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粉产品中淀粉抗结剂的含量测定
- 格式:pdf
- 大小:580.63 KB
- 文档页数:4
实验粮食中淀粉含量的测定一、实验目的掌握粮食中淀粉含量测定的原理、试剂、仪器设备及操作要点。
二、实验原理试样经除去脂肪及可溶性糖类后,其中淀粉用淀粉酶水解成二糖,再用盐酸水解成具有还原性的单糖,最后按还原糖测定,并折算成淀粉含量。
三、实验试剂1.淀粉酶溶液:称取α-淀粉酶0.5g,加100mL水溶解,加入数滴甲苯或三氯甲烷,防止长霉。
2.碘溶液:称取3.6g碘化钾溶于20mL水中,加入1.3g碘,溶解后加水稀释至100mL。
3.85%乙醇。
4.6mol/L盐酸:取盐酸50mL加水至100mL。
5.200g/L氢氧化钠溶液。
6.甲基红指示液:称取0.1g甲基红用95%乙醇溶液定容至100mL。
7.乙醚。
8.蒸馏水。
四、仪器设备1、粉碎磨:40目筛。
2、天平:分度值0.01g。
3、锥形瓶:250mL。
4、回流冷凝装置:与250mL锥形瓶匹配。
5、容量瓶:250mL。
6、抽滤装置。
7、恒温水浴锅。
五、操作步骤待测样品,用粉碎磨粉碎至全部通过40目筛,充分混合,保存备用。
试样水分含量的测定:105℃烘干至恒重,计算。
1、称取试样约2~5g(精确至0.01g),置于放有滤纸的漏斗内,先用50mL 乙醚分5次洗涤去除脂肪,再用约100mL乙醇洗涤除去可溶性糖类,将残留物移入250mL烧杯,并用50mL水洗滤纸及漏斗,洗液并入烧杯内。
2、将烧杯置于沸水浴加热15min,使淀粉糊化。
3、将糊化的试样,放置冷却至60℃以下,加20mL α-淀粉酶溶液,在恒温水浴锅中55~60℃保温水解1h,并经常搅拌。
4、取酶解液1滴加1滴碘溶液,应不显蓝色,否则再加热糊化并加适量酶溶液,继续保温,直至加碘不显蓝色为止。
5、将酶解液加热至沸,冷却后移入250mL容量瓶加水定容至刻度,混匀,过滤,弃去初滤液。
6、取50mL滤液,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5mL盐酸,装上回流冷凝管,在沸水浴中回流1h。
冷却后加2滴甲基红指示液,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至中性,溶液转入100mL容量瓶,洗涤锥形瓶,洗液并入100mL容量瓶中,加水定容至刻度,混匀备用。
GB 5009.9-85 食品中淀粉的测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各类食品中淀粉含量的测定。
第一法酶水解法1 原理样品经除去脂肪及可溶性糖类后,其中淀粉用淀粉酶水解成双糖,再用盐酸将双糖水解成单糖,最后按还原糖测定,并折算成淀粉。
2 试剂2.1 0.5%淀粉酶溶液: 称取淀粉酶0.5g,加100mL水溶解,加入数滴甲苯或三氯甲烷,防止长霉,贮于冰箱中。
2.2 碘溶液:称取3.6g碘化钾溶于20mL水中,加入1.3g碘,溶解后加水稀释至100mL。
2.3 乙醚。
2.4 85%乙醇。
其余试剂同GB 5009.8—85《食品中蔗糖的测定方法》第2章。
3 操作方法3.1 样品处理称取2~5g样品,置于放有折叠滤纸的漏斗内,先用50mL乙醚分5次洗除脂肪,再用约100mL 85%乙醇洗去可溶性糖类,将残留物移入250mL烧杯内,并用50mL 水洗滤纸及漏斗,洗液并入烧杯内,将烧杯置沸水浴上加热15min,使淀粉糊化,放冷至60℃以下,加20mL淀粉酶溶液,在55~60℃保温1h,并时时搅拌。
然后取1滴此液加1滴碘溶液,应不显现蓝色,若显蓝色,再加热糊化并加20mL淀粉酶溶液,继续保温,直至加碘不显蓝色为止。
加热至沸,冷后移入250mL容量瓶中,并加水至刻度,混匀,过滤,弃去初滤液。
取50mL滤液,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5mL6N盐酸,装上回流冷凝器,在沸水浴中回流1h,冷后加2滴甲基红指示液,用20%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至中性,溶液转入100mL容量瓶中,洗涤锥形瓶,洗液并入1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混匀备用。
3.2 测定按GB 5009.7-85《食品中还原糖的测定方法》4.2操作。
同时量取50mL水及与样品处理时相同量的淀粉酶溶液,按同一方法做试剂空白试验。
4 计算(A1-A2)×0.9X1 = ————————————— × 100 (1)50 V1m1 ×—— ×—— × 1000250 100式中:X1——样品中淀粉的含量,%;A1——测定用样品中还原糖的含量,mg;A2——试剂空白中还原糖的含量,mg;0.9——还原糖(以葡萄糖计)换算成淀粉的换算系数;m1——称取样品质量,g;V1——测定用样品处理液的体积,mL。
一、实验目的:1、利用酸水解法测定出食品中淀粉含量;2、利用凯氏定氮法测定食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二、实验原理:1、淀粉的测定原理:利用酸水解法测定食品中的淀粉,首先将米粉去脂肪及可溶性糖,接着加盐酸对米粉进行酸水解,利用滴定的方法检测水解后样品中还原糖,将还原糖换算成淀粉的含量。
2、蛋白质测定的原理:食品中的蛋白质在催化加热条件下被分解,产生的氨与硫酸结合生成硫酸铵。
