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生软骨瘤主要应与骨梗死相鉴别,尤其是发生于长骨者。有时,这两种病变鉴别起来非常困难,尤其是较小的内生软骨瘤,因为这两种病变表现出相似的钙化。有助于鉴别诊断的影像学特征包括内生软骨瘤的分叶状骨皮质内缘,肿瘤基质内的环状、点状和逗号状钙化,以及无硬化边,后者常见于骨梗死。
最困难的是鉴别较大的单发性内生软骨瘤与生长缓慢的低度恶性软骨肉瘤。骨皮质局限性增厚为早期软骨肉瘤最重要的鉴别点之一。鉴别时还应考虑病变的大小。病变长于4cm 或根据某些研究,长于7cm 则提示为恶性。在进展期病变,骨皮质破坏和软组织肿块为恶性特征。
骨软骨瘤最少见的并发症为恶变为软骨肉瘤,单发病变中仅见于不到1%的病例。但在发生恶变早期将其识别是很重要的。提示恶变的主要临床特征为疼痛 在未发生骨折、滑囊炎、或压迫邻近神经的情况下 以及生长突然加快或在骨骼发育成熟后继续生长。部分影像学特征也有助于明确是否存在恶变。
评估骨软骨瘤是否存在恶变
最可靠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为传统X线平片、CT、和MRI;放射性同位素骨扫描可显示病变部位放射性摄取增高,这一结果对恶变的评估并不可靠。X线片常可显示骨软骨瘤的钙化灶是否位于病变蒂部内——这是一个明确的提示良性的征象。同样的,CT可显示软骨帽内散在的钙化灶和软骨帽增厚,正如Norman和Sissons所指出,这是骨软骨瘤恶变的主要征象。
并发症
多发性骨软骨瘤较单发性骨软骨瘤更易引起生长障碍。生长障碍主要见于前臂和腿。恶变为软骨肉瘤也同样更为常见,可见于5%-15%的病例,发生于肩带骨和骨盆周围的病变恶变的风险更高。其临床和影像学特征与单发性骨软骨瘤恶变相同。
软骨母细胞瘤
也称为Codman肿瘤,占所有原发性骨肿瘤的不到1%,是一种发生于骨骼成熟之前的一种良性病变,其典型发病部位为长骨骨骺内,如肱骨、胫骨和股骨。发生于干骺端或骨干的病变极少,但可有骨骼发育成熟后干骺端继发性受累。同样少见的发病部位为椎骨和长骨骨皮质内。偶可见发生于髌骨者,髌骨被认为等同于骨骺部位。10%的软骨母细胞瘤发生于手和足的小骨,距骨和跟骨为最好发部位。虽然本病通常发生于生长期骨骼,但据报道部分病例发生于生长板闭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