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的基本要求
- 格式:docx
- 大小:65.59 KB
- 文档页数:35
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在当今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电算化已经成为了会计工作的重要环节。
会计电算化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人为错误,还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
然而,与此同时,会计电算化也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和风险。
为了确保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制定和遵守一套规范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讨论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
一、系统安全规范1. 制定合理的密码策略:所有系统用户必须设置强密码,并定期更改密码。
密码应包含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并具有一定的长度要求。
2. 控制权限:根据职责和需求,给予员工适当的权限。
重要功能和敏感信息只能由授权人员访问。
3. 定期备份数据:定期进行数据备份,并将备份数据存储在安全的地方,以避免数据丢失和意外损坏。
4. 使用防病毒软件:安装和定期更新防病毒软件,确保系统不受到恶意软件和病毒的侵入。
5. 网络安全防护:设置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攻击。
二、数据录入规范1. 核对凭证:在录入数据之前,核对凭证中的金额、日期和凭证字号等信息,确保凭证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严格限制操作权限:只有经过培训和授权的人员才能录入和修改数据。
对于重要数据的录入和修改,需要进行二次核对和审批。
3. 避免冗余数据:尽量避免在系统中保存重复或多余的数据,以减少数据冗余和管理的复杂性。
4. 及时更新数据:在发生业务变动后,及时更新相关数据,避免造成错误和混乱。
5. 定期清理数据:定期清理系统中不再使用的数据,确保数据的整洁和可靠性。
三、数据处理规范1. 严格执行会计政策:根据会计准则和相关规定,执行合理的会计政策,确保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2. 分工负责:明确不同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确保数据处理的责任明确,避免数据混乱和错误。
3. 错误纠正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数据处理错误,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 数据备份和恢复:定期进行数据备份,并测试备份数据的可靠性和恢复能力,在系统故障或数据丢失时能够及时恢复数据。
会计电算化基本要求会计电算化法规制度1、我国政府首先对抗赛过会计法规对会计电算化进行管理,尤其在《会计法》以及财政部发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档案和理办法》等国家统一会计制度中,对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作出了具体规范。
其中:(1)1999年10月31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其软件及生成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会计账簿的登记、更正应当符合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
”(2)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从事该项工作的移交人员还应当在移交清册中列明会计软件及密码、会计软件数据磁盘(磁带等)及有关资料、实物等内容。
(3)打印出的机制记账凭证要加盖制单人员、审核人员、记账人员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印章或者签字。
(4)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用计算机打印的会计账簿必须连续编号,经审核无误后装订成册,并由记账人员和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字或者盖章。
(5)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总账和明细账应当定期打印。
发生收款和付款业务的,在输入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的当天必须打印出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并与库存现金核对无误。
2、在1998年8月21日财政部制订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第十二条规定: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单位,应当保存打印出纸质会计档案。
具备采用磁带、磁盘、光盘、微缩胶片等磁性介质保存会计档案条件的,由国务院业务主管部门统一规定,并报财政部、国家档案局备案。
3、按照《会计法》的规定,财政剖还先后制定发布了《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等一系列有关会计电算化的专门制度、会计核算软件的要求1、会计核算软件设计应当符合我国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保证会计数据合法、真实、准确、完整,有利于提高会计核算工作效率。
2、在会计核算软件中会计数据输入可以采用键盘输入、软盘转入和网络传输等几种形式。
会计电算化基本要求1.《会计法》对会计电算化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其软件及其生成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也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这是对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关于会计软件及其相关的会计资料的基本要求。
会计科目和账户的设置、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账簿的登记与更正,以及报表的编制等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2.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应设置哪些岗位? 会计电算化后,由于会计业务处理方式的改变,引起了会计岗位的重新设置。
会计电算化后的工作岗位可分为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
基本会计岗位包括会计主管、出纳、会计核算、稽核、会计档案管理等,与手工会计的各会计岗位相对应。
电算化会计岗位是指直接管理、操作、维护计算机,以及会计软件系统的工作岗位。
电算化会计岗位可设立如下: (1)电算主管:负责协调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的运行工作。
(2)软件操作:负责输人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等会计数据,输出记账凭证、会计账簿、报表和进行部分会计数据处理工作。
(3)审核记账:负责对输人计算机的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等数据进行审核。
(4)系统维护:负责保证计算机硬件、软件的正常运行,管理机内会计数据。
(5)电算审查:负责监督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的运行,防止利用计算机进行舞弊。
(6)数据分析:负责对计算机内的会计数据进行分析。
(7)会计档案资料保管员:负责存档数据盘、程序软盘,输出的账表、凭证和各种会计档案资料的保管工作,做好软盘、数据及资料的安全保密工作。
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可在保证会计数据安全的前提下交叉设置,保持相对稳定。
