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中大米的质量指标要求
- 格式:docx
- 大小:15.87 KB
- 文档页数:1
国家大米质量标准及定等依据国家大米质量标准及定等依据一、引言国家大米质量标准是指符合国家规定的大米质量要求的标准。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大米的质量应符合一定的标准和定等依据。
在我国,国家大米质量标准及定等依据是经过严格制定和执行的,其目的是为了保障大米质量,保护消费者利益,促进大米生产和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国家大米质量标准的制定国家大米质量标准是根据我国国情和大米生产实际情况而制定的。
其制定过程经历了大量的实地调研、科学论证和专家讨论,确保了标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国家大米质量标准主要包括大米的外观品质、加工质量、营养成分、卫生指标等方面的要求,确保了大米的质量安全和卫生健康。
三、国家大米质量定等依据国家大米质量定等依据主要是根据大米的外观品质、加工质量和营养成分等方面的指标来确定的。
其中,外观品质包括大米的籽粒完整度、色泽光亮度、大小均匀度等方面的要求;加工质量包括大米的加工成熟度、成品率、碎米率等方面的要求;营养成分包括大米的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维生素含量、矿物质含量等方面的要求。
这些定等依据的制定,对于保障大米的质量,促进大米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国家大米质量标准及定等依据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大米的质量安全和卫生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我认为在制定国家大米质量标准和定等依据时,应充分考虑大米生产的实际情况和消费者的需求,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应加强对大米生产企业的监督管理和对大米市场的监测检查,确保大米的质量安全和消费者利益。
五、总结国家大米质量标准及定等依据的制定和执行,是保障大米质量、保护消费者利益、促进大米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通过制定合理科学的标准和依据,我国大米质量得到了有效保障,大米产业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国能进一步完善国家大米质量标准及定等依据,促进大米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大米是我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主食,因此大米的质量安全和健康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大米的标准
大米国家质量标准是适用于收购、销售、调拨、贮存、加工和出口的商品大米标准。
1.1 根据稻谷的分类方法分为三类:
1.1.1籼米:用籼型非糯性稻谷制成的米。
米粒一般呈长椭圆形或细长形。
按其粒质和
籼稻收获季节分为以下两种:
1.1.1.1 早籼米:腹白较大,硬质颗粒较少。
1.1.1.2 晚籼米:腹白较小,硬质颗粒较多。
1.1.2粳米:用粳型非懦性稻谷制成的米。
米粒一般呈椭圆形。
按其粒质和粳稻收获季
节分为以下两种:
1.1.
2.1 早粳米:腹白较大,硬质颗粒较少。
1.1.
2.2 晚粳米:腹白较小,硬质颗粒较多。
1.1.3糯米:用糯性稻谷制成的米。
按其粒形分为以下两种:
1.1.3.1 籼糯米:用籼型糯性稻谷制成的米。
米粒一般呈长椭圆形或细长形,乳白色,
不透明;也有的呈半透明状(俗称阴糯),粘性大。
1.1.3.2 粳糯米:用粳型糯性稻谷制成的米。
米粒一般呈椭圆形,乳白色,不透明;
也有呈半透明状(俗称阴糯),粘性大。
1.2 各类大米中混有其他类大米的总限度为5.0%。
1.3 大米中的名贵品种、杂交品种、中熟米和陆稻米以及其他特殊品种,由省、自治区、
直辖市另订标准或按质量分别归属。
大米误差允许范围大米是我们日常饮食中必不可少的主食之一,然而在购买大米时,我们常常会遇到误差允许范围的问题。
大米的质量问题直接影响着我们的饮食健康,因此了解大米误差允许范围的知识十分重要。
我们需要明确大米误差允许范围是什么。
根据国家标准,大米的误差允许范围是指在购买的大米中,其质量指标在一定范围内的差异是可以接受的。
通常,大米的误差允许范围包括外观质量、水分含量、杂质含量、储存品质等指标。
在外观质量方面,大米的外观应该干净、无色斑、无虫蛀等。
如果购买的大米在这些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仍在误差允许范围内,我们可以接受。
水分含量是大米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般来说,大米的水分含量应该在13%左右。
如果购买的大米的水分含量稍高或稍低,但仍在误差允许范围内,我们可以认为它是合格的。
