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古建筑调查
- 格式:doc
- 大小:1.68 MB
- 文档页数:11
大连长兴岛人文历史故事大连长兴岛位于中国辽宁省大连市东南部,是大连市辖区之一,也是大连市内规模最大的岛屿之一。
长兴岛自古以来就有丰富的人文历史故事,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索这个神奇的岛屿。
大连长兴岛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当时岛上就有人类的活动。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在长兴岛发现了大量的史前遗址和文物,这也证明了这里是古代人类居住的重要地点。
在宋代,长兴岛成为大连地区的重要军事要塞。
宋代岛上修建了一座大型城堡,用于防御外敌的入侵。
城堡的遗址至今还可以看到,它是大连长兴岛人文历史的重要见证。
清朝时期,长兴岛成为一个繁荣的渔业和商业中心。
岛上建有许多码头和港口,使得岛上的海产品得以迅速运往大陆。
同时,长兴岛也是外国商人进入大连的重要通道之一,这为岛上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20世纪初,长兴岛成为了大连经济的支柱之一。
岛上兴办了许多重要的工厂和企业,为大连的工业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岛上的居民也得到了更好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机会,这使得岛上的人口快速增长。
然而,长兴岛的辉煌发展并没有持续太久。
在20世纪中叶,由于各种原因,岛上的产业开始衰退,居民纷纷离去。
一度繁荣的长兴岛陷入了沉寂,岛上的许多建筑和设施也逐渐老化和废弃。
近年来,大连市政府重视长兴岛的开发和保护工作。
他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了岛上的旅游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岛上的旅游景点逐渐恢复了往日的风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
如今的长兴岛已经焕发出新的活力。
岛上的古城堡、码头建筑等历史遗迹,以及风景优美的沙滩和渔村,都成为游客喜爱的景点。
除了旅游业,岛上还有一些文化机构和艺术团体,致力于传承和发展长兴岛独特的文化艺术。
大连长兴岛的人文历史故事丰富多彩,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传奇和故事。
它见证了大连的发展和变迁,是这座城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无论是岛上的古建筑、文化遗产还是自然风光,都值得我们去探索和传承。
随着大连长兴岛的不断发展,我们相信它将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继续为大连的文化事业和旅游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响水寺、胜水寺、朝阳寺。
唐王殿(道教),还有部队……大黑山(辽宁省大连市)被誉为辽南第一山的大黑山又名大和尚山。
位于金州城东约4公里,主峰海拔663米。
大黑山拔海而起,滨岸而立,怪石嶙峋,气势壮观。
古人称大黑山的景观为"辽左东南一隅之胜境也"。
山中古迹颇多。
传说故事十分动人,数百年来游人不绝,号称辽南第一名胜,著名的金州古八景在此山有四,即"响泉消夏、"南阁飞云"、"山城挂月","朝阳飞雪"四景。
坐落在大黑山西北麓的响水观是一座始建于唐代的古庙。
人们惯称响水寺,响水寺建筑布局简洁和谐,小巧玲珑,进入山门大殿左侧山崖下有一天然洞穴,进深42米,泉水自洞中清清流出其声清脆如琴,故称"瑶琴洞"。
泉水经寺院墙壁外雕的龙嘴中流出,由下面荷花池中的天蛙接浆。
其水白如雪,势如虹,声如瀑,未到寺院已能闻,故称"响水"。
绕过大黑山北潭在山的东北部便可游览另一著名古刹--胜水寺。
胜水寺又名观音阁,是大黑山现在最为古老的寺院。
