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吴淞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文)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265.50 KB
- 文档页数:7
2013-2014学年上海市宝山区吴淞中学高三(上)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16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下列单位中属于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的是()A.牛顿B.焦耳C.摩尔D.瓦特2.(★★★★)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研究方法,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不需要考虑带电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点电荷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微元法B.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该实验采用了假设法C.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理想模型法D.伽利略认为自由落体运动就是物体在倾角为90o的斜面上的运动,再根据铜球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得出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这是采用了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方法3.(★★★)根据分子动理论,物质分子之间的距离为某一个值r 0时,分子所受的斥力和引力相等,则此时()A.分子具有最大势能B.分子具有最小势能C.引力和斥力都是最大值D.引力和斥力都是最小值4.(★★★★)物理学家通过艰辛的实验和理论研究探究自然规律,为人类的科学做出了巨大贡献,值得我们敬仰.下列描述中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A.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定律,从而提出了日心学说B.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但并未测定出引力常量GC.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并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D.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总结出了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5.(★★★)伽耳顿板可以演示统计规律.如图,让大量小球从上方漏斗形入口落下,则下图中能正确反映最终落在槽内小球的分布情况的是()A.B.C.D.6.(★★★★)关于恒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B.太阳是宇宙中最大的恒星C.恒星最终一定会变成黑洞D.恒星的寿命与它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恒星的寿命就越长7.(★★★)(B)如图所示是由“与门”、“或门”和“非门”三个基本逻辑电路组成的一个组合逻辑电路,A、B、C为输入端,Z为输出端,在完成真值表时,输出端Z空格中从上到下依次填写都正确的是:()A.0 0 0 1 0 1 0 1B.0 0 0 0 0 0 1 0C.0 0 1 0 1 0 1 0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8.(★★★)潮汐现象主要是受月球对地球的万有引力影响产生的.如图所示为地球和月球的相对位置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点和C点是高潮B.A点和C点既不是高潮又不是低潮C.B点离月球较远,月球对地表水的万有引力较小,形成低潮D.D点离月球较近,月球对地表水的万有引力较大,形成高潮二、单项选择题(共24分,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9.(★★)如图所示,长为L的小车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小车前端放一小物块,用大小为F的水平力将小车向右拉动一段距离s,物块刚好滑到小车的左端.物块与小车间的摩擦力为 f,在此过程中()A.摩擦力对小物块做的功为fsB.摩擦力对系统做的总功为0C.力F对小车做的功为FLD.小车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fs10.(★★★★)质量为1kg的物体在水平面内做曲线运动,已知互相垂直方向上的速度图象分别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点初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方向垂直B.质点所受的合外力为3NC.质点的初速度为5m/sD.2s末质点速度大小为7m/s11.(★★★)一粒子从A点射入电场,从B点射出,电场的等势面和粒子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图中左侧前三个等势面平行,不计粒子的重力.则正确的是()A.A点的场强小于B点的场强B.粒子的加速度先不变后变小C.粒子的速度不断增大D.粒子的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12.(★★★★)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电磁冲击钻,其原理示意图如图所示,若发现钻头M突然向右运动,则可能是()A.开关S由闭合到断开的瞬间B.保持开关S闭合,变阻器滑片P加速向左滑动C.保持开关S闭合,变阻器滑片P加速向右滑动D.保持开关S闭合,变阻器滑片P匀速向右滑动13.(★★★★)装有砂粒的试管竖直静浮于水面,如图所示.将试管竖直提起少许,然后由静止释放并开始计时,在一定时间内试管在竖直方向近似做简谐运动.若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则以下描述试管振动的图象中可能正确的是()A.B.C.D.14.(★★★★)在通常情况下,1cm 3水中的分子数为N 1,1cm 3空气中的分子数为N 2,则N 1、N 2比值的数量级约为()A.107B.105C.103D.1015.(★★★)如图甲所示,MN为很大的薄金属板(可理解为无限大),金属板原来不带电.在金属板的右侧,距金属板距离为d的位置上放入一个带正电、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由于静电感应产生了如图甲所示的电场分布.P是点电荷右侧,与点电荷之间的距离也为d的一个点,几位同学想求出P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但发现问题很难.几位同学经过仔细研究,从图乙所示的电场得到了一些启示,经过查阅资料他们知道:图甲所示的电场分布与图乙中虚线右侧的电场分布是一样的.图乙中两异号点电荷量的大小均为q,它们之间的距离为2d,虚线是两点电荷连线的中垂线.由此他们分别求出了P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一共有以下四个不同的答案(k为静电力常量),其中正确的是()A.B.C.D.16.(★★★)在水平冰面上,一辆质量为1X10 3kg的电动雪橇做匀速直线运动,关闭发动机后,雪橇滑行一段距离后停下来,其运动的 v-t 图象如图所示,那么关于雪橇运动情况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关闭发动机后,雪橇的加速度为-2 m/s2B.雪橇停止前30s内通过的位移是150 mC.雪橇与水平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约为0.03D.雪橇匀速运动过程中发动机的功率为5X103 W三、多项选择题(共16分,每小题4分.)17.(★★★)将一电荷量为+Q的小球放在不带电的金属球附近,所形成的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金属球表面的电势处处相等.a、b为电场中的两点,则()A.a点的电场强度比b点的大B.a点的电势比b点的高C.检验电荷-q在a点的电势能比在b点的大D.将检验电荷-q从a点移到b点的过程中,电场力做负功18.(★★★★)一绝缘细线oa下端系一质量为m的带正电小球a,在正下方有一光滑的绝缘水平细杆,一带负电的小球b穿过杆处在左侧较远处,小球a由于受到水平绝缘细线的拉力而静止,如图所示.现保持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从静止开始在较远处释放小球b,让其从远处沿杆向右移动到a点的正下方,在此过程中()A.悬线oa的拉力逐渐增大B.水平细线的拉力在逐渐减小C.b球的速度始终增大D.b球的加速度为先增大后减小19.(★★★)用一个机械将货箱全部吊上离地12m高的平台,现有30个货箱,总质量为150kg,这个机械在吊箱子时所能提供的功率取决于所吊物体质量的多少,如图所示(不计放下吊钩、搬起和放下箱子等时间,每次起吊过程箱子均做匀速运动,g=10m/s 2).根据图线可得出下列结论,其中错误的是()A.每次吊起3个货箱,吊完货箱所需时间最短B.吊完所有货箱至少需要12 minC.每次吊起的货箱越多,上升速度越小D.一次吊起3个货箱时,上升速度最大20.(★★)如图,MN和PQ是电阻不计的平行金属导轨,其间距为L,导轨弯曲部分光滑,平直部分粗糙,右端接一个阻值为R的定值电阻.平直部分导轨左边区域有宽度为d、方向竖直向上、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的匀强磁场.质量为m、电阻也为R的金属棒从高为h处静止释放,到达磁场右边界处恰好停止.已知金属棒与平直部分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为u,金属棒与导轨间接触良好.则金属棒穿过磁场区域的过程中()A.流过金属棒的最大电流为B.通过金属棒的电荷量为C.克服安培力所做的功为mghD.金属棒产生的焦耳热为mg(h-μd)四、填空题(共20分,每小题4分.)21.(★★★)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变化到状态b再变化到状态c最后又变化到状态a,其P- 图如图所示,图线ab与横轴平行,ac延长线通过坐标原点.由图线可知,在状态a到状态b的变化过程中,气体的内能减小,状态c到状态a的变化过程中,气体的内能不变.(填:“增大”、“减小”、“不变”)22.(★★★)质量为m的探月航天器在接近月球表面的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月球质量为M,月球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不考虑月球自转的影响,则航天器的线速度v= ,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 .23.(★★★)两列简谐波沿X轴相向而行,波速均为v=0.2m/s,两波源分别位于A、B处,t=0时的波形如图所示.当t=2.5s时,M点的位移为 0 cm,N点的位移为 -2 cm.24.(★★★)如图所示,一根长为4m的均匀直棒AO,O端用光滑的铰链固定于地面上,上端施加一恒定水平拉力F,为了使棒能垂直地面竖立,现用一根长4m的绳子拉住棒,绳的一端固定在地面上.当绳子拉力为4F时,此时绳子与竖直杆的夹角为 15 度;若要使绳子的拉力最小,则绳的另一端系在杆上的位置距地面的高度应为 2 m.25.(★★)如图甲所示,一边长为l的正方形金属线框位于光滑水平面上,线框的右边紧贴着竖直向下的有界匀强磁场区域的边界.从t=0时刻开始,线框在一水平向右的外力F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t 0时刻穿出磁场.图乙为外力F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象中的F 0、t 0均为已知量,则t=t 0时刻线框的速度v= ,t= t 0时刻线框的发热功率P= .五、实验题(共24分)26.(★★★★)图为伽利略设计的一种测温装置示意图,玻璃管的上端与导热良好的玻璃泡连通,下端插入水中,玻璃泡中封闭有一定量的空气.若玻璃管内水柱上升,则外界大气的变化可能是()A.温度降低,压强增大B.温度升高,压强不变C.温度升高,压强减小D.温度不变,压强减小27.(★★★★)我国舰载飞机在“辽宁舰”上成功着舰后,某课外活动小组对舰载飞机利用阻拦索着舰的力学问题很感兴趣.他们找来了木板、钢球、铁钉、橡皮条以及墨水,制作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准备定量研究钢球在橡皮条阻拦下前进的距离与被阻拦前速率的关系.要达到实验目的,需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是钢球由静止释放时的距水平木板的高度和在橡皮条阻拦下前进的距离,还必须增加的一种实验器材是刻度尺.忽略钢球所受的摩擦力和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已知,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定理),可得到钢球被阻拦前的速率.28.(★★)硅光电池是一种可将光能转换为电能的器件.某同学用题图1所示电路探究硅光电池的路端电压U与总电流I的关系.图中R 0为已知定值电阻,电压表视为理想电压表.(1)请根据题图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题图2中的实验器材连接成实验电路.(2)实验一:用一定强度的光照射硅光电池,调节滑动变阻器,通过测量得到该电池的U-I曲线a.见题图3,由此可知电池内阻不是(填“是”或“不是”)常数,电动势为 2.67 V.(3)实验二:减小实验一中光的强度,重复实验,测得U-I曲线b,见图3.当滑动变阻器的电阻为某值时,若实验一中的路端电压为1.5V.则实验二中外电路消耗的电功率为 0.065 mW(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9.(★★)某兴趣小组利用自由落体运动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倾斜的球槽中放有若干个小铁球,闭合开关K,电磁铁吸住第1个小球.手动敲击弹性金属片M,M与触头瞬间分开,第1个小球开始下落,M迅速恢复,电磁铁又吸住第2个小球.当第1个小球撞击M时,M与触头分开,第2个小球开始下落….这样,就可测出多个小球下落的总时间.(1)在实验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有 BD .A.电路中的电源只能选用交流电源B.实验前应将M调整到电磁铁的正下方C.用直尺测量电磁铁下端到M的竖直距离作为小球下落的高度D.手动敲击M的同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2)实验测得小球下落的高度H=1.980m,10个小球下落的总时间T=6.5s.可求出重力加速度g= 9.4 m/s 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在不增加实验器材的情况下,请提出减小实验误差的两个办法.(4)某同学考虑到电磁铁在每次断电后需要时间△t磁性才消失,因此,每个小球的实际下落时间与它的测量时间相差△t,这导致实验误差.为此,他分别取高度H 1和H 2,测量n个小球下落的总时间T 1和T 2.他是否可以利用这两组数据消除△t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请推导说明.六、计算题(共50分)30.(★★★)如图,置于圆形水平转台边缘的小物块随转台加速转动,当转速达到某一数值时,物块恰好滑离转台开始做平抛运动.现测得转台半径R=0.5m,离水平地面的高度H=0.8m,物块平抛落地过程水平位移的大小s=0.4m.设物块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g=10m/s 2求:(1)物块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大小v 0;(2)物块与转台间的动摩擦因数μ.31.(★★★)有人设计了一种可测速的跑步机,测速原理如图所示,该机底面固定有间距为L、长度为d的平行金属电极.电极间充满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且接有电压表和电阻R.绝缘橡胶带上镀有间距为d的平行细金属条,磁场中始终仅有一根金属条,且与电极接触良好,不计金属电阻,若橡胶带匀速运动时,电压表读数为U,求:(1)橡胶带匀速运动的速率;(2)电阻R消耗的电功率;(3)一根金属条每次经过磁场区域克服安培力做的功.32.(★★★)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固定一倾角为θ的光滑绝缘斜面,斜面处于电场强度大小为E、方向沿斜面向下的匀强电场中.一劲度系数为k的绝缘轻质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斜面底端,整根弹簧处于自然状态.一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q(q>0)的滑块从距离弹簧上端为x处静止释放,滑块在运动过程中电荷量保持不变,设滑块与弹簧接触过程没有机械能损失,弹簧始终处在弹性限度内,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1)求滑块从静止释放到与弹簧上端接触瞬间所经历的时间t 1;(2)若滑块在沿斜面向下运动的整个过程中最大速度大小为v m,求滑块从静止释放到速度大小为v m的过程中弹簧的弹力所做的功W.33.(★★)如图所示,静放在水平面上的圆形(半径为R)光滑管道ABC,C为最高点,B为最低点,管道在竖直面内.管道内放一小球,小球可在管道内自由移动,现用一装置将小球锁定在P点,过P点的半径OP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现对管道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同时解除对小球的锁定,管道沿水平面向右做匀加速运动,小球相对管道仍保持静止.经过一段时间后管道遇一障碍物突然停止运动,小球能到达管道的A点.重力加速度为g,小球大小及管道内释不计.求.(1)恒力作用下圆形管道运动的加速度;(2)圆形管道从开始运动到突然停止过程中运动距离的可能值.。
上海市吴淞中学高二物理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带电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从电场中点以初速度进入电场并沿虚线所示的轨迹运动到点,如图所示,可以判断( )A.粒子的加速度在点时较大B.粒子的电势能在点时较大C.粒子可能带负电,在点时速度较D.粒子一定带正电,动能先变小后变大参考答案:D2. 图2为两个不同闭合电路中两个不同电源的U-I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电动势E1=E2,发生短路时的电流 I1> I2B.电动势E1=E2,内阻 r1>r2C.电动势E1>E2,内阻 r1< r2D.当两电源的工作电流变化量相同时,电源2的路端电压变化大参考答案:3. (多选)A、B两列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经过t=T A时间(T A为波A的周期),两波再次出现如图波形,则两波的波速之比v A:v B可能是()A.1:3 B.1:2 C.2:1 D.3:1参考答案:解:由图可知:,.根据题意周期关系为:t=T A,t=nT B(n=1、2、3…)所以有:,(n=1、2、3…)故有:(n=1、2、3…),故选项ABD错误,C正确.故选C.4. 如图所示,虚线a、b、c表示电场中的三个等势面与纸平面的交线,且相邻等势面之间的电势差相等。
实线为一带正电荷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通过该区域时的运动轨迹,M、N是这条轨迹上的两点,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三个等势面中,a的电势最高B.对于M、N两点,带电粒子通过M点时电势能较大C.对于M、N两点,带电粒子通过M点时动能较大D.带电粒子由M运动到N时,加速度增大参考答案:CD5. 关于磁场和磁感线的描述,正确的说法是( )A.磁感线从磁体的N极出发,终止于S极B.磁场的方向就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某点受磁场作用力的方向C .沿磁感线方向,磁场逐渐减弱D .在磁场强的地方同一通电导体受的安培力可能比在磁场弱的地方受的安培力小 参考答案: D二、 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6. (1)蜘蛛虽有8只眼睛,但视力很差,完全靠感觉来捕食和生活,它的腿能敏捷地感觉到丝网的振动,当丝网的振动频率为f =200 Hz 左右时,网的振幅最大,则落在网上的昆虫当翅膀振动的频率为________Hz 左右时,蜘蛛感到网振动最为强烈.(2)如该丝网共振时的最大振幅为0.5 cm ,试定性画出其共振曲线.参考答案:(1)①细沙曲线近似为一条正弦曲线,说明沙摆的摆动具有周期性.②细沙曲线两头沙子多,中间沙子少,说明沙摆在两侧最大位移处运动慢,在经过平衡位置时运动快.(2)在同样长的纸板上,图(c)中对应的周期个数多,用的时间长,说明拉动纸板匀速运动的速度变小.但不能说明沙摆的周期发生变化. 7. 核反应方程式是反应堆中发生的许多核反应中的一种,n 为中子,X为待求粒子,a 为X 的个数,则X 为________,a =________。
2013-2014学年上海市吴淞中学高三(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1.(★★★★)关于物理学思想方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著名的伽利略斜面实验,主要应用了控制变量方法B.在定义“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时,主要应用了比值的方法C.在研究加速度a和外力F、质量m的关系时,主要应用了等效替代的方法D.在研究气体的温度不变时,压强与体积的关系时,主要应用了理想实验方法2.(★★★★)下列关于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的说法正确的是()A.有机械波一定有机械振动,有机械振动一定有机械波B.横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由介质本身的性质决定C.在波传播方向上的某个质点的振动速度和波的传播速度是一致的D.机械波的频率由介质和波源共同决定3.(★★★★)下列关于牛顿运动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A.牛顿第一、第二、第三定律都可以通过实验进行检验B.牛顿第一定律是描述惯性大小的,因此又叫惯性定律C.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物体朝什么方向运动,则在这一方向上必定有力的作用D.依据牛顿第三定律,跳高运动员起跳时,地面对人的支持力等于人对地面的压力4.(★★★★)密闭有空气的薄塑料瓶因降温而变扁,此过程中瓶内空气(不计分子势能)()A.内能增大,放出热量B.内能减小,吸收热量C.内能增大,对外界做功D.内能减小,外界对其做功5.(★★★★)关于分子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热运动B.布朗运动图示中不规则折线表示的是液体分子的运动轨迹C.反映分子热运动的宏观物理量是温度D.物体温度改变时物体内分子的平均动能不一定改变6.(★★★★)用拉力拉同一物体由静止起沿粗糙水平面运动,第一次用水平力拉,第二次用与水平面成α角斜向上的力拉,若两次物体的加速度相同,力作用下移动的距离也相同,则有()A.两次合外力对物体做功相同B.第一次合外力对物体做功较多C.两次拉力对物体做功相同D.第二次拉力对物体做功较多7.(★★★)如图,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有一斜劈,斜劈上一物块正在沿斜面以速度v 0匀速下滑,斜劈保持静止,则地面对斜劈的摩擦力()A.等于零B.不为零,方向向右C.不为零,方向向左D.不为零,v0较大时方向向左,v0较小时方向向右8.(★★★★)骑车向东的人看到插在车上的小旗向正南方向飘动,则风的方向可能是()A.正北向正南B.东南向西北C.西北向东南D.东北向西南二.单项选择题(共24分,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 9.(★★★)如图所示,光滑大圆环管道固定在竖直平面内,两个直径略小于管道直径的小球在其中做圆周运动.已知两个小球顺时针运动经过圆管底部时速度相同,某时刻一个处于顶部,一个处于底部.则在其后的运动中,两小球可能出现的位置是()A.B.C.D.10.(★★★)如图,竖直轻质悬线上端固定,下端与均质硬直棒OB的三分之一处A点连接,悬线长度也为OB的三分之一,棒的O端用水平轴铰接在墙上,棒处于水平状态.改变悬线长度,使线与棒的连接点由A向B逐渐右移,并保持棒始终处于水平状态.则悬线拉力()A.逐渐减小B.逐渐增大C.先减小后增大D.先增大后减小11.(★★★)如图所示,斜面上固定有一与斜面垂直的挡板,另有一截面为圆的光滑柱状物体甲放置于斜面上,半径与甲相同的光滑球乙被夹在甲与挡板之间,没有与斜面接触而处于静止状态.现在从球心O处对甲施加一平行于斜面向下的力F,使甲沿斜面方向缓慢向下移动.设乙对挡板的压力大小为F 1,甲对斜面的压力大小为F 2,在此过程中()A.F1缓慢减小,F2保持不变B.F1缓慢减小,F2缓慢增大C.F1缓慢增大,F2缓慢减小D.F1缓慢增大,F2缓慢增大12.(★★★)如图所示,两端开口的足够长U型玻璃管,左管插入足够大的水银槽中,右管内有一段水银柱,管中封闭有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左管始终没有离开水银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保持管子不动而将气体的温度降低一些,则右管内水银柱不动B.保持管子不动而将气体温度升高一些,则左管内外液面高度差增大C.保持温度不变,把管子向上移动一些,则左管内外液面高度差增大D.保持温度不变,把管子向下移动一些,则封闭气体的体积不变13.(★★★★)如图所示,一开口向右的气缸固定在水平地面上,活塞可无摩擦移动且不漏气,气缸中间位置有一挡板,外界大气压为P 0.初始时,活塞紧压挡板处.现缓慢升高缸内气体温度,则图中能正确反应缸内气体压强变化情况的P-T图象是()A.B.C.D.14.(★★)如图,在质量为M的无底的木箱顶部用一轻弹簧悬挂质量均为m(M>m)的A、B两物体,箱子放在水平面上,平衡后剪断A、B间细线,此后A将做简谐振动,当A运动到最高点时,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为()A.MgB.(M-m)gC.(M+m)gD.(M+2m)g15.(★★★)如图所示,细线的一端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另一端固定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体顶端,细线与斜面平行.在斜面体以加速度a水平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小球始终静止在斜面上,小球受到细线的拉力T和斜面的支持力F N分别为(重力加速度为g)()A.T=m(gsinθ+acosθ) F N=m(gcosθ-asinθ)B.T=m(gsinθ+acosθ) F N=m(gsinθ-acosθ)C.T=m(acosθ-gsinθ) F N=m(gcosθ+asinθ)D.T=m(asinθ-gcosθ) F N=m(gsinθ+acosθ)16.(★★)如图所示,甲、乙两小球沿光滑轨道ABCD运动.在轨道水平段AB上运动时,两小球的速度均为v=5m/s,相距d=10m;轨道水平段AB和水平段CD的高度差为h=1.2m;水平段与斜坡段间均有光滑小圆弧连接,且两小球在运动中始终未脱离轨道.关于两小球在轨道水平段CD上的运动情况,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A.两小球在CD段运动时仍相距10mB.两小球在CD段运动时距离小于10mC.两小球到达图示位置P点的时间差为2sD.两小球到达图示位置P点的时间差小于2s三.多项选择题(共16分,每小题4分.每小题有二个或三个正确选项.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17.(★★★)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t 2s末静止,其v-t图如图.图中α<β,若汽车牵引力做功为W,平均功率为P,汽车加速过程和减速过程中克服摩擦力作功分别为W 1和W 2、平均功率分别为P 1、P 2,则()A.W=W1+W2B.W1>W2C.P=P1D.P1=P218.(★★★★)如图所示,用一水平外力F拉着一个静止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的物体,逐渐增大F,物体做变加速运动,其加速度a随外力F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若重力加速度g取10m/s 2.根据图象中所提供的信息可以计算出()A.斜面的倾角B.物体的质量C.加速度从2m/s2增加到6m/s2的过程中物体的速度变化量D.加速度为6m/s2时物体的速度19.(★★)如图所示,一直角斜面固定在地面上,右边斜面倾角60o,左边斜面倾角30o,A、B两物体分别系于一根跨过定滑轮的轻绳两端,分别置于斜面上,两物体可以看成质点,且位于同高度处于静止平衡状态,一切摩擦不计,绳子均与斜面平行,若剪断绳,让两物体从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落地时两物体速率相等B.落地时两物体机械能相等C.落地时两物体重力的功率相同D.两物体沿斜面下滑的时间相同20.