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康复评定学教案-总论2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3
康复教学教案一、第一章:康复基础理论1. 教学目标:(1)了解康复的定义、目的和基本原则。
(2)掌握康复医学的基本理论。
(3)理解康复评估和康复治疗的基本方法。
2. 教学内容:(1)康复的定义、目的和基本原则。
(2)康复医学的基本理论。
(3)康复评估和康复治疗的基本方法。
3. 教学方法:(1)讲授:讲解康复的定义、目的和基本原则,康复医学的基本理论。
(2)实践:示范康复评估和康复治疗的基本方法。
二、第二章:康复评估1. 教学目标:(1)了解康复评估的意义和基本方法。
(2)掌握康复评估的实施步骤。
(3)学会运用康复评估结果进行康复计划制定。
2. 教学内容:(1)康复评估的意义和基本方法。
(2)康复评估的实施步骤。
(3)康复评估结果的应用。
3. 教学方法:(1)讲授:讲解康复评估的意义和基本方法,康复评估的实施步骤。
(2)实践:示范运用康复评估结果进行康复计划制定。
三、第三章:物理治疗1. 教学目标:(1)了解物理治疗的定义、目的和基本方法。
(2)掌握物理治疗的技术和应用。
(3)学会根据康复需求选择合适的物理治疗方法。
2. 教学内容:(1)物理治疗的定义、目的和基本方法。
(2)物理治疗的技术和应用。
(3)根据康复需求选择合适的物理治疗方法。
3. 教学方法:(1)讲授:讲解物理治疗的定义、目的和基本方法,物理治疗的技术和应用。
(2)实践:示范根据康复需求选择合适的物理治疗方法。
四、第四章:作业治疗1. 教学目标:(1)了解作业治疗的定义、目的和基本方法。
(2)掌握作业治疗的技术和应用。
(3)学会根据康复需求选择合适的作业治疗方法。
2. 教学内容:(1)作业治疗的定义、目的和基本方法。
(2)作业治疗的技术和应用。
(3)根据康复需求选择合适的作业治疗方法。
3. 教学方法:(1)讲授:讲解作业治疗的定义、目的和基本方法,作业治疗的技术和应用。
(2)实践:示范根据康复需求选择合适的作业治疗方法。
五、第五章:康复护理1. 教学目标:(1)了解康复护理的定义、目的和基本方法。
康复功能评定第一章总论第一节概述一、基本概念1、康复功能评定属于操作意义上的概念,是收集评定对象的病史和相关资料,提出假设,实施检查和测量,对结果进行比较、综合、分析、解释,最后形成结论和障碍诊断的过程。
2、康复功能评定学专业基本课程二、康复评定的三个层面1、1980 WHO ICIDH-1①残损(Impairment):疾病组织外伤异常变化器官功能障碍发育障碍系统②残疾(Disability):能力障碍,活动受限+ 残疾③残障(Handicap)2、1996 WHO ICIDH-23、2001 WHO ICF三、康复临床决策模式――五个步骤:1.康复评定2.设定康复目标3.制定治疗计划4.实施治疗计划5.康复疗效评定四、康复评定的目的1.发现和确定障碍的层面、种类和程度2. 寻找和确定障碍发生的原因3. 确定康复治疗项目4. 指导制定康复治疗计划5. 判定康复疗效6. 判断预后7. 预防障碍的发生和发展 8. 评估投资-效益比9. 为残疾等级的划分提出依据第二节 康复评定的工作流程及内容康复评定分为三个阶段: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和解释评定结果。
收集资料分析资料 解释评定结果 一、收集资料:1、采集病史:主诉、现病史、既往史、诊疗过程、功能史、生活方式、康复目标和期望、职业和家庭状况。
2、检查与测量物理检查及各种功能障碍、能力障碍和社会障碍的评定。
● 人体形态 ● ADL ● 居住环境● 关节功能 ● 生产性活动 ● 社区环境● 肌肉功能 ● 休闲活动 ● 社会人文环境 ● 运动发育● 生活质量●运动控制●感觉●有氧运动能力●神经心理学二、分析资料三、解释评定结果(一)分析障碍产生的原因(二)形成障碍学诊断(三)设定康复目标和制定康复资料计划四、记录(一)记录的基本要求1.内容真实、可靠。
2.描述精炼、重点突出。
3.记录格式规范、系统。
4.记录及时。
5.保持记录的连续性。
(二)记录方法SOAP格式S (subjiective):主观资料,是患者及家属的陈述。
康复评定技术教案新一、第一章:康复评定基础1.1 课程介绍:本章将介绍康复评定的基本概念、目的、原则和流程。
学生将了解康复评定的重要性,并掌握评估患者功能障碍的基本方法。
1.2 教学目标:了解康复评定的定义和目的。
掌握康复评定的原则和流程。
理解康复评定在康复治疗中的重要性。
1.3 教学内容:康复评定的定义和目的康复评定的原则康复评定的流程康复评定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1.4 教学方法:讲授:讲解康复评定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康复评定的具体应用。
二、第二章:康复评定方法2.1 课程介绍:本章将介绍常用的康复评定方法,包括观察、询问、物理检查和辅助检查等。
学生将学习如何选择合适的评定方法来评估患者的功能障碍。
2.2 教学目标:掌握常用的康复评定方法。
学会选择合适的评定方法评估患者的功能障碍。
2.3 教学内容:观察法:学习如何通过观察来评估患者的功能障碍。
询问法:学习如何通过询问来获取患者的功能障碍信息。
物理检查法:学习如何通过物理检查来评估患者的功能障碍。
辅助检查法:学习如何使用辅助检查工具来评估患者的功能障碍。
2.4 教学方法:讲授:讲解各种评定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实践操作: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以掌握各种评定方法的使用。
三、第三章:康复评定技巧3.1 课程介绍:本章将介绍在进行康复评定时所需的技巧,包括与患者的沟通、观察技巧和记录方法。
学生将学习如何有效地与患者交流并准确记录评定结果。
3.2 教学目标:掌握与患者沟通的技巧。
提高观察技巧和记录能力。
3.3 教学内容:观察技巧:学习如何观察患者的功能障碍,包括细节和变化。
记录方法:学习如何准确记录评定结果,包括描述和分析。
3.4 教学方法:角色扮演: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练习与患者沟通的技巧。
录像分析:观看录像,学习观察技巧和记录方法。