杂质含量也是评价大米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大米中的杂质主要包括石、砂、杂质颗粒等。
合格的大米应该没有明显的杂质存在。
如果购买的大米的杂质含量在一定范围内,我们可以接受。
对于储存品质,大米应该保持干燥、无异味、无霉变等特点。
如果购买的大米在这些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但仍在误差允许范围内,我们可以认为它是合格的。
总的来说,大米误差允许范围的确定是根据国家标准来进行的,这也是为了保证消费者的权益和食品安全。
当我们购买大米时,可以仔细查看包装上的相关标识,了解大米的质量指标和误差允许范围,以便做出明智的选择。
在购买大米时,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口味偏好来选择不同品种的大米。
一些人喜欢口感软糯的大米,而另一些人则喜欢口感硬粘的大米。
无论选择哪种大米,在购买时一定要注意检查大米的外观质量、水分含量、杂质含量以及储存品质等指标,以确保购买到的大米符合我们的需求和标准。
了解大米误差允许范围对我们的饮食健康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保持警惕,选择合格的大米,并注意储存和烹饪的方法,以确保我们的饮食安全和健康。
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对大米质量标准和误差允许范围的了解,提高自身的消费能力和鉴别能力,为自己和家人选择更好的大米。
大米标准1354大米,是我国人民饮食中的主要粮食之一,也是我国传统的主食之一。
大米的质量标准对于保障食品安全、提高食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对大米的质量标准进行了明确规定,其中标准1354是大米的国家标准之一。
本文将对大米标准1354进行详细介绍,以便广大消费者和生产者更好地了解和使用大米。
首先,大米标准1354主要包括大米的外观、化学成分、加工品质、卫生指标等方面的要求。
在外观方面,大米应该呈现出白色或略带黄色,粒形饱满,无杂质,无霉变、变质等现象。
化学成分方面,大米应具有一定的含水量、粗脂肪、粗蛋白质、粗纤维等指标,以保证其营养价值。
在加工品质方面,大米应具有一定的加工指标,如加工损失率、碎米率等。
卫生指标方面,大米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不得含有有害微生物、重金属等物质。
其次,大米标准1354对大米的贮存和运输也有一定的要求。
在贮存方面,大米应储存在干燥、通风、无异味的环境中,避免受潮、发霉等现象。
在运输方面,大米应采取适当的包装和运输方式,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挤压、震动等影响。
再次,大米标准1354对大米的加工和使用也有一定的规定。
在加工方面,大米应采用卫生、安全的加工工艺,确保大米的品质。
在使用方面,大米应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不得添加有害物质,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
最后,大米标准1354的实施对于保障大米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生产企业应严格按照标准要求生产大米,确保产品质量。
消费者在购买和食用大米时,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保障自身健康。
总之,大米标准1354是保障大米质量和食品安全的重要依据,对于生产企业和消费者都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让大家更加了解大米标准1354,促进大米质量的提高,保障食品安全。
大米执行标准1354大米等级大米作为中国传统的粮食,也是国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营养来源,所以保障大米的质量,改善大米的加工技术和分类指标,为国民提供优质的大米,已经成为我国的重要政策。
2013年,国家发布了《大米执行标准1354:大米等级》,准确地定义了五级大米等级,从而保障大米质量,提高大米价值,维护消费者权益。
《大米执行标准1354:大米等级》一共定义了五种大米等级,其中,特级大米为定等,含糙米率不低于90%,糙米含水率不高于15%,口感香甜,营养丰富,质量上乘;一级大米为定等,含糙米率不低于85%,糙米含水率不高于15%,口感香甜,营养丰富;二级大米为定等,含糙米率不低于80%,糙米含水率不高于15%,口感普通;三级大米为定等,含糙米率不低于70%,糙米含水率不高于15%,口感一般;四级大米为定等,糙米含水率不高于15%,口感差,营养成分低。
《大米执行标准1354:大米等级》只是给出了大米分类指标,具体品质指标还需要根据不同品种的大米进行不同的测定。
例如,对国产大米,还需要考察米质、稻质、米质稻质、粒型、质地、口感等指标,才能确定其等级。
同时,从食用健康角度看,还需要考察大米中的有机磷含量,以确保大米没有污染和毒素,营养安全、健康可食用。
大米执行标准1354大米等级的出台,既有利于消费者,也有利于产业。