碱化蒸馏使氨游离,用硼酸吸收后以硫酸或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滴定,根据酸的消耗量乘以换算系数,即为蛋白质的含量。
三、实验仪器及试剂:1、仪器:天平、定氮蒸馏装置、烧杯、500mL与100mL容量瓶、滤纸、烧瓶、水浴锅、锥形瓶、玻璃珠、滴定管。
2、试剂:硫酸铜、硫酸钾、硫酸(1.84 g/L)、甲基红乙醇溶液(1 g/L)、硼酸溶液(20 g/L)、混合指示液(2份甲基红乙醇溶液(1g/L)+1份亚甲基蓝乙醇溶液(1 g/L))、氢氧化钠溶液(400 g/L)、硫酸或盐酸标准滴定溶液(0.0500mol/L)、乙醚、85%乙醇、6mol/LHCl、40%NaOH、20%乙酸铅、10%的NaSO、碱性酒石酸铜液(甲、乙液)。
4四、实验步骤:1、淀粉的测定实验步骤:(1)样品的处理:称取2.0~5.0克的面粉样品,将样品置于带有滤纸的漏斗加入30ml乙醚以除去面粉中脂肪,再用150ml的85%乙醇分3次洗涤残渣以除去可溶性糖,滤干,接着用100ml水洗涤残渣后将残渣移至烧瓶,加入30ml的6mol/L的HCl至烧瓶中,用沸水浴冷凝回流40min,接着用流水冷却后用碘液鉴定是否充分水解,直至水解充分,冷却后加入甲基红及40%的NaOH调至黄色,用6mol/L的HCl校正至刚好变红,加入20ml20%的乙酸铅,摇匀放置10min,接着加入20ml10%的NaSO摇匀,将滤液及残渣移入500ml容量瓶定容,接着过滤4同时弃去最初的20ml滤液,取滤液20ml加入到100ml的容量瓶中定容,则样液制备完成备用;(2)标定碱性酒石酸铜液:吸取碱性酒石酸铜甲、乙液各5ml,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水20ml,玻璃珠2颗,滴加9ml葡萄糖标准液,控制在2min内加热至沸,趁沸以每两秒1滴的速度继续滴加葡萄糖标准液,直至溶液刚好褪色(平行三次取平均值)计算10ml(甲、乙液各5ml)碱性酒石酸铜溶液相当于葡萄糖;的质量(mg)A1(3)样品液预测:取碱性酒石酸铜甲、乙液各5ml,加20ml的水以及两粒玻璃珠至250ml的锥形瓶中,加热至沸腾,用样品液趁沸先快后慢滴定至褪色;(4)样品溶液的测定:取碱性酒石酸铜甲、乙液各5ml,加20ml的水以及比预测体积少1ml的样品溶液,另加入两粒玻璃珠,加热至沸腾,用样品液趁沸继续以1d/s的速度滴至褪色(平行三次,取平均值V)。
糖粉中(淀粉类)抗结剂的鉴定研究施译琳;黄钰雯;黄嘉仪;洪昌业;农立忠;黄立新【期刊名称】《甘蔗糖业》【年(卷),期】2017(000)005【摘要】糖粉由白砂糖粉碎加工而成,在糕点等烘焙食品中有广泛的应用,但糖粉颗粒细小,易吸潮结块.本文通过测定糖粉产品的蔗糖、还原糖含量和浊度、电导率等理化指标,观测其水溶及其碘色反应特性,分离富集抗结剂试样,进行热重曲线、显微观测、红外光谱、X-射线荧光光谱和X-射线衍射等多种仪器的比较分析,开展糖粉中的抗结剂的结构及其成分的定性研究,综合结果发现所添加的抗结剂为玉米原淀粉,建立了一套适用于糖粉中抗结剂的定性检测的体系方法.【总页数】8页(P24-31)【作者】施译琳;黄钰雯;黄嘉仪;洪昌业;农立忠;黄立新【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640;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640;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640;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640;广州市华侨糖厂,广东广州510760;广州市华侨糖厂,广东广州510760;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6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45.1【相关文献】1.糖粉产品中淀粉抗结剂的含量测定 [J], 黄钰雯;施译琳;黄嘉仪;洪昌业;农立忠;黄立新2.普鲁兰酶在生产玉米淀粉全糖粉中的应用与研究 [J], 张银志3.淀粉类产品在矿物加工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J], 赵盼星;刘文刚;周晓彤;张乃旭;徐胜4.微波辐射对淀粉结构特性的影响及其在淀粉类食品加工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J], 袁璐;胡婕伦;殷军艺5.二氧化硅作为抗结剂在食盐中的应用研究 [J], 杨丽梅;何劲;荀春;叶富秀;肖红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淀粉检测方法淀粉是一种常见的碳水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包括谷类、豆类、薯类等。
检测淀粉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常见的有碘液法、酶法和红色亚甲基蓝法等。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几种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碘液法是一种常用的淀粉检测方法。
