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第十三课 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5.78 MB
- 文档页数:43
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说教材《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是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哲学与人生》第五单元的第一个课题。
《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把哲学与人生结合起来,用哲学的基本观点来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第五单元的核心内容是“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为指导,创造人生价值”。
《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这节课侧重点是“如何运用人的本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观点和方法,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社会的关系”。
因此,本节课在本章节和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学习本课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说学情本节课的讲授对象是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的学生,学习效率和自学能力相对薄弱。
他们的年龄多集中在14--16岁,正处于少年期向青年期过度的阶段,开始对人生进行思索,但是还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认识,对于如何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社会的关系等问题,还需要教师进行积极的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因此,在对教材结构和内容进行分析之后,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使学生了解自然属性是人存在的基础,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明确公与私、义与利的内涵。
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利己和利他的关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在生活中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与社会的关系,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正确进行人生选择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把握人的本质,积极融入社会。
正确处理人生中遇到的矛盾和挫折,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教学重难点理解和掌握人的本质属性,了解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对于人们正确对待人生和社会有重要指导作用,特别是对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教育意义。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2.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3.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学生的认识水平特点决定了学生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有一定难度,易产生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