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的变化
- 格式:ppt
- 大小:1.79 MB
- 文档页数:13
上海地区行政区划变化1949-2009解放初上海市共辖30个市辖区,其中20个市区,10个郊区,58年原江苏省10个县先后改隶上海市,面积从636平方公里扩大到今5910多平方公里市中心区(1949-1960,期间逐步归并,形成目前行政规划):1.黄浦区,2.老闸区,3.卢家湾区(简称卢湾区),4.邑庙区,5.水上区(1953年以黄浦江、苏州河及其68条支流水域设置。
因居民都是散居水上的船民,故名。
1956年年底因散居水上船民大部分都已在陆上定居而撤销),6.新成区,7.蓬莱区,8.嵩山区,9.徐家汇区(简称徐汇区),10.常熟区,11.长宁区,12.静安寺区(简称静安区.1956撤消建制,1960年复建),13.法华区,14.普陀区,15.闸北区,16.北站区,17.北四川路区,18.提篮桥区,19.虹口区,20.杨树浦区,(1949年改名杨浦区),21.榆林区撤并至今日情况(只针对以上区名,并不涉1970年后的更动):南市区(1956年6月水上区撤销,黄浦江和苏州河两水域的中线以西,以南归区境,1960年新成区东部及邑庙区、卢湾区的部分地区划归区内,后改动见备注1)卢湾区(1956年、1960年两次调整行政区划,先后将撤销的嵩山区和邑庙区部分地境并入,成今界。
)徐汇区(1956年常熟区与徐汇区合并,仍名徐汇区。
)长宁区(无撤并情况,但1980年后有多次括界成今界)静安区(1956年撤销静安区建制,以常德路、富民路为界,析为东、西两部,分别并入新成、长宁2区。
1960年初以江宁区全部、新成区西部及长宁区镇宁路以东部分地复置静安区。
)普陀区(1950年闸北、真如、新泾3区部分地段划入后,辖境扩展至苏州河以北,1956年后又多次划入真如、大场、西郊等区和宝山县部分地域。
)闸北区(1956年北站区并入。
1958年划入原北郊区中山北路至场中路地区。
1962年从虹口区划入罗浮路以西地区。
)虹口区(1956年划入北四川路区,1960年划入提篮桥区)杨浦区(1958年北郊区撤销,将走马塘以南划入。
我家乡上海的变化——城市空间的历史变迁一.引言上海作为我成长的地方,充满了我的回忆,还记得18年前的上海,那时的上海还没地铁,没有空调车,没有宝马,没有奔驰,一辆大众就可以让我们这群孩子羡慕很久。
那时的上海除了市区的道路是柏油马路,其他的都还是烂泥路。
那时的上海,除了大商场,几乎没有人家装空调。
现在想想,那时的上海好像很落后。
可是如今的上海却大不一样啊,路上跑的都是名牌车,路都是柏油的了,家家都有空调。
上海作为中国的一个金融中心,现在正以四个中心为目标,以世博会为契机,快速发展。
谁能知道18年后的上海又是什么样呢?二.上海的高度上海在1843年开埠,那时的上海只是一个小小渔村,在南京条约中上海被迫被当做通商口岸,从此,上海踏上了历史的舞台。
对于过去的种种事情在这里我就不一一介绍了,因为他太复杂,太久远。
对于上海的高度,我想就从我小时候开始吧,记得在我一岁的时候,我家从虹口区搬到了现在的浦东新区,当时的浦东新区还是一片农田,我家住的是当时我们这一片唯一的两座公寓,在当时已经算是高楼了,旁边只有一层两层的平房,四周是一望无际的田野,听长辈们说,那时候总有一个放羊的哥哥带我出去玩,我想当时应该还能看见星星吧。
可如今的却已经大不一样了,仅仅过了17年,四周的田野已经被一片片的公寓所替代,6层楼高的住宅楼已经遍地都是,附近还有3个别墅区,可以说仅仅从我家附近就可以看出上海的高度变化。
再说说我家门前的马路吧,从前我家门前只有一条泥巴路,每到下雨天,路就不能走人,当夏天太阳很旺盛的时候,马路就开裂,有时候,风一挂,漫天飞舞的就是尘土,可以说门前的马路就是一个痛啊,但几年之后,当我开始上小学的时候,我家门前的路开始了他的第一次翻新,巨大的工程车拉来了一车有一车的水泥,我好奇的站在马路边上生平第一次看见了水泥的原始形态,看着一车车的水泥倒在马路上,我第一次看见了水泥马路,之后几年陆陆续续有翻修了几次,知道如今的柏油马路。
《浦东新区的变迁与未来》作文说起浦东新区,那可真是一个充满奇迹和故事的地方。
我从小就生活在上海,亲眼目睹了浦东新区从一片农田和破旧厂房逐渐崛起成为现代化的繁华之地。
还记得小时候,第一次跟着父母去浦东,那时候的浦东和现在简直是天壤之别。
印象中,道路狭窄且坑坑洼洼,公交车颠簸得让人难受。
周围大多是一些老旧的工厂,烟囱里冒出的黑烟让天空都显得灰蒙蒙的。
农田里种着各种蔬菜,农民们辛勤地劳作着。
当时,陆家嘴那一带还没有那些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也还只是存在于规划图上的一个梦想。
金茂大厦所在的地方,只是一片荒芜的空地。
而现在,陆家嘴已经成为了上海最具标志性的金融中心之一。
东方明珠塔傲然屹立在黄浦江畔,每到夜晚,灯光璀璨,美不胜收。
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和上海中心大厦,这三座高楼如同巨人一般,俯瞰着整个上海。
再说说交通吧。
以前去浦东,过黄浦江只能通过摆渡船。