其原理是淀粉与碘溶液反应生成蓝色复合物。
操作步骤如下:首先取少量待测样品,加入适量的水悬浮均匀;然后加入几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如果出现蓝色,即表示样品中含有淀粉。
酶法是利用淀粉酶水解淀粉生成葡萄糖,然后通过葡萄糖检测方法来间接检测淀粉的含量。
操作步骤如下:首先取少量待测样品,加入适量的酶溶液,放置一段时间使样品充分水解;然后加入酶抑制剂停止反应;最后使用葡萄糖检测方法来测定样品中的葡萄糖含量,从而间接得到淀粉的含量。
红色亚甲基蓝法是一种定量检测淀粉的方法。
其原理是淀粉与红色亚甲基蓝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蓝色复合物,根据复合物的颜色深浅来定量测定淀粉的含量。
操作步骤如下:首先取少量待测样品,加入酸溶液使其酸化;然后加入红色亚甲基蓝溶液,混合均匀;最后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样品溶液的吸光度,并根据标准曲线来计算淀粉的含量。
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种方法,还有一些其他的淀粉检测方法。
比如用硝酸和亚硝酸盐的混合液进行检测,淀粉会被氧化成胆固醇,然后再用三氟化硼浓溶液滴定,根据滴定的消耗量来确定淀粉的含量。
还有利用红外光谱仪等仪器设备进行淀粉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
总结起来,淀粉的检测方法有碘液法、酶法、红色亚甲基蓝法等,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合和特点。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进行淀粉的检测,可以有效地掌握样品中淀粉的含量,为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淀粉含量的测定常用方法
淀粉含量测定常用啥方法?那必须得说说酶水解法呀!这方法的步骤呢,先把样品处理好,然后加入酶进行水解,接着通过一些化学试剂来测定淀粉的含量。
嘿,听起来是不是挺简单?但这里面的注意事项可不少呢!比如样品处理得要精细,不然会影响结果。
还有酶的用量和反应时间也得把握好,不然结果可能就不靠谱啦!那这过程安全不?放心吧!只要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那是相当安全的。
稳定性也不错,只要操作规范,结果一般都挺稳定的。
这方法的应用场景可多啦!像食品行业啦,农业啦,都能用得上。
它的优势在哪呢?可以准确地测定淀粉含量呀!而且操作相对来说不是那么复杂。
咱来个实际案例瞅瞅。
有个食品加工厂,就用酶水解法测定淀粉含量,结果可准啦!这样就能更好地控制产品质量,做出更美味的食品。
淀粉含量测定的酶水解法真的超棒!操作规范就安全稳定,应用场景广,优势明显,实际效果又好。
咱要是需要测定淀粉含量,就选它准没错。
抗结剂吸油值的测定
一、原理:
通过对抗结剂吸油值测定可以直接分析出抗结剂的吸附干燥性能,从而了解此产品在粉状产品中的分散性,干燥性和抗结块能力,决定其添加量。
具有良好吸油值的产品对于粉末类制成品的后期运输及耐炎热或长期储存会起到良好的保鲜抗结块作用。
二、检测方法:
准确称取试样1.0g放置到玻璃板上,用5ml微量滴定管以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滴定,用玻璃棒或不锈钢片拌匀使试样最终成为一个整体的团状,记录下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毫升数即为抗结剂的吸油值ml/g(取样过程中应尽量减少试样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
一、注意事项:
1.滴定的时候刚开始要快,临近终点要慢。
2.终点判断:滴定的最终结果为样品完全成团状,且手摸不沾手。
淀粉检验方法
淀粉是植物体内的主要储藏多糖,它是人类重要的食物来源之一。
因此,淀粉的检验方法对于食品行业、医药行业以及科研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淀粉检验方法。
首先,常用的淀粉检验方法之一是碘液法。
这是一种简单、快速的检验方法。
首先将待检样品溶解在水中,然后滴加碘液。
如果溶液呈现蓝色或紫色,则表示样品中含有淀粉。
这是因为碘液与淀粉发生反应形成了碘淀粉复合物,从而呈现出蓝色或紫色。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但只能定性检验淀粉的存在,不能确定淀粉的含量。
其次,还可以利用酶法进行淀粉的检验。
酶法是一种定量检测淀粉含量的方法。
首先将待检样品加入适量的酶解液中,经过一定时间的酶解反应后,加入碘试剂。
通过比色计算出淀粉的含量。
这种方法准确度较高,可以用于淀粉含量的定量分析。
另外,还可以利用光学显微镜进行淀粉的检验。
将待检样品制成薄片,然后放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淀粉颗粒呈现光学性,可以在偏振光下呈现出特殊的花纹。
通过观察淀粉颗粒的形态和结构,可以判断样品中是否含有淀粉。
