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中越北部湾渔业合作协定_实施5周年特别报_省略_施后的这5年_访农业部南海区渔
- 格式:pdf
- 大小:2.19 MB
- 文档页数:3
《中越北部湾渔业合作协定》6月30日生效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水产》
【年(卷),期】2004(000)007
【摘要】2004年6月6日,国务院核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北部湾渔业合作协定》。
6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关于两国在北部湾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划界协定》。
根据中越双方约定,两个协定于2004年6月30日同时生效。
【总页数】1页(P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6.4
【相关文献】
1.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中越北部湾渔业合作协定生效实施工作的紧急通知 [J], ;
2.中越北部湾渔业合作协定综述 [J], 潘澎;罗家聪;胡译匀
3.《中越北部湾渔业合作协定》实施5周年特别报道《渔业协定》实施后的这5年——访农业部南海区渔政局局长吴壮 [J], 刘禹松
4.《中越北部湾渔业合作协定》6月30日到期 [J], 吕华当
5.中国渔政积极贯彻实施中越北部湾划界协定和渔业合作协定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参与的国际公约与渔业协定为了适应时代发展潮流,进一步融入国际社会,保障我国渔业经济的发展,我国政府签署或加入了一系列有关渔业领域的双边或多边渔业协定、国际条约、公约。
这些国际公约和合作协定不仅为我国的专属经济区内渔民权的保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而且为我国远洋渔业的发展铺平了道路[A]。
中国参与的国际公约海洋渔业的国际公约,是多个国家间为养护和管理共有渔业资源,保障渔业作业安全而确定的国家间渔船作业、渔民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各种公约、协议、议定书的总称。
由于海洋渔业资源具有共有性、徊游性及渔船作业流动性等特点,引起国际社会对海洋渔业资源的高度关注。
自19世纪后期,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海洋捕捞能力增强,在某些海域通过国际合作签定了国际协定,如1882年由英国等6国签订的 《北海渔业公约》规定了北海捕渔规则,1982年167个国家的代表团,另有民族解放组织、国际组织、未独立领土等50多个单位的代表签订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逐步形成了以国际法为基础的海洋渔业管理制度。
中国远洋渔业1985年才开始起步,与世界主要远洋渔业大国相比,我国远洋渔业起步晚,所占份额小。
但是我国一直不懈努力推动远洋渔业的进步,在国际渔业管理的框架内来稳定的推进发展。
目前我国参与了《联合国海洋公约》(1982)《生物多样性公约》(1992)等国际公约。
这些渔业公约不仅为我国甚至为世界各国和地区的渔业开发与管理提供了规则,也为我国合理合法的进行渔业开发提供了法律保障。
中国与周边国家签署的渔业协定1 中日渔业协定中国和日本之间首次渔业协议是始于1955年两国渔业协会缔结的民间渔业协议。
之后,两国按照中日共同声明第9条,于1975 年8 月15 日缔结了政府之间首部渔业协定。
公约》于1994年11月生效后,中、日两国政府也先后提交了《公约》批准书,成为该公约的缔约国,实施专属经济区制度。
为此,中日两国政府从1995年起,根据《公约》的规定,就重新签订渔业协定进行会谈。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北部湾渔业合作协定文章属性•【缔约国】越南•【条约领域】环境资源能源•【公布日期】2000.12.25•【条约类别】协定•【签订地点】北京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北部湾渔业合作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以下简称“缔约双方”),为了维护和发展中越两国和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睦邻友好关系,养护和持续利用北部湾协定水域的海洋生物资源,加强两国在北部湾的渔业合作,根据国际法,特别是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十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有关规定以及二000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关于两国在北部湾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划界协定》(以下简称"北部湾划界协定"),经友好协商,在相互尊重各自在北部湾的主权、主权权利和管辖权、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达成协议如下:第一部分总则第一条本协定适用于北部湾两国专属经济区的一部分和两国领海相邻水域的一部分(以下简称"协定水域")。
第二条缔约双方在相互尊重主权、主权权利和管辖权的基础上,在协定水域进行渔业合作。
这种渔业合作不影响两国各自的领海主权和两国各自在专属经济区享有的其他权益。
第二部分共同渔区第三条一、缔约双方同意在北部湾封口线以北、北纬20度以南、距北部湾划界协定所确定的分界线(以下简称"分界线")各自30.5海里的两国各自专属经济区设立共同渔区。
二、共同渔区的具体范围为下列各点顺次用直线连接而围成的水域:1、北纬17度23分38秒,东经107度34分43秒之点2、北纬18度09分20秒,东经108度20分18秒之点3、北纬18度44分25秒,东经107度41分51秒之点4、北纬19度08分09秒,东经107度41分51秒之点5、北纬19度43分00秒,东经108度20分30秒之点6、北纬20度00分00秒,东经108度42分32秒之点7、北纬20度00分00秒,东经107度57分42秒之点8、北纬19度52分34秒,东经107度57分42秒之点9、北纬19度52分34秒,东经107度29分00秒之点10、北纬20度00分00秒,东经107度29分00秒之点11、北纬20度00分00秒,东经107度07分41秒之点12、北纬19度33分07秒,东经106度37分17秒之点13、北纬18度40分00秒,东经106度37分17秒之点14、北纬18度18分58秒,东经106度53分08秒之点15、北纬18度00分00秒,东经107度01分55秒之点16、北纬17度23分38秒,东经107度34分43秒之点第四条缔约双方本着互利的精神,在共同渔区内进行长期渔业合作。
资讯
《中越北部湾渔业合作协定》6月30日到期
新协议达成前,协定水域渔船作业规模和管理机制不变
文图丨《海洋与渔业》记者吕华当
// 士 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甲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政府北部湾渔业合作协定》(以下简称
《协定》)将于2019年6月30日到期, 中越北部湾渔业合作下一步走向将如何?