至今保留的上院是明代洪武年间修的,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寺院修建于大黑山中部的山体之中,密林深深,藏而不露。
360级石阶曲道穿林盘旋而上,半山树丛常常山环雾绕,著名景点"南阁飞云"也因此而得名。
登上大黑山,整个大连市区尽收眼底,涛涛大海,碧波万顷。
大黑山东山脚为大连大学和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
==========以下是我知道的大连参拜地++===========松山寺:佛教寺院,唐朝贞观十一年建,位于今西岗区唐山街2-8号,为金州广宁寺的下院。
清乾隆、咸丰、同治、光绪年间曾屡次重修。
寺院紧凑精致,有神殿7间,僧居4间,民房16间,占地面积2100平方米。
每年农历四月十八举行庙会。
莲花山寺:市内南石道街,森林动物园北门旁。
寺院建筑为古典与现代的结合,规模宏大,气势壮观。
大连天门山旅游攻略大连是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拥有众多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其中,天门山作为大连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其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无数游客。
本文将为您介绍大连天门山旅游攻略,帮助您有一个愉快的旅行体验。
一、景点简介天门山位于大连市旅顺口区,是连接旅顺半岛和大连市的一座山峰,海拔约为365米。
天门山不仅有雄伟的山势和壮丽的海景,还融合了历史文化的底蕴。
游览天门山,您可以欣赏到壮丽的海岸线、奇特的岩石地貌、独特的植被景观,同时还可以参观历史悠久的文化景点。
二、交通方式1. 公共交通:从大连市区的各个地方,您可以乘坐公交车前往天门山。
具体可以咨询当地的公交车站或者使用导航软件进行查询。
2. 自驾游:如果您有私家车,那么自驾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天门山附近有很多停车场可以供您停车,但请注意遵守交通规则和停车秩序。
3. 包车:如果您不想太过费心在交通安排上,可以选择包车前往天门山。
在大连市区的旅游服务中心或者酒店前台都可以咨询并预订包车服务。
三、游览路线1. 大门广场:这是进入天门山的正门,也是游客集散地。
您可以在这里购买门票和导游图册,还可以了解到天门山的相关信息和游览路线。
2. 登山步道:从大门广场开始,沿着舒适的步道向上攀登。
沿途您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自然景观,如蓝天、湛蓝的海水和翠绿的植被。
3. 天门台:这是天门山的顶峰,也是观赏美景的最佳位置之一。
您可以登上天门台,俯瞰整个大连市区,尽情享受视觉盛宴。
4. 古建筑群:天门山还保留了许多古老的建筑,如关帝庙、西关楼等。
您可以在游览的过程中参观这些建筑,了解大连的历史文化。
四、注意事项1. 穿着舒适:天门山登山过程比较耗费体力,建议穿着轻便舒适的运动鞋和衣物,以方便行动。
2. 防晒和防蚊虫:在夏季,阳光强烈,记得携带防晒霜和遮阳帽。
同时,山区周围有植被丰富,也存在蚊虫,请做好防虫措施。
3. 注意安全:在攀登天门山的过程中,注意脚下的路面安全,遵守导游和工作人员的指示,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来看大连古建筑!你去过几个?咱大连总被人拿“时尚”、“现代化”来说事儿,他们根本不知道,其实咱这旮也是“古城”哦!自2007年以来,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建筑系对大连十大古建筑进行了系统而严谨的调研、测绘,并于近期集结成册,出版了一套介绍大连古建筑的丛书《大连古建筑之匠心营造》。
现在,重点来了,日报君前些天特别联合中国银行辽宁省分行、大连理工大学推出特别策划——“中国银行·看大连古建筑”。
现在就带大家去看看专家学者推荐的大连的几大古(xiě)~建(zì)~筑(háo)~法华寺坐落于山城与山体自然融合城山山城,又名积利城,是高句丽割据辽东时期修建的山城。
