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的心猿意马木母金公刀圭是指谁
- 格式:doc
- 大小:12.00 KB
- 文档页数:2
《西游记》中的心猿、意马、木母、金公、刀圭是指谁金公、心猿是孙悟空木母、木龙是猪八戒意马是白龙刀圭、黄婆是沙僧师徒五人就是“五行”的代表:唐僧为水(江流、玄奘,是金蝉子转世。
取经有功)、孙悟空为金(金公、心猿、心主、心君、行者。
护驾有功)、猪八戒为木(木母、悟能、木龙,天河水神临凡为猪妖。
挑担有功)、沙僧为土(悟净、弱水河神、刀圭、黄婆。
牵马有功)、白龙马为火(白龙、意马。
负人有功。
在化龙池化回真身,水火既济之意。
这些分工、命名都是有意义的,不是胡乱安的,各位不妨细品,自有心得)。
例如:十四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讲唐僧救出和收服悟空;十五回“鹰愁涧意马收缰”讲唐僧收小白龙为徒;十九回“金性刚强能克木,心猿降得木龙归。
金从木顺皆为一,木恋金仁总发挥”讲悟空降服八戒,共同保护唐僧到西方取经;二十二回“只因木母克刀圭”讲八戒和沙僧相斗;三十回“邪魔侵正法,意马忆心猿”讲妖怪把唐僧变成老虎,龙马救唐僧失败,叫八戒去求悟空。
“意马心猿都失散,金公木母尽凋零。
黄婆伤损通分别,道义消疏怎得成?”讲悟空龙马皆不见了,悟空八戒帮不上,又损失了沙僧(被魔抓了);三十二回“莲花洞木母逢灾”讲八戒被抓;三十四回“魔王巧算困心猿,大圣腾挪骗宝贝”讲魔王抓住悟空,悟空骗得魔王的法器;三十五回“心猿获宝伏邪魔”讲悟空获得魔王的法器,降服了魔王;三十八回“金木参玄见假真”讲悟空和八戒救国王的事;四十回“猿马刀圭木母空”讲四徒失去唐僧;四十一回“心猿遭火败,木母被魔擒”讲悟空被火烧昏死和八戒被魔擒;四十七回“金木垂慈救小童”讲悟空和八戒救小孩的故事;五十三回“黄婆运水解邪胎”讲沙僧取落胎泉水;五十七回“黄婆别主求金老,木母延师奈病颜”讲沙僧去求悟空,八戒照顾唐僧。
“土木无功金水绝,法身疏懒几时成?”讲唐僧赶走了悟空后,八戒和沙僧弄不到水和饭,唐僧忍饥挨渴的惨状;六十五回“黄婆盲目同参礼,木母痴心共话论”讲沙僧和八戒同唐僧参拜假雷音;六十九回“心主夜间修药物”讲悟空配药事;八十二回“心猿里应降妖怪,土木司门接圣僧”讲悟空入洞救唐僧,八戒和沙僧在外面接应;八十八回“心猿木母授门人”和八十九回“金木土计闹豹头山”讲悟空、八戒和沙僧授徒和夺回武器的事。
西游记里20个成语故事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古代神魔小说的巅峰之作。
在这部小说中,融入了大量的成语故事,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丰富的思考。
1. 火眼金睛:孙悟空被太上老君用八卦炉炼成火眼金睛,能看透妖魔鬼怪的原形。
2. 牛刀小试:孙悟空为了检验自己的武艺,在唐僧面前展示了一下自己的实力。
3. 义结金兰: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在取经路上结为兄弟,共同对抗妖魔鬼怪。
4. 画地为牢:孙悟空为了保护师傅,在地上画了一个圈,不允许师傅走出这个圈。
5. 降妖除魔:孙悟空与各种妖魔鬼怪进行战斗,最终战胜它们,保护了师傅和师兄弟们的安全。
6. 变化多端:孙悟空可以变成各种动物、人物或物品,以应对各种情况。
7. 一鼓作气:在取经路上,孙悟空常常激励师兄弟们不要气馁,要勇往直前。
8. 愁眉苦脸:当遇到困难时,孙悟空也会愁眉苦脸,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9. 神通广大:形容孙悟空的法力无边,能够实现各种神奇的事情。
10. 急中生智:在紧急情况下,孙悟空常常能够急中生智,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11. 狐假虎威:孙悟空有时会利用自己的威名,让妖魔鬼怪不敢轻易攻击他们。
12. 借刀杀人:在某些情况下,孙悟空会借别人的手来解决问题,避免自己直接出手。
13. 泰山压顶:形容孙悟空的压力很大,需要克服重重困难。
14. 守株待兔:孙悟空采取守株待兔的策略,等待妖怪自己送上门来。
15. 指鹿为马:在某些情况下,孙悟空会指鹿为马,以混淆视听,保护自己和师傅的安全。
