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应急物资储备计划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9
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方案一、储备目的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是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保障,旨在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充足、有效地提供所需的物资支持,保障公众的健康与生命安全。
二、储备原则1. 实用性原则:储备的物资应具有实用价值,能够满足应急需求。
2. 有效性原则:储备的物资应具有有效性,能够在使用过程中发挥最大作用。
3. 质量可靠原则:储备的物资应具有可靠的质量,能够确保使用的安全与效果。
4. 适量储备原则:储备的物资应适量,能够满足应急需求,同时避免浪费。
三、储备品种与数量1. 医疗物资:包括各类药品、医疗器械、消毒用品等。
2. 防护用品:包括口罩、手套、防护服等。
3. 食品与饮用水: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为公众提供必要的食品与饮用水。
4. 应急设备:包括应急照明、应急通讯等设备。
5. 其他物资: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可储备其他必要的物资。
四、储备方式1. 政府储备:由政府相关部门负责,通过与供应商签订合同等方式进行储备。
2. 社会储备:鼓励企业、社会组织等积极参与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工作。
3. 实物储备与生产能力储备相结合:对于一些难以预先采购的物资,可采取实物储备与生产能力储备相结合的方式。
五、管理措施1. 建立健全的储备管理制度,明确各级责任与分工。
2. 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储备物资的动态管理。
3. 加强储备物资的定期检查与维护,确保物资的质量与有效性。
4. 对储备物资进行定期盘点与补充,确保储备物资的数量充足。
5. 加强对应急物资生产企业的监管,确保其生产能力与质量可靠。
6. 对社会储备进行合理调配与使用,充分发挥其作用。
卫生应急物资储备方案
本方案旨在通过建立卫生应急物资储备体系,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效率。
一、储备物资种类和数量
1. 防护用品: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服等;
2. 消毒用品:消毒液、消毒剂、酒精等;
3. 医疗器械:心电图机、呼吸机、血氧监测仪等。
以上物资种类和数量根据不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需求预估而定,需定期进行更新。
二、储备物资存放
1. 储备物资应存放在封闭、防潮、干燥、通风条件良好的库房内;
2. 库房应设有防火、防盗、防爆装置,并严格控制进出;
3. 各种储备物资应按照不同类别分区存放,并做好标志和清单记录。
三、物资管理和更新
1. 物资使用前应检查质量和有效期,确保可用性;
2. 物资出库应制定严格的审批程序,并做好记录;
3. 物资使用后应做好统计和清点工作,并及时补充和更新。
四、应急响应机制
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应急物资库房应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
2. 应急响应机制应包括物资调度、库存监管、物资消耗控制等措施;
3. 应急响应机制应做好信息共享和协调配合工作,确保应急物资的有效使用和补充。
五、人员培训和演练
1. 应急物资库房管理人员应定期接受相关培训,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2. 应急响应演练应定期开展,以检验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六、保密工作
应急物资储备工作涉及重要的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相关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保密制度,确保物资安全和保密。
七、附则
本方案的具体实施细则由卫生应急管理部门制定,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医院应急物资和设备储备计划一、储备目标1、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提供必要的医疗物资和设备,满足患者的救治需求。
2、保障物资和设备的质量和安全性,符合医疗标准和规范。
3、维持物资和设备的持续供应和更新,以适应不同类型的紧急情况。
