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操作评分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3
高级心肺复苏操作流程及其评分标准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是一种紧急救护技术,用于恢复心跳和呼吸,以保证心脏和肺部正常功能。
高级心肺复苏操作流程是指在急救现场由专业医务人员执行的一系列操作,本文将详细介绍高级心肺复苏操作流程及其评分标准。
一、高级心肺复苏操作流程1. 评估环境安全:在进行心肺复苏前,首先要评估现场情况,确保环境安全,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被急救者和急救人员免受危险。
例如,移动受伤者至安全地点。
2. 呼救与获取自动除颤器(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 AED):紧急呼叫急救电话(如拨打911),获取自动除颤器(如果有)并准备使用。
在呼救时,提供准确的位置和情况描述。
3. 评估意识与呼吸:检查被急救者的意识和呼吸情况。
可以用声音或轻拍等方式进行刺激,观察其反应并察觉呼吸。
若被急救者无意识、无呼吸或只有异常呼吸,立即开始心肺复苏。
4. 快速胸外心脏按压(Compression):以双手掌根部为中心,位于胸骨下1/2的位置,按压胸骨。
按压深度约为5厘米(成人为5-6厘米),每分钟100-120次。
按压后,松开胸骨,让心脏充分回弹。
保持按压与松开的比例为30:2。
5. 人工呼吸(Ventilation):在按压完毕后,进行人工呼吸。
通过口对口或口对鼻等方式进行。
每次呼吸需用1秒的时间,每分钟10-12次。
6. AED的使用:若在现场有AED,将其连接到被急救者身上,并按照AED的语音提示进行操作。
操作方法通常包括黏贴电极片、自动分析心律、指示进行电击或继续CPR。
7. 药物应用:在高级心肺复苏过程中,医务人员可能会根据被急救者情况决定使用药物。
常用的药物包括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等。
8. 气管插管与机械通气:若经过初级措施后,被急救者仍无法维持正常呼吸或氧合,医务人员可能会选择进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
9. 静脉通路建立与药物输注:在高级心肺复苏过程中,医务人员可能会建立静脉通路,以便快速输注药物。
姓名单人心肺复苏术+AED 技术操作评分标准:得分:评分老师:日期:项目技术操作要求评分得分备注单人心肺复苏术75分1.评估环境:戴手套,确定现场安全,记录抢救时间42.判断意识:拍患者双肩,分别对双耳呼叫“你还好吗?”23.摆放体位:施救者与患者体位正确,打开患者衣服,注意隐私。
24.判断呼吸和脉搏(1)判断位置正确4(2)判断时间5-10秒5.呼叫,启动应急反应系统,取AED46.胸外心脏按压(1)按压位置3(2)按压频率100-120次/分1015-18秒(3)按压深度5-6cm10(4)胸廓完全回弹10(5)按压通气比30:23(6)按压姿势3(7)按压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面色27.开放气道、人工呼吸(1)开放气道手法正确,检查口腔有无异物(口述:口腔无异物),颈部无外伤采用仰头举颏法,外伤采用手法(口述)3(2)用人工呼吸面膜或便携面罩给予通气(通气2次完毕呼吸膜/面罩要取下来放一边,吹气时再使用)4(3)每次吹气至少1秒,看到病人胸廓隆起5避免过度通气(4)通气时,按压中断时间<10S6不超过10秒两个循环后,第二施救者拿来AED ,接替按压。
AED 25分1.AED 到达,打开AED 盒盖,按下电源按键开机32.安放电极片:擦干患者胸部皮肤,在正确位置贴上电极片43.分析心律:停止接触患者,AED 分析患者心律54.建议电击:高声喊叫:“旁人离开”,确认操作者、周围人员与患者无身体接触后,按下除颤键放电。