16. 悬崖勒马:当师兄弟们陷入危险境地时,孙悟空常常及时提醒他们悬崖勒马,避免更大的危险。
17. 狗急跳墙:在遇到困境时,有些妖怪会狗急跳墙,拼死一搏。
18. 垂死挣扎:形容一些妖怪在面临死亡时仍做最后的挣扎。
19. 鞭长莫及:形容孙悟空的法力再强大,也有无法解决的问题。
20. 明知故犯:形容孙悟空明明知道某些事情的结果,但还是要去尝试。
这些成语故事都是根据《西游记》中的情节和人物性格总结出来的,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经典小说。
《西游记》中的⼼猿、意马、⽊母、⾦公、⼑圭是指谁 ⾦公、⼼猿是孙悟空⽊母、⽊龙是猪⼋戒意马是⽩龙⼑圭、黄婆是沙僧 师徒五⼈就是“五⾏”的代表:唐僧为⽔(江流、⽞奘,是⾦蝉⼦转世。
取经有功)、孙悟空为⾦(⾦公、⼼猿、⼼主、⼼君、⾏者。
护驾有功)、猪⼋戒为⽊(⽊母、悟能、⽊龙,天河⽔神临凡为猪妖。
挑担有功)、沙僧为⼟(悟净、弱⽔河神、⼑圭、黄婆。
牵马有功)、⽩龙马为⽕(⽩龙、意马。
负⼈有功。
在化龙池化回真⾝,⽔⽕既济之意。
这些分⼯、命名都是有意义的,不是胡乱安的,各位不妨细品,⾃有⼼得)。
例如:⼗四回“⼼猿归正,六贼⽆踪”讲唐僧救出和收服悟空;⼗五回“鹰愁涧意马收缰”讲唐僧收⼩⽩龙为徒;⼗九回“⾦性刚强能克⽊,⼼猿降得⽊龙归。
⾦从⽊顺皆为⼀,⽊恋⾦仁总发挥”讲悟空降服⼋戒,共同保护唐僧到西⽅取经;⼆⼗⼆回“只因⽊母克⼑圭”讲⼋戒和沙僧相⽃;三⼗回“邪魔侵正法,意马忆⼼猿”讲妖怪把唐僧变成⽼虎,龙马救唐僧失败,叫⼋戒去求悟空。
“意马⼼猿都失散,⾦公⽊母尽凋零。
黄婆伤损通分别,道义消疏怎得成?”讲悟空龙马皆不见了,悟空⼋戒帮不上,⼜损失了沙僧(被魔抓了);三⼗⼆回“莲花洞⽊母逢灾”讲⼋戒被抓;三⼗四回“魔王巧算困⼼猿,⼤圣腾挪骗宝贝”讲魔王抓住悟空,悟空骗得魔王的法器;三⼗五回“⼼猿获宝伏邪魔”讲悟空获得魔王的法器,降服了魔王;三⼗⼋回“⾦⽊参⽞见假真”讲悟空和⼋戒救国王的事;四⼗回“猿马⼑圭⽊母空”讲四徒失去唐僧;四⼗⼀回“⼼猿遭⽕败,⽊母被魔擒”讲悟空被⽕烧昏死和⼋戒被魔擒;四⼗七回“⾦⽊垂慈救⼩童”讲悟空和⼋戒救⼩孩的故事;五⼗三回“黄婆运⽔解邪胎”讲沙僧取落胎泉⽔;五⼗七回“黄婆别主求⾦⽼,⽊母延师奈病颜”讲沙僧去求悟空,⼋戒照顾唐僧。
“⼟⽊⽆功⾦⽔绝,法⾝疏懒⼏时成?”讲唐僧赶⾛了悟空后,⼋戒和沙僧弄不到⽔和饭,唐僧忍饥挨渴的惨状;六⼗五回“黄婆盲⽬同参礼,⽊母痴⼼共话论”讲沙僧和⼋戒同唐僧参拜假雷⾳;六⼗九回“⼼主夜间修药物”讲悟空配药事;⼋⼗⼆回“⼼猿⾥应降妖怪,⼟⽊司门接圣僧”讲悟空⼊洞救唐僧,⼋戒和沙僧在外⾯接应;⼋⼗⼋回“⼼猿⽊母授门⼈”和⼋⼗九回“⾦⽊⼟计闹豹头⼭”讲悟空、⼋戒和沙僧授徒和夺回武器的事。
西游记第八十五回原文:心猿妒木母魔主计吞禅(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西游记第八十五回原文:心猿妒木母魔主计吞禅【导语】:第八十五回心猿妒木母魔主计吞禅话说那国王早朝,文武多官俱执表章启奏道:主公,望赦臣等失仪之罪。
《西游记》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富贵功名,前缘分定,为人切莫欺心。
正大光明,忠良善果弥深。
些些狂妄天加谴,眼前不遇待时临。
问东君因甚,如今祸害相侵。
只为心高图罔极,不分上下乱规箴。
话表齐天大圣被众天兵押去斩妖台下,绑在降妖柱上,刀砍斧剁,枪刺剑刳,莫想伤及其身。
南斗星奋令火部众神,放火煨烧,亦不能烧着。
又着雷部众神,以雷屑钉打,越发不能伤损一毫。
那大力鬼王与众启奏道:“万岁,这大圣不知是何处学得这护身之法,臣等用刀砍斧剁,雷打火烧,一毫不能伤损,却如之何?”玉帝闻言道:“这厮这等,这等,如何处治?”太上老君即奏道:“那猴吃了蟠桃,饮了御酒,又盗了仙丹。
我那五壶丹,有生有熟,被他都吃在肚里,运用三昧火,锻成一块,所以浑做金钢之躯,急不能伤。
不若与老道领去,放在八卦炉中,以文武火锻炼。
炼出我的丹来,他身自为灰烬矣。
”玉帝闻言,即教六丁、六甲将他解下,付与老君。
老君领旨去讫,一壁厢宣二郎显圣,赏赐金花百朵,御酒百瓶,还丹百粒,异宝明珠,锦绣等件,教与义兄弟分享。
真君谢恩,回灌江口不题。
那老君到兜率宫,将大圣解去绳索,放了穿琵琶骨之器,推入八卦炉中,命看炉的道人,架火的童子,将火扇起锻炼。
原来那炉是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卦。