二、储备原则1、科学性原则根据医院的规模、服务范围、常见疾病谱以及可能面临的突发事件类型,科学评估所需物资和设备的种类、数量和规格。
2、实用性原则储备的物资和设备应易于操作、维护和运输,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投入使用。
3、分级储备原则按照紧急情况的严重程度和可能的影响范围,分级储备物资和设备,确保重点区域和关键环节的需求得到优先满足。
4、动态管理原则定期对储备的物资和设备进行检查、更新和补充,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和技术发展,调整储备目录和数量。
三、储备内容1、医疗防护用品包括医用口罩、防护服、护目镜、防护面罩、手套、鞋套等,以保障医护人员和患者在诊疗过程中的感染防护。
2、消毒用品如消毒剂、消毒器械、消毒湿巾等,用于环境消毒和医疗器械消毒。
3、药品储备常用的急救药品、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心血管药物、镇痛药物等,以及针对特定传染病的特效药物。
4、医疗设备(1)生命支持设备:如呼吸机、除颤仪、监护仪、输液泵等。
(2)诊断设备:如便携式超声诊断仪、心电图机、血糖仪等。
(3)治疗设备:如血液透析机、高压氧舱、负压吸引器等。
5、后勤保障物资包括食品、饮用水、帐篷、被褥、照明设备、发电设备等,以保障在紧急情况下医院的基本运转。
四、储备数量1、根据医院的病床数量、日均门诊量以及可能的突发事件规模,确定各类物资和设备的最低储备数量。
2、对于消耗性物资,如口罩、手套等,应按照一定的使用周期,储备足够的数量。
3、对于大型设备,如呼吸机、除颤仪等,应根据医院的科室设置和应急救援队伍的规模,合理配置数量。
五、储备地点1、设立专门的应急物资储备仓库,仓库应具备防潮、防火、防虫、防盗等功能,且交通便利,便于物资的调配和运输。
医院卫生应急医疗救援物资储备清单为了提供有效的医疗救援服务,医院在应急情况下需要储备一系列的物资,以满足各种紧急状况下的医疗需求。
以下是医院应急医疗救援物资的储备清单:1.个人防护装备-防护服:包括一次性防护服和可重复使用的防护服,用于隔离和保护医护人员免受感染。
-面罩和护目镜:用于覆盖面部,防止液体飞溅或气溶胶传播的病原体进入眼睛。
-呼吸防护装备:包括N95口罩、防病毒口罩、呼吸防护面具等,用于保护呼吸道免受病原体侵害。
-一次性手套和鞋套:用于防止接触感染源,保持清洁和卫生。
-消毒液和消毒喷雾剂:用于清洁和消毒医疗设备、表面和环境。
2.医疗设备和用品-病床和床垫:用于隔离和收治感染病患。
-呼吸机:用于呼吸不足或无法自主呼吸的患者。
-器械消毒设备:用于清洁和消毒医疗设备和用具。
-输液泵:用于输液治疗,保持患者体液平衡。
-心电监护仪:用于监测患者心电图和心率。
-血压监测仪:用于监测患者的血压变化。
-体温计:用于测量患者的体温。
-采血器和血液检测仪器:用于采集和检测患者的血液样本。
-创口贴和绷带:用于处理创伤和伤口,防止感染。
-手术器械和耗材:包括手术刀、钳子、缝合线等,用于紧急手术和处理创伤。
3.药品和医疗用品-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用于治疗感染和预防传染病扩散。
-镇痛药和镇静药:用于缓解痛苦和镇静患者。
-注射器和针头:用于给药和采血。
-消毒剂和消毒棉球:用于创口消毒和伤口处理。
-包扎绷带和纱布:用于包扎创伤和止血。
-医用垃圾袋和医疗废弃物处置设备:用于妥善处理医疗废弃物。
4.应急药箱和救援工具-应急药箱:包括急救药品、止血药品、抗过敏药品等,用于处理急性病情和急救情况。
-救护车和担架:用于转运和急救患者。
-器械箱和急救箱:用于存放急救工具和器械。
5.食品和饮水-储备食品:包括干粮、婴儿食品、饼干、蜂蜜等,用于应急时期的食物供应。
-饮用水:储备足够的饮用水,以满足患者和医护人员的需求。
以上是医院卫生应急医疗救援物资储备清单的一部分,这些物资的储备可确保医院在应急情况下可以快速响应,提供高效的医疗救援服务,并保证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卫生应急物资储备方案
为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确保全民健康和社会稳定,制定卫生应急物资储备方案。
1. 储备物资种类:口罩、防护服、护目镜、消毒液等卫生应急物资。
2. 储备数量:根据人口数量和应急情况,合理确定储备数量,并定期检查更新。
3. 储备地点:应选择安全、易于管理、易于调配的场所进行储备,储备地点应定期进行消毒和防护。
4. 管理机构:应急物资储备由卫生部门负责管理,并建立应急物资管理制度、应急物资库存记录等制度。
5. 调配机制: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卫生部门将根据需要及时调配应急物资,保障现场卫生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
6. 储备物资的更新:定期对储备物资进行检查,及时更新、更换过期或失效的物资,确保储备物资的有效性和可用性。
7. 宣传教育:向公众宣传应急物资储备意义,增强公众的应急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以上为卫生应急物资储备方案的主要内容,将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有力保障。