55.除颤结束,大声报告:“继续胸外按压”36.5个循环后检查呼吸和脉搏是否恢复5~10秒5总分100。
2023心肺复苏实操考核评分标准背景心肺复苏是一项重要的紧急救护措施,能够挽救遭遇心脏停跳的人的生命。
为了提高医务人员的心肺复苏实操能力,我们制定了以下评分标准,用于2023年的心肺复苏实操考核。
评分标准考核分为四个关键步骤,每个步骤包含若干评分要点。
实操考核会侧重考察应急处理能力、操作规范性及团队协作等方面的技能。
步骤一:判断意识和呼吸- 评分要点:准确判断受试者的意识状态和是否呼吸困难。
评分要点:准确判断受试者的意识状态和是否呼吸困难。
步骤二:急召急救- 评分要点:正确拨打急救电话,并提供准确的现场信息。
评分要点:正确拨打急救电话,并提供准确的现场信息。
步骤三:开始胸外按压- 评分要点:正确摆放手位置,使用正确的力度进行按压,并保持合理的频率。
评分要点:正确摆放手位置,使用正确的力度进行按压,并保持合理的频率。
步骤四:进行人工呼吸- 评分要点:正确施行人工呼吸,保持合理的频率和强度。
评分要点:正确施行人工呼吸,保持合理的频率和强度。
考核结果评定方法根据每个步骤中评分要点的完成情况,将考核结果进行评定。
评分标准如下:- 优秀:每个步骤均完成得非常准确,操作规范,没有严重失误。
- 良好:每个步骤完成准确,操作规范,但可能出现一至两个轻微失误。
- 合格:每个步骤完成基本准确,操作基本规范,但可能出现一些轻微失误。
- 不及格:出现严重失误导致操作无效,或有多个轻微失误。
总结本评分标准旨在为2023年心肺复苏实操考核提供具体指导和评估依据。
通过考核,我们希望能够提高医务人员的心肺复苏实操能力,确保在紧急救护情况下能够进行及时有效的救助。
单人徒手心肺复苏考核评分标准
日期评分老师考核者总分
目的:以徒手操作来恢复猝死患者的自主循环、自主呼吸和意识,抢救发生突然、意外死亡的患者。
注意事项:
1.人工呼吸时送气量不宜过大,以免引起患者胃部胀气。
2.胸外按压时确保足够的频率及深度,尽可能不中断胸外按压,每次胸外按压后要让胸廓充分的回弹,以保证心脏得到充分的血液回流。
3.胸外按压时肩、肘、腕在一条直线上,并与患者身体长轴垂直。
按压时,手掌掌根不能离开胸壁。
评分:一处不合格扣1分,直至扣完相应分值。
徒手心肺复苏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新)徒手心肺复苏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新)评分项目。
总分。
分解1.评估患者。
25.10现场安全性判断:首先要检查周围环境是否安全。
①判断患者意识:呼叫患者、轻拍患者肩部。
口述无意识。
②判断患者呼吸:通过眼睛观察,看胸部是否有起伏,判断时间为<10秒。
如无反应表示呼吸已停止。
③判断患者颈动脉搏动:判断呼吸同时,术者食指和中指指尖触及患者气管正中部(相当于喉结的部位),旁开两指(或向同侧下方滑动2-3厘米),至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处。
判断时间为<10秒。
如没有颈动脉搏动,执行心肺复苏术。
如无意识、呼吸、脉搏立即大声呼救,寻求他人帮助(来人啊!救命啊!请拨打120,准备除颤器)。
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步骤C-A-B)。
2.胸外心脏按压:C①患者仰卧位坚实平面。
如为软床,胸下需垫胸外按压板,解开衣扣,腰带,暴露胸部,四肢无扭曲,去枕;②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或剑突上2指处;连线与胸骨交叉点。
③按压手法:一手掌根部放于按压部位,另一只手平行重叠于此手背上,手指上翘、并拢,只以掌根部接触按压部位,双臂位于患者胸骨的正上方,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
④按压幅度:5cm以上。
⑤按压频率:100次/min以上。
⑥胸外按压、人工呼吸比率(按压-通气比):30:2.按压30次后执行“A”开放气道。
