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_角的大小比较
- 格式:ppt
- 大小:1.03 MB
- 文档页数:21
基础篇:6.6)形位公差-基准Datum本章⽬标:了解形位公差基准及运⽤。
1.前⾔基准是形位公差专有的东西,是公差标注的⼀个重要的升级。
没错,以前的线性公差是没有基准的,因为线性公差代表的是两个特征之间的距离。
原因在于,没有基准的符号。
虽然线性公差在实际的运⽤中,⼤家都早早明⽩的基准的重要性,也有在运⽤基准的概念,但并没有归类成理论。
所以这种线性公差有基准的概念是很暧昧的,哪怕是在尺⼨链标注中。
如下图,虽然⼤家都知道轴端是基准,但也不是不能狡辩。
但形位公差有了基准符号,就不⼀样了。
任何⼈都能明⽩什么是基准。
这章就是专门讲述如何标注基准的。
2.基准定义2.1 基准— 与被测要素有关且⽤来定义其⼏何位置关系的⼀个⼏何理想要素(如轴线、直线、平⾯等);— 可由零件上的⼀个或多个基准要素构成。
2.2 模拟基准要素— 在加⼯和检测过程中⽤来建⽴基准并与基准要素相接触,且具有⾜够精度的实际表⾯。
//有些⽹络的资料和培训教材是错的,特别坑,要注意。
如下图:2.3 检测⽰例---在加⼯和检测过程中,往往⽤测量平台表⾯、检具定位表⾯或⼼轴等⾜够精度的实际表⾯来作为模拟基准要素。
---模拟基准要素是基准的实际体现。
3.类型3.1 单⼀基准-- ⼀个要素做⼀个基准;3.2 组合(公共)基准--⼆个或⼆个以上要素做⼀个基准;//⼀般A.B轴皆为装配⾯。
3.3 基准体系--由⼆个或三个独⽴的基准构成的组合;//多基准体系注意设计要求,你有这个要求,才要多个基准,否则只是累赘。
三基⾯体系 Datum Reference Frame — 三个相互垂直的理想(基准)平⾯构成的空间直⾓坐标系。
见图21。
4. ⾃由度与基准限制⼀个物体有6个⾃由度。
4.1 基准限制⾃由度举例①⼀个平⾯基准形体确定的模拟基准形体建⽴了⼀个基准平⾯,它限制了三个⾃由度(⼀个平移,两个旋转)。
②⼀个宽度的基准形体(两个对⽴的平⾏表⾯)确定的模拟基准形体建⽴了⼀个基准中⼼平⾯,它限制了三个⾃由度(⼀个平移,两个旋转)。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同步培优练习【第15讲:小数与单位换算】一、我会选:1. 6.6元表示( )。
A. 六六元B.六元六C.六元六角2.下面( )与9.07吨相等。
A.907千克B.9070千克C.9700千克3.1.5吨=( )A.1吨50千克B.1吨500千克C.150千克4.15.7元()155角A.>B.<C.=5.与11.05米相等的是( )。
A.1米5分米B.11米5分米C.11米5厘米6.下面说法错误的是()A.0.8和0.80大小意义都相同B.7.4吨>7吨4千克C.3个是0.0037.把4元5角改写成元作单位的小数是()A.45元B.4.05元C.4.50元8.“4.7元○4元7角”,比较大小,在○里应填的符号是()A.>B.<C.=9.小明的爸爸的身高是1米72厘米,小刚的爷爷的身高是1米68厘米,分别合()米与()米。
A.17.2,16.8B.1.72,16.8C. 1.72,1.6810.1千瓦时的电量可以使电动车行驶986米,把“986米”改写成用“千米”做单位的数是()千米。
A.9.86B.0.986C.98.6二、我会判:11.一袋方便面2元8角,也可以写作2.80元.( )A.正确B.错误12.5千米5厘米是5.5千米。
( )A.正确B.错误13.6角是元,还可以写成0.6元。
( )A.正确B.错误14.800千克600克就是800.600吨。
( )A.正确B.错误15.118厘米就是11.8分米。
( )A.正确B.错误三、我会填:16.在商品标价牌上“7.50元”表示________元________角。
17.比9.25吨多500千克的是________吨.18.一点五六元写作________元,就是________元________角________分。
19.填空一种冰棍每根8角,是________ 元,用小数表示是________元,读作________元.20.在横线上填上“>”“<”或“=”。
角的度量练习题角的度量练习题练习就是用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训练,通过多方面的强化,恰当的重复来掌握知识和技巧。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角的度量练习题,希望大家喜欢!角的度量练习题1一、我会填。
(1)直线上两点之间的一段叫( ),它有( )个端点。
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 ),如果把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 )。
射线有( )个端点,它可以向一端无限延长。
直线有( )个端点,它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
(2)在两点之间可以画出很多条线,其中( )最短。
过一点可以画( )条直线。
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 ),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 )。
(3)从一点引出两条( )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一点叫做角的( ),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 )。
( )的角叫做锐角,直角等于( )°,大于( )°而小于( )°的角叫做钝角。
(4)量角时,角的顶点要与量角器的( )对齐,角的一边要与量角器的( )重合,而角的另一边所对量角器的度数就是这个角的大小。
角的大小要看两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 ),( )就越大。
