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实务导论b
- 格式:ppt
- 大小:4.14 MB
- 文档页数:66
导论部分一国际贸易的特点(国际贸易属跨国家跨地区性质的交易)1 国际贸易是一项具有涉外性质的商业活动2 国际贸易环境错综复杂,变化多端3 国际贸易的风险远比国内贸易大4 国际贸易线长、面广、中间环节多5 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异常激烈二国际货物贸易适用的法律与惯例(一)国际货物贸易适用的法律:1、适用合同当事人所在国国内的有关法律(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是我国外贸领域中一项最根本、最重要的法律)若买卖双方没有在进出口合同中约定解决合同争议所适用的法律,则由受理合同争议的法院或仲裁机构,依据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来处理合同项下的争议2、适用有关的国际协定、条约或公约而且进出口合同的订立、履行和处理合同争议,还必须符合合同当事人所在国缔结或参加的有关国际贸易、运输、商标、专利、知识产权和仲裁等方面的协定、条约或公约我国对外缔结或参加的双边或多边的有关的国际货物贸易方面的协定、条约或公约有很多,主要如下:双边协定;多边协定;国际条约或公约(《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CISG 我国是最早加入此公约的缔约国之一,我国核准该公约时,对其适用范围曾提出了保留,(即认为该公约的适用范围,应仅限于营业地分处于不同缔约国的当事人之间所订立的货物买卖合同;合同形成保留,涉外合同运用书面形式)(二)国际贸易货物适用的惯例1 国际贸易惯例的含义:通常是指国际组织根据国际贸易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般习惯做法制定成文的规则,且这些规则根据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原则,被国际上普遍接受和广泛使用,而成为公认的国际贸易惯例。
必须明确三点(1,2,3)2 国际贸易惯例的性质和法律地位:根据合同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原则采用;国际贸易惯例本身不是法律,它不具有强制性,但是通过政府立法和国际立法,可赋予国际贸易惯例法律效力;如果在国际货物买卖中,做了与国际贸易惯例中冲突的,在解释当事人义务,必须以合同为准3 国际贸易惯例的作用:有效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有利于简化交易手续,加速成交过程,提高履约率,便于处理合同争议;有效弥补了国际贸易法律的不足4 关于国际贸易中几类常用的国际贸易惯例解释国际贸易术语适用的惯例:Incoterms托收适用的国际惯例:uniform rules for collections跟单适用证适用的国际惯例:备用信用证适用的国际惯例和银行保函适用的国际惯例等(三)国际惯例遵循的准则1 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2 缔约自由3 公平交易4 诚实信用5 恪守合同6 遵守法律(四)国际货物贸易的基本做法:进口和出口贸易都包括交易前的准备、商定合同和履行合同三个阶段一进出口贸易的一般业务程序交易前的准备商定出\进口合同出/进口合同的履行出口贸易的程序进口贸易的程序二各种国际贸易方式的灵活运用(单边进出口,经销,代理,寄售,展卖。
国际贸易实务案例分析集第一章导论[案例1]有一份CIF协议在美国签订, 由美国商人A发售一批IBM电脑给香港商人B, 按CIF香港条件成交。
双方在执行协议旳过程中, 对协议旳形式及协议有关条款旳解释发生争议。
请分析处理此项纠纷应合用香港法律还是美国法律?[案例分析]结论: 应合用于美国法律。
理由: 协议与美国关系最亲密, 由于订约地和履约地都在美国。
分析: 在按CIF香港条件成交旳协议中, 出口方在出口国装运港履行交货义务, 因此履约地在美国装运港, 而非目旳港香港。
(有关CIF条件旳内容参见“贸易术语”)第二章货品旳质量[案例1] 商品质量不符引起旳纠纷案我生产企业向马来西亚客户出口汽车配件, 品名为YZ-8303R/L, 但生产企业提供了YZ-8301R/L, 两种型号旳产品在外型上非常相似, 但却用在不一样旳车型上, 因此客户不能接受, 规定我方要调换产品或减少价格。
我方考虑到退货相称麻烦, 费用很高, 因此只好减少价格15%, 了结此案子。
[案例分析]商品旳质量是国际货品买卖协议中不可缺乏旳重要条件之一, 是十分重要旳条款。
卖方属于重大违约, 因此赔偿对方损失是不可防止旳。
[案例2]我某出口企业与德国一家企业签定出口一批农产品旳协议。
其中品质规格为: 水分最高15%, 杂质不超过3%, 交货品质以中国商检局品质检查为最终根据。
但在成交前我方企业曾向对方寄送过样品, 协议签定后又电告对方, 确认成交货品与样品相似。
货品装运前由中国商检局品质检查签发品质规格合格证书。
货品运抵德国后, 该外国企业提出: 虽然有检查证书, 但货品品质比样品差, 卖方有责任交付与样品一致旳货品, 因此规定每吨减价6英磅。
我企业以协议中并未规定凭样交货为由不一样意减价。
于是, 德国企业请该国某检查企业检查, 出具了所交货品平均品质比样品差7%旳检查证明, 并据此提出索赔规定。
我方不服, 提出该产品系农产品, 不也许做到与样品完全相符, 但不至于低7%。
导论(国际贸易实务)导论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国际贸易的概念、特点、分类及研究对象;·掌握国际贸易的研究方法;·系统掌握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二)技能目标·能应用所学知识分析案例;·能运用有关贸易知识解释国际贸易现象;·能系统地阐述国际贸易的历史沿革。
第一节关于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一、国际贸易的概念(一)国际贸易的含义国际经济贸易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商品和劳务(包括知识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国际贸易也可称为世界贸易或全球贸易,如果站在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角度来看,又可称它为对外贸易。
(二)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贸易早在奴隶社会就已经出现到了封建社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也有所发展。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后,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并开始具有世界规模。
二战后,国际贸易迅速扩大和发展。
(三)国际贸易的特点1、贸易活动的双重性一宗国际贸易活动要涉及四个主体,即出口商、出口国、进口商、进口国,它既是厂商与厂商之间的贸易,又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贸易。
2、国际贸易风险大(1)信用风险大(2)汇率风险大(3)运输风险大(4)政治风险大3、竞争激烈4、影响因素多,程序繁杂(1)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对市场的影响。
(2)文化传统对市场的影响。
(三)宗教组织宗教组织在社会中有相当大的影响,既是购买团体和消费力量,又对消费者的购买有影响。
(四)宗教矛盾有宗教矛盾的地区或国家往往政治不够安定,冲突经常发生,国际企业在这些地区的营销活动应认真考虑。
二、国际贸易的相关概念(一)国际贸易的计量1.贸易额与贸易量贸易额:是指用货币表示的反映一国一定时期内对外贸易规模的指标,由一国一定时期内的出口额加进口额构成。
贸易量:用来衡量某一商品的国际贸易情况。
2.总贸易与专门贸易总贸易:是指以国境为标准划分的进出口贸易。
凡进入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总进口;凡离开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总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