他即将身钻在巽宫位下。
巽乃风也,有风则无火,只是风搅得烟来,把一双眼刍红了,弄做个老害病眼,故唤作“火眼金睛”。
真个光阴迅速,不觉七七四十九日,老君的火候俱全。
忽一日,开炉取丹。
那大圣双手侮着眼,正自揉搓流涕,只听得炉头声响,猛睁睛看见光明,他就忍不住将身一纵,跳出丹炉,唿喇一声,蹬倒八卦炉,往外就走。
慌得那架火看炉与丁甲一班人来扯,被他一个个都放倒,好似癫痫的白额虎,风狂的独角龙。
老君赶上抓一把,被他一扌卒,扌卒了个倒栽葱,脱身走了。
即去耳中掣出如意棒,迎风幌一幌,碗来粗细,依然拿在手中,不分好歹,却又大乱天宫,打得那九曜星闭门闭户,四天王无影无形。
好猴精!有诗为证。
《西游记》中的心猿、意马、木母、金公、刀圭是指谁金公、心猿是孙悟空木母、木龙是猪八戒意马是白龙刀圭、黄婆是沙僧师徒五人就是“五行”的代表:唐僧为水(江流、玄奘,是金蝉子转世。
取经有功)、孙悟空为金(金公、心猿、心主、心君、行者。
护驾有功)、猪八戒为木(木母、悟能、木龙,天河水神临凡为猪妖。
挑担有功)、沙僧为土(悟净、弱水河神、刀圭、黄婆。
牵马有功)、白龙马为火(白龙、意马。
负人有功。
在化龙池化回真身,水火既济之意。
这些分工、命名都是有意义的,不是胡乱安的,各位不妨细品,自有心得)。
例如:十四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讲唐僧救出和收服悟空;十五回“鹰愁涧意马收缰”讲唐僧收小白龙为徒;十九回“金性刚强能克木,心猿降得木龙归。
金从木顺皆为一,木恋金仁总发挥”讲悟空降服八戒,共同保护唐僧到西方取经;二十二回“只因木母克刀圭”讲八戒和沙僧相斗;三十回“邪魔侵正法,意马忆心猿”讲妖怪把唐僧变成老虎,龙马救唐僧失败,叫八戒去求悟空。
“意马心猿都失散,金公木母尽凋零。
黄婆伤损通分别,道义消疏怎得成?”讲悟空龙马皆不见了,悟空八戒帮不上,又损失了沙僧(被魔抓了);三十二回“莲花洞木母逢灾”讲八戒被抓;三十四回“魔王巧算困心猿,大圣腾挪骗宝贝”讲魔王抓住悟空,悟空骗得魔王的法器;三十五回“心猿获宝伏邪魔”讲悟空获得魔王的法器,降服了魔王;三十八回“金木参玄见假真”讲悟空和八戒救国王的事;四十回“猿马刀圭木母空”讲四徒失去唐僧;四十一回“心猿遭火败,木母被魔擒”讲悟空被火烧昏死和八戒被魔擒;四十七回“金木垂慈救小童”讲悟空和八戒救小孩的故事;五十三回“黄婆运水解邪胎”讲沙僧取落胎泉水;五十七回“黄婆别主求金老,木母延师奈病颜”讲沙僧去求悟空,八戒照顾唐僧。
“土木无功金水绝,法身疏懒几时成?”讲唐僧赶走了悟空后,八戒和沙僧弄不到水和饭,唐僧忍饥挨渴的惨状;六十五回“黄婆盲目同参礼,木母痴心共话论”讲沙僧和八戒同唐僧参拜假雷音;六十九回“心主夜间修药物”讲悟空配药事;八十二回“心猿里应降妖怪,土木司门接圣僧”讲悟空入洞救唐僧,八戒和沙僧在外面接应;八十八回“心猿木母授门人”和八十九回“金木土计闹豹头山”讲悟空、八戒和沙僧授徒和夺回武器的事。
西游记里的哲学隐喻摘要:一、西游记中的心猿、意马、欲猪、情魔隐喻二、金银角大王的寓意三、六根清净与六耳猕猴四、色邪与蜘蛛精五、狮驼岭的隐喻六、唐僧师徒的五毒代表七、紧箍咒与定心真言八、三昧与心猿正文:《西游记》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蕴含了丰富的哲学隐喻和象征,深入剖析这些隐喻,不仅能增加对原著的理解,更能从中汲取人生智慧。
首先,孙悟空被称为心猿,白龙马意为马,这代表了人们内心的心魔。
在我们的生活中,心猿意马常常让我们坐不住,感到急躁、愤怒、贪婪等负面情绪。
然而,这些情绪并非全然负面,它们犹如指引我们前行的风向标,告诉我们应该如何调控自己的内心。
金银角大王的故事寓意着财富诱惑。
悟空在此故事中财迷心窍,中了金银角大王的计谋。
这告诉我们,面对财富诱惑,应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金钱所役。
六根清净是佛教修行的重要理念,代表着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感官。
在《西游记》中,六耳猕猴象征着人们的二心。
孙悟空杀死六耳猕猴,意味着要摒除内心的二心,实现六根清净。
色邪是《西游记》中经常出现的象征。
如蝎子精克制出家人,寓意着出家人应远离美色。
蜘蛛精则代表着七情,八戒见到她们便失去了自我,最后被悟空全部打败,寓意着要斩断七情。