四、第四章:康复评定案例分析4.1 课程介绍:本章将通过具体的康复评定案例,让学生将所学的评定方法和技术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康复评定学教案一、页康复评定学教案二、目录1.页2.目录3.摘要4.背景和现状分析1.康复评定学的定义与重要性2.当前康复评定学的教育现状3.康复评定学的挑战与机遇5.项目目标1.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2.强化学生的临床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3.增强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伦理意识6.教学方法与策略7.教学内容安排8.教学评估与反馈9.教学资源与支持10.教学计划与时间表三、摘要本教案旨在为康复评定学课程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教学方案。
教案通过深入分析康复评定学的背景和现状,明确项目目标,提出具体的教学方法、内容安排、评估体系以及所需资源和支持。
教案的目标是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卓越实践能力的康复评定专业人才,以应对现代康复医学的挑战和需求。
四、背景和现状分析1.1康复评定学的定义与重要性康复评定学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对患者功能状况的评估、诊断、预后判断和治疗效果的评价。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疾病患者增加,康复评定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功能恢复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2当前康复评定学的教育现状当前康复评定学的教育面临着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方法单一、学生临床思维和动手能力不足等问题。
这些问题限制了学生能力的提升和康复评定学的发展。
1.3康复评定学的挑战与机遇康复评定学面临着医疗技术快速发展和患者需求多样化的挑战,同时也迎来了智能化、个性化康复的新机遇。
这要求康复评定专业人才不仅要掌握传统技能,还要具备创新能力和适应新技术的能力。
五、项目目标2.1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通过系统的理论教学和丰富的实践环节,使学生深入理解康复评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各类康复评定技术和工具。
2.2强化学生的临床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其能够独立进行康复评定和制定康复计划。
2.3增强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伦理意识通过伦理教育、职业道德讨论等环节,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伦理意识,培养其成为具有高度责任感和良好职业操守的康复评定专业人才。
《康复评定技术》教案设计《康复评定技术》教案设计如下: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掌握康复评定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 学生能了解康复评定在康复治疗中的重要性。
3. 学生能熟练运用康复评定技术对患者进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康复评定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康复评定的主要方法和技术。
3. 康复评定在临床应用中的案例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康复评定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难点:康复评定结果的分析和应用。
四、教学活动设计及时间安排:1. 组织教学(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康复评定的概念和重要性。
2. 理论教学(20分钟):教师讲解康复评定的主要方法和技术。
3. 案例分析(3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康复评定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4. 实践操作(40分钟):学生在指导下进行康复评定实践操作。
5. 总结与反馈(10分钟):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
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康复评定技术。
2. 课件:康复评定方法和技术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3. 实践场地:康复评定实验室。
七、教学策略:1. 采用案例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结合实际临床案例,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八、教学反馈:1. 课后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教学效果。
2. 教师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
以上是关于《康复评定技术》的教案设计!。
康复评定技术教案新一、前言1. 教案目的:本教案旨在帮助学员掌握康复评定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其在临床康复中的应用能力。
