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昆宏观经济学精选笔记(超详细)
- 格式:pdf
- 大小:1.48 MB
- 文档页数:59
(完整版)曼昆宏观经济学精要笔记-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宏观经济学讲义整理N·格里高利·曼昆第一章宏观经济学的科学一、宏观经济学:1、一个核心问题——政府应该而且能够干预经济吗?2、两个流派3、三大模型4、四大目标二、曼昆宏观:1、宏观应该是一个整体2、年轻、不完善的学科3、三大指数:①经济增长(GDP) ②通货膨胀(CPI)③失业率三、三种价格情况1、价格刚性2、价格粘性3、价格弹性第二章宏观经济学的数据一、三大数据1、国内生产总值(GDP ):一国的总收入及其用于产品与服务产出的总支出 2、消费物价指数(CPI ):衡量物价水平 3、失业率:失业者在劳动力中的比例 二、存量与流量存量(stock ):时点上的数量,如个人的财富、失业者人数、经济中的资本量、政府的债务等。
流量(flow ):每一单位时间内的数量,如GDP 、个人的收入和支出、失去工作的人的数量、经济中的投资量、财政预算赤字等 三、计算GDP 的注意事项 ①二手车并不包含在GDP 中 ②存货属于GDP ③住房在GDP 之中 ④耐用品不属于GDP⑤那些非生产性活动以及地下交易、黑市交易等不计入GDP 中,如家务劳动、自给自足性生产、赌博和毒品的非法交易等 ⑥股票不是GDP 四、GDP 平减指数名义GDP:按现期价格衡量的产品与服务的价值。
实际GDP:按一组不变价格衡量的产品与服务的价值。
GDP 平减指数=GDP名义实际GDP五、支出的组成部分 Y C I G NX =+++注意:①投资可以是正可以是负,如存货减少,存货投资就是负的。
②转移支付不是CDP 的一部分 六、收入的其他衡量指标①国名生产总值(GNP )=GDP+来自外国的要素支付 -面向外国的要素支付 ②国名净产值(NNP )=GDP -折旧 ③国民收入(NI )=NNP -间接企业税④个人收入(PI )=国民收入-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净利息+股息+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个人利息收入⑤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个人收入-个人税收和非税收支出 七、消费物价指数 CPI 衡量如: CPI=()()()()525200622006⨯+⨯⨯+⨯现期苹果价格现期桔子价格苹果价格桔子价格 注:CPI 是拉斯拜尔指数,GDP 平减指数是帕氏指数 八、失业率、劳动力参与率 失业率=100%⨯失业人数劳动力劳动力参与率=100%⨯劳动力成年人口第三章 国民收入:源自何处,去向何方一、生产函数(),Y F K L =1、规模报酬不变:(),zY F zK zL =2、长期和短期分析 长期:(),Q F K L = 短期:(),Q F K L =3、齐次生产函数(规模报酬不变) 如,1Q AK L αα-=()(),,F zK zL zF K L = 4、要素市场与企业的均衡分析W MPL P =(劳动的边际产量=实际工资) 二、国民收入 1、欧拉定理劳动:L W MP P =( WP 为实际工资,即真实的价格,真实的货币供给) 资本:K LMP P =2、进一步,柯布-道格拉斯函数(α为资本的份额) 1Y AK L αα-=∴ (1)L Y MP Lα=- K Y MP Kα= ⇒1L K MP MP αα-=,即长期中国民收入在资本和劳动之间的划分大体上式不变的。
经济学考研-曼昆《宏观经济学》考研笔记重点(5)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1、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调整使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平衡。
当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时,就会引起物价水平上升。
货币供给量的长期增长引起了持续的通货膨胀。
2、货币中性原理断言,货币量变动只影响名义变量而不影响实际变量。
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货币中性近似地描述了长期中的经济行为。
3、政府可以简单地通过印发货币来为自己的一些支出付款。
当国家主要依靠这种通货膨胀税时,结果就是超速通货膨胀。
4、货币中性原理的一个应用是费雪效应。
根据费雪效应,当通货膨胀率上升时,名义利率等量上升,因此,实际利率仍然不变。
5、许多人认为,通货膨胀使他们变穷了,因为通货膨胀提高了他们所买东西的成本。
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通货膨胀也提高了名义收入。
6、经济学家确定了通货膨胀的六种成本:与减少货币持有量相关的皮鞋成本,与更频繁地调整价格相关的菜单成本,相对价格变动性加剧,由于税规非指数化引起的税收负担的不合意变动,由于计价单位变动引起的混乱和不方便性以及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任意的财富再分配。