中小型单位和使用小规模会计算化系统的单位,可根据本单位的工作情况,设立一些必要的电算化岗位,许多岗位可以由一个人担任。
3.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如何选择计算机运行环境? 计算机运行环境包括硬件环境、软件环境及工作方式。
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是指为了实现会计电算化管理所建立的一套制度体系。
该制度主要涉及到会计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规范、流程以及相关的技术设备和人员配备等方面。
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的目的是通过电子化技术手段改进和提高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使会计工作更加规范、透明和可控。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数据采集规范:明确会计数据的采集方式、要求和频度,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 数据处理规范:规定会计数据的处理流程和方法,包括记账、核算、报表编制等过程,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3. 数据存储和备份规范:确保会计数据的安全存储和备份,以防止数据丢失或遭到破坏。
4. 技术设备和软件要求:包括会计电算化的硬件设备要求、软件平台选择和使用要求等。
5. 人员培训和管理规定:确保会计电算化人员具有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他们正确使用相关技术和软件,并加强对其进行管理和监督。
6. 内部控制规定: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操作的合规性。
7. 监督和审计规定:建立定期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审计机制,对系统的运行情况和数据的准确性进行审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改进。
总的来说,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是为了提高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而建立的一套规范性的制度体系,通过规定数据采集、处理、存储和备份的规范,以及技术设备和软件要求,人员培训和管理规定,内部控制和监督审计规定等方面的要求,确保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有效运行和数据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第三章会计电算化基本要求及答案3.1会计电算化法规制度1、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分为(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
2、(微观)管理是指单位自身对会计电算化所制定的管理、措施和制度。
3、(宏观)管理是指国家或地区为保证会计电算化的顺利开展所制定的办法、措施和制度。
4、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财政部和各级财政部门在制度建设上都做了许多工作,促进立法,先后颁布了不少法律法规。
5、我国政府首先通过(会计法规)对会计电算化进行管理,尤其在(《会计法》)以及财政部发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国家统一会计制度中对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作出了具体的规范。
6、《会计法》规定: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其凭证及生成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7、1996年6月17日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规定: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有关电子数据、会计软件资料等应当作为(会计档案)进行管理。
8、《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应当保存(打印出的纸质)会计档案。
具备采用磁带、磁盘、光盘、微缩胶片等磁性介质保存会计档案条件的,由(国务院)业务主管部门统一规定,并报(财政部)、(国家档案局)备案。
9、按《会计法》的规定,财政部先后发布了(《会计电算管理办法》、《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规则》)等一系列有关会计电算化的专门法规。
3.2 会计核算软件的要求1、《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定》从会计数据的(输入)、(输出)、(处理)和(安全)等角度,全面对会计软件进行了规范。
2、会计核算软件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编制(会计报表)。
3、会计核算软件中的文字输入、屏幕提示和打印输出必须采用(中文),可以同时提供少数民族文字或者外国文字对照。
4、在会计核算软件中会计数据输入可以采用(键盘)输入、(软盘)转入、(网络传输)及根据另一个功能模块生成的形式。
第三章会计电算化基本要求3.1 会计电算化法规制度一、单选题1、《会计法》规定,“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其软件及生成的()、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
”A、记账凭证B、会计凭证C、会计报表D、会计档案2、《会计法》规定,“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会计账簿的()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
”A、查阅、归档B、修改、冲销C、登记、更正D、打印、查询3、《会计法》规定,“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其软件及生成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必须符合()规定。
”A、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B、国家统一的企业制度规定C、我国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D、我国统一的企业制度规定4、财政部先后发布了多个有关会计电算化的文件,但其中不包括()。
A、《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B、《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C、《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D、《会计电算化培训规范》二、多选题1、下列法规属于财政部制定的有()。
A、《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B、《会计电算化实施办法》C、《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D、《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2、财政部为了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的管理,正式制定了()等文件。
A、《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B、《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C、《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D、《关于加强会计电算化管理的规定》三、判断题1、《会计法》规定,“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其软件及生成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