狮驼岭的故事则隐喻了人们的思虑。
狮和思谐音,修心之路需抛弃杂乱的思虑。
此外,唐僧师徒五人分别代表着贪、嗔、痴、慢、疑五毒,他们在取经路上的种种遭遇,启示我们如何克服人性的弱点。
紧箍咒和定心真言则是调控内心的有效方法。
悟空为心猿,需要紧箍咒来约束,使我们明白,在追求心灵成长的过程中,自律和约束至关重要。
三昧是心神平静的意思,遇到三昧的法术,悟空往往会吃亏。
这告诉我们,在面对困境时,保持内心平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通过解析《西游记》中的哲学隐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部传世之作。
《西游记》中关于“心”和“五行”的隐喻作为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毋庸置疑在我国古典文学领域拥有崇高地位。
然而就四大名著内部而言,怎样排定《西游记》的地位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
即便如此,主流观点对《西游记》在四大名著中的定位依然有迹可循——那就是排名比较靠后。
《红楼梦》被称作“清朝的百科全书”,公认的中国古代文学(小说)的最高峰。
另外,四大中的其他三部都属累积型作品,只有《红楼梦》是纯粹的原创型作品,这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加分项。
《三国演义》在清初被金圣叹列为十大才子书之首,该书以信史为依托,以王朝更替的大时代为写作对象,这种宏大的视角在古今中外文学史都不常见。
而《水浒传》毕竟是现实主义题材,似乎天然格调就高于神话题材的《西游记》。
因此,主流观点似乎倾向于轻看《西游记》的地位,以至于不少学者认为《西游记》应该排在四大之末,更有甚者认为它应该被踢出四大名著之列。
而在我看来,《西游记》无疑是最容易被人们低估的一部名著,《西游记》阅读和解读至少可以有三个不同的层次。
第一层,就是把《西游记》当成一部光怪陆离、天马行空的神话故事看。
那么读《西游记》的效果和看电视剧差不多,特别是最忠于原著的张纪中版《西游记》。
第二层,读出《西游记》的一些曲笔、对当时社会和官场讽刺和抨击,比如天庭的官僚,昏庸和无能,西方净土的不净等等。
第三层,也是隐藏最深、最玄妙的《西游记》中的隐喻和暗线。
今天我们就管窥蠡测,看一看《西游记》中的隐喻。
一、关于“心”的隐喻首先要解釋一下,这里的“心”,指的不是心脏——那个不断跳动的肉团。
这里的“心”指的是心理、心思、心灵、内心、心绪、心思、思想等。
如果勉强拿现代科学的名词去解释,基本等同于“意识”。
其实我国古代佛道两家经典中所说的心基本都是这个含义。
心可以说是佛教、道教修行最重要的核心概念,甚至没有之一。
佛教经典中,关于心典故的比比皆是。
比如禅宗公案,二祖见初祖时,达摩所说的那句“将心来,与汝安”;《金刚经》中,须菩提问佛曰:云何降伏其心;吕祖《百字明》的“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西游记》被认为埋有一条暗线,那就是暗藏佛教和道教的修行法门。
《西游记》人物介绍及重要情节人物介绍一、唐僧(1)名号:本名陈祎,小名江流儿,法号玄装,被唐太宗赐姓“唐”,又名“唐三藏”。
修成正果后被封为“旃檀功德佛”。
(2)装备:锦澜袈裟(佛祖所赐,可让他不堕轮回)九环锡杖(佛祖所赐,可让他免遭毒害)紫金钵盂(唐太宗所赠,供路上化斋用)一本加盖了通行宝印的取经文牒(相当于出国护照)(3)人物特点:勤敏好学,悟性极高,意志坚定,为取经坚韧不拔、不畏艰难,为人善良仁慈但有时不能明辨是非。
(4)经典情节:三打白骨精、四圣试禅心、女儿国遇难等(5)人物评价:唐僧是如来佛祖的二弟子金蝉子转世,是状元陈光蕊之子,出家后法名玄装,修成正果后被封为“旃檀功德佛”。
在小说中,他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
一方面唐僧是一个信仰虔诚、意志坚定的和尚。
取经路上历尽九九八十一难仍勇往直前,毫不退缩。
另一方面他又迂腐顽固,不知变通、懦弱胆小又是非不分,常常误信谗言、颠倒是非,无理责骂和处罚全力保他取经的孙悟空。
二、孙悟空(1)名号:东胜神州天生石猴,因带领群猴进入水帘洞被尊为“美猴王”。
大闹天宫后得封“齐天大圣”。
菩提祖师赐法名“孙悟空”。
