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置管规范
- 格式:doc
- 大小:687.00 KB
- 文档页数:2
PICC置管工作制度一、目的为确保PICC(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和安全性,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院开展PICC置管工作的护理人员。
三、工作原则1. 遵循患者自愿原则,充分沟通,确保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
2. 遵循医疗安全原则,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置管过程安全。
3. 遵循专业培训原则,加强护理人员PICC置管技能培训,提高操作水平。
4. 遵循持续改进原则,不断优化工作流程,提高服务质量。
四、工作内容1. PICC置管前的准备工作(1)了解患者病情,评估患者置管适应症及禁忌症。
(2)向患者及家属解释PICC置管的目的、过程及可能的风险,取得书面同意。
(3)准备相关器材和药物,包括PICC导管、穿刺针、敷料、消毒液等。
(4)检查设备性能,确保仪器正常运行。
2. PICC置管操作流程(1)遵循无菌操作原则,进行皮肤消毒。
(2)选择合适的静脉,进行穿刺。
(3)插入PICC导管,确保导管尖端位于中心静脉。
(4)固定导管,包扎伤口。
(5)进行X线片检查,确认导管位置。
3. PICC置管后的护理(1)观察患者局部伤口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2)指导患者进行日常护理,避免置管侧手臂过度用力。
(3)定期进行PICC导管维护,包括更换敷料、冲封管、更换接头等。
(4)定期评估导管留置情况,必要时进行拔管。
4. PICC置管并发症的处理(1)出血:轻微出血可局部压迫止血,严重出血需立即报告医生,采取相应措施。
(2)感染:加强局部消毒,必要时给予抗生素治疗。
(3)静脉炎:停止在此部位输液,给予抗炎、抗过敏治疗。
(4)导管堵塞:尝试正向冲管、负向抽吸,无效时拔管。
五、工作要求1. 护理人员应具备PICC置管相关知识和技能,通过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
2. 严格执行PICC置管操作规程,确保操作过程安全。
3. 加强置管后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4. 定期进行工作总结,不断优化工作流程,提高服务质量。
关于使用PICC置管的相关规定
1、患者使用PICC置管前,医生要向患者说明,下达医嘱,填写《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知情同意书》
2、每个置管PICC导管病人均需填写《邯郸明仁医院PICC置管记录单》,并上报护理部;维护时填写《邯郸明仁医院PICC维护记录单》,最后由科室保存。
3、出现并发症时填写《邯郸明仁医院PICC并发症上报单》,然后有护理部指派专人负责换药及维护。
4、拔管时需填写《邯郸明仁医院PICC拔管记录单》。
5、置管或出现并发症需会诊时,由护理部指定人员会诊。
6、会诊人员将会诊意见、处理和结果写在会诊意见一栏,同时签名,月底统一上报护理部。
7、会诊单一式两份,一份留会诊科室保存,一份留护理部。
8、特殊患者如化疗患者及需使用中心静脉的患者,根据《静脉输液行标》规定,患者拒绝使用中心静脉工具的,要求患者填写《化疗患者拒绝行静脉置管术知情同意书》。
需有:
1、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知情同意书》
2、邯郸明仁医院PICC置管记录单
3、邯郸明仁医院PICC维护记录单
4、邯郸明仁医院PICC并发症上报单
5、邯郸明仁医院PICC拔管记录单
6、护理会诊申请单
7、化疗患者拒绝行静脉置管术知情同意书
8、置管后宣教单
护理部
2015.9.4。
picc置管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在PICC置管过程中,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注意,包括以下几点:
1. 术前准备:确保患者的身体状况稳定,准备所需的设备和材料,包括适当的导管、引流袋、药物、麻醉等。
2. 患者选择:选择适合进行PICC置管的患者,包括血管条件
良好、血管位置较深、需要需要长期使用静脉通路、无严重感染等。
3. 术中操作卫生:术前术后做好手消毒,穿戴无菌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避免引入感染性微生物。
4. 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选择静脉通畅、位置较固定、易于穿刺的位置进行置管。
5. 观察患者的反应:在进行置管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包括出现疼痛、呼吸困难、心动过速等异常反应,及时采取措施。
6. 导管固定:在插入导管后需要将导管固定在皮肤上,通常使用专用的固定器进行固定,确保导管不松动。
7. 导管后期护理:置管后需要定期检查导管通畅情况,按照医嘱进行冲洗、更换药物和引流袋,防止导管堵塞和感染。
8. 注意并发症:PICC置管可能会伴随一些并发症,如感染、
穿刺位置出血、静脉狭窄等,需要及时处理并记录相关情况。
总的来说,在PICC置管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做好术前术后
的患者评估和准备工作,严格操作规范,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确保置管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是肿瘤病人进行化疗和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重要方法。
导管末端位置以置入上腔静脉内为佳,只是由于上腔静脉的压力小,血流量大、流速快,高渗药物和化疗药物可以迅速稀释,对血管的刺激极小,能有效地避免静脉炎等并发症。
因此,在临床穿刺成功的基础上,观察导管末端是否准确到位以及指导操作者调整异位导管并顺利送达上腔静脉内成为关键的环节。
目前认为X线检查是最简便、实用且行之有效的PICC导管定位检查方法。
PICC导管包含一条长的、中空的管道(内腔),在其尖端有一个(或更多)的孔,该段位于体内,导管另一段有延长装置位于体外手臂处。
药物或液体通过延长管连续输入或周期性注射。
影像学解剖知识1、胸部正位显示心脏大血管阴影。
右侧可分为上下两段,上段有血管阴影组成,在幼年和青年人中主要为上腔静脉的边缘,较直,向上一直延伸到锁骨水平,升主动脉隐于其内。
在老年人主要为升主动脉构成。
下段右心缘较圆隆,由右心房构成。
2、血管造影显示上腔静脉由左右头臂静脉在左右侧第一肋软骨和胸骨柄交界水平汇合而成,宽1.5~2.0cm。
正位时可见其沿纵隔右缘几乎垂直下行6~8cm进入右心房上部(图1)。
侧位居中,略偏前,在其下行过程中稍斜向前方(图2)。
PICC定位正常的X线影像判定参考标准(一)胸部正位相在胸部正位相中,PICC导管的末端判定参考标准:1.右侧第一、三前肋内端之间中部(脊椎右旁)或右侧第一肋软骨和胸骨柄交界水平(脊椎右旁)下方4~6cm间2.脊椎右旁、右侧第一肋软骨内端与心脏大血管阴影右缘上下两端交界处之间中部。
3.脊椎右旁、第六胸椎水平上下处。
(二)胸部侧位相通常为右侧位,若为左上腔时选择左侧位,PICC导管的末端应位于纵隔、肺门影前上方,主动脉窗前下水平。
X线图像定位分析的注意事项1、判断PICC管位置是否正常以立位胸部正侧位(平静呼吸状态下)为准。
涿州市医院护理部基础技术规范(9) 2016年6月25日第三次修订PICC置管术操作标准一、【目得】1、提供中长期得静脉治疗。
2。
减少频繁得静脉穿刺痛苦,以保护病人外周血管、二、【操作前准备】1。
评估: (1)核对医嘱,进行评估,评估患者得病情、年龄、血管条件、意识状态、治疗需求、心理反应及合作程度、向病人解释操作目得,详细讲解置管得过程需要配合得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得心理,以取得配合。
签署PICC知情同意书、(2)阅读病历:了解患者得病情,治疗方案,疗程。
查瞧血常规、血凝、乙肝、艾滋病、梅毒、淋病、肝肾功能、D2聚体。