在超速通货膨胀时期,这许多成本都是巨大的,但温和通货膨胀的这些成本大小并不清楚。
关于凯程:凯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致力于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
凯程考研的宗旨: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凯程考研的价值观口号:凯旋归来,前程万里信念:让每个学员都有好最好的归宿使命:完善全新的教育模式,做中国最专业的考研辅导机构激情:永不言弃,乐观向上敬业:以专业的态度做非凡的事业平衡:找到工作、生活、家庭的平衡点服务:以学员的前途为已任,为学员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团队合作,为学员服务,为学员引路。
宏观经济学笔记整理(曼昆三版)第23章一国收入的衡量(一)名词解释(1)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交易。
(2)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
(3)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在某一个既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4)消费(consumption):家庭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和劳务的支出。
(5)投资(investment):用于资本设备、存货和建筑物的支出,包括家庭用于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6)政府购买(government purchase):包括地方、州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和劳务的支出。
(7)净出口(net export):外国人对国内生产的物品的支出(出口)减国内居民对外国物品的支出(进口)。
(8)名义GDP(nominal GDP):按现期价格评价的物品与劳务的生产。
(9)真实GDP(real GDP):按不变价格评价的物品与劳务的生产。
(10)G DP平减指数(GDP deflator):用名义GDP与真实GDP的比率乘以100计算的物价水平衡量指标。
(11)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一国永久居民所赚到的总收入。
(12)国民生产净值(net national product):一国居民的总收入减折旧。
(13)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一国居民在物品和劳务生产中赚到的总收入。
(14)个人收入(personal income):家庭和非公司制企业得到的收入。
(15)个人可支配收入(disposable personal income):家庭和非公司制企业在完成他们对政府的义务后剩下的收入。
第24章生活费用的衡量(一)名词解释(1)消费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 CPI):普通消费者所购买的物品与劳务的总费用的衡量指标。
Macroeconomics(Sixth Edition)N.Gregory Mankiw第一篇 导言第一章宏观经济学的科学1.宏观经济学是对整体经济-----包括收入的增长、价格的变动和失业率的研究。
三个重要指标:实际国内生产总值、通货膨胀率、失业率。
2.模型(1)内生变量是一个模型要解释的变量,外生变量是一个模型接受为给定的变量,模型说明外生变量的变动如何影响内生变量。
(2)举例:供求关系模型(比萨饼市场模型)Q d =D(P,Y) Q s =S(P,P m ) Q d =Q s(P :比萨饼的价格;Y :总收入;P m :原材料价格)这个比萨饼市场模型有两个外生变量和两个内生变量。
例如:总收入增加,需求曲线向右移动,比萨饼的需求增加,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上升;原材料价格上升,供给曲线向左移动,比萨饼的供给减少,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
因此,该模型说明了总收入或原材料价格的变动是如何影响比萨饼市场的价格和数量的。
(3)模型的建立:没有一个模型能回答所有的问题。
一个模型仅仅是建立在假设基础上,且一个适用于某种目的的假设对其它的目的可能是误导。
对于不同的目的,我们应该建立不同的模型,而且要略去无关细节而集中于必要的联系上。
所有的模型都会许多简化的假设。
比如,如果我们的目的是解释奶酪的价格如何影响比萨饼的平均价格和销售量,那么多种比萨饼价格也许就是无关紧要的,简单的比萨饼市场模型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我们的目的是解释为什么有三个比萨饼店的城镇的比萨饼比萨饼的价格,P比萨饼的数量,Q均衡价格均衡数量价格比只有一个比萨饼店的城镇低,那么上述模型的作用就很小了。
需求的移动供给的移动3.价格:伸缩性与黏性4.微观经济思考与宏观经济模型由于总量只是描述许多个别决策的变量的总和,所以宏观经济理论是建立在微观经济基础之上的。
