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新奥数小升初模拟试题及答案(4)

最新新奥数小升初模拟试题及答案(4)

最新新奥数小升初模拟试题及答案(4)
最新新奥数小升初模拟试题及答案(4)

小升初模拟试卷(四)

时间:80分钟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6分×10=60分)

1.是的因数,自然数最大可以是。

2.恰好有两位数字相同的三位数共有个。

3.有许多边长是3 cm,2 cm,1 cm的正方形纸板。用这些正方形纸板拼成一个长5 cm,宽

3 cm的长方形,一共有种不同的拼法。(通过翻转能相互得到的拼法算一种拼

法)

4.某厂计划全年完成1600万元产值,上半年完成了全年计划的,下半年比上半年多完成,

这样全年产值可超过计划吨。

5.一件工程甲单独做要6小时完成,乙单独做要10小时完成,如果按照甲、乙、甲、乙……

顺序交替工作,每次工作1小时,那么要分钟才能完成。

6.一个数的20倍减去1能被153整除,这样的自然数中最小的是________。

7.有一个长方体,长、宽、高都是整厘米数。它的相邻三个面的面积分别是96平方厘米,

40平方厘米和60平方厘米。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8.某校2001年的学生人数是个完全平方数,2002年的学生人数比上一年多101人,这个数

字也是一个完全平方数。该校2002年的学生人数是_______。

9.一个铁路工人在路基下原地不动,一列火车从他身边驶过用了40秒,如果这个工人以每

小时6千米的速度迎着火车开来的方向行走,则这列火车从他身边驶过只用37.5秒,则这列火车每小时行千米。

10.假设某星球的一天只有6小时,每小时36分钟,那么3点18分时,时针和分针所形成的锐角是

度。

二解答题(10分×4=40分)

1.正义路小学共有1000名学生,为支援“希望工程”,同学们纷纷捐书,有一半男生每人

捐了9本书,另一半男生每人捐了5本书;一半女生每人捐了8本书,另一半女生每人捐了6本书。全校学生共捐了多少本书?

2.在A医院,甲种药有20人接受试验,结果6人有效;乙种药有10人接受试验,结果只

有2人有效。在B医院,甲种药有80人接受试验,结果40人有效;乙种药有990人接受试验,结果有478人有效。综合A、B两家医院的试验结果,哪种药总的疗效更好?

3.甲乙合作完成一项工作,由于配合得好,甲的工作效率比单独做时提高,乙的工作效率

比单独做时提高,甲乙合作6小时完成了这项工作。如果甲单独做需要11小时,那么乙单独做需要几小时?

4.一辆大货车与一辆小轿车同时从甲地开往乙地,小轿车到达乙地后立即返回,返回时速度

提高。出发2小时后,小轿车与大货车第一次相遇,当大货车到达乙地时,小轿车刚好走到甲乙两地中点。小轿车在甲乙两地往返一次需要多少时间?

小升初模拟试卷(四)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499

2.243

设三位数中有两个,一个,有、、三种,

当,时,有(个)

当,时,有(个)

当,时,有(个)

共有(个)

3.10

有一个边长为3 cm的纸片的有3种拼法。有两个边长为2 cm的纸片的有4种拼法。其他拼法有3种。

4.440

(吨)

5.440

甲乙各工作1小时,完成工程的,如果甲乙各工作4小时,那么多完成工程的

,所以乙比4小时少工作(时)

完成工程总共需要(分)

6.23

7.480

长宽高依次为12厘米、8厘米、5厘米,体积为(立方厘米)

8.2601

设2001年、2002年的学生人数依次为和,则

所以,,。

2002年的学生人数为

9.90

(米)

(米)

(米/秒)(千米/小时)

10.

11.30

3点18分时分针指向3,时针指向3与4的正中间。3、4与圆心所构成的锐角是度。所以是30度。

二解答题

1.

2.7000

平均每个男生捐(本),平均每个女生捐(本),即平均每人捐7本,共捐7000本书。

3.乙

甲种药的有效率是;乙种药的有效率是

。所以,综合A、B两家医院的试验结果,乙种药

的总疗效更好。

4.

5. 18小时

甲原来的工作效率是,与乙配合时的工作效率是。甲乙合作6小时,

乙完成的部分占这项工作的

,由此求出两人配合时乙的工作效率是

,乙单独做时的工作效率是

,所以乙独做需要18小时。 6.

7. 3小时

,,,,

(小时),(小时),(小时)。

小升初奥数知识点总结

1.小升初奥数知识点(年龄问题的三大特征) 年龄问题:已知两人的年龄,求若干年前或若干年后两人年龄之间倍数关系的应用题,叫做年龄问题。 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解题规律:抓住年龄差是个不变的数(常数),而倍数却是每年都在变化的这个关键。 例:父亲今年54岁,儿子今年18岁,几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7倍 ⑴父子年龄的差是多少?54 –18 = 36(岁) ⑵几年前父亲年龄比儿子年龄大几倍?7 - 1 = 6 ⑶几年前儿子多少岁?36÷6 = 6(岁) ⑷几年前父亲年龄是儿子年龄的7倍?18 –6 = 12 (年) 答:12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7倍。 2、小升初奥数知识点(归一问题特点) 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 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 复合应用题中的某些问题,解题时需先根据已知条件,求出一个单位量的数值,如单位面积的产量、单位时间的工作量、单位物品的价格、单位时间所行的距离等等,然后,再根据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求出结果。这样的应用题就叫做归一问题,这种解题方法叫做“归一法”。有些归一问题可以采取同类数量之间进行倍数比较的方法进行解答,这种方法叫做倍比法。

