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 基础医学专业 )
- 格式:doc
- 大小:334.50 KB
- 文档页数:3
作为临床医学专业的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学习课程:
-学习基础医学知识和临床医学专业知识,包括病理学、药理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
2. 临床实习:
-参与临床实习,接受临床指导,学习临床诊断、治疗和护理技能,在实践中提升临床能力。
3. 科研训练:
-参与科研项目,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和技能,培养科学研究思维和实践能力,完成科研论文或学术成果。
4. 学术交流:
-参加学术会议、讲座和学术活动,了解最新的医学进展和研究动态,拓展学术视野。
5. 职业发展规划:
-制定职业发展规划,明确未来的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根据目标制定学习和实践计划。
6. 科研成果:
-发表科研论文、参与科研项目,并努力提升科研水平,为将来的学术发展奠定基础。
7. 参与临床团队:
-与临床团队密切合作,学习团队合作精神和临床团队管理技能,提高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8. 继续教育:
-持续学习和不断提升自身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参加进修课程、学术讲座等,保持专业素养和竞争力。
以上是一般情况下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的主要内容,具体计划还需要根据学校和导师的要求进行调整和补充。
研究生培养方案(医学类)苏州大学研究生院年月药学一级学科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一、学科简介本学科拥有药学一级学科博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和工程硕士(制药领域)专业学位授权点,并设有药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培养方向涵盖药理学、药物化学、药剂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药物分析、生药学。
年列入“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项目”;年“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进入全球学科排名前。
在年汤森路透发布的《开放的未来:全球创新报告》中,入选全球制药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科研机构”(第位)。
学科师资队伍力量雄厚、汇聚了一批包括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等高层次师资队伍。
拥有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计划创新团队、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各个。
本学科拥有个江苏省重点实验室,个江苏省学科综合训练中心,参加共建多个部、省重点实验室共建任务。
近年来,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余项,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奖励近项。
二、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和我校研究生培养总体目标的要求,一方面对研究生在思想品德、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独立工作能力、实验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提出要求,另一方面要体现本学科在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的理念和特色。
.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热爱祖国,尊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在本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的科研工作适应能力,具有创新能力,能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高等教育工作,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具有健康的体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培养年限与培养方式.培养年限。
非定向培养学制年,定向培养学制年,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年。
.培养方式。
基础医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级学科代码: 1001 、0710、0788一、学科概况与研究方向(一)学科概况基础医学是隶属于医学学科门类的一级学科,旨在通过探索人体生命和疾病发生规律,保障人类健康,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
其科学任务是在分子、细胞及整体水平,揭示人体的结构和功能活动特征,及其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变化和演变的规律。
随着其它医学学科和相关学科的迅速发展和学科交叉,基础医学学科既包括了传统的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医学生理学、医学药理学、医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等二级学科,又衍生了医学信息学、基因组医学、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等新兴学科研究方向。
基础医学研究的最终的目标是解决临床医学问题,服务于患者,促进整个医学的发展,因此基础医学成为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口腔医学、中医学、护理学、特种医学、医学技术等学科的基础,是循证医学、转化医学、个体化医疗和精准医疗发展的重要基石。
瞩怂润厉钐瘗睐枥庑赖赁轫胧碍鳝绢。
我校基础医学是在充分考虑了学科的现状,全球基础医学的发展趋势,整合了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医学生理学、医学药理学、医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医学信息学、基因组医学、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等传统医学和医学新兴学科的研究方向,依托江苏大学临床医学(临床检验诊断学)博士点、优势学科、江苏省检验医学重点实验室等优势资源,在数十年的建设中逐步形成了五个特色研究方向。
闻创沟烩铛险爱氇谴净祸测枞锯鳗鲮。