(★★)一列简谐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此时刻质点P的速度为v,经过0.2s它的速度大小、方向第一次与v相同,再经过1.0s它的速度大小、方向第二次与v相同,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有()A.波沿+x方向传播,波速为5m/sB.质点M与质点Q的位移大小总是相等、方向总是相反C.若某时刻M质点到达波谷处,则P质点一定到达波峰处D.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在2.2s时刻,质点P的位移为-20cm四.填空题(共20分,每小题4分.答案写在题中横线上的空白处或指定位置.)21.(★★★)若两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周期之比T 1:T 2=2:1,则它们的轨道半径之比R 1:R 2= :1 ;向心加速度之比a 1:a 2= 1:.22.(★★★)(适合于“侧重理论”的考生)A、B两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发生碰撞,碰撞前后物体的运动都在同一条直线上.规定A物体原运动方向为正方向.A物体的质量m A=0.5kg.若不计碰撞时间,它们碰撞前后的位移图象如图所示.碰撞前B的质量为m B= 1.5 kg.碰撞过程中A物体的动量改变量是 -1.5 kg•m/s.23.(★★★★)如图所示,将一个小球以12J的初动能从倾角为45o的斜面顶端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当它下落到斜面上时,小球的动能为 60 J;在此过程中小球的重力势能减少了 48 J.24.(★★★)如图所示,t=0时,一小物体从光滑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B点后进入水平面(设经过B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最后停在C点.每隔2s测得的三个时刻物体的瞬时速度,记录在下表中.重力加速度g取10m/s 2,则物体到达B点的速度为 13.33 m/s;物体经过BC所用时间为 6.665 s.25.(★★★)从地面以初速度v 0竖直向上抛出一质量为m的球,设球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与其速率成正比关系,它运动的速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在t 1时刻到达最高点,再落回地面,落地时速率为v 1,且落地前球已做匀速运动.则球受到的空气阻力与其速率之比k= ,球上升的最大高度H= .26.(★★)风能是一种环保型能源.目前我国风力发电总装机容量已达2640MW.据勘测我国的风力资源至少有2.53X10 5MW.所以风力发电是很有前途的一种能源.风力发电是将风的动能转化为电能.设空气的密度为ρ,水平风速为v,风力发电机每个叶片长为L,设通过叶片旋转所围成的圆面内的所有风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为η,那么该风力发电机发出的电功率P的数学表达式为;若某地平均风速为v=9m/s,所用风力发电机的叶片长L=3m,空气密度ρ=1.3kg/m 3,效率为η=25%,每天平均发电20小时,获得的电能为 2.4X10 8 J.8五.实验题(共24分.答案写在题中横线上的空白处或括号内.)27.(★★★)在用“油膜法粗测分子直径”的实验中(1)作了哪些理想化的假设?将油膜看成单分子膜;将油分子看作球形;认为油分子是一个紧挨一个的.(2)已知实验室中使用的酒精油酸溶液的体积浓度为A,又用滴管测得每N滴这种酒精油酸的总体积为V,将一滴这种溶液滴在浅盘中的水面上,在玻璃板上描出油膜的边界线,再把玻璃板放在画有边长为a的正方形小格的纸上(如图)测得油膜占有的小正方形个数为X.①用以上字母表示油酸分子的大小d= .②从图中数得油膜占有的小正方形个数为X= 57 .28.(★★★★)将一单摆装置竖直悬于某一深度为h(未知)且开口向下的固定小筒中(单摆的下部分露出筒外),如图甲所示.将悬线拉离平衡位置一个小角度后由静止释放,设单摆摆动过程中悬线不会碰到筒壁.如果本实验的长度测量工具只能测量出筒下端口到摆球球心之间的距离l,并通过改变l而测出对应的摆动周期T,再以T 2为纵轴、l为横轴,作出T 2-l图象,则可以由此图象得出小筒的深度h和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1)如果实验中所得到的T 2-l图象如图乙所示,那么对应的图象应该是a、b、c中的a .(2)由图象可知,小筒的深度h= 0.3 m;当地重力加速度g= 9.86 m/s 2.29.(★★★)如图a是研究小球在斜面上平抛运动的实验装置,每次将小球从弧型轨道同一位置静止释放,并逐渐改变斜面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夹角θ,获得不同的射程x,最后作出了如图b所示的x-tanθ图象,则:(1)由图b可知,小球在斜面顶端水平抛出时的初速度v 0= 1m/s .实验中发现θ超过60o后,小球将不会掉落在斜面上,则斜面的长度为 0.7 m.(2)若最后得到的图象如图c所示,则可能的原因是(写出一个)释放位置变高(或小球释放时有初速度)..30.(★★★)今年6月7日虎门大桥撞船事故后,全国交通部门加强了对国内各种大桥的检测与维修,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很想知道每根长50m、横截圆面积为400cm 2的新悬索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由于悬索很长,抗断拉力又很大,直接测量很困难,同学们则取了同种材料制成的样品进行实验探究.由胡克定律可知,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F与形变量x成正比,其比例系数与弹簧的长度、横截面积及材料有关.因而同学们猜想,悬索可能也遵循类似的规律.(1)同学们准备和《探究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量之间关系》的实验一样将样品竖直悬挂,再在其下端挂上不同重量的重物,完成本实验.但有同学说悬索的重力是不可忽略的,为了避免悬索所受重力对实验的影响,你认为可行的措施应该是:将悬索样品一端固定并水平放置在光滑水平面上,另一端连接轻绳绕过滑轮悬挂钩码.(2)同学们通过游标卡尺测样品的直径测定其截面积,某次测量的结果如图所示,则该样品的直径为 0.830 cm;(3)经过同学们充分的讨论,不断完善实验方案,最后实验取得数据如下:①分析样品C的数据可知,其所受拉力(单位N)与伸长量X(单位m)遵循的函数关系式是F=2X10 6x .②对比各样品的实验数据可知,悬索受到的拉力与悬索的伸长量成正比,其比例系数与悬索长度的平方的倒数成正比、与悬索的横截面积的大小成正比.6六.计算题(共50分)31.(★★★)如图所示,A、B是两个固定气缸,中间是T形活塞,其截面积之比S A:S B=1:10,可无摩擦滑动.开始时,阀门K是打开的,活塞静止且到两个气缸底部距离均为L=54cm,气体温度均为27℃.现把阀门K关闭,同时缓慢加热两气体,使温度均升到127℃,不计连通细管体积,则活塞向哪边移动?移动多少?32.(★★★)如图所示,在竖直面内有一光滑水平直轨道与半径为R=0.25m的光滑半圆形轨道在半圆的一个端点B相切,半圆轨道的另一端点为C.在直轨道上距B为x(m)的A点,有一可看做质点、质量为m=0.1kg的小物块处于静止状态.现用水平恒力将小物块推到B处后撤去恒力,小物块沿半圆轨道运动到C处后,恰好落回到水平面上的A点,取g=10m/s 2.求(1)水平恒力对小物块做功W与x的关系式;(2)水平恒力做功的最小值;(3)水平恒力的最小值.33.(★★)如图所示,一质量m=0.4kg的小物块,以v 0=2m/s的初速度,在与斜面成某一夹角的拉力F作用下,沿斜面向上做匀加速运动,经t=2s的时间物块由A点运动到B点,A、B之间的距离L=10m.已知斜面倾角θ=30o,物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重力加速度g取10m/s 2.(1)求物块加速度的大小及到达B点时速度的大小.(2)拉力F与斜面的夹角多大时,拉力F最小?拉力F的最小值是多少?34.(★★★)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粗糙的斜面轨道AB的下端与光滑的圆弧轨道BCD相切于B,C是最低点,圆心角∠BOC=37o,D与圆心O等高,圆弧轨道半径R=1.0m,现有一个质量为m=0.2kg可视为质点的小物体,从D点的正上方E点处自由下落,DE距离h=1.6m,物体与斜面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取sin37o=0.6,cos37o=0.8,g=10m/s 2.求:(1)物体第一次通过C点时轨道对物体的支持力F N的大小;(2)要使物体不从斜面顶端飞出,斜面的长度L AB至少要多长;(3)若斜面已经满足(2)要求,物体从E点开始下落,直至最后在光滑圆弧轨道做周期性运动,在此过程中系统因摩擦所产生的热量Q的大小.。
2013-2014学年上海市吴淞中学高二(下)期中物理试卷(文科)一、单项选择题(共18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时,以下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研究“嫦娥”二号飞船调整飞行姿态时,飞船可视为质点B.计算火车从北京开往上海的所用时间时,火车可视为质点C.观察“辽宁舰“航空母舰上的“歼15“战斗机起飞时,可以把航空母舰看做质点D.研究自行车的运动时,因为车轮在转动,所以无论什么情况下,自行车都不能看成质点2.(★★★★)恒星的寿命取决于()A.体积B.质量C.温度D.物质成分3.(★★★★)在真空中,将苹果和羽毛同时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下列频闪照片中符合事实的是()A.B.C.D.4.(★★★★)卢瑟福通过对a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A.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B.原子核内有中子存在C.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D.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5.(★★★★)关于匀速直线运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由公式v=可知,速度v与位移x大小成正比,与时间t成反比B.由公式v=可知,时间t越小,速度v越大C.由公式v=可知,位移x越大,速度v也越大D.对于一个确定的匀速直线运动来说,这一比值保持不变6.(★★★★)质量为m的物体A在地球表面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大小为F,质量为2m的物体B离地面高度等于地球半径,物体B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大小为()A.2FB.FC.D.7.(★★★★)一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就是重力B.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使物体产生了形变C.桌面的形变对物体产生了支持力D.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使桌面产生了形变8.(★★★★)下列单位中表示磁感应强度B的单位是()A.安培B.特斯拉C.库仑D.伏特9.(★★★)关于磁感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磁感线是不闭合的B.磁感线有可能相交C.磁感线是客观存在的D.磁感线的疏密程度表示磁场的强弱二、单项选择题(共18分,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0.(★★★★)在100m竞赛中,测得某一运动员5s末瞬时速度为10.4m/s,10s末到达终点的瞬时速度为10.2m/s.则他在此竞赛中的平均速度为()A.10m/sB.10.2m/sC.10.3m/sD.10.4m/s11.(★★★★)一辆汽车以12m/s的速度行驶,遇到紧急情况,司机刹车,使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若制动后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6m/s 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开始刹车经3秒,汽车的速度大小为6m/sB.开始刹车经3秒,汽车的位移大小为9mC.开始刹车经3秒,汽车的位移大小为12mD.汽车在开始刹车3秒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6m/s12.(★★★★)如图,球A放在斜面上,被竖直挡板挡住而处于静止状态,关于球A所受的弹力,正确的()A.球A仅受一个弹力作用,弹力方向垂直斜面向上B.球A受两个弹力作用,一个水平向左,一个垂直斜面向下C.球A受两个弹力作用,一个水平向右,一个垂直斜面向上D.球A受三个弹力作用,一个水平向右,一个垂直斜面向上,一个竖直向下13.(★★★)下图中分别标明了通电直导线中电流I、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和电流所受安培力F的方向,其中正确的是()A.B.C.D.14.(★★★)如图所示,矩形导线框abcd与通电长直导线在同一平面内,线框中没有感应电流产生情况的是()A.线框向左平动B.线框垂直纸面向纸外平动C.以ab边为轴,cd边向纸外转动D.整个框面以长直导线为轴转动15.(★★★)足够大的光滑水平面上一小球处于静止状态.某时刻开始受到一个向南的1N水平外力作用,经1s钟该力变为向北而大小不变,再过1s又变为向南而大小不变,如此往复变化,经100s钟后撤去外力,该小球的运动情况是()A.先向南运动,后向北运动,如此往复,最后停在原处B.先向北运动,后向南运动,如此往复,最后停在原处C.始终向南运动D.始终向北运动三、填空题(共24分,每小题4分)16.(★★★★)到了18世纪末,人们开始思考不同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一些科学家相信电与磁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经过艰苦细致地分析、试验,奥斯特发现了电生磁,即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磁生电,即电磁感应现象.17.(★★★★)天然放射性元素放出的α、β、γ三种射线的贯穿本领各不相同,图1为这三种射线贯穿物体情况的示意图,①、②、③各代表一种射线,则①为α射线,它的贯穿本领很弱;③为γ射线,它的贯穿本领很强.18.(★★★)一名攀岩运动员在登上陡峭的峰顶时不小心轻轻碰落了一块石头,经历8s后他听到石头落到地面,请你计算出这个山峰的高度为 320 m及石头在最后1s下落的高度为75 m.(不计声音传播的时间.g=10m/s 2)19.(★★★)如图所示,为了用一个与竖直方向间夹角α=30o的斜向推力F,能使一块重G=100N的物体贴着光滑的竖直墙面匀速上行,则推力F= N ,此时墙面受到的压力N= N .20.(★★★)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在合外力F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运动.合外力F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示,则物体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5m/s 2,速度达到最大值的时刻是 15s .221.(★★★)如图,边长为l的正方形金属线框,以一定的速度进入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线框平面始终与磁场方向垂直.当线框恰好有一半进入磁场时,穿过该线框的磁通量为,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为逆时针(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四、综合应用题(共40分)22.(★★★★)作图题:画出图中静止杆M受到的弹力的示意图23.(★★★)根据图1所示的位移时间图象,在图2中作出相应的速度时间图象:24.(★★★)在探究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时,做了下面实验(如图):由线圈,电流表构成的闭合回路.磁场提供:条形磁铁.请填写观察到现象:由这个实验可以得出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是:闭合回路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25.(★★★)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汽车,第1s内通过0.4m位移,问:(1)汽车在第1s末的速度为多大?(2)汽车在第2s内通过的位移为多大?(3)汽车在2s内的平均速度为多大?26.(★★★)如图所示,轻绳OA一端系在天花板上,与竖直线夹角37o,轻绳OB水平,一端系在墙上,O点处挂一重为40N的物体.(1)求OA、OB的拉力各为多大?(2)若OA、OB、OC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均为100N,则所吊重物重力最大不能超过多大?(要求作出受力图,sin37o=0.6 cos37o=0.8)27.(★★)如图所示,物体从光滑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B点后进入水平面(设经过B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最后停在C点.每隔0.2秒钟通过速度传感器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下表给出了部分测量数据,g=10m/s 2.求:(1)斜面的倾角α;(2)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3)t=0.6s时的瞬时速度v.。
2013-2014学年上海市吴淞中学高二(上)期中物理试卷(物理班)一、单项选择题(共16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下面例子中是通过热传递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用打气筒打气,筒壁变热B.手感到冷时,搓搓手就会觉得暖和些C.阳光照射衣服,衣服的温度升高D.擦火柴时,火柴头上的红磷温度升高到燃点,火柴燃烧起来2.(★★★★)关于点电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不均匀的带电圆环一定不能看成点电荷B.只要带电体的体积很小,都可以看成点电荷C.只要带电体的电荷量很小,都可以看成点电荷D.只要带电体的大小远小于电荷间的距离,都可以看成点电荷3.(★★★)关于电场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匀强电场的电场线一定是一组相互平行且等间距的直线B.电场线是用来描述电场的、实际存在的一些曲线C.电势降落的方向就是电场线的方向D.两条电场线可以相交于一点4.(★★★)关于用电器的额定功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根据P=U•I,用电器两端的电压越大,其额定功率越大B.工作时间相同,额定功率较大的用电器消耗的电能不一定较多C.用电器不通电时,其额定功率为零D.用电器通电时间越长,其额定功率越大5.(★★★★)下列关于分子运动和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气体如果失去了容器的约束就会散开,这是因为气体分子之间存在势能的缘故B.一定量100℃的水变成100℃的水蒸汽,其分子之间的势能不变C.对于一定量的气体,如果压强不变,体积增大,那么它的内能一定增大D.如果气体温度升高,那么所有分子的速率都增大6.(★★★★)一个点电荷从静电场中的a点移到b点,其电势能的变化为零,则()A.a、b两点的电场强度一定相等B.该点电荷一定沿等势面运动C.作用于该点电荷的电场力与其运动方向总是垂直的D.a、b两点的电势一定相等7.(★★★)气体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每个分子的速率是不同的,但大量分子的速率分布却有一定的规律性.如图所示为某种气体在不同温度下分子速率分布的统计规律图,则图线①、②所对应的温度关系是()A.T1>T2B.T1=T2C.T1<T2D.由于气体的体积和压强未知,所以无法判断8.(★★★)如图所示的电场中,有A、B两点,若以E A、E B和ϕA、ϕB分别表示A、B两点的场强和电势,则()A.E A<E B,ϕA>ϕB B.E A>E B,ϕA<ϕBC.E A<E B,ϕA<ϕB D.E A>E B,ϕA>ϕB二、单项选择题(共24分,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9.(★★★)如图电路中,电灯L 1、L 2都标有“220V,100W”;电灯L 3、L4都标有“220V,40W”.将A、B两端接入电源,最暗的灯是()A.L1B.L2C.L3D.L410.(★★★★)密闭有空气的薄塑料瓶因降温而变扁,此过程中瓶内空气(不计分子势能)()A.内能增大,放出热量B.内能减小,吸收热量C.内能增大,对外界做功D.内能减小,外界对其做功11.(★★)如图所示,两个水平相对放置的固定气缸有管道相通,轻质活塞a、b用钢性轻杆固连,可在气缸内无摩擦地移动,两活塞面积分别为S a和S b,且S a<S b.缸内及管中封有一定质量的气体,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大气压强不变.现令缸内气体的温度缓慢升高一点,则系统再次达到平衡状态时()A.活塞向左移动了一点,缸内气体压强不变B.活塞向右移动了一点,缸内气体压强增大C.活塞向左移动了一点,缸内气体压强增大D.活塞的位置没有改变,缸内气体压强增大12.(★★★★)如图所示,三个等势面上有a、b、c、d四点,若将一个负电荷由c经a移到d电场力做正功W 1;若由c经b移到d,电场力做正功W 2,则()A.W1>W2,ϕc>ϕd B.W1<W2,ϕc<ϕdC.W1=W2,ϕc<ϕd D.W1=W2,ϕc>ϕd13.(★★★★)某电场线如图所示,已知A、B两点的电势分别为ϕA=10V、ϕB=20V,且AB=BC,则()A.ϕC<30VB.ϕC=30VC.ϕC>30V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14.(★★★)在如图的电路中,灯泡A、B都在正常发光,忽然灯泡B比原来暗了些,而灯泡A比原来亮了些,如果电路只有一处发生故障,则可能是()A.R1所在的支路发生断路B.R2所在的支路发生断路C.R3所在的支路发生断路D.R1所在的支路发生短路15.(★★★)若带电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由A点运动到B点,电场线、粒子在A点的初速度及运动轨迹如图所示,可以判定()A.粒子在A点的加速度大于它在B点的加速度B.粒子在A点的电势能小于它在B点的电势能C.电场中A点的电势低于B点的电D.粒子带正电16.(★★★)一负电荷从电场中A点由静止释放,只受电场力作用,沿电场线运动到B点,它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A、B两点所在区域的电场线分布情况可能是()A.B.C.D.三、多项选择题(共16分,每小题4分.)17.(★★★★)以下过程可能发生的是()A.对物体做功,同时物体吸热,物体的温度不变B.对物体做功,同时物体放热,物体的内能不变C.物体对外做功,同时物体放热,物体的内能不变D.物体对外做功,同时物体吸热,物体的温度不变18.(★★★)某实验小组用三只相同的小灯泡,连接成如图所示的电路,用来研究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他们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A.断开S2,S1与a连接,三只灯泡都发光,且亮度相同B.断开S2,S1与b连接,三只灯泡都发光,且亮度相同C.闭合S2,S1与a连接,三只灯泡都发光,且L3亮度与L1亮度相同D.闭合S2,S1与b连接,三只灯泡都发光,且L3亮度与L1亮度相同19.(★★★)如图所示.在点电荷Q的电场中,已知a、b两点在同一等势面上,c、d两点在同一等势面上,甲、乙两个带电粒子的运动轨迹分别为曲线acb和adb,两粒子经过a点时具有相同的动能,由此判断()A.甲粒子经过c点时与乙粒子经过d点时具有相同的动能B.甲、乙两粒子带异种电荷C.若取无穷远处为零电势,则甲粒子经过c点时的电势能小于乙粒子经过d点时的电势能D.两粒子经过b点时具有相同的动能20.(★★)两端封闭的U型管竖直放置,管内的左右两段空气柱A、B被一段水银柱隔开,设两部分气体的压强分别为p A和p B,原来的温度分别为T A和T B,水银柱高度差为h,当温度各自升高△T A和△T B时()A.若T A=T B且△T A<△T B,则h增大B.若T A=T B且△T A=△T B,则h不变C.若T A=T B且△T A<△T B,则p A增大,p B减小D.若T A>T B且△T A=△T B,则△p A<△p B四、填空题(共20分,每小题2分.)21.(★★★★)某白炽灯泡标有“220V、40W”字样.将其接到电压为110V的电路中,其电阻为 1210 Ω,功率为 10 W.22.(★★★)匀强电场内,在同一条水平电场线上有相距10cm的a、b两点(a点在b点的左侧),在8X10 -3N的外力作用下,4X10 -6C的正电荷朝外力方向匀速地从a点移到b点,则a、b两点的电势差为U ab= -200 V,该电场的方向向左(选填“左”或“右”).23.(★★★)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因管中进入少量空气而使玻璃管中水银柱断开,如图所示,图中A部分为真空,B部分为空气柱.已知h 1=4cm、h 2=8cm、h 3=2cm、h 4=66cm.则此时大气压强为 74 cmHg.如果弹动玻璃管,使空气进入A部分,此时管中水银面高出槽内水银面 72 cm.24.(★★★)图中竖直方向的平行线表示电场线,但未标明方向.一个带电量为q=-10 -6C的微粒,仅受电场力的作用,从M点运动到N点时,动能增加了10 -4J,则该电荷运动的轨迹不可能是虚线 b (选“a”或“b”);若N点的电势为0V,则M点电势为-100 V.25.(★★)在匀强电场中,有一固定的O点,连有长度都为L的绝缘细线,细线的另一端分别系住一个带电小球A、B、C(不计重力,带电小球之间的作用力不能忽略),其中Q A带负电、电荷量为Q,三个小球目前都处于如图所示的平衡状态(AO平行于电场线,且与直线BC垂直),则带电小球B、C所带电荷量q B = q C(选填“>”、“=”或“<”);若已知静电力恒量为k,则匀强电场的大小为E= .五、实验题(共24分)26.(★★★)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步骤如下:①向体积为V 1的纯油酸中加入酒精,直到酒精油酸溶液总量为V 2;②用注射器吸取上述溶液,一滴一滴地滴入小量筒,当滴入n滴时体积为V 0;③先往边长为30~40cm的浅盘里倒入2cm深的水;④用注射器往水面上滴1滴上述溶液,等油酸薄膜形状稳定后,将事先准备好的玻璃板放在浅盘上,并在玻璃板上描出油酸薄膜的形状;⑤将画有油酸薄膜轮廓形状的玻璃板,放在画有许多边长为a的小正方形的坐标纸上,计算出轮廓范围内正方形的总数为N.⑥通过计算得出油酸分子的直径.(1)则上述过程中遗漏的步骤是③步后漏掉:应水面上均匀地洒些痱子粉.;(2)油酸分子直径的表达式d= ;(3)实验测定结果表明,油酸分子直径的数量级是 BA、10 -10cmB、10 -8cmC、10 -8mD、10 -10mm.27.(★★★)如图为“用DIS研究在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实验装置图.(1)图中,实验器材A是压强传感器.(2)一同学在两次实验中测得不同的(p、V)数据,发现p和V的乘积明显不同.若此同学的实验操作均正确,则造成此结果的可能原因是:环境的温度不同;注射器内气体的质量不同.(3)为了保持注射器内气体的温度不变,实验中采取的主要措施有:避免用手握住注射器封闭有气体的部分;推拉活塞要缓慢.(4)大气压强为p 0,注射器内气体的初始体积为10cm 3.实验过程中,注射器内气体体积在4cm 3至20cm 3的范围内变化,注射器内部与外界压强差的最大值为 1.5 p 0.28.(★★★)关于“用DIS描绘电场等势线”的实验:(1)关于该实验有下列叙述:①本实验是用电流场来模拟静电场进行操作的;②在木板上依次铺放白纸、导电纸和复写纸;③实验中圆柱形电极与导电纸应有良好的接触;④放置导电纸时有导电物质的一面向下;以上表述中错误的有②、④(写序号),应改为在木板上依次铺放白纸、复写纸和导电纸;放置导电纸时有导电物质的一面向上..(2)如图所示为实验的示意图,在a、b、c、d、e五个基准点中,电势最低的点是 e 点.若将电压传感器的两个探针分别接触图中的b、f两点(c为AB的中点,b、f连线和A、B 连线垂直),显示出b、f两点的电势差大于零,则传感器的“+”接线柱接在 b 点,此时若要采集到电势差为零,则应将接f的探针向左(填“向左”或“向右”)移动.29.(★★★)如图所示为某校物理兴趣小组设计的一个玻璃管测力计,玻璃管竖直悬挂,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管内一个很薄的轻质活塞封闭了一定质量的空气,活塞连接一轻质秤钩.已知玻璃管横截面积S为1cm 2,现将不同质量的钩码M挂在秤钩上,稳定后用刻度尺测量出活塞与管顶之间的距离L,在实验过程中气体的温度保持不变,四次实验的数据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上:(1)通过计算可得实验时大气压强P 0= 1.01X10 5 Pa.(2)在玻璃管测力计上L=4.00cm处应标上所测作用力F= 5.05 N,空气柱长度L随加在秤钩上作用力F变化而不均匀(填:均匀,不均匀)变化.(3)通过实验同学们发现用这种玻璃管测力计来测力,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请列举两点:a 大气压强改变,影响测量的准确性b 环境温度改变,影响测量的准确性.六、计算题(共50分)30.(★★★)如图所示,将一根两端开口,粗细均匀的细直玻璃管竖直插入水银中,并且使它们上端高出水银面8cm,封闭管的上端.现将管竖直上提46cm,问此时管内水银面高出管外水银面多少?(大气压强p 0=76cmHg)31.(★★★)如图所示,两平行金属板相距d=3.0cm,M板带正电,N板带负电且接地.两板间电势差为300V.A点距M板1.0cm,B板距N板1.0cm.求:(1)该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2)A、B两点的电势?(3)将q=-2X10 -6C的点电荷从A移到B,电场力做多少功?32.(★★★)如图所示电路,a、b两端接到电压恒定的电源上,如果c、d两端接一个理想电压表,则其读数为60V;如果c、d两端改接一个电流表,其读数为3A;如果c、d两端接一个电阻,则三个电阻消耗的功率相等.那么R 1、R 2阻值为多少?a、b两端电压为多少?33.(★★)如图所示,固定在同一竖直线上的A、B是两个带等量异种电荷(电荷量为Q=2X10 -6C)的点电荷,其中A带正电.D、C在它们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上,且A、B、C三点构成一个边长为d=10cm的等边三角形.另有一个带电小球E,质量为m=0.02kg,电荷量为q=+1X10 -7C(可视为点电荷),被长为L=40cm的绝缘轻质细线悬挂于O点,O点在C点的正上方.现把小球E拉起到M点,使细线水平绷直且与A、B、C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小球E由静止开始释放,向下运动到最低点C时,速度为v=4m/s.已知静电力常量为k=9X10 9N•m 2/C 2,且取D点电势为零.试求:(1)在A、B所形成的电场中M点的电势ϕM?(2)绝缘细线在C点所受的拉力T?。