唐僧给他取法号为行者,称“孙行者”。
修成正果后被封为“斗战胜佛”。
(2)武器:如意金箍棒(是太上老君冶炼的神铁,后被大禹借走治水,治水后遗下在东海的定海神针),重13500斤,可随意变大变小。
(3)人物特点:神通广大、机智勇敢、争强好胜、嫉恶如仇、敢作敢当、爱憎分明、忠心耿耿。
(4)本领:有七十二变,能上天入地,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
因偷吃无数蟠桃和各种仙丹练就金刚不坏之身,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中七七四十九天炼成火眼金睛,能识破一切妖魔鬼怪。
(5)经典情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巧战黄袍怪、偷吃人参果、降服金银角、真假美猴王、智取红孩儿、三借芭蕉扇、车迟国斗法、受阻狮驼岭等(6)人物评价: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的灵魂人物,他集猴的特点,人的性情,神的能力于一身,神通广大、机智勇敢而又爱憎分明,并富有战斗精神,天不怕、地不怕,蔑视一切权威。
初中语文名著《西游记》1-67回复习资料(含答案)最新2018初中语文名著复习资料《西游记》1-67回学习资料初中语文名著复习资料《西游记》“大话西游”1-67回题目汇总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1.孙悟空原是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的一块仙石,他到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拜菩提祖师为师。
2.“美猴王”的称号是怎么得来的?他为什么又叫“孙悟空”?他本是一个来历不凡的石猴;众猴在瀑布前说,哪个有本事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拜他为王;他钻入瀑布,并为众猴寻得了安身立命的好去处——水帘洞,大家尊称为“千岁大王”。
做出巨大贡献的人要有美好的称号,后将“石”字隐去,遂称美猴王。
菩提祖师根据他是猴子(猢狲),为他取姓为“孙”,法名“悟空”。
他后来听从观音菩萨的劝告,拜唐僧为师去西天取经,就正式启用“悟空”这一法号。
第二回悟彻菩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合元神1.悟空跟随菩提祖师学到了哪些神通?为何又被赶下山?悟空受众人挑唆,变为松树,引起祖师不快,被逐出洞。
2.悟空返回花果山,发现猿啼悲切伤情,这是为什么?后来结果如何?混世魔王想要强占水帘洞,群猴舍死争斗,抢了家火,捉了许多小猴。
铲除混世魔王,带回被掳的小猴和家火。
第三回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类尽除名1.孙悟空到东海龙宫要兵器,这兵器原是大禹治水时的定海神针(测量江海深浅的神铁),又唤如意金箍棒,重一万三千五百斤。
2.冥司秦广王为何上奏玉帝要收降孙悟空?谁建议玉帝招安孙悟空?孙悟空被带到幽冥界后,大闹森罗殿,查看生死簿,勾去所有猴属之类的名字。
太白金星第四回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1.悟空被招安后,被封为“弼马温”,但因此官职无品从、未入流,故下界自号“齐天大圣”。
2.天庭派哪些人领兵收服孙悟空?降服未果,谁建议再降招安旨意,让悟空做有官无禄的齐天大圣?托塔李天王和哪吒三太子:太白金星。
第五回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1.玉帝让孙悟空在天庭干什么工作?看管蟠桃园。
金公、木母与黄婆*导读:《西游记》的第一主角是孙悟空。
它的名号相当多,有些还颇有名堂,如弼马温金公弼马温金公心猿悟空等。
这里单说金公。
小说中,金公一般与木母(指猪八戒)同时出现,有时还要加上沙僧的黄婆。
如二十三回,写流沙河之后,悟空、悟能、悟净聚齐,有诗赞曰:木母金公原自合,黄婆赤子本无差。
三十回唐僧驱逐了孙悟空,妖怪捉去了沙和尚,有诗叹曰:意马心猿都失散,金公木母尽雕零。
黄婆伤损通分别,道义消疏怎得成!金公木母黄婆都是道教修习内丹术的专用语。
