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5课《忆读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4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程《忆读书》教案设计1. 教学主题与教材分析1.1 教学主题本次教学主题为“同读《小王子》:深度阅读与交流”。
《小王子》是一部充满哲理与温情的童话,书中简单的故事背后蕴含着深刻的人生智慧、对成人世界的批判以及对纯真情感的赞美。
通过同读这本书,能够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人生价值、人际关系等重要主题,同时提升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1.2 教材分析在教材中,本次口语交际强调围绕同一本书展开交流分享,这与《小王子》的教学目标高度契合。
教材注重培养学生引用原文说明观点、分辨他人观点合理性以及积极参与交流的能力。
《小王子》丰富的文本内容为达成这些目标提供了充足的素材。
例如,书中小王子与狐狸的对话“正是你为你的玫瑰花费的时光,才使你的玫瑰变得如此重要”,这一经典语句可以作为学生表达关于珍惜关系等观点的有力支撑。
2. 教学目标2.1 知识与能力- 学生能够熟练且主动地与同学分享关于《小王子》的读书心得,在交流中围绕不同话题进行深入探讨,语言表达清晰流畅、态度大方得体。
- 学生能够准确引用《小王子》中的原文内容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使观点更具说服力。
同时,能够准确分辨其他同学观点是否合理,评价理由是否充分。
2.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等方式,围绕《小王子》展开多角度的读书心得交流,在过程中分享阅读收获并提升口语表达能力。
2.3 情感态度价值观- 深入体会《小王子》中的哲理内涵,进一步认识阅读的价值,激发对阅读的热爱,同时培养学生对人生价值、人际关系等主题的思考意识。
3. 教学重难点3.1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围绕《小王子》展开深入的读书心得交流,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并且在交流中做到态度自然、语言通顺。
例如,在讨论小王子所经历的不同星球代表的不同类型的人时,学生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理解。
- 培养学生引用原文说明观点的能力。
比如在阐述小王子与玫瑰的爱情时,能够引用书中描写他们相处细节的原文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忆读书》教案 (2)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主题,培养学生对读书的热爱和重要性的认识。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3.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分享意识。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抓住主题。
2.通过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认识读书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
2.引导学生认识到读书的益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教学准备1.课文《忆读书》课件及教材。
2.板书设计:课文梗概、重点词语、生字。
3.小组合作学习材料:问题卡片、小组讨论题目。
4.扩展阅读材料:与课文相关的文章或故事。
五、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教师可以通过引入课文的动人情节或者提出一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共鸣,迅速拉近师生距离。
2. 教师讲解教师围绕课文内容,讲解生词的意义,解释句子的结构,帮助学生理解文章。
同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3.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和阅读体会。
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交流,互相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 师生互动,引导思考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背后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5. 拓展延伸,提升能力为了拓展学生的阅读广度和深度,在课后可以布置相关的阅读任务或者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次课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讨论中成长。
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
同时,要注重学生的阅读习惯的养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通过对本课教案的设计和实施,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认识读书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5课《忆读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忆读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要点,理解读书的好处。
2、明确应该多读书,读好书,培养读书的兴趣。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体会作者不同年龄段的读书生活对她的影响,体会作者的读书心得。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懂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女作家寥若晨星。
世纪老人XXX女士却被成为是文学界的常青树,从19岁成名到耄耋之年仍在创作。
她能取得这么高的文学成就与她的勤奋读书是分不开的。
下面就让我们跟随《忆读书》这篇洒脱随意的文字一起去看看XXX老人少年时代是怎样读书的。
(生齐读课题师板书课题)2、(出示多媒体:XXX不同时期的照片)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就是XXX女士,相信大家在课下已经搜集到很多有关她的资料,请大家共同交流分享一下你所收集到的有关作者的资料。
(生汇报资料)同学们能充裕利用课外研究资本获得信息,非常好。
(出示多媒体)老师也汇集了一些,我们一起来看一下XXX的简历。
3、(出示多媒体:研究目标)二、初读感知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读的书多了,有了真才实学,那么他表露出来的气质自然就与众不同了。
XXX老人在文学上取得很高的造诣,无疑与她一生博览群书有很大关系。
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她对读书有什么见解。
(出示多媒体:初读课文,抓要点)1、XXX在文章当中回忆了八十多年的读书生活,文章按什么顺序来展开的?(请找出表明顺序的词语)2、在这篇文章里XXX想告诉我们什么?(能否找出书中的原句)(板书)三、精读释疑冰心老人一生博览群书,广泛涉猎,可谓受益终生。
那念书到底有哪些好处呢?从哪些地方看出XXX奶奶读了很多书?应该读什么样的书?就让我们再次回到课文中去研读文本。
1(出示多媒体:研读课文,破重点)(读书好)从XXX找出XXX认为读书好的句子。
朗读并体会。
《忆读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作品,理清记叙的顺序,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
2、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把握文章要点,更好地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
3、理解读书的好处,明确应该多读书,培养读书的兴趣。