古城始建于东晋义熙年间,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法华寺坐落于山城之中,原名觉僧寺,分为上下两院。
下院建于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上院建于民国八年(1919年)。
清朝末年遭火灾被毁,庙产土地400余亩全都归官,后于民国初年修复。
本寺因以天台法华为宗,遂更名为法华寺。
1968年此寺毁于文革。
1994年落实宗教政策后由当地政府牵头,将庙宇按原样式恢复,寺院总占地面积约二万六千一百平方米,建筑面积3900平方米。
清泉寺传说中的“唐王建寺”经历四次重修及增建巍霸山城坐落于普兰店市星台镇葡萄沟村的巍霸山上,距普兰店市中心约50公里,距大连市约129公里。
巍霸山城又名吴姑城,始建于东汉光武帝时期,距今已有1900多年历史。
清泉寺,建于巍霸山城之中。
自传说中的“唐王建寺”,经明万历三十五年重修,清乾隆二十六年增建西王金母殿;同治三年增建药王殿;民国十六年重修前后殿,增修两配殿、中殿、钟鼓二楼、裙墙、山门等,即现在之规模。
清泉寺背靠青山,面向深谷,地势高爽,在寺内平台之上可遥望连绵群山景色。
关帝庙我们大连的“财神庙”普兰店关帝庙又称财神庙,庙址在普兰店镇南山街,建庙时间为1926年。
文革期间关帝庙遭到严重破坏。
1990年,新金县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看着这样的老街,好像回到了小时候。
很亲切。
”有人边拍摄边感慨。
昨日下午两点,南山风情一条街聚集着四五十名市民,他们手里拿着长枪短炮卡片机,在凛冽寒风中记录城市影像。
“这已经是大连城市记忆拍摄队的第三次活动了。
我们希望唤起大家对这座城市历史的追忆,大连并不缺少文化。
”活动发起人嵇汝广这样告诉记者。
嵇汝广表示,他已经提出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概念,并将相关资料提交给人大代表。
提起南山区域,老大连人有着特殊的记忆,这里代表着大连老建筑,特别是欧式建筑的经典。
同时是大连最早开发的地区,能够完整地证明大连的历史发展,最重要的是那里拥有众多历史名人故居,包括大连博爱医院(现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创始人孟天成旧居、德国驻大连领事馆等。
是大连文化不可缺失的一个重要文脉,在建筑特色上都是城市最经典和最独到的,有些建筑也是国内城市唯一拥有的。
据资料记载,1903年初大连迅速发展成为一个拥有4.3万人口的现代化国际城市。
日俄战争结束后大连人口从最初的4.3万缩减为1.8万。
1905年9 11月以“下层中国人的一般杂居,在卫生风纪方面有值得忧虑之处”为借口,将南山附近的中国人强行迁到小岗子。
南山成了日本高层的居住区,相反东关街成了中国人的聚集区。
这些都是大连历史的见证符号。
嵇汝广表示,他已经梳理了大连十个老城区,具体来说可细分为:大连南山日本文化风情区、大连高尔基路日本文化区、大连俄罗斯文化风情区、大连东关街海南丢(齐鲁文化)历史文化街区、大连黑石礁历史街区、大连解放路———葵英街历史文化街区(文化街———葵英街)、大连春阳街———共庆巷历史文化街区、大连青泥洼桥商业历史文化保护区(包括大商周边的连锁街)、实验小学与理工周边和红岩街历史文化街区。
按照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相关规定,大连老城区和旅顺老城区完全符合条件。
与大连历史文化近似、已经申请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有青岛、哈尔滨,这让嵇汝广很着急,“作为土生土长的大连人,我希望大连早日成为近代历史文化名城。
现其最大化的经济价值为导向,或全盘拆除重建,或陷入僵化保护,难以真正实现保护与发展间的合理平衡。
城市历史街区作为承载着城市历史记忆的重要空间载体,其空间品质的创升不仅有助于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更有利于城市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
