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8 遗传的分子基础
- 格式:doc
- 大小:118.00 KB
- 文档页数:4
高一生物遗传的分子基础试题答案及解析1.根据基因工程的定义,下列名词中不能替代基因工程的是A.基因诱变B.分子克隆C.DNA重组D.传工程E.基因无性繁殖【答案】A【解析】略2.下图是人体中胰岛素基因控制合成胰岛素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1)过程①称为,催化该过程的酶是。
(2)过程②需要的原料是,决定丙氨酸的密码子是。
(3)与过程①相比,过程②中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是。
(4)过程②中,一个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叫做多聚核糖体,多聚核糖体形成的意义是。
【答案】(1)转录 RNA聚合酶(2)氨基酸 GCU (3)U-A(4)少量的mRNA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或肽链)【解析】(1)图中过程①表示以胰岛素基因为模板合成mRNA的过程,所以过程①称为转录;催化该过程的酶是RNA聚合酶。
(2)图中过程②表示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翻译过程,需要的原料是氨基酸;mRNA上决定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称为密码子,再结合题图可知,决定丙氨酸的密码子是GCU。
(3)与过程①(转录)相比,过程②(翻译)中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是U-A。
(4)多聚核糖体可以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因此,少量的mRNA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或肽链)。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和识图能力。
3.下列有关生物体内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花生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含有硫元素B.T2C.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D.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初步被水解将产生4种脱氧核苷酸【答案】C【解析】花生的遗传物质是DNA,故A错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组成DNA的元素有C、H、O、N、P,故B错误;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其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故C正确;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初步水解能得到4种核糖核苷酸,故D错误。
2022年高考生物总复习高频考点遗传的分子基础1.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S型菌有SⅠ、SⅠ、SⅠ等多种类型。
R型菌由SⅠ突变产生。
S型菌有荚膜,菌落光滑,对青霉素敏感。
R型菌无荚膜,菌落粗糙,对青霉素敏感。
(1)甲、乙、丙、丁四个培养基中既无S型菌菌落又无R型菌菌落出现的是_________。
(2)甲培养基中用加热杀死SⅠ型菌和R型细菌混合培养,菌落中出现S型菌落,有人认为S型菌的出现是由于R型菌发生了基因突变。
但该培养基中出现的S型菌全为______型,否定了这种说法。
因此,可以确定甲培养基中出现S型菌的变异类型为______________。
(3)细菌转化的供体DNA片段中,往往可以携带多个基因,转化的多个基因可能位于同一DNA片段中,也可能位于不同的DNA片段上。
转化的频率与DNA 的浓度有关,DNA的浓度越高转化率越高。
为了区别同时转化进受体细胞A、B 两基因是位于同一DNA片段上还是位于不同的DNA片段上,可靠的证据是观察DNA浓度降低时的转化率的改变。
预期结果及结论如下:当DNA浓度下降时,A、B两基因同时转化频率下降的程度______A基因或B 基因转化频率下降的程度,则A、B两基因位于同一DNA片段上。
A、B两基因同时转化频率下降的程度______A基因或B基因转化频率下降的程度,则A、B两基因位于不同DNA片段上。
【答案】丙丁SⅠ 基因重组等于大于【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的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的体内转化实验证明了S型细菌体内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活细菌转化成S型或细菌;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1)甲中既有 S 型菌菌落又有 R 型菌菌落,乙中只有 R 型菌落,丙丁中由于含有青霉素,所以既无 S 型菌菌落又无 R 型菌菌落出现。
(2)由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
若培养基中出现的 S 型菌全为SⅠ型菌。
第三单元生物的遗传专题8 遗传的细胞基础【5年高考】考点一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1.(2024江苏单科,22,3分)有探讨者采纳荧光染色法制片,在显微镜下视察拟南芥(2n=10)花药减数分裂细胞中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以下为镜检时拍摄的4幅图片。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 )A.图甲、丙中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B.图甲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已彼此分别C.图乙细胞中5个四分体排列在赤道板旁边D.图中细胞依据减数分裂时期排列的先后依次为甲→乙→丙→丁答案CD2.(2024天津理综,4,6分)果蝇的生物钟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有节律(X B)对无节律(X b)为显性;体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灰身(A)对黑身(a)为显性。
在基因型为AaX B Y的雄蝇减数分裂过程中,若出现一个AAX B X b类型的变异细胞,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该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B.该细胞的核DNA数是体细胞的一半C.形成该细胞过程中,A和a随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发生了分别D.形成该细胞过程中,有节律基因发生了突变答案 D3.(2017课标全国Ⅱ,1,6分)已知某种细胞有4条染色体,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某同学用示意图表示这种细胞在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细胞。