4、通过多种朗读形式,品位文中富有感染力的语句,感受作者所表达的“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的情感。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目标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给学生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朗读、探究。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3课时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听写生字词。
2、冰心七岁开始读书,初次接触书便是《三国演义》这样的鸿篇巨制,自此一发而不可收。
大量的阅读积累奠定了冰心的文学基础,从而造就了这位文坛上的一代名家。
二、初步感知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并和学生讨论、指正。
学生提出疑难问题,然后交流回答。
(1)、“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是什么意思?(前者说刘关张在桃园结拜;后者说三人在剿灭黄巾军起义中首次立功)(2)、“分久必合”的意思是什么?(这是指三国鼎立几十年后,魏国最终统一了三国。
)……(3)、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4)、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眼望,仰天长啸,状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2、在这篇文章里冰心想说什么?明确:“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经历的?在文中圈画表明顺序的词语。
明确:时间顺序。
表时间的词语:“七岁时”、“同时”、“到我十一岁时”、“在我十二三岁时”。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忆读书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忆读书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分析:《忆读书》是冰心在八十年代末写的一篇随笔。
全文以“忆”为行文线索,记叙了自己快乐的读书生活,读书的感受和认识,抒发了自己热爱读书、以读书为快乐的情感,深情告诫少年儿童“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本课的9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总而言之、统而言之”在文章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认识到作者少年时代是怎样读书的,并能够向作者学习,检查自身是够做到了“读书好、读好书、多读书”,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稳重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相关词语再文章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能够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并能够真正做到“读好书,多读书,读书好”。
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大家都听过“开卷有益”,“读书破万卷”吧。
“开卷有益”就是说只要你一打开书本,从中就能获益,但这“卷”说的是“好的书”。
要看好书,而且要勤看书。
同样《忆读书》这篇课文的作者冰心谈到了她读书。
通过谈话导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能够使学生明确读课问的目的,从而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最有效的信息,锻炼了学生获得信息的能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了课文后,你认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让学生明确“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是本文的精华所在。
从这九个字入手,一步一步开始课文得进一步学习。
2、读书又那些好处呢?试着概括一下。
3、多读书表现在哪些方面?喜爱读书,读各种各样的书,如:《三国演义》、《红楼梦》、《茶花女遗事》、《精忠说岳》、《封神榜》……4、在作者眼中,什么样的书才算是好书呢?作者认为:故事情节精彩,人物个性鲜活,有真情实感,质朴浅显的书就是好书。
语文五年级上册《忆读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忆读书》的内容和主题。
2.能够理解诗歌中的情感表达。
3.能够朗读诗歌,体会音韵之美。
4.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表达。
2.朗读诗歌,感受音韵之美。
三、教学内容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老师出示诗歌《忆读书》,让学生看图和标题猜测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诗歌(15分钟)学生阅读诗歌《忆读书》,师生共同探讨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学生分组讨论理解诗句含义。
3. 音韵欣赏(15分钟)老师为学生朗读诗歌,引导学生感受音韵之美,帮助学生掌握抑扬顿挫的朗读技巧。
4. 朗读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诗歌朗读练习,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感。
5. 总结(5分钟)结合诗歌内容和朗读过程,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在课后深入理解和朗读。
第二课时1. 复习(5分钟)复习上节课学习的诗歌内容,巩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朗读技巧。
2. 诗歌表演(20分钟)学生分组表演《忆读书》诗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信心。
3. 情感体验(15分钟)通过音乐、情感教育等方式,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阅读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对阅读的热爱和理解。
4. 综合训练(10分钟)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与阅读相关的综合训练题目,巩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 总结反思(5分钟)学生反思今天的学习收获和表现,老师进行总结和肯定,鼓励学生继续坚持阅读。
四、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2.合作学习3.体验式教学4.情感体验教学五、教学评价1.学生课堂表现评价2.诗歌朗读表现评价3.综合训练题目答题情况评价六、教学反思在教学中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感悟诗歌内涵,培养学生对阅读的热爱和持久的阅读习惯。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带领学生在忆读书的诗意风景中感悟阅读的乐趣,让阅读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忆读书》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叙事散文,作者冰心按时间顺序,回忆自己童年时期的读书经历、多年的续书经验、选书的标准以及读书的方法,表达“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等感悟。
课文结尾的一句话“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包含了三层意思。
“读书好”指开卷有益,“多读书”指博览群书,“读好书”是说要读对身心发展有益的书。
这九个字既是作者对自己一生读书的总结,也是对下一代的殷切期望。