- 1 -。
卫生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提高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确保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能够迅速、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治和卫生保障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卫生应急物资,是指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用于预防、控制、治疗疾病和损伤,以及其他与卫生应急相关的物资。
第三条卫生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应当遵循科学合理、规范有序、保障急需、节约使用的原则。
第四条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全国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工作的监督管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物资储备第五条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包括国家储备和地方储备。
国家储备主要用于全国范围内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保障,地方储备主要用于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保障。
第六条卫生应急物资储备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并公布。
储备目录包括应急物资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质量标准、储存条件等。
第七条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类型、规模、频率和应急保障需求,合理确定卫生应急物资的储备种类和数量。
第八条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应当采取实物储备和商业储备相结合的方式。
实物储备应当根据储备目录的要求,由政府投资建设或者委托有关单位建设。
商业储备应当通过市场采购、协议储备等方式建立。
第九条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库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和要求,具备防火、防盗、防潮、防虫、防鼠等条件,确保储备物资的安全和完好。
第十条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定期对储备的卫生应急物资进行质量检查和维护,确保物资的质量安全。
第三章物资调用第十一条卫生应急物资调用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规定,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或者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需要决定。
卫生应急基本物资储备目录一、个人防护用品类:1.口罩:一次性医用口罩、N95口罩、防尘口罩等,保护呼吸道,防止病菌感染。
2.手套:一次性手套、橡胶手套等,保护手部皮肤,避免接触到有害物质。
3.护目镜/防护面罩:保护眼睛免受病毒、细菌等污染物的侵害。
4.防护服/隔离衣:对于需要进入病房、接触病人和有病毒暴露风险的医务人员来说,防护服是必不可少的。
二、消毒用品类:1.消毒液/消毒剂:如洗手液、酒精、84消毒液等,用于手部和物品的消毒。
2.84消毒片:用于禽畜场、水池、病床、厨房等场所的清洁和消毒。
3.消毒湿纸巾:便携式的消毒纸巾,适用于出行时的频繁清洁和消毒。
三、处置垃圾类:1.塑料袋:用于将感染危险废物和一次性防护用品等杂物包装起来,防止二次污染。
2.专用垃圾桶:用于分类收集和存放各类垃圾,保持环境清洁。
四、紧急救护类:1.医疗急救包:包括伤口消毒药品、胶布、敷料、止血药品等,用于紧急情况下的自救和互救。
2.急救箱:用于存放急救物品,如夹板、剪刀、急救药品等,方便现场急救。
五、医疗器械类:1.体温计:用于测量体温,判断是否发热。
2.血压计:用于测量血压,监测身体健康状况。
3.心电图机:用于记录心脏电活动的仪器,帮助判断心脏健康。
4.输液器:用于静脉输液和输血。
六、清洁卫生类:1.洗手液/香皂:日常洗手用品,帮助预防感染疾病。
2.抗菌洗手液:含有抗菌成分,在洗手的同时杀灭细菌,增加洗手的功效。
3.干手纸巾:方便随身携带,随时清洁双手。
七、应急药品类:1.感冒药:包括退烧药、咳嗽药等,用于缓解感冒症状。
2.温热贴:用于缓解关节疼痛、肌肉疼痛等症状。