”()2、财政部发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只针对手工会计、对会计电算化并无具体规范。
()3.1keys单选多选判断BCAD ACD、ABD T、F3.2会计核算软件的要求一、单选题1、会计核算软件应当具有机内()的情况下,利用现有数据恢复到最近状态的功能。
A、会计数据被破坏B、会计报表被破坏C、会计软件被破坏D、会计制度被破坏2、在会计核算软件中会计数据输入可以采用键盘输入、软盘转入和()等几种形式。
会计电算化的基本要求(三)(总分44,考试时间90分钟)判断题1. 会计核算软件在设计性能允许使用范围内,不得出现由于自身原因造成死机或者非正常退出等情况。
( )A. 正确B. 错误2. 对账完毕系统将自动检查余额是否相等并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 )A. 正确B. 错误3. 会计核算软件应当具有自动编制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报表的功能。
( )A. 正确B. 错误4. 银行对账是各单位出纳和会计最重要的日常工作。
( )A. 正确B. 错误5. 基本会计岗位可分为:会计主管、出纳、会计核算各岗、稽核、会计档案管理等工作岗位。
( )A. 正确B. 错误6. 账务处理系统中的各种账簿的数据,不能直接修改,但可查询和打印。
( )A. 正确B. 错误7. 替代手工记账的单位,必须配备计算机硬件和会计软件。
( )A. 正确B. 错误8. 计算机结账凭证的审核是南输入凭证的人员兼管的。
( )A. 正确B. 错误9. 实行电算化后,总账对其下属明细账的统御关系仍然存在。
( )A. 正确B. 错误10. 电算化会计岗位中,软件操作岗位与审核记账、电算维护、电算审查岗位为不相容岗位。
( )A. 正确B. 错误11. 小规模单位电算化岗位的设立,可由会计主管兼任电算主管和审核记账岗位,由会计人员担任操作员和出纳人员。
( )A. 正确B. 错误12. 会计报表每半年打印一次进行保管。
( )A. 正确B. 错误13. 已采用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的单位,其会计档案保管期限可以按照《会计档案管理方法》的规定执行。
( )A. 正确B. 错误14. 会计核算软件在进行系统初始化时,必须输入操作人员岗位分工情况,但为了保密,可以不输入操作密码。
( )A. 正确B. 错误15. 对会计核算软件自动产生的机内记账凭证经审核登账后,不得进行修改。
( )A. 正确B. 错误16. 制订规划是会计电算化的第一个步骤,单位应根据规划的要求选购会计软件。
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正文:---------------------------------------------------------------------------------------------------------------------------------------------------- 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1996年6月10日财会字(1996)17号)第一章总则一、为了指导和规范基层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推动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的规定,特制定本规范。
各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简称各单位)可根据本规范的要求,制定本单位会计电算化实施工作的具体方案,搞好会计电算化工作。
各级财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可根据本规范,对基层单位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进行指导。
二、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工作的发展方向,各级领导都应当重视这一项工作。
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和县级以上国家机关都应积极创造条件,尽早实现会计电算化;其它单位届应当逐步创造条件,适时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
三、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是促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化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
各单位要把会计电算化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四、会计电算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单位内部各个方面,各单位负责人或总会计师应当亲自组织领导会计电算化工作,主持拟定本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规划,协调单位内各部门共同搞好会计电算化工作。
各单位的财务会计部门,是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在各部门的配合下,财务会计部门负责和承担会计电算化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负责提出实现本单位会计电算的具体方案。
五、各单位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可根据单位具体情况,按照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原则进行。
例如:可先实现帐务处理、报表编制、应收应付帐款核算、工资核算等工作电算化,然后实现固定资产核算、存货核算、成本核算、销售核算等工作电算化,再进一步实现财务分析和财务管理工作电算化;在技术上,可先采用微机单机运行,然后逐步实现网络化。
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1. 简介会计电算化是指利用电子技术来完成会计信息的记录、处理和报告。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电算化已成为现代会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规范会计电算化教育,制定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是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和目标。
2. 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的定义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是指在教学中规定的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基本要求和教学目标。
它包括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标准。
3. 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知识要求学生应掌握以下知识:•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会计软件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电子表格应用于会计的基本技巧•数据库管理系统在会计中的应用•网络技术在会计电算化中的应用3.2 能力要求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运用会计软件进行日常会计核算•利用电子表格进行财务分析和决策•运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会计信息管理•利用网络技术获取会计信息和开展电子商务•解决会计电算化过程中的常见问题3.3 素质要求学生应培养以下素质:•具备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具备自主学习和持续学习的意识•具备信息安全和数据保护意识•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4. 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会计电算化基础知识•会计软件的使用和操作•电子表格在会计中的应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在会计中的应用•网络技术在会计电算化中的应用•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施•会计电算化中的数据安全和风险管理5. 