每次摆渡,都要排上长长的队伍,等上好久才能上船。
船上人挤人,空气浑浊,江风一吹,还带着一股难闻的味道。
如今,南浦大桥、杨浦大桥、卢浦大桥等众多大桥横跨黄浦江,将浦东和浦西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还有那一条条地铁线路,像地下的巨龙,快速而便捷地运送着人们。
以前的浦东,购物的地方少得可怜。
想要买件像样的衣服或者买点好东西,都得跑到浦西去。
而现在,浦东新区到处都是大型的购物中心。
像国金中心、正大广场、八佰伴等等,里面汇聚了各种国内外的知名品牌。
不仅如此,还有许多特色小店和商业街,满足了人们不同的消费需求。
我还记得有一次,和朋友去世纪公园游玩。
那时候的世纪公园周边还没有那么多的高楼大厦,显得格外宁静。
公园里绿树成荫,湖水清澈见底。
我们在草地上铺上毯子,一边野餐一边欣赏着周围的美景。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身上,温暖而惬意。
如今,世纪公园周边已经高楼林立,但公园依然保持着它的美丽和宁静,成为了人们休闲放松的好去处。
在教育方面,浦东新区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浦东新区建区40年主题语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浦东是上海市的一个主要行政区,也是上海市最东部的一个区。
浦东新区建区40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上海市的经济支柱和现代化城市的典范。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浦东新区建区40年的主题语。
浦东新区建区40年主题语可以是“开放创新、共创繁荣”。
作为上海市的经济发展引擎,浦东新区始终坚持开放创新的发展理念,积极吸引外资和人才,打造成为国际化、现代化的城市。
在过去的40年里,浦东新区吸引了大量的跨国公司和金融机构进驻,形成了一个集金融、科技、制造业等多个产业于一体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浦东新区还不断推动创新发展,助力上海实现经济转型升级,为城市的繁荣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浦东新区建区40年来取得的成就值得我们铭记和赞美。
在未来的发展中,浦东新区仍将继续秉承开放、创新、绿色、共享的理念,不断前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希望浦东新区在建区50年、60年乃至更长时间里,能够继续成为上海市的骄傲,成为全国的典范,为中国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
愿浦东新区建区40周年主题语“开放创新、共创繁荣”,永远闪耀在城市的天空之中!第二篇示例:浦东新区建区40年,伴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变迁,见证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
40年来,浦东新区不断突破传统,不断追求创新,让这片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上海乃至整个中国的经济、科技和文化中心之一。
回顾这段艰辛而辉煌的历程,我们不能不感叹一声:40年,浦东新区的发展,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部缩影,也是中国奇迹的一部分。
回顾40年来浦东新区的发展历程,我们看到了一幅绚丽的城市画卷。
从最初的田野荒地到如今的高楼大厦,从最初的小村庄到如今的繁华都市,浦东新区实现了从“小村庄”到“国际大都市”的历史性跨越。
在这个过程中,浦东人民坚定不移地走创新发展之路,不断开拓创新之地,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浦东新区建区40年来,始终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不断追求创新创新,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下列有关我国改革开放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②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着世界③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④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2.“一分钟,333元投入研究和实验;一分钟,生产汽车55辆;一分钟,5288万元货物进出口;一分钟,创造GDP1.57亿元……”中国的每一分钟都在发生巨大的改变,这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成就的中国奇迹。