6月50 ,在广东珠海举行的《协定》实
施十五周年总结会上,中越双方一致同意 积极推进在现有机制下尽快签订新的合作 协议,并在达成新协议前,继续执行现行
《协定》,采取切实措施继续维持在协定
水域渔船作业规模和管理机制不变。
会议全面总结评价了《协定》实施
以来的成效、经验和问题,发表了《〈中 越北部湾渔业合作协定〉实施十五周年
总结会联合声明》。
据悉,《协定》自 2004年6月30日生效以来,已实施 十五周年,为沿湾经济发展和渔区社 会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中越渔业联 合委员会这一渔业协调管理机制在中 越两国处理渔业问题方面发挥了重要 作用。
中越双方一致同意在2019年6 月30日《协定》到期后,继续深化
和完善北部湾渔业合作关系,继承和
发展北部湾渔业合作机制。
中国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 越南农业与农村发展部副部长黎国 营、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郑伟仪, 中越双方外交、海警、渔业部门及渔 业科研、协会等单位有关人员出席会 议。
證中国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変(左)向 越由农业与农村发展部副部长藜国营
(右)赠送纪念品
I
12。
推动“成长型”陆路边境口岸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作者:樊一江张颖丁金学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24年第05期广西平孟、龙邦、硕龙和水口口岸是我国对越陆路边境口岸中值得重点关注的“成长型”口岸,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成绩显著,在对越经贸合作交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中越進一步深化和提升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中越命运共同体的战略背景下,应高度重视“成长型”口岸的高质量发展,强化新时代对越口岸和沿边产业园区系统规划布局,加强与东兴、凭祥等相对成熟的陆路边境口岸,北部湾门户港等水运口岸、航空口岸、内陆陆港口岸,以及越方口岸等协同建设,精准提升口岸设施能级,破解通道枢纽及运营组织卡点,深化产业平台链式协作,创新拓展贸易流通方式,优化营商环境和协调推进机制,整体构建“边、陆、海、空”深度联动、“成熟”与“成长”优势互补的中越口岸体系,更好支撑中越全面战略合作,更好服务国家高水平开放和新发展格局构建。
一、广西“成长型”陆路边境口岸发展成绩显著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是越南第一大贸易伙伴,越南则是我国在东盟最大贸易伙伴。
2019—2023年,中国对越南进出口额由11183亿元增长至16185.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9.7%,占中国对东盟进出口额的比重稳定在四分之一上下。
广西是我国与越南贸易合作的前沿,与越南经贸合作持续深化。
五年来,广西对越南进出口额呈波动式上升态势,由1753.9亿元增长至2539.5亿元,占广西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回升至36.6%,占广西对东盟进出口额的比重稳定在七成以上,越南已连续25年成为广西第一大贸易伙伴国。
陆路边境口岸是我国与越南贸易的重要窗口,广西对越陆路边境口岸包括东兴、友谊关、爱店、峒中、平孟、龙邦、硕龙、水口8个公路口岸和凭祥铁路口岸。
与东兴、凭祥等相对成熟口岸相比,平孟、龙邦、硕龙、水口4个公路口岸建设起步较晚、基础相对薄弱,尚处于成长阶段,但发展势头较好,特别是在中越进一步深化和提升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中越命运共同体的战略背景下,前景广阔,值得重点关注。
广西民族大学200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所有试题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学科专业:亚非语言文学研究方向:越南语言文学考试科目:823 基础老挝语试卷代号:A卷I.Gi¶i thÝch vµ ®Æt c©u víi nh÷ng tõ sau ®©y(25 ®iÓm)1. yªn trÝ2. cÈu th¶3. chÕ biÕn4. h- háng5. t×m tßiII.Hoµn thµnh ®o¹n v¨n sau ®©y(10 ®iÓm)Hä ®æ dån nh×n _______ phÝa t«i. kh«ng thÓ trï trõ ________ n÷a, t«i bËt dËy vµ tr×nh bÇy tõ ®Çu _______ cuèi c©u chuyÖn ______ kh¸ tØ mØ.T«i liÕc nh×n _______ Liªn, lóc ®Çu nã cßn ngåi th¼ng, sau ®ã cø cói______ vµ ®Õn khi t«i nãi s¾p hÕt ______ nã ßa ______ khãc. T«i còngd¬m dím n-íc m¾t, kh«ng muèn nãi thªm ______ , ngåi _______.III.Thªm dÊu cho ®o¹n v¨n sau ®©y(10 ®iÓm)T«i la m«t hon than, kh«ng phai ai xa la cac ban a! T«i sinh ra ®ª nu«i s«ngl-a.l-a va t«i qu©n quyt l©y nhau lam cho may chay va «ng khoi co khoitu«n len tr¬i, me t«i la m«t trai nui ven biªn, t« tiªn t«I la m«t r-ng c©y. t«ikh«ng nh¬ tu«i minh, chi biªt ¬ x- t«i, tu«i tinh theo th¬i ky hang triªu n¨m. IV.DÞch nh÷ng c©u sau ra tiÕng ViÖt. (40 ®iÓm)1.人们在8月15日都有赏月的习俗,在高山,在水边,在楼台,在庭院,尽情享受、观赏中秋之月。
首先有一点要明确,2001年中越双方的北部湾划界协议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关于在北部湾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划界协定》。
这说明划界其实包含两部分,一是领海、二是经济区和大陆架,中越双方均是12海里的领海国家,领海划界争议不大,主要争议是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划界。