尽管微观经济决策,是构成所有经济模型的基础,但在许多模型中,家庭和企业最优化行为是隐性的,而不是显性的。
曼昆宏观经济学读书笔记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理解宏观经济学的原理对于我们更好地把握经济运行的规律、做出明智的决策至关重要。
曼昆的《宏观经济学》作为一本经典的教材,以其清晰的逻辑和生动的案例,为我们打开了宏观经济学的大门。
以下是我在阅读这本书过程中的一些笔记和思考。
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关注的是整体经济现象,如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率、国际贸易等。
它试图解释这些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并通过政策手段来实现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与微观经济学不同,宏观经济学着眼于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而不是单个市场或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
二、国民收入核算国民收入核算体系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基础。
其中,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总量的最常用指标。
GDP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通过计算 GDP,我们可以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规模和增长速度。
然而,GDP 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例如,它没有考虑非市场活动(如家务劳动)、环境质量的变化以及收入分配的不平等。
此外,GDP 的增长并不一定意味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为还需要考虑物价水平、就业质量等因素。
三、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议题之一。
长期经济增长取决于劳动、资本、技术进步等因素。
新古典增长理论认为,资本的边际收益递减会导致经济最终达到稳态水平。
而内生增长理论则强调技术进步是经济持续增长的源泉。
为了促进经济增长,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加大教育和研发投入、改善基础设施、优化制度环境等。
同时,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促进技术创新也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
四、通货膨胀与失业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
它会对经济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如降低货币的购买力、扭曲相对价格、增加不确定性等。
通货膨胀的原因包括需求拉动、成本推动和结构性因素等。
失业率则反映了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
自然失业率是指在充分就业状态下的失业率,它受到劳动市场的结构和制度等因素的影响。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10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来源微♥公号精研学习网
第1篇导言
第1章宏观经济学科学
1.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考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及汇率的决定与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
考点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经济模型是指用来描述所研究的经济事物的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是现代经济理论的一种主要分析方法。
1外生变量和内生变量
变量分为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
内生变量是模型所解释的变量。
外生变量是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变量,本身不能用模型解释。
通常模型的目的是说明外生变量的变动如何影响内生变量。
2市场出清模型
市场出清模型是指一种产品或服务价格能够迅速调整使得该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的状态。