文章以大连市西岗区凤鸣街历史街区为例,综合运用建筑类型学的研究方法,实地调研分析了凤鸣街既有住区空间存在的各类问题,并基于对其现状的总结,提出了凤鸣街既有住区空间更新优化策略,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1研究对象及建筑类型学1.1研究对象概述大连市凤鸣街,位于大连市西岗区,是一个有着重要保护价值的居住型历史地段,见证了大连百余年的历史与城市化发展进程。
凤鸣街全长约1 200 m,宽约6 m,自西向东呈带状分布(见图1)。
街面两侧多为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兴建的“和式洋风”类型的宅院,曾为日本驻连民众所居。
如今的凤鸣街及其周边街巷仍沿袭着当年规致严整的“网格式”空间布局形制。
作为该历史地段的中轴线,凤鸣街既同南侧的高尔基路、北侧的新华街相平行,又自西向东分别与拥警街、正仁街、东北路、民运街、对山街、大同街相交,将整片住区分割为九处小型地块。
凤鸣街所在住区始建于1930年,为彼时驻连日本人所建造的中产阶级居住区。
受二战期间国际建筑思潮的影响,整片街区的建筑风格融合了日式与欧式建筑的设计元素,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和式洋风”类型建筑传承至今,摘要 随着人们保护意识的增强,历史街区作为城市建设中至关重要的文化符号,其保护与更新的策略研究关系到城市历史文脉的延续。
文章以大连市凤鸣街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分析目前历史街区的现状,综合运用建筑类型学的理论研究方法,对街区内既有建筑设施进行形式及功能上的解构与重组,使其在保留厚重的历史信息的基础上,能够更加契合现代生产生活的需要,进而提升当地居民及外来游客的归属感与认同感,有助于地方性历史文脉的继承与发展。
关键词 建筑类型学;更新策略;城市更新;历史街区;凤鸣街中图分类号 TU984.11+4文献标识码 ADOI 10.19892/ki.csjz.2023.20.11Abstract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protectionconsciousness, historic block is a crucial cultural symbol in urban construction, and the research on its protection and renewal strategy is related to the continuation of urban historical context. This paper takes Fengming historical block of Dalian C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alyz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historical block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comprehensively applies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method of architectural typology to deconstruct and reorganize the existing architectural facilities on the street in terms of form and function, so that they can better meet the needs of modern production and life on the basis of retaining heavy historical information. It improves the sense of belonging and identity of local residents and foreign visitors, and promotes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local historical context.Key words architectural typology; renewal strategy; urban renewal; historic block; Fengming block历史街区的更新及保护是城市历史文脉传承延续的根本。