这一中国奇迹使我们更加坚信( )A.改革开放使中国跨入发达国家行列B.改革开放使中国基本实现了现代化C.改革开放推动中国踏上了强国之路D.改革开放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3.新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家进入中国的外资银行、在全国率先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设立首个自贸区……从一片阡陌交错的农田到活力四射的现代化新城,地区生产总值从开发开放之初的60亿元增长到2020年接近1万亿元,上海浦东新区的开发开放,一定程度上也标志着中国的腾飞。
从浦东新区的亮眼变化看改革开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①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②改革开放让中国梦变成了现实③改革开放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④改革开放极大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A.①④B.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4.近年来我市加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力度,立足“插花式”特征,精确瞄准脱贫攻坚的“靶子”,开对精准脱贫的“方子”,大力推广“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脱贫攻坚首战报捷。
你对我市这一扶贫举措的认识是()①有利于提高我市居民生活水平②有利于缩小我市居民的贫富差距,逐步实现共同富裕③有利于在全市消除贫困、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④确保我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5.《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规定,要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困难地区的支持力度。
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浦东的开发开放1990年4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宣布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时候,那时候谁都不知道,黄浦江边的小渔村会发生怎样的巨变。
浦东开发开放28年,她的变化让大家禁叹不已。
在浦东开发开放前,人们都是“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听长辈们说那时候的浦东真的很落后。
交通极其不方便,通往市里的公交车只有2条线路,马路十分狭窄,很多地方甚至还是泥泞的小路;人们的居住条件也十分差,一大家人挤在一间棚户房中,没有独立的卫生间、没有热水器、没有空调、没有冰箱、没有煤气、甚至没有电灯;买东西还需去崂山新村和东昌路,那边才有商店;那时人们的生活环境也十分恶劣,路边就是臭水沟。
今天的浦东可以说是实现了华丽的蜕变。
现在一说到浦东浮现在我们脑海的便是陆家嘴金融贸易区、迪士尼游乐场、自贸区等等。
1990年,国务院正式宣布开发开放浦东,浦东便如同春天的嫩芽一般,一天一个模样,飞速地成长。
1995年东方明珠正式启用成为亚洲第一高塔、2000年地铁连起浦东浦西、2010年世博会开办、2013年上海中心创造新高度,还有上海自贸区挂牌、上海迪士尼迎客、C919大飞机首飞、张江科学城规划出炉等等。
浦东这块土地的命运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连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他们的命运也一起发生了改变。
听爸爸说,浦东开发开放后,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方便了。
交通越来越便利,南浦大桥、杨浦大桥都通车了,那时候交通问题对于浦东建设的限制很大,所以连接浦东浦西的隧道和大桥一直在马不停蹄地建设。
政府安排动迁之后,原来的三口之家都有了两房一厅,人们的居住条件也改善了。
1995年,众所周知的第一八佰伴有限公司,经国务院批准,在浦东开业。
