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课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76.50 KB
- 文档页数:6
第十二课《故宫博物馆》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故宫博物馆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色,理解其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 掌握描述故宫博物馆空间布局和建筑物的方法,提高空间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激发学生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兴趣,培养其对文物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掌握故宫博物馆的空间布局和建筑物的基本知识,理解其历史和文化背景。
2. 难点:能够准确描述故宫博物馆的建筑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故宫博物馆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知识点讲解:讲解故宫博物馆的历史背景、建筑特色和文化价值,介绍其空间布局和建筑物的基本知识。
3. 课堂互动:让学生参与互动,亲身体验故宫博物馆的空间布局和建筑物,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 讨论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观点,互相学习和交流。
5. 知识点回顾:回顾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加深学生对故宫博物馆的认知和理解。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讲解和演示法: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了解故宫博物馆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色,掌握相关的基本知识。
2. 互动教学法:通过互动教学,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体验故宫博物馆的空间布局和建筑物,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 问题引导法: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探究能力。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相关的练习题,教师进行实时指导。
2. 作业:回家后继续查阅相关的资料,了解更多的故宫博物馆信息,并写一篇小论文总结自己的学习成果。
3. 评价方式:学生进行互评和自评,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对故宫博物馆的认识和理解。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 PPT课件:展示故宫博物馆的图片和视频,提高教学效率。
2. 实物展示:展示故宫博物馆的文物和展品,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和感受其历史文化价值。
第十二课《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优秀5篇)《用心灵去倾听》课文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感受真情。
2、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研读过程中,感悟真情,理解用心灵去倾听能给别人带来快乐,还能让自己感受到幸福。
3、领悟文章前后照应的写作手法,体会好处。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
教学难点进一步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书写“人”字,走进真情。
1、谈话导入:共同书写“人”字,感受人性真善美,这节课我们共同走进一个充满真情的西班牙故事《用心灵去倾听》2、师生写课题。
3、齐读课题。
说说你从课题中能锁定的关键词是什么?你认为倾听是一种怎样的听?二、检查预习,梳理文意。
1、课件出示生字词,齐读并理解“问讯处”和“从未谋面”的词语意思。
2、问讯处是什么地方?(总结学生答案,介绍有关问讯处的小知识)3、也就是声讯台,把谁和谁联系在了一起?4、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三、研读感悟,体会真情。
(一)苏珊,一个普通的接线员,而我只是一个小孩子,虽然我们没有见过面,但是她已经在我心中有了很重要的地位。
你能从文中的那句话可以看出。
出示句子: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齐读)母亲,那是我们最熟悉亲近、最爱我们、可以依赖的人哪!而我,却把从未谋面的苏珊当成了我的第二个母亲,这是对苏珊多么高的评价啊!(二)出示句子: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齐读)母亲,那是我们最熟悉亲近、最爱我们、可以依赖的人哪!而我,却把从未谋面的苏珊当成了我的第二个母亲,这是对苏珊多么高的评价啊!(三)【合作探究】:速读文章5——11自然段,苏珊给了小时候的“我”那些帮助?这些帮助重要吗?独学:用简短的语言概括苏珊为“我”所做的事;对学:哪件事最让自己感动,用笔圈画关键词(人物言行,心理描写),与同桌交流呀。
第十二课《团包纸工》(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团包纸工在民间文化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2.熟悉团包纸工的制作过程和材料。
3.能够通过观察、实践等方式,掌握制作团包纸工的技巧。
技能目标1.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培养学生的手工技能和耐心。
3.培养学生的细致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了解民间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文化自觉性。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提高学生的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制作团包纸工的技巧和方法。
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团包纸工在民间文化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2.提高学生的手工技能和耐心。
三、教学过程1.引入(10分钟)1.通过图片和视频介绍团包纸工的制作过程和材料,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让学生回忆自己小时候制作过什么手工作品,并介绍自己最喜欢的手工作品是什么。
3.引导学生思考,了解和探究手工艺品在民间文化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以及团包纸工在哪些方面体现着民间文化的特点。