2. 适用对象:本教案适用于康复治疗师、康复评定师及相关专业人士。
3. 教学方法:采用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实操演示、分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确保学员充分理解和掌握康复评定技术。
4. 教学内容:本教案共十个章节,涵盖康复评定技术的基本概念、评定方法、评定工具及临床应用等内容。
二、第一章:康复评定概述1. 教学目标:使学员了解康复评定的定义、意义和基本原则,掌握康复评定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2. 教学内容:a. 康复评定的定义和意义b. 康复评定的基本原则c. 康复评定的流程和注意事项3. 教学方式:理论讲解、案例分析、讨论互动。
三、第二章:康复评定方法1. 教学目标:使学员掌握康复评定常用的观察、问卷调查、量表评定等方法。
2. 教学内容:a. 观察法b. 问卷调查法c. 量表评定法3. 教学方式:理论讲解、实操演示、分组讨论。
四、第三章:康复评定工具1. 教学目标:使学员熟悉常用的康复评定工具,了解其特点和应用范围。
2. 教学内容:a. 常用的康复评定工具b. 康复评定工具的选择和应用3. 教学方式:理论讲解、实操演示、分组讨论。
五、第四章:临床常见疾病康复评定案例分析1. 教学目标:使学员学会运用康复评定技术对临床常见疾病进行评定和分析。
2. 教学内容:a. 脑卒中的康复评定b. 骨折的康复评定c. 脊髓损伤的康复评定3. 教学方式:案例分析、分组讨论、实操演示。
六、第五章:康复评定技术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1. 教学目标:使学员了解康复评定技术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提高康复治疗效果。
2. 教学内容:a. 康复评定技术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原则b. 康复评定技术在康复治疗中的实际应用案例3. 教学方式:理论讲解、案例分析、讨论互动。
六、第六章:康复评定中的数据分析与报告1. 教学目标:2. 教学内容:a. 康复评定数据的收集与整理b. 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c. 推断性统计分析方法3. 教学方式:理论讲解、实操演示、分组讨论。
康复评定教学设计康复评定是指通过专业人员对患者进行综合性评估,确定其身体功能和认知能力的变化情况,以及对日常生活活动的影响程度。
康复评定的目的是为了确定患者的康复需求,并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以帮助患者恢复到最佳的功能状态。
康复评定在康复教学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身体功能和认知能力,以及评估他们在日常生活活动中的自理能力。
根据评定结果,教师可以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教学计划,以满足学生的康复需求。
在进行康复评定时,教师需要收集患者的相关信息,例如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康复目标等。
同时,教师还需要了解患者的康复背景,包括目前的康复措施、康复效果等。
基于这些信息,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评定工具,进行评定工作。
常用的康复评定工具有很多,例如作业肢体功能评定(ABILHAND)、日常生活质量量表(ADL)、认知功能评定(MMSE)等。
选择评定工具时,教师需要根据患者的康复需求,以及评定工具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进行综合考虑。
评定工具的选择应该与康复目标及康复计划相一致。
在进行康复评定时,教师需要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患者的康复需求和期望。
同时,教师还需要进行身体检查和功能评定,例如观察患者的步态、平衡能力、手部功能等。
根据评定结果,教师可以量化患者的康复需求,并确定康复计划的具体内容。
康复评定的结果应该与患者和其家属进行沟通,并制定合适的康复计划。
康复计划应该包括康复目标、康复方法、康复时间等。
同时,教师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康复需求,进行康复教学设计,以帮助学生实现康复目标。
康复教学设计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设计。
教师可以根据患者的评定结果,选择合适的康复方法和康复教具,以帮助学生提高身体功能和认知能力。
同时,教师还需要制定康复教学活动,例如体能训练、认知训练、日常生活训练等,以帮助学生提升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康复教学设计的评估也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该定期对学生的康复进展进行评估,了解学生在康复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
康复评定技术教案新一、第一章:康复评定概述1. 教学目标:了解康复评定的定义、目的和重要性。
掌握康复评定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了解康复评定的常用方法和手段。
2. 教学内容:a. 康复评定的定义和目的b. 康复评定的基本原则和步骤c. 康复评定的常用方法和手段d. 康复评定的发展趋势和挑战3. 教学活动:a. 讲座和讨论b. 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c. 实地考察和观察二、第二章:康复评定方法1. 教学目标:了解常用的康复评定方法。
掌握各种评定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能够选择合适的评定方法并进行实际操作。