消费者可以根据不同等级的大米,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品质;同时,可以让产业更好地把握机遇,把重点放在提高大米质量,加强科技研发,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大米产品,也能有助于促进大米产业的发展,给社会带来更多的价值。
从而可以看出,《大米执行标准1354:大米等级》的出台,不仅有利于消费者拥有更充足的挑选余地,也有利于产业深耕细作。
未来,国家将继续加强大米质量的检测和管理,不断完善大米的加工技术,为消费者提供更高质量的大米,让大家享受健康的、优质的大米,也让整个大米产业都能发展起来。
大米执行标准一、引言。
大米是我国人民的主食之一,对大米的质量要求一直以来都是非常严格的。
为了保障消费者的权益,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大米执行标准,以确保大米的质量安全。
本文将对大米执行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便广大生产者和消费者更好地了解大米的质量标准。
二、大米执行标准的基本要求。
1. 外观要求,大米的外观应该干净整齐,颗粒饱满,无杂质和霉变现象。
2. 色泽要求,大米的色泽应该自然,无异色,无油脂光泽。
3. 粒形要求,大米的粒形应该完整,无破碎,无变形。
4. 含水量要求,大米的含水量应该符合国家标准,以保证储存和加工的质量。
5. 杂质含量要求,大米中的杂质含量应该符合国家标准,以保证大米的纯度。
6. 霉变粒率要求,大米中的霉变粒率应该符合国家标准,以保证大米的安全。
三、大米执行标准的检测方法。
1. 外观检测,通过目视检查大米的外观,包括颜色、形状、干净程度等。
2. 色泽检测,通过比较色卡,检测大米的色泽是否符合标准。
3. 粒形检测,通过比较样品与标准米,检测大米的粒形是否完整。
4. 含水量检测,采用称量法或干燥法,检测大米的含水量是否符合标准。
5. 杂质含量检测,采用筛分法或目视法,检测大米中的杂质含量。
6. 霉变粒率检测,采用目视法或显微镜法,检测大米中的霉变粒率。
四、大米执行标准的意义。
1. 保障消费者权益,执行标准可以保证消费者购买到质量安全的大米,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权益。
2. 规范生产行为,执行标准可以规范生产者的生产行为,提高大米的质量水平。
3. 促进行业发展,执行标准可以促进大米行业的健康发展,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
五、大米执行标准的遵守。
1. 生产者应该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生产,确保大米的质量安全。
2. 检测部门应该加强对大米质量的监督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不合格产品。
3. 消费者应该选择有质量保证的大米产品,增强消费意识,维护自身权益。
六、结论。
大米执行标准的制定和遵守对于保障大米质量安全、促进行业发展、维护消费者权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大米的执行标准是什么
大米是我国人民的主食之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为了保障大米的质量安全,我国对大米的执行标准进行了严格规定,以确保大米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首先,大米的外观要求符合国家标准。
大米应该呈现出晶莹剔透、颗粒饱满、色泽自然的外观,不应该有发霉、变质、虫蛀等现象。
米粒应该整齐排列,没有破碎或变形的情况。
这些外观要求可以直观地反映大米的质量和新鲜程度,保证了大米的食用安全。
其次,大米的化学成分也有严格的要求。
大米中的淀粉含量、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等都有相应的标准限定,以保证大米的营养成分丰富,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此外,大米中还应该不含有任何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如重金属、农药残留等,确保大米的食用安全。
再次,大米的加工和贮存也有相应的标准要求。
大米的加工过程中要符合卫生标准,确保大米的卫生安全。
在贮存过程中,大米应该放置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避免受潮发霉,保持其原有的质量。
最后,大米的包装和标识也有严格的规定。
大米的包装材料应该符合食品包装的卫生标准,保证不会对大米本身造成污染。
包装上应该清晰标明大米的产地、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方便消费者了解大米的来源和质量情况。
综上所述,大米的执行标准主要包括外观、化学成分、加工贮存、包装标识等多个方面的要求,这些标准的制定和执行,保障了大米的质量安全,也保障了消费者的权益。
希望大家在购买大米时,能够注意产品的执行标准,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优质大米,保障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普通大米执行标准