北部湾为中国越南环绕,长期以来(上世纪70年代以前)一旦台风来临,许多越南渔民的渔船就会到中方位于海南和广西港口避风,当然中方的渔船也会到越南港口避风,这说明无论是中国还是越南的渔民都是在在北部湾共同劳动,活动的范围涵盖整个海湾,并没有明确的经济界限,双方那时之所以不发生渔业纠纷除了政治原因之外,恐怕还因为无论是中国还是越南,当时都非常落后,渔船很小,捕鱼量很少,渔业资源丰富的北部湾对捕捞量很小的两国来说是双方取之不竭的宝库,双方完全可以相安无事。
70年代后期以后,一方面中越关系恶化,另一方面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广西、广东的渔民最先改革,拥有的捕捞装备的规模和捕捞量有了跳跃的增长,在加之由于经济利益驱动,中方普遍采用掠夺性的捕捞方法,在捕鱼规模上越南开始明显处于下风,中方的捕鱼区域也越来越靠近越南的海岸,于是越南开始采用控制措施,有时甚至开枪射击,武装没收中国渔船。
渔业冲突和政治冲突军事冲突纠结在一起,成为中越关系难解的死结。
90年代以后,中越关系好转,越南也效法中国进行了改革,越方渔民的捕捞能力也有很大的发展,为了经济利益,双方渔民在北部湾不断发生纠纷,越南的政府人员也参与纠纷,屡次以在越南水域非法捕鱼为由出现没收中国渔船,(但如果你留意一下,这些事件的发生地点往往在108度03分以西)。
由于双方没有明确划界,渔民又为经济利益驱动,掠夺式捕捞是家常便饭,北部湾渔业资源受到严重破坏,长期下去对双方都不利,一方面早日划定专属经济区成为双方健康发展的必要,另一方面中越政治合作也使划界成为可能。
通常的说法是,越南对北部湾的经济取划分要求是按照1887年清政府和法国条约所划定的分界线,以中国的万注为基点,沿东经108度03分18秒线向南分割北部湾,按照这种分割方法,在北纬20度以北划分对中方有利,北纬20度以南对中国不利。
农业部关于实施《中越北部湾渔业合作协定》的通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4.06.15•【文号】农业部通告〔2004〕3号•【施行日期】2004.06.1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缔结条约与参加国际公约,渔业资源正文农业部通告〔2004〕3号关于实施《中越北部湾渔业合作协定》的通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北部湾渔业合作协定》(以下简称《渔业协定》)将于近日生效实施。
为做好协定的实施工作,维护正常的渔业秩序,保护沿湾渔民合法利益,现通告如下:一、凡进入北部湾“共同渔区”和“过渡性安排水域”作业的渔船必须遵守《渔业协定》、《北部湾共同渔区渔业资源养护和管理规定》和《〈渔业协定〉补充议定书》的有关规定。
二、凡进入北部湾从事渔业活动的生产单位和个人必须取得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代发的合法有效证件。
未经批准不得进入划界分界线越方一侧水域从事渔业活动。
三、凡需进入“共同渔区”划界分界线越方一侧水域生产的渔船,必须取得农业部南海区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核发的北部湾共同渔区专项捕捞许可证,并不得越过“共同渔区”西侧线进入越方管辖水域作业。
四、凡需进入“过渡性安排水域”划界分界线越方一侧水域生产的渔船必须持有越方发放的过渡性安排水域捕捞许可证,并遵守越方的有关法律法规,不得越过“过渡性安排水域”西侧线进入越方管辖水域作业。
五、我渔船不得进入以白龙尾岛灯塔为圆心,半径15海里的水域从事渔业活动。
六、经批准在“共同渔区”、“过渡性安排水域”作业的渔船必须悬挂我国国旗和渔船标识牌,填写渔捞日志,并随船携带捕捞许可证及船员身份证件。
七、严禁渔船越过“小型渔船缓冲区”划界分界线进入越方一侧水域进行作业,误入“小型渔船缓冲区” 划界分界线越方一侧水域的渔船必须迅速离开。
八、在“共同渔区”和“过渡性安排水域”从事渔业活动的渔船必须接受监督机关的检查。
北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水产局关于中越北部湾渔业合作协定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4.06.30•【字号】•【施行日期】2004.06.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渔业资源正文北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水产局关于中越北部湾渔业合作协定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市辖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有关单位:市水产局《关于中越北部湾渔业合作协定的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四年六月三十日关于中越北部湾渔业合作协定的实施方案《中越北部湾渔业合作协定》(以下简称《协定》)将于2004年6月30日生效。
为贯彻实施《协定》,抓好我市渔船进入北部湾共同渔区或过渡性水域的安全生产,根据《协定》的精神,以及自治区水产畜牧局下达我市进入北部湾共同渔区和过渡性水域生产的渔船、马力指标,结合我市渔业生产的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根据《协定》及自治区水产畜牧局下达我市进入北部湾共同渔区和过渡性水域生产的渔船、马力指标任务,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妥善安排我市渔船的入渔问题,确保《协定》的顺利实施,维护我市渔民的合法权益,保持渔区的社会稳定,促进我市的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
二、组织机构为了切实加强对《协定》实施工作的领导,成立北海市实施《协定》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罗恩平副市长副组长:庞许明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林起松市水产局局长成员:黄庆锐市水产局副局长朱永辉市公安局副局长张舜华市边防局副局长檀余军市外事办副主任赖和北海市渔政站站长时连奎北海渔港监督长谢志一合浦县副县长陈学军海城区副区长陈勋银海区副区长李志旺铁山港区副区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水产局,由黄庆锐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三、宣传培训为保证《协定》的顺利实施,各级要加强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多种形式、多渠道进行宣传,做到“电视有影、广播有声、报上有字”,同时要切实做好对进入共同渔区或过渡性水域生产的渔民的培训工作,使广大渔民了解《协定》的主要内容,自觉遵守有关的规定,避免出现涉外事件或意外事件的发生,确保我市渔区社会稳定和渔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中越联合声明文章属性•【缔约国】越南•【条约领域】外交•【公布日期】2006.11.17•【条约类别】声明/宣言•【签订地点】河内正文中越联合声明一、应越南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农德孟、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主席阮明哲的邀请,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于2006年11月15日至17日对越南进行国事访问。