第I卷(共66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下列数据是有机物的式量,可能是同系物的一组是 A.16、30、58、72 B.16、28、40、52 C.16、32、48、54 D.16、30、42、56 2、2013年4月24日,东航首次成功进行了由地沟油生产的生物航空燃油的验证飞行。
能区别地沟油(加工过的餐饮废弃油)与矿物油(汽油、煤油、柴油等)的方法是 A.点燃,能燃烧的是矿物油 B.测定沸点,有固定沸点的是矿物油 C.加入水中,浮在水面上的是地沟油 D.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共热,不分层的是地沟油 氰酸铵(NH4OCN)与尿素[CO(NH2)2] A.都是共价化合物 B.都是离子化合物C.互为同分异构体 D.互为同素异形体 A.B.C.D.制造太阳能电池需要高纯度的硅,工业上制高纯硅常用以下反应: Si(s)+3HCl(g)SiHCl3(g)+H2(g) 381 kJ ②SiHCl3(g)+H2(g)Si(s)+3HCl(g) 对上述两个反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两个反应都是置换反应B.反应②是吸热反应 C.两个反应互为可逆反应D.两个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6、概括中学化学有关知识,有气味的气体一般 A.B.C.D.A.B.C.D. 9.CH3COO)2Ba·H2O]是一种媒染剂,下列是有关0.1mol/L醋酸钡溶液中粒子浓度的比较,其中错误的c(H+)=c(OH-)-c(CH3COOH) B.c(H+)+2c(Ba2+)=c(CH3COO-) +c(OH-)C. c(Ba2+) >c(CH3COO-)>c(OH-)>c(H+)D. 2c(Ba2+)=c(CH3COO-)+ c(CH3COOH) 10、含有amol FeBr2的溶液中,通入xmol?Cl2.下列各项为通Cl2过程中,溶液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其中不正确的是( ) A.x=0.4a,2Fe2++Cl2→2Fe3++2Cl- B.x=0.6a,2Br-+Cl2→Br2+2Cl- C.x=a,2Fe2++2Br-+2Cl2→Br2+2Fe3++4Cl- D.x=1.5a,2Fe2++4Br-+3Cl2→2Br2+2Fe3++6Cl- 11、香柠檬结构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13H9O4 B.与H2发生加成反应最多可7mol H2 C.与Br2发生取代反应,1mol最多消耗3mol Br2 D.与NaOH溶液反应,1mol消耗3molNaOH 实验室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NO2气体,若用150mL的集气瓶收集了一定量的NO2后,将集气瓶倒置于盛满水的水槽里,充分作用后残留60mL气体,将集气瓶从水槽中取出,又见瓶中气体变成红棕色,据此推知收集的NO2气体的体积为(空气按体积比V(N2)V(O2)=41计,不考虑N2O4的生成)A.50mL B.72mL ?C.78mL ? D.100mL3+(黄色)+6C6H5OH[Fe?(C6H5O)6]3一+ 溶液呈紫色,再加入铁粉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或少量浓盐等,都会使紫色褪去。
A B 图2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吴淞中学高二物理期中试卷(平行班)考生注意:本卷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为100分。
本卷重力加速度均取g =10m/s 2。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叙述中符合物理学史的有A .卢瑟福预言了中子的存在,查德威克通过原子核人工转变的实验发现了中子B .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性的研究,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Pa )和镭(Ra )C .法拉第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D .牛顿根据理想斜面实验,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2.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下面对质点的理解正确的是A .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可以看作质点B .只有质量很小的物体才可以看作质点C .研究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时,可将月球看作质点D .因为地球的质量、体积很大,所以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将地球看作质点3.跳伞运动员从悬停在空中的直升飞机上由静止开始下落,已知运动员在打开降落伞之前做自由落体运动,打开降落伞之后即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图1所示的描述运动员下落速度随时间变化的v -t 图像中,正确的是 (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的B .物体受到的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C .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间一定有弹力产生D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可以和物体运动方向相同5. 波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不发生变化的物理量是 A. 振幅 B. 波度 C. 波长 D. 频率6.A 、B 分别是地球上的两个物体,A 在北纬某城市,B 在赤道上某地,如图所示。
当它们随地球自转时,它们的角速度分别是ωA 、ωB ,它们的线速度大小分别是 v A 、v B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ωA =ωB ,v A <v B B .ωA =ωB ,v A >v BC .ωA <ωB ,v A =v BD .ωA >ωB ,v A <v B7.如图3所示,一弹簧振子在B 、C 两点间做机械振动,B 、C 间距为12cm ,O 是平衡位置,振子每次从C 运动到B 的时间均为0.5s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1O C B图3A .该弹簧振子的振幅为12cmB .该弹簧振子的频率为1HzC .振子从O 点出发到再次回到O 点的过程就是一次全振动D .振子B 点向平衡位置运动的过程中速度增大,加速度也增大8.下列关于宇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太阳处在银河系的中心位置B .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几乎在同一平面内转动C .太阳是一颗能发光、发热的液态星球D .离太阳越远的行星绕太阳公转周期越小,公转速度越大9. 在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中,当α粒子被重核散射时,图4所示的运动轨迹中,可能的是10. 如图5所示,一个质量为3.0kg 的物体,放在倾角为︒=30θ的斜面上静止不动,若用竖直向上的力N F 0.5=提物体,物体仍静止,下述结论正确的是 A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减小2.5NB .物体对斜面的作用力减小5.0NC .斜面受到的压力减小5.0ND .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减小5.0N二、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1.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第3秒内通过的位移为0.5米,则前6秒内的位移为 米,此时瞬时速度为 m/s ,前6秒内的平均速度为 m/s 。
2013-2014学年上海市吴淞中学高三(上)期中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在国际单位制(SI)中,下列物理量的单位属于导出单位的是()A.长度B.电流C.电压D.热力学温度2.(★★★★)下列物理公式中属于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是()A.a=B.T=C.I=D.B=3.(★★★★)下列陈述的事项中属于牛顿的贡献的是()A.最早研究落体运动规律B.测定万有引力恒量C.发现冥王星D.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4.(★★★★)气体内能是所有气体分子热运动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其大小与气体的状态有关,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与分子间势能分别取决于气体的()A.温度和体积B.体积和压强C.温度和压强D.压强和温度5.(★★★★)下列运动过程中,在任何相等的两段时间内,物体速度的变化量不同的是()A.自由落体运动B.平抛运动C.匀速圆周运动D.匀减速直线运动6.(★★★★)下列改变物体内能的物理过程中,通过热传递的方法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有()A.写在纸上的墨水干了B.用锯子锯木料,锯条温度升高C.搓搓手就感觉手暖和些D.擦火柴时,火柴头燃烧起来7.(★★)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经过如图所示的过程变到状态B,在此过程中气体的温度()A.一直变大B.一直变小C.先变小后变大D.先变大后变小8.(★★★★)在介质中有一沿水平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一质点由平衡位置竖直向上运动,经0.1s第一次到达最大位移处,在这段时间内波传播了0.5m,则这列波()A.周期是0.2sB.波长是0.5mC.波速是2m/sD.经1.6s传播了8m9.(★★★)如图所示是由基本逻辑电路构成的一个公路路灯自动控制电路,图中虚线框内M是一只感应元件,虚线框N中使用的是门电路,为使路灯能在光线不够的情况下自动点亮,则应选择()A.M为光敏电阻,N为或门电路B.M为光敏电阻,N为非门电路C.M为热敏电阻,N为或门电路D.M为热敏电阻,N为与门电路10.(★★★★)如图,把一个带电小球A固定在光滑的水平绝缘桌面上,在桌面的另一处放置带电小球B.现给B一个沿垂直AB方向的速度v 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A、B为异性电荷,B球一定做圆周运动B.若A、B为异性电荷,B球可能做匀变速曲线运动C.若A、B为同性电荷,B球一定做远离A的变加速曲线运动D.若A、B为同性电荷,B球的动能一定会减小11.(★★★★)如图所示,+Q 1、-Q 2是两个点电荷,P是这两个点电荷连线中垂线上的一点.图中所画P点的电场强度方向可能正确的是()A.B.C.D.12.(★★★)一物体静置在平均密度为ρ的球形天体表面的赤道上.已知万有引力常量G,若由于天体自转使物体对天体表面压力恰好为零,则天体自转周期为()A.B.C.D.13.(★★★)一弹簧振子振幅为A,从最大位移处经过时间t 0第一次到达平衡位置,若振子从平衡位置处经过时的加速度大小和动能分别为a 1和E 1,而振子位移为时加速度大小和动能分别为a 2和E 2,则a 1、a 2和E 1、E 2的大小关系为()A.a1>a2,E1<E2B.a1>a2,E1>E2C.a1<a2,E1<E2D.a1<a2,E1>E214.(★★★)如图所示,固定斜面倾角为θ,整个斜面分为AB、BC两段,且2AB=BC.小物块P与AB、BC两段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μ2.已知P由静止开始从A点释放,恰好能滑动到C点而停下,那么θ、μ1、μ2间应满足的关系是()A.tanθ=B.tanθ=C.tanθ=2μ1-μ2D.tanθ=2μ2-μ115.(★★)如图,有三个斜面1、2、3,斜面1与2底边相同,斜面2和3高度相同,同一物体与三个斜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若物体分别沿三个斜面从顶端由静止下滑到底端时,三种情况下物体()A.损失的机械能△E1=△E2>△E3B.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v1>v2=v3C.到达斜面底端时重力的瞬时功率P1>P2>P3D.沿斜面运动的时间t1>t2>t316.(★★)用两根长度相等的绝缘细线系住两个质量相等的带电小球A和B,A带正电,B带负电,且|q A|=3|q B|,悬挂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保持平衡状态,能正确表示系统平衡状态的图是()A.B.C.D.二、多项选择题17.(★★★)甲、乙、丙三个小球分别位于如图所示的竖直平面内,甲、丙在同一条水平线上、间距为s,乙、丙在同一条竖直线上、间距为h.三球在同一时刻开始运动,甲以初速度v 甲做平抛运动,乙以初速度v 乙做竖直上抛运动,丙做自由落体运动,且v 乙>,下列情况可能会发生的是()A.若v甲>v乙、s=h,则甲丙两球先相遇B.若v甲=v乙、s>h,则甲丙两球先相遇C.若v甲>v乙、s>h,则甲丙两球先相遇D.若v甲=2v乙、s=2h,则三球必同时相遇18.(★★★★)两列简谐横波的振幅都是20cm,传播速度大小相同.实线波的频率为2Hz,沿x轴正方向传播;虚线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某时刻两列波在如图所示区域相遇,则()A.在相遇区域会发生干涉现象B.平衡位置为x=6m处的质点此刻速度为零C.平衡位置为x=8.5m处的质点此刻位移y>20cmD.从图示时刻起再经过0.25s,平衡位置为x=5m处的质点的位移y<019.(★★★)空间有一沿x轴对称分布的电场,其电场强度E随x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x 1和-x 1为x轴上对称的两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O点的电势最低B.x1和-x1两点的电势相等C.电子在x1处的电势能大于在-x1处的电势能D.电子从x1处由静止释放后,若向O点运动,则到达O点时速度最大20.(★★★)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圈①、②、③处可以接小灯、电流表或电压表(均为理想电表)三种元器件,电源电动势E、内阻r均保持不变,定值电阻R 1:R 2:R 3:R 4=4:3:2:1,小灯电阻R L=R 1,R 1>r,电路中有电流通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要使电源总功率最大,则应该①接电流表,②接电压表,③接小灯B.要使电源输出功率最大,则应该①接电流表,②接小灯,③接电压表C.要使路端电压最大,则应该①接小灯,②接电压表,③接电流表D.要使闭合电路中电源效率最高,则应该①接小灯,②接电流表,③接电压表三、填空题.21.(★★★)如图所示,在一真空区域中,AB、CD是圆O的两条直径,在A、B两点上各放置电荷量为+Q和-Q的点电荷,设C、D两点的电场强度分别为E C、E D,电势分别为φC、φD,则E C与E D相同(选填“相同”或“不相同”),φC与φD不相等(选填“相等”或“不相等”).22.(★★★)如图,两长度均为5m的轻杆AB、BC,处在同一竖直平面内,A、B、C三处均用铰链连接,其中A、C两点在同一水平面上且相距6m.现在BC杆的中点处施加一水平作用力F=36N,整个装置仍保持静止不动,则AB杆对B处铰链的作用力大小为15N N.若持续增大力F,整个装置仍保持静止,则在此过程中,BC杆对C处铰链的作用力的方向的变化情况为保持不变(选填“顺时针转动”、“保持不变”或“逆时针转动”).23.(★★★)一条弹性绳沿x轴方向放置,绳左端点在原点O处.用手握住绳左端点使其沿y轴方向做周期为1.0s的简谐运动,于是在绳上形成一列简谐波.当波传到x=1.0m处的M点时,此时的波形如图所示.那么再经过 1.75 s,波传到x=4.5m处的N 点.当绳的左端点的运动路程为0.88m时,N点的运动路程为 16 cm.24.(★★)如图,一容器两端是直径不同的两个圆筒,里面各有一个活塞,活塞横截面积分别是S A=8cm 2,S B=24cm 2,质量分别为M A=8kg,M B=12kg,它们之间用一轻杆相连并保持平衡,活塞与圆筒壁间无摩擦,活塞B的下面和大气相通,活塞A的上面是真空.若大气压强p 0=1X10 5Pa,重力加速度g=10m/s 2,则被封闭气体的压强为 2.5X104 , <sup< div=""></sup<>Pa;若略微降低桶内气体的温度,重新平衡后,桶内气体压强将不变(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425.(★★)如图,质量为m的小球A穿在光滑绝缘细杆上,杆的倾角为α,小球A带正电、电量为q,在杆上B点处固定一个电量为Q的正电荷,A、B间竖直高度为H,整个装置处在真空中.将小球A由静止释放,A下滑过程中电量保持不变,则球刚释放时的加速度大小为;下滑过程中,当A球的动能最大时,A球与B点的距离为.(已知静电力恒量为k、重力加速度为g)四、实验题.26.(★★★)用多用电表进行了几次测量,指针分别处于a、b位置,如图所示.(1)若多用电表的选择开关处于下面表格中所指的档位,a和b的相应读数是多少?请填在表格中.(2)如果要用此多用表测量一个约2.0X10 4Ω的电阻,为了使测量比较精确,应选的欧姆档是 X10 (选填“X10”、“X100”或“X1K”).27.(★★★)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1)(多选题).下列哪些方法可以减小实验误差 BCD(A)两个分力F 1、F 2间的夹角要尽量大一些(B)两个分力F 1、F 2的大小要尽量大一些(C)拉橡皮条的细绳要稍长一些(D)实验中,弹簧秤必须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秤刻度(2)如果共点力F 1、F 2的大小均不变,分力F 1固定,分力F 2顺时针转动180o的过程中,F 1和F 2的合力大小随着它们的夹角θ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如果F 2继续转动180o,回到原来位置,试在图中画出F 1和F 2的合力大小随着它们的夹角θ变化的关系.28.(★★★)在“用DIS描绘电场的等势线”实验中,按图所示连接电路.在电极A、B的连线上等距离地取a、b、c、d、e 等5个基准点.将电压传感器的两个接线柱分别和两个探针相连接.当正接线柱的电势高于负接线柱时,读数为正.(1)(多选题).对于该实验的认识与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A)实验是用恒定的电流场模拟静电场(B)在实验过程中电极与导电纸的相对位置不能再改变(C)若把电源电压提高到原来的2倍,则描绘得到的等势线形状与原来不同(D)本实验无法画出相应的电场线(2)若在图中连接电压传感器正接线柱的探针接触a点,连接负接线柱的探针接触b点时,读数为负,则可以判断电极A接在电源的负极上(选填“正”或“负”).(3)若连接电压传感器的正负两个接线柱的探针分别接触a点和b点时示数为U 1;分别接触b点和c点时示数为U 2,则有|U 1| > |U 2|(选填“>”、“<”或“=”).29.(★★★)图1(a)是一个能够显示平抛运动及其特点的演示实验,用小锤敲击弹性金属片,小球A就沿水平方向飞出,做平抛运动;同时小球B被松开,做自由落体运动.图1(b)是该装置一次实验的数码连拍照片,同时显示了A、B球分别做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轨迹.(1)由图1(b)的数码连拍照片分析可知,做平抛运动的A球离开轨道后在竖直方向的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2)现在重新设计该实验,如图2所示,光源位于S点,紧靠着光源的前方有一个小球A,光照射A球时在竖直屏幕上形成影子P.现打开数码相机,同时将小球向着垂直于屏幕的方向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小球的影像P在屏幕上移动情况即被数码相机用连拍功能(每隔相同的时间自动拍摄一次)拍摄下来,如图3所示.则小球的影像P在屏上移动情况应当是图4中的 d (选填“(c)”或“(d)”).(3)如果图2中小球A水平抛出的初速度为lm/s,SP=L=0.5m,经过0.2s小球到达B点时在屏幕上留下的影子假设为Q,则Q点沿着屏幕向下运动的速度大小为 2.5 m/s.五、计算题.30.(★★★★)如图,在一个气缸内用活塞封闭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活塞和柄的总质量为m,活塞的面积为S.当活塞自由放置时,气体体积为V,温度为T.现缓慢地用力向下推动活塞,使气体的体积减少为0.5V,已知大气压强为p 0,求:(1)气体的体积减少为0.5V时的压强;(2)气体的体积减少为0.5V时,加在活塞手柄上的外力F;(3)使气体的体积减少为0.8V,同时温度升高为2T,平衡后的气体压强.31.(★★★)水平面上有带圆弧形凸起的长方形木块A,木块A上的物体B用绕过凸起的轻绳与物体C相连,B与凸起之间的绳是水平的.用一水平向左的拉力F作用在物体B上,恰使物体A、B、C保持相对静止,如图,已知物体A、B、C的质量均为m,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所有的摩擦,求:(1)BC间绳拉力T表达式(用mg表示)(2)系统的加速度;(3)F应为多大?(用mg表示)32.(★★★)如图所示,倾角为37o的粗糙斜面固定于水平地面上,质量m=2kg的木块从斜面底端以4m/s的初速度滑上斜面,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5.现规定木块初始位置重力势能为零,且斜面足够长.(g=10m/s 2,sin37o=0.6,cos37o=0.8),试求:(1)木块在上滑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2)木块在斜面上运动的总时间;(3)木块的重力势能与动能相等时的离地高度.33.(★★)粗糙绝缘的水平面附近存在一个平行于水平面的电场,其中某一区域的电场线与x轴平行,且沿x轴方向的电势ϕ与坐标值x的关系如表所示:根据上述表格中的数据可作出如图的ϕ-x图象.现有一质量为0.10kg,电荷量为1.0X10 -7C带正电荷的滑块(可视作质点),其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素为0.20.问:(1)由数据表格和图象给出的信息,写出沿x轴的电势ϕ与x的函数关系表达式.(2)若将滑块无初速地放在x=0.10m处,则滑块最终停止在何处?(3)在上述第(2)问的整个运动过程中,它的加速度如何变化?当它位于x=0.15m时它的加速度多大?(4)若滑块从x=0.60m处以初速度v 0沿-x方向运动,要使滑块恰能回到出发点,其初速度v 0应为多大?。
上海市吴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测试物理试卷一、单选题(共36 分)1. 在飞机的发展史中有一个阶段,飞机上天后不久,飞机的机翼很快就抖动起来,而且越抖越厉害,后来人们经过了艰苦的探索,利用在飞机机翼前缘处装置一个配重杆的方法,解决了这一问题,在飞机机翼前装置配重杆的主要目的是()A.改变机翼的固有频率,使其与受迫振动的频率接近B.防止共振现象的产生C.使机翼更加牢固D.加大飞机的惯性2. 从同一高度落下的玻璃杯,掉在水泥地上易碎,掉在软泥的地上不易碎,这是因为()A.掉在水泥地上,玻璃杯的动量大B.掉在水泥地上,玻璃杯的动量变化大C.掉在水泥地上的玻璃杯动量改变慢,掉在软泥地上的玻璃杯动量改变快D.掉在水泥地上,玻璃杯受到的冲量和掉在软泥地上一样大,但与水泥地的作用时间短,因而受到水泥地的作用力大3. 某地甲、乙两个单摆摆长相同,甲、乙的摆球做小角度摆动经过平衡位置时的速率分别为v甲和v乙,且v甲>v乙,由此可知甲比乙()A.振动得快B.振动得慢C.振幅大D.振幅小4. 如图所示,学生练习用头颠球。
某一次足球静止自由下落80cm,被重新顶起,离开头部后竖直上升的最大高度仍为80cm。
已知足球与头部的作用时间为0.1s,足球的质量为0.4kg,重力加速度g取10m/s2,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头部对足球的平均作用力为足球重力的10倍B.足球下落到与头部刚接触时动量大小为3.2kg·m/sC.足球与头部作用过程中动量变化量大小为3.2kg·m/sD.足球从最高点下落至重新回到最高点的过程中重力的冲量大小为3.2N·s5. 公路上匀速行驶的货车受一扰动,车上货物随车厢底板上下振动但不脱离底板.一段时间内货物在竖直方向的振动可视为简谐运动,周期为T.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以t=0时刻作为计时起点,其振动图像如图所示,则A.t=1T时,货物对车厢底板的压力最大4T时,货物对车厢底板的压力最小B.t=12T时,货物对车厢底板的压力最大C.t=34D.t=3T时,货物对车厢底板的压力最小46. 如图所示,一根有裂缝的空心铝管竖直放置。