由上所述,解答归一问题的关键是求出单位量的数值,再根据题中“照这样计算”、“用同样的速度”等句子的含义,抓准题中数量的对应关系,列出算式,求得问题的解决。 3、小升初奥数知识点(植树问题总结) 植树问题基本类型: 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 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不植树 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只有一端植树 封闭曲线上植树 基本公式:棵数=段数+1 棵距×段数=总长棵数=段数-1 棵距×段数=总长棵数=段数棵距×段数=总长 关键问题: 确定所属类型,从而确定棵数与段数的关系 4、小升初奥数知识点(鸡兔同笼问题) 鸡兔同笼问题基本概念: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 基本思路: ①假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 ②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 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 ④再根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出现的差。 基本公式:

小升初常见奥数题集锦(一)

小升初常见奥数题集锦 简便运算 知识储备: 1. 常见整数的拆解 AAAAA=A ⅹ11111 A0A0A0A0A=A ⅹ101010101 ABABABABAB=AB ⅹ101010101 ABCABCABC=ABC ⅹ1001001 1234567654321=1111111ⅹ1111111 2. 常见公式 1n(n+1)=1n - 1n+1如:120=14 - 15 1n(n+k)=( 1n - 1n+k )ⅹ1k 如:124=( 14- 16)ⅹ12 121=( 13- 17)ⅹ14 a+b a ⅹb = a a ⅹb + b a ⅹb = 1b + 1a (a ,b 不等于0) 即:a+b a ⅹb = 1a + 1b 如:1128= 14+ 171663= 17+ 19 3. 字母代替法 在多个代数式运算时,可以设最短的算式为a ,次短的算式为b 典型考题: 12345676543213333333ⅹ5555555 分析 1234567654321=1111111ⅹ1111111,所以约分后= 13ⅹ5= 115

121+ 2022121+ 50505212121+ 1313131321212121 = 121+ 2ⅹ10121ⅹ101+ 5ⅹ1010121ⅹ10101+ 13ⅹ101010121ⅹ1010101 = 121+ 221+ 521+ 1321 = 1 (17+ 111+ 113+ 117)ⅹ( 1+17+ 111+ 113) –( 1+ 17+ 111+ 113+ 117)ⅹ( 17+ 111+ 113 ) 解:设 17 + 111 + 113 = m ,17 + 111 + 113 + 117 = n ,所以 原式= n ⅹ(1 + m )- (1 + n )ⅹ m =n + mn - m –mn =n – m =17 + 111 + 113 + 117 - ( 17+ 111+ 113 ) =117 11ⅹ2 + 12ⅹ3 + 13ⅹ4 + 14ⅹ5 + …… + 12017ⅹ2018 = (1- 12 )+ ( 12 - 13 )+ ( 13 - 14 )+ …… +( 12017 - 12018 ) = 1- 12018 = 20172018

小升初奥数知识点奥数必考30个知识点大全

小升初奥数知识点—奥数必考30个知识点大全 1.和差倍问题 和差问题和倍问题差倍问题 已知条件几个数的和与差几个数的和与倍数几个数的差与倍数 公式适用范围已知两个数的和,差,倍数关系 公式①(和-差)÷2=较小数 较小数+差=较大数 和-较小数=较大数 ②(和+差)÷2=较大数 较大数-差=较小数 和-较大数=较小数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和-小数=大数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小数+差=大数 关键问题求出同一条件下的 和与差和与倍数差与倍数 2.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3.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 4.植树问题 基本类型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不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只有一端植树封闭曲线上植树 基本公式棵数=段数+1 棵距×段数=总长棵数=段数-1 棵距×段数=总长棵数=段数 棵距×段数=总长 关键问题确定所属类型,从而确定棵数与段数的关系 5.鸡兔同笼问题 基本概念: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 基本思路: ①假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 ②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

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 ④再根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出现的差。 基本公式: ①把所有鸡假设成兔子:鸡数=(兔脚数×总头数-总脚 数)÷(兔脚数-鸡脚数) ②把所有兔子假设成鸡:兔数=(总脚数一鸡脚数×总头数)÷(兔脚数一鸡脚数) 关键问题:找出总量的差与单位量的差。 6.盈亏问题 基本概念:一定量的对象,按照某种标准分组,产生一种结果:按照另一种标准分组,又产生一种结果,由于分组的标准不同,造成结果的差异,由它们的关系求对象分组的组数或对象的总量. 基本思路:先将两种分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由于标准的差异造成结果的变化,根据这个关系求出参加分配的总份数,然后根据题意求出对象的总量. 基本题型: ①一次有余数,另一次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余数+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②当两次都有余数;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余数一较小余数)÷两次每份数的

小升初常见奥数题简便运算

小升初常见奥数题 简便运算 知识储备: 1. 常见整数的拆解 AAAAA=A ⅹ11111 A0A0A0A0A=A ⅹ1 ABABABABAB=AB ⅹ1 ABCABCABC=ABC ⅹ1001001 =1111111ⅹ1111111 2. 常见公式 1n(n+1) =1n - 1n+1 如:120 =14 - 15 1n(n+k) =( 1n - 1n+k )ⅹ1k 如:124 =( 14 - 16 )ⅹ12 121 =( 13 - 17 )ⅹ14 a+b a ⅹb = a a ⅹb + b a ⅹb = 1b + 1a (a ,b 不等于0) 即:a+b a ⅹb = 1a + 1b 如:1128 = 14 + 17 1663 = 17 + 19 3. 字母代替法 在多个代数式运算时,可以设最短的算式为a ,次短的算式为b 典型考题: 3333333ⅹ5555555 分析 =1111111ⅹ1111111,所以约分后= 13ⅹ5 = 115