除了上述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淀粉检验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法、红外光谱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优劣,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淀粉的检验。
总的来说,淀粉的检验方法有多种多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
在进行淀粉检验时,需要注意操作规范,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同时,也需要了解不同方法的原理和特点,以便选择最适合的方法进行淀粉的检验。
希望本文介绍的内容能够对淀粉检验工作有所帮助。
发酵粉中的淀粉化学分析方法发酵粉中的淀粉是一种重要的食品成分,其含量和性质的分析对于食品加工工艺和品质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常用的淀粉化学分析方法主要分为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物理性质分析和功能性分析等几个方面。
下面详细介绍一些常用的淀粉化学分析方法。
一、定性分析方法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有碘试验、红色对水溶液的特定染色反应等。
1.碘试验碘试验是一种常见的检测淀粉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碘离子与淀粉形成的蓝紫色络合物,对淀粉进行定性检测。
方法是将待测样品加入适量水中溶解,然后加入几滴稀碘酒精溶液,出现蓝紫色的斑点即表明样品中存在淀粉。
2.红色对水溶液的特定染色反应在氯酒精中加入红色对,淀粉样品与红色对发生反应生成红色物质,可用肉眼观察或使用紫外可见光谱测定法进行分析。
这个试剂特异性的反应只能表明淀粉的质量,不能定量。
二、定量分析方法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有红外光谱法、酶解法和滴定法等。
1.红外光谱法红外光谱法是一种快速、准确的定量分析方法,可以用于测定淀粉的含量。
该方法利用淀粉分子中C-O和C-OH等成键振动频率的变化来判断样品中淀粉的含量,通过对样品的红外光谱进行定性分析进而获得淀粉含量。
2.酶解法酶解法是利用酶对淀粉进行水解,将水解产物进行浓度或重量测定来计算淀粉含量的一种方法。
常用的酶是淀粉酶和葡萄糖酸盐酶,它们可以将淀粉水解成葡萄糖等可测成分,并通过化学或酶法标定来计算淀粉的含量。
3.滴定法滴定法是利用化学滴定来测定淀粉的含量。
这种方法需要配制测定淀粉的滴定试剂,常用的有碘滴定法和酸水解滴定法。
其中碘滴定法是将含有碘酒精溶液的滴定试剂滴加到样品溶液中,反应后剩余的碘滴定试剂用硫代硝酸钠溶液反滴回色,滴定至无色为止,根据滴定试剂的消耗量计算淀粉的含量。
三、物理性质分析方法常用的物理性质分析方法有粘度法、流变学分析法和膨胀度法等。
1.粘度法粘度法是通过测定淀粉溶液的粘度来判断淀粉的含量和性质。
粘度与淀粉溶解度、浓度和颗粒大小等因素有关,可以通过测定粘度来判断样品中淀粉的含量或质量。
淀粉含量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淀粉含量测定的方法及其原理;2、熟悉基本的实验操作及训练动手能力。
二、实验原理经预先除去可溶性糖的淀粉质样品(米粉),用酸水解生成葡萄糖,然后用还原糖测定方法测定其含量,再折算为淀粉含量。
三、实验器材1、试剂:碱性酒石酸铜甲溶液、碱性酒石酸铜乙溶液、0.1%葡萄糖标准溶液、0.2%甲基红乙醇指示剂、80%乙醇溶液、6mol/L盐酸溶液、20%氢氧化钠溶液。
2、仪器:电子天平、漏斗、滤纸、250mL磨口三角瓶、150mL锥形瓶(非磨口)、冷凝管、水浴锅、100mL容量瓶、250ml容量瓶、移液管、滴定管。
四、实验步骤1. 样品处理称取2g米粉(市售),用80%乙醇100mL分数次洗涤过滤,去除可溶性糖,再用100mL蒸馏水将残渣移入250mL磨口三角瓶中。
2. 水解吸取30mL 6mol/L盐酸溶液于上述250mL磨口三角瓶中,瓶口装回流冷凝管,置于沸水浴中水解2h。
水解完毕,取出三角烧瓶用冷水冷却。
在样品中加入2滴甲基红指示剂,先用20%氢氧化钠溶液调至黄色。
再用6mol/L盐酸溶液调至刚好转红,然后用10%氢氧化钠溶液在调至红色刚好退去,使样品pH值在7左右。
将样品移入250mL容量瓶中稀释定容,过滤,收集滤液,将滤液稀释10倍待用。
3. 碱性酒石酸铜溶液的标定(Vs=11.3ml)移取碱性酒石酸铜甲液、乙液各5mL,置于150mL锥形瓶内,加水10mL,加玻璃珠数粒,从滴定管内滴加葡萄糖标准液9mL,并在2min内加热至沸腾,并保持30秒钟,趁热以1滴/2秒的速度低加葡萄糖标准溶液,直到溶液的蓝色刚好退去为止,记录消耗的葡萄糖标准溶液的总体积。
重复操作三份,取平均值。
计算10mL碱性酒石酸铜甲乙混合液相当于葡萄糖的质量。
4. 样液预测定:吸取碱性酒石酸铜甲、乙液各5.0mL于150mL锥形瓶中,加水10mL,加玻璃珠数粒,在2min内加热至沸腾,趁热从滴定管中滴加样品溶液,整个过程保持沸腾状态,待溶液颜色转浅后,以1滴/秒的速度滴定,直至蓝色刚好退去为止,记录样品消耗体积V’。