课文中的插图,形象地再现了《三国演义》中的关羽、诸葛亮,《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水浒传》中的林冲等经典人物形象。
本课内容多,信息量大,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借助对课文信息的梳理,把握课文内容,教学时,可以结合课后第一题,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梳理信息,通过交流、展示,体会不同梳理方法的好处。
然后再结合课后第二题与第三题,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的读书经验,对作者的读书感悟和读书方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在阅读时,可以采用快速默读的方式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孩子们已经初步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学习习惯,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日益增强,并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好的学习方法,比如用画情节曲线和列提纲来概括主要内容,通过提问理清文章结构、了解人物特点等。
同时,对于现在的孩子,书可以说已经是他们生活中很好的伙伴,对读书有不同程度的喜爱,也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
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1.认识“舅、斩”等14个生字,读准“传、着”等3个多音字,会写“舅、津”等14个字,会写“舅父、津津有味”等15个词语。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梳理出作者的读书经历。
教学重点:让学生借助对课文信息的梳理,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不同梳理方法的好处。
教学难点:能梳理出作者的读书经历和感受。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单等学生准备:语文书、学习用具等。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相信你们在小学的这几年里一定积累了很多读书的名句吧,给大家分享一两句吧!老师也给大家推荐了一句:“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5《忆读书》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忆读书》,是五年级上册的第25课。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读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2.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文章表达的主要意思,学会用自己的话阐述读书的好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读书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对读书的热爱。
•学习策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用自己的话表达读书的好处。
2.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领会读书的内在意义。
•能够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读书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1. 情感导入通过简短的谈话或小故事引导学生思考读书的好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 分组阅读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阅读《忆读书》,并让他们互相讨论、交流理解到的内容。
3. 教师讲解教师对文章进行解读,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主要观点,帮助学生明确读书的意义。
4. 学生表达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读书的好处,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5. 情感体验通过朗读或背诵《忆读书》,让学生更深入地体验文章中关于读书的感受与思考。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在欣赏文章的同时也能够领会到读书的乐趣和意义。
但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对读书内涵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并促使他们形成自主阅读的习惯。
《忆读书》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韵律和情感。
2. 课文理解: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3.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验作者对读书的热爱,激发学生对读书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
难点: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激发学生对读书的兴趣。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复习课文内容。
2. 提问:你们对读书有什么看法?你们喜欢读书吗?二、课文朗读与理解(10分钟)1. 让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韵律和情感。
2. 学生自主学习,找出课文中的关键信息,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3. 合作讨论: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三、情感体验与表达(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如此热爱读书?读书给作者带来了哪些收获?2. 学生分享自己的读书经历和感悟,表达对读书的热爱。
四、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2.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下继续朗读课文,巩固所学内容,并写一篇关于读书的短文。
板书设计:《忆读书》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
在情感体验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读书经历和感悟,激发了他们对读书的兴趣。
但在课堂组织方面,还有待提高,部分学生在合作讨论时注意力不集中,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监督。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从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来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得到实现。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忆读书》教案(5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忆读书》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指导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揣摩词句含义,品读文章优美清新、富有感情的语言。
3、培养学生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导读导议。