了解既往静脉穿刺史、化疗史、放疗史、有无相应静脉得损伤及穿刺侧肢体功能状况。
(3)评估就是否需要借助影像技术帮助辨认与选择血管。
(4)了解过敏史、用药史及就是否安装起搏器。
2、患者准备:取舒适卧位,暴露穿刺部位。
3、护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七步洗手法洗手,戴口罩、圆帽。
4、物品准备:PICC穿刺包(1个)、PICC导管(1个)、一次性垫巾(1个)、无菌手套(1付)、3M贴膜(1个)、输液接头(1个)、无菌纱布(5块)、碘伏(1瓶)、75%酒精(1瓶)、250ML生理盐水(1袋)、肝素钠注射液(1支)、20ML注射器(2个)、弹力绷带(1个)、输液贴(1个)、皮尺、止血带、(B超引导下得PICC置管准备彩色多普勒超声机、专用PICC穿刺包,B超引导下得PICC导管1套)5.环境准备:清洁、安静、光线充足或有足够得照明,必要时屏风或拉帘遮挡。
三、【操作步骤】1、携用物至床旁,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根据患者病情摆舒适体位,暴露穿刺区域,给患者戴口罩,女性戴帽子。
2、在穿刺肢体下铺治疗巾,扎止血带,评估并选择静脉: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为序选择,首选右侧。
确定穿刺点,松开止血带。
3、测量置入导管长度,上肢外展90度,第一种方法:预穿刺点到右胸锁关节,向下至第三肋间。
第二种方法:穿刺点到右胸锁关节后,根据身高加5、6、7、8厘米。
PICC置管护理常规
1.观察置管是否在位固定好,置管长度,敷料是否清洁,穿刺处有
无红、肿、及脓性分泌物。
2.换药方法:1次/隔日更换敷料,将上肢平放在床上,揭取敷料时
应由下而上,禁止从上向下,揭敷料时严格无菌操着,禁止手污染敷料内的区域,揭去后用安尔碘消毒,以穿刺处为中心,以顺时针方向消毒2次,逆时针方向消毒2次,再消毒置管2次,消毒范围要大于敷料范围,待干后将置管以s型固定、贴无菌敷料覆盖。
3.封管方法:消毒可来福接头2次,先用20ml注射器抽20ml无菌
生理盐水冲洗PICC管,最后用无菌纱布包裹套管末端,固定好。
禁止用10ml以下注射器。
4.如您洗澡时请将置管的上肢用塑料薄膜包裹保护,防止进水感染,
洗澡后及时换药。
5.防止拔管,家属一定要知道置管的重要性及拔管后的危险性,必
要时给于使用约束带,一旦拔管及时用无菌纱布压迫止血,置管期间观察患者有无发热症状,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PICC置管技术(一)工作目标1. 为患者提供中长期静脉输液治疗的通道,满足肿瘤患者常规化疗疗程的需要。
2. 减少频繁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3. 避免刺激性药物对患者血管的损伤,保护患者的外周静脉。
4. 彻底杜绝和避免静脉化疗时化疗药物的外渗和对局部组织的刺激,减少患者的痛苦。
5. 解决外周血管条件差的患者输液难题。
(二)工作规范1. 首选贵要静脉,次选肘正中静脉,第三选择是头静脉。
2. 测量长度:测量时上肢外展90°,一般预计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从欲穿刺点沿静脉走向至右胸锁关节再向下至第2、3肋间。
3. 测臂围:于肘上7 cm处测量臂围,用于监测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如渗漏、栓塞等),新生儿及小儿应测量双臂臂围。
4. 建立无菌区:打开PICC无菌包,穿无菌隔离衣,戴无菌手套,应用无菌技术准备肝素帽、抽吸生理盐水,将第一块治疗巾垫于患者准备插管的手臂下,注意患者的手臂外展90°放置。
5. 穿刺点消毒:按无菌原则,先用酒精脱脂3次,再用碘伏消毒穿刺点3次,范围应达10 cm×10 cm以上,待其自然干燥。
更换手套,铺孔巾于穿刺部位上,铺第二块治疗巾扩大无菌区。
6. 预冲导管并修剪导管。
7. 穿刺。
8. 从导引套管内取出穿刺针。
9. 置入PICC导管:用镊子轻轻夹住导管或用手轻捏导管保护套(贝朗导管和BD管有保护套),将导管从导入鞘末端逐渐送入静脉。
当导管进到肩部时,让患者将头转向穿刺侧,下颌靠肩,以防导管进入颈静脉。