3.开放气道:A①如有明确呼吸道分泌物,应当清理呼吸道、口鼻部,取下活动义齿。
②采用仰头抬颏法开放气道。
鼻尖、耳垂与身体长轴垂直。
4.人工呼吸:B①口对口人工呼吸。
压额、捏鼻、包口吹气(双唇包绕病人口部形成封闭腔,用力吹气,送气时间为1秒)。
②用眼睛余光观察病人胸廓是否抬起。
吹气量500-600ml。
③吹毕,松开鼻孔,侧转换气,注意观察胸廓复原情况,见胸廓抬起即可。
④吹气两口后,进行胸外心脏按压C。
技术操作要求:仪表端庄,服装整洁(衣帽鞋),修剪指甲。
用物准备:硬木板1块、纱布(弯盘、蹅脚板)等。
徒手心肺复苏技术操作考核评分表姓名:培训专业:送培单位:项目总分分解分技术操作要求得分3仪表端庄,服装整洁(衣帽鞋),修剪指甲。
1.操作者准备52用物准备:硬木板1块、纱布(弯盘、蹅脚板)等。
1复苏目标:操作快速有效恢复猝死患者呼吸循环和意识。
2.计划21现场安全性判断:查看周围环境是否安全。
5①判断患者意识:呼叫患者、轻拍患者肩部,轻拍重唤,两侧呼唤“同志,你怎么了?”口述无意识。
15②判断患者呼吸、颈动脉搏动:通过眼看:胸部有无起伏,无起伏表示呼吸停止。
判断呼吸同时,术者食指和中指指尖触及患者气管正中部(相当于喉结的部位),旁开两指(或向同侧下方滑动2-3厘米),至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处。
判断时间为<10秒。
3.评估患者及呼救255如无意识、呼吸、脉搏立即大声呼救,寻求他人帮助(来人啊!救命啊!请拨打120/或通知医生,准备除颤器)。
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步骤C-A-B)。
20胸外心脏按压:C①体位放置:患者仰卧位坚实平面(外伤患者保护颈椎),检查是否硬板床,如为软床,胸下需垫胸外按压板,解开衣扣,腰带,暴露胸部,四肢无扭曲,去枕;②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或剑突上2指处;乳头连线与胸骨交叉点③按压手法:一手掌根部放于按压部位,另一只手平行重叠于此手背上,手指上翘、并拢,只以掌根部接触按压部位,双臂位于患者胸骨的正上方,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抬起时胸壁充分回弹;④按压幅度:5~6cm;⑤按压频率:100~120次/min;按压30次后执行“A”15开放气道:A①如有明确呼吸道分泌物,应当清理呼吸道、口鼻部,取下活动义齿。
②采用仰头抬颏法开放气道。
下颌、耳垂与身体长轴垂直。
15人工呼吸:B(口对口人工呼吸)①口对口人工呼吸。
压额、捏鼻、包口吹气(双唇包绕病人口部形成封闭腔,用力吹气,吹气时间1s)。
用眼睛余光观察病人胸廓是否抬起。
吹气量500~600ml。
吹毕,松开鼻孔1-2s,注意观察胸廓复原情况,见胸廓抬起即可。
心肺复苏的评分标准心肺复苏(CPR)是一种紧急医疗措施,用于挽救因心脏骤停或呼吸骤停而处于危险状态的人。
在进行心肺复苏时,评估患者的状况是非常重要的,评分标准可以帮助医护人员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情况,从而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
下面将介绍心肺复苏的评分标准,以便大家更好地了解和掌握。
一、意识评分。
1. 无反应,患者没有任何反应,包括对言语、触摸等刺激都没有反应。
2. 有反应,患者对言语、触摸等刺激有反应,可以眨眼、转头等。
二、呼吸评分。
1. 正常呼吸,患者呼吸正常,每分钟12-20次。
2. 不正常呼吸,患者呼吸不正常,包括过快、过慢、浅表、停止等。
三、循环评分。
1. 有脉搏,患者有明显的脉搏,心跳正常。
2. 无脉搏,患者没有明显的脉搏,心跳停止。
四、评分标准。
1. 评分为3分,意识正常,呼吸正常,有脉搏。
2. 评分为2分,意识正常,呼吸不正常,有脉搏;或者意识不正常,呼吸正常,有脉搏。
3. 评分为1分,意识正常,呼吸不正常,无脉搏;或者意识不正常,呼吸正常,无脉搏。