着1997年第八届全运会在上海举行,浦东有了棒垒球场,后来,为了迎接全运会,球场周边的交通设施、路政设施都加快建设,商业也发展起来。
再到后来,浦东又建造了许多房子作为居民区,浦西有一部分居民也动迁过来,这里的人气越来越旺。
浦东新区建设案例咱来唠唠浦东新区的建设案例,那可老精彩了。
以前的浦东啊,就像是个没被发掘的小土妞。
到处是农田和破旧的小房子,在上海这个大舞台上,就是个小配角。
但是呢,政府就像一个超级有眼光的星探,看到了浦东无限的潜力。
于是就开始大刀阔斧地搞建设啦。
就拿陆家嘴金融中心来说吧。
他们在那片土地上,就像搭积木似的,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
金茂大厦就像一个优雅的绅士,直挺挺地站在那,闪着金属的光泽。
环球金融中心呢,头顶上还开了个“小天窗”,像戴着个特别的帽子,站在那可威风了。
还有后来的上海中心大厦,就像个超级巨人,又高又酷,成了中国第一高,站在那俯瞰着整个浦东的变化。
交通方面也是变化巨大。
以前过江可能得靠个小轮渡,晃晃悠悠的。
现在呢,一座座大桥横跨浦江,像一条条巨龙。
还有那地铁,就像地下的小火车,密密麻麻地穿梭在浦东的各个角落,想去哪都方便得很。
再说说临港新片区吧。
这就像是在浦东这个大花园里新开垦的一块特别的地儿。
他们大力吸引各种高科技企业,就像摆地摊似的,把各种创新的好东西都摆出来。
特斯拉超级工厂就在那落户了,就像来了个超级明星,一下子把全世界的目光都吸引过来了。
那带来的可不光是汽车的生产,还有一堆相关的企业和人才都跟着来了,像小跟班似的。
在浦东建设的过程中,还特别注重环境的打造。
以前那些臭水沟啥的,现在都变成了漂亮的公园。
世纪公园就像浦东的绿肺一样,里面花草树木郁郁葱葱的。
人们休息的时候,就像一群小蚂蚁一样,在公园里散步、野餐,可惬意了。
浦东的建设就像一场超级大变身秀,从一个毫不起眼的小地方,变成了现在国际化的大都市的闪亮名片。
这背后啊,是无数人的努力和智慧,就像一场超级英雄的大聚会,大家齐心协力,才有了现在这么棒的浦东。
欣颖国贸一班 1011081129思修论文改革开放后居民生活上的变化1840年开埠之初,的市场经济是由外国资本家及其买办所主导的,随着租界的繁荣,江浙一带有钱的绅商,也就是原来在乡下的有点文化、有点前瞻性的土财主开始参与进来,并且开始形成一定的势力。
再随着时代的发展,大约19世纪末期20世纪初,由一些原来的小商贩发展起来的,或者在国外攒了点钱回国的"海归派"所组成的民族资本家开始展露头角,具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
在这个时期,虽然仍然处于清政府的封建统治下,但在实际上,自由资本主义已经有了长远深入的发展。
而且在社会主导权力上基本上摆脱了封建统治,同时超脱了外国政治势力的控制。
成为了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由王国。
也成就了最初的繁荣!无海驻足,看不到波涛汹涌、白帆点点的大海,只见到宽阔的黄浦江静静的流过,给大带来了无穷的活力和无尽的魅力。
浦岸便是当年的十里洋场,一座座异国风味的建筑矗立在美丽的外滩,向人们展示着那远去的曾经的繁华。
自1843年开埠,一百多年的时间,始终独领风骚,这里是中国实业的发祥地,是对外交往的窗口,是经济的风向标,是冒险家的乐园。
二、三十年代,已是中国最大通商口岸,是具有明显的西方色彩的城市,纸迷金醉,风花雪月,成就了多少文人墨客、戏子名媛。
鲁迅曾在此捉笔为枪,讨伐那黑暗的封建制度;以这里作为革命的中间站,报国思想生长、升华;梅兰芳、胡蝶、周璇从这里脱颖,一代明星名就功成;介石、杜月笙更与这里有着不解之缘,那时候左右中国全局的极有可能是青红二帮。
解放后,作为全国最早的工业基地,为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牌的手表、轿车,凤凰、永久牌的自行车曾经是国人的梦中情人,师傅、技术支援全国更是的骄傲。
浦江东岸是最年轻的城区,一九九O年正式开发开放,短短十几年的时间,浦东经济高速发展,城市面貌发生了惊人变化,浦东新区已成为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中国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杆。
上海陆家嘴几十年翻天覆地变化
浦东,应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以改革开放为己任。
开发开放25年来,浦东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和“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
进入二次创业的新阶段,浦东将坚持“四个中心”核心功能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导区、国家改革示范区的总体定位,努力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中的排头兵和创新发展先行者中的先行者。