达到预计长度时可将头转回来。
注意不要用镊子过紧夹持导管,以免损坏导管;送管时用力要均匀、缓慢,禁止用暴力置入导管。
10. 退出并撤离导引套管:BD导管送入至离0刻度10~15 cm时(巴德管和贝朗导管送至预计的位置),用左手指压套管端静脉稳定导管,从静脉内退出导引套管,撕开并撤离导引套管(巴德管不用撕直接退出就行)。
再将导管送至预计的位置,注意移去导引套管时要固定好PICC导管。
PICC置管1、概述:外周静脉植进中间静脉导管(peripherauy inserted centralcatheter,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其导管的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1].从90年月起头引进我国,并在临床普遍利用[2].近似于临床上里常常使用的套管针。
可是导管出心曲到上腔静脉。
此刻多用于需求持久化疗的血液病病人。
2、PICC(经皮外周静脉插管)的作用1、减少对外周静脉的刺激,回护血管。
2、减少渗漏、感染3、削减脱刺的疾苦。
3、PICC的置管1、静脉的选择: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等肘部粗大血管。
2、进针点的定位:肘关节下方1-2CM,长度为肘关节到对侧胸锁关节,约40-43CM.3、置管共同:嘱其将头部方向静脉穿刺的一侧,防伤及颈中静脉。
4、注意事项:操作中注意无菌原则!4、置管后的照顾护士1、视察:第一个24小时视察有无渗血渗液等。
2、敷料的更换时间:第一个24小时、每周(无菌原则:用碘酒酒粗消毒针口,更换敷料及肝素锁,同时调查伤口环境。
)3、特别环境的处理:如脱出或缩进应及时告诉医务人员,在无菌条件下处理,不成私自插入;如渗血渗液,感染、出血偏向,应遵医嘱铲除;5、PICC的冲管方法1、目标:防止血块黏附在管壁,减少壅塞。
2、原则:1)治疗完毕,给药后用10ML以上的生理盐水冲管2)抽血,输血后用20ML以上的心理盐水冲管。
3)须弃往2-3ML的血后再采血标本6、冲管的方法1、冲管时最初0.5ML要边推边退针。
2、用脉冲式冲管法,力度适中。
7、导管梗阻的处理1、内部身分:能否挨合,扭直、体位等。
2、内部身分:1)导管定位是不是精确2)血栓形成,可用10ML注射器轻柔回抽或遵医嘱使用尿激酶。
3)弗成使用暴力、导丝来排除血凝块,这将使导管毁伤、碎裂或制成血凝块栓塞。
8、病人的指导1、置管的上肢勿背重(举重,提重物等)。
避免泅水,水上功课等水中活动,特别第一个24小时不干水。
PICC维护(更换敷料)操作规程1目的1.1保持导管的安全,保证病人的治疗1.2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可能。
1.3妥善固定导管。
1.4提高者带管的舒适度。
2.范围持有护士执业证书的注册护士。
3.定义PICC维护(更换敷料)是指将原有的敷料自下而上拆除,检查穿刺点有无红肿、渗出;戴无菌手套对导管周围进行消毒;用酒精消毒皮肤三次,碘伏消毒三次,消毒范围以穿刺点为中心上下10cm,左右至臂缘以上(超出敷贴面积),消毒待干后用透明料将其导管妥善固定的一种方法。
4.内容4.1评估和观察要点4.1.1评估患者病情、年龄、意识、自理能力、配合程度、营养状况、心理状态等。
4.1.2评估穿刺部位的情况:测量臂围、观察局部滲血及有无静脉炎等并发症的情况。
4.1.3评估穿刺点局部和敷料情况。
4.2指导要点4.2.1告知患者及家属操作目的、方法、配合要点及注意事项。
4.2.2告知患者更换敷料时勿对着PICC管咳嗽、讲话等。
4.2.3告知患者置管侧肢体避免用力过度或剧烈运动。
4.2.4出现异常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4.3注意事项4.3.1PICC维护(更换敷料)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4.3.2消毒棉球不要太湿,特别是针眼处,避免消毒液顺着导管进入血管刺激血管内膜,造成静脉炎、滲液等并发症。
4.3.3消毒由内向外,至少三遍,顺时针一逆时针一顺时针。
4.3.4禁止胶布直接贴于导管体上。
4.3.5PICC维护(更换敷料)时记录导管刻度。
4.3.6严禁导管体外部分移进体内。