市场出清模型的假设条件是价格具有弹性。
在长期,工资和价格有弹性,市场出清的假设才比较适用,但是在短期,工资和价格有黏性,市场很难快速出清。
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见表1-1)
表1-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
4本书的安排
本书共有5篇,内容安排如图1-1所示。
图1-1宏观经济学的框架。
曼昆宏观经济学笔记最近啊,我算是和曼昆的宏观经济学较上劲了!这一深入研究,还真发现了不少有趣又让人深思的东西。
先来说说宏观经济学里让我印象深刻的 GDP 这个概念吧。
以前总觉得 GDP 就是个干巴巴的数字,了解之后才发现,这里面的门道可多着呢。
就拿咱们身边的事儿来说,假如咱小区门口那个卖煎饼果子的大妈,一天能卖出去 50 个煎饼果子,一个 5 块钱,这 250 块钱可就算进了GDP 里。
但这还没完,要是大妈为了做煎饼果子,买了新的面粉、鸡蛋、酱料啥的,这买原材料的钱也得算进去。
还有啊,宏观经济学里的通货膨胀和失业率,那也是相当有意思。
我就观察到,每次物价稍微涨一点,楼下超市的大爷大妈们就开始念叨。
比如说猪肉价格涨了,原本 15 块一斤,突然涨到 20 块一斤,大家就会觉得钱不值钱啦。
这就是通货膨胀在咱生活中的小体现。
说到失业率,我想起前段时间去人才市场的经历。
那场面,真是人山人海!好多人拿着简历,一脸的迷茫和焦虑。
有的人刚毕业,满怀希望地想找一份理想的工作;有的人则是被裁了,重新回到就业大军里。
这失业率一高,整个社会的压力都能感觉得到。
再说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政府通过调整利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影响经济,这就像开船掌舵一样。
利率低的时候,企业贷款成本低,就更愿意扩大生产;利率高了,大家就得掂量掂量了。
财政政策呢,政府通过增减税收、调整支出影响经济。
就好比政府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修桥修路,这不仅能创造就业机会,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有一次,我和一个开小工厂的叔叔聊天。
他就跟我抱怨,说这宏观经济环境对他的生意影响太大了。
原材料价格波动,市场需求不稳定,有时候真的是让他焦头烂额。
他得时刻关注着各种经济指标,根据政策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生产和经营策略。
宏观经济学里还讲到经济增长,这可不仅仅是数字的增长,而是实实在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
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快,大家的收入增加,能享受更好的教育、医疗资源,生活更有盼头。
《经济学原理_宏观经济学》第29章货币制度一、重要名词解释货币:经济中人们经常用于向其他人购买物品与服务的一组资产。
交换媒介:买者在购买物品与服务时给予卖者的东西。
计价单位:人们用来表示价格和记录债务的标准。
价值储藏手段:人们可以用来把现在的购买力转变为未来的购买力的东西。
流动性:一种资产兑换为经济中交换媒介的容易程度。
(衡量资产流动性的标准有两个:资产变现的成本和速度。
)商品货币:以有内在价值的商品为形式的货币。
法定货币:没有内在价值、由政府法令确定作为通货使用的货币。
通货:公众手中持有的纸币钞票和铸币。
活期存款:储户可以通过开支票而随时支取的银行账户余额。
联邦储备:美国的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为了监管银行体系和调节经济中的货币量而设计的机构。
(央行的三个特征:非盈利性、相对独立性、权威性和垄断性。
)货币供给:经济中可得到的货币量。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的决策者对货币供给的安排。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采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求以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方针和策略的总称,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货币政策由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等组成。
)准备金:银行得到但没有贷出去的存款。
部分准备金银行:只把部分存款作为准备金的银行制度。
准备金率:银行作为准备金持有的存款比例。
货币乘数:银行体系用1美元准备金所产生的货币量。
(又称“货币扩张系数”或“货币扩张乘数”,指中央银行创造或消灭一单位的基础货币所能增加或减少的货币供应量。
) 银行资本:银行的所有者投入机构的资源。
杠杆:将借到的货币追加到用于投资的现有资金上。
杠杆率:银行总资产与银行资本的比率。
资本需要量:政府管制确定的最低银行资本量。