1.外观要求:
普通大米的外观应呈现出亮白、光滑、均匀的特点,不应有虫蛀、腐烂、霉变等缺陷。
2.品质要求:
普通大米的品质标准主要包括颗粒完整度、流动性和米粒整齐度。
颗粒完整度要求大米颗粒完整,不可以出现碎米、破米等情况。
流动性表示大米的流动性好,不会出现结块或粘连。
米粒整齐度要求有相关形态的米粒形状及尺寸基本一致。
3.水分要求:
普通大米的水分含量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它直接影响到大米的保存期限和食用质量。
普通大米的水分含量应在13%以下,以确保大米的质量和储存稳定性。
4.色泽要求:
普通大米的色泽应呈现出白而带光泽的特点,不应有杂色、黄色或发黑的现象。
5.含杂要求:
普通大米中不应含有异物或杂质,如石子、金属杂质、昆虫等。
6.脂肪酸含量要求:
普通大米的脂肪酸含量应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以保证大米的健康和安全性。
7.重金属含量要求:
普通大米的重金属含量应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以确保大米的安全性。
8.农药残留要求:
普通大米的农药残留量应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以确保大米的安全性。
9.营养成分要求:
普通大米的主要营养成分应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如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等。
总结起来,普通大米的执行标准主要包括外观要求、品质要求、水分要求、色泽要求、含杂要求、脂肪酸含量要求、重金属含量要求、农药残留要求以及营养成分要求等。
这些标准是为了确保普通大米的品质、质量和安全性,保障消费者能够享受到安全、健康和优质的大米。
大米国家执行标准大米国家执行标准本文件规定了大米品质的执行标准,包括品种品质、外观品质、加工品质、安全卫生和包装标识等方面。
大米生产者应遵循本标准,确保大米的品质和安全。
●品种品质大米品种品质应符合国家标准,选用优质、适应当地环境条件的品种。
品种应具备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产量高且稳定等优点。
同时,应注重品种的多样性和搭配使用,避免单一品种的过度种植。
●外观品质大米的外观品质应符合以下要求:●粒形:米粒完整,呈椭圆或近圆形,无异形米粒。
●粒色:大米应呈白色或浅黄色,具有清新的光泽。
●粒质:米粒应饱满,无杂质,无霉变。
●长度与整齐度:米粒长度应均匀,无过短或过长现象。
加工品质大米加工品质应符合以下要求:●加工精度:大米应经过精选、清理、砻谷、碾磨、抛光等加工工序,达到一定的加工精度。
加工精度过高会导致营养物质损失和口感下降,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控制。
●碾磨均匀度:大米的碾磨应均匀,以获得最佳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碾磨不均匀会导致大米营养成分的不一致。
●杂质控制:大米中不应含有杂质,如沙石、金属等。
这些杂质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威胁。
安全卫生大米安全卫生应符合以下要求:●重金属含量:大米中不应含有过量的重金属元素,如铅、镉等。
这些元素对人体有害,应对其含量进行严格控制。
●微生物指标:大米中应不含有致病菌和其他微生物,以保障人体的健康。
微生物指标包括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数等。
●农药残留:大米中不应含有过量的农药残留物。
农药的使用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并遵循安全间隔期。
●其他有害物质:大米中不应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其他物质,如黄曲霉素等。
包装标识大米的包装标识应符合以下要求:●包装材料:大米包装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具备防潮、防虫、防霉等性能。
同时,材料应环保、可回收利用。
●标识内容:大米包装上应清晰标注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厂家名称和地址等信息。
标识内容应真实、准确,不含虚假宣传和误导消费者的信息。
大米的执行标准是什么大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主要食物之一。
为了保障大米的质量和安全,我国对大米的执行标准进行了严格规定,以确保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
那么,大米的执行标准是什么呢?首先,大米的外观和色泽是执行标准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国家标准,优质大米应该具有晶莹剔透、米粒饱满、色泽自然的特点,不能有发霉、变质等现象。
