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结核临床特征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00.50 KB
- 文档页数:2
咽喉部结核34例临床分析李悦;李俊平;朱亚军【摘要】目的探讨咽喉部结核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点、治疗效果及预后,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借鉴.方法对34例咽喉部结核患者均在电子喉镜下行病理组织活检及痰涂片以确诊,按抗结核药物标准进行临床分期治疗.结果 34例咽喉部结核患者均以声嘶、咽部疼痛及异物感就诊,常有咽黏膜呈浅表性溃疡或灰白色点状病灶、声带肿胀、肉芽增生等表现,均得到有效治疗.结论咽喉部结核常以咽痛、声嘶为主要表现,易误诊,如有咽黏膜浅表性溃疡或灰白色点状病灶,声带肿胀、肉芽增生时应注意咽喉部结核的可能,并以活检确诊,以免误诊,耽误治疗.【期刊名称】《卫生职业教育》【年(卷),期】2010(028)015【总页数】2页(P134-135)【关键词】咽喉部结核;临床分析;鉴别诊断【作者】李悦;李俊平;朱亚军【作者单位】临洮县人民医院,甘肃,临洮,730500;临洮县人民医院,甘肃,临洮,730500;临洮县人民医院,甘肃,临洮,730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29.8咽喉部结核可原发或继发于肺结核,但原发者少见,由于临床表现及局部特征不同,常难以与喉癌、会厌炎、声带息肉、非霍奇金淋巴病等疾病区别,易被误诊或漏诊。
为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9年1月以来我院耳鼻喉科经病理确诊34例咽喉部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
2001年1 月至2009年1月我科诊治34例咽喉部结核患者,男28例,女6例;年龄20~70岁,平均46.8岁。
其中40岁以上21例,占61.76%;发病至就诊时间最短3周,最长1年7个月,均首次就诊于耳鼻喉科。
原发性咽喉部结核8例,继发于肺结核26例。
咽结核5例,均做病理检查;喉结核22例,其中5例初诊为喉癌、4例初诊为会厌炎,均做电子喉镜检查,观察病变范围及形态,并在电子喉镜下取病变组织做病理检查;咽喉结核7例,其中2例初诊为慢性咽喉炎,经病理检查后确诊。
咽喉部结核28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最近几年来咽喉部结核的发病趋势、临床病症、局部表现、纤维喉镜检查所见、诊断及医治方式。
方式回忆性分析1990年1月~2004年6月我科确诊的28例咽喉部结核患者的病历资料。
结果患者全身病症以消瘦、乏力、潮热及夜间盗汗为主,局部病症以咽喉痛、声嘶、吞咽痛及吞咽困难为主;纤维喉镜下表现为黏膜水肿,可见肉芽增生及息肉样变;胸部X线检查:15例喉结核、全数咽喉部结核伴有肺结核。
所有患者均经药物医治,成效中意。
结论与以往咽喉部结核相较,此刻的患者全身病症轻,局部病症多不典型,少数患者可不伴有肺结核。
[关键词]咽喉;结核;分析咽喉部结核多继发于肺结核,局部病症重、全身病症轻,患者多以局部病症首诊于喉科[1]。
现快要10连年来我科所收治的病例资料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式一样资料搜集1990年1月~2004年6月我科诊治的28例患者的资料,男20例,女8例。
年龄22~72岁,平均岁。
其中40岁以上者17例,占%;发病至就医时刻最短3周,最长1年6个月,均首诊于喉科。
咽结核4例,均做病理检查;喉结核18例,其中3例初诊为喉癌、3例初诊为会厌炎;18例中有15例做纤维喉镜检查,观看病变范围及形态,并在镜下取病变组织做病理检查;咽喉结核6例,其中1例初诊为慢性咽喉炎,经做病理检查后确诊。