4.3.7使用无菌透明贴膜固定,透明贴膜上应该清楚的记录更换敷料的日期和时间。
4.3.8无菌透明敷料每3天更换1次,纱布敷料常规每日更换1次,出现渗血、出汗等。
导致敷料潮湿、卷曲、破损时应立即更换。
5.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PICC维护(更换敷料)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科室: 姓名: 操作时间: 得分:主考教师:考核日期:。
picc置管流程picc置管流程是指将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外周插管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插入患者体内,以便输送药物、液体或血液,并监测患者的生理指标的一种医疗流程。
下面将为你详细介绍picc置管流程。
1. 在置管前,医务人员应首先准备好所需的器械和药物。
这些器械通常包括 picc导管、消毒液、穿刺针、透明敷料、插管套装、固定带等。
2. 患者进入手术室或操作室,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对患者进行身份确认,并解释置管的目的、风险和注意事项。
3. 医务人员在开始置管前,应进行手卫生,佩戴手术衣、口罩、手套等。
4. 患者应取坐位或卧位,将患肢伸直。
通常情况下,picc置管常选用上肢的肱静脉,但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选择其他血管。
医务人员应仔细评估患者的血管情况,并选择合适的置管部位。
5. 选择好置管部位后,医务人员应向患者解释置管程序,并告知患者可能的不适感和疼痛。
为减轻患者的疼痛,医务人员可以在置管部位局部麻醉。
6. 在准备插入导管前,医务人员应先进行皮肤消毒,遵循手术中的无菌原则。
7. 医务人员取出穿刺针,并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固定刺激部位,用右手握住穿刺针,将针头与置管部位垂直,并轻轻地插入皮肤。
一旦进入血管,医务人员会看到鲜红色鲜艳的血液返回至穿刺针底部的空腔。
8. 插入针进入血管后,医务人员应将针芯取出,保留针外壳。
然后,在已插入的针外壳上推进导管,直到导管的顶端在靠近心脏的中心静脉位置。
9. 确保picc导管顶端所在的位置,在X光或布拉格色令(standardized positioning protocol)的指导下,通过移动和确认导管的位置。
10. 导管位置确认后,医务人员将固定带固定在皮肤上,以确保导管的稳定性。
11. 最后,医务人员应清理周围的皮肤,并覆盖透明敷料,以防止感染。
通过上述步骤,picc置管流程就完成了。
置管后,医务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症状,并定期更换敷料、消毒导管以防感染。
picc置管流程插管指的是将插管引流管(英文: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放入患者的血管中,以实现长期输液、静脉药物输注、血液抽取等的目的。
PICC置管是一项常见的医疗操作,下面是PICC置管的一般流程。
1.卫生消毒:医务人员在PICC置管操作前,首先要进行手部消毒。
接着,需要戴好洁净手套,并携带必要的消毒物品,如洗手液、酒精消毒剂、无菌手套和无菌巾等。
2.确定插管部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务人员需选择合适的插管部位。
通常选择上臂静脉,下颌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等部位。
3.控制出血:在插管部位附近的皮肤上注射局部麻醉剂,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同时,采用无菌巾进行局部消毒,以杀灭潜在的细菌。
4.逐层穿刺:医务人员使用无菌穿刺针逐层穿刺皮肤、皮下组织,进入血管。
在穿刺时要注意掌握正确的角度和深度,以避免误伤其他重要结构。
5.插管置位:在针头进入血管后,需要将针套拔出,留下引流管。