同时,标准还规定了大米的长度、宽度、厚度等尺寸指标,以及米粒的形状和完整度等要求,以确保大米的外观符合规定。
其次,大米的化学成分和营养指标也是执行标准的重点内容。
国家标准规定了大米的水分含量、杂质含量、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维生素含量等多项指标,以及大米的淀粉含量、胶稠度、咀嚼度等特性指标。
这些指标旨在确保大米的营养价值和食用安全,消费者可以根据这些指标来选择符合自己需求的大米。
此外,大米的加工质量和卫生指标也是执行标准的重要内容。
国家标准规定了大米的加工工艺、储存条件、包装要求等内容,以及大米的卫生指标,例如霉菌、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指标。
这些规定旨在确保大米的加工质量和卫生安全,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最后,大米的标识和包装也是执行标准的重要内容。
国家标准规定了大米的标识要求,包括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企业名称和地址等内容,以及包装要求,例如包装材料、包装形式、包装规格等要求。
这些规定旨在方便消费者了解产品信息,保障产品质量和安全。
总的来说,大米的执行标准涵盖了外观、化学成分、营养指标、加工质量、卫生指标、标识和包装等多个方面,旨在保障大米的质量和安全,确保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
消费者在购买大米时,可以根据执行标准的要求,选择符合自己需求的优质大米,从而享受到健康、安全的食物。
大米检测标准及常规检测项目大米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主食之一,其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
因此,对大米的检测标准及常规检测项目的研究和实施显得尤为重要。
一、大米检测标准1.国家标准我国对大米的检测标准主要是GB/T 17891-1999《大米》和GB/T 15682-2008《大米中污染物限量》两个标准。
其中,GB/T 17891-1999《大米》规定了大米的基本质量指标,包括外观、色泽、气味、口感、含水量、杂质、不完整粒、糙米、碎米、脂肪酸值、脂肪酸组成、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粘性、嗜碱性、糖化度、硬度、糊化温度、糊化度等指标。
2.国际标准国际上对大米的检测标准主要是由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共同制定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Codex Alimentarius)和《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Codex Maximum Residue Limits)两个标准。
其中,Codex Alimentarius规定了大米中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种类和限量,Codex Maximum Residue Limits规定了大米中允许残留的农药种类和限量。
二、常规检测项目1.外观检测外观检测是大米质量检测的重要指标之一,主要包括颜色、形状、大小、光泽度等方面。
颜色应为白色或微黄色,形状应为圆形或卵圆形,大小应均匀一致,光泽度应良好。
2.含水量检测含水量是大米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过高或过低的含水量都会影响大米的品质和储存寿命。
含水量的检测方法主要有称重法、干燥法和电子式含水仪法等。
3.杂质检测杂质是指大米中不属于米粒本身的杂质,如石子、土块、树枝、纸屑等。
杂质的检测方法主要有目视法、筛分法、沉淀法等。
4.不完整粒检测不完整粒是指大米中未完全成熟或受损的米粒,其含有的营养成分较少,对大米的品质有一定影响。
不完整粒的检测方法主要有目视法、筛分法、计数法等。
5.糙米检测糙米是指未经去壳的大米,其含有的营养成分较多,但口感较差。
国家一级大米的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外观:米粒饱满、完整、未破碎,颜色均匀一致,无病虫害、无杂质、无霉变、无霉斑等问题。
2. 水分含量:一级大米的水分含量应该在合理的范围内,通常在14%以下。
适当的水分含量可以保持大米的新鲜度和可食用性,避免霉变和虫害的发生。
3. 米粒长度和宽度:米粒长度一般在5-7毫米之间,宽度较为一致,以保证烹饪后米粒的口感和质地,不过于粘稠,也不会过于松散。
4. 粘性程度:一级大米的粘性程度要符合规定的标准,不过于粘稠,也不会过于松散。
5. 加工标准:大米必须是完整的、未破碎的胚芽以及未去除的外壳,且背沟有皮,粒面留皮不超过1/5的占80%以上。
总之,国家一级大米的标准要求非常高,从外观、水分含量、米粒长度和宽度、粘性程度、加工标准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规定。
只有符合这些标准的大米才能被认定为国家一级大米。