访问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国家主席与农德孟总书记、阮明哲国家主席举行会谈,并分别会见了越南政府总理阮晋勇、国会主席阮富仲。
双方相互通报了各自党和国家的情况,并就两党、两国关系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
双方一致认为,访问取得了圆满成功,必将有力地推动中越睦邻友好与全面合作关系继续向前发展。
二、双方对两党、两国在探索符合各自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感到高兴。
越方高度评价中国在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取得的伟大成就,相信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一定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中方高度评价越南推行革新事业20年来取得的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成就,支持越共十大确定的方针政策,相信越南人民在越南共产党的领导下,一定能胜利实现越共十大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把越南建设成为民富国强、社会公平、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三、双方对两党、两国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表示满意,一致认为,中越两国在许多重大问题上具有共同的战略利益。
在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加强中越睦邻友好和全面合作,符合两党、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双方同意,加强高层往来,深化治党理政和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交流,充分发挥外交、国防、公安、安全等各部门合作机制的作用,扩大经贸、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务实合作,大力开展青少年友好交往,使中越友好世代相传。
共同致力于发展“长期稳定、面向未来、睦邻友好、全面合作”的中越关系,永远做“好邻居、好朋友、好同志、好伙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水产部关于进出口水产品的检验检疫及卫生管理合作协议为了加强中越两国间进出口水产品的检验检疫及卫生监管合作,促进双边水产品贸易的健康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水产部(以下简称“双方”)经友好协商,达成协议如下:第一条1、双方根据各自的法律法规和国际法律,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愿意加强进出口水产品检验检疫、卫生安全监管等方面的合作;2、本协议的具体实施部门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AQSIQ)进出口食品安全局、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局(CNCA)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水产部国家水产质量和兽医管理局(NAFIQAVED)。
第二条本协议适用于如下适合人类消费的进出口水产品:1、来源于捕捞和养殖的原料用水生动物(不包括活的水生动物);2、不含有禁止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和化学物质的水生动物初级加工品,即经切割、粉碎、加热、干燥、熟制或腌制等浅加工的水产品。
第三条双方愿意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合作:1、保障向对方出口水产品的卫生安全;2、相互交换有关进出口水产品的卫生安全控制和口岸控制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其制定、修订和执行方面的信息;3、建立和执行相互认可进出口水产品检验检疫、签证和卫生注册程序,以避免重复检验和检查;4、双方互派官员和专家访问对方国家,以利于双方交流有关进出口水产品的检验检疫和卫生安全监管的信息;5、开展水产品卫生安全和兽医卫生状况等监控技术的合作与交流;6、加强有关进出口水产品的WTO/SPS/TBT执行情况的交流与合作;7、其他有关方面的合作。
第四条在未来5年(2004-2008)内,双方应致力于如下合作事宜:1、双方每季度相互交换一次有关水产品(包括捕捞/养殖、原料储存、加工、冷藏、成品储存、运输、销售/出口等全过程)的卫生安全控制和检验检疫的最新法规信息;每年3月初交换双边进出口水产品数量、质量和卫生状况的数据;2、一旦有关进出口水产品的检验检疫和卫生管理法规、技术标准等发生更改或修订,应相互以email或传真等快捷方式通报对方;3、按照进口国卫生注册程序要求,随时相互通报官方最新批准的出口水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包括注册名称、地址和注册号等信息;随时通报不符合质量安全控制法规的产品信息,包括有关企业的注册名称、地址和注册号等;4、双方检验检疫部门应确保每批向对方国家出口的水产品来自注册厂,且符合有关卫生要求;双方主管部门应做好对注册企业的日常卫生监督管理,保证有关企业的生产经营符合有关法规和卫生要求;5、双方检验检疫部门应确保向对方国家出口的每一批水产品都附有出口国家主管部门签发的渔业质量和兽医卫生安全的卫生证书;卫生证书应满足对方国家关于证书内容的要求;6、若需要,双方可通过协商,互派检查组评估对方出口水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加工条件和卫生管理状况,以保证水产品质量和安全相关的法规得到全面实施,并交流有关检验经验;7、每年3月初,双方相互交换上一年度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残留监控报告和本年度的残留监控计划;双方合作和交换水生动物和水产品中有害物质残留的监控技术、良好水产养殖规范(GAP)的规划及其应用和卫生水产养殖区域的监控和确认等信息;8、双方建立和执行进出口水产品的快速预警机制,及时通报包括第三国水产品发生安全卫生问题的信息;9、定期互派专家组到对方国家进行水产品残留监控抽样和检测方面的知识、技术和经验交流;10、根据双方有关法律规定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标准,双方互派专家组考察、评估对方负责水产品卫生检验的实验室的检测能力,以评价双方实验室的等效性,在此基础上考虑可否免检;11、双方互派官员和专家进行管理知识和经验的交流以及技术磋商,通过协商解决双边进出口水产品检验检疫过程中发生的技术问题;12、双方开展的有关合作事宜应符合WTO/SPS/TBT协定关于卫生检疫措施对贸易影响降到最低的原则。