3.创可贴/绷带:用于处理小伤口、磨擦伤等。
4.抗生素药品: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等,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以上是卫生应急基本物资储备目录的一些主要内容,针对不同的应急情况和需求,储备的物资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在面临突发事件和疫情等的时候,合理的储备和使用这些物资,对于保护个人和社会的健康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医院应急物资和设备储备计划应急物资和设备储备计划为了确保医院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急处置能力,根据“预防为主,有备无患”的工作原则,卫生行政部门要求医院建立科学、经济、有效的应急物资储备和运行机制。
储备种类包括应急装备、药品、医疗卫生救援设备、防护装备、后勤保障设备及应急设施等。
储备方式采用实物储备、计划储备和信息储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储备,并实施动态管理,及时调整、补充。
应急物资和设备储备目录如下:种类。
名称。
型号/规格。
单位。
储备数量。
负责部门个人防护。
一次性口罩、帽子。
符合医用防护口罩、帽子技术要求。
7.5号12层。
500ml/瓶XXX后勤生活保障。
急救设备。
隔离防护服。
乳胶手套。
薄膜手套。
口罩。
矿泉水。
干粉灭火器。
发电机。
担架。
应急照明灯。
氧气枕。
简易呼吸气囊。
除颤仪。
监护仪。
双包个个个个台台。
2.100.2.50.50.100.1.1.2.1.5.1.1.医院后勤。
医院后勤。
医院后勤。
医院后勤。
医院后勤。
医院后勤。
医院后勤。
医院后勤。
医院后勤。
医院护理科。
医院护理科。
医院护理科。
医院护理科应急药品。
吸痰器。
心电图机。
输液泵。
洗胃机。
止血带。
一次性吸痰管。
氧气面罩。
碘伏。
医用酒精。
体温计。
血压计。
听诊器。
手电筒。
鼻导管吸氧管。
输液器。
注射器。
棉签。
无菌纱布。
胶布。
绷带。
肾上腺素注射液。
去甲肾上腺素针。
20ml\10ml\5ml。
1mg/支。
2 mg/支。
台。
台。
台。
台。
根。
包。
个。
瓶。
瓶。
个。
个。
付。
个。
根。
付。
个。
包。
块。
卷。
卷。
支。
支。
医院后勤。
医院后勤。
医院后勤。
医院后勤。
医院后勤。
医院后勤。
医院后勤。
医院后勤。
医院后勤。
医院后勤。
医院后勤。
医院后勤。
医院后勤。
医院后勤。
医院后勤。
医院后勤。
医院后勤。
医院后勤。
医院后勤。
医院后勤。
医院后勤。
医院后勤医院依法按照本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制定本区域卫生应急储备计划,做好本级应急物资的储备和管理工作。
计划储备对不便管理、效期短或不能及时从市场上购买的物资,与企业签订储备合同,随时调用。
医院卫生应急基本物资储备目录
引言:
一、防护用品类
1.一次性手套:用于医护人员接触肢体液体或污染物时的个人防护。
2.医用口罩:用于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接触过程中,阻挡飞沫传播的途径。
3.防护眼镜:用于医护人员眼部的防护,避免来自外界的飞沫或污染物进入眼睛。
4.防护面罩:用于医护人员与可能患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进行直接接触时的全面防护。
5.防护服:用于医护人员对患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进行直接接触时的全身防护。
二、消毒用品类
1.75%酒精:用于患者皮肤或医疗器械的消毒。
2.消毒液:可以选择含氯制剂或过氧乙酸制剂,用于对环境、表面和器械的消毒和灭菌。
3.消毒纸巾:用于清洁皮肤和物体表面的污渍,并具有一定的消毒效果。
4.消毒剂:用于对卫生设备、床铺、地面等进行消毒。
5.消毒器具:包括一次性消毒器具和可重复使用消毒器具,用于医疗器械的消毒和灭菌。
医院总务科应急物资和设备储备计划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医院承担着越来越多的医疗救治工作。
而面对突发事件的发生,医院需要能够迅速应对,为医疗救治提供充分的物资和设备支持。
因此,建立医院总务科应急物资和设备储备计划,对医院常用物资和设备进行储备,以保证医院应急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目的和意义1.确保医院应急物资和设备储备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为突发事件的应对提供有力保障。
2.提高医院的应急救治能力,减少因物资和设备短缺导致的救治延误或损失。
3.降低医院面临突发事件时的应急处置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三、储备范围和分类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和应急需要,我们将应急物资和设备储备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医疗药品:常用一线救治药品、抗生素、止血药品、特殊药品等。