二级学科及研究方向1.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100101)主要研究方向:干细胞与发育生物学免疫学(100102、077802)主要研究方向:代谢与免疫调节炎症性疾病发病机制研究3.病原生物学( 100103、077803、 071005)主要研究方向:病原致病因子及致病分子机制4.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100104)主要研究方向:肿瘤分子生物学5.生理学( 071003)主要研究方向:①肿瘤分子生物学②干细胞与发育生物学二、培养目标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医学学术型人才。
中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引言1.1 概述中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是为了培养具备扎实的中医学科知识和研究能力的人才而设计的一项教育计划。
随着中医药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医药教育迎来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在本文中,将详细介绍中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具体内容和目标。
通过这个培养方案,希望能够培养出既有丰富中医学术知识,又具备独立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的人才,以推动中医药学科的发展。
本方案将涵盖课程设置、实践环节、科研训练等方面。
学生将在系统学习中医学科基础理论的同时,通过临床实践和科研项目的参与,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
此外,还将重点培养学生的学术思维能力和论文撰写能力,以培养他们成为具备独立研究能力的中医学术人才。
为了实现这些培养目标,本方案还设置了严格的评估机制和导师制度。
通过定期的考核和评估,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培训。
同时,每位学生都会有一名专业导师指导其学习和科研工作,以确保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培养。
总而言之,中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中医学科知识和研究能力的人才,为中医药学科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将成为中医学科领域的专家和学术贡献者。
1.2文章结构在本文中,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讨论中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1. 引言:本节主要对文章进行概述,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2. 正文:2.1 培养方案概述:本节将详细介绍中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基本概况,包括培养时长、培养模式、培养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内容。
2.2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本节将重点阐述中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目标和要求。
这包括学术素养的培养、科研能力的提升、学术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等方面的内容。
3. 结论:3.1 总结:本节对文章进行总结,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3.2 展望:本节将对中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探讨可能的改进和创新方向。
医学研究生培养计划篇一:医学研研究生培养一、培养目标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爱祖国,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风和严谨的科学作风,团结协协作,有为我军现代化建设和和临床医学事业献身精神;2、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题的能力,熟练地掌握本学科科(主要指三级学科,以下同同)的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病症,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务指导,达到初年资主治医师师水平;3、掌握本学科坚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深入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临临床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能紧密结合临床实践,选定科科研课题,实施科学研究,完完成一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价值的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4、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听、说和写作能能力。
5.有良好的军事素素质和健康体魄。
二、培养养年限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生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提前前完成培养计划或在规定期限限内不能完成学业者,可提前前或延长半年至一年的学习时时间。
三、培养方式专业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的学习时间间主要用于课程学习、临床、、科研训练和学位论文工作。
第一学期集中5个月的时间间学习公共必修课程;其余时时间在本学科或相关学科专业业进行系统、严格的临床能力力训练。
采取自学与授课相结结合的方式,完成专业理论课课程的学习,同时参加各种形形式的科研和教学活动,并完完成学位论文。
由科室领导和和研究生导师组成指导小组,,具体负责培养工作。
采取导导师指导、集体培养与个人学学习相结合、理论学习与专业业实践、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方方式。
着重培养研究生的独立立临床工作能力和科学创造力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学作风。
实行以三级学科为重重点的临床能力培训,轮转本本学科专业病房、门急诊,进进行较专门的临床训练及临床床教学工作,通过专科培训,,能熟练掌握本专业常见病诊诊疗技术,能独立处理本学科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
四、课程设置和考核方式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课程分为为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
基础医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二、专业课及学分要求:
1.专业课:包括医学细胞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病理生理学等基础医学的核心课程,以及相关的研究方法学课程等。
2.学分要求:需修满50学分以上的专业课程,其中必修课程占总学分的1/3
3.每学期需要选择一门综合性研究论文讨论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
三、研究实践:
1.科研导师:学生在入学时将分配指导教师,由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科研训练和指导论文撰写工作。
医学硕士培训计划一、培训目标医学硕士培养目标是为地方公共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和地方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培养高层次的医学专业人才,能够在地方卫生健康系统和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从事临床、预防、保健、医疗管理等工作,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
医学硕士研究生应掌握扎实的基本医学理论与专业知识,能够熟练运用现代医学检查技术和方法,对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杂症能够独立诊断与治疗,能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卫生监测,掌握初级医学实验技能。
具备临床诊断、初级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卫生与健康促进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开展临床医学和相应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具备良好的科研、医学信息检索及独立进行科研的基本水平。
二、培训内容1. 基础医学医学硕士培训的基础医学课程主要包括:生物化学、生理学、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病理学、医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等课程。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培训生可以全面、深入地了解人体的结构、功能和生理病理变化。
2. 临床医学临床医学是医学硕士培训计划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神经内科学、精神病学等课程。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培训生可以全面了解各种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方法,掌握临床医学实践的基本技能。
3. 公共卫生公共卫生是医学硕士培训计划的另一个重要内容,主要包括: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卫生管理学、卫生法学等课程。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培训生可以全面了解公共卫生领域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掌握公共卫生领域的调查、监测、管理等基本技能。
4. 医学实践医学硕士培训计划还包括一定的医学实践环节,主要包括:临床实习、科研实践等环节。
通过这些实践环节,培训生可以通过参与临床工作或科研活动,深入了解医学实践与科研的基本要求与方法,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5. 其他课程除了上述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等课程外,医学硕士培训计划还包括一些其他相关的课程,比如: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医学信息学等。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培训生可以了解医学与伦理、心理、信息等方面的关系。
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第一章培养一、培养目标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是以培养临床实际工作能力较强的临床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
具体要求是:(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团结协作,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身体健康,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临床医学事业而献身。
(二)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处理本学科(指二级学科,内科与外科分别不少于3个三级学科,以下同)领域内的常见病,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卫生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的第一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临床工作水平(高年资住院医师的临床工作水平),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合格证书和执业医师证书。
(三)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临床教学工作的能力。
(四)能结合临床实际,学习并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完成一篇具有科学性和一定临床应用价值的医案并通过答辩。
(五)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和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
二、学习年限与培养方式(一)学习年限与时间安排学习年限为3年(临床能力训练时间不少于2.5年)。
总体安排如下:第1学期:第一阶段集中完成公共学位课、学位基础课、学位专业课、选修课的学习及考试。
第二阶段进入教学医院统一进行岗前培训。
培训内容涉及临床实践过程中将要面临的各个重要环节,岗位职责、医疗规范、电子病历、临床技能基本操作培训与考核等。
让研究生进入临床之前对医院临床工作各方面的要求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研究生能够顺利进行临床实践打下良好基础。
第一、二阶段交叉进行。
第2~4学期:进入临床各二级学科科室,进行临床轮转及临床基本能力训练与考核。
强化常用急救技能的培训与考核。
完成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取得执业医师证书。
完成专业课和专业外语课的学习与考核。
第5~6学期:进入临床各三级学科科室,进行临床专业能力训练。
同时安排专业课与专业外语的学习和考试,完成“医案整理”并通过答辩。