2013-2014学年上海市吴淞中学高二(下)期中物理试卷(理科)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1.(2分)(2013•安徽三模)关于速度、速度的变化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速度变化的方向为正,加速度的方向为负B.物体加速度增大,速度反而越来越小C.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反而越来越小D.加速度既不与速度同向,也不与速度反向考点:加速度.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由,可知加速度与速度变化同向,但是加速度与速度没有必然的关系.加速度取决于受力,而速度变化取决于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关系,解答:解:A、由,可知加速度与速度变化同向,故A错误.B、受力增大的变减速运动,加速度可以增大,而速度会减小,故B正确.C、受力减小的变加速运动,加速可以减小,而速度一定增大,故C正确.D、加速度与速度方向没有必然联系,v与a同向物体做加速运动,v与a反向物体做减速运动,故D正确.本题选错误的,故选:A.点评:本题两个重点,一、分清速度,速度变化,加速度三者关系,二、知道速度和加速度的决定因素.2.(2分)(2014•南开区一模)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类比法和科学假说法、建立物理模型法等等.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假设法B.根据速度定义式v=,当△t非常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C.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该实验应用了控制变量法D.在推导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考点:质点的认识;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分析:在研究多个量之间的关系时,常常要控制某些物理量不变,即控制变量法;当时间非常小时,我们认为此时的平均速度可看作某一时刻的速度即称之为瞬时速度,采用的是极限思维法;质点是实际物体在一定条件下的科学抽象,是采用了建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的方法;在研究曲线运动或者加速运动时,常常采用微元法,将曲线运动变成直线运动,或将变化的速度变成不变的速度.解答:解:A、质点采用的科学方法为建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的方法,故A错误;B、为研究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时的速度,我们采用了取时间非常小,即让时间趋向无穷小时的平均速度作为瞬时速度,即采用了极限思维法,故B正确;C、在研究加速度与质量和合外力的关系时,由于影响加速度的量有质量和力,故应采用控制变量法,故C正确;D、在探究匀变速运动的位移公式时,采用了微元法将变速运动无限微分后变成了一段段的匀速运动,即采用了微元法,故D正确;故选:A.点评: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我们会遇到多种不同的物理分析方法,这些方法对我们理解物理有很大的帮助;故在理解概念和规律的基础上,更要注意科学方法的积累与学习.3.(2分)(2012•揭阳学业考试)老师做了一个物理小实验让学生观察:一轻质横杆两侧各固定一金属环,横杆克绕中心点自由转动,老师拿一条形磁铁插向其中一个小环,后又取出插向另一个小环,同学们看到的现象是()A.磁铁插向左环,横杆发生转动B.磁铁插向右环,横杆发生转动C.无论磁铁插向左环还是右环,横杆都不发生转动D.无论磁铁插向左环还是右环,横杆都发生转动考点:楞次定律.分析: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回路中会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受到磁场力的作用,横杆转动;如果金属环不闭合,穿过它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只产生感应电动势,而不产生感应电流,环不受力的作用,杆不转动.解答:解:左环不闭合,磁铁插向左环时,不产生感应电流,环不受力,横杆不转动;右环闭合,磁铁插向右环时,环内产生感应电流,环受到磁场的作用,横杆转动;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知道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分析清楚图示情景即可正确解题.4.(2分)(2010•虹口区一模)如图所示是查德威克实验示意图,在这个实验中发现了一种不可见的贯穿能力很强的粒子,这种粒子是()A.正电子B.中子C.光子D.电子考点:天然放射现象.分析:根据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写出核反应方程式,从而判断粒子种类.解答:解:根据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得这种粒子是中子,B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核反应方程的基本运用,要记住一些典型的粒子发现的方程式.5.(2分)(2012•济南一模)如图所示,物体A在竖直向上的拉力F的作用下能静止在斜面上,关于A受力的个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一定受两个力作用B.A一定受四个力作用C.A可能受三个力作用D.A受两个力或者四个力作用考点:物体的弹性和弹力.专题:受力分析方法专题.分析:分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由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可知物体如何才能平衡;并且分析拉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从而确定A受力的个数.解答:解:若拉力F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则物体与斜面没有相互作用力,所以物体就只受到两个力作用;若拉力F小于物体的重力时,则斜面对物体产生支持力和静摩擦力,故物体应受到四个力作用;故选:D.点评:解力学题,重要的一环就是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由于各物体间的作用是交互的,任何一个力学问题都不可能只涉及一个物体,力是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的.所以在解题时,应画一简图,运用“隔离法”,进行受力分析.6.(2分)(2011•天河区校级模拟)用某种色光照射到金属表面时,金属表面有光电子飞出,如果光的强度减弱而频率不变,则()A.单位时间内入射的光子数目不变B.光的强度减弱到某一最低数值时,就没有光电子飞出C.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目减小D.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减小考点:光电效应.专题:光电效应专题.分析:发生光电效应的条件是入射光的频率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入射光的强度只影响单位时间内发出光电子的数目.解答:解:A、入射光的强度影响单位时间内发出光电子的数目,光的强度减弱,单位时间内发出光电子数目减少.故A错误,C正确.B、光电效应的条件是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与光的强度无关.故B错误.D、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 km=hγ﹣W0得,光强度不影响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故D错误.故选C.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光电效应的条件,以及知道光的强度不影响能否发生光电效应,只影响单位时间内发出光电子的数目.7.(2分)(2008•上海)在下列4个核反应方程中,x表示质子的是()A.{\;}_{15}^{30}P→{\;}_{14}^{30}Si+xB.{\;}_{92}^{238}U→{\;}_{90}^{234}Th+xC.{\;}_{13}^{27}Al+{\;}_{0}^{1}n→{\;}_{12}^{27}Mg+xD.{\;}_{13}^{27}Al+{\;}_{2}^{4}He→{\;}_{15}^{30}P+x考点: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天然放射现象.专题:原子的核式结构及其组成.分析: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求出x的电荷数和质量数,即可判断x是否表示质子.解答:解:A中x表示正电子,B中x表示4个中子,C中x表示质子,D中x表示中子,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比较简单,考查了核反应方程中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的应用.8.(2分)(2011春•杨浦区校级期末)某人骑着自行车向前匀速行使时,关于自行车前、后轮所受的摩擦力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都向前B.都向后C.前轮向后,后轮向前D.前轮向前,后轮向后考点: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和最大静摩擦力.专题:摩擦力专题.分析:静摩擦力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人骑着自行车向前匀速行使时,前后轮均受地面的静摩擦力作用,根据车轮相对于地面的运动趋势方向,判断摩擦力方向.解答:解:人骑着自行车向前匀速行使时,后轮相当于主动轮,后轮与地面接触点地面的运动趋势方向向后,则地面对后轮的静摩擦力方向向前.前轮相当于从动轮,前轮与地面接触点地面的运动趋势方向向前,则地面对前轮的静摩擦力方向向后.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分析静摩擦力方向的能力,解法可以分析静摩擦力方向特点判断,也可以根据后轮产生动力,地面对后轮的静摩擦力方向向前.而地面对前轮的静摩擦力是阻力,向后.二.单项选择题(共24分,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9.(3分)(2012秋•福州期末)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可知,该物体()A.在0~4s内与4~6 s内的平均速度相等B.在0~4 s内的加速度大于7~8 s内的加速度C.在4s末离起始点最远D.在6s末离起始点最远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速度图象的斜率等于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图线与两个坐标轴所围“面积”等于位移.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解答:解:A、速度时间图象与两个坐标轴所围“面积”等于位移,所以0~4s内的位移为,平均速度为,4~6 s内的位移为,所以平均速度为,故A错误;B、速度图象的斜率等于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所以在0~4 s内的加速度大小为,7~8 s内的加速度大小为,故B错误;C、速度时间图象与两个坐标轴所围“面积”等于位移,由图象可知,6s末位移最大,所以离出发点最远,故C错误,D正确.故选D点评:对于速度﹣时间图象要抓住两个数学意义来理解其物理意义:斜率等于加速度,“面积”等于位移.10.(3分)(2014秋•和县校级期末)一物体从某一行星表面竖直向上抛出(不计空气阻力).设抛出时t=0,得到物体上升高度随时间变化的h﹣t图象如图所示,则该行星表面重力加速度大小与物体被抛出时的初速度大小分别为()A.8 m/s2,20 m/s B.10 m/s2,25 m/sC.8 m/s2,25 m/s D.10 m/s2,20 m/s考点:竖直上抛运动.分析:物体从行星表面竖直上抛,由图读出最大高度和上升的时间,根据运动学公式求出初速度和重力加速度.物体落回行星表面的速度与抛出时速度大小相等解答:解;由图读出,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25m,上升的时间为t=2.5s对于上升过程,由得:初速度:v0===20m/s由v=at得物体上升的加速度大小:==8m/s2,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首先考查读图能力,图上能读出最大高度、上升和下落时间等等;其次要灵活选择运动学公式求解.11.(3分)(2014春•宝山区校级期中)取一根长2.5m 左右的细线,5个垫圈和一个金属盘.在线的一端系上第一个垫圈,隔15cm再系一个,以后每两个垫圈之间的距离分别为45cm、75cm、105cm,如图所示,站在椅子上,向上提起线的另一端,让线自由垂下,且第一个垫圈紧靠放在地面上的金属盘内.松手后开始计时,若不计空气阻力,则第2、3、4、5各垫圈()A.落到盘上的声音时间间隔越来越大B.落到盘上的声音时间间隔相等C.依次落到盘上的时间关系为1:(﹣1):(﹣):(2﹣)D.依次落到盘上的速率关系为1:3:5:7考点:自由落体运动.专题:自由落体运动专题.分析:5个铁垫圈同时做自由落体运动,下降的位移之比为1:3:5:7.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推论知,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3:5:7,可以确定落地的时间间隔是否相等,从而根据v=gt得出落到盘中的速率之比.解答:解:A、5个铁垫圈同时做自由落体运动,下降的位移之比为1:3:5:7.可以看成一个铁垫圈自由下落,经过位移之比为1:3:5:7.因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3:5:7,知各垫圈落到盘中的时间间隔相等.故A错误,B正确;C、因为各垫圈落到盘中的时间间隔相等,则各垫圈依次落到盘中的时间比为1:2:3:4.故C错误.D、根据v=gt,知各垫圈依次落到盘中的速率之比为1:2:3:4:5.故D错误.故选:B.点评:解决本题本题的关键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知道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一些推论的应用.12.(3分)(2008秋•锦州期末)弹性轻绳的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拴一个物体,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B点,并对水平地面有压力,O点的正下方A处有一垂直于纸面的光滑杆,如图所示,OA为弹性轻绳的自然长度,现在用水平力使物体沿水平面运动,在这一过程中,物体所受水平面的摩擦力的大小的变化情况是()A.先变大后变小B.先变小后变大C.保持不变D.条件不够充分,无法确定考点: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专题:摩擦力专题.分析: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因为C做缓慢直线运动,每一个位置都可以看成平衡状态,运用正交分解法求出支持力的大小,以及拉力的大小,从而判断摩擦力的变化.解答:解:物体C受到重力、支持力、水平拉力、弹性绳的拉力和摩擦力.如图.设C处于初始位置时与A点的距离为h,根据正交分解得:N=mg﹣kxsinθ=mg﹣kx•=mg﹣kh.所以支持力不变,摩擦力f=μN,知地面对A的摩擦力保持不变.故C正确.故选C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能够正确地进行受力分析,熟练运用正交分解去求解力.13.(3分)(2012•涪城区校级模拟)如图,一小球放置在木板与竖直墙面之间.设墙面对球的压力大小为N1,球对木板的压力大小为N2.以木板与墙连接点所形成的水平直线为轴,将木板从图示位置开始缓慢地转到水平位置.不计摩擦,在此过程中()A.N1始终减小,N2始终增大B.N1始终减小,N2始终减小C.N1先增大后减小,N2始终减小D.N1先增大后减小,N2先减小后增大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专题: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分析: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重力、木板的支持力和墙壁的支持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知,墙面和木板对球的压力大小分别等于球对墙面和木板的支持力大小,根据平衡条件得到两个支持力与θ的关系,再分析其变化情况.解答:解: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重力G、墙面的支持力N1′和木板的支持力N2′.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知,N1=N1′,N2=N2′.根据平衡条件得:N1′=Gcotθ,N2′=将木板从图示位置开始缓慢地转到水平位置的过程中,θ增大,cotθ减小,sinθ增大,则N1′和N2′都始终减小,故N1和N2都始终减小.故选B点评:本题运用函数法研究动态平衡问题,也可以运用图解法直观反映力的变化情况.14.(3分)(2014•福建模拟)如图所示,一斜面体静止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一物体恰能在斜面体上沿斜面匀速下滑,可以证明此时斜面不受地面的摩擦力作用.若沿平行于斜面的方向用力F向下推此物体,使物体加速下滑,斜面体依然和地面保持相对静止,则斜面体受地面的摩擦力()A.大小为零B.方向水平向右C.方向水平向左D.大小和方向无法判断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专题: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分析:物体恰能在斜面体上沿斜面匀速下滑时,斜面不受地面的摩擦力作用,分析此时斜面的受力情况.若沿平行于斜面的方向用力F向下推此物体,使物体加速下滑时,再分析斜面的受力情况,根据物体对斜面的作用有无变化,确定地面对斜面体有无摩擦.解答:解:由题物体恰能在斜面体上沿斜面匀速下滑时,斜面不受地面的摩擦力作用,此时斜面体受到重力、地面的支持力、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和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若沿平行于斜面的方向用力F向下推此物体,使物体加速下滑时,物体对斜面的压力没有变化,则对斜面的滑动摩擦力也没有变化,所以斜面体的受力情况没有改变,则地面对斜面体仍没有摩擦力,即斜面体受地面的摩擦力为零.故选:A.点评:本题中推力F与斜面体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关键抓住物体对斜面体的压力和摩擦力没有改变进行分析.15.(3分)(2013•湖南模拟)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金属环用线悬挂起来,金属环有一半处于水平且与环面垂直的匀强磁场中,从某时刻开始,磁感应强度均匀减小,则在磁感应强度均匀减小的过程中,关于线拉力大小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大于环重力mg,并逐渐减小B.始终等于环重力mgC.小于环重力mg,并保持恒定D.大于环重力mg,并保持恒定考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分析:磁感应强度均匀减小,穿过回路的磁通量均匀减小,回路中产生恒定的电流,由左手定则可确定安培力的方向,再根据安培力F=BIL,分析安培力的变化,由平衡条件即可求解.解答:解:磁感应强度均匀减小,穿过回路的磁通量均匀减小,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得知,回路中产生恒定的电动势,感应电流也恒定不变.由楞次定律可知,感应电流方向:顺时针,再由左手定则可得,安培力的合力方向:竖直向下.ab棒所受的安培力F=BIL,可知安培力F均匀减小,且方向向下,金属环ab始终保持静止,则拉力大于重力,由于磁感应强度均匀减小.所以拉力的大小也逐渐减小,故A正确,BCD均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关键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分析感应电动势如何变化,即可判断感应电流和安培力的变化.16.(3分)(2014春•宝山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存在一有界匀强磁场,圆形金属线框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通过磁场的左边界MN.在此过程中,线框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方向与MN成θ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线框内感应电流沿顺时针方向B.线框内感应电流先增大后减小C.水平拉力的大小与θ无关D.水平拉力的方向与θ有关考点:楞次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专题:电磁感应与电路结合.分析:根据楞次定律来确定线圈的感应电流的方向,结合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来确定感应电流的大小,并依据安培力的综合表达式,及受力平衡条件,即可求解.解答:解:A、线圈进入磁场,通过线圈的磁通量是增加的,所以线圈中的感应电流所产生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反(这是楞次定律)即竖直向上,根据右手螺旋定则,电流方向为逆时针方向,故A错误.B、切割磁感线的导线的长度不能按导线的长度去算,应该算有效长度,切割磁感线的有效长度,为圆与磁场边界相交的两点之间的距离L,刚进入磁场,有效长度短,恰进入半圆时有效长度是最长的,过了半圆后,有效长度变短,故B正确.C、D、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割磁感线产生的电动势:E=BLvsinθ,而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得到感应电流的大小I=,而安培力的大小F=BIL=,则水平拉力的大小与θ有关,而拉力方向与安培力方向有关,与θ无关,故CD错误;故选:B.点评:考查楞次定律的应用,掌握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及安培力的表达式,注意有效切割长度的含义.三.多项选择题(共16分,每小题4分.每小题有二个或三个正确选项.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17.(4分)(2014春•宝山区校级期中)在物理学发展史上有一些定律或规律的发现,首先是通过推理证明建立理论,然后再由实验加以验证,以下叙述的内容,符合上述情况的有()A.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经过一段时间后才由卡文迪许用实验方法测出万有引力恒量的数值,从而验证了万有引力定律B.麦克斯韦提出电磁场理论并预言电磁波的存在,以后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C.汤姆逊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以后由卢瑟福用α粒子散射实验给予验证D.爱因斯坦提出了光子说理论,以后由普朗克用实验证实了光子的存在考点:物理学史.分析: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之后由卡文迪许用实验方法测出万有引力恒量的数值,从而验证了万有引力定律;麦克斯韦提出电磁场理论并预言电磁波的存在,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爱因斯坦提出了光子说理论.解答:解: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一百多年后由卡文迪许用实验方法测出万有引力恒量的数值,从而验证了万有引力定律,故A正确.B、麦克斯韦提出电磁场理论并预言电磁波的存在,后来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故B正确.C、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故C错误.D、爱因斯坦受普朗克量子理论的启发,提出了光子说理论,美国物理学家米立肯利用光电效应实验证实了光子的存在.故D错误.故选:AB点评:解决本题是既要注意选项所述是否符合物理史实,又要看是否符合题意要求.18.(4分)(2014•山东模拟)如图,直线a和曲线b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a和b的位置﹣时间(x﹣t)图线.由图可知()A.在时刻t1,a车追上b车B.在时刻t2,a、b两车运动方向相反C.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先减少后增加D.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一直比a车的大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位移时间关系图线反映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的大小.解答:解:A、在时刻t1,a、b两车的位置坐标相同,开始a的位移大于b的位移,知b追上a.故A错误.B、在时刻t2,a的位移增大,b的位移减小,知两车运动方向相反.故B正确.C、图线切线的斜率表示速度,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图线斜率先减小后增大,则b车的速率先减小后增加.故C正确.D、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图线的斜率不是一直大于a图线的斜率,所以b车的速率不是一直比a车大.故D错误.故选BC.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位移时间图线的物理意义,知道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的大小,能够通过图线得出运动的方向.19.(4分)(2014春•宝山区校级期中)将均匀的长方体锯成如图示的A、B两块后,放在水平桌面上并排放在一起,现用水平力F垂直于B的左边推B物体,使A、B整体仍保持矩形沿F方向匀速运动,则()A.物体A受四个力的作用,且合力为零B.物体A在水平方向上受两个力的作用,且合力为零C.B对A的作用力方向与F方向相同D.B对A的压力等于桌面对A的摩擦力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A、B两木板在水平面做匀速运动,合力均为零,根据平衡条件分析受力情况,分析的结果必须满足条件.解答:解:A、对木板A分析受力情况:木板A在水平面受到水平向左的滑动摩擦力f,B的弹力N BA和摩擦力f BA,竖直方向受重力和桌面的支持力,所以A受到5个力作用,水平方向受3个力作用,合力为零.故AB错误.C、B对A的弹力和静摩擦力的合力与桌面的滑动摩擦力等值反向,与F的方向相同,故C正确.D、根据平衡条件得知:N BA和f BA的合力与f大小相等,作出N BA和f BA的合力如图,由几。
2013-2014学年上海市吴淞中学高一(上)期中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道小题,每题3分,共24分)1.(★★★★)下列各组中的物理量,都属于矢量的是()A.速度、位移、力B.速度、加速度、温度C.位移、力、质量D.加速度、时间、路程2.(★★★★)在描述物体运动时,我们引进了一些物理量和研究这些物理量的方法.下列哪种方法是研究平均速度这个概念()A.控制变量B.理想化模型C.等效替代D.理想实验3.(★★★★)近几年,国内房价飙升,在国家宏观政策调控下,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有同学将房价的“上涨”类比成运动学中的“加速”,将房价的“下跌”类比成运动学中的“减速”,那么“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可以类比成运动学中的()A.速度增加,加速度减小B.速度增加,加速度增大C.速度减小,加速度增大D.速度减小,加速度减小4.(★★★★)如图为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根据图作如下分析,(分别用v 1、a 1表示物体在0~t 1时间内的速度与加速度;v 2、a 2表示物体在t 1~t 2时间内的速度与加速度),分析正确的是()A.v1与v2方向相同,a1与a2方向相反B.v1与v2方向相反,a1与a2方向相同C.v1与v2方向相反,a1与a2方向相反D.v1与v2方向相同,a1与a2方向相同5.(★★★)将一物体以某一初速度竖直上抛,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哪一幅能正确表示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不计空气阻力)()A.B.C.D.6.(★★★★)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才有可能有力的作用B.力可以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C.只施力而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D.只要力的大小、方向相同,力的作用效果就相同7.(★★★★)如图所示,天花板上固定一根细绳,绳系一小球,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球对绳的拉力使小球发生形变B.绳子形变后对小球产生拉力C.小球对绳的拉力的方向竖直向上D.小球对绳拉力就是绳对天花板的拉力8.(★★)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有弹力存在,摩擦力一定存在B.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一定跟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C.静摩擦力的方向一定跟物体间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D.摩擦力一定是阻力二、多选题:(本大题共4道小题,每题4分,共16分.全部答对得4分,部分答对得2分,答错不得分)9.(★★★★)甲、乙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出发沿同一直线运动时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先加速后减速直线运动B.两物体两次相遇的时刻分别有1s末和4s末C.在4s末两个物体相距最远D.2s后,甲乙两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反10.(★★★★)在今年5.12汶川大地震的救援行动中,千斤顶发挥了很大作用,如图所示是简式千斤顶,当摇动把手时,螺纹轴就能迫使千斤顶的两臂靠拢,从而将汽车顶起.当车轮刚被顶起时汽车对千斤顶的压力为1.0X10 5N,此时千斤顶两臂间的夹角为120o,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此时两臂受到的压力大小均为1.0X105NB.此时千斤顶对汽车的支持力为1.0X105NC.若继续摇动手把,两臂受到的压力将增大D.若继续摇动手把,两臂受到的压力将减小11.(★★★★)如图所示,小球用细绳系住放置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当细绳由水平方向逐渐向上偏移时,细绳上的拉力F和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N将()A.N逐渐增大B.N逐渐减小C.F先增大后减小D.F先减小后增大12.(★★★)一宇宙探测器在发动机的推力作用下从某一星球的表面垂直升空,当宇宙探测器升空到某一高度时,发动机突然关闭,探测器继续向上运动一段时间后,又落回该星球表面.探测器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探测器在0~24s之间始终向上运动,从第24s开始向星球表面下落B.探测器在匀加速上升运动中的加速度最大,为8m/sC.探测器上升的最大高度为256mD.探测器经过约19.6s返回该星球表面三、填空题:(本大题共4道小题,每题4分,共16分)13.(★★★)某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是s=(A+Bt)t,式中A、B是常数,则该物体的初速度为 A ,加速度为 2B .14.(★★★)如图所示,F 1、F 2、F 3、F 4四个共点力恰好能用一个正六边形的两条邻边和与它们同顶点的两条对角线表示,且F 1=8.0N,则F 1和F 3的合力大小是16 N,F 2和F 3的合力大小是 24 N.15.(★★★)如图所示,表面光滑、重力不计的尖劈插在缝AB间,在尖劈背上加一压力F,则尖劈对A侧的压力为,对B侧的压力为.(α为已知)16.(★★★)为了测定某辆车在平直路上起动时的加速度(轿车起动时的运动可近似看作匀加速运动),某人拍摄了一张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的照片(如图).如果拍摄时每隔2s曝光一次,轿车车身总长为4.5m,那么这辆轿车的加速度约为 2.1 m/s 2,如图在中间时刻小车的瞬时速度为 8.1 m/s.四、作图题:(重力用G表示,弹力用N表示,摩擦力用f表示;每个图2分,共4分)17.(★★)(1)图a中小球与绳A、B和斜面接触,其中B绳保持竖直,各个接触面光滑.画出小球所受所有力的示意图.(2)图b物块A在F力的作用下沿竖直粗糙墙面向上滑动.画出除F力外的所有受力的示意图.五、实验题:(共8分)18.(★★)做:“互成角度的共点力合成”实验,实验步骤如下:①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固定一张白纸.②把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拴两根带套的细线,细线和橡皮筋的交点叫做结点A.③用两个弹簧秤分别沿水平方向拉两个绳套,如图所示,记下此时两力F 1和F 2的方向和大小.④改用一个弹簧秤沿水平方向拉绳套,仍把结点拉至A点记下此时力F的方向和大小.⑤撤下弹簧秤和橡皮筋.⑥在A点按同一标度尺,作F 1、F 2、F力的图示.⑦利用平行四边形法则作F 1、F 2的合力F 合(1)请指出上述操作步骤中哪处不完整,并补充完整:③记录A点的具体位置.(2)该实验在完成第⑦步骤后,下面应继续进行的实验步骤是:⑧比较F 合和F的大小和方向并得出结论(3)实验中可减小误差的措施有 ACDA.两个分力F 1、F 2的大小要尽量大些B.两个分力F 1、F 2间夹角要尽量大些C.拉橡皮筋时,弹簧秤、橡皮条、细绳应贴近木板且与木板平面平行D.AO间距离要适当,将橡皮筋拉至结点A时,拉力要适当大些.合六、计算题:(本大题共4道小题,共32分)19.(★★★)如图所示,能承受最大拉力为10N的细线OA与竖直方向成45o角,能承受最大拉力5N的细线OB水平,细线OC能承受足够的拉力,为使OA、OB均不被拉断,OC下端所悬挂物体的最大重力是多少?20.(★★★)如图所示,一轻质三角形框架B处悬挂一定滑轮(质量可忽略不计).一体重为500N的人通过跨定滑轮的轻绳匀速提起一重为300N的物体.(1)此时人对地面的压力是多大?(2)斜杆BC,横杆AB所受的力是多大?21.(★★★)一铁链其上端悬挂于某一点O,将悬点放开让铁链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已知通过悬点O下3.2m处的一点A所经历的时间为0.5s,试求铁链的长度.22.(★★)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匀加速直线开出,然后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最后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从汽车开始运动起计时,下表给出了某些时刻汽车的瞬时速度,根据表中的数据求:(1)汽车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2)汽车匀速直线运动经历的时间;。