2.医疗器械:急救箱、输液泵、呼吸机、心电图机、血压计、血糖仪等。
3.防护物资:防护服、口罩、手套、护目镜、隔离衣等。
4.应急物资:干粮、饮用水、应急灯、应急通信设备等。
四、储备原则1.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和突发事件的特点,制定储备计划,确保对应急物资和设备的储备有针对性和合理性。
2.定期对储备物资和设备进行检查、更新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转和可使用性。
3.严格控制物资和设备的使用,杜绝浪费和过度使用。
4.建立应急物资和设备的获取渠道,保证供应稳定和及时性。
五、储备计划执行步骤1.制定储备计划: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和突发事件的特点,总务科制定应急物资和设备的储备计划,并按照储备范围和分类进行规划。
2.采购物资和设备:总务科按照储备计划,通过与供应商合作、招标采购等方式,购买应急物资和设备,并建立供应商名录。
3.储备物资和设备:总务科根据采购的应急物资和设备,进行合理储存和分类,建立仓库,确保其安全和易获取。
4.做好物资和设备的检查和维护工作:定期对应急物资和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检查其完整性和可用性,并进行及时修理和更换。
5.建立培训和演练机制:总务科组织医院相关人员进行应急物资和设备的使用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救治的专业性和效率。
卫生应急物资储备计划篇一:医院应急物资和设备储备计划应急物资和设备储备计划一、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部署,根据“预防为主,有备无患”的工作原则,结合医院功能定位所承担的应急任务,建立科学、经济、有效的应急物资储备和运行机制。
确保应急物资计划、采购、储备、调用、补充等工作科学、顺利开展。
二、医院依法按照本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本区域卫生应急储备计划,做好本级应急物资的储备和管理工作。
三、储备种类:依照本级卫生行政部门预案的要求和突发事件处置的需要,主要针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进行物资和资金等方面的储备。
储备的物资类应包括应急装备、药品、医疗卫生救援设备、防护装备、后勤保障设备及应急设施等。
四、储备方式:结合物资特性和应急需求,统一规划,实行实物储备、计划储备和信息储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储备,实施动态管理,及时调整、补充。
1、实物储备:较为稀缺的卫生应急物资和经常使用的卫生应急物资,以个人防护用品、食物和职业中毒特效解毒药品、疾病特异性诊断试剂为主,以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可立即调用。
2、计划储备:对不便管理,效期短或不能及时从市场上购买的物资,与企业签订储备合同,随时调用。
如含氯的消毒药品。
3、信息储备:指通过网络平台,建立卫生应急物资储备信息库,在需要的时候能够迅速的检索出所需物资的生产、供应信息。
五、应急物资和设备储备目录234篇二:卫生应急装备及物资储备规划中阳县卫生应急装备及物资储备规划为做好我县卫生应急基本物资储备,进一步提高卫生应急准备水平和处置能力,确保卫生应急处置工作快速、高效进行,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根据《全国卫生部门卫生应急管理工作规范》、《国家卫生应急救援队伍基本装备》、《中阳县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卫生应急工作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规划。
一、组织管理卫生局卫生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卫生应急装备及物资储备管理领导工作;负责卫生应急装备及储备物资的统一调配,指导各医疗卫生单位做好卫生应急装备及物资储备管理工作;负责制定卫生应急装备及物资储备方案、计划,并组织编制应急装备及物资储备目录和配置方案。
各医疗卫生单位主要领导承担本单位卫生应急装备及物资储备管理领导责任,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开展应急物资储备工作。
二、储备原则各医疗卫生单位根据职能职责和承担的卫生应急处置工作任务,按照够用实用、勤俭节约、平战结合的原则,参照《国家卫生应急救援队伍基本装备目录》,并结合实际,采取一次性或分次储备到位的办法进行储备。