小说用它们指代悟空、八戒、沙僧,不是简单地以五行比配五众,而是建立在道教内丹修炼之三五合一思想基础之上的有相当的专业水准。
所谓三五合一,即五行之中,西金、北水为一家,以金或金公代表,指代人体之精气;南火、东木为一家,以木或木母为代表,指代人体之元神;中央土自为一家,又称黄婆,指代人体之意念。
这样,金木水火土五行就被简化为金木土三家。
感兴趣的话,可以读读全真道人李道纯《中和集》三五指南图局说。
从悟空这个相当别扭的金公别号来看,《西游记》与道教,特别是与全真道关系匪浅。
在文本流变的过程中,肯定曾有一个阶段为全真道所染指,成为他们宣扬、传播教义(主要是内丹之学)的工具。
不过,这个别号在小说的情节设计与人物形象塑造方面也不是一点作用都没有。
孙悟空为金公,猪八戒为木母,五行之说中,金克木是生克之常谈,小说中孙悟空处处作为猪八戒的克星出现,其大思路不能说与此无关。
我们再来看看金公这个称谓与故事情节的关联。
第四十回到四十三回,孙悟空火云洞大战红孩妖,这是全书重头戏之一。
一开始,就写红孩妖迷惑了唐僧、八戒,使其拒绝孙悟空的忠言,然后有一首诗赞:道德高隆魔障高,禅机本静静生妖。
心君正直行中道,木母痴顽躧外趫。
意马不言怀爱欲,黄婆无语自忧焦。
客邪得志空欢喜,毕竟还从正处消。
心君这里自然是指孙悟空,但由于和木母黄婆连类,所以也就隐含金公之义。
这里的木母黄婆心君意马作为人物代称是很明确的,和前后的情节也是密切关联的。
每日鉴赏《西游记》灯谜欣赏(一)
谜面:悟净捧出紫金钵
谜目:三字歌手
谜底:沙宝亮
此谜采用借代法和会意别解法。
“悟净”是沙僧的法号,扣出“沙”字,“捧出”意思为“亮”出,“紫金钵”为唐王赐与唐僧的“宝”物,得出谜底“沙宝亮”。
沙僧,又叫沙和尚、沙悟净,在《西游记》中也称黄婆、土母、刀圭,五行属土。
原为天宫玉皇大帝的卷帘大将,因为失手不小心打破了琉璃盏,触犯天条,被贬出天界。
在人间流沙河兴风作浪,危害一方,专吃过路人。
后经观音点化,赐法号悟净,一心归佛,同八戒、悟空一同保大唐高僧玄奘法师西天拜佛求取真经。
沙僧个性憨厚,忠心耿耿,不像孙悟空那么叛逆,也不像猪八戒那样好吃懒做、贪恋女色。
自他放弃妖怪的身份起,就一心跟着唐僧,正直无私,任劳任怨,谨守佛门戒律,踏踏实实,谨守本分,最终功德圆满,被如来佛祖封为“南无八宝金身罗汉菩萨”。
谜底“沙宝亮”是著名男歌手,成名曲为《暗香》。
唐僧孙悟空师徒五人,分别对应哪五行?金公、木母指的是谁?唐僧孙悟空师徒五人,分别对应哪五行?金公、木母指的是谁?先考大家一个问题,五行分指什么?对,很简单,金木水火土。
但如果问你,这五行是如何相生相克的?相信很多人就答不出来了吧。
自从盘古分天地那一刻开始,也就有了阴阳五行,五行有内外之分,不仅天地间五行无处不在,就连人的身体也离不开五行,比如火对心、木对肝等。
其实,神仙和佛也是离不开五行的,自然,吴承恩所写的《西游记》中,也都处处有五行。
在步入正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吴承恩原著《西游记》中,这几回的题目,第三十八回:婴儿问母知邪正金木参玄见假真。
第四十一回:心猿遭火败木母被魔擒第八十五回:心猿妒木母魔主计吞禅第八十八回:禅到玉华施法会心猿木母授门人第八十九回:黄狮精虚设钉耙宴金木土闹豹头山类似这样的题目还有很多。
那么,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分别对应哪五行呢?孙悟空对应火。
原因:在西游记中,作者除了用孙悟空,行者等指代孙悟空,还常把孙悟空称为心猿。
在孙悟空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收复这一回的题目为: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
前面也说了,心对应火,火是无时无刻都在燃烧的,而猿猴又是世间最好动跳跃的动物,所以,用心比作孙悟空。
而孙悟空又是十分嫉恶如仇,脾气暴躁的。
所以孙悟空对应火。
唐僧对应土。
我们常常说“天为父,地为母”,土是万物之母,唐僧又是其他四人的师父,其他四人都是围绕唐僧而战的,所以唐僧对应五行的土。
猪八戒对应木。
在五行中,木代表向下趋势的减少或者向上趋势的上升。
在西游记的前几回,猪八戒一遇到困难,就嚷嚷着分行李,散伙而不去西天取经。
但是,随着取经的发展,猪八戒散伙、分行李的年头越来越少,取经的心越来越坚定,这不正是五行中木所表示的含义吗?所以猪八戒对应木。