上海市吴淞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20分)一、选择题:(共50分,每题1.5分只有一个正确答案)l、西安事变中蒋介石被扣押,许多人提议杀掉蒋,中共却提出和平解决,其根本出发点是 A.国民党势力强大,惧怕其报复 B.粉碎亲日派扩大内战的企图C.为全民族利益实现共同抗日 D.蒋介石不是亲日派2、我们在研究“南京大屠杀”时,最有力的证据是( )A.当年受害者的控诉材料 B.历史专著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写C.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D.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3、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是为了确保国际交通线( )A.大陆交通线 B.藏印公路 C.滇越公路 D.滇缅公路4、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比较近代史上两次中日战争一败一胜的结局,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最重要的“补偿”是( ) A.激发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抗争 B.壮大革命力量提高国家地位C.争取各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 D.建立统一战线消除民族危机5、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中共( )A.六大 B.七大 C.八大 D.九大6、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不包括A.结束帝国主义压迫中国、奴役中国的历史B.结束军阀割据、内外战乱的历史C.壮大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D.捍卫国家主权,使中华民族免遭殖民奴役的厄运7、雅尔塔体系的实质是( )A.帝国主义殖民体系 B.划分美、苏势力范围C.战胜国主宰战败国 D.两种意识形态的对立8、1994年12月2日,在联合国安理会表决一项制裁南斯拉夫的决议草案时,俄罗斯驻联合国代表拉夫罗夫举手反对,使该决议草案未获通过。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 A.俄罗斯有大国沙文主义的作风 B.安理会任何成员可以一票否决C.安理会实行五大国一致的原则 D.俄罗斯为了私利袒护南斯拉夫9、二战后,世界金融中心在( )A.德国 B.英国 C.美国 D.法国10、二战后,美苏关系从盟友走向对抗,其根源是( )A.二战消灭德意日法西斯的总目标实现 B.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和冲突C.互相争夺彼此的势力范围和控制区域 D.双方的势力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11、不结盟运动的诞生反映出( )(1)第三世界成员要求独立自主 (2)广大弱小国家需要互相帮助(3)美苏冷战使得中小国家不安 (4)发展中的国家希望南北对话A. (1)(2)B. (1)(2)(3)C. (2)(4)D. (1)(2)(3)(4)14、当今世界形势的总趋势是( )①世界正处在新旧格局交替的过渡时期②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在加强③和平与发展问题仍是当今世界的主题④美苏冷战蓬勃发展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15、《共同纲领》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因为它A.是新中国建国纲领 B.确定了依法治国的方针C.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D.规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目标16、下列区域性世界组织(重心),若按照自西向东的空间秩序排列,正确的是A.欧盟——东盟——石油输出国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B.石油输出国组织——欧盟——东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C.欧盟——石油输出国组织——东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D.欧盟——石油输出国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东盟17、一战以来国际格局出现了三次演变。
上海市宝山区吴淞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中试题 文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
)1.关于速度、速度的变化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速度变化的方向为正,加速度的方向为负 B.物体加速度增大,速度反而越来越小 C.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反而越来越小 D.加速度既不与速度同向,也不与速度反向2.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类比法和科学假说法、建立物理模型法等。
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假设法 B .根据速度定义式t x v ∆∆=,当t ∆非常非常小时,tx∆∆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 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C .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该实验应用了控制变量法D .在推导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3.老师做了一个物理小实验让学生观察:一轻质横杆两侧各固定一金属环,横杆可绕中心点自由转动,老师拿一条形磁铁插向其中一个小环,后又取出插向另一个小环,同学们看到的现象是( ) A.磁铁插向左环,横杆发生转动 B.磁铁插向右环,横杆发生转动C.无论磁铁插向左环还是右环,横杆都不发生转动D. 无论磁铁插向左环还是右环,横杆都发生转动4. 如图所示是查德威克发现某粒子的实验示意图,在这个实验中发现了一种不可见的贯穿能力很强的粒子,这种粒子是( ) A .正电子 B .中子 C .光子 D .电子5.如图所示,物体A 在竖直向上的拉力F 的作用下能静止在斜面上,关于A 受力的个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 一定受两个力作用 B .A 一定受四个力作用 C .A 可能受三个力作用 D .A 受两个力或者四个力作用6.用某种色光照射到金属表面时,金属表面有光电子飞出,如果光的强度减弱而频率不变,则( )A .单位时间内入射的光子数目不变B .光的强度减弱到某一最低数值时,就没有光电子飞出C .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目减小D .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减小7.在下列4个核反应方程中,x 表示质子的是( )A .30301514P Si+x→B .x +→Th 2349023892UC .2712713012Al+n Mg+x →D .2743013215Al+He P+x→8.某人骑着自行车向前匀速行使时,关于自行车前、后轮所受的摩擦力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都向前B .都向后C .前轮向后,后轮向前D .前轮向前,后轮向后二.单项选择题(共24分,每小题3分。
2013-2014学年上海市吴淞中学高一(下)期中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简谐运动是下列哪一种运动()A.匀变速运动B.匀速直线运动C.变加速运动D.匀加速直线运动2.(★★★★)关于振动和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没有机械振动,就一定没有机械波B.一个物体在做机械振动,就一定会产生机械波C.振源的振动速度跟波速一定相同D.由某振源产生的波,它的频率跟振源的频率不一定相同3.(★★★★)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线速度越大,周期一定越小B.角速度越大,周期一定越小C.转速越小,周期一定越小D.圆周半径越大,周期一定越小4.(★★★★)已知物体的速度方向和它所受恒定合力的方向,虚线表示其运动轨迹,可能的运动轨迹是()A.B.C.D.5.(★★★)在图中所示为一简谐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已知此时质点A正向上运动,如图中简头所示,由此可判断此横波()A.向右传播,且此时质点B正在做减速运动B.向右传播,且此时质点C位移正在增大C.向左传播,且此时质点D加速度正在减小D.向左传播,且此时质点E正在做加速运动6.(★★★★)弹簧振子作简谐运动,在平衡位置O两侧B、C间振动,当时间t=0时,振子位于B点(如图),若规定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则下图中哪一个图象表示振子相对平衡位置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A.B.C.D.二、单项选择题7.(★★★★)弹簧振子振动时,振子连续两次经过同一位置时,发生改变的物理量是()A.位移B.回复力C.速度D.加速度8.(★★★★)关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做功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作用力作正功时,反作用力一定作负功B.当作用力不作功时,反作用力也不作功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所做的功一定是大小相等D.作用力做正功时,反作用力也可以做正功9.(★★★)如图所示,一块橡皮用细线悬挂于O点,用铅笔靠着线的左侧水平向右匀速移动,运动中始终保持悬线竖直,则橡皮运动的速度()A.大小和方向均不变B.大小不变,方向改变C.大小改变,方向不变D.大小和方向均改变10.(★★★★)如图是一列简谐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已知图中b位置的质点起振比a位置的质点晚0.5s,b和c之间的距离是5m,则此列波的波长和频率应分别为()A.5m,1HzB.10m,2HzC.5m,2HzD.10m,1Hz11.(★★)如图所示,长为R的轻杆,一端固定一个小球,另一端固定在光滑的水平轴上,使小球在竖直平面内作圆周运动,关于小球在最高点的速度v 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v0的最小值为B.v0由零逐渐增大,向心力逐渐减少C.当v0由逐渐增大时,杆对小球的弹力也逐渐增大D.当v0由逐渐减小时,杆对小球的弹力也逐渐减小12.(★★★)质量为m的石块从半径为R的半球形的碗口下滑到碗的最低点的过程中,由于摩擦力的作用使得石块的速度大小不变,如图所示,那么()A.因为速率不变,所以石块的加速度为零B.石块下滑过程中受的合外力越来越大C.石块下滑过程中的摩擦力大小不变D.石块下滑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始终指向球心三、多项选择题13.(★★★)一弹簧振子作简谐振动,周期为T,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t时刻和(t+△t)时刻振子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则△t一定等于T的整数倍B.若t时刻和(t+△t)时刻振子运动速度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t一定等于的整数倍C.若△t=T,则在t时刻和(t+△t)时刻振子的加速度一定相等D.若△t=,则在t时刻和(t+△t)时刻弹簧的形变量一定相等14.(★★★)如图,正圆锥形漏斗正立放置,锥面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α.小球贴紧内表面做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由于存在微小摩擦,小球在运动中速率在缓慢变小.O 1和O 2是上下两个不同轨道的圆心.则此小球()A.可能由O1平面的轨道向O2平面的轨道逐渐过渡B.可能由O2平面的轨道向O1平面的轨道逐渐过渡C.在两轨道上运动时受的向心力相同D.在两轨道上运动时周期相同15.(★★★★)绳上有一简谐横波正在向右传播,当绳上某一质点A向上运动达最大值时,在其右方相距0.3m的质点B刚好到达平衡位置且向下运动,已知该波的频率f=5Hz,该波的波速可能为()A.6m/sB.2 m/sC.1.2 m/sD.0.86 m/s16.(★★★)如图所示为波源开始振动后,经过一个周期的波形图,设介质中,质点的振动周期为T,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M点为波源,则M点开始振动时,方向向上B.若M点为波源,则P点已经振动了3/4TC.若N点为波源,则P点已经振动了3/4TD.若N点为波源,则该时刻P点动能最大四、填空题17.(★★★★)机械波产生和传播的两个条件是有介质和波源,声波是纵波(填”横波”或”纵波”).18.(★★★★)有一在光滑水平面上的弹簧振子,在B、C之间做简谐振动,测得BC之间距离为20cm,振子在10s内完成5次全振动,则振动的振幅为 0.1m ,振子在3s内通过路程为 0.6m .19.(★★★)波沿绳传播,绳上有a、b两点相距3m,a、b质点的振动情况分别如图由实线和虚线表示,已知这列波的波长大于3m,那么这列波的波速是 12m/s ,在2s时间内a质点通过的路是 0.32m .20.(★★★★)有一单摆,当它的摆长增加2m时,周期变为原来的2倍.该单摆原来的周期为 1.62s ,原来的摆长为 0.67m .21.(★★★)用长为l的细线栓一个小球使其绕细线的加一端的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当球通过圆周的最高点时,细线受到的拉力等于球重的2倍,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球此时的角速度大小,加速度大小为 3g .22.(★★★)如图所示,有四列简谐波同时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速分别是v、2v、3v、和4v,a、b是x轴上所给定的两点,且ab=1,在t时刻a、b两点间四列波的波形分别如图所示,则由该时刻起a点第一次出现波谷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DBCA ;周期由大到小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ACBD .五、计算题23.(★★★★)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个质量为2.5kg的木箱,在一个大小为200N,与水平方向成37度角斜向上的拉力F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向右前进了32m,求(1)在此过程中,作用在物体上的每个力所做的功;(2)在此过程中,拉力F的平均功率.24.(★★★)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波速为50m/s.t=0时的波形如图,M处的质点此时正经过平衡位置沿y轴正方向运动.求:(1)波的传播方向;(2)该列波的波长和周期;(3)画出t=0.5s时的波形图.25.(★★★)如图一绳系一球在光滑的桌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小球质量m=1kg,绳长为L=0.1m,当角速度为ω=20rad/s,绳恰好断开,则:(1)绳子的最大拉力为多大?(2)绳断开后,小球在桌面上的运动速度?(3)若桌子高为5m,小球离开桌子后运动的时间及落地点离下落边缘的水平距离?26.(★★★)如图,一列向右传的波,v=100m/s,当t=0时,波正好传到A点.A点横坐标为20m,P点横坐标为200m.求(1)P点的起振方向;(2)质点P开始起振的时刻;(3)质点P第二次出现波谷的时刻.27.(★★)如图所示,在光滑的圆锥顶端,用长为L=2m的细绳悬一质量为m=1kg的小球,圆锥顶角为2θ=74o.求:(1)当小球ω=1rad/s的角速度随圆锥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细绳上的拉力.(2)当小球以ω=5rad/s的角速度随圆锥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细绳上的拉力.。
2010-2011学年上海市吴淞中学高二(下)期中物理试卷(物理班)一、(16分)单项选择题.1.(2分)从理论上预言电磁波存在的科学家和第一次用实验证实电磁波存在的科学家,分别是()A.法拉第和赫兹B.奥斯特和麦克斯韦C.麦克斯韦和赫兹 D.麦克斯韦和楞次2.(2分)在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中,有极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其原因是()A.原子的正电荷和绝大部分质量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B.正电荷在原子中是均匀分布的C.原子中存在着带负电的电子D.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3.(2分)下列物理公式中属于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是()A.a= B.T=C.I=D.B=4.(2分)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速度变化得越大,加速度就越大B.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就越大C.只要加速度的大小保持不变,速度的方向也保持不变D.只要加速度的大小不断变小,速度的大小也不断变小5.(2分)关于磁通量的概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磁通量发生变化,一定是磁场发生变化引起的B.磁感应强度越大,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也越大C.磁感应强度越大,线圈面积越大,则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也越大D.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零,但该处的磁感应强度不一定为零6.(2分)如图所示,为一质点作直线运动时的加速度a与t的关系图象,图中斜线部分的面积S表示()A.速度B.速度的变化量C.力D.质量7.(2分)下列关于恒星演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星云中的气体和尘埃一旦紧缩成一个原恒星时,一颗新的恒星就诞生了B.恒星的燃料消耗殆尽时,它就会膨胀变成巨星或超巨星C.几个超巨星紧缩在一起时,形成了黑洞D.超巨星可能爆炸成为超新星8.(2分)在赤道上某处有一支避雷针.当带有负电的乌云经过避雷针上方时,避雷针开始放电形成瞬间电流,则地磁场对避雷针的作用力的方向为()A.正东B.正西C.正南D.正北二、(24分)单项选择题.9.(3分)如图所示是利用放射线自动控制铝板厚度的装置示意图,如果工厂生产的是厚度为1mm的铝板,在α,β,γ三种射线中,你认为对铝板厚度控制起主要作用的是()A.α射线B.β射线C.射线D.以上三种射线都能控制10.(3分)从手中竖直向上抛出的小球,与水平天花板碰撞后又落回到手中,设竖直向上的方向为正方向,小球与天花板碰撞时间极短.若不计空气阻力和碰撞过程中动能的损失,则下列图象中能够描述小球从抛出到落回手中整个过程运动规律的是()A.B.C.D.11.(3分)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1.2kg物体,放在倾角为θ=30°的斜面上静止不动.若用竖直向上的力F=6.0N提物体,物体仍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斜面受到的压力减少6.0NB.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减少6.0NC.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减少6.0ND.物体对斜面的作用力减少6.0N12.(3分)如图所示,条形磁铁由静止开始下落穿过闭合线圈,线圈中产生电流,关于这一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条形磁铁相当于一个电源B.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一直增加C.线圈对条形磁铁先做负功,后做正功D.条形磁铁的重力势能和动能之和在减少13.(3分)如图所示,轻绳OA的一端系在质量为m 物体上,另一端系在一个套在粗糙水平横杆MN上的圆环上.现用水平力F拉绳上一点,使物体从图中虚线位置缓慢放下到图中实线位置,但圆环仍保持在原来位置不动,则在这一过程中,拉力F、环与横杆的静摩力f和环对杆的压力N,它们的变化情况是()A.F保持不变,f保持不变,N保持不变B.F逐渐减小,f逐渐减小,N保持不变C.F逐渐增大,f保持不变,N逐渐增大D.F逐渐增大,f逐渐增大,N逐渐减小14.(3分)一瓶有放射性同位素的溶液,测得平均每分钟内有8×1014个原子发生衰变.已知该同位素的半衰期为2天,衰变后的物质不具有放射性.现将该溶液倒入水库,设10天后溶液均匀分布到库水中,这时从水库中取出1cm3的水,测得平均每分钟内有20个原子发生衰变,则该水库中现存的水量为()A.1.25×106m3 B.2.5×106m3C.1.25×103m3 D.5×108m315.(3分)如图所示,两同心圆环A、B置于同一光滑水平桌面上,其中A为均匀带电绝缘环,B为导体环,若A环以图示的顺时针方向,绕圆心由静止转动起来,则()A.B环将顺时针转动起来B.B环对桌面的压力将增大C.B环将有沿半径方向扩张的趋势D.B环中将有顺时针方向的电流16.(3分)如图所示,一光滑平行金属轨道平面与水平面成θ角,两导轨上端用一电阻R相连,该装置处于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轨道平面向上.质量为m的金属杆ab,以初速度v0从轨道底端向上滑行,滑行到某一高度h后又返回到底端.若运动过程中,金属杆保持与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并不计金属杆ab 的电阻及空气阻力,则()A.上滑过程的时间比下滑过程长B.上滑过程通过电阻R的电量比下滑过程多C.上滑过程克服安培力做的功比下滑过程少D.上滑过程通过电阻R产生的热量比下滑过程多三、(16分)多项选择题17.(4分)2005年北京时间7月4日下午1时52分撞击器成功撞击“坦普尔一号”彗星,投入彗星的怀抱,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彗星的“大碰撞”,如图所示.假设“坦普尔一号”彗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是椭圆,运行周期为 5.74年,忽略此次撞击对彗星运动的影响.下列关于“坦普尔一号”彗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从近日点处向远日点运动的过程中,受到的太阳的万有引力做正功B.近日点处的线速度大于远日点处的线速度C.近日点处的加速度大于远日点处的加速度D.近日点处受到的太阳的万有引力大于远日点处受到的太阳的万有引力18.(4分)一个原子核经一次α衰变和一次β衰变生成稳定的核Z,其衰变过程为X Y Z,下面关系式中,正确的是()A.a=e+4 B.c=e C.d=f﹣1 D.b=f+219.(4分)如图所示,不计质量的光滑小滑轮用细绳悬挂于墙上O点,跨过滑轮的细绳连接物块A、B,A、B都处于静止状态,现将物块B移至C点后,A、B仍保持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增大B.拉B的绳子的拉力增大C.悬于墙上的绳所受拉力不变D.A、B静止时,图中α、β、θ三角始终相等20.(4分)如图所示,两光滑平行导电导轨水平放置于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磁场与导轨所在平面垂直.已知金属棒ab能沿导轨自由移动,且导轨一端跨接一个定值电阻R,金属棒与导轨电阻均不计.现将金属棒沿导轨以初速度v0开始向右拉动,若保持拉力恒定不变,经过时间t1后金属棒速度变为v,加速度为a1,最终以速度2v做匀速运动.若再使金属棒仍以初速度v0开始,保持拉力的功率不变,经过时间t2后金属棒速度变为v,加速度为a2,最终以速度2v做匀速运动.则()A.t2<t1B.t2=t1 C.a2=2a1D.a2=3a1四、(24分)填空题.21.(4分)发现质子的科学家是,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式是;发现中子的科学家是,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方程式是.22.(5分)如图所示,一名消防队员在模拟演习训练中,沿着长为12m的竖立在地面上的钢管住下滑.已知这名消防队员的质量为60㎏,他从钢管顶端由静止开始先匀加速再匀减速下滑,滑到地面时速度恰好为零.如果他加速时的加速度大小是减速时的2倍,下滑的总时间为3s,那么该消防队员加速与减速过程的时间之比为,加速与减速过程中所受摩擦力大小之比为.23.(5分)如图所示,abcd为单匝矩形线圈,边长ab=10cm,ad=20cm.该线圈的一半位于具有理想边界、磁感应强度为0.1T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与线圈平面垂直.若线圈绕通过ab边的轴以100πrad/s的角速度匀速旋转,当线圈由图示位置转过180°的过程中,感应电动势的平均值为V;当线圈由图示位置转过90°时的瞬间感应电动势大小为V.24.(5分)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1)第一宇宙速度v1的表达式为;(2)若我国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运行轨道距地面高度为h,则该卫星的运行周期T=.25.