4. 评分为0分,意识不正常,呼吸不正常,无脉搏。
五、心肺复苏的处理。
1. 评分为3分,患者情况良好,不需要进行心肺复苏。
2. 评分为2分,患者需要进行心肺复苏,但不需要进行心脏按压。
3. 评分为1分,患者需要进行心肺复苏,需要进行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
4. 评分为0分,患者情况危急,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和其他紧急处理措施。
六、结语。
心肺复苏的评分标准对于判断患者的状况和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非常重要。
在实际操作中,医护人员应该根据评分标准来判断患者的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也希望广大市民能够了解心肺复苏的评分标准,做好相关的急救知识培训,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急救,挽救更多的生命。
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心肺复苏操作流程及其评分标准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一种应急救援措施,用于恢复心脏骤停患者的血液循环和呼吸。
它的操作流程及其评分标准,是每个人都应该了解和学会的急救技能。
本文将介绍心肺复苏的具体操作流程以及评分标准。
操作流程1. 判断患者是否需要心肺复苏- 观察患者是否有意识,可以与其交流或轻拍其肩膀;- 检查患者是否正常呼吸,观察胸部是否有明显的起伏;- 如患者没有意识,没有呼吸或仅有异常呼吸(如喘息、呻吟等),则需要进行心肺复苏。
2. 呼叫急救电话- 立即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或寻求专业医疗人员的帮助。
3. 快速组织急救人员- 如有其他人员在场,立即指定某人拨打急救电话,指派他人获取急救设备等。
4. 开始胸外心脏按压- 将患者平放在坚硬的表面上,如地板或平整的地面;- 将手掌紧密叠放,放置在患者胸骨中线部位上方(正中央位置);- 以肩膀为支点,用身体重量施力,用力快速且有节律地按压,按压深度约为5-6厘米,速度约为每分钟100-120次;- 按压与松开的时间比例约为30:2,即按压后松开胸部,给予两次人工呼吸。
5. 进行人工呼吸- 如患者没有自主呼吸,进行人工呼吸;- 在进行人工呼吸前,先松开按压的手,将头后仰并握住下颚上提;- 吸气时,用嘴对准患者的口腔,并用力吹气,观察胸部是否有升起的明显起伏;- 人工呼吸的频率约为每分钟10-12次。
6. 持续心肺复苏- 持续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直到急救人员到达或患者恢复自主呼吸。
评分标准心肺复苏的有效性和质量对患者的生存和预后至关重要,评分标准可用于评估操作的正确性和质量,通常采用如下指标:1. 按压深度与次数- 按压深度:按压深度应达到5-6厘米;- 按压次数:每分钟应进行100-120次按压。
2. 松开胸部时间- 按压与松开的时间比例约为30:2。
3. 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频率:每分钟进行10-12次人工呼吸;- 吸气量:每次吹气应使胸部有明显起伏。
心肺复苏技术操作评分标准简介心肺复苏(CPR)是一项紧急医疗技术,用于恢复心脏和呼吸功能,从而维持生命。
为了确保心肺复苏操作的质量和效果,制定了一套评分标准,用于评价操作者的技术水平和表现。
评分标准以下是心肺复苏技术操作评分标准的几个关键指标:1. 检查安全:操作员应首先确保现场的安全。
评分将考虑操作员是否注意到潜在的危险,并采取适当的措施。
检查安全:操作员应首先确保现场的安全。
评分将考虑操作员是否注意到潜在的危险,并采取适当的措施。
2. 检查反应:操作员应迅速评估患者是否反应。