同时,在引流管上注射一定量的生理盐水,确保引流管畅通,并注意管道的无菌性。
6.固定引流管:医务人员使用无菌敷料和绷带固定引流管,以减少插管部位的感染风险。
同时,应该注意不要阻碍引流管的畅通,并避免引流管脱出或意外拔管。
7.X线定位:为了确保插管的准确位置,医务人员通常会进行X线定位检查。
X线检查可以确定引流管的末端是否在正确的位置,以及是否有意外并发症。
8.监测并维护:一旦PICC插入正确,医务人员需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疼痛程度和血管通畅等情况,并及时维护。
9.牵引排气:在插管后,如果有明显的排气或出血,医务人员应及时进行牵引排气,以防止血管堵塞或血栓形成。
10.定期更换和并发症预防:PICC置管后,患者需要定期更换引流管和敷料,以防止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医务人员也需定期检查患者的相关症状和体征,以及PICC插管的效果和安全性。
总之,PICC置管是一项需要高度专业技巧和严谨操作的医疗程序。
picc 置管流程PICC置管流程是指在医疗过程中,使用导管将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外周插入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患者体内的一种操作。
下面将以一个患者的视角来描述PICC置管的流程。
第一步:准备工作在进行PICC置管之前,医生会与患者进行详细的沟通,解释操作的目的和过程,并获得患者的同意。
然后,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检查,了解患者的病史和身体状况,以确保操作的安全性。
第二步:术前准备在置管手术前,患者需要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
这包括清洁皮肤,戴上手术帽和口罩,以及消毒手部。
患者还需要脱掉上身的衣物,以便医生进行操作。
第三步:局部麻醉在置管手术开始前,医生会给患者进行局部麻醉。
他们会在置管部位注射一定量的麻醉剂,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第四步:导管插入当局部麻醉生效后,医生会开始插入导管。
医生会选择一个适合的位置,通常是上臂的静脉,然后将导管缓慢地插入患者的体内。
这个过程可能会让患者感到一些不适,但往往不会持续太长时间。
第五步:导管固定一旦导管插入到位,医生会使用特殊的固定器将导管固定在患者的皮肤上。
这样可以确保导管的稳定性,防止其松动或脱落。
第六步:导管连接和验证导管固定后,医生会连接导管的各个部分,如输液管和注射器,以确保导管的正常使用。
医生还会进行验证,确保导管的位置正确,并可以顺利使用。
第七步: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医生会进行术后护理。
他们会对置管部位进行清洁和消毒,并给患者进行必要的指导,如如何保持导管的清洁和避免感染。
通过以上的步骤,PICC置管的流程就完成了。
这个过程通常需要医生的专业技术和丰富经验,以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成功。
对于患者来说,他们需要配合医生的操作,并保持耐心和信任,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PICC置管流程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置管是一种介入手术技术,用于建立长期静脉通路,方便输液、给药和抽血。
下面是PICC置管的流程,内容超过1200字。
1.护士或医生在完成PICC置管前,首先需要核对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和病历号等。
2.准备所需器械和材料,包括PICC置管套装、无菌手套、洗手液、消毒剂、无菌巾等。
3.为了确保操作环境的清洁和无菌,进行洗手和戴上无菌手套。
4.将患者的上肢伸直,让患者舒适地躺在床上,以便于操作。
5.对患者的皮肤进行消毒处理,将消毒剂均匀涂抹于插管点周围的皮肤区域,然后用无菌巾包扎。