121 + 2022121 + 50505212121 + = 121 + 2ⅹ10121ⅹ101 + 5ⅹ1010121ⅹ10101 + 13ⅹ101010121ⅹ1010101 = 121 + 221 + 521 + 1321 = 1 ( 17 + 111 + 113 + 117 )ⅹ( 1+17 + 111 + 113 ) –( 1+ 17 + 111 + 113 + 117 )ⅹ( 17 + 111 + 113 ) 解:设 17 + 111 + 113 = m ,17 + 111 + 113 + 117 = n ,所以 原式= n ⅹ(1 + m )- (1 + n )ⅹ m =n + mn - m – mn =n – m =17 + 111 + 113 + 117 - ( 17 + 111 + 113 ) =117 11ⅹ2 + 12ⅹ3 + 13ⅹ4 + 14ⅹ5 + …… + 12017ⅹ2018 = (1- 12 )+ ( 12 - 13 )+ ( 13 - 14 )+ …… +( 12017 - 12018 ) = 1- 12018

小升初奥数知识点梳理

一、 计算 1.四则混合运算繁分数 ⑴ 运算顺序 练习: 1、 2、 3、 4、 5、 6、(2+3.15+5.87) ×(3.15+5.87+7.32)-(2+3.15+5.87+7.32) ×(3.15+5.87) ⑵ 分数、小数混合运算技巧 一般而言: ① 加减运算中,能化成有限小数的统一以小数形式; ② 乘除运算中,统一以分数形式。 练习: 1、(559 -0.8+249 )×(7.6÷45 +225 ×1.25) 2、 47 ×231213 +16×17 +17 ×413 ⑶带分数与假分数的互化 练习: 1、(435 ×3.62+4.6×61350 )÷23 2、(12 +1112 )÷21 9 ÷(2-0.25) ⑷繁分数的化简 2.简便计算 ⑴凑整思想 练习: 1、99.6+99.8+99.9+100+100.1 2、 1250×0.037+0.125×160+12.5×2.7 ⑵基准数思想 练习:

1、1991+1995+2000+1989+2011+2005+1998+1993 2、888+999+777+666 3、1796+1797+1798 ⑶裂项与拆分 练习: 1、 1 10 =11 2020 +=()() 11 +=()() 11 +=()() 11 +=()() 11 + 2、在自然数1~60中找出8个不同的数,使这8个数的倒数之和等于1。 3、 4、 11111 1223344556 ++++= ????? 5、11111111 612203042567290 +++++++= 6、 111 123234789 +++ ?????? L ⑷提取公因数 练习: 1、1240×3.4+1.24×2300+12.4×430 2、4.65×32-2.5×46.5-70×0.465 ⑸商不变性质 ⑹改变运算顺序 ①运算定律的综合运用 ②连减的性质 ③连除的性质 练习: 1、 8.376÷3.2÷2.5 2、 7.68÷2.5÷0.4 ④同级运算移项的性质

最新 2020年小升初数学试卷(奥数)

一. 小升初数学试卷 二.选择题(30分) 1.甲、乙两数和为30.甲、乙两数之比为3:2,则甲数与乙数之差为() A.4 B.6 C.8 D.10 2.初一(17)班某次数学测验,全班平均分89.3,男生平均分87.5分,女生平均分 92分,男生总共18人,则女生有多少人?() A.18 B. 16 C.12 D.10 3.某班班主任发笔记本给同学们,每人7本则多出47本,每人9本则少33本,则 总共有多少本笔记本. () A.233 B. 247 C.313 D.327 4.小明、小林、小李每人有若干颗糖果,小明比小李多三颗,小李比小林多三颗, 他们三个人糖果的数量的乘积是1620,则三人共有糖果多少颗?() A.24 B. 36 C.48 D.64 5.两个数之差为15,之积为1134,则两数之和为() A.23 B. 46 C.69 D.92 6.现有10%的盐水100g, 经过蒸馏处理后,发现含水量降到80%,则蒸馏到的水 重多少g?() A.50 B. 60 C.70 D.80 7.今年(2014年)爸爸、妈妈和小明年龄之和是68岁,8年前他们年龄之和是 45岁,则小明是哪一年出生的?() A.2005 B. 2006 C.2007 D.2008 8.有一个容器,有一个进水口和若干个放水口,且每分钟放入、放出的水量分别相 等.现进水口始终开着,如果同时开3个放水口,36分钟可以放完;同时开5个 放水口,则只需要20分钟就可以放完,若同时开8个放水口,则几分钟放完? () A.10 B. 12 C.14 D.16