大米的执行标准一、引言。
大米是我国人民的主食之一,其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为了保障大米的质量安全,提高大米的品质,制定和执行严格的大米执行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二、大米的外观要求。
1. 外观色泽,大米应呈现出自然光泽,色泽均匀,不应出现发黄、发黑、发红等异常情况。
2. 外观形态,大米粒饱满,完整无裂缝,无杂质,无虫蛀,无霉变。
三、大米的化学成分要求。
1. 含水率,大米的含水率应符合国家标准,不得超过规定的最高含水率。
2. 水分中的杂质,大米中的杂质含量应符合国家标准,不得超过规定的最高限度。
3. 脂肪酸价,大米中的脂肪酸价应符合国家标准,不得超过规定的最高限度。
四、大米的加工要求。
1. 清洁度,大米在加工过程中应保持清洁,不得受到污染。
2. 加工工艺,大米的加工工艺应符合国家标准,不得使用有害化学物质。
五、大米的储存和运输要求。
1. 储存环境,大米的储存环境应保持通风、干燥,避免受潮、发霉。
2. 运输方式,大米的运输方式应符合国家标准,保证大米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损坏。
六、大米的质量检测要求。
1. 大米的质量检测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2. 大米的质量检测项目应包括外观检测、化学成分检测、加工工艺检测等项目。
七、大米的执行标准的监督和管理。
1. 大米的执行标准的监督和管理应由国家相关部门负责,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体系。
2. 对于不符合执行标准的大米,应及时进行处理,严格追究责任。
八、结语。
制定和执行严格的大米执行标准,是保障大米质量安全的重要举措。
希望各级相关部门和企业能够严格执行大米的执行标准,确保人民群众食用到安全、健康的大米。
大米质量标准135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08年4月11日颁布的《大米质量标准》(GB1354-2008)为了根据实际生产、流通和消费情况,结合大米种类、品种和用途的不同,综合考虑到食用和加工要求,保护消费者合理权益,制定本标准。
一、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普通大米、专业大米以及一般精制普通大米和一般精制专业大米,不包括特级精制大米。
二、术语及定义普通大米:指根据有关标准的要求,经按规定器具进行细粒度、浮白率和容重检验合格的生产物。
专业大米:指供食用或工业特定用途的大米,其品质和特性应符合相关规定。
一般精制普通大米:指经光热技术以及其他精选技术精制后的普通大米;三、技术要求1、大米的容重应为750~800(含)克/升。
2、籽粒的外观检验应符合参考标准的规定:(1)表面应光滑锃亮,洁净无污染,有脱藁、变质、变色、发芽及金粟等缺陷;(2)检验结果不得有腐烂、发霉及有毒有害杂质;(3)籽粒不得悬浮;(4)籽粒大小不得有很大差异;(5)籽粒应完整,不得有破碎或二次受损现象。
3、细粒度检验:大米如有尺寸、容重和形状的要求,需采用专用仪器筛量检验。
检验结果应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具体规定见本标准表1。
6、按照表3的规定,将普通大米的样品放入热膨胀仪,测定并检查其热膨胀值,其结果应符合要求。
7、原粒品尝检验应符合有关规范和表4的要求。
10、检验大米时,应在原样条件下按照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感官检验》进行感官检验,检验结果应合格。
四、结果评定本标准的实施主要依据的是样品容重、细粒度、外观、粒粒外观、浮白率、原粒品尝、味觉气味以及甘-酸-苦-辣等检验结果,参照本标准表1~6进行结果评定,符合所有项目要求者,为合格品;任一项目不符合要求者,均为不合格品。
大米的执行标准是什么大米是我国人民的主食之一,其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为了保障大米的质量安全,我国对大米的执行标准进行了严格规定,以确保大米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
首先,大米的外观要求。
根据国家标准,大米的外观要求包括籽粒形态、色泽、杂质等方面。
籽粒形态要求饱满,色泽要求自然光泽,不得有霉变、变色等现象,杂质要求少于国家标准规定的限量。
其次,大米的品质指标。
大米的品质指标包括水分含量、垩白粒率、整精米率、碎米率等方面。
水分含量是大米质量的重要指标,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大米的质量,国家标准规定水分含量不得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限量。
垩白粒率是指大米中带有糠皮的比率,整精米率是指大米中完整颗粒的比率,碎米率是指大米中碎颗粒的比率,这些指标都是评价大米品质的重要指标。
再次,大米的加工要求。
大米的加工要求包括碾米加工、包装储存等方面。
碾米加工要求在不影响大米品质的前提下,尽可能保留大米的营养成分,包装储存要求符合食品卫生标准,确保大米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不受污染。