2、学生自学,小组合作探究,班级读、评、讲、议的形式相结合。
3、初步感悟运用具体的事例,通过细致的描写表达情感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用心体会要表达的思乡之情,学做一个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人。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想象情景,体会的思想感情。
2、初步感悟运用具体的事例,通过细致的描写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感悟运用具体的事例,通过细致的描写表达情感的方法。
三、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赏读评议法、活动法等教学方法,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通过课前的预习,学生进行文章内容的梳理,自主发现文章的表达情感和文体特点。
2、围绕教材中提示的自学导读进行学习,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解决,引导学生发现语言文字背后的情感。
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问题角度,激发学生关注语言文字前后的联系,多角度思维。
引导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交流预习1、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齐读课题。
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认为需要同学们注意的字词。
预设:(全班交流)第一行:笨笨的姿态满树的叶子第二行:香气迷人香飘十里浸在花香里第三行:赏桂花糕饼茶叶课件展示相关字词:你发现了什么?边读边画出这些词语所在的句子,想一想,你对桂花有什么新的了解?2、简介。
课前预习中我们还查找了相关资料,你们对琦君有哪些了解?(全班交流)大家看,这就是琦君女士,她是当代中国台湾著名的作家,她的作品深受海内外读者的欢迎,被誉为中国台湾文坛上闪亮的恒星。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忆读书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忆读书说课稿第1篇】《忆读书》说课稿“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当我们一次又一次畅游书海的时候,我们的胸怀变得更加宽广;当我们一次又一次感悟书香的时候,我们的灵魂变得更加高尚。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国家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书”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忆读书》。
我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教材解读——立根原在文本中书是孩子们生活中最好的伴侣。
因此教材在小学教材中,安排了多个以“书”为主题的单元。
《忆读书》是五年级上册“书”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冰心老人89岁时,在国际扫盲日和教师节前夕,写得一篇回忆录。
课文语言朴实无华,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讲述了自己小时候的读书经历,由于所写内容和学生实际接近,很容易调动起学生的思维投入和情感共鸣,进而懂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深刻道理。
分析学情——知彼所知与所疑经过四年的学习,孩子们已经初步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学习习惯,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日益增强,并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好的学习方法,比如用画情节曲线和列提纲来概括主要内容,通过提问理清文章结构、了解人物特点等。
同时,对于现在的孩子,书可以说已经是他们生活中很好的伙伴,对读书有不同程度的喜爱,也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
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确定目标——目标引领向前行课标对第三学段的要求是:“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关于“教学目标要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做到有机整合,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的精神以及我对教材的研读领会、对学生学习实际的分析把握,我计划设定以下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独立识字学词。
2、结合具体事例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含义,激发学生读书兴趣。
五年级上册《忆读书》(第二课时)教学承继一脉香开启一扇窗———五年级上册《忆读书》(第二课时)教学【教学目标】1.能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出课文内容带来的启发。
2.能梳理出作者的读书经历,说出作者对好书的看法,体会作者从读书中悟出的道理。
【教学流程】一、梳主要信息1.《忆读书》是冰心奶奶在89岁高龄时写的一篇散文,文中回忆了自己一生的读书经历。
一生的读书经历,好漫长啊,作者是怎样写的呢?2.请同学们翻开课本,快速浏览,圈出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
3.学生交流汇报。
教师相机板书:四岁、七岁、十二三岁、中年。
教师适时点拨“我自1980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一句,引导:冰心奶奶出生于1900年,那么1980年她已经80岁了,这是——老年。
(板书:老年)4.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思考冰心回忆了自己读书的哪些经历,圈画交流。
(相机板书:读书选书)【设计意图:上课伊始,即让学生带着问题浏览全文,从中梳理出课文的两大信息:各时间段的读书经历和如何选择好书。
借助圈画关键词句,对提取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把握主要内容,提高了学生快速阅读和善于抓重点的能力。
】二、明读书经历1.默读第2~8自然段。
想一想作者重点写了哪个时间段的读书经历。
(预设:七岁读《三国演义》)作者读《三国演义》的经历,有一个层层推进的过程。
让我们聚焦3~6自然段,默读,找出相应的语句。
学生默读圈画。
(预设:听得津津有味—含泪上床—咬了牙一知半解地读—越看越明白—哭了一场又一场—引起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2.谈读这段经历的感受。
3.议作者的读书方法。
出示“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因为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
”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这种读书方法?(预设:①不赞同,因为这样一知半解,是囫囵吞枣的坏习惯。
②赞同,因为虽然一知半解,但是还是能明白其中的主要内容,阅读速度也提高了。
)教师小结:面对信息量极大、发展迅猛的当今社会,我们有必要快速阅读,捕捉主要信息,所以我赞同作者的读书方法。
《忆读书》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忆读书》,使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学习课文《忆读书》,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
2. 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了解作者通过人物描写表现主题的方法。
3. 学习课文中优美的语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