抗性淀粉及总淀粉测定方法采用Megazyme抗性淀粉试剂盒法,测定方法见试剂盒说明书(下附)原理(AOAC法2002.02 ;AACC法32-40)抗性淀粉的测定方法:样品使用α-胰淀粉酶和淀粉葡糖苷酶(AMG)37℃振荡水浴孵育16小时,在这期间,通过两种酶的联合作用,非抗性淀粉被溶解,水解成D-葡萄糖,孵育结束后,加入等体积的乙醇或工业甲基化酒精(IMS,变性乙醇)终止反应。
离心上述溶液,收集上清勿弃,底部残留絮状团即为样品中的RS,用含水的IMS或乙醇(50%v/v)洗涤絮状团,洗涤后离心,再重复一次洗涤离心,收集离心后获得的上清,与之前收集的上清混合。
小心倒出试管残留的液体,将絮状团置于冰水浴中,加入2M KOH溶解,溶解的同时用磁力搅拌机剧烈搅拌。
用醋酸盐缓冲液将这个溶液调至中性,用AMG将淀粉定量水解成葡萄糖。
D-葡萄糖用葡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试剂(GOPOD)测定,这也是对样品中RS含量的测定。
非抗性淀粉(可溶性淀粉)的测定可通过集中的上清液并定容至100mL,再用GOPOD测定D-葡萄糖完成。
总淀粉测定方法:即抗性淀粉与非抗性淀粉总和。
抗性淀粉检测试剂盒K-RSTAR(100次分析)应用性和精确性这个方法需要样品中RS含量多于2% w/w。
如RS含量多于2% w/w,常规标准误差为±5%。
少于2% w/w RS的误差更高。
试剂盒瓶子1:淀粉葡糖苷酶AMG,12 mL,3300U/ mL,条件为pH4.5,40℃下,底物为可溶性淀粉,[单位或为200U/mL,条件为pH4.5,40℃下,底物为对硝基苯基β-麦芽糖苷]。
AMG溶液应完全没有可检测到的游离D-葡萄糖。
4℃下稳定性> 3年。
瓶子2:α-胰淀粉酶(胰酶,10g,3Ceralpha U/mg)。
4℃下稳定性> 3年。
瓶子3:GOPOD 试剂缓冲液。
磷酸钾缓冲液(1M,pH7.4),对羟基苯甲酸(0.22M)和叠氮化钠(0.4%W/V)。
淀粉的检验方法和现象
淀粉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食品、医疗和工业等领域的碳水化合物,其检测方法对于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以下是淀粉的检验方法和现象的正文: 1. 淀粉的检验方法
淀粉的检验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碘酒检验法:将待测样品放入碘酒中,如果样品中存在淀粉,则会出现颜色变化,呈现浅蓝色或紫色。
(2)酚酞检验法:将待测样品放入酚酞试剂中,如果样品中存在淀粉,则会出现白色沉淀。
(3)盐酸滴定法:将待测样品放入盐酸中,如果样品中存在淀粉,则会产生白色沉淀。
(4)明胶酶检验法:将待测样品放入明胶酶试剂中,如果样品中存在淀粉,则会产生透明的黄色反应。
2. 淀粉的现象
淀粉在食品和医疗领域中有多种应用,其现象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淀粉沉淀:淀粉在水和空气中容易吸收水分形成沉淀,通常用于检测淀粉含量。
(2)凝胶过滤法:淀粉在一定的溶液中可以形成凝胶,这种凝胶可以用于检测淀粉的质量和含量。
(3)葡萄糖检测法:淀粉可以与葡萄糖反应,生成白色的葡萄糖氧化酶反应物质,这种反应可以用于检测淀粉的摄入情况。
(4)荧光检测法:淀粉在荧光剂的作用下可以产生绿色的荧光,这种荧光检测
法可以用于检测淀粉的降解情况和含量。
通过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和现象,可以确保食品和医疗产品的质量和安全,确保消费者的健康。
GB 5009.9-2008食品中淀粉的测定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淀粉的测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食品中淀粉的测定。
第一法酶水解法2 原理试品经去除脂肪及可溶性糖类后,淀粉用淀粉酶水解成小分子糖,再用盐酸水解成单糖,最后按还原糖测定,并折算成淀粉含量。
3 试剂除非另有规定,笨方法中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3.1 碘(I2)。
3.2 碘化钾(KI)。
3.3 高峰式淀粉酶:酶活力大于或等于1.6 U/mg。
3.4 无水乙醇(C2H5OH)。
3.5 石油醚(C n H2n+2):沸点范围是60℃~90℃.3.6 乙醚(C8H9NO3).3.7 甲苯(C7H9)。
3.8 三氯甲烷(CHCL3).3.9 盐酸(HCL)。
3.10 氢氧化钠(NaOH)。
3.11 硫酸铜(CuSO4·5H2O)3.12 亚甲蓝(C16H18CIN3S·3H2O):指示剂3.13 酒石酸钾钠(C4H4O6KNa·4H2O)3.14 亚铁氰化钾(K4Fe (CN)6·3H2O)3.15 甲基红(C15H15N3O2):指示剂3.16 葡萄糖(C6H12O6)3.17 甲基红指示液(2 g/L):称取甲基红0.20g,用少量乙醉溶解后,并定容至100 ml。
3.18 盐酸溶液(1+1):量取50 mL盐酸,与50 mI水混合。
3.19 氢氧化钠溶液(200 g/L):称取20 g氢氧化钠,加水溶解并定容至100 mL。