9.在平面上有8个点,其中每3个点都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如果在这8个点之间连接25条线段,那么这些线段最多能构成多少个三角形?() A.40 B. 41 C.42 D.43 10.将围棋子如图排列,则前十个图的棋子之和为() A.115 B. 125 C.135 D.145 二.填空题(30分) 1.一个分数,分子减1可以化简为1/3,分子加1可以化简为3/7,则这个分数为_______. 2.老张卖鹅蛋,原价若干元一个,现每个降价3毛钱,顾客增加一半,收入增加五分之一,则鹅蛋原价每个______元. 3.某年级原有男生和女生人数之比为3:5,后来与某校合作,送走60名女生并从该校调来60名男生学习交流,这时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9/11,则博才该年级原有_______. 4.如图,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叠在一起,大三角形和小三角形直角边分别为12cm 和7cm,则重叠部分面积为________. 5.有两杯水,第一杯比第二杯多85ml, 两杯同时倒掉30ml 后, 第一杯剩下的是第二杯的2倍,则原来两杯中共有_______ml 的水. 6.在2014年10月份的日历上,用长方形框框出两行六个数,其和为69,则这六个数中最小的数为_______. 7.甲、乙玩扑克游戏,现有1-10的扑克各若干张,甲乙两人分别从中取出5张,然后计算五张扑克的乘积,最后发现乘积一样都为1764,并且甲取扑克数字之和比乙扑克数字之和大4,那么甲、乙扑克之和分别是_________.

小升初奥数知识点汇总

小升初奥数知识点讲解汇总 1、年龄问题的三大特征 年龄问题:已知两人的年龄,求若干年前或若干年后两人年龄之间倍数关系的应用题,叫做年龄问题。 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解题规律:抓住年龄差是个不变的数(常数),而倍数却是每年都在变化的这个关键。 例:父亲今年54岁,儿子今年18岁,几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7倍? ⑴ 父子年龄的差是多少? 54 – 18 = 36(岁) ⑵ 几年前父亲年龄比儿子年龄大几倍? 7 - 1 = 6 ⑶ 几年前儿子多少岁? 36÷6 = 6(岁) ⑷ 几年前父亲年龄是儿子年龄的7倍? 18 – 6 = 12 (年) 答:12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7倍。 2、归一问题特点 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复合应用题中的某些问题,解题时需先根据已知条件,求出一个单位量的数值,如单位面积的产量、单位时间的工作量、单位物品的价格、单位时间所行的距离等等,然后,再根据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求出结果。这样的应用题就叫做归一问题,这种解题方法叫做“归一法”。有些归一问题可以采取同类数量之间进行倍数比较的方法进行解答,这种方法叫做倍比法。 由上所述,解答归一问题的关键是求出单位量的数值,再根据题中“照这样计算”、“用同样的速度”等句子的含义,抓准题中数量的对应关系,列出算式,求得问题的解决。 3、植树问题总结 植树问题 基本类型: 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 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不植树 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只有一端植树 封闭曲线上植树 基本公式: 棵数=段数+1

小升初数学知识点精选:比和比例

小升初数学知识点精选:比和比例 比和比例 1.比的意义和性质 〔1〕比的意义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 比的后项不能是零。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知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 〔2〕比的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3〕求比值和化简比 求比值的方法: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它的结果是一个数值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 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它的结果必须是一个最简比,即前、后项是互质的数。

〔4〕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要求会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际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求图上距离。 线段比例尺:在图上附有一条注有数目的线段,用来表示和地面上相对应的实际距离。 〔5〕按比例分配 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的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方法:首先求出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然后求出总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1〕比例的意义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2〕比例的性质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向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3〕解比例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数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

经典小升初奥数题及答案

都江堰戴氏精品堂数学教师辅导讲义 学生姓名:______ 任课教师:何老师(Tel :) 1某次数学测验共20题,作对1题得5分,做错1题扣1分,不做得0分,小华得 了76分,他对了多少题? 2、一班有学生45人,男生2/5和女生的1/4参加了数学竞赛,参赛的共有15 人,男女生各几人 3、一列火车长200米,通过一条长430的隧道用了42秒,以同样的速度通过某站台用25秒,这个站台长多少米? 4、一项工作,甲单独做需15天完成,乙单独做需12天完成。这项工作由甲乙两人合做,并且施工期间乙休息7天,问几天完成? 5、本骑车前往一座城市,去时的速度为X,回来时的速度为y。他整个行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6、游泳池里,参加游泳的学生,小学生占30%又来一批学生后,学生总数增 加20%小学生占学生总数的40%小学

7、将37分为甲、乙、丙三个数,使甲、乙、丙三个数的乘积为1440,并且甲、乙两数的积比丙数多12,求甲、乙、丙各是几? 8在800米环岛上,每隔50米插一面彩旗,后来又增加了一些彩旗,就把彩 旗的间隔缩短了,起点的彩旗不动,重新插后发现,一共有四根彩旗没动,问现在的彩旗间隔多少米? 9、小学组织春游,同学们决定分成若干辆至多可乘32人的大巴车前去。如果 打算每辆车坐22个人,就会有一人没有座位;如果少幵一辆车,那么,这批同 学刚好平均分成余下的大巴。那么原来有多少同学?多少辆大巴? 10、一块正方体木块,体积是1331立方厘米。这块正方体木块的棱长是多少厘米?(适于六年级) 11、李明是个集邮爱好者。他集的小型张是邮票总数的十一分之一,后来他又收集到十五张小型张,这时小型张是邮票总数的九分之一,李明一共收集邮票多少张12、两堆沙,第一堆25吨,第二堆21吨。这两堆中各用去同样多的一部分后,第二堆剩下的是第一堆的3/4,每堆用多 13、幼儿园买来的苹果是梨的3倍,吃掉10个梨和6个苹果后,还有苹果正好是梨的5倍。原来买来苹果和梨共多少个?

