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岩 (淮阴工学院)
(三)校风建设问题
校风建设不如人意。在校风建设上,校领导、管理人 员、教师以及全体学生相互推诿,每一方主体都把校风不 好归咎到其他主体身上。究其原因,在于各方主体未真正 认识到“文化育人”的作用并且相互之间协调不佳,使校 风在领导作风、管理作风、教风和学风之间出现了恶性循 环。
(二) 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功能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必须 构建教育客体对教育主体所倡导和灌输的价值观念产生需求和适应的 社会机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互动关系刍议》 任晓晴,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素质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 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一种载体,对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倡导和 巩固良好的校风,纯洁大学生群体的道德风尚,对大学生德、智、体 全面发展,对培育‘四有’新人、乃至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 分重要的意义。
校园文化内部存在问题
精神文化建设 问题
行为文化建设 问题
校园文化
环境文化建设 问题
制度文化建设 问题
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问题
精神文化建设缺乏个性
校园精神 文化建设
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冲突
校风建设问题
(一)精神文化建设缺乏个性
大学精神飘渺虚幻。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大学精神。大学精神是大 学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通常体现为大学的创造精神、批判精神和 社会关怀精神。
——《现代高校校园文化的反思与和谐校园的建构 》 徐 岩 (淮阴工学院)
五、校园制度文化建设问题
艰难境遇致使教师很难全身心投入去营建纯洁的校园 文化。如职称压力、论文要求、短期专业设置使老师只注 重自己知识结构调整等等。第一,在老师评价学生、学生 也评价老师甚至根据评价选课的今天,教师自己必须调整 自己的关注点来满足学生的需要。教师如果仅熟悉并讲授 书本理论知识,会导致学生的反感进而出现恶性评价,其 后果就是在高校立身困难; 第二,教师评职称、写论文、 做项目等量化指标不谙市场之道是很难的完成的,因而将 大量时间用于校外,不太注重校园文化的营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