6.使用逐渐增长尺寸的导丝和导管,逐渐扩大血管的通道,以便于PICC的插入。
在插入导管之前,不断地旋转和推动导丝,直到导丝进入血管。
7.插入导丝后,将导丝固定在皮肤上,并注意保持固定的牵拉力,以确保导管插入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8.通过导丝逐渐插入导管,直到导管的尖端进入需要的位置。
在插入导管时,对导丝的位置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控制,以确保导管插入的顺利进行。
9.一旦导管插入到所需的位置,将导丝从导管中取出,并将管道的接头与输液装置相连,确保连接牢固。
10.确认导管的插入位置和深度,使用X射线或超声波等影像学方法对导管进行定位,确保导管在正确的位置。
11.完成导管的插入后,将导管固定在患者的上肢上,使用透明固定带或敷料固定导管,以防止导管被无意中拔出。
12.根据医嘱和患者的需要,进行必要的冲洗、注射和抽血操作。
在进行这些操作之前,确保导管和相应的连接器是无菌的。
13.PICC在使用期间需要定期的护理和检查,包括每日清洁和固定导管,确保导管通畅和无感染。
14.如果患者不再需要PICC,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拔除导管:依据医嘱,将导管外面的固定带或敷料剪断,然后慢慢拔出导管,同时观察是否有出血或其他并发症。
以上是PICC置管的一般流程,医护人员需要熟悉操作步骤和技巧,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确保操作安全和患者的舒适度。
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是肿瘤病人进行化疗和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重要方法。
导管末端位置以置入上腔静脉内为佳,只是由于上腔静脉的压力小,血流量大、流速快,高渗药物和化疗药物可以迅速稀释,对血管的刺激极小,能有效地避免静脉炎等并发症。
因此,在临床穿刺成功的基础上,观察导管末端是否准确到位以及指导操作者调整异位导管并顺利送达上腔静脉内成为关键的环节。
目前认为X 线检查是最简便、实用且行之有效的PICC导管定位检查方法。
PICC导管包含一条长的、中空的管道(内腔),在其尖端有一个(或更多)的孔,该段位于体内,导管另一段有延长装置位于体外手臂处。
药物或液体通过延长管连续输入或周期性注射。
影像学解剖知识
1、胸部正位显示心脏大血管阴影。
右侧可分为上下两段,上段有血管阴影组成,在幼年和青年人中主要为上腔静脉的边缘,较直,向上一直延伸到锁骨水平,升主动脉隐于其内。
在老年人主要为升主动脉构成。
下段右心缘较圆隆,由右心房构成。
2、血管造影显示上腔静脉由左右头臂静脉在左右侧第一肋软骨和胸骨柄交界水平汇合而成,宽1.5~2.0cm。
正位时可见其沿纵隔右缘几乎垂直下行6~8cm进入右心房上部(图1)。
侧位居中,略偏前,在其下行过程中稍斜向前方(图2)。
PICC定位正常的X线影像判定参考标准
(一)胸部正位相
在胸部正位相中,PICC导管的末端判定参考标准:
1.右侧第一、三前肋内端之间中部(脊椎右旁)或右侧第一肋软骨和胸骨柄交界水平(脊椎右旁)下方4~6cm间
2.脊椎右旁、右侧第一肋软骨内端与心脏大血管阴影右缘上下两端交界处之间中部。
3.脊椎右旁、第六胸椎水平上下处。
(二)胸部侧位相
通常为右侧位,若为左上腔时选择左侧位,PICC导管的末端应位于纵隔、肺门影前上方,主动脉窗前下水平。
X线图像定位分析的注意事项
1、判断PICC管位置是否正常以立位胸部正侧位(平静呼吸状态下)为准。
2.对于幼年和青、壮年人,胸部正位相的3个判断标准均可参照,老年人主要以1、3判断标准为准。
3.明显驼背的病人以胸部正位相的1、2判断标准为准。
PICC的置管
1、静脉的选择: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等肘部粗大血管。
2、进针点的定位:肘关节下方1-2CM,长度为肘关节到对侧胸锁关节,约40-43CM.
3、置管配合:嘱其将头部偏向静脉穿刺的一侧,防伤及颈外静脉。
4、注意事项:操作中注意无菌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