白龙马对应水。
白龙马不是普通的马,是一条龙所化,龙生于海,理应属水。
那么,沙僧就是对应金了。
但是,在西游记那几回的标题中,金公指的是孙悟空,木母指的是猪八戒,尤其是在“黄狮精虚设钉耙宴金木土闹豹头山”这一回,沙僧不是应该对应土吗?我们都知道金木水火土五行是相生相克的,合则为一,分则为五,一行中也是包含其他五行的,例如土本生金,但是土中又何尝没有水,火,木呢?。
西游记中的心猿意马木母金公刀圭是指谁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西游记》中的心猿、意马、木母、金公、刀圭是指谁金公、心猿是孙悟空木母、木龙是猪八戒意马是白龙刀圭、黄婆是沙僧师徒五人就是“五行”的代表:唐僧为水(江流、玄奘,是金蝉子转世。
取经有功)、孙悟空为金(金公、心猿、心主、心君、行者。
护驾有功)、猪八戒为木(木母、悟能、木龙,天河水神临凡为猪妖。
挑担有功)、沙僧为土(悟净、弱水河神、刀圭、黄婆。
牵马有功)、白龙马为火(白龙、意马。
负人有功。
在化龙池化回真身,水火既济之意。
这些分工、命名都是有意义的,不是胡乱安的,各位不妨细品,自有心得)。
例如:十四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讲唐僧救出和收服悟空;十五回“鹰愁涧意马收缰”讲唐僧收小白龙为徒;十九回“金性刚强能克木,心猿降得木龙归。
金从木顺皆为一,木恋金仁总发挥”讲悟空降服八戒,共同保护唐僧到西方取经;二十二回“只因木母克刀圭”讲八戒和沙僧相斗;三十回“邪魔侵正法,意马忆心猿”讲妖怪把唐僧变成老虎,龙马救唐僧失败,叫八戒去求悟空。
“意马心猿都失散,金公木母尽凋零。
黄婆伤损通分别,道义消疏怎得成”讲悟空龙马皆不见了,悟空八戒帮不上,又损失了沙僧(被魔抓了);三十二回“莲花洞木母逢灾”讲八戒被抓;三十四回“魔王巧算困心猿,大圣腾挪骗宝贝”讲魔王抓住悟空,悟空骗得魔王的法器;三十五回“心猿获宝伏邪魔”讲悟空获得魔王的法器,降服了魔王;三十八回“金木参玄见假真”讲悟空和八戒救国王的事;四十回“猿马刀圭木母空”讲四徒失去唐僧;四十一回“心猿遭火败,木母被魔擒”讲悟空被火烧昏死和八戒被魔擒;四十七回“金木垂慈救小童”讲悟空和八戒救小孩的故事;五十三回“黄婆运水解邪胎”讲沙僧取落胎泉水;五十七回“黄婆别主求金老,木母延师奈病颜”讲沙僧去求悟空,八戒照顾唐僧。
“土木无功金水绝,法身疏懒几时成”讲唐僧赶走了悟空后,八戒和沙僧弄不到水和饭,唐僧忍饥挨渴的惨状;六十五回“黄婆盲目同参礼,木母痴心共话论”讲沙僧和八戒同唐僧参拜假雷音;六十九回“心主夜间修药物”讲悟空配药事;八十二回“心猿里应降妖怪,土木司门接圣僧”讲悟空入洞救唐僧,八戒和沙僧在外面接应;八十八回“心猿木母授门人”和八十九回“金木土计闹豹头山”讲悟空、八戒和沙僧授徒和夺回武器的事。
猿马刀归木母空的意思
《说说“猿马刀归木母空”的意思》
嘿,咱今天就来唠唠“猿马刀归木母空”这句话到底是啥意思。
你看哈,这“猿”呢,一般就是指那孙猴子孙悟空啦,那家伙可机灵着呢,本事也大。
“马”呢,就是白龙马啦,任劳任怨的。
“刀”就是沙和尚,他的武器不是降妖宝杖嘛,像把刀似的。
“木母”呢,嘿嘿,就是猪八戒啦,为啥这么叫他,这里面可有点门道哦。
他们这一路上啊,那可是经历了好多好多。
孙悟空降妖除魔,那叫一个厉害;白龙马驮着唐僧一路前行,也是功不可没;沙和尚老实巴交,挑着担子默默付出。
而猪八戒呢,虽然有时候有点小毛病,贪吃偷懒啥的,但也给这取经路增添了不少乐趣呀。
这“猿马刀归木母空”呢,其实就是说他们这一路上走来,最后取得真经,各自都有了归宿。
孙悟空成了斗战胜佛,厉害吧;白龙马也有了好结果;沙和尚也得了个正果。
可猪八戒呢,虽然也封了个净坛使者,但感觉还是有点空落落的呢,嘿嘿。
就好像我们的人生一样,大家一起经历了好多事情,有欢笑有泪水。
可能到最后,有的人功成名就,有的人觉得心里有点空落落的。
但不管怎样,这都是我们的经历呀,都是宝贵的财富呢。
哎呀呀,说了这么多,总之呢,“猿马刀归木母空”这句话呀,就是告诉我们,人生的路就像取经路一样,有伙伴,有困难,最后都会有个结果。
不管这个结果是不是完全让我们满意,但我们都要珍惜这一路的过程呀。
哈哈,你们觉得我说得有没有道理呀?这就是我对这句话的理解啦,咋样,还不错吧!。
《西游记》第八十五回心猿妒木母魔主计吞禅话说那国王早朝,文武多官俱执表章启奏道:“主公,望赦臣等失仪之罪。