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手册学号:姓名:专业:导师: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2013年6月修订目录1.填表说明 2 2.硕士研究生基本情况表 3 3.硕士研究生学习计划 4 4.硕士研究生课程成绩登记表 5 5.免(改)修、免听课程申请表 6 6.参加学术活动记录表7 7.文献综述完成情况考核表15 8.硕士研究生开题申请报告16 9.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17 10.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表24 11.教学实践考核表27 12.临床实践计划表31 13.改(免)临床实践申请表32 14.临床实践考核表37 15.临床实践医院鉴定表43 16.在读期间发表文章登记表44填表说明1.本手册供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使用。
2.本手册是记录研究生完成培养环节的档案材料,是评奖、毕业和申请学位的重要依据之一。
填表时,请根据《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手册》及本专业的培养方案,认真填写,按期完成。
3.本手册由研究生本人保管。
研究生根据不同学习阶段的要求,完成相应的培养环节后,填写相应的内容,并及时请管理部门领导或导师签字。
如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期完成者,须呈交导师、教研室(科室)负责人签名的证明材料。
未完成规定的培养环节,不能毕业,不得申请学位。
4.临床专业科学学位研究生本专业科室实习时间原则上不得少于六个月,不超过9个月。
本专业相关科室不少于2个月,实习时间不得少于1个月,辅助科室不少于1个月,实习时间不超过1个月。
实践安排表第二学年允许修改,第三学年不得修改。
基础理论专业科学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时间不少于3个月,不超过6个月。
5.本手册一律使用钢笔填写(碳素墨水或蓝黑墨水)。
要求字迹清楚,语句通顺。
不得撕页,不得自行涂改(为防止填错涂改,建议填写本手册前先仔细斟酌)。
6.本手册于学位论文答辩前2周交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审核,并在毕业离校前与其他档案材料一起归档。
硕士研究生基本情况表硕士研究生学习计划导师签名硕士研究生课程成绩登记表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审核签名、(公章):年月日第二学期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审核签名、(公章):年月日第三学期年月日其它成绩免(改)修、免听课程申请表参加学术活动记录表(1)参加学术活动记录表(2)参加学术活动记录表(3)参加学术活动记录表(4)参加学术活动记录表(5)参加学术活动记录表(6)参加学术活动记录表(7)参加学术活动记录表(8)文献综述完成情况考核表硕士研究生开题申请报告我已全部通过课程考试,成绩合格,完成了培养计划中的实验预试,准备进行开题,经指导教师及导师组研究同意,定于月日午时,举行开题报告会。
基础医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基础医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级学科代码: 1001、0710、0788一、学科概况与研究方向(一)学科概况基础医学是隶属于医学学科门类的一级学科,旨在通过探索人体生命和疾病发生规律,保障人类健康,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
其科学任务是在分子、细胞及整体水平,揭示人体的结构和功能活动特征,及其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变化和演变的规律。
随着其它医学学科和相关学科的迅速发展和学科交叉,基础医学学科既包括了传统的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医学生理学、医学药理学、医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等二级学科,又衍生了医学信息学、基因组医学、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等新兴学科研究方向。
基础医学研究的最终的目标是解决临床医学问题,服务于患者,促进整个医学的发展,因此基础医学成为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口腔医学、中医学、护理学、特种医学、医学技术等学科的基础,是循证医学、转化医学、个体化医疗和精准医疗发展的重要基石。
我校基础医学是在充分考虑了学科的现状,全球基础医学的发展趋势,整合了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医学生理学、医学药理学、医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医学信息学、基因组医学、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等传统医学和医学新兴学科的研究方向,依托江苏大学临床医学(临床检验诊断学)博士点、优势学科、江苏省检验医学重点实验室等优势资源,在数十年的建设中逐步形成了五个特色研究方向。
二级学科及研究方向1.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100101)主要研究方向:干细胞与发育生物学免疫学(100102、077802)主要研究方向:代谢与免疫调节炎症性疾病发病机制研究3. 病原生物学(100103、077803、071005)主要研究方向:病原致病因子及致病分子机制4.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100104)主要研究方向:肿瘤分子生物学5. 生理学(071003)主要研究方向:①肿瘤分子生物学②干细胞与发育生物学二、培养目标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医学学术型人才。
中医基础理论专业(100501)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秉承我校“为国家需要服务,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服务”的办学宗旨,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和自然科学素养,系统掌握中医学基本理论和应用的研究型专业人才。
(一)知识目标1.全面、系统、扎实的中医学理论基础。
2,系统的专门知识与技能,能够运用中医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3.掌握本学科及方向的国内外学术发展动态。
(一)能力目标1.具有能运用所掌握中医学及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和方法解决中医学领域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实际,完成1篇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2.具有一定的带教工作能力,熟悉教育教学规律,掌握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