旅顺博物馆作文350
每座城市都有讲述自己历史的博物馆,大连也不例外。
但坐落在星海广场的大连博物馆里只有大连近代史陈列,没有古代史的内容。
我一直以为大连的古代历史内容太少,所以没有展示。
直到前几年去了一次旅顺博物馆,我才意外地发现,大连古代史不仅内容丰富,出土文物也不少,只不过这部分陈列都被“藏”在了相对偏僻的旅顺博物馆!
旅顺博物馆是一栋有着鲜明欧式特色的古建筑(其实是两栋,后面会提到)。
1915年,从沙俄手中夺得旅顺的日本在这里建立物产陈列所,后来几经更名,在1934年改名为旅顺博物馆。
所以博物馆建筑本身就是一件历史文物。
走进旅顺博物馆,最先看到的就是大连地区古代历史陈列。
陈列的各种文物表明,早在石器时代,人类的活动就已经遍布大连。
人类文明早期的石器、骨器、陶器在大连地区都有发掘。
经过考古学家研究,旅顺老铁山的郭家村文化遗址距今已有五千年的历史,而且属于山东大汶口文化的分支。
可见五千年前中华文明曙光初现的时候,中原文化的外延就已经扩展到了大连地区。
大连市第一批重点保护建筑名单1.大连自然博物馆旧址位于胜利桥北烟台街1号,1900年建成,建筑面积4899平方米,法国文艺复兴建筑风格。
已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沙俄侵占时期为“达里尼”市政厅,是沙俄统治大连市的最高行政机关。
日本侵占后为“满蒙资源馆”,是日本鲸吞我国东北资源的情报部门。
大连解放后,开始为东北资源馆,1959年更名为大连自然博物馆。
是东北地区当时唯一的自然历史性质的博物馆。
2.大连艺术展览馆位于胜利桥北胜利街35号,1900年建成,建筑面积1086平方米,日耳曼民居建筑风格。
1998年按原样重建。
沙俄侵占时期为东清轮船公司社址,日本侵占时期先后为关东州民政署(1905~1908年)和日本桥图书馆。
大连解放后为东北资源馆的组成部分,后改为住宅。
已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3.辽宁省外经贸办公楼位于中山广场2号,1908年建成,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具有哥特饰趣的欧式建筑。
日本侵占初期为大连民政署(1908~1922年),后为大连警察署。
大连解放后,先后为大广场警察局和海军后勤部,现为辽宁省外经贸合作厅办公用。
已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4.大连宾馆位于中山广场4号,1914年建成,建筑面积11376平方米,欧洲文艺复兴后期建筑风格。
日本侵占时期为大和旅馆,1945年8月,苏军驻大连警备司令部设此。
1945年10月27日苏军在该馆召开大连各界代表会议决定成立大连市政府。
后改称大连宾馆。
周恩来总理来连视察工作时曾在此下榻。
已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5.关东银行旧址位于中山广场1号,1922年建成,建筑面积5278平方米,西洋古典建筑风格。
日本侵占时期为日本朝鲜银行大连支店,该银行被日本政府指定为商业的金融中心,行使日本中央银行的职能。
1945年解放后被大连中国工业银行接管,后为关东银行和中国人民银行大连分行,现为中国工商银行中山广场支行。
6.大连中华工学会旧址位于黄河路658号,是我国早期产业工人的工会组织,成立于1923年12月2日,是东北地区革命活动基地。
“太阳沟地区古建筑探秘”调查研究报告一、课题名称:太阳沟地区古建筑探秘二、课题组长:(高楚清)二、课题成员:(谢雨轩,刘一萌)三、指导老师:(胡大艳)四、课题的来源与确定旅顺号称“半部中国近代史”。
我们学校所在的社区——太阳沟社区具有厚重的文化积淀,这里有着一大批日俄侵占时期留下的古建筑群。
2017年旅顺口区将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其中重点项目就是将积极推进太阳沟文化产业园区的开发,规划建设一博物馆为首的古代建筑群。