中越北部湾渔业问题外交谈判历程及其基本经验1993—2004作者:林凡力来源:《红广角·党史与文献研究》 2018年第6期【摘?要】中越两国共有之渔业资源丰富的北部湾,一直存在着双边渔业纠纷问题,这成为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变量。
在20世纪50、60年代,中越两国通过友好协商,有效地管控了北部湾的渔业纠纷问题;7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中越关系的逐步恶化乃至全面破裂,双方在北部湾的渔业纠纷问题日益严重;90年代以后,随着中越关系全面实现正常化,两国开始就北部湾渔业问题进行新的外交谈判。
2000年中越两国签署了两个协定,标志着中越两国基本解决了历史遗留的北部湾海洋划界和渔业纠纷问题。
其后,在2001—2004年间,双方经过三年外交谈判,就“北部湾渔业合作协定”的补充议定书和换文生效问题达成共识。
中越关于“北部湾渔业合作协定”的签署,以中方倡导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原则为指导,以两国友好合作关系为基础和前提,反映了双方在尊重历史事实和国际法的基础上通过直接谈判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真诚意愿,以及两国致力于打造海洋渔业新秩序、实现北部湾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共同要求,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关键词】中越关系;北部湾;渔业协定;外交谈判;基本经验【中图分类号】K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3570-(2018)06-0102-08渔业纠纷是指因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而产生的争议。
①越南是中国的陆地邻国和海洋邻国。
新中国成立以后,无论是南北统一前的越南民主共和国时期,还是南北统一后的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时期,中越两国共有之渔业资源丰富的北部湾,就一直存在着双边的渔业纠纷问题,这成为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变量。
目前国内外学界的研究成果,大致将中越两国渔业合作及纠纷问题分为四个发展演变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越双方在北部湾和平共处,共享渔业资源,在此期间签署了三次渔业协定,双方按各自宣布的领海宽度对渔业进行管辖。
中越北部湾划界协定情况介绍2000年12月25日,中国和越南在北京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关于两国在北部湾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划界协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北部湾渔业合作协定》。
一、中越北部湾划界协定产生的背景北部湾是中越两国陆地和中国海南岛环抱的一个半闭海,面积约12万8千平方公里。
中越两国在北部湾既相邻又相向。
历史上,中越两国从未划分过北部湾。
20世纪整个60年代以前,中越双方只按各自宣布的领海宽度管辖,湾内的资源共用共享,一直相安无事。
例如,两国有关部门分别在1957年、61年和63年三次签订了有关渔业的协议,对各自近海(6-12海里)的捕鱼问题做出安排。
这就是说6-12海里以外是公海,双方渔民可以自由进入进行捕捞。
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随着现代海洋法制度的发展,中越两国划分北部湾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问题呈现出来。
按照以1982年开放签字、1994年生效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核心的现代海洋法制度,沿海国可拥有宽度为12海里的领海、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和最多不超过350海里的大陆架。
沿海国对领海享有主权,但其他国家的船只可以无害通过。
至于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沿海国不拥有主权,但享有对其自然资源的勘探、开发、养护和管理的排它性的主权权利。
这意味着一国不得随意进入它国的专属经济区进行渔业捕捞,除非征得该国的同意。
北部湾是一个较狭窄的海湾,宽度约在110-180海里之间。
中越两国都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缔约国。
根据《公约》的规定,两国在北部湾海域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全部重叠,必须通过划界加以解决。
实际情况也说明,过去由于没有一条明确的北部湾分界线,两国间经常发生纠纷,造成局势不稳,影响了两国关系。
因此,两国通过谈判划分北部湾既是国际海洋制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北部湾情况的现实需要。
二、中越北部湾划界协定谈判过程及依据的原则海上划界涉及国家利益和民族感情,涉及一国的主权、主权权益和管辖权,是十分重要和复杂的问题。
中越水产协议书甲方:(中国方公司全称)乙方:(越南方公司全称)鉴于甲方在水产养殖、加工及销售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技术,乙方在越南拥有良好的水产资源和市场渠道,双方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经友好协商,就水产领域的合作事宜达成如下协议:第一条合作范围1.1 甲方同意向乙方提供水产养殖技术、管理经验以及相关设备。
1.2 乙方同意向甲方提供越南当地的水产资源信息,并协助甲方在越南开展业务。
1.3 双方同意在水产加工、包装、储存、运输等方面进行合作。
第二条合作方式2.1 甲方将派遣专业技术人员前往乙方所在地,协助乙方进行水产养殖和加工。