21例无肺结核病史,其中7例有抽烟史。
所有患者除搜集病史及入院时的病症外,均做三大常规、心电图、胸部X线拍片、痰液涂片查抗酸杆菌、血沉等检查。
医治方式全数病例一经确诊即转内科或结核病专科医院,以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药按抗结核疗程医治。
局部病症重者辅以喉部医治。
2 结果病症及病史咽结核患者均有咽痛、吞咽困难及吞咽阻塞感,无咳嗽,无痰中带血,无声嘶,无肺结核病史。
喉结核中14例有持续性声嘶,4例有喉痛;13例有咳嗽及咳黏性或黏脓性痰液,4例有喉异物感,均有喉部干燥感及说话费力,似口中含物,吞咽时疼痛,1例痰中带血。
30例喉结核误诊原因分析标签:喉结核;误诊;原因分析喉结核是呼吸系统结核病中最常见的肺外结核,也是目前喉部发病率最高的肉芽肿性疾病之一。
近年来该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且其临床特征较过去发生很大改变,临床上易被漏诊、误诊。
为了提高喉结核病的诊断水平,减少临床误诊误治。
现将笔者所在医院2000年1月~2010年10月在门诊诊治且经病理确诊30例喉结核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23~66岁,平均37.8岁。
误诊时间:最短15 d,最长6个月。
1.2临床表现所有病例多有声音嘶哑,咳嗽12例(40.0%),咳痰5例(43.3%),咯血12例(40.0%),吞咽痛8例(26.7%),发热3例(10%),盗汗、乏力7例(23.3%),消瘦3例(10.0%),咽痒5例(16.7%),颈淋巴结肿大7例(23.3%)。
1.3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0×109/L 17例,白细胞<10×109/L 13例;胸部X线检查示:肺纹理增粗8例;有活动性肺结核14例,其中粟粒型肺结核5例,继发型9例;有陈旧性肺结核3例,呈钙化表现;有慢性支气管炎5例;血沉<15 mm/h 18例,血沉>20 mm/h 12例,血沉>50 mm/h 8例;PPD检查12例阴性,PPD检查10例(+),8例(++);30例均未找到抗酸杆菌。
1.4喉镜下检查30例均经间接喉镜下检查表现:局部病变苍白充血、水肿、表面粗糙,糜烂及肉芽样、结节样或息肉样增生。
其中浸润水肿型14例,溃疡型12例,增生型4例。
病变部位在会厌12例,左声带8例,右声带3例,双侧声带5例,声门下2例。
1.5病理检查30例均经病理活检确诊,其镜下病理的主要改变为:多数病例以上皮样增生、结核小结改变为主,少数以渗出性改变或干酪样坏死为主。
1.6误诊情况本组10例误诊为急性咽喉炎,12例误诊声带息肉,5例误诊为急性会厌炎,3例误诊为喉癌。
喉结核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以喉部组织肉芽肿形成和细胞介导的变态反应为特征的慢性细菌感染性疾病,它分原发性喉结核和继发性喉结核。
近年来我国乃至全球结核病疫情呈明显上升趋势,喉结核作为最常见的肺外结核病变,也有逐步增多趋势[1],且其发病形式和临床特征已与过去描述的典型病程发生很大变化。
为加深对喉结核的了解,笔者对喉结核的流行病学、病因、病理、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临床特点综述如下。
1流行病学既往喉结核常继发于肺结核和胃肠结核,原发者少见。
现今原发性喉结核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已占结核病的20%[2]。
以往喉结核多见于20岁~30岁的青年女性,20世纪80年代以来本病渐呈“高龄化”倾向,40岁~60岁多发[3],发病群体由青年转向中老年,性别差异不明显。