公开市场操作:美联储买卖美国政府债券。
贴现率:美联储向银行发放贷款的利率。
法定准备金:关于银行必须根据其存款持有的最低准备金量的规定。
联邦基金利率:银行向另一家银行进行隔夜贷款时的利率。
二、重要摘抄1.物物交换的交易要求需求的双向一致性,这样的经济难以有效地配置其稀缺资源。
《经济学原理_宏观经济学》第36章宏观经济政策的六个争论问题一、重要摘抄1.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决策者应该试图稳定经济吗?正方:衰退对社会无益,它代表资源的绝对浪费,社会没有理由要受到经济周期高涨与低落的折磨。
政策行为通过引致一个更稳定的经济,并使每一个人从中受益而使宏观经济理论得到最好的运用。
反方: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并不能立即影响经济,其发生作用要有一个相当长的时滞。
由于长时间的时滞,那些想稳定经济的决策者就要预见在他们的行动发生作用时可能存在的经济状况,但是经济预测是极不准确的。
缺乏可靠了解的干涉只会增大使事情更糟糕的风险。
2.政府反衰退应该增加支出还是减税?正方:传统的凯恩斯主义分析表明,增加政府购买是一种比减税更有效的工具。
当政府为家庭减税一美元时,其中一部分可能被用于储蓄,而不是支出;而当政府支岀一美元购买物品或服务时,这一美元直接且完全地增加了总需求。
决策者将注意力集中在三类支出上:用于“现建现用”项目的支出;联邦政府对州和地方政府的援助;通过失业保障制度增加对失业者的补助。
反方:减税对总需求和总供给都有重要的影响,在减税增加总需求的同时,它也可以增加总供给。
在衰退期间增加政府支出存在各种问题:首先,消费者明白,高政府支出必然伴随着政府为这种支出融资而必需的政府借债,这很可能引起未来的高税收,这种预期进而会引起消费者削减今天的支出;其次,与其他大多数税收一样,这些未来的税收也会引起各种无谓损失;再次,政府能否明智且迅速地花钱也非常不清楚。
而减税的优点是分散了支出决策,而不是依靠集中的、极不完善的政治过程。
3.货币政策应该按规则制定还是相机抉择?正方:货币政策运用中的相机抉择存在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对于能力不足及滥用权力没有限制;第二个问题是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所引起的通货膨胀会高于合意的水平。
前者可能导致政治性经济周期,后者可能导致政策的前后不一致性。
反方:虽然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可能有一些缺点,但它也有一个重要的优点:灵活性。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部分重点整理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部分重点整理23一国收入的衡量一、经济的收入和支出〃GDP衡量,经济中所有人的总收入和用于经济中物品与劳务产出的总支出。
〃对一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
〃GDP衡量货币流量。
〃两种计算GDP方法,加总家庭对于物品和劳务的总支出或加总企业支付工资、租金和利润的总收入。
一、国内生产总值的衡量1、国内生产总值,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2、几点说明〃GDP使用市场价格。
〃GDP不包括非法生产与销售的东西和家庭内的生产和消费。
〃GDP只包括最终物品的价值。
〃GDP包括有形的物品和无形的劳务。
〃GDP不包括过去,一年或一个季度之外,生产的东西的交易。
〃用两种算法算出的GDP差额为统计误差。
3、其他收入衡量指标〃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永久居民所赚到的总收入。
= GDP + 本国公民在国外赚到的收入 - 外国人在本国赚到的收入〃国民生产净值NNP,= GNP –折旧,经济中设备和建筑物存量的磨损或消耗, 〃国民收入,一国居民在物品与劳务生产中赚到的总收入。
= NNP –间接的企业税+ 企业补贴〃个人收入,家庭和非公司制企业得到的收入。
= 国民收入–留存收益,公司获得但未支付给其所有者的收入, - 公司所得税–对社会保障的支付 + 家庭从其持有的政府债券中得到的利息收入 + 家庭从政府转移支付项目中得到的收入三、GDP组成部分〃GDP = 消费 + 投资 + 政府购买 + 净出口 = C + I + G + NX = Y 〃消费,家庭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
〃投资,用于资本设备、存货和建筑物的支出,包括家庭用于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政府购买,政府消费支出和总投资,,地方、州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
〃转移支付,改变家庭收入却没有反映经济的生产,不用于交换现期生产的物品与劳务,不计入政府购买。
〃净出口,外国人对国内生产的物品的支出,出口, –国内居民对外国物品的支出,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