2.2 乙方将负责提供养殖基地、加工设施等必要的生产条件。
2.3 双方将共同制定水产养殖和加工的标准和流程。
第三条产品销售3.1 双方同意共同开发市场,销售合作养殖和加工的水产产品。
3.2 产品销售所得利润,按照双方约定的比例进行分配。
第四条知识产权4.1 甲方提供的水产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其知识产权归甲方所有。
4.2 乙方在合作过程中产生的新技术、新工艺等,其知识产权归乙方所有。
4.3 双方应尊重对方的知识产权,未经对方书面同意,不得擅自使用或泄露。
第五条保密条款5.1 双方应对合作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负有保密义务。
5.2 未经对方书面同意,任何一方不得向第三方披露合作内容及相关信息。
第六条违约责任6.1 如一方违反本协议的任何条款,应承担违约责任,并赔偿对方因此遭受的损失。
6.2 因不可抗力导致无法履行协议的,双方应协商解决,不视为违约。
第七条争议解决7.1 本协议的解释、适用及争议解决均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7.2 因本协议引起的任何争议,双方应首先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可提交甲方所在地的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
第八条协议的修改和终止8.1 本协议的任何修改和补充,必须经双方协商一致,并以书面形式确认。
8.2 双方均可在提前三个月书面通知对方的情况下终止本协议。
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中越北部湾渔业合作协定生
效实施工作的紧急通知
【法规类别】外交外事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琼府办[2004]48号
【发布部门】海南省政府
【发布日期】2004.06.23
【实施日期】2004.06.23
【时效性】失效
【效力级别】XP10
【失效依据】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废止《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对污染环境的建设项目管理的通知》等438件规范性文件的决定
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中越北部湾
渔业合作协定生效实施工作的紧急通知
(琼府办[2004]48号)
海口市、三亚市、澄迈县、临高县、儋州市、昌江黎族自治县、东方市、乐东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洋浦管理局,省海洋与渔业厅、省外事侨务办、省公安边防总队、海南海事局:
中越北部湾渔业合作协定(以下称“渔业协定”)将于2004年6月30日前生效。
根据农业部、外交部近日下发的《关于做好中越北部湾渔业合作协定生效实施有关工作的通
知》(农渔发[2004]18号),为做好相关具体工作,现紧急通知如下:
一、必须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切实抓好渔业协定生效后的渔业管理工作
北部湾渔业协定是我国与周边国家划界后签署的第一个渔业协定。
实施好渔业协定,关系到我国与周边国家的政治、外交关系,关系到我沿湾渔民的生产生活和切身利益。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务必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予以高度重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全面加强对北部。
中越北部湾捕捞力量变化问题研究潘澎;李纯厚;罗家聪;胡译匀【摘要】论文系统介绍了北部湾渔业资源特点、《中越北部湾渔业合作协定》共同渔区管理机制以及协定生效以来的相互入渔情况,以2004-2012年度中越双方相互入渔安排数据为基础,分析了近年来中越北部湾捕捞力量变化情况,并提出相应结论及政策建议.【期刊名称】《中国渔业经济》【年(卷),期】2016(034)005【总页数】6页(P4-9)【关键词】北部湾;捕捞力量;渔业协定【作者】潘澎;李纯厚;罗家聪;胡译匀【作者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广东广州51038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广东广州510300;;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北京1001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6.401北部湾属于西太平洋边缘内湾,为半封闭浅水海湾,三面为陆地和岛屿所环绕,湾内为椭圆形沉降盆地,北部湾海域面积12.84万km2,平均水深38m,由沿岸向中西部和湾口区逐渐加深,湾口处水深增至100m左右。
在南中国海范围内,北部湾是渔业资源生产力最高的海域之一(另一高生产力海域为暹罗湾),是众多渔业资源种类的产卵场、成育场和索饵场,渔业资源相对丰富,主要经济种类包括鱼类30多种、头足类10多种以及虾类20多种。
北部湾湾口内水深相对较浅,湾口以外则水深突然增大,使北部湾内外的海流、水温等海洋环境因子存在着较大差异,造成北部湾渔业资源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变动等与海南岛以东陆架区的渔业资源群系存在明显差异。
同时由于北部湾相对封闭,其渔业资源种类自成独立的地方性生态群系,大多数种类终年在湾内栖息,产卵、索饵、长成等整个生命周期在湾内独立完成。
这是北部湾业资源的一个显著特点。
北部湾东北部海域是主要经济鱼类的产卵场和幼鱼分布区,而传统高产渔场则主要集中在中西部海域,在渔业资源分布上存在所谓的“不均衡性”。
这是北部湾渔业资源的另一个显著特点。
其主要成因为:(一)北部湾北部沿岸水域满足鱼类产卵场形成的三个条件鱼类产卵场的形成通常应具有三个重要条件:一是靠近河口且营养物质较为丰富的沿岸水域;二是泥沙底质;三是海流较为平缓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关于指导解决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海上问题基本原则协议文章属性•【缔约国】越南•【条约领域】政治•【公布日期】2011.10.11•【条约类别】其他•【签订地点】北京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关于指导解决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海上问题基本原则协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团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代表团一致认为,妥善解决中越海上问题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有利于本地区的和平、稳定、合作与发展。