喉结核的发病率以往罕见有与职业相关的报道,目前病例有明显的群体分布倾向,93.8%的病例来自外来打工者和经济落后的贫困山区[4],职业风险暴露的医护人员喉结核病亦有报道,应加以重视[5]。
2病因与病理2.1多种途径感染结核杆菌的病因喉结核的发生与全身抵抗力、肺结核病变性质与喉部黏膜的情况有关,其感染来源有三种途径[6]:①直接接触感染:多继发于肺结核,由肺部咳出大量带结核杆菌的痰液,积聚在声门部有较多黏膜皱褶的杓间区而致病;②血液和淋巴循环的感染:结核杆菌由身体其他部位的结核病灶,经血管或淋巴管到达喉黏膜下层引起感染;③变态反应学说:在不良条件下,结核菌骤然大量繁殖或死亡,菌体代谢产物大量释放导致机体局部的异常免疫反应。
2.2与喉局部组织学特征密切相关的结核特异性病理改变喉结核病理形态与喉局部组织学特征密切相关,黏膜与黏膜下组织附着较牢固处,如真假声带,溃疡为多见的病理改变,作为首发病变的充血水肿多发生在组织疏松处,组织致密处则会较快地转变为溃疡[7]。
也有学者报道声带、室带等部位病变明显以肥厚性、外生性病变为主,溃疡性病变主要发生在会厌和杓区,为多发性浅表小溃疡,这可能是喉结核感染途径改变的结果[8]。
浅谈咽结核病的临床分析咽结核原发性者较少,多属继发性,常因活动期肺结核患者痰中结核杆菌感染咽部黏膜而发病。
喉结核亦有向上蔓延侵及咽部。
咽结核可分口咽及喉咽结核、扁桃体结核和鼻咽结核。
1 口咽及喉咽结核口咽及喉咽结核多发生于口咽部后壁,发生于喉咽部者较少。
可分为急性粟粒型和慢性溃疡型。
1.1 口咽及喉咽急性粟粒型结核常继粟粒性肺结核或活动性肺结核而发生。
病变发展甚速,甚至出现全身中毒症状。
咽喉痛剧烈,可延及耳部。
常觉吞咽疼痛,甚至吞咽困难,不愿咽下唾液而流涎,口臭,易咳嗽,言语含糊不清。
并有发热、消瘦及肺结核活动期的症状。
检查咽部发现:病变范围甚广,软腭、腭垂(悬雍垂)、腭弓及咽后壁等处黏膜充血,水肿。
表面显现大量灰白色及微黄色粟粒状小结节,初覆有薄层黏膜上皮,迅速溃烂发展成边缘不规则的浅溃疡,互相连接,并覆有污秽的渗出物。
病情恶化甚速,如不及时治疗,可致死亡。
1.2 口咽及喉咽慢性溃疡型结核口咽及喉咽部慢性溃疡型结核发展较慢,患者仅感咽喉部不适,发干及疼痛,无其他明显症状。
咽喉部检查可见:黏膜苍白水肿,初起为浸润病变,好发于腭弓、咽后壁,表面微隆起不平,继而溃破形成多处溃疡,边缘不整齐,较浅,底部为黄白色假膜或灰白色肉芽。
亦有溃疡向深部发展,如蠹蚀之状,可造成软腭穿孔,腭弓、腭垂缺损。
溃疡愈合后可遗留瘢痕性狭窄或畸形。
2 鼻咽结核鼻咽结核一般认为少见,实际临床诊疗工作中,因鼻咽部不易检查,虽有结核感染亦不易发现而漏诊。
鼻咽结核可分为鼻咽壁结核及隐性增殖体结核。
2.1 鼻咽壁结核鼻咽壁结核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20世纪50年代后,由于抗结核特效药物的普遍使用,继发于活动性肺结核者日益减少。
据阎济民(1983)综合分析来自西安、上海、江苏、合肥、福建及贵阳的124例的报告,属原发性者占大多数(88%),男性发病率稍高,男女之比为1.4:1。
年龄在15~60岁,以2l~30岁为多发年龄(65%以上)。
喉结核50例临床资料和CT分析
刘晟
【期刊名称】《医学信息》
【年(卷),期】2011(024)019
【摘要】目的探讨喉结核的临床特征和CT诊断要点.方法将50例喉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做回顾性分析.结果研究期间一共50例原发性喉结核患者,40例(80%)伴有颈部淋巴结病,15例(30%)的患者伴有肺部或其它器官的结核,5例患者有结核病史.CT表现主要为双侧声带弥漫性增厚,杓会厌壁皱褶和会厌旁组织弥漫性增厚,未发现喉结构的破坏.结论当今喉结核临床特点较以往变化较大,全身症状不明显,局部病变形态不典型,临床易发生漏诊、误诊.喉结核最常累及声带,并不一定伴有肺结核或PPD阳性.喉结核的患者往往会误诊为喉癌而行CT检查,尽管喉结核的CT表现没有特异性,但如果CT发现喉结构没有破坏,而是表现为双侧弥漫性的病变,提示我们需要怀疑喉结核可能.