为了进一步了解家乡古建筑的历史,追忆中国近代史,激发我们爱家乡的热情,我校少科院设计了“我爱家乡”系列探究性学习活动方案。
我们研究小组结合自身的特点,以“了解太阳沟地区古建筑”这一内容创设情景,重点研究旅顺博物馆,把语文、美术等课程内容结合在一起,把课内外和校内外结合在一起,着重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道德情感。
本次研究活动主要抓住课题中的“爱”字,通过我们的探究性学习,了解家乡的古建筑的历史,进而了解家乡的历史,让我们体会到家乡值得我们自豪。
在此基础上,升华我们的感情,使我们懂得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表达对家乡的爱,特别是以主人翁的态度,用实际行动为家乡争光添彩。
五、研究目的和意义1.探访社区内博物馆的遗迹,了解旅顺口悠久的建筑历史和建筑文化。
2.了解社区博物馆护的现状及其采取的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3.培养古建筑保护的意识,积极参与古建筑保护行动。
4.拓展同学的知识视野,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发展合作精神六、课题研究实施过程1.课题研究分工①方案设计:(高楚清)②资料收集:(谢雨轩)③问卷设计:(高楚清)④实地采访:(高楚清)⑤拍照摄影:(刘一萌)⑥宣传简报:(刘一萌)⑦结题报告:(刘一萌)⑧Power point制作:(高楚清)2.资料来源①报纸:《大连日报》、《旅顺口报报》等;②史料:旅顺图书馆、旅顺档案馆③网络:百度、google、搜狐、新浪④问卷调查、访谈:政府有关部门的领导、景区负责同志、社区市民、外地游客3.主要研究内容:(参考修改一下)①旅顺博物馆的历史沿革;②各主要古建筑采取的有关保护措施,以及在具体保护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4、研究方法:①问卷调查;②实地调查;③上网搜索;④召开座谈会;⑤深入访谈。
大连俄罗斯风情街古建现状调查寒假时,本人对大连市著名的俄罗斯风景街两旁的日俄时期的古建筑进行了现状调查。
首先介绍一下俄罗斯风情街的百度百科官方介绍:简介-----俄罗斯风情一条街地处繁华的胜利桥西北,又称为团结街,保留了38栋原远东白俄罗斯时的建筑,已百年历史。
是全国第一条具有俄罗斯十九、二十世纪风格的俄罗斯风情街。
通过这条街可以走至大连最繁华的国家一级批发市场——双兴商品城(大连人简称“大菜市”)。
从建筑水准看,当说是一流的,拿过房地产开发很多奖项,虽然是在原居民街道基础上改建扩建的,但仍体现了高精尖豪华建筑水平;从风格上观赏,体现了俄罗斯风情,整条街布满了差参不齐的“尖式”、“塔式”阁楼独户,让大连人羡慕,外地人赞叹不已:硬件及环境确有俄罗斯“味儿”。
由此引来了众多旅游团体专程观赏,是大连市集旅游、观光、购物、休闲、餐饮、娱乐为一体的俄罗斯风情街。
现状-----2000年,市政府重新翻建这条街的所有建筑,使其成为集旅游、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俄式风格一条街。
街长430米,占地3.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由20余栋俄式、欧式建筑组成,总投资1.7亿元。
2000年10月1日竣工并投用,由大连市建设控股有限公司建设。
俄罗斯风情街所连通的上海路,距大连每日客流量达80万余人的天津街商业步行街、中山广场咫尺之遥,为火车站、大连港必经之路。
俄罗斯风情一条街全长500米,总规划面积约50,000平方米。
一期工程于2000年3月份动工,9月15日竣工,9月30日交付使用,该街以欧式风格建筑为主,经营俄罗斯餐厅、夜总会、酒吧、旅游工艺品、纪念品店等,另外还有用腊像塑造的二、三十年代白俄罗斯远东总督等行政官员当时在大连地区办公、生产等情景,以及运用俄式风情马车等娱乐设施,开展特色旅游活动。
原汁原味的异域格调,使游客省去了出国的鞍马劳顿,到这里即可领略到纯粹的他乡风情。
然而,实际的调查结果却并不如百科介绍的那样乐观,所谓的古建保护与改建并未如实贯彻。
且俄罗斯风景街的商业运行也已陷入恶性循环,下面就由展示一下本人得到的最新信息与图片。