3.20 碱性酒石酸铜甲液:称取15 g硫酸铜(CuSO4·5H2O)及0.050 g亚甲蓝,溶于水中并定容至1000 mL。
3.21碱性酒石酸铜乙液:称取50 g酒石酸钾钠、75 g氢氧化钠,溶于水中,再加人4 g亚铁氰化钾,完全溶解后,用水定容至1000 ml,贮存于橡胶塞玻璃瓶内。
3.22 葡萄糖标准溶液:称取工1 g(精确至0.0001 g)经过98 0℃~100℃干燥2 h的葡萄糖,加水溶解后加入5 mL盐酸,并以水定容至1000 mL。
实验名称:测定淀粉成分实验日期:2021年10月25日实验地点:实验室一、实验目的1. 学习淀粉的提取方法。
2. 掌握淀粉的鉴定方法。
3. 探究淀粉在不同条件下的溶解性。
二、实验原理淀粉是一种天然高分子碳水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
淀粉的提取方法主要有酸法、酶法、有机溶剂法等。
淀粉的鉴定方法主要有碘液法、费林试剂法等。
本实验采用酸法提取淀粉,并利用碘液法进行鉴定。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玉米粉、碘液、盐酸、氢氧化钠、蒸馏水、试管、烧杯、滴管、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等。
2.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电热炉、搅拌器、离心机等。
四、实验步骤1. 淀粉提取(1)称取5g玉米粉,置于烧杯中。
(2)向烧杯中加入30mL蒸馏水,搅拌均匀。
(3)用滴管加入5mL盐酸,搅拌均匀。
(4)将烧杯置于电热炉上,加热至沸腾,保持沸腾状态10分钟。
(5)停止加热,待溶液冷却至室温。
(6)用滴管将溶液转移到离心管中,离心5分钟。
(7)取出离心管,将上清液倒入烧杯中。
(8)向烧杯中加入5mL氢氧化钠溶液,搅拌均匀。
(9)用滴管将溶液转移到离心管中,离心5分钟。
(10)取出离心管,将上清液倒入烧杯中。
2. 淀粉鉴定(1)取2mL提取的淀粉溶液,置于试管中。
(2)用滴管加入1滴碘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3)重复步骤(1)和(2),分别观察淀粉在不同条件下的溶解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淀粉提取实验过程中,玉米粉在酸的作用下发生水解,生成淀粉。
加热后,淀粉进一步水解,溶液颜色变深。
2. 淀粉鉴定(1)碘液法:加入碘液后,溶液呈现蓝色,说明提取的淀粉中含有淀粉。
(2)溶解性实验:在不同条件下,淀粉的溶解性存在差异。
在室温下,淀粉溶解性较好;加热后,淀粉溶解性降低。
六、实验结论1. 本实验采用酸法提取淀粉,成功从玉米粉中提取出淀粉。
2. 利用碘液法对提取的淀粉进行鉴定,证明淀粉中含有淀粉。
3. 通过溶解性实验,发现淀粉在不同条件下的溶解性存在差异。
可溶性糖与淀粉测定的依据在高氮水平下,植物前期疯长耗费土壤中库存水,导致灌浆期干物质积累减少,从而产量降低。
(McDonald,1989)在高氮水平下,前期分蘖增加,灌浆期小的分蘖竞争营养的能力较弱,导致产量降低。
但是灌浆期水分胁迫可以使前期积累的干物质转移效率增加。
(Biddinger et al,1977)高氮水平比低氮水平的可溶性糖含量降低,但是干物质转移效率一般比低氮水平下高。
灌浆期,干旱胁迫导致干物质积累减少,子粒产量的主要来源靠开花前积累的干物质。
干物质的表观转移效率不能准确代表开花前干物质对子粒的贡献率。
(van Herwaarden et al,1998)解决的问题2006年灌浆实验中,为什么N0处理下千粒重比N2处理下高。
2007年的实验结果表明,旱稻297在高氮下干物质转移效率比在低氮下高,但是其他两个品种在高氮下转移效率反而比在低氮下低,原因何在?2007年在W3下,高氮处理为什么比N0下产量低?对于旱稻297来说,2007年干物质转移效率比2006年增加,为什么产量还降低了?只是表面现象吗?植物样品中可溶性糖的测定一、目的通过对植物样品中可溶性糖的测定,初步掌握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定量的测定方法和仪器使用技术。
二、原理可溶性糖的测定方法有很多,本实验采用蒽酮比色法。
在强酸条件下,蒽酮与可溶性糖(包括还原性糖和非还原性糖)作用生成蓝绿色糖醛衍生物,该蓝绿色颜色深浅与含糖量成正比,可在625nm下进行比色测定。
三、仪器用具和试剂仪器用具:分光光度计、试管、移液管、离心机等。
试剂:蒽酮:100mg蒽酮溶于50ml浓H2S04(化学纯)中,当天配制当天使用。
蔗糖标准液(1mg/ml已配制好):精确称取0.1000g蔗糖(分析纯),在小烧杯中加水溶解,定容至100ml,加2-3滴浓H2S04,该溶液可长期保存。
四、测定方法1.样品处理方法:取干粉末样品0.05~0.1g左右, 放入塑料小试管中,加7ml蒸馏水,在沸水浴中煮沸20分钟,取出冷却,3500转/分离心10分钟,取上清,重复提取2次,收集上清,用蒸馏水定容致50 ml,作为待测样品,每个样品重复一次。