三(职责分工根据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工作职责分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要负责重大传染病、不明原因群体性疾病、自然灾害、事故灾难、食物安全等方面的应急装备和物资储备;县卫生监督所分别负责有关突发中毒事件、辐射安全、饮用水污染、医疗卫生事故处置相关应急物资和装备储备;各医疗单位负责储备常用医疗急救设施装备、医用耗材和医疗急救药品等医疗救援相关物资储备,做好卫生应急装备和物资储备工作。
四(储备方式卫生应急物资采取以下方式进行储备:1(实物储备:包括个人防护、医用器材、医疗急救装备、后勤保障装备、现场采样设备、现场检测试剂和设备、消杀器械和药品、中毒救治药品、普通抢救药品、常用疫苗和血清等,由各医疗卫生单位以实物形式进行储备。
2(信息储备:根据卫生应急工作实际需要,由各医疗卫生单位动态收集所需各类应急物资相关信息,建立应急处置所需物资生产企业、供应商的名录等信息库,并随时掌握其可供物资有关信息。
五(储备管理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加强对应急物资储备工作领导,建立应急物资采购、验收、保管、领用、补充、更新、安全等管理制度,落实人员岗位责任制,应急储备物资因应急使用后要及时补充,不得因任何理由缺损储备目录规定品种和必须储备的数量,切实保障储备物资安全。
六(经费保障各医疗卫生单位卫生应急装备、物资储备经费应列入单位年度预算,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项处置经费由县财政部门给予保障。
附件:1.乡级医疗单位卫生应急装备及物资储备参考目录2.县级卫生应急装备及物资储备参考目录附件1: 乡级医疗单位卫生应急装备及物资储备参考目录附件2: 县级主要卫生应急装备及物资储备目录篇三:我院卫生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制度 3宁远县中医医院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及队伍装备管理制度为提高我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卫生应急物资储备管理,确保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安全,制定本制度。
一、应急物资采购1、卫生应急储备物资实行品种控制、总量适度的动态储备。
在保证储备物资的品种、数量、质量的前提下,承担储备任务的单位要根据具体品种的效期及质量要求,按计划对储备物资进行轮换、更新和补充。
2、明确卫生应急物资采购的范围、原则。
3、卫生应急物资实行分级负责,归口管理;特事特办,减少环节;提高效率,保证质量;加强监管;严控价格,就近采购的“五原则”。
二、应急物资验收1、医院建立健全卫生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制度,落实专人,切实加强其储备物资的质量管理,实行月检制度并建立检查档案。
2、储备物资入库登记管理,实行复核签字制度,并按照统一要求对应急物资进行标签编码,做到“名称、产家、规格、型号、数量、参数、批号” 相符,做到“实物、标签、台帐”相符。
三、应急物资安全、保管1、储备物资地点必须具备防火、防盗、警报(或监视系统)设施,并按照重点安全保卫部位的要求,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2、分类管理个人防护、医用器材、医疗急救装备、后勤保障装备、消杀器械和药品、中毒救治药品、核和辐射抢救药品、重大事件发生后抢救药品、传染病救治药品、疫苗和血清等物质。
3、对卫生应急物资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保证库房的干燥、干净、整洁、通风,保证物质不霉变、变质。
4、仓管员要上班时间在岗,下班时间保持手机畅通,应急状态是一叫就到,保证应急物资发放的快捷。
1四、应急储备物资的出库1、应急物资出库格执行填单审批制度,经单位领导批准后发放。
2、不经领导批准,仓库管理员、其他工作人员不得擅自发放应急储备物资。
五、应急物资的补充、更新1、对卫生应急物资的储备情况实行全程监控管。
2、卫生应急储备物资的调用、耗损状况及疾病预防控制和救治的实际需要情况,及时编制应急物资储备、调整、补充、更新保养计划,并协同财政部门搞好预算。
3、保证卫生应急物资足额储备、满足疫情处置和医疗救治工作的需要。
六、应急队伍装备管理制度1、卫生应急装备的管理须实行岗位责任制,由应急办保管人员负责。
2、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部署,根据应急队伍的职能,制订本单位应急队伍的装备标准和目录,包括通用性保障装备(包括个人生活用品、后勤保障装备、通讯装备、办公装备、徽章标志和交通装备等)和专业类工作装备(包括防护装备,标本采集、保存、运送类装备,现场快速鉴定、诊断、急救和检测装备,现场调查和处置类装备,药品器材等)。
3、设备科负责组织有关专家验收应急装备,做好装备的仓储管理、维护保养及训练使用等工作,定期监督检查应急队伍的应急装备使用管理。
4、应急队伍负责应急装备在卫生应急救援行动时的使用和保管,要熟悉其调用程序,在应急工作结束后及时将相关物品交于管理单位入库;配合应急装备日常管理单位对其进行定期维护保养。