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学习作者通过人物描写表现主题的方法。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忆读书》,大家能概括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吗?二、自主学习(15分钟)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
2.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三、合作交流(20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了解作者通过人物描写表现主题的方法。
2. 分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5分钟)2. 强调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五、作业设计(5分钟)1. 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布置一篇关于读书的作文,让学生课后完成。
六、板书设计(课堂实时进行)《忆读书》人物形象:课后反思:重点关注的细节:《忆读书》第二课时教案的“作业设计”部分。
补充和说明:1. 作业设计的目的:作业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后能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对《忆读书》这篇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通过作业,让学生能够将课文中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中,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2. 作业设计的类型:(1)阅读理解作业: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概括课文主题,分析人物形象等。
(3)实践作业:让学生在家中进行阅读实践,可以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籍进行阅读,并记录下自己的阅读心得。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忆读书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忆读书教学设计第1篇】教案设计设计说明《忆读书》一文,作者冰心老人回忆了自己的读书的经历,总结了多年读书的经验,旨在引导学生懂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这篇课文条理清晰,娓娓道来。
教学时,我重点采用“小记者采访”的形式,引领学生在具体的活动情境中感知文本内容,体会作者冰心的读书主张。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熟读课文,预习生字。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简介作者,明确采访对象1.导入:今天,我们要举行一次采访活动,采访的对象就是著名作家冰心。
2.交流:在采访活动之前,我们需要对采访对象进行了解。
对于我们今天的采访对象,你了解到了哪些相关的信息?3.教师利用课件呈现冰心简介:冰心,现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
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
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又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
这些晶莹清丽、轻柔俊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
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同年起发表散文《笑》和《往事》。
其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练流畅的风格被时人称为“冰心体”。
设计意图借助采访活动,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热情,同时在交流中对作家冰心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做好采访准备1.过渡:我们要想采访一个人物,必须先明确自己要采访的内容。
就让我们到课文中读一读,找一找,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设计这次采访活动呢?2.展开小组合作,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并借助音节读准每一个生字。
(2)自读带有生字的句子,努力将句子读得正确、流利。
(3)小组合作,分自然段轮流读课文,同伴要针对读不准的字音、读不通的句子进行示范。
(4)组长组织小组成员针对大家都读得不太好的字、词、句、段进行练读。
3.教师利用课件出示词语:舅父、斩杀、凯歌、诸葛亮、水浒传、着力鲁智深、地煞、荡寇志、贾宝玉、万卷书、书刊、烦琐、栩栩如生、无病而呻、某年某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5忆读书》说课稿与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25忆读书》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儿时读书的乐趣以及读书给他带来的收获。
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体会读书的乐趣,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本文以第一人称叙述,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读书观念。
此外,课文中所涉及的读书方法和建议,对学生的阅读实践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他们对课文内容能够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解读。
然而,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往往注重表面的文字理解,而忽视了对文章深层次情感和内涵的挖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感受读书的魅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体会读书的乐趣,树立正确的读书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2.难点:深入理解课文,感受读书的魅力,树立正确的读书观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培养合作意识。
3.运用写作法,让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感悟写下来,提高表达能力。
4.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谈话方式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最喜欢的书籍,导入新课。
2.自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感知人物和事件。
3.解析: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体会读书的乐趣。
4.讨论:分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互相交流。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25《忆读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1. 教材分析《忆读书》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主要讲述了一个关于读书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了解读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2.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读书的重要性,培养阅读习惯,提高语文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读书的热爱和欣赏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引入《忆读书》这个主题,让学生对读书产生兴趣。