【总页数】1页(P6516-6516)
【作者】刘晟
【作者单位】长沙市中心医院,湖南长沙410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67.8
【相关文献】
1.腔隙性脑梗塞120例临床资料与CT分析 [J], 虞汉梅
2.耳鼻咽喉结核11例误诊的体会并文献复习 [J], 袁阳;李古月;杨长亮;乐建新;杨岳斌;黄鹏;陈睿尧
3.喉结核50例临床资料和CT分析 [J], 刘晟
4.以喉结核为首发症状的儿童全身播散性结核1例 [J], 陈俊伶; 武成闯; 桑宝华; 王艳春; 冯星星
5.78例肺结核合并喉结核临床分析 [J], 程超;尤青海;吕莉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喉结核18例误诊分析作者:刘祥银张玉库张云玲【关键词】结核喉误诊治疗近年来,随着全球结核病疫情的漫延,喉结核病人也有逐渐增多的趋势。
由于喉结核的发病学、临床表现和局部病变与过去典型的喉结核有很大的差异,在临床上极易被忽视、误诊。
本文对1996~2004年我所收治的曾被误诊的18例喉结核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喉结核病人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18~56岁,平均41岁。
临床表现为声音嘶哑、发音无力13例,咽喉疼痛10例,咳嗽、咳痰(或痰血)8例,发热、乏力、盗汗9例,吞咽困难2例。
实验室检查:结核菌素皮肤试验阳性13例,其中强阳性6例;红细胞沉降率增快16例。
胸部X线平片示:继发性肺结核13例,亚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2例,结核性胸膜炎2例,肺部未见明显异常1例。
痰涂片(集菌法)查抗酸杆菌阳性8例。
喉镜检查:咽喉部黏膜苍白充血10例,黏膜溃疡12例,肉芽增生8例。
本组病例误诊为非特异性喉炎8例,喉息肉2例,会厌炎3例,喉癌3例,会厌溃疡2例。
误诊时间20 d~6个月,平均97 d。
17例经喉镜及喉部病理检查而确诊;另1例因喉部症状严重行喉部病灶活检,病理见干酪性坏死,并见郎罕巨细胞、类上皮细胞,抗酸染色找到阳性杆菌确诊。
1.2 治疗方法及预后本文18例均给予2HRZE/8HRE方案治疗(H:异烟肼0.3 g/d,R:利福平0.6 g/d,Z:吡嗪酰胺1.5 g/d,E:乙胺丁醇0.75 g/d);异烟肼注射液0.1 g加地塞米松2.5 mg雾化吸入,每天1次,疗程2周~1个月。
治疗结果:治疗1个月复查,声嘶、咽喉疼痛消失各1例,各种症状减轻12例。
复查喉镜:黏膜充血或苍白水肿基本消失4例,溃疡灶变浅或范围缩小7例,肉芽缩小4例。
3个月复查,声音嘶哑、发音无力消失6例,咽喉疼痛及吞咽不适全部消失。
咽喉黏膜充血水肿消失8例,黏膜溃疡消失8例,肉芽增生消失5例。
喉结核的临床特点及鉴别诊断祝小莉;陈晓巍;杨华;樊悦;吕玮;高志强【期刊名称】《基础医学与临床》【年(卷),期】2011(031)005【摘要】目的总结近14年喉结核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1月至2010年12月经北京协和医院诊治的10例喉结核病例.收集临床资料,黏膜下见上皮样肉芽肿结节伴十酪性坏死为诊断标准.抗酸染色、痰结核菌涂片辅助诊断.所有患者均接受规范的抗结核治疗.另分析6例累及喉的Wegener肉芽肿以及24例声门卜型喉癌的资料,以鉴别诊断喉结核.结果喉结核男性:女性为1.5:1,平均年龄49.6岁,病程中位数2.5个月.最常见的症状为声音嘶哑(7例),其次依次为咳嗽(5例)、咽痛(4例)、呼吸困难(3例).常见的受累部位包括会厌、杓会厌襞、室带和声带,声门下受累者少见.8例存在肺部病变者,1例患者出现盗汗及胸痛,所有患者均无发热、咯血表现.所有患者HIV抗体均为阴性.平均随诊时间73.7个月.1例患者正在治疗中,其余9例治疗后病情稳定,随诊期间无复发.结论喉结核少见,临床上可能遇见不伴肺部病变的原发性喉结核.确诊或高度疑似喉结核的病例应尽快进行规范的抗结核治疗,以避免严重的并发症.【总页数】5页(P586-590)【作者】祝小莉;陈晓巍;杨华;樊悦;吕玮;高志强【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咽喉科,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咽喉科,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咽喉科,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咽喉科,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咽喉科,北京,1007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29.8【相关文献】1.喉结核的临床特点 [J], 张彩萍;刘雄光2.