2.制作活动(60分钟)1.老师首先向学生介绍制作团包纸工的材料和工具,让学生了解团包纸工的定义、性质、历史和文化内涵。
2.让学生使用体验和观察方法,提高认知能力。
3.分组合作制作团包纸工,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在制作过程中锻炼手工技能和耐心。
4.观察、交流和讨论,逐渐掌握制作技巧和方法。
3.总结(10分钟)1.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团包纸工作品,鼓励学生讲述制作过程和遇到的困难。
2.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和感受,重点让学生了解团包纸工在民间文化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3.提醒学生注意环境保护,掌握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和方法。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制作效果,评价手工制作技巧和创造力。
2.与学生交流、提问和评价,了解学生的思考和理解情况。
3.定期组织学生集体评价,鼓励学生互相分享和学习,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五、延伸拓展1.团包纸工的历史演变和传承。
第十二课《我们小点儿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第十二课《我们小点儿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我们小点儿声》本课是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我们的班级》的第一课。
教材针对学生实际,从“教室里面有点吵”入手,通过图片及文字介绍,让学生什么时候应该小点儿声;通过图文故事“做个‘小小调音师’”,启发学生自觉减少噪声;“这里也要小点儿声”这一活动主题通过减少噪声的标志以及出示应该小点儿声的场景,引导学生懂得在公共场所我们要保持安静,不影响他人。
【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小点儿声。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通过情景创设、故事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时候应该小点儿声,逐步养成文明的说话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自觉在公共场合说话小声,不影响其他人。
【教学重点】知道在公共场所小声说话是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
【教学难点】逐步养成文明的说话习惯。
收集相关图片、故事等,制作多媒体课件。
一、故事激趣,引入新课师:同学们,老师想请大家认识一位小朋友,(课件出示一个小男孩的图片)大家看,他叫聪聪。
和他打个招呼吧!生:(兴奋地)聪聪,你好!师:聪聪和我们一样,也是二年级的小朋友,他最近遇到了点问题,特别苦恼。
你们愿意帮帮他吗?生:愿意!师:有一天,聪聪在走廊里遇到了他的同学,于是聪聪就大声地喊:“你好,我们一起去玩吧!”恰好老师经过这里,老师对他说:“请不要大声说话!”聪聪记住了。
上课了,老师叫聪聪回答问题,聪聪想起了老师的话——不要大声说话,于是就用只有自己才能听到的声音回答老师的问题,老师又说:“请你大声一点。
”聪聪有些糊涂了,到底该大声说话,还是小声说话?谁来告诉他?生(纷纷举手):我来,我知道!师:呀,你们都知道啊!快来说一说吧!生1:我觉得在走廊里要小声说话,或者不说话。
生2:上课回答问题时要大声说话。
师:看来,说话时有时要大声,有时要小声,那到底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今天我们先来研究一下“什么时候需要小声说话”?揭示课题《我们小点儿声》。
第十二课端正人生态度第1框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学目标】1.领会不同人生态度对个人的影响,感知积极人生态度的重要性。
(道德修养)2.懂得积极人生态度的意义,正确对待挫折,热爱学习、乐于实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健全人格)【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什么是人生态度?不同人生态度的影响。
教学难点:积极人生态度的体现。
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名人名言,学生感悟总结后回答问题。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奥斯特洛夫斯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周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横渠语录》想一想:这些名人名言都体现出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告诉我们人应该怎么活着?教师总结:人生的旅途,鲜花与荆棘同在,坦途与坎坷交替,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复杂的人生境遇,关系着我们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
人,只能活一辈子,这一辈子,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活?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这个话题。
二、新课讲授(一)走进人生态度活动一:阅读教材P90的“生活观察”找不同:阅读PPT上的图片内容,联系教材相关内容,请学生回答自己观察到的区别。
小组合作探讨:(1)对待同一件事情,他们有着怎样不同的态度?你更赞同谁的态度?(2)不同态度会对各自的发展产生什么影响?提示:一个很开心还有半杯水,一个很难过只剩半杯水;一个下次还想参加,一个不想参加。
说明前者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后者抱有消极的人生态度。
阅读教材内容,明确什么是人生态度、积极的人生态度、消极的人生态度。
教师总结:人生态度是人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看待生活、对待人生的心理和行为倾向。
积极的人生态度,会令人看到事物好的一面,从而热爱生活,对未来充满信心。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十二课《请你唱个歌吧》湘艺版(1)一. 教材分析《请你唱个歌吧》是湘艺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的第十二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儿歌。
歌曲旋律简洁,节奏明快,易于学生学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音乐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喜欢通过唱歌、跳舞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喜爱。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不够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逐步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请你唱个歌吧》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使他们能够感受到音乐的快乐。
