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交换律练习题讲解学习
- 格式:docx
- 大小:11.57 KB
- 文档页数:4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课堂实录与评析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是算数概念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它们能帮助孩子们正确地理解数字之间的相互关系,使他们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
本文以《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课堂实录与评析为题,通过实地调查和研究,评析当前小学阶段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的实际情况,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小学阶段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有效教学。
首先,本文针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定义进行了介绍。
加法交换律规定了任何两个数字的加法运算结果都是不变的,即无论两个数字的加法运算顺序如何,结果都一样。
加法结合律规定当加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数字可以将它们分成不同的几组,并分别计算每组的结果,最后把各组的结果加起来,最终的结果不会改变。
其次,本文介绍了实地调查和研究,发现目前,在小学阶段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教学中有一定的问题。
一些孩子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没有真正理解,有时会把它们混淆,甚至会把它们弄反了,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最后,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小学阶段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有效教学。
首先,教师应该给孩子讲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核心概念,使孩子们能够全面理解这两个规律,从而形成牢固的概念基础。
其次,在正式的教学中,应该安排一些具体的应用练习。
使孩子们在真实的环境下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增强他们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理解和把握。
同时,在评价时也可以对孩子们的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理解和掌握,给予予以不同程度的重视和提出要求。
综上所述,学会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不仅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算数知识,也可以帮助他们在逻辑思维中更好地形成数字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更好地发展学习兴趣。
因此,在小学阶段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教学非常重要,应该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们在掌握此类知识方面有所提高。
小学数学加法交换律练习题随着小学数学的学习逐渐深入,加法交换律成为了一个基础而重要的概念。
掌握了加法交换律,孩子们能够更加灵活地处理数学题目,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为了帮助小学生进一步巩固加法交换律的概念和应用,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练习题。
1. 3 + 5 + 2 = ?2. 8 + 2 + 4 = ?3. 6 + 3 + 7 = ?4. 2 + 9 + 5 = ?5. 4 + 1 + 6 = ?6. 9 + 8 + 1 = ?7. 5 + 7 + 3 = ?8. 1 + 6 + 4 = ?9. 3 + 9 + 2 = ?10. 7 + 4 + 8 = ?请按照以下步骤完成每道练习题:第一步:按照题目给出的顺序计算出结果。
第二步:将题目中的数值重新排列,并使用加法交换律重新计算。
第三步:对比第一步和第二步的结果,判断加法交换律是否得到验证。
解答示例:1. 3 + 5 + 2 = 102 + 5 +3 = 10第一步和第二步的结果相同,加法交换律得到验证。
2. 8 + 2 + 4 = 144 + 8 + 2 = 14第一步和第二步的结果相同,加法交换律得到验证。
对于其他练习题,你可以仿照上面的解答示例来计算,并判断加法交换律是否得到验证。
通过反复练习,孩子们可以逐渐掌握加法交换律的应用。
同时,这些练习题也可以拓展孩子们的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
除了以上的练习题,老师和家长还可以设计更多类似的加法交换律练习题,让孩子们有足够的练习机会,提高他们在数学计算中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通过这样的练习,孩子们能够更加自信地应对数学课堂上的挑战,提升他们的学习成绩。
加法交换律练习题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它不仅是数学学习的基础,也是培养孩子们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一环。
希望通过这些练习题,能够帮助小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加法交换律,为他们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六讲加法及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二、课堂精讲:(一)加减混合运算例1.李叔叔骑自行车旅行,今天上午骑了 40 千米,下午骑了 56 千米,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随堂演练一】【A 类】1、计算下面各题。
