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管理第四讲
- 格式:ppt
- 大小:3.58 MB
- 文档页数:45
《现代企业管理研究》作业1、什么是企业管理?答:企业管理就是企业经理人员或经理机构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以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盈利这一目的活动的总称。
2、企业管理的性质与任务是什么?答:企业管理的性质是:(1)企业是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
(2)企业是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手段。
(3)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
企业管理的任务是,不仅要合理地组织企业内部的全部生产活动,而且还必须把企业作为整个社会经济系统的一个要素,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科学地组织企业的全部经营活动。
(1)合理组织生产力。
这是是企业管理最基本的任务,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使企业现有的生产要素得到合理配置与有效利用。
二是不断开发新的生产力。
不断改进劳动资料,不断改进生产技术,并不断地采用新的技术来改造生产工艺、流程;不断发现新的原材料或原有材料的新的用途;不断对职工进行技术培训,并不断引进优秀科技人员与管理人员。
(2)维护并不断改善生产关系。
一方面,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它从根本上决定着企业管理的社会属性,从全局上制约着企业管理的基本过程;另一方面,为了保证生产力的发展,完全有必要在保持现有生产关系基本不变的前提下,通过改进企业管理手段、方法和途径对生产关系的某些环节、某些方面进行调整、改善,以适应生产力不断发展的需要。
3、如何科学确定组织的目标?答:确定组织的目标要经过科学的程序。
整个过程具体分为如下步骤:(1)发现问题。
就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找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所有决策步骤都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
(2)确定目标。
所谓目标,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要求达到的结果。
任何决策都应有确定的目标。
(3)价值准则。
包括三项内容:一是把目标分割成若干确定的指标;二是规定这些指标的主次、缓急以及相互2矛盾时的取舍原则;三是指明实现这些指标的约束条件。
(4)拟定方案。
这是为达到目标而寻找途径,包括在收集历史统计资料和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多个可供选择的方案。
卓越现场管理–5S推行实务第一讲5S的原则第一节引言第二节5S的起源第三节5S的涵义第四节5S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基础第五节5S的作用第二讲推行5S的目的与作用第一节引言第二节推行5S的目的第三节推行5S的作用及原则第三讲5S之间的关系第一节引言第二节5S之间的关系第三节5S与其他活动的关系第四节5S的效能第四讲整理的推进重点第一节整理的涵义和目的第二节推进整理的要领第三节推进整理的步骤第五讲整顿的推进重点第一节整顿的涵义和目的第二节整顿的重要作用第三节整顿推进的要领第四节推进整顿的步骤第六讲清扫的推进重点第一节清扫的涵义和目的第二节清扫的作用第三节推行清扫的要领第四节推进清扫的步骤第七讲清洁的推进第一节清洁的涵义及作用第二节清洁推进的要领第三节推进清洁的步骤第八讲修养推进的重点第一节修养的涵义和目的第二节推进修养的要领第三节推进修养的步骤第九讲5S的推进原理第一节5S推进的基本原理第二节5S推进阶段第三节5S推进八大要诀第十讲5S推进组织与组织的方式(一)第一节组织架构和制度章程第二节工作计划第三节文件体系第十一讲5S推进组织与组织方式(二)第一节宣传策划与教育培训第二节现场巡查与总结报告第三节合理化建设第十二讲5S推行步骤第一节准备阶段第二节实施评价阶段第十三讲目视管理(一)第一节引言第二节目视管理的概念第三节目视管理的类别第四节红牌作战第五节看板作战第十四讲目视管理(二)第一节引言第二节目视管理的识别管理第三节目视管理推进注意事项第四节目视管理的发展阶段第十五讲5S推展手法标准化(一)第一节引言第二节标准化的概念第三节标准化的作用第四节标准化的要点第五节标准化的步骤第十六讲5S推展手法标准化(二)第一节引言第二节标准化的误区第三节如何让员工按标准作业第四节标准化的效果第五节标准化和改善的关系第十七讲5S推展改善与五现手法第一节引言第二节改善的定义与基本思想第三节改善的基本方法第四节五现手法第十八讲戴明圆环与思维十法第一节戴明圆环第二节思维十法第十九讲5S项目的展开(一)第一节改善布局第二节规划生产现场第三节改善物流第四节减少搬运第二十讲5S项目的展开(二)第一节降低库存、精简业务第二节会议和文件的5S第二十一讲5S内部审核概述第一节5S内部审核的意义与基本原则第二节5S系统审核的条件及步骤第三节5S审核的注意事项第二十二讲5S内部审核准备第一节前期准备工作第二节建立审核工作系统第三节资料搜集和审核的计划第二十三讲5S的审核第一节首次会议第二节审核实施第三节末次会议第四节审核总结报告第二十四讲5S的纠正与预防措施及跟踪第一节纠正与预防措施第二节纠正与预防措施实施状况的跟踪第三节结后语第1讲 5S概述【本讲重点】5S的含义5S是企业管理的基础5S的说明书5S的起源1.5S的沿革5S起源于日本,是指在生产现场中对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的管理,这是日本企业独特的一种管理办法。