双方同意根据中越领导人就海上问题达成的各项共识,在1993年《关于解决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边界领土问题的基本原则协议》基础上,遵循以下原则处理和解决海上问题:一、以两国关系大局为重,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出发,在“长期稳定、面向未来、睦邻友好、全面合作”方针和“好邻居、好朋友、好同志、好伙伴”精神指引下,坚持通过友好协商,妥善处理和解决海上问题,使南海成为和平、友好、合作之海,为发展中越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做出贡献。
二、本着充分尊重法理依据,同时考虑历史等其他相关因素,照顾彼此合理关切的精神,以建设性的态度,努力扩大共识,缩小分歧,不断推进谈判进程。
按照包括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的国际法所确认的法律制度和原则,努力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基本和长久的解决海上争议问题的办法。
三、在海上问题谈判进程中,双方应严格遵守两国高层领导达成的协议和共识,认真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DOC)的原则和精神。
对中越海上争议,双方将通过谈判和友好协商加以解决。
如争议涉及其他国家,将与其他争议方进行协商。
四、在寻求基本和长久的解决海上问题的办法进程中,本着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利共赢的精神,按照本协议第二条所述原则,积极探讨不影响双方立场和主张的过渡性、临时性解决办法,包括积极研究和商谈共同开发问题。
五、本着循序渐进、先易后难的精神解决海上问题。
决策参考责任编辑 李明爽4 《中国水产》2009年第7期《中越北部湾渔业合作协定》是我国与周边国家签署的第一个划界渔业协定,将渔业管理与两国海洋边界管理交织在一起。
《渔业协定》的顺利实施不仅关系到中越两党两国关系,更关系到北部湾渔民生产生活出路和沿湾渔区的社会稳定。
未雨绸缪中国水产:《渔业协定》是我国第一个海上划界渔业协定,对于《渔业协定》的实施,南海区渔政局在协定实施前都做了哪些准备?吴壮:《渔业协定》的贯彻与中越两国关系、国家利益、渔民利益息息相关,只有把贯彻实施《渔业协定》纳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工作日程,作为大事来抓,才能有效将工作切实落到实处。
为此,我们早在《渔业协定》生效前便积极认真的开展了各项准备工作,确保《渔业协定》的顺利实施。
由南海区渔政局牵头成立的实施《渔业协定》指挥部,成员由局主要领导和广东、广西、海南渔业行政主管厅(局)主要负责人组成。
广东、广西、海南及北部湾各市、县(区)地方人民政府分别成立实施《渔业协定》领导小组,由主管渔业的政府领导担任组长。
2004年3月和2004年6月,南海区渔政局先后两次召开会议统一思想认识,坚定做好协定实施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协定生效前夕,我们还派出工作组深入北部湾沿湾渔区、渔村、渔港,了解沿湾地区渔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宣传实施两个协定的重要意义;并与当地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共同研究探讨协定生效后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应对措施。
同时,派人赴东海、黄渤海区,调研、学习和借鉴实施中日、中韩渔业协定的情况,总结经验。
在《渔业协定》生效实施前,南海区渔政局制定了详细的实施计划,先后起草了《〈中越北部湾渔业合作协定〉实开展大规模、长时期的宣传教育和培训中国水产:《渔业协定》作为一项新制度,如何能让已经在传统渔场生产了几辈人的渔民们接受是协定能否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为此南海区渔政局都做了哪些细致的工作?吴壮:为使广大渔民群众、管理部门和社会各界了解《渔业协定》及其有关管理规定,保证《渔业协定》的顺利实施,我们组织开展了大规模、长时期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南海区渔政局通过组织专家、学者和执法人员编印图文并茂、浅显易懂的宣传资料和培训教材免费向渔民发放。
在《渔业协定》生效前,向基层单位和渔民发放《中越北部湾渔业合作协定水域作业须知》2.5万册,协定作业海图2.8万张,执法教材和资料7000册,宣传画3000册。
通过在有关杂志开辟专栏,详细解读协定有关规定;召开新闻发布会;组织大规模的生效巡航启动仪式,全方位开展协定的宣传发动工作。
同时,三省(区)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也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标语、海报、宣传车等形式广泛的开展立体宣传。
《中越北部湾渔业合作协定》实施5周年特别报道《渔业协定》实施后的这5年——访农业部南海区渔政局局长吴壮本刊记者 刘禹松编者按:《中越北部湾划界协定》和《中越北部湾渔业合作协定》(以下简称《渔业协定》)于2000年12月25日在北京签署,2004年6月30日正式生效,这是我国第一次签署海上划界协定,同时也是第一次在海域划界后就渔业问题签署渔业合作协定。
《渔业协定》实施5年来,农业部南海区各级渔政主管部门及其渔政渔港监督管理机构,联合公安边防海警,在农业部、外交部、公安部、总参谋部的正确领导下,开创性的创立了“北部湾海上联合监管机制”,为我国沿海地区渔业监管带来了新的思路。
为此,本刊记者近日在海南省三亚市对正在参加《渔业协定》实施5周年纪念活动的农业部南海区渔政局局长吴壮进行了专访。
措施来贯彻《规定》?居礼:的确如此,《规定》是推进渔政队伍建设的有力抓手。
近期,我们将开展一系列的《规定》宣传贯彻活动:一是在相关媒体对《规定》的内容、重要性及各地开展督察工作的典型经验进行宣传报道,为督察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二是召开督察工作会议,就在全行业贯彻督察规定作出部署;三是下发《规定》实施办法,将《规定》的操作性进一步细化;四是建立督察员队伍,设计制作督察标志;五是开展督察培训,加强督察员业务技能;六是开展督察专项行动,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渔政人员违法违纪案件进行重点督察。
通过上述措施逐步建立起渔政队伍层级督察机制,为渔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驾护航。