”国王道:“众卿礼貌如常,有何失仪?”众卿道:“主公啊,不知何故,臣等一夜把头发都没了。
”国王执了这没头发之表,下龙床对群臣道:“果然不知何故。
朕宫中大小人等,一夜也尽没了头发。
”君臣们都各汪汪滴泪道:“从此后,再不敢杀戮和尚也。
”王复上龙位,众官各立本班。
王又道:“有事出班来奏,无事卷帘散朝。
”只见那武班中闪出巡城总兵官,文班中走出东城兵马使,当阶叩头道:“臣蒙圣旨巡城,夜来获得贼赃一柜,白马一匹。
微臣不敢擅专,请旨定夺。
”国王大喜道:“连柜取来。
”二臣即退至本衙,点起齐整军士,将柜抬出。
三藏在内,魂不附体道:“徒弟们,这一到国王前,如何理说?”行者笑道:“莫嚷!我已打点停当了。
开柜时,他就拜我们为师哩。
只教八戒不要争竞长短。
”八戒道:“但只免杀,就是无量之福,还敢争竞哩!”说不了,抬至朝外,入五凤楼,放在丹墀之下。
二臣请国王开看,国王即命打开。
方揭了盖,猪八戒就忍不住往外一跳,唬得那多官胆战,口不能言。
又见孙行者搀出唐僧,沙和尚搬出行李。
八戒见总兵官牵着马,走上前,咄的一声道:“马是我的!拿过来!”吓得那官儿翻跟头,跌倒在地。
四众俱立在阶中。
那国王看见是四个和尚,忙下龙床,宣召三宫妃后,下金銮宝殿,同群臣拜问道:“长老何来?”三藏道:“是东土大唐驾下差往西方天竺国大雷音寺拜活佛取真经的。
”国王道:“老师远来,为何在这柜里安歇?”三藏道:“贫僧知陛下有愿心杀和尚,不敢明投上国,扮俗人,夜至宝方钣店里借宿。
因怕人识破原身,故此在柜中安歇。
不幸被贼偷出,被总兵捉获抬来。
今得见陛下龙颜,所谓拨云见日。
望陛下赦放贫僧,海深恩便也!”国王道:“老师是天朝上国高僧,朕失迎迓。
朕常年有愿杀僧者,曾因僧谤了朕,朕许天愿,要杀一万和尚做圆满。
不期今夜归依,教朕等为僧。
如今君臣后妃,发都剃落了,望老师勿吝高贤,愿为门下。
《西游记》中的心猿、意马、木母、金公、刀圭是指谁金公、心猿是孙悟空木母、木龙是猪八戒意马是白龙刀圭、黄婆是沙僧师徒五人就是“五行”的代表:唐僧为水(江流、玄奘,是金蝉子转世。
取经有功)、孙悟空为金(金公、心猿、心主、心君、行者。
护驾有功)、猪八戒为木(木母、悟能、木龙,天河水神临凡为猪妖。
挑担有功)、沙僧为土(悟净、弱水河神、刀圭、黄婆。
牵马有功)、白龙马为火(白龙、意马。
负人有功。
在化龙池化回真身,水火既济之意。
这些分工、命名都是有意义的,不是胡乱安的,各位不妨细品,自有心得)。
例如:十四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讲唐僧救出和收服悟空;十五回“鹰愁涧意马收缰”讲唐僧收小白龙为徒;十九回“金性刚强能克木,心猿降得木龙归。
金从木顺皆为一,木恋金仁总发挥”讲悟空降服八戒,共同保护唐僧到西方取经;二十二回“只因木母克刀圭”讲八戒和沙僧相斗;三十回“邪魔侵正法,意马忆心猿”讲妖怪把唐僧变成老虎,龙马救唐僧失败,叫八戒去求悟空。
“意马心猿都失散,金公木母尽凋零。
黄婆伤损通分别,道义消疏怎得成”讲悟空龙马皆不见了,悟空八戒帮不上,又损失了沙僧(被魔抓了);三十二回“莲花洞木母逢灾”讲八戒被抓;三十四回“魔王巧算困心猿,大圣腾挪骗宝贝”讲魔王抓住悟空,悟空骗得魔王的法器;三十五回“心猿获宝伏邪魔”讲悟空获得魔王的法器,降服了
魔王;三十八回“金木参玄见假真”讲悟空和八戒救国王的事;四十回“猿马刀圭木母空”讲四徒失去唐僧;四十一回“心猿遭火败,木母被魔擒”讲悟空被火烧昏死和八戒被魔擒;四十七回“金木垂慈救小童”讲悟空和八戒救小孩的故事;五十三回“黄婆运水解邪胎”讲沙僧取落胎泉水;五十七回“黄婆别主求金老,木母延师奈病颜”讲沙僧去求悟空,八戒照顾唐僧。
“土木无功金水绝,法身疏懒几时成”讲唐僧赶走了悟空后,八戒和沙僧弄不到水和饭,唐僧忍饥挨渴的惨状;六十五回“黄婆盲目同参礼,木母痴心共话论”讲沙僧和八戒同唐僧参拜假雷音;六十九回“心主夜间修药物”讲悟空配药事;八十二回“心猿里应降妖怪,土木司门接圣僧”讲悟空入洞救唐僧,八戒和沙僧在外面接应;八十八回“心猿木母授门人”和八十九回“金木土计闹豹头山”讲悟空、八戒和沙僧授徒和夺回武器的事。
八十八回“金木施威盈法界,刀圭展转合圆通”讲悟空、八戒、沙僧卖弄神通。
……八十一难为修仙(修炼长生术)所经历的八十一种心魔幻象,读者不妨参考《镜花缘》一书或者其他气功书对练气功入定产生的心魔形象的描述。
所谓“九九归真”,才能得到“九转大还丹”,九九八十一也,暗示了修仙的艰难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