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的教学方法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方法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形式,包括:•讲授和演示•实践和实验•网络学习和远程教育•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实地考察和实习6. 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的教学资源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资源应包括以下方面:•会计电算化教材和参考书目•会计软件和工具的许可•电子表格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学习平台和资源库•实验室和设备支持7. 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的考核方式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考核方式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确定,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课堂测试和作业•实验和项目报告•学期论文和综合评价•学习成果展示和演示•网络考试和在线测验8. 总结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的制定对推进会计电算化教育的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会计电算化基本要求121. 导言会计电算化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系统来处理和管理会计信息的一种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会计电算化已成为现代企业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
在进行会计电算化时,有一些基本要求需要遵守,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准确性。
2. 数据安全要求在会计电算化过程中,数据安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要求。
以下是保障数据安全的几个基本要求:2.1 数据备份会计数据的备份是非常必要的,以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
备份的频率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一般建议每日进行全量备份,并定期进行增量备份。
2.2 数据加密对于敏感数据,应该使用加密技术进行保护。
加密可以有效防止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被非法获取或修改。
2.3 权限控制建立合理的权限控制机制,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访问和修改相应的会计数据。
不同用户应具有不同的权限,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3. 系统性能要求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性能要求直接影响到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用户体验。
以下是几个基本的系统性能要求:3.1 响应速度系统的响应速度应尽量保持在合理范围内,以确保用户操作的流畅性和效率。
一般来说,系统的响应时间应控制在数秒以内。
3.2 并发处理能力会计电算化系统通常需要同时处理多个用户的请求。
系统应具备较高的并发处理能力,以应对高峰期的用户访问量。
3.3 系统稳定性系统应具备良好的稳定性,能够长时间持续运行而不出现故障或死机的情况。
要保证系统的稳定性,需要定期进行系统维护和升级。
4. 数据准确性要求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核心目标是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
以下是保障数据准确性的基本要求:4.1 内部控制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措施,确保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内部控制可以包括审计、验证和复核等环节。
4.2 数据验证对会计数据进行有效性验证,及时发现并纠正数据错误。
数据验证可以通过建立合理的校验规则和审核机制来实现。
5. 合规性要求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运行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
会计电算化的基本要求首先,会计电算化要求会计人员具备良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会计人员需要熟悉常用的办公软件,例如电子表格、文字处理、数据库等,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此外,会计人员还需要熟悉会计软件的使用,能够熟练地进行数据录入、账务核对、财务报表生成等操作。
只有掌握了计算机软件的基本使用技能,才能更好地支持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和发展。
其次,会计电算化要求会计人员具备良好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
会计电算化不仅仅是简单的数据录入和计算,更重要的是能够根据会计准则和法规,对大量的财务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处理。
会计人员需要具备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能够准确地提取关键信息,制定合理的会计政策和决策。
此外,会计人员还需要通过数据处理和汇总,生成各种财务报表和分析报告,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
再次,会计电算化要求会计人员具备一定的信息安全意识和技能。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已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会计人员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加强对信息安全的保护。
他们需要了解相关的信息安全法规和政策,熟悉信息安全管理措施和技术,能够有效地防范各种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的风险。
此外,会计人员还需要定期进行信息安全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安全意识和技能。
最后,会计电算化要求会计人员具备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
会计电算化往往涉及多个部门和人员的合作,例如会计、财务、IT等部门的协作。
会计人员需要善于沟通和协调,与其他部门密切合作,及时解决各种问题和矛盾。
同时,会计人员也需要具备一定的项目管理能力,能够合理安排工作进度和资源,确保会计电算化项目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会计电算化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需要具备良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信息安全意识和技能,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才能适应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并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