如图所示,俄罗斯风情街起于大连艺术展览馆,终于地图中的彩票销售店。
实际这条街的设计意图是有一个完整的序列,起于这条街上最古老也是保存最完整的大连艺术展览馆,终于一座大型的日俄时期建筑,年代不明。
有起有终,构成游览路线。
下面是风情街招商办贴出的街道设计草图与效果图,我们大体就能看出建筑师设计的方向与理想。
虽然是90年代的设计,不过仍然可以看到当年的建筑师的设计还是很有诚意的。
包括俄式广告筒,木质商铺,古建与景观的关系考虑的还是比较细致而周全的。
当然以今天的眼光,建筑师仍然做了不少的妥协,这是在今天古建保护仍然不可避免的尴尬。
那么现在就让我们看一眼十多年后这些效果图里的古建筑实际图片是什么样的。
位于俄罗斯风情街终点古老的建筑经过十多年的风雨摧残,墙面的涂料早已斑驳,玻璃也有不少碎裂,一副关门许久的样子。
为了看清这个建筑到底现在在被用来做什么,本人特地绕建筑一圈,观其全貌。
看过一圈不禁为当初古建改造的面子化施工感到震惊。
所谓的翻新便是在原先本色的古建上涂以一层较新较显眼的涂料,更过分的是,竟然如此廉价简易的改造也仅仅是改了临风情街的一面,而建筑的背面依旧如故。
不过也好,私以为原色斑驳的红砖与仿石混凝土远胜于劣质的粉白色涂料。
绕到建筑背侧的院子时,发现铁门紧锁。
透过门缝仔细观察里面,貌似是一个已经废弃的废品厂,里面堆积着大量的废品与轮胎这类的杂物。
然后在一圈快要结束的时候更为震惊的一幕出现了。
古建曾经被拆除过!只是不知道什么原因已经停止了。
在古建的断面我们还能看见当年木与混凝土结构的坡屋顶。
他们在默默陈述着古建屈辱的历史。
我想,这座古建的所有者是谁呢?又是谁在对这座古建进行拆迁呢?又要被建成什么呢?或许这些,仅仅大二的我已经无力也不被允许从这个纷杂的社会寻找答案了吧。
只是,我想这应该引起市民和媒体的重视,尤其是媒体更应该像政府有关部门施以压力。
大连本来便是一个并不古老的城市,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古建。
但是如果连这些仅剩的历史也无法保存的话,那后果将是可怕的当然问题不仅仅发生在这一处,如下图,就在这附近的居民楼也发现了类似的问题:没有进行合理的修缮改造,使得仍然居住在当年日俄时期的居民楼里的居民生活条件并不如意,建筑保护更是并未开始。
很多时候古建保护既可以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又可以保护城市过去的记忆,同时也避免了富有争议的中国式拆迁也有利于建筑材料的节省。
只是这笔社会效益远高于实际效益的投资往往无人来做罢了。
我想作为建筑系的学生,这可能就更需要建筑师能拿得出更为优秀有效易行的方案,同时建筑界内也应形成一个团体毫不留情的对相关部门提出意见与要求。
建筑学虽然不是猛药专业,但是一味的温吞水下去最终也只会害人害己。
还是回到风情街上的建筑来,由于相关部门的执行力度或是执行方向的问题。
当初风情街刚改造完毕的时候便已与原先方案相去甚远,十多年洗礼过后,全街上下更是雷人不断。
从金太阳博物招牌旁边耀眼的俄罗斯用品专用店,到只是把临街的一面墙涂红就敢妄称红场的KTV ,还有在俄罗斯建筑群中悚然而立的欧式耀眼黄----如家酒店。
这还仅仅是建筑上的质疑与难过,从商业角度讲,大多数的商家都早已关门歇店,街上大多数是附近的居民,是难如百科一般,称得上‘众多旅游团体专程观赏’。
虽然现在是旅游淡季,但仍然难以想象在旺季会能繁华上几分。
甚至本人在临街的店铺的卷帘门上竟发现了上图所示的涂鸦,这样赤裸裸对着街道的商家绝非个例,这让本来便心情沉重的我愈发的沉重起来。
最后观看的建筑便是风情街的起点大连艺术博物馆,这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建筑,尤其是就大连本地而言。
始建与1900年,经过了100多年风风雨雨的哥特式建筑。
至少就外观而言是保存最为完好也是最原汁原味的,这也算是稍稍令人欣慰吧。
不对称的建筑造型,尖而高的屋顶,木结构的框架,令人赞叹的细节都显示了这座历经百年的小建筑的美和沧桑。
我想,这或许就是所谓的古建维护所要做到的事吧。
对于很多不像故宫那样有代表性与参观价值的建筑,如何保护并改造,如何维持古貌与现实运行之间的平衡,我想这栋建筑至少从外部来讲,也算得上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