13+22+17 104+88+96 42+39+5839+163+261 951-68+49 501+36+4992、中心小学四(1)班图书角原来有故事书 228 本,上午借出 150 本,下午购进 72 本。
现在图书角有多少本故事书?3、小东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 225 页,第二天看了 197 页,还有 203 页没有看。
这本故事书一共有多少页?4、一根铁丝第一次用去了 39 米,第二次用去了 30 米,剩下的比第一次用去的铁丝长 31 米,这根铁丝全长多少米?(二)加法结合律例2.李叔叔骑自行车旅行,第一天骑了 88 千米,第二天骑了 104 千米,第三天骑了 112 千米。
李叔叔这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随堂演练二】【B 类】1、计算下面各题。
64+73+37 87+42+58 56+78+4491+89+11 582-157-182 168+250+322、妈妈给小明买了一件上衣 149 元,一条裤子 85 元,一双鞋子 51 元,妈妈一共用去多少元?3、向阳小学四年级五位同学身高分别为 148 厘米,149 厘米,150 厘米,151 厘米,152 厘米,求这五位同学的身高一共多少厘米?4、装配一批自行车,第一天装了 209 辆,第二天装了 175 辆,还剩 91 辆没有装,这批自行车一共多少辆?5、计算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三)连减的性质例3.小东有 100 元零花钱,买了一副乒乓球拍花了 69 元,买了一盒乒乓球用去了 11 元,小东还剩多少钱?【随堂演练三】【A 类】1.计算下列各题。
50-16-24 483-256-44 582-157-143175-(34+75)78-(56-22)76+(85-66)2.农贸市场运来大白菜 540 千克,上午卖出 137 千克,下午卖出 263 千克。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课堂实录教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道题:23+15+7=?小明,你来算一下。
小明:23+15+7=45+7=52。
教师:非常好,小明,你用了哪个加法律呢?小明:我用了加法结合律。
教师:加法结合律是什么意思呢?小明:就是先算最简单的两个数相加,然后再和剩下的数相加。
教师:对,就是这个意思。
那么加法交换律是什么呢?小明:就是两个加数的顺序可以交换,结果不变。
教师:很好,小明,你理解得很透彻。
现在让我们做几道练习题加深一下印象。
同学们,你们可以跟小明一起来解答。
(教师出几道练习题,学生们认真做题)教师:时间到,让我们一起来检查一下答案,小明,你来念一下你的答案。
小明:第一题是35+18=53,第二题是24+16+7=24+23=47。
教师:非常好,小明,都答对了。
同学们,你们的答案和小明一样吗?有没有用到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呢?学生1:我用了加法交换律,把顺序调换一下,方便计算。
学生2:我用了加法结合律,先算最简单的两个数,再相加。
教师:很好,大家都做得很棒!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很常见,比如,我们排队时,可以随时改变自己的位置,但总人数不变;比如,我们购物时,可以先做简单的加法,再把总数相加。
这些都是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应用哦。
同学们,你们学会了吗?那么我们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下节课再见!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相关内容。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加法交换律是说两个数相加的顺序可以交换,结果不变;而加法结合律是指先算最简单的两个数相加,然后再和剩下的数相加。
这两个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可以帮助我们更快更准确地进行加法运算。
现在让我们来做一个更复杂一些的加法题目:27+15+8+13=?谁来做一下?小红:27+15+8+13=42+8+13=50+13=63。
加法交换律应用举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加法交换律是数学中非常基础的一条性质,它指的是在加法运算中,改变加数的位置不会改变运算的结果。
也就是说,对于任意两个数a和b,a+b和b+a的结果是相等的。
这个性质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我们来看一些关于加法交换律的具体例子。
我们来看一个简单的例子:3+5和5+3的结果是相等的。
根据加法交换律,我们可以将这两个加法式互换位置得到相同的结果,即5+3=3+5=8。
这个例子展示了加法交换律在实际运算中的应用,简化了计算过程,提高了计算的效率。
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两个多位数相加。
我们计算356+287和287+356这两个加法式的结果。
根据加法交换律,无需按照原始顺序进行计算,而是通过改变加数的位置来完成计算。
这样可以避免出错,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加法交换律还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我们考虑一个购物场景:某人在商场购买了一件衣服和一双鞋,分别花费了150元和200元。
如果要计算总共花费了多少钱,可以使用加法交换律简化计算过程。
我们可以将150+200的加法式改写成200+150,然后求和得到结果350元。
这个例子展示了加法交换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除了加法之外,加法交换律还可以与其他运算结合应用。
在解决复杂计算问题时,可以结合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一起使用,以简化计算过程。
通过灵活运用这些数学性质,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加法交换律是数学中非常基础且重要的一条性质,它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掌握加法交换律,我们可以更高效地进行数学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准确性和速度。
希望以上例子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加法交换律。
【注:本文所提及的例子仅为示例,读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更多的应用实践。