2. 教学内容:a. 康复评定的基本方法b. 物理评定方法c. 功能评定方法d. 心理评定方法3. 教学活动:a. 讲座和示范b. 小组讨论和实践c. 实地考察和观察三、第三章:康复评定案例分析1. 教学目标:能够分析康复评定案例。
掌握康复评定的实际操作技巧。
能够根据评定结果制定康复治疗计划。
2. 教学内容:a. 康复评定案例的选取和分析方法b. 康复评定的实际操作技巧c. 康复治疗计划的制定和实施3. 教学活动:a. 案例分析和讨论b. 角色扮演和实践c. 小组合作制定康复治疗计划四、第四章:康复评定技术的发展趋势1. 教学目标:了解康复评定技术的发展趋势。
掌握新兴的康复评定技术和方法。
能够评估和选择合适的康复评定技术。
2. 教学内容:a. 康复评定技术的发展趋势b. 新兴的康复评定技术和方法c. 康复评定技术的选择和评估3. 教学活动:a. 讲座和讨论b. 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c. 实地考察和观察五、第五章:康复评定技术的应用1. 教学目标:了解康复评定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掌握不同领域的康复评定技术和方法。
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和应用合适的康复评定技术。
2. 教学内容:a. 康复评定技术在临床应用b. 康复评定技术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c. 康复评定技术在康复科学研究中的应用3. 教学活动:a. 讲座和示范b. 小组讨论和实践c. 实地考察和观察六、第六章:康复评定技术在临床应用1. 教学目标:了解康复评定技术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康复评定学教学设计与实施方案一、说明(一)课程定义:康复评定学是康复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主观和客观检查的方法有效和准确地评定残疾者功能障碍的种类、性质、部位、范围、严重程度和预后,为制定及修改康复治疗计划和客观地评价康复治疗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二)编写依据:本教学大纲是根据《武汉体育学院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本科教学计划》(2009年4月)编写的。
(三)目的任务:本课程是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检查方法和评定手段;掌握其基本操作技能,并能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为康复治疗提供依据。
本课程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应用性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加强示教和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训,提高学生的临床实际操作能力。
(四)课程类别: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本科专业必修课。
(五)学时数与学分:36学时,2学分。
二、教学内容、形式及学时分配教学安排教学形式与学时分配教学内容讲授讨论实验实践绪言第一章运动系统检查第二章神经系统检查第三章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检查与评价第四章心血管系统功能检查第五章肺功能检查第六章环境评定三、教学内容与知识点绪言知识点:康复评定的目的及意义、康复评定的一般原则、康复评定与临床诊断的差异第一章运动系统检查第一节一般项目检查知识点:望诊(方法、内容、重力线、关节望诊、步态)、触诊(方法、内容)、动诊(方法、内容)、量诊(方法、内容)第二节关节功能评定知识点:概述、关节活动度的测量方法、关节活动度的记录方法、关节有效运动、关节运动限制与过大第三节形态测量知识点:肢体长度的测量、周径的测量、皮褶厚度测试第三节肌力评定知识点:评定方法(MMT、等速测试仪器)、各部位肌肉的检查(躯干、上肢、下肢各肌肉的起止点、作用、神经支配、测定试验)第四节步态分析知识点:正常步态的分期和参数、步态分析的方法、常见的异常步态及原因第二章神经系统检查第一节颅神经、脊神经和脊髓的检查知识点:颅神经、脊神经和脊髓的检查方法和临床意义第二节感觉功能检查知识点:浅感觉、深感觉、皮层感觉的检查方法和临床意义第三节运动功能检查知识点:肌肉形态、肌张力的评定、平衡功能评定、共济协调运动检查第四节神经反射知识点:浅反射、深反射、病理反射的检查方法及其临床意义第五节植物神经功能检查知识点:植物神经对内脏的作用、检查方法第六节电诊断法知识点:直流感应电检查、强度-时间曲线、肌电图、诱发电位第三章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检查与评定第一节检查内容知识点:日常生活活动的检查方法、分级第二节量表的使用知识点:不同残障病人的生活活动能力分级和评定量表的设计(Barthel 指数、FIM功能独立性量表使用方法)第四章心血管系统检查第一节一次负荷实验知识点:实验方法及评定第二节PWC170实验知识点:实验方法及评定第三节心脏功能容量测定(略)知识点:测定方法及评定第四节低水平运动试验知识点:试验方法及评定第五节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略)知识点:试验方法及评定第六节动态试验(略)知识点:试验方法及评定第七节遥测心电图(略)知识点:试验方法及评定第五章肺功能检查第一节肺活量知识点:测定方法及评定(电子肺活量计和肺功能仪的使用)第二节通气功能知识点:测定方法及评定(最大通气量、第1秒用力呼气量等指标测试)第六章环境评定第一节评定目的与方法知识点:无环境障碍的概念第二节各种环境的评定知识点:居住环境的评定、工作环境的评定、社区环境的评定第三节环境障碍的改造原则与方法知识点:建筑物外部环境改造、建筑物内部环境改造、交通工具改造四、考核方法与要求(一)成绩计算:平时实验考核与考勤占总成绩30%,本课程结束后闭卷考试占有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