〖精品〗小升初奥数知识点汇总-小学奥数知识点总结

小升初数学(奥数)知识点汇总 一、质数、倍数、倍数、约数、整除问题 1、质数(素数) ①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的整数称为质数; ② 100以内质数共25个: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 59、61、67、71、73、79、83、89、97; ③最小的偶合数是4,最小的奇合数是9;④ 0、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⑤每一个合数分解质因数形式是唯一的。 ⑥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非零自然数,叫做互质数。 2、倍数、约数性质 ①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这个数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② “0”没有约数和倍数,一般认为“1”只有约数“1”; ③假如几个数都是某一个数的倍数,那么这几个数的组合也是某个数的倍数。例如:26、39是13的倍数,则2639也是13的倍数。 ④一般的数字的约数的个数都是偶数个,但是平方数的约数个数是奇数个。例如:“9”有3个约数(1、3、9),“16”有5个约数(1、二、4、8、16)。⑤约数和倍数必须强调出是哪个数字的约数和倍数。 ⑥一个数既是它本身的倍数又是它本身的约数。 ⑦一个数如果有偶约数,则这个数必为偶数。 3、整除性质 ①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点:末尾数字是“0、2、4、6、8”; ②能被“3(9)”整除的数的特点:各位上数字和能被“3(9)”整除; ③能被“4(25)”整除的数的特点:末尾两位能被“4(25)”整除; ④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点:末尾数字是“0或5”;

⑤能被“8(125)”整除的数的特点:这个数末三位能被“8(125)”整除; ⑥能被“7、11、13”整除的数的特点:这个数从右向左每三位分成一节,用奇数节的和减去偶数节的和,所得到的差能被“7、11、13”整除。如果求余数时,则奇数节和小于偶数节和时,需要将奇数节和加上若干个“7、11、13”,再相减。 ⑦能被“11”整除的数的另一个特点:这个数奇数位数字和与偶数位数字和的差能被11整除。例如:“122518”分析:奇数位数字和1+2+1=4,偶数位数字和2+5+8=15,差为11,说明这个数可以被 11整除。如果求余数时,则奇数位数字和小于偶数位数字和时,需要将奇数位和加上若干个“11”,再相减。 二、公约数、公倍数 1、最大公约数:公有质因数的乘积。通常用“()”表示。 2、最小公倍数:公有质因数和独有公因数的连乘积。用“[ ]”表示。 3、两个自然数的最小公约数和最大公倍数的乘积=两个自然数的乘积 4、如果两个自然数是互质数,那么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这两个数的乘积。例如8和9,它们是互质数,所以(8,9)=1,[8,9]=72。 5、如果两个自然数中,较大数是较小数的倍数,那么较小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较大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例如18与3,18÷3=6,所以(18,3)=3,[18,3]=18。 6、两个整数分别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所得的商是互质数。例如8和14分别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2,所得的商分别为4和7,那么4和7是互质数。 ▲7、根据互质数的意义,相邻的自然数是互质数,互质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 8、解题思路和方法 (1)求公约数和公倍数一般采用短除法。

小升初经典奥数题(附答案)精编版

周长:(高等难度) 如图,把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任意分成10段,并以每一段为对角线作为正方形.设这10个小正方形的周长之和为P,大正方形的周长为L,则P与L的关系是______(填<,>,=)。 巧求周长部分题目:(高等难度) 如图,长方形ABCD中有一个正方形EFGH,且AF=16厘米,HC=13厘米,求长方形ABCD 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年龄问题题目:(中等难度) 甲、乙、丙三人年龄之和是94岁,且甲的2倍比丙多5岁,乙2倍比丙多19岁,问:甲、乙、丙三人各多大? 【试题】刘老师搬一批书,每次搬15本,搬了12次,正好搬完这批书的一半。剩下的书每次搬20本,还要几次才能搬完? 【试题】小华每分拍球25次,小英每分比小华少拍5次。照这样计算,小英5分拍多少次?小华要拍同样多次要用几分?

【试题】同学们到车站义务劳动,3个同学擦12块玻璃。(补充不同的条件求问题,编成两道不同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照这样计算,9个同学可以擦多少块玻璃?" 【试题】两个车间装配电视机。第一车间每天装配35台,第二车间每天装配37台。照这样计算,这两个车间15天一共可以装配电视机多少台? 【试题】把7本相同的书摞起来,高42毫米。如果把28本这样的书摞起来,高多少毫米?(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试题】纺织厂运来一堆煤,如果每天烧煤1500千克,6天可以烧完。如果每天烧1000千克,可以多烧几天? 【试题】一台拖拉机5小时耕地40公顷,照这样的速度,耕72公顷地需要几小时

1.一条路长100米,从头到尾每隔10米栽1棵梧桐树,共栽多少棵树? 2.12棵柳树排成一排,在每两棵柳树中间种3棵桃树,共种多少棵桃树? 一根200厘米长的木条,要锯成10厘米长的小段,需要锯几次? 4.蚂蚁爬树枝,每上一节需要10秒钟,从第一节爬到第13节需要多少分钟? 5.在花圃的周围方式菊花,每隔1米放1盆花。花圃周围共20米长。需放多少盆菊花? 6.从发电厂到闹市区一共有250根电线杆,每相邻两根电线杆之间是30米。从发电厂到闹市区有多远? 7.王老师把月收入的一半又20元留做生活费,又把剩余钱的一半又50元储蓄起来,这时还剩40元给孩子交学费书本费。他这个月收入多少元? 8.一个人沿着大提走了全长的一半后,又走了剩下的一半,还剩下1千米,问:大提全长多少千米? 9.甲在加工一批零件,第一天加工了这堆零件的一半又10个,第二天又加工了剩下的一半又10个,还剩下25个没有加工。问:这批零件有多少个? 10.一条毛毛虫由幼虫长到成虫,每天长一倍,16天能长到16厘米。问它几天可以长到4厘米?