图为1990年,上海陆家嘴
陆家嘴,是浦东沧桑巨变的缩影。
25年来,陆家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阡陌农田到高楼林立、从冷僻乡间到繁荣市区,成为上海最具魅力的地方。
本文选取了不同时期陆家嘴的开发建设图片,让我们跟着摄影师的镜头,从中探寻浦东开发开放的轨迹。
图为1994年,东方明珠塔。
图片摄影:茅正元、刘炳源、周云骅、黎自立、杨焕敏、刘炳标、吴慧全等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2000年
2005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1997年,建造前的陆家嘴中央绿地。
2013年的陆家嘴中心绿地。
1990年的浦东开发办公室。
2005年的浦东新区人民政府。
谢欣颖国贸一班思修论文上海改革开放后居民生活上的变化1840年上海开埠之初,上海的市场经济是由外国资本家及其买办所主导的,随着上海租界的繁荣,江浙一带有钱的绅商,也就是原来在乡下的有点文化、有点前瞻性的土财主开始参与进来,并且开始形成一定的势力。
再随着时代的发展,大约19世纪末期20世纪初,由一些原来的小商贩发展起来的,或者在国外攒了点钱回国的“海归派”所组成的民族资本家开始展露头角,具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
在这个时期,虽然上海仍然处于清政府的封建统治下,但在实际上,自由资本主义已经有了长远深入的发展。
而且在社会主导权力上基本上摆脱了封建统治,同时超脱了外国政治势力的控制。
成为了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由王国。
也成就了上海最初的繁荣!上海无海驻足上海,看不到波涛汹涌、白帆点点的大海,只见到宽阔的黄浦江静静的流过,给大上海带来了无穷的活力和无尽的魅力。
浦江西岸便是当年的十里洋场,一座座异国风味的建筑矗立在美丽的外滩,向人们展示着那远去的曾经的繁华。
自1843年开埠,一百多年的时间,上海始终独领风骚,这里是中国实业的发祥地,是对外交往的窗口,是经济的风向标,是冒险家的乐园。
二、三十年代,上海已是中国最大通商口岸,是具有明显的西方色彩的城市,纸迷金醉,风花雪月,成就了多少文人墨客、戏子名媛。
鲁迅曾在此捉笔为枪,讨伐那黑暗的封建制度;孙中山以这里作为革命的中间站,报国思想生长、升华;梅兰芳、胡蝶、周璇从这里脱颖,一代明星名就功成;蒋介石、杜月笙更与这里有着不解之缘,那时候左右中国全局的极有可能是青红二帮。
解放后,上海作为全国最早的工业基地,为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上海牌的手表、轿车,凤凰、永久牌的自行车曾经是国人的梦中情人,上海师傅、上海技术支援全国更是上海的骄傲。
浦江东岸是上海最年轻的城区,一九九O年正式开发开放,短短十几年的时间,浦东经济高速发展,城市面貌发生了惊人变化,浦东新区已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中国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杆。
浦东六大功能区管委会被全部取消了。
这个2010年2月25日的变化,到现在还不太为外界所知。
自1990年中央决定开发开放浦东以来,当地行政管理体制先后发生了四次改变:开发开放办公室,党工委、管委会、正式建政等。
重庆两江考察团2010年8月份考察浦东之后发出如是感慨:从领导小组到管委会,再到新区政府,浦东新区的管理模式与时俱进。
1 管委会回归到一级政府模式8月30日,浦东新区成山路口,这里是浦东新区合并了原南汇区之后新设立的政府办公地点。
部分最近几年新入职公务员并不知道浦东也曾有过管委会模式管理阶段。
1990年到1992年底,上海成立浦东开发领导小组,下设浦东开发办公室,“开发办”属上海市政府的一个派出机构,形成了三区两县政府加一个浦东开发办的行政管理格局,在管理体制上,由上海市委市政府决策、各委办局和三区两县具体实施。
这种机制的优点是有利于调动各区县的积极性,为前期启动浦东的开发打下了一定的基础,然而,问题也随之暴露。
“尽管分散管理的体制有利于调动区县的积极性,但这种管理体制的明显不足,则是各区县过分注重局部的利益,使浦东的开发和建设难以形成统一整体的规划”,上海方面一份有关总结材料如是说。
1993年初,上海方面正式成立了中共上海市浦东新区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浦东新区管理委员会,管委会作为上海市政府的派出机构,统一负责浦东新区开发开放的管理工作,承担行政管理职能,更多的是协调功能。
作为海南洋浦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制度设计者之一夏明文博士告诉本报记者,管委会一般都得到地方人大以及政府的授权,才可以行使相关职权。