(5分)如图所示,两根电阻可忽略的平行金属导轨右端串接一金属棒CD,闭合导线环H与导轨在同一水平面,在CD棒的左侧存在有界磁场,磁场方向垂直导轨平面向下.金属棒AB与导轨保持良好接触,并沿导轨在aa′与bb′之间做简谐运动,平衡位置在OO′.当AB处于位置时,金属棒CD的功率达到最大,当AB处于位置时,H中顺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达到最大.五.(20分)实验题.26.(5分)理想实验有时更能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如图所示,伽利略设计了一个理想实验:①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的高度;②继续减小右边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为水平面,小球要沿水平面作匀速直线运动;③减小右边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④在两个对接的斜面上,让静止的小球沿左边的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右边的斜面.(1)请将上述关于理想实验的描述按正确的逻辑顺序排列:(只要填写序号).(2)上述关于理想实验的描述中,有的属于可靠的事实,有的是理想化的推论,下列关于事实和推论的分类正确的是A.①是事实,②、③和④是推论B.②是事实,①、③和④是推论C.③是事实,①、②和④是推论D.④是事实,①、②和③是推论.27.(5分)“研究共点力的合成”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示.(1)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力.(2)(单选题)本实验采用的主要科学方法是A.理想实验法B.等效替代法C.控制变量法D.建立物理模型法(3)(多选题)实验中可减小误差的措施有A.两个分力F1、F2的大小要尽量大些B.两个分力F1、F2间夹角要尽量大些C.拉橡皮筋时,弹簧秤、橡皮条、细绳应贴近木板且与木板平面平行D.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28.(5分)在用DIS研究加速度与作用力的关系时:(1)请按实验的顺序填写下列步骤:.①用天平测小车的质量.②处理实验数据(包括画图象),归纳得出结论.③将上述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④保持小车质量不变,改变钩码的大小重复实验.⑤在轨道上放置小车并安装传感器,连接线路,将细线连接小车,跨过滑轮系住小钩码,释放小车测定加速度.⑥测量钩码的重力(作为对小车的拉力).⑦保持钩码的大小不变,改变小车质量重复实验.(2)在本实验的a﹣F图象中,若图线不过原点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29.(5分)某同学利用如图1装置研究磁铁下落过程中的重力势能与电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内阻r=40Ω的螺线管固定在铁架台上,线圈与电流传感器、电压传感器和滑动变阻器连接.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40Ω,初始时滑片位于正中间20Ω的位置.打开传感器,将质量m=0.01kg的磁铁置于螺线管正上方静止释放,磁铁上表面为N极.穿过螺线管后掉落到海绵垫上并静止(磁铁下落中受到的阻力远小于磁铁重力,不发生转动),释放点到海绵垫高度差h=0.25m.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出如图2的UI﹣t曲线.(1)磁铁穿过螺线管过程中,螺线管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最大值约为V.(2)(多选题)图象中UI出现前后两个峰值,对比实验过程发现,这两个峰值是在磁铁刚进入螺线管内部和刚从内部出来时产生的,对这一现象相关说法正确的(A)线圈中的磁通量经历先增大后减小的过程(B)如果仅略减小h,两个峰值都会减小(C)如果仅略减小h,两个峰值可能会相等(D)如果仅移动滑片,增大滑动变阻器阻值,两个峰值都会增大.六.(50分)计算题.30.(12分)一辆摩托车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30m/s,要想在3min内由静止起沿一条平直公路追上在前面1000m处以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则摩托车至少以多大的加速度起动?甲解法是:设摩托车恰好在3min时追上汽车,则at2=υt+s0,代入数据得:a=0.28m/s2.乙解法是:设摩托车追上汽车时,摩托车的速度恰好是30m/s,则υm2=2as=2a (υt+s0),代入数据得:a=0.1m/s2你认为甲、乙的解法正确吗?若错误请说明其理由,并写出正确的解题过程.31.(12分)如图所示,物体的质量为2kg,两根轻绳AB和AC(L AB=2L AC)的一端连接于竖直墙上,另一端系于物体上,在物体上另施加一个方向与水平线成θ=60°的拉力F,若要使两绳都能伸直,求拉力F的大小范围.32.(12分)航模兴趣小组设计出一架遥控飞行器,其质量m=2kg,动力系统提供的恒定升力F=28N.试飞时,飞行器从地面由静止开始竖直上升.设飞行器飞行时所受的阻力大小不变.(1)第一次试飞,飞机飞行t1=8s时到达的高度H=64m.求飞机所受阻力f的大小.(2)第二次试飞,飞机飞行t2=6s时遥控器出现故障,飞机立即失去升力.求飞机能到达的最大高度h.(3)在第(2)问基础上,为了使飞机不致坠落到地面,求飞机从开始下落到恢复升力的最长时间t3.33.(14分)如图1所示,相距为L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导轨一部分处在垂直导轨平面的匀强磁场中,OO′为磁场边界,磁感应强度为B,导轨右端接有定值电阻R,导轨电阻忽略不计.在距OO′为L处垂直导轨放置一质量为m、电阻不计的金属杆ab.(1)若ab杆在平行于斜面的恒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运动,其速度平方一位移关系图象如图2所示,图中v1和v2为已知.则在发生3L位移的过程中,电阻R上产生的电热Q1是多少?(2)ab杆在离开磁场前瞬间的加速度是多少?(3)若磁感应强度B=B0+kt(k为大于0的常数),要使金属杆ab始终静止在导轨上的初始位置,试分析求出施加在ab杆的平行于斜面的外力.2010-2011学年上海市吴淞中学高二(下)期中物理试卷(物理班)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16分)单项选择题.1.(2分)(2011•杨浦区一模)从理论上预言电磁波存在的科学家和第一次用实验证实电磁波存在的科学家,分别是()A.法拉第和赫兹B.奥斯特和麦克斯韦C.麦克斯韦和赫兹 D.麦克斯韦和楞次【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发射,知道麦克斯韦提出电磁波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而赫兹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解答】解:1864年,英国青年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在研究了当时所发现的电磁现象的基础上,建立了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并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1888年,德国青年物理学家赫兹第一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电磁波产生的了解和掌握情况,属于简单基础题目,注意平时加强积累和记忆.2.(2分)(2016春•鞍山校级期末)在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中,有极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其原因是()A.原子的正电荷和绝大部分质量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B.正电荷在原子中是均匀分布的C.原子中存在着带负电的电子D.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分析】这是因为原子核带正电荷且质量很大,阿尔法粒子也带正电荷,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和阿尔法粒子被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弹回.【解答】解:α粒子和电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它们接近时就有库仑引力作用,但由于电子的质量只有α粒子质量的,粒子与电子碰撞就像一颗子弹与一个灰尘碰撞一样,α粒子质量大,其运动方向几乎不改变.α粒子散射实验中,有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说明三点:一是原子内有一质量很大的粒子存在;二是这一粒子带有较大的正电荷;三是这一粒子的体积很小,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α粒子散射实验.对这个实验要清楚两点:一是α粒子散射实验的实验现象;二是对实验现象的微观解释﹣﹣原子的核式结构.3.(2分)(2010秋•徐汇区期末)下列物理公式中属于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是()A.a= B.T=C.I=D.B=【分析】所谓比值定义法,就是用两个基本的物理量的“比”来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的方法.比如①物质密度②电阻③场强等.一般地,比值法定义的基本特点是被定义的物理量往往是反映物质的最本质的属性,它不随定义所用的物理量的大小取舍而改变,如确定的电场中的某一点的场强就不随q、F而变.当然用来定义的物理量也有一定的条件,如q为点电荷等.类似的比值还有:压强,速度,功率等等.【解答】解:A、一般地,比值法定义的基本特点是被定义的物理量往往是反映物质的最本质的属性,它不随定义所用的物理量的大小取舍而改变,加速度与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是决定式,故A错误;B、波的周期等于波前进一个波长的时间,与波长无关,与波速也无关,只是等于两者的比值,故B正确;C、电流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之一,I=是欧姆定律的表达式,故C错误;D、磁感应强度与安培力无关,与电流元无关,只是等于两者的比值,故D正确;故选BD.【点评】比值定义法,就是在定义一个物理量的时候采取比值的形式定义.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概念在物理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比如速度、密度、压强、功率、比热容、热值等等.4.(2分)(2011•黄浦区一模)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速度变化得越大,加速度就越大B.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就越大C.只要加速度的大小保持不变,速度的方向也保持不变D.只要加速度的大小不断变小,速度的大小也不断变小【分析】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a=判断加速度与速度、速度变化量以及加速度方向与速度变化量方向的关系.当物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速度增加,当物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时,物体速度减小.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解答】解:A、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a=得速度变化得越大,时间不知道,所以加速度不一定越大,故A错误.B、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变化得越快,就表示加速度越大,故B正确.C、加速度的大小保持不变,速度的方向可以改变,比如平抛运动,故C错误.D、加速度的大小不断变小,如果物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物体速度还是要增加的,故D错误.故选B.【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加速度的物理意义,以及掌握判断速度变化与加速度的关系.5.(2分)(2012秋•怀远县校级期中)关于磁通量的概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磁通量发生变化,一定是磁场发生变化引起的B.磁感应强度越大,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也越大C.磁感应强度越大,线圈面积越大,则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也越大D.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零,但该处的磁感应强度不一定为零【分析】对于匀强磁场中穿过回路的磁通量:当回路与磁场平行时,磁通量Φ为零;当线圈与磁场平行时,磁通量Φ最大,Φ=BS.当回路与磁场方向的夹角为α时,磁通量Φ=BSsinα.根据这三种情况分析.【解答】解:A、根据磁通量Φ=BSsinα,磁通量的变化可能由B、S、α的变化引起.故A错误;B、当回路与磁场平行时,磁通量Φ为零,则磁感应强度越大,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不一定越大.故B错误;C、当回路与磁场平行时,磁感应强度越大,线圈面积越大,但磁通量Φ为零.故C错误;D、磁通量Φ为零时,可能回路与磁场平行,则磁感应强度不一定为零.故D正确;故选:D【点评】对于匀强磁场中磁通量可以根据两种特殊情况运用投影的方法求解.对于非匀强磁场,可以根据穿过回路磁感线的多少,定性分析磁通量的大小.6.(2分)(2010秋•宝山区期末)如图所示,为一质点作直线运动时的加速度a 与t的关系图象,图中斜线部分的面积S表示()A.速度B.速度的变化量C.力D.质量【分析】图象表示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由于加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可以求出△t时间内的平均加速度,然后用公式确定速度的变化量.【解答】解:根据平均加速度的定义式,得到由于加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从t1到t2时刻的平均加速度等于该段时间最大加速度和最小加速度的平均值,故速度的变化等于图中矩形的面积,也就等于小梯形的面积;故选B.【点评】本题关键是先求出从t1到t2时刻的平均加速度,然后得出矩形的面积表示从t1到t2时刻的速度改变量,而矩形的面积等于梯形面积,故梯形面积等于速度改变量.7.(2分)(2011春•宝山区校级期中)下列关于恒星演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星云中的气体和尘埃一旦紧缩成一个原恒星时,一颗新的恒星就诞生了B.恒星的燃料消耗殆尽时,它就会膨胀变成巨星或超巨星C.几个超巨星紧缩在一起时,形成了黑洞D.超巨星可能爆炸成为超新星【分析】根据恒星演化过程分析答题,星云气体与尘埃可以形成恒星,恒星燃烧殆尽可以变成巨星或超巨星,巨星爆炸可以形成超新星,超新星爆炸可以形成:黑洞、中子星、原恒星.【解答】A、宇宙间存在着大量的星级气体云﹣﹣星云,恒星就是由这些星云物质凝聚而成的,星云经过漫长的收缩演化,最终会形成一个炽热体,一颗新的恒星就这样诞生了,故A正确;B、恒星的燃料消耗殆尽时,它就会膨胀变成巨星或超巨星,故B正确;C、超新星爆炸质量最大的恒星遗留物会形成黑洞,故C错误;D、巨星或超巨星可能爆炸成为超新星,故D正确;本题选错误的,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恒星演变过程,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要注意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掌握.8.(2分)(2016•闸北区一模)在赤道上某处有一支避雷针.当带有负电的乌云经过避雷针上方时,避雷针开始放电形成瞬间电流,则地磁场对避雷针的作用力的方向为()A.正东B.正西C.正南D.正北【分析】左手定则的内容是:伸开左手,使大拇指与其余四个手指垂直,并且都与手掌在同一个平面内;让磁感线从掌心进入,并使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这时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通电导线在磁场中所受安培力的方向.【解答】解:当带有负电的乌云经过避雷针上方时,避雷针开始放电形成瞬间电流,负电电荷从上而下通过避雷针,所以电流的方向为从下而上,磁场的方向从南向北,根据左手定则,安培力的方向向西.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左手定则判断安培力的方向.二、(24分)单项选择题.9.(3分)(2011春•宝山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是利用放射线自动控制铝板厚度的装置示意图,如果工厂生产的是厚度为1mm的铝板,在α,β,γ三种射线中,你认为对铝板厚度控制起主要作用的是()A.α射线B.β射线C.射线D.以上三种射线都能控制【分析】α射线穿透本领太弱,γ射线穿透能力又太强,而β射线穿透能力β居中.【解答】解:α、β、γ三种射线的穿透能力不同,β射线不能穿过3 mm厚的铝板,γ射线又很容易穿过3 mm厚的铝板,厚度的微小变化不会使穿过铝板的γ射线的强度发生较明显变化,所以基本不受铝板厚度的影响.而β射线刚好能穿透几毫米厚的铝板,因此厚度的微小变化会使穿过铝板的β射线的强度发生较明显变化,即是β射线对控制厚度起主要作用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α、β、γ三种射线的特性,电离本领依次减弱,穿透本领依次增强,能在生活中加以利用.。
2013-2014学年上海市宝山区吴淞中学高二(上)期末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 1.(★★★★★)计算几个电阻的总电阻、合力与分力,这些处理物理问题的方法,都属于()A.类比的方法B.控制变量的方法C.等效替代的方法D.观察、实验的方法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切形式的能量间的相互转化都具有方向性B.热量不可能由低温物体传给高温物体C.气体的扩散过程具有方向性D.一切形式的能量间的相互转化都不具有方向性3.(★★★★)如图所示,是由基本门、蜂鸣器组成的三个简易控制电路,当A端输入高电势时,能使蜂鸣器发声的()A.只有(1)B.只有(2)C.只有(3)D.(1)、(2)、(3)4.(★★★★)对于欧姆定律的理解,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由I=,通过电阻的电流强度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它的电阻成反比B.由U=IR,对一定的导体,通过它的电流强度越大,它两端的电压也越大C.由R=,导体的电阻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通过它的电流强度成反比D.对一定的导体,它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它的电流强度的比值保持不变5.(★★★★)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做功与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B.自然界中存在上百万度的高温,低温的极限是0KC.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单位,就每一度的大小而言,两者是相同的D.布朗运动是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热运动6.(★★★★)密闭有空气的薄塑料瓶因降温而变扁,此过程中瓶内空气(不计分子势能)()A.内能增大,放出热量B.内能减小,吸收热量C.内能增大,对外界做功D.内能减小,外界对其做功7.(★★★)一根容易形变的弹性导线,两端固定.导线中通有电流,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当没有磁场时,导线呈直线状态:当分别加上方向竖直向上、水平向右或垂直于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时,描述导线状态的四个图示中正确的是()A.B.C.D.8.(★★★)关于E= 与E=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E=只适于真空中点电荷电场B.由E=可知,E与F成正比,与q成反比C.由F=知,是点电荷Q2在Q1处产生的场强,而是点电荷Q1在Q2处产生的场强D.由E=可知,E与Q成正比,与r2成反比二.单项选择题(共24分,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9.(★★★★)如图所示,用光滑的活塞密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现在活塞上放一重物M,当重物M与活塞接触后,活塞在下落至最低点的过程中,气体的内能将(保持气缸内气体的温度不变)()A.变大B.变小C.不变化D.先变小再变大10.(★★★★)两根长直通电导线互相平行,电流方向相同,它们的截面处于等边△ABC的A和B处,如图所示.两通电导线在C处产生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都足B 0,则C处磁场的总磁感应强度大小是()A.0B.B0C.D.2B011.(★★★)一负电荷从电场中A点由静止释放,只受电场力作用,沿电场线运动到B点,它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A、B两点所在区域的电场线分布情况可能是()A.B.C.D.12.(★★★)如图所示,线圈abcd边长分别为L 1、L 2,通过的电流为I,当线圈绕OO′轴转过θ角时()A.通过线圈的磁通量是BL1L2cosθB.ab边受安培力大小为BIL1cosθC.ad边受的安培力大小为BIL2cosθD.线圈受的磁力矩为BIL1L2cosθ13.(★★★★)如图所示,一个边长L、三边电阻相同的正三角形金属框放置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若通以图示方向的电流,电流强度I,则金属框受到的磁场力为()A.0B.ILBC.D.2 ILB14.(★★★★)如图所示,直线A和B分别为电源a、b的路端电压和电流的关系图象,设两个电源的内阻分别为r a和r b,若将一定值电阻R 0分别接到a、b两电源上,通过R 0的电流分别为I a、I b,则()A.r a=r b,I a=I b B.r a>r b,I a>I bC.r a>r b,I a=I b D.r a>r b,I a<I b t15.(★★)均匀带电的球壳在球外空间产生的电场等效于电荷集中于球心处产生的电场.如图所示,在半球面AB上均匀分布正电荷,总电荷量为q,球面半径为R,CD为通过半球顶点与球心O的轴线,在轴线上有M、N两点,OM=ON=2R.已知M点的场强大小为E,则N点的场强大小为()A.-EB.C.-ED.+E16.(★★★)如图所示为一个半径为R的均匀带电圆环,其单位长度带电量为η.取环面中心O为原点,以垂直于环面的轴线为x轴.设轴上任意点P到O点的距离为x,以无限远处为零电势,P点电势的大小为φ.下面给出φ的四个表达式(式中k为静电力常量),其中只有一个是合理的.你可能不会求解此处的电势φ,但是你可以通过一定的物理分析,对下列表达式的合理性进行判断.根据你的判断,φ的合理表达式应为()A.φ=B.φ=C.φ=D.φ=三.多项选择题(共16分,每小题4分.每小题有二个或三个正确选项.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17.(★★★★)关于磁通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穿过某一面积的磁通量为零,该处磁感应强度为零B.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大的地方,磁通量不一定很大C.在磁场中所取平面的面积增大,磁通量可能减小D.在磁场中所取平面的面积增大,磁通量总是增大的18.(★★★)在竖直平面内有一电场强度大小为E的匀强电场,将一个质量为m、电量为q的带电小球由静止开始释放,带电小球沿与竖直方向成θ角做直线运动.关于带电小球的电势能ε和机械能W的判断,正确的是()A.若θ<90o且sinθ=,则ε、W一定不变B.若45o<θ<90o且tanθ=,则ε一定减小、W一定增加C.若0<θ<45o且tanθ=,则ε一定减小、W一定增加D.若0<θ<45o且tanθ=,则ε可能减小、W可能增加19.(★★)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两根平行导电导轨,放置在斜向左上方、与水平面成60o角足够大的匀强磁场中,现给出这一装置的侧视图,一根通有恒定电流的金属棒正在导轨上向右做匀速运动,在匀强磁场沿顺时针缓慢转过30o的过程中,金属棒始终保持匀速运动,则磁感强度B的大小变化可能是()A.始终变大B.始终变小C.先变大后变小D.先变小后变大20.(★★★)在如图所示电路中,闭合电键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P 向下滑动时,四个理想电表的示数都发生变化,电表的示数分别用I.U 1.U 2和U 3表示,电表示数变化量的大小分别用△I.△U 1.△U 2和△U 3表示.下列比值正确的是()A.U1:I不变,△U1:△I不变B.U2:I变大,△U2:△I变大C.U2:I变大,△U2:△I不变D.U3:I变大,△U3:△I不变四.填空题(共20分,每小题4分.答案写在题中横线上的空白处或指定位置.)21.(★★★★)如图所示,三根彼此绝缘的导线1、2、3构成正三角形,正三角形ABC置于其正中央,且在同一平面内.若在导线1中通了如图方向的电流强度为I的电流,2和3不通电流,此时三角形ABC中的磁通量为Ф,若在三根导线中都通了如图方向的电流强度为I的电流,则三角形ABC中的磁通量为Ф;若保持三根导线中的电流强度大小不变,而把方向都改为反方向,则三角形ABC中的磁通量的变化量为 2Ф.22.(★★★)在电场中把2.0X10 -9C的正电荷从A点移到B点,电场力做功1.5X10 -7J,再把这个电荷从B点移到C点,电场力做功-4.0X10 -7J.则A、B、C三点中电势最高的是点C ,若把-1.5X10 -9JC的电荷从A点移到C点,电场力做功为 1.875X10 -7 J.-723.(★★★)一个竖直放置的半径为R的光滑绝缘环,置于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中,电场强度大小为E.有一质量为m,电量为正q的空心小球套在环上,并且qE=mg,如图所示.当小球由静止开始从环的顶端A下滑圆弧到达B位置时,小球对环的压力大小是5mg .在小球下滑到最低点C的过程中,小球的最大速度为.24.(★★★)边长为l、粗细均匀的N匝正方形线圈abcd,总质量为m,以水平方向的一边ab为轴可自由转动,线框处在方向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如图所示,当线框中通入电流I时,线框转至其平面与竖直方向成θ角时达到平衡,则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为.若可以改变磁场的方向,但通入线框的电流大小、方向不变,仍然要使该线框平衡在图示位置,则所加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的最小值为.25.(★★★)如图1所示电路中,已知电源电动势E=3V,内阻r=1Ω,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20Ω,灯泡L的U-I图线如图2所示,则可知小灯泡的电阻随电压增大而增大(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当电键K闭合后,任意移动滑片发现都不能使小灯泡完全熄灭,则此时的电路中,小灯泡可能获得的最小功率是 0.32W(0.30~0.34都对). W(本小题需要作图,请画在答题纸的图乙中).五.实验题(共24分.答案写在题中横线上的空白处或括号内.)26.(★★★)如图所示是研究电源电动势和电路内、外电压关系的实验装置,电池的两极A、B与电压表2相连,位于两个电极内侧的探针a、b与电压表1相连,R是滑动变阻器,电流表A测量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置于电池内的挡板上下移动可以调节电池内阻大小,向上移动可以使内阻减小,则当电阻R的滑臂向右移动时,电压表1的示数变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以下空格均如此);无论R的滑臂向那边移动,挡板向哪里移动,电压表1和电压表2的示数之和不变.若保持滑动变阻器R的阻值不变,将挡板向上移动,则电压表2的示数变化量△U与电流表示数变化量△I的比值变小.27.(★★)用直流玩具电动机提升砝码来测定其效率的实验中,要测定的物理量有:(用如下选项中的物理量符号来表示) HGUIt ;根据给出的数据,计算该电动机的效率为80 %.①砝码上升的高度H(1.2m);②线的长度L(1.25m);③砝码的重力G(0.75N);④电动机线圈的电阻R(2Ω);⑤电动机两端的电压U(1.5V);⑥通过电动机的电流强度I(0.15A);⑦提升砝码所用的时间t(5s);⑧电动机的转速n(20);⑨电动机的质量m(40g).28.(★★★)如图(a)所示为“用DIS描绘电场的等势线”的实验装置图,实验过程有如下操作步骤:①将其中一个探针与导电纸上的某一基准点接触,然后在导电纸上移动另一个探针,寻找若干个与此基准点的电势差为零的点,并将这些点压印在白纸上.