小学奥数题小升初考试题及答案

小学奥数题小升初考试题 及答案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小学奥数题(小升初考试题)及答案 1.甲乙两个水管单独开,注满一池水,分别需要20小时,16小时.丙水管单独开,排一池水要10小时,若水池没水,同时打开甲乙两水管,5小时后,再打开排水管丙,问水池注满还是要多少小时 解: 1/20+1/16=9/80表示甲乙的工作效率 9/80×5=45/80表示5小时后进水量 1-45/80=35/80表示还要的进水量 35/80÷(9/80-1/10)=35表示还要35小时注满 答:5小时后还要35小时就能将水池注满。 2.一批树苗,如果分给男女生栽,平均每人栽6棵;如果单份给女生栽,平均每人栽10棵。单份给男生栽,平均每人栽几棵 答案是15棵 算式:1÷(1/6-1/10)=15棵

3.两根同样长的蜡烛,点完一根粗蜡烛要2小时,而点完一根细蜡烛要1小时,一天晚上停电,小芳同时点燃了这两根蜡烛看书,若干分钟后来电了,小芳将两支蜡烛同时熄灭,发现粗蜡烛的长是细蜡烛的2倍,问:停电多少分钟 设停电X分钟, 则:粗蜡烛长度减少:X÷60÷2=X÷120 细蜡烛长度减少:X÷60 1-(X÷120)=2(1-X÷60) X=40分钟 4.在一个直径是2分米的圆柱形容器里,放入一个底面半径3厘米的圆锥形铁块,全部浸没在水中,这时水面上升0.3厘米.圆锥形铁块的高是多少厘米 分析:根据题干,这个圆锥形铁块的体积就是上升0.3厘米的水的体积,由此可以求出这个圆锥的体积,再利用圆锥的体积公式即可求出这个圆锥的高. 解答:解:2分米=20厘米, 3.14×(20÷2)2×0.3×3÷(3.14×32),=314×0.9÷28.26,=282.6÷28.26,=10(厘米);答:圆锥形铁块的高是10厘米.

小升初奥数试卷及答案

小升初奥数试卷及答案 时间:80分钟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6分×10=60分) 1.。 2.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完成需要10天,乙队单独完成需要15天,丙队单独完成需要20天。 开始时三个队一起工作,中途甲队撤走,由乙、丙两个队一起完成剩下的工程。最后用6天时间完成该工程。那么甲队实际工作了天。 3.甲数比乙数大5,乙数比丙数也大5,而这三个数的乘积是6384,那么甲数是。 4.如图:在三角形ABC中,BD=BC,AE=ED,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250.75 平方厘米,则三角形ABC面积为__________平方厘米。 5.某厂向银行申请甲乙两种贷款共40万元,每年需支付利息5万元。甲种贷 款年利率为12%,乙种贷款年利率为14%。甲种贷款的金额是________万元,乙种贷款的金额是_______万元。 6.在358的后面补上三个数码组成一个六位数,使得它分别能被3、4、5整除,这样的六位 数中最小的是________。 7.写出5个不相同的自然数,使其中任意三个自然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5个自然数的和至 少是_________。 8.已知一个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图恰好是一个边长为6.28厘米的正方形。这个圆柱体的体积 是_______立方厘米。 9.a、b、c、d、e是五个人的年龄数,已知a是b的2倍,c的3倍,d的4倍,e的6倍,

则a+b+c+d+e最小为________。 10.大货车和小轿车从同一地点出发沿同一公路行驶。大货车先走1.5小时,小轿车出发4小 时后追上了大货车,如果小轿车每小时多行5千米,出发后3小时就可追上大货车,小轿车实际每小时行_______千米。 二、解答题(10分×4=40分) 1.甲种酒精含纯酒精40%,乙种酒精含纯酒精36%,丙种酒精含纯酒精35%。将这三种酒 精混合在一起得到含纯酒精38.5的酒精11千克,已知乙种酒精比丙种酒精多3千克。那么甲种酒精有多少千克? 2.某校参加一次数学竞赛的平均成绩是75分,选手中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80%,而女生 比男生的平均分高20%,女生的平均分是多少? 3.小明跑步速度是步行速度的3倍,他每天从家到学校都是步行,有一天由于晚出发10分 钟,他不得不跑步行了一半路程,另一半路程步行,这样与平时到达学校的时间一样,那么小明每天步行上学需要时间多少分钟? 4.一艘轮船所带的柴油最多可以用6小时,驶出时顺风,每小时行30千米;驶回时逆风,每小时行24千米。这艘轮船最多驶出多少千米就应返航?