】第二篇示例:加法交换律是数学中的一个基本原则,它指的是加法中两个数的顺序不影响其和的结果。
换句话说,无论是先加上一个数再加上另外一个数,还是先加上另外一个数再加上一个数,最终得到的和是相同的。
7.1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练习题及答案篇一:四年级数学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练习题及答案第1课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不夯实基础,难建成高楼。
1. 根据加法运算律填空。
99+201=201++78=+22x+=133+x △+=+(160+ )+39129+(a+71)= a+( + ) 160+(39+40)=2. 填一填。
(1)如果用a和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那么加法交换律可表示为____________。
(2)如果用a,b和c分别表示三个加数,那么加法结合律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___。
3. 根据加法运算律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X k B 1 . c o m28+=45+(163+ )+15=+(75+ ) +28=+aa+( +b)=( +50)+4. 计算下面各题,并用加法交换律进行验算。
56+79109+78 876+132重点难点,一网打尽。
6. 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65+29+71143+(57+26)99+(38+101)158+67+142135+267+65 11+12+13+39+38+3717+18+19+20+21+22+23X Kb o m20+21+22+23+24+25+26+27+287. 下面的等式符合加法的运算律吗?(符合的在后面的括号里画“”。
)(1)253+A=A+253( )(2)139+72+25=39+(75+25)( )(3)a-b=a-b( )(4)560+210=210+650( )(5)147+(53+B)=(147+53)+B( )(6)B+C+D=B+(C+D)( )8.举一反三,应用创新,方能一显身手!(1)从入口经猛兽馆到出口有几条不同的路线?最短的是多少米?(2)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解答。
7 运算律第1课时1. 略新| 课 |标| 第 |一| 网2. (1)a+b=b+a (2)(a+b)+c=a+(b+c)3. 45 28 75 163 15 a 28 50 a b4. 135 187 1008 5、略6. 165 226 238 367 467 150 140 216wW w .x K b o M7. (1) (2) (3) (4) (5) (6)8. (1)6条 503+214=717(米) (2)略新课标第一网系列资料篇二: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练习题及答案7 运算律第1课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不夯实基础,难建成高楼。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简析1、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相对集中,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2、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
3、重视简便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教学难点:探索和理解加法的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教学策略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促进学习的迁移。
2、加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促进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3、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个性化的数学课程改革精神,培养学生灵活、合理选择算法的能力。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内容分析:1、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相对集中,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2、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
3、重视简便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难点:探索和理解加法的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这单元建议用15课时安排教学。
加法交换律的例题和易错题加法交换律是我们学习数学时常常接触到的一个基础概念,也是我们在学习数字运算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关于加法交换律的例题和易错题,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个概念。
一、加法交换律的定义在我们开始讨论例题和易错题之前,让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加法交换律的定义。
加法交换律是指在数字加法中,交换加数的位置不会影响到最终的结果。
具体来说,对于任意两个数字a和b,a + b = b + a。
例如,我们知道3 + 4 = 7和4 + 3 = 7,这两个式子就是加法交换律的例子。
二、例题1. 例题1现在我们来看一个加法交换律的例题:如果6 + 4 = 4 + __,那么空白处应该填什么数字?我们来做一下这个题目,首先把已知的数字都列出来,即6 + 4 = 10,然后根据加法交换律,将其变形为4 + 6 = 10,也就是前面的式子的两个加数交换了位置。
那么,我们所需要填的数字应该是6。
2. 例题2下面这个例题稍微有些难度:如果a + 6 = b + 4,而且a < b,那么a和b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这道题目看起来有些复杂,但我们可以使用加法交换律来解决它。
首先,将等式两边都减去4,得到a + 2 = b。
因此,a一定小于b,因为如果a大于或等于b,那么等式就不能保持成立。