其中表示错误的是( )答案 D考点二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综合4.(2024江苏单科,25,3分)如图为一只果蝇两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分布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 )A.朱红眼基因cn、暗栗色眼基因cl为一对等位基因B.在有丝分裂中期,X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的着丝点(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C.在有丝分裂后期,基因cn、cl、v、w会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D.在减数其次次分裂后期,基因cn、cl、v、w可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答案BCD5.(2017江苏单科,16,2分)假如图是某生物体(2n=4)正常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细胞处于减数其次次分裂后期B.若染色体①有基因A,则④有基因A或aC.若图中的②表示X染色体,则③表示Y染色体D.该细胞产生的子细胞中有2对同源染色体答案 A6.(2024天津理综,10,10分)作物M的F1基因杂合,具有优良性状。
2024年高中生物必修一考点知识总结高中生物必修一是高中生物课程的基础,主要内容包括细胞与遗传、基因工程与生物技术、生物进化和生物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是对高中生物必修一考点知识的总结。
一、细胞与遗传1.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器。
2. 细胞的代谢:物质运输、能量转换、细胞分裂。
3. 遗传物质的结构与功能:DNA的结构、DNA的复制与遗传信息的转化、RNA的结构与功能。
4. 遗传的分子基础:基因的概念、基因与蛋白质合成的关系、基因转录与基因转化。
5. 遗传的规律:孟德尔遗传规律、基因的性状与性状的表现方式。
二、基因工程与生物技术1. 基因的克隆与鉴定:限制性内切酶、DNA电泳、DNA序列分析。
2. 基因转化:细胞的融合、基因枪技术、转基因生物的应用。
3. 基因工程与农业:转基因作物的培育,转基因生物在农业上的应用。
4. 基因工程与生物医学:基因诊断、基因治疗、干细胞技术。
三、生物进化1. 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记录、生物地理学证据、生物胚胎学证据、比较解剖学证据、分子生物学证据。
2. 人类进化:人类的起源与发展、人类的早期文化。
四、生物资源利用1.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水的循环过程、水质污染与治理。
2. 空气资源的合理利用:大气组成与作用、空气污染与防治。
3. 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土壤的组成与类型、土壤的肥力与保育。
4. 生物资源的利用:动物资源、植物资源、微生物资源。
5.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态学原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
以上是对高中生物必修一考点知识的一个总结概述,对于高中生物考生来说,这些考点都是需要重点掌握和理解的内容。
通过熟练掌握这些知识点,并结合实际例题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考试。
同时,也需要注重培养对生物学的兴趣和实践能力,通过实验和观察,加深对生物学的理解和应用。
2024年高中生物必修一考点知识总结(二)1、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专题五:遗传的分子基础第一篇:回归教材【基础回扣】1.遗传物质的特点:遗传物质必须稳定,要能储存________,可以准确地________,传递给下一代等。
2.S型细菌的________能使活的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噬菌体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在侵染细菌时只有________注入细菌内。
3.肺炎双球菌转化的实质是________。
4.艾弗里和赫尔希等人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共同的思路:________。
5.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选择35S和32P这两种同位素分别对________标记而不用14C和3H同位素标记的原因:________。
6.对噬菌体进行同位素标记的大致过程:先用含相应同位素的培养基培养________,再用得到的________培养________,就能得到含相应同位素标记的噬菌体。
7.选用细菌或病毒作为实验材料研究遗传物质的优点:________。
8.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特点:(1)两条长链按________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2)________和________交替连接,排列在DNA分子的外侧,构成基本骨架,________排列在内侧。
(3)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________连接成碱基对,并且遵循____________原则。
9.8.DNA分子杂交技术可以用来比较不同种生物DNA分子的差异。
两种生物的DNA分子杂交________,说明这两种生物亲缘关系越近。
10.DNA分子具有________、________和稳定性等特点。
11.DNA分子复制的时期是________。
DNA复制的特点是边解旋边复制和________复制。
12.将一个某种噬菌体DNA分子的两条链用32P进行标记,并使其感染大肠杆菌,在不含有32P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
若得到的所有噬菌体双链DNA分子都装配成噬菌体(n个)并释放,则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所占比例为2/n,原因是________。
姓名,年级:时间:第1讲遗传的分子基础错误!■易错辨析················································································生物的遗传物质1.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提示: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只证明了S型菌中含有“转化因子",而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分别用含32P、35S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可得到被标记的噬菌体.(×)提示:噬菌体必须寄生在细菌内才能繁殖,在培养基上无法生存,得不到被标记的噬菌体。
3.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中,通过搅拌、离心使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分开。
(×)提示:在该实验中,搅拌、离心的目的是将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开.4.在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中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 5.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