小升初数学知识点总结

小升初数学知识点总结 2017小升初数学知识点总结 1.和差倍问题 和差问题和倍问题差倍问题 已知条件几个数的和与差几个数的和与倍数几个数的差与倍数公式适用范围已知两个数的和,差,倍数关系 公式①(和-差)÷2=较小数 较小数+差=较大数 和-较小数=较大数 ②(和+差)÷2=较大数 较大数-差=较小数 和-较大数=较小数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和-小数=大数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小数+差=大数 关键问题求出同一条件下的 和与差和与倍数差与倍数

2.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3.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 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 4.植树问题 基本类型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不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只有一端植树封闭曲线上植树 基本公式棵数=段数+1 棵距×段数=总长棵数=段数-1 棵距×段数=总长棵数=段数 棵距×段数=总长 关键问题确定所属类型,从而确定棵数与段数的关系 5.鸡兔同笼问题 基本概念: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 基本思路: ①假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 ②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 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

小升初六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小升初六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题-001】抽屉原理 有5个小朋友,每人都从装有许多黑白围棋子的布袋中任意摸出3枚棋子.请你证明,这5个人中至少有两个小朋友摸出的棋子的颜色的配组是一样的。 【题-002】牛吃草:(中等难度) 一只船发现漏水时,已经进了一些水,水匀速进入船内.如果10人淘水,3小时淘完;如5人淘水8小时淘完.如果要求2小时淘完,要安排多少人淘水? 【题-003】奇偶性应用:(中等难度) 桌上有9只杯子,全部口朝上,每次将其中6只同时“翻转”.请说明:无论经过多少次这样的“翻转”,都不能使9只杯子全部口朝下。 【题-004】整除问题:(中等难度) 用一个自然数去除另一个整数,商40,余数是16.被除数、除数、商数与余数的和是933,求被除数和除数各是多少? 【题-005】填数字:(中等难度) 请在下图的每个空格内填入1至8中的一个数字,使每行、每列、每条对角线上8个数字都互不相同.

【题-006】灌水问题:(中等难度) 公园水池每周需换一次水.水池有甲、乙、丙三根进水管.第一周小李按甲、乙、丙、甲、乙、丙……的 顺序轮流打开小1时,恰好在打开某根进水管1小时后灌满空水池.第二周他按乙、丙、甲、乙、丙、甲……的顺序轮流打开1小时,灌满一池水比第一周少用了15分钟;第三周他按丙、乙、甲、丙、乙、甲……的顺序轮流打开1小时,比第一周多用了15分钟.第四周他三个管同时打开,灌满一池水用了2 小时20分,第五周他只打开甲管,那么灌满一池水需用________小时. 【题-007】浓度问题:(中等难度) 瓶中装有浓度为15%的酒精溶液1000克,现在又分别倒入100克和400克的A、B两种酒精溶液,瓶中的浓度变成了14%.已知A种酒精溶液浓度是B种酒精溶液浓度的2倍,那么A种酒精溶液的浓度是百分之几? 【题-008】水和牛奶:(中等难度) 一个卖牛奶的人告诉两个小学生:这儿的一个钢桶里盛着水,另一个钢桶里盛着牛奶,由于牛奶乳脂含量过高,必须用水稀释才能饮用.现在我把A桶里的液体倒入B桶,使其中液体的体积翻了一番,然后我又把B桶里的液体倒进A桶,使A桶内的液体体积翻番.最后,我又将A桶中的液体倒进B桶中,使B桶中液体的体积翻番.此时我发现两个桶里盛有同量的液体,而在B桶中,水比牛奶多出1升.现在要问你们,开始时有多少水和牛奶,而在结束时,每个桶里又有多少水和牛奶? 【题-009】巧算:(中等难度) 计算: 【题-010】队形:(中等难度) 做少年广播体操时,某年级的学生站成一个实心方阵时(正方形队列)时,还多10人,如果站成一个每 边多1人的实心方阵,则还缺少15人.问:原有多少人?

小升初数学总复习资料大全

小升初数学总复习资料归纳 常用的数量关系式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 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 2、正方体(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3、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长方体(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三角形(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 6、平行四边形(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梯形(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圆形(S:面积 C:周长л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л=2×л×半径 C=лd=2лr (2)面积=半径×半径×л 9、圆柱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ch(2лr或лd)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圆锥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11、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12、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小升初奥数题及答案(全面)

使用办法:题目后面有答案,但是要遮住答案完成,把题目完成在笔记本,自行核对,一天一题 小学六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1.某市举行小学数学竞赛,结果不低于80分的人数比80分以下的人数的4倍还多2人,及格的人数 比不低于80分的人数多22人,恰是不及格人数的6倍,求参赛的总人数? 解: 设不低于80分的为A人,则80分以下的人数是(A-2)/4,及格的就是A+22,不及格的就是A+(A-2)/4-(A+22)=(A-90)/4,而6*(A-90)/4=A+22,则A=314,80分以下的人数是(A-2)/4,也即 是78,参赛的总人数314+78=392 2.电影票原价每张若干元,现在每张降低3元出售,观众增加一半,收入增加五分之一,一张电影票原 价多少元? 解:设一张电影票价x元 (x-3)×(1+1/2)=(1+1/5)x (1+1/5)x这一步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么做 (x-3){现在电影票的单价}×(1+1/2){假如原来观众总数为整体1,则现在的观众人数为(1+2/1)} 左边算式求出了总收入 (1+1/5)x{其实这个算式应该是:1x*(1+5/1)把原观众人数看成整体1,则原来应收入1x元,而 现在增加了原来的五分之一,就应该再*(1+5/1),减缩后得到(1+1/5x)} 如此计算后得到总收入,使方程左右相等 3.甲乙在银行存款共9600元,如果两人分别取出自己存款的40%,再从甲存款中提120元给乙。这 时两人钱相等,求乙的存款 答案 取40%后,存款有 9600×(1-40%)=5760(元) 这时,乙有:5760÷2+120=3000(元) 乙原来有:3000÷(1-40%)=5000(元) 4.由奶糖和巧克力糖混合成一堆糖,如果增加10颗奶糖后,巧克力糖占总数的60%。再增加30颗巧 克力糖后,巧克力糖占总数的75%,那么原混合糖中有奶糖多少颗?巧克力糖多少颗? 答案 加10颗奶糖,巧克力占总数的60%,说明此时奶糖占40%, 巧克力是奶糖的60/40=1。5倍 再增加30颗巧克力,巧克力占75%,奶糖占25%,巧克力是奶糖的3倍 增加了3-1.5=1.5倍,说明30颗占1.5倍 奶糖=30/1.5=20颗 巧克力=1.5*20=30颗 奶糖=20-10=10颗 5.小明和小亮各有一些玻璃球,小明说:“你有球的个数比我少1/4!”小亮说:“你要是能给我你 的1/6,我就比你多2个了。”小明原有玻璃球多少个? 答案 小明说:“你有球的个数比我少1/4!”,则想成小明的球的个数为4份,则小亮的球的个数为3份