②在一块平整的木板上,依次铺放白纸、复写纸、导电纸,用图钉固定.③合上电键.④取出白纸画出各条等势线.⑤在导电纸上放两个与它接触良好的圆柱形电极(图中A、B),并将两个电极分别与电源的正负极相连.⑥重复步骤,找出其它4个基准点的等势点.⑦用探针压印的方法把A、B的位置标记在白纸上.在两电极的连线上选取间距大致相等的5个点作为基准点,用探针把它们的位置压印在白纸上.(1)将每一步骤前的序号按正确的操作顺序填写:②⑤⑦③①⑥④;(2)该实验中,在两个电极的连线上选取间距相等的a、b、c、d、e五个点作基准点,如图(b)所示,实验中若发现a点电势低于b点电势,说明电极A与电源的负(选填“正”或“负”)极相连;(3)实验中测得a、b两点间的电压为U 1,b、c两点间的电压为U 2,则U 1大于 U 2(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9.(★★)在测定一组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备有下列器材:(A)待测的干电池(B)电流传感器1(C)电流传感器2(D)滑动变阻器R(0-20Ω,2A)(E)定值电阻R 0(2000Ω)(F)开关和导线若干某同学发现上述器材中虽然没有电压传感器,但给出了两个电流传感器,于是他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来完成实验.(1)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该同学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滑动,则电流传感器1的示数将变小(选填“变大”或“变小”).(2)图乙为该同学利用测出的实验数据绘出的I 1-I 2图线(I 1为电流传感器1的示数,I 2为电流传感器2的示数,且I 2的数值远远大于I 1的数值),则由图线可得被测电池的电动势E= 3.00 V,内阻r= 2.00 Ω.(3)若将图线的纵坐标改为 I 1R 0 I 1R 0,则图线与纵坐标的交点的物理含义即为电动势的大小.10六.计算题(共50分)30.(★★★)如图所示电路中,E=9伏,r=1欧,R 2=2欧,灯A标有“12伏,12瓦”,灯B标有“4伏,4瓦”字样,调节滑动变阻器R 1的大小,使灯B正常发光,求:(1)这时灯A的实际功率(2)滑动变阻器R 1的阻值(3)若将滑动变阻器R 1的滑片P向下滑动,试分析A、B两个灯的亮暗变化.31.(★★★★)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A穿在绝缘细杆上,杆的倾角为α,小球A带正电,电量为q,在杆上B点处固定一个电量为Q的正电荷.将A由距B竖直高度为H处无初速释放,小球A下滑过程中电量不变.不计A与细杆间的摩擦,整个装置处在真空中.已知静电力恒量k和重力加速度g,求:(1)A球刚释放时的加速度.(2)当A球的动能最大时,求此时A球与B点的距离.32.(★★★)如图所示是导轨式电磁炮实验装置示意图.两根平行长直金属导轨沿水平方向固定,其间安放金属滑块(即实验用弹丸).滑块可沿导轨无摩擦滑行,且始终与导轨保持良好接触.电源提供的强大电流从一根导轨流入,经过滑块,再从另一导轨流回电源.滑块被导轨中的电流形成的磁场推动而发射.在发射过程中,该磁场在滑块所在位置始终可以简化为匀强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其强度与电流的关系为B=kI,比例常量k=2.5X10 -6 T/A.已知两导轨内侧间距l=1.5cm,滑块的质量m=30g,滑块沿导轨滑行5m后获得的发射速度v=3.0km/s(此过程视为匀加速直线运动).(1)求发射过程中电源提供的电流强度.(2)若电源输出的能量有4%转换为滑块的动能,则发射过程中电源的输出功率和输出电压各是多大?33.(★★)如图甲所示,光滑绝缘斜面AB,高h=0.1m,底端B与一块质量为M=2kg的均匀、水平放置的绝缘平板光滑连接,平板长为L=1m,其距B端0.6m处C固定在高为R=0.5m的竖直支架上,支架的下端与垂直于纸面的固定转轴O连接,平板可绕转轴O沿顺时针方向翻转,在支架正上方有一个水平向右的有界匀强电场E.在斜面顶端A放置带正电q=1X10 -5C的很小的物体,质量为m,使其由静止滑下,沿平板进入电场,能滑过D点,并从D点飞出到水平地面上,设物体从D点飞出的水平距离为x,如图乙是x 2与E图象,重力加速度g取10m/s 2.问:(1)图乙中物体的质量m为多大?物体与平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是多大?(2)为保证不同质量物体都能滑过D点,且平板不翻转,求物体的质量的取值范围?(3)为保证不同质量物体都能滑过D点,且平板不翻转,求水平匀强电场E的大小范围?(4)平板出现漏电是常有的事情(漏电不影响电场分布),假设图乙中物体m的带电减少量△q 随在平板上滑过的长度成正比,即△q=ks(k=5X10 -6C/m),为保证物体滑到D点并且飞出的水平距离为1m,求此时匀强电场E的大小;请在图乙中画出平板漏电情况下的x 2与E图象.。
上海市吴淞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2014/4/15I.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10+12+8=30)Section A Short Conversations1. A. Doctor and patient. B. Boss and secretary.C. Teacher and student.D. Conductor and passenger.2. A. Shopping. B. Study. C. Sport. D. Food.3. A. At 7:30. B. At 7:45. C. At 8:00. D. At 8:15.4. A. 2 yuan. B. 3 yuan. C. 1.6 yuan. D. 16 yuan.5. A. The pink woolen dress.B. The blue and white woolen sweater.C. The blue and white silk dress.D. The pink silk dress.6. A. On a bus. B. In a car. C. In a lift. D. Over a phone.7. A. Nurse. B. Journalist. C. Doctor. D. Lawyer.8. A. By train. B. By car. C. By plane. D. By bus.9. A. Sewing. B. Watching TV. C. Playing golf. D. Playing Badminton.10. A. She found there were too many characters in the novel.B. She usually can’t understand the context of the novel.C. She also found the whole story difficult to understand.D. She has learned a lot from the novel.Section BDirections: In Section B, you will hear two short passages, and you will be asked three questions on each of the passages. The passages will be read twice, but the questions will be spoken only once. When you hear a question, read the four possible answers on your paper and decide which one would be the best answer to the question you have heard.Questions 11 through 13 are based on the following passage.11. A. Daniel. B. Mr. Simon. C. Officer Hitcher. D. Daniel’s two sisters.12. A. Their hard work and the sense of duty.B. Their simple life and shinning qualities.C. Their contribution to local education cause.D. Their role in advancing scientific study.13. A. Some special windows in Shanghai Library.B. A special corner in Shanghai Library.C. An activity of spreading Chinese culture.D. Some foreign branches of Shanghai Library.Question 14 through 16 are based on the following passage.14. A. $20,000 million. B. $80,000 million.C. $10,000 million.D. $100,000 million.15. A. Only their closest friends and family members. B. Their colleagues.C. Only their parents .D. All their friends.16. A. The bride and groom invite a small group of guests to hold a party.B. The bride and groom get married first and tell people later.C. The bride and groom invite some guests to travel to a special place where they hold theceremony.D. The bride and groom choose a secret place for the ceremony.Section CDirections: In Section C, you will hear two longer conversations. The conversations will be read twice. After you hear each conversation, you are required to fill in the numbered blanks with the information you have heard. Write your answers on your answer sheet.Blanks 17 through 20 are based on the following conversation.Complete the form. Write ONE WORD for each answer.Complete the form. Write NO MORE THAN THREE WORDS for each answer.II. Reading Section A (1X16=16)Directions: Read the following passage. Fill in each blank with one proper word or the proper form of the given word to make the passage coherent. Make sure that your answers are grammatically correct.The search for a missing Malaysian airliner (马来西亚航班)continued this week. The airplane (25) ________ (carry) 239 passengers and crew members disappeared on March 8th. Last Monday, Malaysian Prime Minister Najib Razak announced the flight ended in the southern Indian Ocean. "We wanted to inform you (26) ________ this new development at the earliest opportunity."Satellite records show (27) ________ Malaysia Airlines Flight 370 likely crashed in the southern Indian Ocean. Malaysian officials say the flight ended west of the Australian city of Perth.Australian Defense Minister (国防部) David Johnston describes the waters in that area as (28) ________ extremely difficult environment. "Remember, this Southern Ocean, has shipwrecked many, many sailors in our history in Western Australia. It is rough. There are 20-,30-meter waves. It is very, very dangerous, even for big ships."The Boeing 777 aircraft (29) ________ (fly) from Kuala Lumpur to Beijing at the time of its disappearance. On Tuesday, protesters marched toward the Malaysian embassy (大使馆)in Beijing. They were angry about the way Malaysian officials have reacted (30) ________ the disappearance of Flight 370. The protesters demanded more information. The same day, Malaysia Airlines officials met with reporters. They defended their decision to inform families and the world that Malaysian officials now consider the flight (31) ________ (lose).Two-thirds of the passengers were Chinese. The Australian government is easing visa and immigration rules to permit relatives to travel to Perth. The city's Chinese community has offered (32) ________ (assist) the visitors.Critics say Malaysia has been keeping information from victims' families and the media. The British satellite company Inmarsat told Malaysian officials four days after the disappearance that (33) ________ had received hourly signals from the plane. Yet the officials were said to have waited three days before acting on that information.John Goglia has investigated plane crashes for the U.S. National Transportation Safety Board. He noted Malaysia's lack of experience with air disasters."In this particular instance, (34) ________ had come out certainly seemed disconnected. It seemed like they didn't follow any of the known processes (35) ________ had been established for years and years." Other Southeast Asian countries were quick to join the search.(36) ________ they were slow to share radar or satellite information with Malaysia aboutpossible sightings (所见之物).Malaysia is in a difficult position. Some observers say it does not want to anger China. Yet China's Global Times newspaper published editorials (时评)blaming Malaysia's government.One piece read: "Malaysia (37) ________ (determine) to enter the ranks of developed countries by 2020. But (38) ________ (judge) from its handling of the MH370 incident, Malaysia's modernization will take far (39) ________ (long) than this."Malaysia has a growing tourist industry. Last year, 1.8 million Chinese visited the country.But this (40) ________ change because of Flight 370.On Thursday, China's Foreign Ministry again called for more exact information from Malaysia on the details of the search. A spokesman said he hoped Malaysia would improve its communications with China.Section B (1X10=10)A man in a wheelchair charged with causing an explosion at Beijing Capital International Airport in July told a court yesterday that the explosive he made himself to attract attention to long-unresolved complaints __41__ off by accident.Ji Zhongxing appeared at the Beijing Chaoyang District People’s Court on a special bed.He lost his left hand in the explosion and a police officer suffered __42__ burns.Prosecutors (公诉人) said Ji took a bus from his home in Juancheng County, Shandong Province, to Beijing on July 20.They said he detonated (引爆)the __43__ outside the airport’s Terminal 3arrivals exit at around 6pm.The court heard that Ji was left __44__ paralyzed (瘫痪)after being attacked by police assistants in 2005 in Dongguan, a city of the southern Guangdong Province. But his claims for compensation(赔偿)and demands for his alleged (声称的)attackers to be punished had been __45__over the past eight years and that had left him suffering from depression.Ji decided he needed to cause “chaos” (轰动) to focus public attention on his case. He made his device using gunpowder from firecrackers as he didn’t want anyone to get hurt.The court was told he had shouted a __46__ for everyone to stay away from him at the airport.Ji told the court his nervousness had set off the explosion when he tried to stop the police officer __47__ the device.“I am very sorry and regretful. I hope the court can give me a chance,” Ji said. “Disputes (纠纷) shouldn’t be __48__ in a dangerous way.”Under Chinese law, anyone found guilty of causing an explosion or endangering public security by other means, and where there are no serious consequences, faces a jail __49__ between 3 and 10 years.The court is due to __50__ its verdict (裁决) at a later date.Section C (1X15=15)Shanghai lawmakers are pushing for a plan that bans eating and drinking, among others, on the city’s Metro network.Smoking, urinating(撒尿)and begging are also to be banned with lawbreakers __51__ a maximum of 500 yuan (US$81.67) fine, according to a new Metro management regulation that is being __52__.__53__ the above, eating and drinking bans are likely to be controversial (争议). The draft plan also includes fines for stopping trains, jumping onto the tracks and getting on or off the trains by __54__.The Metro operators will first warn and then fine lawbreakers between 50 yuan to 500 yuan. “__55__ some lawmakers and citizens think it should not be included in the law, it is necessary to ban eating and drinking on trains to ensure the __56__ operation,”said Ding Wei, deputy director with the legislative affairs committee with the city’s legislative body. But Ding said 80 percent of the locals surveyed by the legislative body (立法机构) had given their support in favor of the ban.The body will review the draft and request public opinions before deciding on the final __57__ by the end of the year.The city’s Metro operator, Shanghai Shentong Metro Group, has long been asking subway riders to quit eating and drinking on the trains, but they have had very little __58__.Proposal prompts discussion.The proposal generated a lot of discussion online yesterday, with netizens asking if bottled water would also be banned under the new law. Others said the current plan offers little __59__ penalties (处罚) and fines for lawbreaker.“I think it’s funny, and even contradictory(自相矛盾),” said Jim Wang, a __60__ on the city’s Metro for years. “If the operator wants to ban food and drink __61__ on the trains, why do theyhave vending machines on the platform s?”Zhou Beihua, a member of the city’s top political advisory body, had said earlier that other big cities around the world like New York and Singapore, do not __62__ eating on the transit systems.__63__ checks at the 200-plus Metro station are not popular with commuters (上下班往返的人) __64__ it only leads to delays.But the operator and police say the checks are the only way to ensure safety of passengers and avoid __65__ goods from getting into the stations and trains.Section D (2X12=24)(A)While Jennifer was at house taking an online exam for her business law class, a monitor a few hundred miles away was watching her every move.Using a web camera equipped in Jennifer’s Los Angeles apartment, the monitor in Phoenix tracked how frequently her eyes moved form the computer screen and listened for the secret sounds of a possible helper in the room. Her Internet access was locked — remotely —to prevent Internet searches, and her typing style was analyzed to make sure she was who she said she was: Did she enter her student number at the same speed as she had in the past? Or was she slowing down?In the battle against cheating, this is the cutting edge and a key to encourage honest in the booming field of online education. The technology gives trust to the entire system, to the institution and to online education in general. Only with solid measures against cheating, experts say, can Internet universities show that their exams and diplomas are valid (有效) — that students haven’t just search ed the Internet to get the right answers.Although online classes have existed for more than a decade, the concern over cheating has become sharper in the last year with the growth of "open online courses." Private colleges, public universities and corporations are jumping into the online education field, spending millions of dollars to attract potential students, while also taking steps to help guarantee honesty at a distance.Aside from the web cameras, a number of other high-tech method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popular. Among them are programs that check students’ identities using personal information, such as the telephone number they once used.Other programs can produce unique exam by drawing on a large list of questions and can recognize possible cheaters by analyzing whether difficult test questions are answered at the same speed as easy ones.As in many university classes, term papers are scanned against some large Internet data banks for cheating.69.