施方案》、《〈中越北部湾渔业合作协定〉管理干部培训计划》、《〈中越北部湾渔业合作协定〉渔民培训计划》、《实施〈中越北部湾渔业合作协定〉海上监管方案》等方案,为协定实施做准备。
决策参考责任编辑 李明爽《中国水产》2009年第7期5为了加强沿湾地区渔业管理干部和渔民群众对协定有关规定的理解,提高对执行协定的重要意义的认识,我们还组织宣讲团赴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沿湾渔区,先后培训基层渔业管理干部和渔业执法人员500多人次。
在此基础上三省(区)各级渔政主管部门又根据南海区渔政局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培训基层渔业管理人员和渔民6000余人次。
2005年起,南海区渔政局全面启动了南海区涉外渔业船员培训工作,在广州、湛江、北海、防城港、海口、临高等沿海市县举办了371期涉外渔业师资格培训班和船员培训班,培训涉外师资人员、渔船船长和职务船员30949名。
加强入渔管理,使渔船有序入渔中国水产:《渔业协定》实施后,如何进入协定水域捕鱼成为一项关乎渔民生产命运的大事,南海区渔政局在过去5年中如何确保渔民有序入渔?吴壮:按照协定的有关规定,南海区渔政局承担核发北部湾共同渔区和过渡性安排水域的捕捞许可证、制作并核发渔船标识和渔捞日志等工作。
5年来,南海区渔政局共审核发放共同渔区捕捞许可证3235本,向越方申请过渡性安排水域捕捞许可证999本。
双方在共同渔区安排进入对方水域作业渔船一共近8000艘次,进入过渡性安排水域对方一侧作业渔船1000多艘次。
由于进入协定水域作业渔船指标分配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因此得到了渔民的好评。
联合监管保障北部湾渔业生产秩序井然中国水产:北部湾作为一片曾经充满了争议的海域,海上安全生产形势一直十分严峻,如何保障湾内渔民安全生产是渔政主管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5年来,南海区各级渔政部门为此都做出了哪些努力?吴壮:《北部湾共同渔区渔业资源养护和管理规定》确定南海区渔政局为中方实施机关,渔政渔港监督管理机构、公安边防、海军部队为中方监督机关,负责对共同渔区的渔业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和对违规渔业活动进行处理。
2004年9月,建立了由农业部、外交部、总参谋部、公安部等国家四部委组成的北部湾渔业海上联合监管机制(即北部湾模式),在农业部中国渔政指挥中心设立联合监督监管办公室,公安部边防局成立了海警北部湾指挥部,在南海区渔政局成立联合监管指挥部。
中国渔政、边防海警根据职能分工,积极履行职责,大力实施海上监管。
协定实施5年来,中国渔政南海总队和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渔政部门在海况允许的情况下,坚持每天派出1艘以上渔政船在海上巡航检查,对北部湾共同渔区、过渡性安排水域及小型渔船缓冲区等重点海域的渔业活动实施监管,防止渔船非法越界生产,对非法进入中方海域作业的越南渔船进行查处。
5年来,共组织238艘次渔政船执行北部湾兼管任务达2379天,观察记录渔船47010艘,查处本国违法作业渔船728艘,驱赶外籍侵渔渔船445艘,查处未经许可进入我国管辖海域从事渔业活动的外籍渔船42艘,救助遇险、遇难渔船89艘次,渔民715人。
四部委联合监管机制的建立,为我国海域划界后的管理开创了新路子,监管成效明显提高。
通过每年召开的联席会议,农业部、外交部、公安部、总参谋部共同总结交流工作情况,分析探讨存在问题,明确管理重点,为渔政、海警联合监管的具体实施进行指导。
5年来,先后11次组织渔政与海警联合在北部湾开展海上联合监管行动,共出动渔政、海警船艇100多艘次,顺利完成对数十宗涉外渔业案件的处理。
2005年1月8日,海警部队成功击毙和抓获在北部湾抢劫我方渔船网具的外国不法分子。
通过四部委的联合监管有力打击了国外海盗船武力盗抢我渔船网具的行为,维护了海上治安形势,增强了我渔民在海上生产的信心。
海军是北部湾协定顺利实施的坚强后盾。
只有北部湾海域的稳定,才有北部湾渔业合作的顺利实施。
为此,中越海军近年来连续举行联合巡航,共促北部湾海域的稳定,中国渔政对此积极予以协助。
2006年~2008年,中国渔政先后调派渔政船9艘次参加中越海军在北部湾组织的联合巡航。
2008年6月,派出2艘渔政船参加了海军组织的北部湾突发情况应急演练。
加强沟通联络,共促中越渔业管理合作中国水产:《渔业协定》作为中越两国共同履行的文件,在实施过程中及时沟通有助于两国间合作的进一步加深,为此,南海区渔政局在这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吴壮:南海区渔政局保持与越方实施机关的密切联系,建立了工作机制,保持通畅的联络渠道,随时就《渔业协定》执行的有关问题进行沟通和协调,并提出我方的意见和要求。
5年来,中越双方共召开北部湾渔委会会议5次,我方围绕北部湾协定水域许可证发放、海上执法管理、共同渔区资源调查等问题与越方进行研究、探讨和谈判,此举加强了两国渔业主管部门之间的沟通,增进了两国互信,为《渔业协定》的顺利实施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006年起,南海区渔政局与越南海警局每年组织共同渔区联合检查行动,目的在于监督中越渔船在北部湾共同渔区作业,依法查处违反协定和作业海域所属国法律法规生产的渔船,维护北部湾正常渔业生产秩序,对遇险渔船实施救助,保障渔民在北部湾的生产安全。
每次联合检查行动由2艘中国渔政船和2艘越南海警艇跨越北部湾分界线在共同渔区共同巡航,分别在中越管辖海域共同登临检查两国渔船。
经过中越两国几年的共同努力,北部湾渔业涉外事件正呈现出逐年下降之势。
2007年,我国在北部湾生产渔船没有发生涉外案件。
根据《渔业协定》科学合理利用共同渔区渔业资源的要求,2005年10月北部湾共同渔区渔业资源联合调查第一阶段的调查工作正式实施,这是双方继1959年北部湾资源联合调查后的又一次资源联合调查。
2006年1月~2009年4月,中越双方已完成北部湾共同渔区渔业资源调查两个阶段共14个航程次的联合调查,每航次历时18天~20天,累计完成航程约16500海里,为中越北部湾渔业联合委员会确定共同渔区渔船生产规模提供了科学依据。
推动部分渔民转产转业中国水产:《渔业协定》生效后,南海区的大批渔船撤离了北部湾西侧的传统渔场,大量沿湾渔民的生产生活出路面临困难。
对此,南海区渔政局通过什么方式减缓沿湾渔区的渔业生产压力?协定实施5年来,还有哪些问题有待解决?决策参考责任编辑 李明爽6 《中国水产》2009年第7期《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于6月1日起实施,这是我国食品安全法治进程中的一件大事,意味着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认真学习贯彻《食品安全法》,扎实推进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是当前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中心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