3,具有较强的中医学思维能力,能独立处理本学科(指二级学科)领域内的常见问题。
4.具备中医临床及社会服务能力。
(三)情感目标1.使学生专业思想得到进一步巩固,具有热爱中医学事业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强化学生的中医学思维和创新精神。
4.尊重生命,正视医学伦理,充分认知中医学的终极目的是保障人类持续的健康。
教育学生以平等的眼光看待世间万物,以敬畏的心情善待一切生命,以责任的态度关爱生命。
5.尊重他人,尊重自然,热爱中医药事业。
(四)思想道德和职业素养目标1.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
6.具有自我完善、独立思考和从事专业工作能力,具备相应综合素质、文化修养、创新意识和中医思维能力。
7.能够应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对信息进行处理和管理,自觉开展中医学科研工作。
8.较熟练运用外语进行学习、交流和工作。
9.根据社会和工作的需要持续更新知识和终身学习。
二、研究方向(一)藏象学说研究藏象学说是中医理论的基础和核心。
本方向基于中医脏腑理论,主要采用临床调研和文献学的方法,对中医临床常见病证进行深入、系统研究,旨在研究、挖掘中医基础理论对临床实践的重要指导意义。
山东大学医学院攻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一、培养目标1、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身体健康,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团队精神。
2、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在上级医师的带领、指导下,进行临床能力训练,达到能独立处理本学科(指二级学科)领域内的常见病,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第一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临床工作水平;3、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4、能结合临床实际,学习并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5、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
6、身心健康。
二、专业设置1、内科学(传染病、风湿病、内分泌与代谢病、血液病、心血管病、呼吸系病、消化系病、肾病)2、外科学(神经外科、骨外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胸心外科、烧伤外科、整形外科)3、儿科学(小儿内科、小儿外科)4、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5、麻醉学6、影像医学与核医学(放射医学、超声医学、临床核医学、实验核医学)7、神经病学8、中西医结合临床9、妇产科学(妇科学、产科学、计划生育学、生殖医学)10、皮肤病与性病学11、康复医学与理疗学12、急诊医学13、耳鼻咽喉科学14、临床检验诊断学15、眼科学16、肿瘤学17、老年医学三、学制与学习年限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3年,学习年限3-4年。
在职攻读硕士专业学位人员学习年限2-5年。
四、学分要求应修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基础性课程不少于15学分,实践性课程不少于15学分,其中必修课不少于22学分,选修课不少于8学分。
五、课程设置(一)基础性课程1、学位公共课思想政治理论(理工医)(必修):3学分医学英语(必修):3学分2、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1)专业必修课①学位基础课;②学位专业课:(3学分)可采取以下形式之一: i)经典著作或文献阅读:写出读书报告2篇,由导师或导师小组评定成绩。
ii)由本专业组织统一授课,采取课程考试方式。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科学学位硕士硕士培养方案总则(境内)一、培养目旳1.热爱祖国, 热爱中医药事业, 积极服务于社会;树立对旳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具有一定继承、弘扬和发展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措施和实践旳能力。
2.具有严谨旳科学作风, 具有较强旳实践工作能力, 通过本学科旳学习、研究和临床实践, 掌握一定旳本学科专业旳基础理论和知识, 具有从事中医学和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或有关工作旳能力。
3.纯熟掌握一门外语, 具有运用外文进行本专业学术交流旳能力。
4.身心健康。
二、学习年限及时间安排(一)学习年限1.硕士硕士学制一般为3年, 硕士学位课程学习1年左右, 科研工作和撰写论文2年左右。
2.符合提前攻读博士学位条件旳硕士硕士, 可以提出申请, 按照《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硕士科学学位硕士提前攻读博士学位旳暂行规定》执行。
3.提前毕业者按照《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学籍管理规定》执行。
4. 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完毕培养计划者, 由本人申请, 经导师、学院硕士主管领导、硕士院主管领导逐层同意后, 每次申请延长时间不得超过1年, 合计申请延期次数不得超过2次。
(二)时间安排三、课程学习及规定(一)课程学习1.总学分: 不少于36 学分。
2.公共学位课程(必修课): 19学分。
科学学位硕士硕士公共必修课及学分一览表3.专业学位课程(必修课): 根据各专业培养方案规定执行, 不能少于3门。
4.非学位课程(选修课): 按照各专业培养方案并参照导师旳研究方向进行选课。
5.跨专业硕士旳课程学习:跨专业硕士除完毕上述课程外, 还要按学校规定补修中医本科主干课程, 但不计学分。
(二)考核1.考试成绩必修课程及选修课程成绩≥60分者为合格, 予以对应学分。
2.补考四、对于考试成绩不合格者, 按照学校有关考试成绩及补考旳规定执行。
五、科研实训、临床实践及规定1.科研实训各专业根据硕士硕士培养目旳通过硕士课程学习、硕士学位论文工作和参与科研课题进行科研能力旳培养工作。
医学研究生培养计划医学研究生培养计划是医学院针对研究生进行系统培养的一项重要计划。
医学研究生是医学领域的未来希望和发展方向,他们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更需要具备独立思考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因此,医学研究生培养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医学研究生培养计划需要从课程设置上进行规划。
医学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需要系统学习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同时也需要学习相关的研究方法和技能。
因此,医学研究生培养计划需要设置一系列的课程,包括医学基础课程、临床实践课程以及科研训练课程等。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可以使研究生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得到全面的培养。