咽喉结核临床特点探讨(附12例分析) [J], 王利利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特点及鉴别诊断分析 [J], 侯蓓蕾;夏国际;欧阳晓春;许永春;杨前勇4.仔猪黄痢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鉴别诊断和防控措施 [J], 丁宝光5.喉结核临床特点分析 [J], 蔡超;王隽;段鸿飞;丁卫民;初乃惠;张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谈咽喉结核76例临床分析发表时间:2012-09-14T15:01:52.25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6期供稿作者:翟存华[导读] 咽喉结核的临床表现较为多样,患者缺少明显的特异性。
翟存华(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人民医院耳鼻喉科 253200)【摘要】目的:探讨咽喉结核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1年1月-2010年1月经病理检查确诊的咽喉结核患者76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本组病例治疗1年后进行复查,在咽结核检查见咽黏膜光滑,无溃疡面与充血水肿等症状。
随访过程中,22例咽结核病例均恢复正常;38例喉结核病例中,仍有不同程度声嘶11例,检查中仍可见声带增厚及边缘不平,但会厌与声带等均恢复正常;16例咽喉结核病例中,停药后复发2例,再次进行抗结核治疗后,复查中咽喉部症状基本消失。
结论:在咽喉结核患者的临床诊治中,医师必须深入了解该症的临床特征,对于可以患者应及早进行病理检查,尽量减少临床误诊、误治的现象,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咽喉结核诊断治疗咽喉结核的临床表现较为多样,患者缺少明显的特异性。
近年来,国内咽喉结核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咽喉结核患者经确诊后,及时采取相应的临床治疗措施,临床效果较为理想。
针对本院2001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76咽喉结核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分析,现将相关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本院2001年1月-2010年1月经病理确诊的咽喉结核患者76例的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中,男性45例,女31例;年龄13-62岁,平均(28.3±2.1)岁;病程1个月-18个月,平均(6.7±1.3)个月。
本组病例中,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咽结核22例,喉结核38例,咽喉结核16例。
1.2方法本组病例经过病理检查确诊为咽喉结核后,均转入本院传染科接受系统的抗结核治疗,治疗方案为:清晨空腹口服利福平0.6g,口服异烟肼0.3g,乙胺丁醇0.75g,吡嗪酰胺1.5g,以上药物均为1次/d。
咽喉结核50例临床分析黄康贵【期刊名称】《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01(023)002【摘要】@@近年来,结核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咽喉结核在临床上亦较为多见,且临床误诊率相当高。
自1990~1997年我院共收治咽喉结核50例,现报告如下:rn1 临床资料rn1.1 一般资料本组50例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12~67岁;17~40岁发病者共39例(78%),咽部结核11例,其中鼻咽结核2例,喉结核30例,咽喉结核9例。
rn1.2 临床表现声音嘶哑27例,咽痛12例,吞咽疼痛及吞咽困难9例,咳嗽8例,痰中带血3例,涕血1例,伴发热、盗汗、消瘦等全身中毒症状10例。
喉部检查:病变累及声带、室带、披裂及杓间区21例,2例广泛累及会厌、扁桃体、咽壁等处,鼻咽部肉芽增殖及粘膜溃疡各1例,10例颈淋巴肿大。
全组患者行肺部X线平片检查,其中浸润型肺结核39例,急性粟粒性肺结核7例,空洞型结核2例,肺部未见病变2例。
提示咽喉结核多继发于肺部结核病变,单纯咽喉结核则较为少见。
全组病例均经病理确诊。