───────────────收稿日期:2017-05-18;修回日期:2017-11-04基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201610561164);广州市华侨糖厂精制糖与淀粉衍生物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资助项目作者简介:黄钰雯(1996-),女,从事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E-mail :huangyw0219@ *通讯作者:黄立新(1967-),男,副教授,博士,从事碳水化合物功能化研究;E-mail :lxhuang@ 引文格式:黄钰雯,施译琳,黄嘉仪,等. 糖粉产品中淀粉抗结剂的含量测定[J]. 甘蔗糖业,2017(6):49-52.甘蔗糖业 2017年第6期,2017年12月Sugarcane and Canesugar No. 6, Dec. 2017糖粉产品中淀粉抗结剂的含量测定黄钰雯1,施译琳1,黄嘉仪1,洪昌业1,2,农立忠2,黄立新1*(1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640;2广州华糖食品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760)摘 要:国家食品标准中测定淀粉的方法主要是酶水解法和酸水解法,都不适于测定糖粉中作为抗结剂使用的淀粉含量。
本文采用碘显色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糖粉中抗结剂含量,将糖粉直接溶解、加热糊化、碘液显色,采用标准曲线法,基于在590 nm 波长处的吸光度测定计算出抗结剂的含量。
由于糖粉抗结剂淀粉和用来制作标准曲线的淀粉标样是不同来源的玉米淀粉,分子结构有所差别,其碘复合物的吸收光谱虽形状变化相同,但存在差异。
本文利用它们的淀粉-碘复合物的最大吸光值之比值作为校正系数,解决待测样品与标准品的玉米淀粉不同所产生的系统偏差,测得样品抗结剂含量为3.96%。
关键词:糖粉;抗结剂;分光光度法;含量测定中图分类号:TS2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695(2017)06-0049-04Determination of Starch Anti-caking Agent Content in Powdered SugarHUANG Yu-wen 1, SHI Yi-lin 1, HUANG Jia-yi 1, HONG Chang-ye 1,2, NONG Li-zhong 2, HUANG Li-xin 1(1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640; 2GuangzhouHUATANG Co. Ltd., Guangzhou 510760)Abstract: Determination methods of starch in national food safety standards of China are mainly enzymatic hydrolysis and acid hydrolysis methods, which are not suitable for determination of the starch content added to powdered sugar as anti-caking agent. In this paper, the method of determining the content of anti-caking agent in sugar powder by iodine complex spectrophotometry was studied. The sugar powder was directly dissolved, heated and gelatinized and was developed with the addition of iodine liquid. The standard curve method was used to calculate the content of the anti-caking agent at the wavelength of 590 nm. The starch in powdered sugar is a bit different from the maize starch used as standard sample to produce the standard curve. The absorption spectrum of these two starch-iodine complex has the same shape but different absorbance due to different sources of maize starch, which indicate different molecular structure. In this paper, the ratio of the maximum absorbance of the starch-iodine complex was used as the correction coefficient to solve the system deviation of the tested sample and the standard sample. The content of starch in powdered sugar was 3.96%.Keywords: Powdered sugar; Anti-caking agent; Spectrophotometry; Quantative determination0 前言糖粉,又名糖霜,是以白砂糖为原料,通常通过添加适量的食用淀粉(0~5%)或抗结剂,经粉碎加工而成的粉末,可用于制作调味品或各种糕点[1]。