专题08 遗传的基本规律讲考纲·名师解读基因的分别定律及其应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应用。
遗传规律每年高考必考,娴熟驾驭遗传原理和题型方法技巧。
通常考查孟德尔遗传试验用到的试验材料、假设演绎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基因的分别定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及应用;基因在性染色体上的分布及遗传规律和特点;理解性状分别比模拟试验原理及在说明遗传现象中的应用;结合生物的变异、育种和减数分裂的学问考查遗传规律。
主要对基因分别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说明、验证、遗传概率的计算,遗传规律在遗传病及育种方面的应用,表形亲子代基因型、表现型的推导及计算、遗传图解及概率计算、杂交过程的试验设计,借助肯定情境考查两大规律在相关方面的应用,包括考查,考查处理特别遗传现象的实力。
熟识基因分别定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基本特点,娴熟驾驭基因分别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分析、解题的不同思路和方法及相互之间的联系,清楚记准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和两对性状的遗传学试验、测交试验过程及各种结论。
通过审读题干文字、图表及设问,获得关键信息,推断特例类型,推断显隐性,推断是否符合孟德尔规律,推断基因的位置,分析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推导出亲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用规范的语言描述试验结构与结论;把组成生物的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分别开来,用单因子分析法一一加以探讨,最终把探讨的结果用肯定的方法组合起来,运用数学中的乘法原理或加法原理进行计算。
比较辨析法区分遗传相关的概念。
规律总结法突破分别定律解题技巧,以一个题总结出一类题的解决方案。
讲考点·体系构建1.豌豆作杂交试验材料的优点(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能避开外来花粉的干扰,自然状态下都为纯种。
(2)豌豆品种间具有一些稳定的、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2.用豌豆做杂交试验的方法(1)图中①为去雄: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2)套袋隔离:套上纸袋,防止外来花粉干扰;(3)图中②为人工授粉:雌蕊成熟时将另一植株的花粉撒在去雄花的雌蕊柱头上;(4)再套袋隔离:保证杂交得到的种子是人工授粉后所结出的。
温馨提示:
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考点8 遗传的分子基础
1.(2012·福建高考·T5)双脱氧核苷酸常用于DNA测序,其结构与脱氧核苷酸相似,能参与DNA的合成,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DNA合成时,在DNA聚合酶作用下,若连接上的是双脱氧核苷酸,子链延伸终止;若连接上的是脱氧核苷酸,子链延伸继续。
在人工合成体系中,有适量的序列为GTACATACATG的单链模板、胸腺嘧啶双脱氧核苷酸和4种脱氧核苷酸。
则以该单链为模板合成出的不同长度的子链最多有( )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1)注意题干关键信息“双脱氧核苷酸结构与脱氧核苷酸相似”,由此推出胸腺嘧啶双脱氧核苷酸与碱基A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2)注意特殊情况“胸腺嘧啶双脱氧核苷酸未与碱基A配对”。
【精讲精析】选D。
由题干可知,胸腺嘧啶双脱氧核苷酸可以与DNA序列中的碱基A发生互补配对,在人工合成的适量DNA序列中有4个碱基A,可以在4处与胸腺嘧啶双脱氧核苷酸发生碱基互补配对产生4个不同的子链;若在这4处都没有发生碱基互补配对,则产生第5种子链,因此以该单链为模板最多能合成5种不同长度的子链。
2.(2012·江苏高考·T2)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并证实了其传递规律和化学本质
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
C.沃森和克里克提出在DNA双螺旋结构中嘧啶数不等于嘌呤数
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应理解证实DNA是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及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精讲精析】选B。
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并证实了其传递规律,但是没能揭示遗传因子的化学本质,所以A错误。
艾弗里等人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纯度最高的时候还含有0.02%的蛋白质,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实现了将DNA和蛋白质完全分离,因此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故B正确。
沃森和克里克在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时依据:A和T的含量总是相等,G和C的含量也相等,所以C错误。
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因此D错误。
3.(2012·江苏高考·T6)下列关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叙述,合理的是( )
A.该计划的实施将有助于人类对自身疾病的诊治和预防
B.该计划是人类从细胞水平研究自身遗传物质的系统工程
C.该计划的目的是测定人类一个染色体组中全部DNA序列
D.该计划的实施不可能产生种族歧视、侵犯个人隐私等负面影响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知道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4.(2012·山东高考·T5)假设一个双链均被32P标记的噬菌体DNA由5 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嘌呤占全部碱基的20%。
用这个噬菌体侵染只含31P的大肠杆菌,共释放出100个子代噬菌体。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过程至少需要3×105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B.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模板、原料和酶等
C.含32P与只含31P的子代噬菌体的比例为1∶49
D.该DNA发生突变,其控制的性状即发生改变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1)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个被32P标记的噬菌体;共释放出100个子代噬菌体。
(2)DNA复制n次后需要加入某种脱氧核苷酸的个数=(2n-1)×1个DNA中的某种脱氧核苷酸数。
(3)1种氨基酸可以由多个密码子编码,所以DNA发生基因突变对应的氨基酸可能不变,控制的性状可能不变。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