【总页数】1页(P236)【作者】黄康贵【作者单位】广东省吴川市人民医院,广东吴川 524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29.8【相关文献】1.综合医院因症就诊发现肺结核合并耳鼻咽喉结核50例临床分析 [J], 李存英;江雪红2.31例咽喉结核伴肺结核临床分析 [J], 高文荣;高晓斌;邱志红3.肺结核合并耳鼻咽喉结核临床分析 [J], 陈鲜芳4.17例肺结核并耳鼻咽喉结核的临床分析 [J], 沈云飞;沈冬云5.耳鼻咽喉及颈淋巴结结核临床分析 [J], 廖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46例喉结核的诊断与治疗分析目的:研究分析喉结核的诊断要点与临床治疗特征,为理论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针对本地县医院中医院2009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诊断要点进行研究并总结疗方法。
结果:46例喉结核患者中,首诊确诊12例,误诊16例,漏诊18例,误诊漏诊率达到73.91%。
所有患者经过治疗3个月后患者的临床表现有所改善,进行0.5~1.0年的随访后发现,所有患者均得到治愈,效果显著,患者满意度提高。
结论:现今的喉结核临床表现与以往相比,局部症状明显,全身症状不典型,诊断过程中易导致误诊。
诊断主要依靠患者病史、结核菌素试验、胸透片以及喉镜检查等,准确的诊断能够为治疗提供良好的依据,可以使治疗效果更好,患者满意度提高,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标签:诊断;治疗;喉结核;临床表现;咽喉部位喉结核是耳鼻咽喉结核中的常见疾病,由结核杆菌引起,多由开放性肺结核经气道播散而来,多发于喉部声带、室带的等部位,临床表现为声音嘶哑、咽喉疼痛,出现水肿长时间可导致呼吸困难进而发展成喉癌[1-2]。
近些年结核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发病人群以中老年人为主,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生活质量有所下降。
喉结核作为肺外结核病变的一种感染的人数也在不断地增加,且临床表现不明显,现今的发病特征也与以往的发病特征有很大的差异,诊断过程中容易出现误诊和漏诊,延误病情,使患者更加痛苦[3]。
本文针对本地县医院及中医院收治的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诊断要点与治疗方法,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针对本地县医院中医院2009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9例,女17例;年龄22~64岁,年龄中位数为43岁;病程0.5~34.0个月,平均病程为17.25个月。
所有患者中咽喉疼痛者18例,声音嘶哑者16例,两种症状同时存在的患者为8例,咽部存在异物感者2例,出现低烧、消瘦者2例。
喉结核3例临床分析资料与方法2005年收治3例喉结核患者,男1例,女2例,发病年龄20~38岁,平均29岁,3例患者均以感冒形式发病。
表现咳嗽、咳痰,声嘶咽痛,无力。
皆有按咽炎进行抗炎治疗经过。
发病到确诊2~4个月不等,最终经喉镜及病理诊断喉结核转来本院治疗。
喉镜检查及病理报告:2例右侧声带表现为黏膜局限性充血水肿,表面粗糙浸润改变;1例表现为双侧声带增厚,黏膜表面糜烂坏死,有白色分泌物附着。
3例病理:2例见郎罕细胞,1例见干酪样坏死。
胸部X线:DR示,2例双肺上野可见斑片、斑点状密度增高影、大部分密度不均,边缘模糊。
胸部CT示:1例双肺上叶、中叶及下叶背段可见散在分布点状结节影,大小1~2mm。
纵隔窗:纵隔内各大血管走行分布未见异常。
纵隔内未见异常肿大淋巴结。
彩超示:1例肝胆脾双肾未见异常,1例肝略增大,1例肝内回声略增粗。
实验室:血常规示,1例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升高(76.2%),2例血小板升高(310×109/L,480×109/L),1例血红蛋白降低(99g/L)。
尿常规、肝功、肾功均正常值范围。
血清学:2例结核抗体阳性,3例HIV阴性。
痰涂片:查痰3次,1例检出抗酸杆菌。
治疗:立复欣0.75g、异烟肼0.3g日1次静滴,左氧氟沙星0.2g日2次静滴,吡嗪酰胺1.5g、乙胺丁醇0.75g日1次口服,生理盐水20ml+1NH0.1g+SM0.25g 日1次雾化吸入,及保肝对症支持治疗。
结果3例患者咳嗽咳痰乏力、咽痛症状消失,2例声嘶消失恢复正常发音,1例基本恢复发音。
住院1.5~2.5个月,出院后按15RHE方案继续治疗,疗程结束复查治愈。
讨论本文3例喉结核发病年龄平均29岁,以青壮年为主。
2例继发双上肺结核,1例继发粟粒结核,起病隐匿,自身不易察觉,通常以感冒形式发病、加重,以咽炎误诊率高,短期内难以确诊(2~4个月)。
此种情况提示:凡表现为咽炎者应先行X线胸片(或CT等)检查,如有可疑即行喉镜及病理检查,以便早期诊断合理化疗,尽量减少误诊情况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