纯糖粉为洁白的粉末状糖,晶粒细小,很容易吸水结块,一般通过添加一定比例的抗结剂使糖粉不易凝结。
目前糖粉的生产方式主要有2种:一种是喷雾干燥法,将白砂糖溶成高浓度溶液,通过真空喷甘蔗糖业 2017年第6期 Sugarcane and Canesugar -50-雾干燥而成,具有粉末均匀、水性溶好等特点,对设备和工艺均有较高要求,生产成本较高,目前仅欧美少数发达国家有一定量的生产[2];另一种方式就是直接用粉碎机将白砂糖或冰糖粉碎而成。
普通纯蔗糖粉即使不是敞开存放,也极易吸潮结块,流动性较差,甚至潮解失去应用特性。
广州市华侨糖厂从国内外收集到的糖粉产品,为白色粉末,外观干燥松散,流动性和应用特性良好,为糖粉中添加了“抗结性”的物质。
在《糖粉中(淀粉类)抗结剂的鉴定研究》的研究工作中,通过测定该糖粉产品的蔗糖、还原糖和电导率等理化指标,观测其水溶及其碘色反应特性,进行热重曲线、显微观测、红外光谱、X-射线荧光光谱和X-射线衍射等多种仪器的比较和综合分析,结果发现该糖粉产品中添加的抗结剂为玉米原淀粉[3]。
目前,测定淀粉含量的方法主要有碘显色的可见分光光度法、酸水解法和酶水解法等,GB 5009.9-2016国家食品标准中淀粉含量的检测方法是酶水解法和酸水解法[4]。
由于糖粉产品中含有大量的蔗糖,酸水解其中淀粉的同时也会将蔗糖水解,同样生成葡萄糖的还原糖,还有果糖的还原糖出现,都会对淀粉水解测定的还原糖产生重大的影响,导致误差大。
酶水解法测定过程是先将淀粉用淀粉酶水解成小分子糖,再用盐酸水解成单糖,最后按还原糖测定,并折算成淀粉含量,与酸水解法同样不可用于测定糖粉中的淀粉含量。
普通的淀粉与碘作用,一般会产生蓝色的碘色反应,是用来检测淀粉存在的常用方法,这种蓝色反应本质是链淀粉“吸附”碘形成络合结构所致[5]。
由于碘不与蔗糖作用,因此,利用淀粉与碘络合形成蓝色物质的反应,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淀粉-碘复合物的溶液吸光度,可测定糖粉产品中的淀粉抗结剂含量。
国内也有用淀粉碘色反应的方法来测定白砂糖中微量的淀粉物质以及其它相关的研究报道[6-8]。
该可见分光光度法,试剂易得,仪器便宜,具有操作简单,检测成本低等优点,更易于在一般生产企业中使用。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与仪器糖粉产品、纯蔗糖糖粉样品和精制白砂糖产品,由广州市华侨糖厂提供;希美牌玉米淀粉,徐州人和居食品厂;碘、盐酸、蒸馏水等试剂为分析纯级。
碘原液:称取碘11.0 g、碘化钾22.0 g,先用适量水使碘完全溶解,定容到250 mL,贮于棕色瓶内。
标准稀碘液:取碘原液15 mL,加碘化钾8 g,加水定容至50 mL,贮于棕色瓶内。
BSA224S型电子天平,赛多利斯科学仪器(北京)有限公司;UV Power系列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莱伯泰科仪器有限公司;DZF-6050型真空烘箱,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TDL-5-A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
1.2 实验方法1.2.1 抗结剂淀粉分离提取取糖粉产品,加水分散溶解,分管离心,倾析。
再加水,离心倾析,重复3~4次。
用少量的水将各管下部离心沉淀的抗结剂收集,再离心洗涤多次。
最后转移到培养皿中,置于45℃的烘箱进行预干燥,12 h后,再升温至105℃干燥3~4 h,分离得到不水溶的抗结剂淀粉试样。
1.2.2 淀粉-碘复合物的吸收光谱及最大吸收波长的确定分别准确称取0.4000 g绝干希美牌玉米淀粉和抗结剂淀粉试样于250 mL烧杯中,加入9.7 g纯糖粉,加入75 mL蒸馏水,100℃下加热糊化30 min,冷却到室温,加入1.0 mL稀碘液,定容至100 mL。
另取9.7 g纯糖粉溶解于250 mL烧杯中,加入1.0 mL稀碘液,定容至100 mL,作为参比溶液。
用分光光度计测定绘出玉米淀粉和抗结剂淀粉-碘复合物的可见光吸收光谱,并确定其最大吸收波长和吸光值,得到校正系数F。
1.2.3 玉米淀粉的标准曲线分别称取绝干希美牌玉米淀粉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 g于250 mL烧杯中,分别加入9.7 g纯糖粉,加入75 mL蒸馏水,加热糊化30 min,加入1.0 mL稀碘液,定容至100 mL。
参比溶液与1.2.2相同。
根据1.2.2的试验结果,在590 nm 最大吸收波长处,测定玉米淀粉-碘复合物溶液的吸光度,以玉米淀粉的质量为横坐标,吸光值为纵坐标绘制淀粉标准曲线。
1.2.4 糖粉抗结剂淀粉含量的碘色法测定称取绝干糖粉产品10.0 g于烧杯中,加入75 mL 蒸馏水充分溶解。
加热糊化30 min,加入1.0 mL的稀碘液,定容至100 mL,在590 nm处测定其吸光度,用1.2.3所得的标准曲线计算淀粉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