三、易错题1. 易错题1在理解了加法交换律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来看一下一些易错的例子。
下面这个例子就是一个容易犯错的错误:7 + 2 = 2 + 7这个式子看起来是符合加法交换律的,但是它实际上是错误的。
应该是7 + 2 = 9,而不是2 + 7 = 9。
这个错误的原因在于我们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加法只适用于数字。
在这个例子中,数字7和数字2的位置被交换了,但是这并不影响他们之间的加法。
然而,另一个式子中,数字2和数字7的位置交换之后,它们就失去了加法的意义,变成了另一个数字。
2. 易错题2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个更加复杂的例子:(1 + 2) + 3 = 1 + (2 + 3)这个式子看起来同样是符合加法交换律的,但是它实际上也是错误的。
四年级数学上册综合算式专项练习题加法的交换律在四年级的上册数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各种算式,包括加法算式。
加法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计算方法之一,而加法的交换律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概念。
本文将对四年级数学上册中关于加法交换律的综合算式专项练习题进行探讨和解答。
1. 小明手里有6本书,他买了3本新书。
请问小明现在一共有几本书?解答:根据题目描述,小明手里原本有6本书,而他又买了3本新书。
我们可以把这个问题表示为加法算式:6 + 3。
根据加法的交换律,我们可以改变算式的顺序,得到3 + 6。
计算这个算式,我们可以得到答案:9。
所以小明现在一共有9本书。
2. 小华有8个苹果,小红给了他2个苹果。
请问小华一共有几个苹果?解答:根据题目描述,小华原本有8个苹果,而小红又给了他2个苹果。
我们可以把这个问题表示为加法算式:8 + 2。
根据加法的交换律,我们可以改变算式的顺序,得到2 + 8。
计算这个算式,我们可以得到答案:10。
所以小华一共有10个苹果。
3. 小明一天可以跑5圈操场,他今天跑了2圈,请问还需要跑几圈才能完成今天计划的跑步?解答:根据题目描述,小明一天可以跑5圈操场,而他今天已经跑了2圈。
我们可以用加法算式来表示他还需要跑多少圈:5 - 2。
根据减法的性质,我们可以将其改写为5 + (-2)。
根据加法的交换律,我们可以改变算式的顺序,得到(-2) + 5。
计算这个算式,我们可以得到答案:3。
所以小明还需要跑3圈才能完成今天的跑步计划。
4. 小华和小明一共有10本故事书,小华有4本,其他的都是小明的。
请问小明有几本故事书?解答:根据题目描述,小华和小明一共有10本故事书,而小华有4本。
我们可以用加法算式来表示小明的故事书数量:10 - 4。
根据减法的性质,我们可以将其改写为10 + (-4)。
根据加法的交换律,我们可以改变算式的顺序,得到(-4) + 10。
计算这个算式,我们可以得到答案:6。
所以小明有6本故事书。
加法交换律练习题
1. 根据加法运算律填空。
99+201=201+( ) ( )+78=+22
x+( )=133+x 160+(39+40)=160+( )+39
129+(a+71)= a+( )+( )
2. 填一填。
(1)如果用a和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那么加法交换律可表示为____________。
(2)如果用a,b和c分别表示三个加数,那么加法结合律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___。
3. 根据加法运算律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28+( )=45+( ) (163+)+15=+(75+)
( )+28=( )+a a+(+b)=(+50)+( )
4. 计算下面各题,并用加法交换律进行验算。
56+79 109+78 876+132
5. 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65+29+71143+(57+26) 99+(38+101) 158+67+142
135+267+65 11+12+13+39+38+37
17+18+19+20+21+22+23 20+21+22+23+24+25+26+27+28
6. 下面的等式符合加法的运算律吗?(符合的在后面的括号里画“”。
)
(1)253+A=A+253 () (2)139+72+25=39+(75+25) ()
(3)a-b=a-b () (4)560+210=210+650 ()
(5)147+(53+B)=(147+53)+B () (6)B+C+D=B+(C+D) ()
7.你能在里填上合适的数或字母吗?
28+37=37+( ) A+45=45+( )
45+85+67= ( )+(85+)
A+(27+B)=(+)+B
8.下面的等式各用了加法的什么运算律?
65+18=18+65运用了()
37+54+46=37+( ) +(54+46)运用了()
28+(72+65)=(28+72)+65运用了()
73+84+27=(73+27)+84运用了()和()
9.先算一算,再比一比,那道算式的计算比较简便?
(37+98)+63 98+(37+63)
10.你能很快找出那两个方框上的数的和是100吗?连一连。
36 51 69 85 11
31 64 49 89 15
1. 填一填。
(1)乘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是______________。
(2)乘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是______________。
(3)25+563+75=(25+75)+563这里运用了( )律和( )律。
(4)对125×16简便计算时,可以写成125× ( )×()。
(5)在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 )。
(6)两个数相乘的积是3600,若一个数缩小100倍,另一个数不变,则这时的积是( )。
(7)1000=48×16+( )
2. 先填空,然后说说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75×28=28×________,应用了( )。
25×74×2=(25×________)×________,应用了( )。
15×(8×44)=(15×________)×________,应用了( )。
3. 根据乘法运算律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28×( )=55×( )
25×43×4=43×( ×)
( )×a=( ) ×18
50×2×7=(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