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导论_intro
- 格式:ppt
- 大小:330.50 KB
- 文档页数:25
《经济学导论》
课程名称:经济学导论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Economics
课程代码:SSG00007
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
课程类别:社会科学
授课对象:全校大二及以上年级本科学生
开课单位: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授课教师:杨俊教授,苏素副教授、吴锐副教授
课程简介:
经济学描述、分析和阐释社会生活中各种经济现象,着力研究资源稀缺条件下社会主体的优化选择与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
本课程内容包括:供求与消费、成本分析、市场结构与企业决策、宏观经济概论等。
课程紧密结合经济生活现实,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经济理念和经济分析思维方式,初步了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具备利用经济学知识理解和分析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微观经济现象与个体决策、宏观经济运行与政策的初步能力。
参考教材:
(1)梁小民,《西方经济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N.格里高利·曼昆,《经济学原理(第6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考核方式:出勤10%+平时表现30%+期末考试60%。
《经济学导论》课程简介
一、课程中文名称:经济学导论
课程英文名称:E conomic Introductory Remarks
二、学时与学分:32学时1学分
三、课程类别:经济管理类(类别编号:748)
四、预修课程:高等数学
五、内容简介:
经济学是现代人需要了解的基本学科,也是全世界各高等院校均开设的重要选修课程,帮助学生理解生活、工作和社会中的经济运行、经济选择、经济决策与经济政策。
本课程内容分为 9章,涵盖了宏微观经济学最基本的原理和内容,包括供求理论,消费理论,生产与成本理论,市场结构理论,国民收入核算与简单决定,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周期、失业与通货膨胀等,是入门性质的经济学。
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第一,建立初级经济学理念;第二,认识和理解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形成分析宏微观经济现象、微观经济决策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初步能力;也可为有兴趣进一步研究经济学的同学形成初步经济学框架。
六、课程教材:梁小民主编.经济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4
七、参考书:N.lGregory Mankiw, 《Principles of Economics》(英文版),Parragon出版社,
2007.1
八、考核方式:论文。
第一章经济学导论我国有一位年青的经济学人写了一本名为《人人都爱经济学》的书。
我觉得书名取得很好,符合经济学的目的。
因为经济学追求的就是经世济民,国强民富,使人幸福、快乐,社会福利得到不断的提高。
这样的一门学科有谁不喜欢不热爱的呢?带着这样美好的感觉我们开始学习经济学,首先遇到的问题是经济学研究什么?第一节经济学研究什么现代经济学的发展历史并不久长,从其产生至今也不过三百多年的历史。
在美国大革命爆发的那一年,1776年英国有位名叫亚当斯密的人出版了一本书:《对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俗称《国富论》。
这部不朽的名著,开创了一门完整的学科----经济学,同时也确立了亚当斯密在经济学发展史中的地位:尊称为“现代经济学之父”。
此后,经济学登堂入室,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历久不衰,甚至被称为所有社会科学的“皇后”。
因此,在经济学的开篇我们有必要首先就《国富论》中的主要经济思想作一简单的介绍。
一、论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第一,就亚当斯密看来,国民财富指的是“社会劳动每年再生产出来的可供消费的商品”,这种财富的增长依赖于两个方面:劳动分工和资本积累。
这既不同于重商主义的观点:认为一国财富增长源于商品交换或贸易,也不同于重农主义所认为农业生产才是财富增长的源泉。
图示法说明亚当斯密的经济发展理论。
()其次,史密斯认为,经济活动中的每个人,包括制造商,都是自利的,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例如,商人追求利润:“我们每天需要的食物和饮料不是来自屠夫、酿酒师或面包师的仁慈,而是来自他们的自利计划”。
当商品数量固定时,消费者希望以最低的价格购买。
工人们试图找到最高的工资——我们称之为经济人。
或者理性的人。
经济人或理性人假设是经济学建构的基石。
在我们未来的研究中,请记住这个假设。
第三,人人都是自利的,呈现出的经济活动岂不一片混乱?但亚当斯密却指出,隐藏在经济活动表面的混乱之中的是一种自然秩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市场)引导着个人的自利行为,在他们追求自己利益的过程中,去实现他人或公众的利益,达到一种个人利益和他人利益或社会利益的和谐,尽管这不是他的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