评分将考虑操作员是否及时检查患者的反应,例如触摸患者的肩膀或询问患者是否可以听到。
检查反应:操作员应迅速评估患者是否反应。
评分将考虑操作员是否及时检查患者的反应,例如触摸患者的肩膀或询问患者是否可以听到。
3. 呼叫急救:操作员应立即呼叫急救人员。
评分将考虑操作员是否迅速进行了呼叫,并提供了准确的信息。
呼叫急救:操作员应立即呼叫急救人员。
评分将考虑操作员是否迅速进行了呼叫,并提供了准确的信息。
4. 胸外按压:操作员应正确使用手掌在合适位置进行胸外按压。
评分将考虑操作员按压的速率、深度和力度是否符合标准。
胸外按压:操作员应正确使用手掌在合适位置进行胸外按压。
评分将考虑操作员按压的速率、深度和力度是否符合标准。
5. 人工呼吸:操作员应正确进行人工呼吸。
评分将考虑操作员的呼吸频率、容量和技术是否正确。
人工呼吸:操作员应正确进行人工呼吸。
评分将考虑操作员的呼吸频率、容量和技术是否正确。
6. 使用自动心外按压器(AED):如果设备可用,操作员应正确使用自动心外按压器。
评分将考虑操作员是否正确放置设备,并按照指示进行操作。
使用自动心外按压器(AED):如果设备可用,操作员应正确使用自动心外按压器。
评分将考虑操作员是否正确放置设备,并按照指示进行操作。
结论心肺复苏技术操作评分标准是用于评价操作者在应急情况下实施心肺复苏的技术水平和表现的一套标准。
心肺复苏电除颤评分表XXX心肺复苏及电除颤操作评分标准科室: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时间:5分钟评分标准:1.仪表:医生仪表端庄,服装整洁,态度严肃。
2.判断意识及呼吸:拍患者双肩,分别对双耳呼叫,呼叫声响亮有效。
判断时间为5~10秒钟。
3.启动BLS:准备除颤监护仪、简易呼吸器和面罩。
4.摆放体位:医生与患者体位正确,去枕平卧、暴露胸部。
检查颈动脉搏动方法正确。
判断时间为5~10秒钟。
5.胸外心脏按压:按压位置为剑突上两横指/胸骨中下二分一。
扣手,两肘关节伸直。
以上半身重量垂直下压,压力均匀。
按压30次,频率大于100次/分。
按压幅度大于5cm。
按压同时观察患者面色。
按压5个周期。
6.开放气道:清除口腔内无异物。
开放气道方法正确。
放置面罩位置正确。
送气2次,送气时间1秒。
通气有效。
观察患者胸廓起伏情况。
判断大动脉搏动是否恢复。
判断呼吸是否恢复。
判断时间为5~10秒钟。
7.人工呼吸:判断病人心律失常类型。
8.复检:清洁病人皮肤,电极板均匀涂抹导电胶。
放置电极板于合适位置。
复检心律。
9.电除颤:选择合适的能量,[成人120~200J(双向波)]。
充电。
大声嘱其他人员离开病人、病床。
压力5kg,两手同时按下两个电极板下的放电键。
清洁皮肤及电极板。
继续心肺复苏2分钟复检。
10.继续心肺复苏。
操作要求:以上操作过程中,医生需严格按照要求进行。
评分标准中每个操作项都有相应的分值,操作不规范或有误操作将扣分。
最终得分为各项得分之和,满分为100分。
抢救结束后,医生需安置病人,并记录洗手情况。
最新心肺复苏操作考核及评分标准徒手心肺复苏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最新)项目作者分总分1.准备 2 5现场安全性判断:查看周围环境是否安全。
评估患者及呼救 25①判断患者意识:呼叫患者、轻拍患者肩部,轻拍重唤,两侧呼唤“同志,你怎么了?”口述无意识。
②判断患者呼吸、颈动脉搏动:通过眼看:胸部有无起伏,无起伏表示呼吸停止。
判断呼吸同时,术者食指和中指指尖触及患者气管正中部(相当于喉结的部位),旁开两指(或向同侧下方滑动2-3厘米),至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处。
判断时间为<10秒。
如无意识、呼吸、脉搏立即大声呼救,寻求他人帮助(来人啊!救命啊!请拨打120/或通知医生,准备除颤器)。
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步骤C-A-B)。
2.计划 2 15复苏目标:操作快速有效恢复猝死患者呼吸循环和意识。
用物准备:硬木板1块、纱布(弯盘、蹅脚板)等。