角的大小与画出的边的长短( )。
(5)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2时成( )角,3时成( )角,6时成( )角。
(6)我们学过的角有( )角、( )角、( )角、( )角、( )角。
1平角=( )度=( )直角1周角=( )度=( )平角=( )直角(7)∠1与∠2的和是184°,∠2=54°,那么∠1=( )。
∠1+∠2+∠3=180°,其中∠1=52°,∠2=46°,那么∠3=( )。
∠1是∠2的3倍,∠1=120°,∠2=( )。
二、判断,请在括号里对的画“√”,错的画“×”。
1.线段是直线上两点之间的部分。
( )2.过一点只能画出一条直线。
( )3.一条射线长6厘米。
( )4.手电筒射出的光线可以被看成是线段。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6《角的大小比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6.6《角的大小比较》是学生在学习了角的初步知识后,进一步探究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本节内容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教材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为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对角的初步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角的大小比较方法,学生可能还停留在直观的层面,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进一步深化对角的大小比较方法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角的大小比较方法,能运用角的大小比较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2.难点: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比较法、操作实践法、讨论交流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PPT、教学辅助工具(如三角板、量角器等)。
2.学生准备: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角,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角的特点。
教师总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两个角,让学生比较大小。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比较角大小的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大小比较,要看两边叉开的大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三角板、量角器等工具,比较不同角度的大小。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组角度不同的角,让学生独立判断大小。
学生完成后,教师进行讲解和反馈。
第3课时角的分类本课导学知识点:会根据角的度数区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并知道直角、平角和周角的关系。
先用量角器量出下列各角的度数,再按要求分类。
①②③④⑤⑥⑦锐角有______ 直角有______钝角有______特别提醒:明确锐角是小于90°的角,钝角是大于90°的角,直角是等于90°的角,平角是等于180°的角,周角是等于180°的角。
【快乐训练营】一、想一想,填一填。
1.()的角是锐角,()的角是钝角。
直角是()度。
2.一周角=()平角=()直角=()度。
3.3时整,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成()度,是()角。
4.角的大小与()有关系。
5.一个锐角和一个直角可以组成一个()角。
6.6点钟时,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成()度的角,叫作()角。
二、判断。
(对的打“√”,错的打“×”)1.180度的角是平角,小于180度的角是钝角。
()2.9:00时,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了直角。
()3.周角是一条射线,平角是一条直线。
()4.比钝角小的角一定是锐角。
()5.大于90°的角一定是钝角。
()6.周角的度数是直角的4倍。
()7.用一个能放大10倍的放大镜看一个30度的角,这个角的度数不变,还是30度。
()8.两个锐角的和一定比直角大。
()三、选择。
1.把平角分成两个角,其中一个是钝角,则另一个肯定是()。
A .锐角B .直角C .钝角2.比90°大但比180°小的角一定是()。
A .锐角B .直角C .钝角3.在钟面上,上午9时整,时针与分针所组成的最小角是()。
A .锐角B .直角C .钝角4.下面比较中,正确的是()。
A .平角>直角>锐角>钝角B .平角>钝角>锐角>直角C .平角>钝角>直角>锐角5.角的大小,应该由()决定。
A .两条边的长短B .顶点的位置C .两条边叉开的大小6.平角的两条边()。
A .在一条直线上B .在两条直线上C .无法确定7.我们用的三角尺上有一个(),两个();我们戴的红领巾上有一个(),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