二0一二年四月十五日2篇四:应急物资和设备储备计划应急物资和设备储备计划(一)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部署,根据“预防为主,有备无患”的工作原则,结合医院功能定位所承担的应急任务,建立科学、经济、有效的应急物资储备和运行机制。
确保应急物资计划、采购、储备、调用、补充等工作科学、顺利开展。
(二)医院依法按照本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本区域卫生应急储备计划,做好本级应急物资的储备和管理工作。
(三)储备种类:依照本级卫生行政部门预案的要求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的需要,主要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进行物资和资金等方面的储备。
储备的物资类应包括应急装备、药品、疫苗、医疗卫生救援设备、快速检验检测仪器和试剂、传染源隔离、防护装备、后勤保障设备及应急设施等。
(四)储备方式:结合物资特性和应急需求,统一规划,实行实物储备、计划储备、资金储备和信息储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储备,实施动态管理,及时调整、补充。
1、实物储备:较为稀缺的卫生应急物资和经常使用的卫生应急物资,以个人防护用品、食物和职业中毒特效解毒药品、疾病特异性诊断试剂为主,以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可立即调用。
2、计划储备:对不便管理,效期短或不能及时从市场上购买的物资,与企业签订储备合同,随时调用。
如含氯的消毒药品。
3、资金储备:对货源充足,能够及时从企业或市场上购买的物资,如抗生素、常用疫苗、消杀药品等,预留一定数量的资金并根据应急需要购置物资。
4、信息储备:指通过网络平台,建立卫生应急物资储备信息库,在需要的时候能够迅速的检索出所需物资的生产、供应信息。
三、应急物资和设备储备目录篇五:关于印发,,卫生应急装备及物资储备方案(2013版)的通知关于印发,,卫生应急装备及物资储备方案(2013版)的通知各医疗卫生单位:做好卫生应急基本物资储备,是贯彻预防为主、有备无患原则的基本要求,也是保证卫生应急工作任务圆满完成的基础和条件,为指导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做好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工作,我局修定了《,,卫生应急装备及物资储备方案(2013版)》,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人口计划生育与卫生局二〇一三年一月二十一日 (此件公开发布)主题词:卫生应急物资储备方案通知抄送:区应急办。
,,,,人口计划生育与卫生局 2013年1月21日印发,,卫生应急装备及物资储备方案(2013版)为做好我区卫生应急基本物资储备,进一步提高卫生应急准备水平和处置能力,确保卫生应急处置工作快速、高效进行,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根据《全国卫生部门卫生应急管理工作规范》、《国家卫生应急救援队伍基本装备》、《,,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卫生应急工作有关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管理区计卫局卫生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区卫生应急装备及物资储备管理领导工作;负责卫生应急装备及储备物资的统一调配,指导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做好卫生应急装备及物资储备管理工作;负责制定卫生应急装备及物资储备方案、计划,并组织编制应急装备及物资储备目录和配置方案。
各级医疗卫生单位主要领导承担本单位卫生应急装备及物资储备管理领导责任,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开展应急物资储备工作。
二(储备原则各级医疗卫生单位根据职能职责和承担的卫生应急处置工作任务,按照够用实用、勤俭节约、平战结合的原则,参照《国家卫生应急救援队伍基本装备目录》和《,,基层卫生应急管理规范》,并结合实际,采取一次性或分次储备到位的办法进行储备。
三(职责分工根据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工作职责分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要负责重大传染病、不明原因群体性疾病、自然灾害、事故灾难、食物安全等方面的应急装备和物资储备;区卫生监督所分别负责有关突发中毒事件、辐射安全、饮用水污染、医疗卫生事故处置相关应急物资和装备储备;各医疗单位负责储备常用医疗急救设施装备、医用耗材和医疗急救药品等医疗救援相关物资储备,并根据《,,基层卫生应急管理规范》要求,做好卫生应急装备和物资储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