只是,当我走进这家艺术博物馆的内部时,终于明白了不能只看外表的老话。
博物馆的内部并不如其外部所展示的那样优异。
博物馆一共分三个展厅,90件油画作品。
展品数量少,可以说展览空间所限。
但是展示路线的混乱,却不得不说是设计上的不用心。
一入大门便是第一展厅,入口的右侧便是两部通往二楼的楼梯,分别通向第二展厅与第三展厅。
至于参观流线,参观者需要先行上到二楼穿过漫长的长廊到达第二展厅,然后再从长廊折返回第一展厅继而上另一部楼梯到达第三展厅。
流线迂回往复,不尽如人意。
而且在二展厅入口还有着不低的一步台阶,虽然有所警示但还是令人怀疑他的安全性。
至于长廊那令人震惊的裂缝,也让人感到了一丝粗糙。
由此可见虽然博物馆外部的维护是相当值得称赞的,但是内部的装修与设计水平,确实令人汗颜。
维修十几年后出现如此多的问题,作为市级博物馆,虽为小型博物馆,但我想仍应该得到一定的重视与解决的。
而且博物馆的运作与服务素质也令人难过。
在本人参观博物馆的时间里,唯有本人一个人在参观油画展,令人颇感寂寥。
至于那三四位负责博物馆事宜的工作人员竟然在用电锅做排骨!令第一展厅排骨飘香馋虫大动,这一方面说明或许博物馆一日也未见能来几人参观,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工作人员的不负责与对艺术的不尊重。
至于油画展本身只能说珍品寥寥,本人对油画艺术了解并不深刻,也不再评价过多,就在这里展示几幅本人认为不错的油画作品给大家欣赏。
总的来说,我想俄罗斯风情街总体而言,并非本人要求苛刻,确实是在古建保护与商业运作都颇为失败。
我想这不仅是古建与城市历史的损失,同时也不利于附近居民生活环境的改善的。
我认为古建保护与商业运作是相辅相成的,优秀的古建保护可以促进商业运作,同时有限制的适度商业运作也保证了古建有它除去历史价值的现实传播意义。
对古建的保护,把所有的建筑都维护成不能使用的像故宫一样的老古董是不正确的,但是要是拆迁重建成一批假古董那则是更令人谴责的事。
我们可以学习欧洲的一些城市对古老建筑的保护,建筑虽然古老,但一直有人在使用,这样建筑才有生气,历史也才得以延续。
对于俄罗斯风情街我还是有几点改造的建议的:一·对附近的正在营业的商铺饭店进行关于建筑风格甚至商标风格的统一,禁止商家随意改造。
改造方向尽量符合日俄时期的建筑与历史,最好可以从人文等深层次与那个时代进行应和。
二·对已经停业的商铺,如果建筑是当年的古建则查阅历史资料尽量进行原样恢复与重建,对于是假古董的建筑进行重新的招标改建,目的不是为了和周围建筑一样而是从深度上契合环境与历史。
三·对艺术博物馆金太阳博物馆进行二次整理与改造,提高服务质量,内部设计水准与陈列展示品的质量,增加街道文化氛围与亮点。
四·增加旅游商业宣传,提高人的聚集与活跃程度。
本人仅仅是大二的建筑初学者,看问题自然浅显,这也是本人所能想到的一些改变现状的办法,必有疏漏与不周之处。
本人也还会再进一步的思考,只是这一切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政府相关部门的配合与重视,包括相关人士的呼吁与倡导。
只是现在社会的制度决定了,所谓改造便是几个人几句话的事,这也是建筑师的无奈。
平心而论不论是古建保护还是建筑设计的大环境,虽然政府在逐渐地重视与改进,但仍然远远不够。
我们应该集中起每一个人的力量,夺回我们的权力,找回我们的古建与记忆,让所谓的面子工程与形象工程都不再出现,让市民们纳的每一份税都可以得到切实的好处,我想这不仅仅是建筑人的奋斗目标,也是全社会所有人的。
常说建筑总是牵连着政治,我想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妥协,但更多的,作为建筑人要有应有的原则与底线,应有为美好建筑而非被政治驯服所努力的决心。
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努力奋斗的话,俄罗斯风情街也将不复今日之残败,大连乃至中国也将找回历史于文化大国的自信!这也是我调查了俄罗斯风情街而非优秀现代建筑或优秀古典建筑的原因,找到问题思考他,这或许对于学建筑学的我们来说,更有助于让我们思考这个社会。
毕竟建筑永远不是一个人的事,社会责任感对于建筑师而言也要重于设计能力的好坏。
胡志昊100101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