2. 学习活动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筛选出重点词语和句子,做好标记。
2.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读书的看法和体会。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音语调。
4.联合其他学科,组织朗读比赛、作文比赛等相关活动,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3. 深化拓展1.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名著导读和忆读经典的活动,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素养。
2.组织学生进行读书分享会,让学生在分享中激发阅读兴趣。
3.建立课外读书活动,引导学生善于利用课余时间阅读。
三、教学评估1. 评估方式•课堂表现评价•作业评价•期中期末考试评价2. 评价标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阅读表达能力•对读书看法的表达和分析四、教学反思该集体备课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主动阅读,提高语文素养。
备课设计需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教学效果最大化。
以上是对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25《忆读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的详绵内容分析,希望对教师们的备课工作有所帮助。
《忆读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要点,理解读书的好处。
2、明确应该多读书,读好书,培养读书的兴趣。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体会作者不同年龄段的读书生活对她的影响,体会作者的读书心得。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懂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女作家寥若晨星。
世纪老人冰心女士却被成为是文学界的常青树,从19岁成名到耄耋之年仍在创作。
她能取得这么高的文学成就与她的勤奋读书是分不开的。
下面就让我们跟随《忆读书》这篇洒脱随意的文字一起去看看冰心老人少年时代是怎样读书的。
(生齐读课题师板书课题)
2、 (出示多媒体:冰心不同时期的照片)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就是冰心女士,相信大家在课下已经搜集到很多有关她的资料,请大家共同交流分享一下你所收集到的有关作者的资料。
(生汇报资料)
同学们能充分利用课外学习资源获取信息,非常好。
(出示多媒体)老师也搜集了一些,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冰心的简历。
3、(出示多媒体:学习目标)
二、初读感知
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读的书多了,有了真才实学,那么他表露出来的气质自然就与众不同了。
冰心老人在文学上取得很高的造诣,无疑与她一生博览群书有很大关系。
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她对读书有什么见解。
(出示多媒体:初读课文,抓要点)
1、冰心在文章当中回忆了八十多年的读书生活,文章按什么顺序来展开的?(请找出表明顺序的词语)
2、在这篇文章里冰心想告诉我们什么? (能否找出书中的原句) (板书)
三、精读释疑
冰心老人一生博览群书,广泛涉猎,可谓受益终生。
那读书到底有哪些好处呢?从哪些地方看出冰心奶奶读了很多书?应该读什么样的书?就让我们再次回到课文中去研读文本。
(出示多媒体:研读课文,破重点)
(读书好) 从文中找出冰心认为读书好的句子。
朗读并体会。
(多读书)你能从文中找出冰心读了哪些书吗?
你从那些语句能体会到冰心爱读书?
(读好书)冰心认为怎样的书才算是好书呢?你能从文中找出来吗?(一)探究“读书好”的有关内容。
(出示多媒体:读书好)
1、“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2、“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
”
3、“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
”
4、“会挑选,会比较。
”
5、“得到了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
一跳”。
教师:读书有如此多的好处,用作者自己的话说就是“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二)、探究“多读书”的相关内容。
(出示多媒体:多读书)
1、所读书目
2、多读书(爱读书)
“我只好带着对于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
“我第一次读到关于死了,哭了一场,把书丢下了。
第二次再读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
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那时只要我手里有几角钱,就请人去买林译小说来看,这又使我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
(三)、探究“读好书”的相关内容。
古人用“开卷有益”来形容只要读书就有好处,这是极言多读书是有好处的。
但是如今,现代社会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负面的东西,因此,我们该读些什么书还是要注意选择的,那么到底应该如何选择呢,我们不妨来看看冰心老人的观点。
(出示多媒体:读好书)
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
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
繁琐的《封神榜》,看人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等等。
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的朦朦胧胧,堆砌了许多华丽的词句的,无病而呻、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几千字,也往往是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教师:由此可见,我们在平时的读书中应该学会比较,注意选择,多读“好书”。
四、回顾悟法
文章以“忆”字起,沿着岁月的河流,从四岁讲起,一直讲到89岁,在这将近百年的生命岁月中,一脉书香伴随作者左右。
展开书卷,我们一起随着冰心老人追溯他近百年的读书岁月。
我们不妨再次回顾一下冰心的读书经历,你们觉得在读书方法上,可以带给我们那些启示?
(出示多媒体:回顾全文,悟方法)
回顾冰心的读书经历,你们觉得在读书方法上,可以带给我们那些启示?
(出示多媒体:名人的读书方法)
五、精炼达标。
1、请说出学完此文后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
2、名著、人物对对碰。
《三国演义》贾宝玉、林黛玉
《水浒传》关羽、诸葛亮
《红楼梦》武松、鲁智深
《精忠说岳》岳飞
3、仿写
读书,可以丰富人的知识;
读书,;
读书,。
教师小结:冰心奶奶用她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老师今天也送大家三个词(板书:开卷有益、博览群书、择善从之)
同学们,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让我们行动起来吧,凭借书籍的翅膀,在充满阳光的广阔天空里自由翱翔!(出示课件)
板书设计:
忆读书
冰心
读书好——开卷有益
多读书——博览群书
读好书——择善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