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人教新课标数学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看杂技
- 格式:ppt
- 大小:485.00 KB
- 文档页数:13
《看杂技表内乘法》教案设计:注重培养数学思维逻辑能力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乘法概念,掌握乘法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2)学会观察和分析问题,灵活运用乘法表内的乘除法。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够熟练灵活地使用乘法表内的乘除法进行计算。
(3)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探究数学问题,锻炼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增强学生的数学自信心。
(2)体验探究乐趣,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体验数学带来的愉悦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乘法概念,掌握乘法表内的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
(2)能够熟练灵活地使用乘法表内的乘除法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解决难题的能力。
(2)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开设数学探究课。
三、教学过程1.教学准备(1)黑板、彩色粉笔、乘法表、练习题。
(2)随堂测试卷。
2.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和减法,现在我们要继续学习乘法。
乘法是一种快速计算的方法,它结合了加法和减法,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计算方法之一。
”(2)概念讲解“在乘法中,我们把一个数叫做乘数,把另一个数叫做被乘数。
两个乘数相乘的结果叫做积。
”(3)练习题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乘法表,练习9×7=?的计算方法。
“同学们,乘法表内的乘法是一种非常方便快捷的计算方法。
使用乘法表,我们可以快速定位乘数和被乘数,进行计算。
” 请同学们按照乘法表进行计算习题。
(4)课堂巩固“现在,请同学们用乘法表进行一次竞赛,计算4×9=?、5×6=?的结果,看看谁最先完成。
”(5)课后作业课后请大家完成乘法练习题,并预习下一课内容。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的教学,我们让学生了解了乘法的概念,掌握了乘法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同时,引导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灵活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基础。
二年级上《看杂技表内乘法》教案设计:直观形象走进数学世界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让学生:1、掌握杂技表内乘法的方法;2、了解杂技表内乘法的原理;3、能够进行简单的杂技表内乘法计算。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涉及的主要教材是二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杂技表内乘法的概念、方法、原理和计算等方面的内容。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老师在导入环节中,可以通过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教学。
可以通过铺设一面无缝的黑色背景的布料,在布料上进行一些简单而有技巧性的小把戏,并且让学生进行观察和猜测。
例如:在布料上面铺上一些硬币,让学生观察在不借助任何工具情况下如何将硬币交换到另一个区域。
2、教学内容阐述在阐述杂技表内乘法概念时,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将教材内容呈现出来,从而让学生对杂技表内乘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老师可以手持一块巨大的黑板,上面用白色粉笔画出一个杂技表,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了解杂技表内乘法的方法和原理。
3、练习计算在完成了对杂技表内乘法概念和方法和原理的讲解过程之后,可以让学生进行练习。
例如:给学生出几道题目,让学生通过学习杂技表内乘法的方法和原理进行计算。
4、回顾总结复习、总结和检验是每一次学习过程中都不可或缺的步骤。
对于本次课程中的学习,老师应该在10分钟中对本次课程进行一个全流程的复盘,检查同学们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让学生心中拥有更深刻的教育领悟。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教学的方法主要是课堂讲解和互动式教学相结合的方式。
在教学计划中,本节课的学习是围绕着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课程。
老师应该通过提出问题、建立模型、引导思考、让学生自己进行总结和检查等方式,让学生将所学内容自然地掌握。
五、教学时长本节课的教学时长为1课时。
六、教学评估对于本节课程,教学评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习动机: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评估学生的学习动机;2、学生反映: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和在课堂中的教学活动反映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3、教师思路:通过教师的教学方案和教师的评估来评估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