人教版小升初数学总复习知识点归纳上课讲义

小升初数学总复习资料 一、基本概念 第一章数和数的运算 一概念 (一)整数 1 整数的意义 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 2 自然数 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3计数单位 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4 数位 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5数的整除 整数a除以整数b(b ≠ 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 如果数a能被数b(b ≠ 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 就叫做a的因数(或a的约数)。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因为35能被7整除,所以35是7的倍数,7是35的因数。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例如:10的因数有1、2、5、10,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10。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3的倍数有:3、6、9、12……其中最小的倍数是3 ,没有最大的倍数。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例如:202、480、304,都能被2整除。。 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能被5整除,例如:5、30、405都能被5整除。。 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例如:12、108、204都能被3整除。 一个数各位数上的和能被9整除,这个数就能被9整除。能被3整除的数不一定能被9整除,但是能被9整除的数一定能被3整除。 一个数的末两位数能被4(或25)整除,这个数就能被4(或25)整除。例如:16、404、1256都能被4整除,50、325、500、1675都能被25整除。 一个数的末三位数能被8(或125)整除,这个数就能被8(或125)整除。例如:1168、4600、5000、12344都能被8整除,1125、13375、5000都能被125整除。 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

小升初奥数题型

小升初试题及答案 工程问题 1.甲乙两个水管单独开,注满一池水,分别需要20小时,16小时.丙水管单独开,排一池水要10小时,若水池没水,同时打开甲乙两水管,5小时后,再打开排水管丙,问水池注满还是要多少小时? 解: 1/20+1/16=9/80表示甲乙的工作效率 9/80×5=45/80表示5小时后进水量 1-45/80=35/80表示还要的进水量 35/80÷(9/80-1/10)=35表示还要35小时注满 答:5小时后还要35小时就能将水池注满。 2.修一条水渠,单独修,甲队需要20天完成,乙队需要30天完成。如果两队合作,由于彼此施工有影响,他们的工作效率就要降低,甲队的工作效率是原来的五分之四,乙队工作效率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九。现在计划16天修完这条水渠,且要求两队合作的天数尽可能少,那么两队要合作几天? 解:由题意得,甲的工效为1/20,乙的工效为1/30,甲乙的合作工效为1/20*4/5+1/30*9/10=7/100,可知甲乙合作工效>甲的工效>乙的工效。 又因为,要求“两队合作的天数尽可能少”,所以应该让做的快的甲多做,16天内实在来不及的才应该让甲乙合作完成。只有这样才能“两队合作的天数尽可能少”。 设合作时间为x天,则甲独做时间为(16-x)天 1/20*(16-x)+7/100*x=1 x=10 答:甲乙最短合作10天 3.一件工作,甲、乙合做需4小时完成,乙、丙合做需5小时完成。现在先请甲、丙合做2小时后,余下的乙还需做6小时完成。乙单独做完这件工作要多少小时? 解: 由题意知,1/4表示甲乙合作1小时的工作量,1/5表示乙丙合作1小时的工作量 (1/4+1/5)×2=9/10表示甲做了2小时、乙做了4小时、丙做了2小时的工作量。 根据“甲、丙合做2小时后,余下的乙还需做6小时完成”可知甲做2小时、乙做6小时、丙做2小时一共的工作量为1。 所以1-9/10=1/10表示乙做6-4=2小时的工作量。 1/10÷2=1/20表示乙的工作效率。 1÷1/20=20小时表示乙单独完成需要20小时。 答:乙单独完成需要20小时。 4.一项工程,第一天甲做,第二天乙做,第三天甲做,第四天乙做,这样交替轮流做,那么恰好用整数天完工;如果第一天乙做,第二天甲做,第三天乙做,第四天甲做,这样交替轮流做,那么完工时间要比前一种多半天。已知乙单独做这项工程需17天完成,甲单独做这项工程要多少天完成? 解:由题意可知 1/甲+1/乙+1/甲+1/乙+……+1/甲=1 1/乙+1/甲+1/乙+1/甲+……+1/乙+1/甲×0.5=1 (1/甲表示甲的工作效率、1/乙表示乙的工作效率,最后结束必须如上所示,否则第二种做法就不比第一种多0.5天) 1/甲=1/乙+1/甲×0.5(因为前面的工作量都相等) 得到1/甲=1/乙×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