管理学通识限选课讲课提纲第四讲决策理论第一节决策的类型与特点一、决策的概念与类型1.组织决策与个人决策2.初始决策与追踪决策3.战略决策与战术决策何谓决策?何谓追踪决策?追踪决策有哪些特点?所谓决策,是指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初始决策是指组织对从事某种活动或从事该种活动的方案所进行的初次选择;追踪决策则是在初始决策的基础上对组织活动方向、内容或方式的重新调整。
与初始决策相比,追踪决策具有如下特点:(1)回溯分析。
初始决策是在分析当时条件与预测未来基础上制定的,而追踪决策则是在原来方案已经实施,并发现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或与原先认识的环境有重大区别的情况下进行的。
因此,追踪决策须从回溯分析开始。
回溯分析就是对初始决策的形成机制与环境进行客观分析,列出错误的原因,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调整措施。
当然追踪决策是一个扬弃过程,对初始决策的合理内核还应保留。
因此,回溯分析还应发掘初始决策中的合理因素,以之作为调整或改变的基础。
(2)非零起点。
初始决策是在有关活动尚未进行,因此对环境尚未产生任何影响的前提下进行的。
追踪决策则不然。
它所面临的条件与对象,已经不是处于初始状态,而是初始决策已经实施,因而受到了某种程度地改造、干扰与影响。
也就是说,随着初始决策的实施,组织已经消耗了一定的人财物资源,环境状况已发生了变化。
(3)双重优化。
初始决策是在已知的备选方案中择优,而追踪决策则需双重优化,也就是说,追踪决策所选的方案,不仅要优于初始决策方案,因为只有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改善,追踪决策才有意义。
而且要能够改善初始决策实施过程中的各种可行方案,选择最优化或最满意者。
第一重优化是追踪决策的最低要求,而后一重优化是追踪决策应力求实现的根本目标。
战略决策与战术决策有何区别?在管理学的研究中,战略决策与战术决策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调整对象上看,战略决策调整组织的活动方向和内容,战术决策调整在既定方向和内容下的活动方式。
第四讲:麦格雷戈的X—Y理论第四讲:麦格雷戈的X—Y理论第四讲:麦格雷戈的X—Y理论二、麦格雷戈的X—Y理论内容三、简评一、麦格雷戈生平与著述简介道格拉斯·麦格雷戈(1906—1964年)是当代美国著名的行为科学家。
他于1957年在美国《管理评论》杂志上发表了《企业的人性方面》的论文,提出了著名的X——Y理论,其主要内容是在对传统的人事管理理论(X理论)进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以注重人的才干和热情、重视人的行为、尊重人格为特征的新的人事管理理论(Y理论)。
一、麦格雷戈生平与著述简介一、对传统人事管理理论(X理论)的反思和批判1、X理论的主要观点和人性假设麦格雷戈把传统的人事管理理论称为X理论。
其基本观点有三个:(1)为了经济目的,管理部门负责把生产性企业的要素——金钱、物资、设备、人员——组织起来。
(管理目的)(2)关于人事,这是一个指挥他们的工作、推动他们、控制他们的行动、改正他们的行为以适应组织需要的过程。
(管理过程)(3)没有管理部门的这种积极干预,人们对于组织上的需要会是消极的——甚至是抵触的。
所以,对他们必须实行说服、奖励、处罚和控制——他们的活动必须听指挥。
这就是管理部门在管理下层职员或工人时的任务。
(管理任务)二、麦格雷戈的X—Y理论内容其依据在于这种管理理论的人性假设:(1)普通人生性懒惰——他想尽可能少干工作。
(2)他缺乏抱负,不喜欢负责任,宁愿被人领导。
(3)他生来自私自利,对组织上的需要模不关心。
(4)他在本性上抵制改革。
(5)他轻信,不很聪明,易于受骗子和煽动家的诱惑。
二、麦格雷戈的X—Y理论内容2、X理论指导下的人事管理方法在麦格雷戈看来,当时企业组织中的人事管理工作以及传统的组织结构、管理政策、实践和规划都是以这种X理论为依据的。
所以,管理人员在完成其任务时,或者采用诸如强迫和威胁(通常采取隐蔽的形式)、严密的监督以及对行为的严格控制等“强硬的”管理办法,或者是采用诸如采取随和的态度、顺应职工的要求以及一团和气等“松弛的”管理办法。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大纲一、课程背景当企业被大量管理问题困扰时,回看历史,成康之治,贞观之治,5000年的圣贤智慧,给了我们现代企业什么样的答案……2012年起,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了传统文化探索之路,出现了一大批成功的管理案例,在这些成功案例背后,他们所运用的原理是什么,导入的系统模式是什么样的,深入挖掘传统文化智慧,针对现代企业问题,为您解答——文化是民族凝聚的核心,无科技不足以强国,无文化则足以忘种。
