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诊治及NICE指南解读
- 格式:ppt
- 大小:2.29 MB
- 文档页数:43
中国骨质疏松指南。
以下是一篇简要的关于中国骨质疏松症指南的介绍,具体内容可能需要查阅最新的指南以获取准确和详细的信息。
中国骨质疏松症指南简介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系统疾病,尤其在老年人中较为普遍。
为了提供统一的标准和指导,中国卫生部及相关医学学会制定了骨质疏松症的指南,旨在帮助医疗专业人员更好地诊断、治疗和预防该病。
1. 诊断标准和评估方法:
指南可能包含详细的骨密度检测标准,以及其他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的指引,用于确诊骨质疏松症。
评估患者骨折风险的方法,以便医生可以根据个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 治疗和管理建议:
药物治疗方案,包括对于骨质疏松症常用的药物的使用和剂量指南。
针对不同患者群体的个性化治疗建议,可能包括老年人、更年期妇女等。
3. 预防和生活方式建议:
骨质疏松症的预防措施,包括饮食、锻炼、阳光暴露等生活方式建议。
针对特殊人群的预防指南,例如孕妇、乳腺癌患者等。
4. 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的指导:
针对不同医疗机构和医生的建议,以便在不同层级的医疗机构中能够实施指南提供的治疗和管理方案。
提供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合作的指引,以实现综合治疗。
5. 患者教育和支持:
提供患者教育资料,使患者了解骨质疏松症的基本知识,以及如何管理和预防。
提供患者支持的建议,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治疗和管理过程。
在使用这些指南时,医疗专业人员和患者应该密切关注最新的指南版本,以确保他们获得的信息和建议是最为准确和最新的。
这篇文章仅提供一般性的指南内容,具体信息还需查阅最新的骨质疏松症指南。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2)》要点解读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骨质疏松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主要发生于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人群。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1-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性骨折所致的残疾及死亡严重威胁着中老年人群的健康,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然而,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为减少其带来的严重危害,国内同仁在骨质疏松症防治领域完成了大量重要工作。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分别于2006年、2011年、2017年发布了三版《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成为我国不同时期骨质疏松症防治领域的重要学术经典,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骨质疏松症防治水平的提升。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骨质疏松症的防治理念、治疗药物等不断推陈出新,且我国骨质疏松症相关流行病学数据也进行了很多更新[3]。
为积极响应《“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更好地适应学术前沿进展、做好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工作,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于2022年12月发布了《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2)》(下文简称“指南”),现对指南要点进行解读,以期为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1、更新我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数据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骨质疏松症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
2018年公布的全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5],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为19.2%,其中女性为32.1%,男性为6.9%;65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为32%,其中女性为51.6%,男性为10.7%。
据此估算,目前我国骨质疏松症患病人数约为9000万,其中女性约为7000万。
同时,我国40岁以上人群椎体骨折的患病率男性为10.5%,女性为9.5%[3]。
虽然男性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明显低于女性,但男性椎体骨折的患病率却与女性相似,这警示我们同样需关注男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