这是浦东新区管委会的雏形,自此,浦东正式进入管委会时代,与此同时,上述各区在浦东的部分全部划入浦东,从此,管委会的管理范畴和浦东实际区域面积并无差异。
这为管委会治下的浦东提供了快速发展的体制保障,不过,管委会开始有点“不伦不类”了。
随着浦东面积、人口增多,社会事务不断增加,与此同时,从大环境而言,中央对浦东新区的优惠政策逐渐弱化,新区大规模开发建设基本结束,涉及新区有关部门职能行使中的法律地位问题也需要及时解决。
34 小康INSIGHT CHINAXIAOKANG STORY小康故事只靠一叶小舟摆渡,“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这句话,更是形象地展现出彼时人们对于浦东浦西的认知。
浦东的机会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
“那时的上海患了严重的‘城市病’,当时深圳特区的建立,启示上海要寻找新的发展空间。
1988年4月,市九届人大一次会议正式提到了‘开发浦东’,称浦东是上海未来的希望,那边要建设一个‘新上海’,以减轻‘老上海’的压力。
”谢国平说。
1990年4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发开放浦东,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浦东的历史自此掀开新的一页,浦东的命运也因此彻底改变。
大变样,这大概是浦东上演最多的故事。
“30年来,浦东发生了史无前例的变化,用日新月异来形容毫不夸张。
”来自广东的游客陈强对浦东的建筑印象深刻,“走进浦东,到处是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现代化的设施,多姿多彩的造型。
”上海中心大厦,地面119层632米,是中国第一高楼,浦东的地标性建筑。
站在位于大厦第118层的“上海之巅”观光厅远眺,浦江两岸的旖旎风光尽收眼底。
“真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境。
”陈强说。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它由11个大立自由贸易区,但映入他的眼帘的是战争留下的碉堡,农田和荒凉的芦苇荡,不见人影,唯有江风萧瑟”。
《浦东时报》原副主编、《浦东开发》杂志原主编谢国平在他的《浦东故事:这样的梦想更中国》一书如是写道。
地方志显示,明永乐年间,黄浦江水系形成,江水自南向北与吴淞江相汇后,折向东流,东岸形成一块嘴状的冲积沙滩。
明代翰林院学士陆深,生卒于此,故称这块滩地叫陆家嘴。
在变身今日现代化金融中心之前,陆家嘴曾是一块河流纵横、交通便利的区域。
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浦东最高建筑物仍是建于1954年、高度只有26米的东昌路消防瞭望塔。
1995年,这座瞭望塔正式停用,1999年9月13日,瞭望塔在一声爆破声中被拆除。
浦东陆家嘴,现在已是上海最具魅力的地方之一,然而,谁能想到,在上世纪80年代,站在8层的东昌路消防瞭望塔上,就能把浦东尽收眼底。
上海陆家嘴几十年翻天覆地变化
浦东,应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以改革开放为己任。
开发开放25年来,浦东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和“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
进入二次创业的新阶段,浦东将坚持“四个中心”核心功能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导区、国家改革示范区的总体定位,努力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中的排头兵和创新发展先行者中的先行者。
图为1990年,上海陆家嘴
陆家嘴,是浦东沧桑巨变的缩影。
25年来,陆家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阡陌农田到高楼林立、从冷僻乡间到繁荣市区,成为上海最具魅力的地方。
本文选取了不同时期陆家嘴的开发建设图片,让我们跟着摄影师的镜头,从中探寻浦东开发开放的轨迹。
图为1994年,东方明珠塔。
图片摄影:茅正元、刘炳源、周云骅、黎自立、杨焕敏、刘炳标、吴慧全等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2000年
2005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1997年,建造前的陆家嘴中央绿地。
2013年的陆家嘴中心绿地。
1990年的浦东开发办公室。
2005年的浦东新区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