3.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使他们能够自信地演唱歌曲。
4.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音乐的热情。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请你唱个歌吧》的旋律和歌词的掌握。
2.音乐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提高。
3.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为学生示范演唱歌曲,让学生跟随模仿。
2.互动法:教师与学生互动,共同完成歌曲的学习。
3.情境教学法:创设音乐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4.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音乐活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含有歌曲《请你唱个歌吧》的歌词和旋律的课件。
2.音响设备:播放歌曲《请你唱个歌吧》。
3.教学乐器:钢琴或其他键盘乐器。
4.学生教材:湘艺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歌曲《请你唱个歌吧》,引导学生进入音乐课堂。
在歌曲结束后,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歌曲《请你唱个歌吧》的歌词和旋律,让学生初步感知歌曲。
教师可以逐句教唱,让学生跟随模仿。
在此过程中,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和音准问题。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可以分组进行,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演唱能力。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课《渡荆门送别》教案及知识点一、教案1. 教学目标1.了解《渡荆门送别》的作者李白和其作品的背景知识;2.理解《渡荆门送别》的情境、含义、艺术特点、文学价值等;3.熟悉本文中的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并能巧妙运用于写作中。
2. 教学内容1.李白和《渡荆门送别》的背景知识;2.《渡荆门送别》的情境、含义、艺术特点、文学价值;3.文中的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
3. 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介绍李白的诗歌创作概况,让学生对李白和《渡荆门送别》有一个大致认识,并调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正文1.讲述《渡荆门送别》的情境、背景和文学价值;2.解析文中的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如夕阳、春风、念奴娇、泪湿罗巾、芳草、行舟等;3.通过在班级中分发李白的其他作品,让学生了解李白的创作风格;4.通过挑选几个写作题目,让学生运用文中的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进行写作训练。
(3)总结通过学生的写作训练,让学生自己分析在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并且让学生总结课堂所学的知识点。
4. 教学效果评估通过评估学生在写作训练中的表现,以及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对课堂效果进行评估。
二、知识点1. 李白和《渡荆门送别》的背景知识李白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创作广泛、风格独特,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他的诗歌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渡荆门送别》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本诗写于公元759年,描绘了李白离别家乡陕西长安的心情,以及他漫游川西和巴蜀的行程。
2. 《渡荆门送别》的情境、含义、艺术特点、文学价值等《渡荆门送别》通过对自己的离别和旅行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豁达之心和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诗中使用了大量的意象和暗示,如“夕阳”、“泪湿罗巾”,并且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等,使诗歌富有韵律感和艺术感。
3. 文中的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课文中出现了许多优美的句子和词语,例如“夕阳”、“春风”、“惟见长江天际流”、“飞花狂暴”和“悠悠生死别离,情怀犹系天地”。
十附件1.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习教案2015 年月日(第周星期)实习学校教学指导教师(签字):实习班级A6班学生人数21汉语水平初级班课程名称发展汉语-初级综合课型综合教法启发法全身反应法课题、章节第十二课《你要茶还是咖啡》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询问对方的爱好及对什么课感兴趣。
2.学会使用“呢”的使用。
3.学会用“还是”进行提问。
4.学会各类运动及爱好的名称。
重点与难点重点单词:兴趣对选还是下错儿杯位爱好踢最报名打重点语法:我对书法太极拳很感兴趣,“对”的使用;我选书法还是太极拳呢,选择疑问句中“呢”的使用。
你要茶还是咖啡,“还是”的使用;我喜欢….还喜欢…我最喜欢….教学内容及过程第一课时:(一)组织导入(1)听写第十一课内容复习第十一课课文(2)新课引入:询问大家喜欢茶还是咖啡,询问大家对什么兴趣课感兴趣,选了什么兴趣课。
(二)生词课文讲练(1)讲练课文一课文一重点生词:学期兴趣对太极拳感兴趣选还是下示范(每个音至少示范3遍)——领读——学生齐读——学生单读——老师纠正发音。
生词练习进行提问语音练习:示范(唱四声)——领读——学生齐读——学生单读——纠正声调错误。
要边读边写或边写边读。
课文一重点语句:这学期语言学院有六门兴趣课。
我对书法、太极拳很感兴趣,可是这两门课上课时间一样,我选书法还是太极拳呢?教学内容及过程(2)讲练课文二课文二重点生词:运动跑步爱好踢最报名打课文二重点语句:你早上跑步还是晚上跑步?我喜欢踢足球也喜欢打篮球。
我最喜欢骑自行车,我还准备学习太极拳。
领说——演示——组织学生操练——学生朗读或背说、表演。
根据实际情况修改课文,并让学生上台表演。
就课文内容及表演内容提出问题第二课时(3)讲练课文三重点讲解生词:咖啡红茶没错儿杯位重点讲解语句:我有咖啡和茶,两位喝点什么?你也喜欢喝咖啡吗?我听说你也喜欢喝咖啡,对吗?领说——演示——组织学生操练——学生朗读或背说、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