为主,知道少阳经我们就可知少阳的路线,它是以降为顺,就是少阳火气要藏而不得向上,一旦来说坐骨神经痛,就是经络堵塞了,经络不是寒堵是热堵,热者就是有其毒在那里堵塞着,正常的火气相火不得下降,其寒阻是经络不通,有其寒邪在那里阻塞着。
这一个《人体使用手册》中的敲胆经,对于这疾病,如果坚持,也会有很好的效果,使胆气下行疏通经络,敲打就是疏通经络,人的身体就是这样,不通时就产生这疾病,一旦通了便百病不生。
经络是管道是道路,气血一旦能通行,里面的毒气、代谢物质就能排出去,各部位的精气,也就是营养也很快能运输到位,能够达到一个正常的平衡。
这种情况就是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如果有部位经络不通,则气血不得通行。
看经络是如何堵,是毒邪还是寒凝,毒邪就很容易化热,寒凝就是寒痛,寒凝时间长后,一旦正气复出不得通过这地方也可以郁而化热。
因其毒邪阻,要是因常用止痛抗生素,也可能会转变成寒痛,或因于寒或因于热是互相可以转化的。
在临床当中我们可碰到很多人出现坐骨神经痛,少阳痛,环跳痛,针灸治疗此病效果很好。
我们看原文:医生们对于坐骨神经痛,下背痛、腰痛,他都是牵扯到一块的。
除足阳明经走于前方之外,足太阳经走后背,足少阳经走身体两侧,这方位疼痛就得看足太阳少阳两方面,一般来说,足少阳这个部位因其胆火不降者多,因热症的多。
在足太阳膀胱经部位,因于气化力量不足而多,即因寒凝病多,坐骨神经痛里面,有的是毒甚病在少阳,有的寒盛病在太阳,不管哪种痛都要疏通经络。
这个属于关键。
看原文:下背痛、腰痛等,病人只要无任何意外伤害咸都断定为椎尖盘突出,压迫到神经而引起放射状的痛。
看西医定义的腰椎盘为什幺突出疼痛?大家作一个比喻,还用援物比类法作一个比喻。
中医骨伤科坐骨神经痛的中医治疗坐骨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的疼痛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在中医骨伤科领域,对于坐骨神经痛的治疗有着独特的方法和理论。
坐骨神经痛是指沿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域内的疼痛,自臀部沿大腿后侧、小腿外侧向远端放射。
其病因多样,常见的有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梨状肌综合征等。
中医认为,坐骨神经痛多由风、寒、湿邪侵袭,或跌打损伤、气血瘀滞,或肝肾不足、筋脉失养等所致。
中医治疗坐骨神经痛的方法丰富多样,包括中药内服、针灸、推拿、拔罐、中药熏洗等。
中药内服是中医治疗坐骨神经痛的重要手段之一。
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和症状表现,进行辨证论治。
若为风寒湿痹阻型,多表现为腰腿疼痛,遇寒加重,得热则舒,舌苔白腻,脉象弦紧。
治疗宜祛风散寒、除湿通络,常用方剂如独活寄生汤加减。
其中独活、防风、秦艽等祛风除湿;细辛、肉桂温经散寒;当归、川芎、白芍养血活血;杜仲、牛膝、桑寄生补肝肾、强筋骨。
若为气滞血瘀型,疼痛剧烈,痛有定处,夜间加重,舌紫暗或有瘀斑,脉涩。
治宜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桃仁、红花、当归、赤芍等活血化瘀;柴胡、枳壳、桔梗理气行滞;牛膝引药下行。
对于肝肾亏虚型,多表现为腰腿酸痛,绵绵不休,劳累后加重,伴有头晕耳鸣,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疗当滋补肝肾、强壮筋骨,常用左归丸或右归丸加减。
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子等滋补肝肾;鹿角胶、杜仲、菟丝子、牛膝等补肝肾、强腰膝。
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具有显著的疗效。
通过针刺穴位,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达到疏通经络、止痛的目的。
常用的穴位有环跳、委中、阳陵泉、承山、昆仑等。
环跳穴位于臀部,是治疗坐骨神经痛的要穴;委中为膀胱经合穴,可疏通下肢经络气血;阳陵泉是筋会穴,能舒筋活络;承山、昆仑可缓解下肢疼痛。
根据病情的不同,可采用毫针针刺、电针、温针灸等不同的针灸方法。
推拿按摩也是中医治疗坐骨神经痛的常用方法。
通过手法作用于腰部、臀部及下肢的肌肉、经络,缓解肌肉紧张,调整关节紊乱,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坐骨神经痛专业术语整理1.坐骨神经(Sciatic Nerve):身体最大的神经之一,从脊髓下方延伸至下肢,负责传递感觉和运动信号。
2.椎间盘(Intervertebral Disc):脊椎骨之间的软骨结构,具有缓冲和支撑作用。
椎间盘突出可能导致坐骨神经受压。
3.椎管狭窄(Spinal Stenosis):脊柱管内空间变窄,可能导致神经受到压迫,引发坐骨神经痛。
4.椎管膨出(Disc Herniation):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或坐骨神经,引起疼痛和症状。
5.坐骨神经痛(Sciatica):由于坐骨神经受到压迫或损伤,引发下背部、臀部和下肢的疼痛。
6.神经根(Nerve Root):从脊髓延伸出来的神经分支,与坐骨神经痛相关的神经根是腰椎神经根。
7.疝气(Hernia):脏器的一部分穿过薄弱区域或裂口,椎间盘膨出也被称为椎间盘疝气。
8.核心肌群(Core Muscles):包括腰腹部、臀部和背部的肌肉群,维持脊柱稳定性,有助于预防坐骨神经痛。
9.放射痛(Radiating Pain):从原发疼痛区域向周围区域放射的疼痛,坐骨神经痛常伴随下肢的放射痛。
10.电击样疼痛(Electric Shock-like Pain):描述坐骨神经痛时可能出现的剧烈、突然的疼痛感觉。
11.坐骨神经痛综合征(Sciatica Syndrome):坐骨神经受到压迫,导致下背部和下肢疼痛、麻木和刺痛等症状的集合体。
12.腰椎椎间孔(Intervertebral Foramen):脊椎骨之间的开口,神经根通过这些孔洞延伸出脊椎。
13.椎管减压手术(Spinal Decompression Surgery):通过手术减轻脊椎神经受压的情况,常用于治疗椎间盘突出引起的坐骨神经痛。
14.保守治疗(Conservative Treatment):以非手术方法治疗坐骨神经痛,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休息、锻炼等。
15.放射痛迹象(Radicular Symptoms):指由于坐骨神经根受损导致的放射性疼痛、麻木、刺痛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