仪表端庄,服装整洁(衣帽鞋),修剪指甲。
3.操作要点 1 20胸外心脏按压:C①体位放置:患者仰卧位坚实平面(外伤患者保护颈椎),检查是否硬板床,如为软床,胸下需垫胸外按压板,解开衣扣,腰带,暴露胸部,四肢无扭曲,去枕。
②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或剑突上2指处;连线与胸骨交叉点③按压手法:一手掌根部放于按压部位,另一只手平行重叠于此手背上,手指上翘、并拢,只以掌根部接触按压部位,双臂位于患者胸骨的正上方,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抬起时胸壁充分回弹。
④按压幅度:5~6cm。
⑤按压频率:100~120次/min;按压30次后执行“A”下活动义齿。
开放气道:A①如有明确呼吸道分泌物,应当清理呼吸道、口鼻部,取下活动义齿。
人工呼吸:B口对口人工呼吸)①口对口人工呼吸。
压额、捏鼻、包口吹气(双唇包绕病人口部形成封闭腔,用力吹气,吹气时间1s)。
用眼睛余光观察病人胸廓是否抬起。
吹气量500~600ml。
吹毕,松开鼻孔1-2s,注意观察胸廓复原情况,见胸廓抬起即可。
吹气两口后,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心肺复苏操作评分标准
科室: 姓名: 档案
号: 得分:
项目分值 项目内容 技 术 要 求 分
值
素质
要求
(2
分)
仪表
举止
着装整洁,仪表符合要求,佩戴挂表,戴手套 1
急救
意识
举止端庄,态度严肃 1
操作前准备 (5分) 环境
准备
评估环境:环境安静、安全,清除无关人员,使用隔帘 2
用物准备 弯盘、纱布、按压板、记录单、笔、手套、氧源、吸氧装置、简易
呼吸囊一套
3
操 作 步 骤 (80分) 判断意识:轻拍双肩同时俯身对患者左、右两耳高声呼叫,判断有无意识。如无意识,口诉“意识丧失”,高声呼救,寻求他人帮助。 4 报告患者开始复苏时间,安排他人准备除颤仪等其他急救仪器和物品。 3 移开床头柜,去枕,掀开被子,确认硬板床或插按压板,解开衣领、腰
带。
4
判断颈动脉搏动,判断时间为5-10秒。口述“大动脉搏动消失,准备电
除颤”。
3
胸外心脏按压: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处;手臂长轴与胸骨垂直,双手
掌根重叠,手指扣手交叉,手指不触及胸壁,双臂肘关节绷直,以髋关节
为支点运动,垂直向下用力。胸骨下陷至少5 cm;至少100次/分钟的按压;按压与放松时间:1:1,放松时掌根部不能离开按压部位;按压与吹气之比30:2。 15
开放气道:将病人头偏向一侧,清除口腔异物及呼吸道分泌物,有义齿取
下,打开气道采用仰头抬颏法,左手掌外缘置于患者前额,向后下方施
力,使其头部后仰,同时右手示指、中指指端放在患者下颌骨下方,旁开中点2cm,将颏部向前抬起,使头部充分后仰,下颌角与耳垂连线和身体水平面呈90°,手法正确。 10
连接呼吸囊、面罩与氧气,调节氧流量8-10L/min,以“EC”手法固定面
罩,挤捏呼吸囊,挤压时间大于1秒,使胸廓抬起。成人潮气量为500ml~600ml。 10
完成五个循环、呼吸周期。 25
判断复苏效果:判断呼吸是否恢复,大动脉搏动是否恢复,口诉“自主呼
吸恢复”,“大动脉搏动恢复” ,再观察瞳孔、四肢末梢循环情况。
4
报告“患者心肺复苏成功及时间”。 2
操作
后处
理
(6分) 患者 检查有无按压并发症,整理患者衣服,盖被,取出按压板。头偏向一侧,纱布擦拭患者口鼻部,整理床单位,移回床头柜。进一步生命支持。 2 用物 整理用物,按废物分类正确处置。 2
护士 洗手,记录。 2
综合
评价 (7分) 熟练程度 程序正确,动作规范,操作熟练。 2 人文
关怀
爱伤观念强关爱患者,具有急救意识。 2
质量标准 无并发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时间应控制在190秒左右),超时
扣分。
3
总分 100
考试人
员: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