最后,大米的安全标准。
大米的安全标准是指大米中不得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如重金属、农药残留等。
国家标准对大米中的有害物质含量进行了严格限制,以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综上所述,大米的执行标准是多方面的,涉及外观、品质、加工和安全等多个方面。
只有严格执行这些标准,才能保障大米的质量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健康。
希望各相关部门和生产企业能够高度重视大米的执行标准,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生产,确保大米的质量安全,让人民群众放心食用。
大米国家质量标准
大米国家质量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外观质量指标:
1、外观:大米应无外污染,米质白洁,米粒完整,无湿润、糊状及变质现象;
2、破损率:大米破损率应小于3.0%;
3、杂质:大米中杂质应小于2.0%;
4、色泽:大米应有良好的色泽,不得有明显的异色现象;
二、理化指标:
1、水分:大米水分应小于14.0%;
2、蛋白质:大米蛋白质应大于7.0%;
3、糙米:大米糙米应小于2.0%;
4、整精米:大米整精米应大于70.0%;
5、淀粉:大米淀粉应大于65.0%;
6、油脂:大米油脂应小于2.0%;
三、微生物指标:
1、大肠菌群:大米中大肠菌群应小于3.0个/g;
2、霉菌:大米中霉菌应小于2.0个/g;
3、沙门氏菌:大米中沙门氏菌应小于3.0个/g。
优质大米标准优质大米标准一、品种:应选用具有良好食品特性、稳产、抗逆性强以及适应性广的大米品种,如粳稻、籼稻等。
二、基础要求:1.外观:应清洁、光滑、无霉变、破碎、变形、发霉、病虫害变质及异物。
2.色泽:应白净光洁,具有相应品种特色的范围。
3.气味:应清香自然,无杂味、酸臭味或腐败味。
4.质地:应耐煮、煮熟不粘、不糊不散,有弹性,口感好,且不含硬果、碎粒等质量缺陷。
5.水分:应符合国家规定,含水量在13%以下,并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三、品质等级:1.特级优质大米:味道纯正,外观光滑、色泽白净、粒型成型美观,带有芳香气味,质地饱满,口感佳。
2.一级优质大米:外观、色泽、气味、质地和口感等方面应达到国家及地方规定的标准,品质上乘。
3.合格大米:符合国家及地方规定的标准,没有影响消费的质量问题,但品质与优质大米有一定差距。
四、生产条件:1.选种:应选用天然绿色种子,并做好隔离工作,确保种源质量良好。
2.田地:选用土质细密、肥沃、排水良好的田地,并采用科学合理的耕种措施。
3.施肥:按照土地性质和生长需要进行科学施肥,使其含量均衡,充分发挥植物的生长潜能。
4.灌溉:应按照大水、中水、小水灌溉,定时定量进行浇水,确保水分充足。
5.治理病虫害:应采取科学防治措施,保持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的稳定和优良。
五、包装与贮存:1.包装:不应使用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包材,用符合国家规定的优质材料包装。
2.贮藏:应保存在干燥、通风、避光、低温等条件下,并尽快消费。
在储存过程中,应注意检查包装是否完好,以避免大米受潮、霉变、变质。
以上就是优质大米的标准,严格执行这些标准,才能保证大米的品质和食品安全。
2023年国家大米记载标准
简介
本文档旨在确立2023年国家大米记载标准,以保证大米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数据收集
为了设立准确和可靠的标准,我们进行了广泛的数据收集。
我们调查了大米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包括种植、收获、加工和贮存等。
我们还考虑了国内外现行的大米标准。
标准制定
基于数据收集和综合分析的结果,我们制定了以下大米记载标准:
1. 外观与形状
- 大米颗粒饱满、形状规整,无异常变形。
2. 味道和口感
- 大米应具有天然香气和独特口感。
- 不得含有异味或杂质。
3. 营养价值
- 大米应富含营养,包括维生素和矿物质。
- 不得含有有害物质。
4. 含水量
- 大米水分含量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确保存储稳定性和品质。
5. 检测方法
- 应使用可靠的实验室检测方法,以精确测试大米的质量和安
全性。
6. 标识要求
- 大米包装上应有明确的标识,包括品牌、产地、净重等信息。
实施与监督
为确保标准的实施和执行,应建立相关的监测和检验机制。
相关部门和机构应加强对大米的抽检和质量监管,并对违反标准的企业进行惩罚。
结论
2023年国家大米记载标准的制定旨在提高大米的质量和安全水平,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标准的实施将有助于促进大米行业的发展和提升国内大米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