上个世纪70年代,英国大哲学家汤恩比曾肯定的说,解决21世纪的社会问题只有靠中国的老子思想、孔孟学说。
法国阿尔斯通总裁安南•博格说:“老子是一口生生不息的智慧古井”。
本次课程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从现代企业话题入手,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智慧,掌握握企业管理的真正内涵,以清晰的思路引发管理实操层面的改变,获得突破。
帮助更多现代的企业老板和企业经理人真正实现圆融、和谐、持久、富强。
通过培训,将使现代企业老板和企业经理人能够:➢了解中国国学起源和发展历程;➢学习和掌握儒家、道家、禅宗的思想智慧核心;➢体会传统文化管理的精髓和内涵;➢领悟传统文化在企业现代管理中的应用。
➢帮助企业各级领导同志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和准确定位自己的工作,强化自身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更好地发挥模范带头的作用;➢通过培训,正确地认识领导活动的现象、矛盾、特点、规律;掌握领导科学的理论、艺术与方法,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二、授课大纲引子: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与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思想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极其丰富深刻的中国古代管理思想,闪烁着灿烂的管理智慧。
因此想要有良好的管理,研究传统文化就显得重要。
中国古代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体文化,孔子的“民本”、“仁政”、“义利”思想,以及“修齐治平”、“选贤与能”、“和为贵”等思想影响中国两千多年。
老子“无为而治”的管理思想影响深远。
孙子兵法中的“道、天、地、将、法”被应用于经营实践中,可作为制订公司战略的指导原则,“智、信、仁、勇、严”可作为培养管理人员的标准,“治气”、“治心”、“治力”、“治变”可作为指挥艺术的指导原则。
1.战略(教材第1章,视频第一讲)正确答案:一组关于追求什么样的组织目标、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方案以及如何使用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的决策。
2.产业生命周期(教材第5章,视频第二讲)正确答案:产业生命周期是指随着产业形成、成长、淘汰、成熟和衰退等各个阶段,产业内发的变化。
3.计划(教材第8章,视频第三讲)正确答案:计划指的是管理者确定并选择恰当的组织目标和行动方案的过程。
经过计划过程最终形成的组织计划详细说明了组织的目标以及管理者为实现这些目标所要采取的行动。
4.人力资源管理(教材第11章,视频第四讲)正确答案:人力资源管理包括管理者为吸引和留住员工,并确保他们高效率地从事工作,从而为实现组织目标做出贡献而进行得所有活动,这些活动构成了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包括:招聘和甄选、培训和发展、绩效评估和反馈、薪酬和福利、劳动关系。
5.群体和团队(教材第14章,视频第五讲)正确答案:群体可以定义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相互作用以实现特定目标活满足特定需求的个体。
团队是一种群体,其成员之间紧密合作,以实现一个特定的、共同的目标。
6.简述管理者的三种基本类型。
(教材第1章,视频第一讲)正确答案:(1)基层管理者:处于管理层级底层的是基层管理者,通常称之为主管。
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对从事产品生产和服务等特定活动的非管理层员工进行日常的监督管理。
(2)中层管理者:监督基层管理者的是中层管理者,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寻找一个组织人力和其他资源的最佳方式来实现组织目标。
(3)高层管理者:与中层管理者相比,高层管理者要对组织所有部门的绩效负责,他们担负着跨部门的职责。
首席执行官(CEO)是一个公司最重要的管理者,所有其他的高层管理者都要向他报告。
7.请简述任务环境的构成因素。
(教材第5章,视频第二讲)正确答案:(1)供应商指向组织提供其生产产品和服务所需要的资源投入(如原材料、零部件或者员工)的个人和企业。
(2)分销商是帮助其他企业向消费者出售其产品和服务的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