其次,医学研究生培养计划需要注重科研能力的培养。
医学研究生不仅要成为优秀的临床医生,更要成为有科研能力的医学人才。
因此,医学研究生培养计划需要设置科研导师制度,指导研究生进行科研项目的选择和开展,培养其科研创新能力。
同时,还需要加强医学研究生的学术交流和学术训练,提高其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
另外,医学研究生培养计划还需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医学研究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科研能力,更要具备临床实践能力。
因此,医学研究生培养计划需要设置临床实习环节,让研究生亲身参与临床工作,提高其临床实践能力。
同时,还需要加强研究生的实践技能培训,提高其临床操作能力和技术水平。
最后,医学研究生培养计划需要注重学术道德和医德的培养。
医学研究生作为未来的医学人才,需要具备高尚的学术道德和医德修养。
因此,医学研究生培养计划需要加强医德教育和学术道德培养,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医学人生观和医学伦理观,培养其良好的医德品质和职业操守。
总之,医学研究生培养计划是医学院培养医学研究生的重要计划,需要从课程设置、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和学术医德等方面进行全面规划和培养,为培养高水平的医学研究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医学院能够不断完善医学研究生培养计划,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医学人才做出贡献。
医学研究生培养计划医学研究生培养计划地采用启发式、研讨式教学方式,加强自学能力的培养。
通过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参加学术讲座、学术报告、教学科研实践或临床实践活动,加强硕士研究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提高硕士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五、硕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的制订硕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是培养方案的具体实施计划。
导师应按照本学科、专业的要求,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合理安排,充分考虑硕士研究生德、智、体、美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指导硕士研究生制订出个人培养计划。
该计划应包括课程学习计划、教学实践和临床实践计划、论文工作计划三个部分,导师应经常检查培养计划的执行情况(一) 制订课程学习计划的原则 1、课程学习计划应反映本学科、专业课程的特色,反映出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必修课和选修课、专业课、专业外语、补修课的学时、学分、时间安排及考试方式,其中学位课程必须是该学科、专业培养方案分则中规定的学位课程。
2、课程学习计划的总学分应控制在32~36学分内,取得规定总学分(38~42学分)者,方能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3、课程学习计划参照各学科、专业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分则制订。
(二) 制订教学实践和临床实践计划的原则1、教学实践和临床实践计划应规定硕士研究生参加教学、科研、临床实践的内容、方式、时间安排及考核办法。
2、基础医学各专业硕士研究生根据导师和教研室安排,完成不少于半年(40~80学时)的教学实践。
3、临床医学各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导师或研究生指导小组成员指导下,担任住院医师或总住院医师工作,完成8~12个月的教学实践和临床实践(教研室可根据研究生完成课题情况自行掌握)。
研究生基础医学研究生基础医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为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在这个领域中,研究生们需要掌握大量的医学知识和技能,同时还需要具备扎实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研究生基础医学的学科门类涵盖了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多个方面。
这些学科为我们了解人体的结构和功能提供了基础,帮助我们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的原理。
通过学习这些学科,研究生们能够深入了解人体各个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为日后的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研究生基础医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需要通过课堂学习、实验实践和文献阅读等方式来获取知识。
同时,他们还需要进行一定的研究工作,如科研项目的设计、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科学论文的撰写等。
这些工作旨在培养学生们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为他们今后的科研工作和学术发展打下基础。
研究生基础医学的学习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们的综合素质。
学生们需要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严谨的科研态度、扎实的实验技能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此外,他们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应对日益复杂和多样化的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需求。
研究生基础医学的学习对于培养高水平医学研究人才和提高医学科学研究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学习和研究,研究生们可以不断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提高自己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他们还可以为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研究生基础医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为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通过深入学习和研究,研究生们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