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best title of this passage?A. The Advantages of Online ExamsB. The High-tech Methods in Online CoursesC. The War against the Booming of Online EducationD. The Fight against Cheating in Online Education(B)People who multitask all the time may be the worst at doing two things at once, a new research suggests. The findings, based on performances and self-evaluation by about 275 college students, indicate that many people multitask not out of a desire to increase productivity, but because they are easily distracted (分心) and can’t focus on one activity. And “those people turn out to be the worst at handling different things,” said David Sanbonmatsu, a psychologist at the University of Utah.Sanbonmatsu and his colleagues gave the students a set of tests and asked them to report how often they multitasked, how good they thought they were at it, and how sensation-seeking (寻求刺激) or imperative (冲动) they were. They then evaluated the participants’ multitasking ability with a tricky mental task that required the students to do simple mathematical calculations while remembering a set of letters.Not surprisingly, the scientists said, most people thought they were better than average atmultitasking, and those who thought they were better at it were more likely to report using a cellphone while driving or viewing multiple kinds of media at once. But those who frequently deal with many things at the same time were found to perform the worst at the actual multitasking test. They also were more likely to admit to sensation-seeking and impulsive behavior, which connects with how easily people get bored and distracted.“People multitask not because it’s going to lead to greater productivity, but because they’re distractible, and they get sucked into things that are not as import ant.” Sanbonmatsu said.Adam Gazzaley, a researcher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 who was not a member of the research group, said one limitation of the study was that it couldn’t find out whether people who start out less focused towa rd multitasking or whether people’s recognizing and understanding abilities change as a result of multitasking.The findings do suggest, however, why the sensation-seeker who multitask the most may enjoy risky distracted driving. “People who are multitas king are generally less sensitive to risky situations.” said Paul Atchley, another researcher not in the group. “This may partly explain why people go in for these situations even though they’re dangerous.”70. The research led by Sanbonmatsu indicates that people who multitask ___________.A. seek high productivity constantlyB. have the poorest results in doing various things at the same timeC. are more focused when doing many things at a timeD. prefer handling different things when getting bored71. When Sanbonmatsu and his colleagues conducted their research, they ___________.A. evaluated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s of the studentsB. assessed the multitasking ability of the studentsC. analyzed the effects of the participants’ tricky m ental tasksD. measured the changes of th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ability72. According to Sanbonmatsu, people multitask because of their ___________.A. limited power in calculationB. interests in doing things differentlyC. impulsive desire to try new thingsD. inability to concentrate on one task73. From the last paragraph, we can learn that multitaskers usually___________.A. fail to react quickly to potential dangersB. go in for different tasksC. drive very skillfullyD. refuse to explain the reasons for their behavior(C)If a diver surfaces too quickly, he may suffer the bends. Nitrogen (氮) dissolved in his blood is suddenly liberated by the reduction of pressure. The consequence, if the bubbles accumulate (聚集) in a joint, is sharp pain and a bent body—thus the name. If the bubbles form in his lungs or hisbrain, the consequence can be death.Other air-breathing animals also suffer this decompression (减压) sickness if they surface too fast: whales, for example. And so, long ago, did ichthyosaurs (鱼龙). That these ancient sea animals got the bends can be seen from their bones. If bubbles of nitrogen form inside the bone they can cut off its blood supply. This kills the cells in the bone, and consequently weakens it, sometimes to the point of collapse. Fossil (化石) bones that have caved in on themselves are thus a sign that the animal once had the bends.Bruce Rothschild of the University of Kansas knew all this when he began a study of ichthyosaur bones to find out how widespread the problem was in the past. What he particularly wanted to investigate was how ichthyosaurs adapted to the problem of decompression over the 150 million years. To this end, he and his colleagues traveled the world’s natural-history museums, looking at hundreds of ichthyosaurs from the Triassic period and from the later Jurassic and Cretaceous periods.When he started, he assumed that signs of the bends would be rarer in younger fossils, reflecting their gradual evolution of measures to deal with decompression. Instead, he was astonished to discover the opposite. More than 15% of Jurassic and Cretaceous ichthyosaurs had suffered the bends before they died, but not a single Triassic specimen (标本) showed evidence of that sort of injury.If ichthyosaurs did evolve an anti-decompression means, they clearly did so quickly —and, most strangely, they lost it afterwards. But that is not what Dr Rothschild thinks happened. He suspects it was evolution in other animals that caused the change.Whales that suffer the bends often do so because they have surfaced to escape a predator(食肉动物)such as a large shark. One of the features of Jurassic oceans was an abundance of large sharks and crocodiles, both of which were fond of ichthyosaur lunches. Triassic oceans, by contrast, were mercifully shark- and crocodile-free. In the Triassic, then, ichthyosaurs were top of the food chain. In the Jurassic and Cretaceous, they were prey (猎物) as well as predator — and often had to make a speedy exit as a result.77. Rothschild might have concluded that ichthyosaurs ______.A. evolved an anti-decompression means but soon lost itB. gradually developed measures against the bendsC. died out because of large sharks and crocodilesD. failed to evolve an anti-decompression meansSection E(2x4=8)(D)Read the passage carefully. Then answer the questions or complete the statements in the fewest possible words.Jean Paul Getty was born in 1892 in Minneapolis, Minnesota. He turned millionaire when he was only 24. His father was wealthy, but he did not help his son. Getty made his millions alone. He made his money from exploiting oil. He owned Getty Oil and over 100 other companies. The Fortune magazine once called Getty “the richest man in the world.”But money didn’t bring his family happy. He married five times and divorced five times. He had five children but spent little time with them. None of Getty’s children had very happy lives.Getty loved to make money and loved to save it. In spite of his great wealth, Getty was miser. Every evening, he wrote down every cent he spent that day. He even put pay telephone in the guest’s bedrooms in his house so he could save money on phone bills.In 1973, kidnappers took his 16-year-old grandson, and demanded a large amount of money for his safe return. Getty’s son asked his father for money to save his child. But Getty refused. The kidnappers were merciless and Getty’s son made repeated request s for help from his father. Finally, Getty agreed to lend the money, but at 4 percent interest.Getty started a museum at his home Malibu, California. He bought many important and beautiful pieces of art for the museum. When Getty died in 1976, the value of the collection in the museum was $1 billion. He left all his money to the museum. After his death, the museum grew in size. Today i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useums in the United States. Getty made a large fortune in his life, but he gave his money to the art world because he wanted people to learn about and love art.(Note: Answer the questions or complete the statements in NO MORE THAN 10 WORDS)78. Getty was a self-made (白手起家的) man, and he earned sums of money by ___________ foroil.79. Regardless of the fact that Getty had lots of money, he was _____________.80. What did the kidnappers do to Getty’s family?81. What does the author want to tell us about Getty in the last paragraph?I. Translation (4+4+4+5+5=22)1. 你越仔细,你犯的错误就越少。
2013-2014学年上海市宝山区吴淞中学高二(上)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1.(★★★★)气体内能是所有气体分子热运动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其大小与气体的状态有关,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与分子间势能分别取决于气体的()A.温度和体积B.体积和压强C.温度和压强D.压强和温度2.(★★★★)某自动控制车间的技术人员设计了一个简单的报警器电路图,满足下列哪个条件,该报警器将发出警报声()A.S1断开,S2闭合B.S1闭合,S2断开C.S1、S2都断开D.S1、S2都闭合3.(★★★★)如图所示,螺线管中通有电流.如果在图中的a、b、c三个位置上各放一个小磁针,其中a在螺线管内部,则()A.放在a处的小磁针的N极向左B.放在b处的小磁针的N极向左C.放在c处的小磁针的S极向右D.放在a处的小磁针的N极向右4.(★★)如图所示,两个同心放置的共面金属圆环a和b,一条形磁铁穿过圆心且与环面垂直,用穿过两环的磁通量φa和φb大小关系为()A.φa<φb B.φa>φb C.φa=φb D.无法比较5.(★★★★)下列有关温度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小B.温度低的物体,其分子运动的平均速率也必然小C.做加速运动的物体,由于速度越来越大,因此物体分子的平均动能越来越大D.0℃的铁和0℃的冰,它们的分子平均动能相同6.(★★)额定电压都是110V,额定功率P A=100W、P B=40W的电灯两盏,若接在外电压是220V的电路上,使每盏电灯均能正常发光,且电路中消耗的功率最小的电路是下列图所示的()A.B.C.D.7.(★★★★)关于静电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电场中某点的电势为零,则该点的电场强度一定为零B.电荷在电场中电势高的地方电势能大,在电势低的地方电势能小C.根据公式U=Ed 知,在匀强电场中两点间的距离越大,电势差就越大D.正电荷从电势高的点运动到电势低的点,电势能一定减少8.(★★★)静电复印是静电现象的一种应用.其中心部件是一个硒鼓,硒在没有光照射时是很好的绝缘体,受到光照后会立刻变为导体.工作时,先将硒鼓接地,并充电使其表面带上正电荷,然后通过光学系统的工作,将原稿上的字迹投影在硒鼓表面,如图所示,硒鼓上字迹的静电潜像是没有光照射到的地方,即原稿字迹的影,则硒鼓表面的带电情况是()A.静电潜像部分将保持正电荷,其余部分正电荷被导走B.静电潜像部分将出现负电荷,其余部分正电荷被导走C.静电潜像部分正电荷被导走,其余部分将保持正电荷D.静电潜像部分负电荷被导走,其余部分将保持正电荷二.单项选择题(共24分,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 9.(★★★)下列关于分子力和分子势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B.当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C.当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D.当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减小10.(★★★)如图,E为内阻不能忽略的电池,R 1、R 2、R 3为定值电阻,S 0、S为开关,V与A分别为电压表与电流表.初始时S 0与S均闭合,现将S断开,则()A.V的读数变大,A的读数变小B.V的读数变大,A的读数变大C.V的读数变小,A的读数变小D.V的读数变小,A的读数变大11.(★★★)静电除尘器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高效除尘器.某除尘器模型的收尘板是很长的条形金属板,图中直线ab为该收尘板的横截面.工作时收尘板带正电,其左侧的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粉尘带负电,在电场力作用下向收尘板运动,最后落在收尘板上.若用粗黑曲线表示原来静止于P点的带电粉尘颗粒的运动轨迹,下列4幅图中可能正确的是(忽略重力和空气阻力)()A.B.C.D.12.(★★★)如图所示,条形磁铁放在水平桌面上,在其正中央上方固定一根长直导线,导线与条形磁铁垂直.当导线中通以垂直纸面向里的电流时,用F N表示磁铁对桌面的压力,F 静表示桌面对磁铁的摩擦力,则导线通电后与通电前受力相比较是()A.F N减小,F静=0B.F N减小,F静≠0C.F N增大,F静=0D.F N增大,F静≠013.(★★★)如图所示,实线为电场线,虚线为等势面,相邻两等势面间的电势差相等,一个正电荷在等势面L 3处的动能为20J,运动到等势面L 1时的动能为零;现取等势面L 2为零电势参考平面,则当此电荷的电势能为4J时,它的动能为(不计重力及空气阻力)()A.16JB.10JC.6JD.4J14.(★★★★)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a、b、c处,各有一条长直导线垂直穿过纸面,导线中通有大小相等的恒定电流,方向如图.过c点的导线所受安培力的方向()A.与ab边平行,竖直向上B.与ab边平行,竖直向下C.与ab边垂直,指向左边D.与ab边垂直,指向右边15.(★★★★)如图所示为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E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当t=0时,在此匀强电场中由静止释放一个带电粒子,设带电粒子只受电场力的作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带电粒子将始终向同一个方向运动B.2s末带电粒子回到原出发点C.3s末带电粒子的速度不为零D.O~3s内,电场力做的总功为零16.(★★★)如图所示的两条图线分别表示同一电源的内阻发热功率P r以及电源的总功率P随干路电流I的变化图线,其中抛物线OBC为电源的内阻发热功率P r随干路电流I的变化图线,直线OAC为电源的总功率P随干路电流I的变化图线.若线段AB对应的横坐标为2A,那么图象中线段AB所表示的功率差以及电流I=2A时所对应的外电阻分别为()A.6W 0.5ΩB.2W 0.5ΩC.2W 0.1ΩD.4W 0.3Ω三.多项选择题(共16分,每小题4分.每小题有二个或三个正确选项.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17.(★★★★)下列关于布朗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B.液体温度越高,悬浮粒子越小,布朗运动越剧烈C.布朗运动是由于液体各部分的温度不同而引起的D.布朗运动是由液体分子从各个方向对悬浮粒子撞击作用的不平衡引起的18.(★★★★)铅蓄电池的电动势为2V,这表示()A.电路中每通过1C电荷量,电源把2J的化学能转变为电能B.无论接不接入外电路,蓄电池两极间的电压都为2VC.蓄电池在1s内将2J的化学能转变为电能D.蓄电池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本领比一节干电池(电动势为1.5V)的大19.(★★★★)在磁感应强度为B 0,方向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水平放置一根长通电直导线,电流的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如图所示,a、b、c、d是以直导线为圆心的同一圆周上的四点,在这四点中()A.b、d两点的磁感应强度相同B.a、b两点的磁感应强度不同C.c点的磁感应强度的值最小D.b点的磁感应强度的值最大20.(★★)如图所示,A、B两点固定两个等量正点电荷,在A、B连线的中点C处放一点电荷(不计重力).若给该点电荷一个初速度,方向与AB连线垂直,则该点电荷可能的运动情况为()A.往复直线运动B.匀变速直线运动C.加速度不断减小,速度不断增大的直线运动D.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速度不断增大的直线运动四.填空题(共20分,每小题4分.答案写在题中横线上的空白处或指定位置.)21.(★★★)B:如图中竖直方向的平行线表示匀强电场的电场线,但未标明方向.电场中有一个带正电荷的微粒,电量为10 -5C,若该带电微粒仅受电场力的作用,从M 点运动到N点时,动能减少了10 -3 J,则该电荷运动轨迹应为虚线 b .(选“a”或“b”);若M点的电势为-100V,则N点电势为 0 V.22.(★★★)电路中E=3V,r=0.5Ω,R 0=1.5Ω,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10Ω.(1)在变阻器的阻值R= 2Ω时,变阻器上消耗的功率最大.(2)在变阻器的阻值R= 0 时,定值电阻R 0上消耗的功率最大.23.(★★★)一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方向水平向右,一面积为S的矩形线圈abcd如图所示放置,平面abcd与竖直方向成θ角,此时通过线圈的磁通量为BScosθ.将abcd绕ad轴转180o角,则穿过线圈平面的磁通量的变化量为 2BScosθ.24.(★★★)如图所示电路中,M为直流电动机,其线圈电阻为r M=1.0Ω,电池组电动势 E=42V,内阻r=1.0Ω,保护电阻R=20Ω,电动机正常工作时,电压表示数为21V,则此时电动机消耗的电功率为 21 W,电动机输出的机械功率为 20 W.25.(★★★)如图所示,均匀带电圆环的总电量为Q,环的半径为b,在轴线上距环心为a处有一点,圆环上的电荷在这一点产生的总场强大小为.五.实验题(共26分.答案写在题中横线上的空白处或括号内.)26.(★★★)在“用单分子油膜估测分子大小”实验中,(1)某同学操作步骤如下:①取一定量的无水酒精和油酸,制成一定浓度的油酸酒精溶液;②在量筒中滴入一滴该溶液,测出它的体积;③在蒸发皿内盛一定量的水,再滴入一滴油酸酒精溶液,待其散开稳定;④在蒸发皿上覆盖透明玻璃,描出油膜形状,用透明方格纸测量油膜的面积.改正其中的错误:②在量筒中滴入N滴溶液③在水面上先撒上痱子粉.(2)若油酸酒精溶液体积浓度为0.10%,一滴溶液的体积为4.8X10 -3ml,其形成的油膜面积为40cm 2,则估测出油酸分子的直径为 1.2X10 -9 m.-927.(★★★★)用多用电表的欧姆挡测量一未知电阻的阻值,若将选择倍率的旋钮拨至“X100Ω”的挡时,测量时指针停在刻度盘0Ω附近处.为了提高测量的精确性,有下列可供选择的步骤:A.将两根表笔短接B.将选择开关拨至“Xl KΩ”挡C.将选择并关拨至“X10Ω”挡D.将两根表笔分别接触待测电阻的两端,记下读数E.调节调零电阻,使指针停在0Ω刻度线上F.将选择开关拨至交流电压最高挡上将上述中必要的步骤选出来,这些必要步骤的合理的顺序 C、A、E、D、F (填写步骤的代号);若操作正确,上述D步骤中,指针偏转情况如图所示.则此未知电阻的阻值Rx=160Ω.28.(★★★)用伏安法测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E和内电阻r,所给的器材有:(A)电压表:0-3-15V;(B)电流表:0-0.6-3A;(C)变阻器R 1(总电阻20Ω);(D)变阻器R 2(总电阻100Ω);以及电键S和导线若干.(1)电压表量程选用 0-3V ,电流表量程选用 0-0.6A ,变阻器选用.(2)在右边的方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3)如图所示的U-I图上是由实验测得的7组数据标出的点,请你完成图线,并由图线求出:E= 1.52 V,r= 0.55 Ω.(4)若只选用两组数据,用欧姆定律算出E、r,有可能误差较大;若选用第 5 组和第6 组数据误差最大.六.计算题(共48分)29.(★★★)如图所示,PQ和MN为水平、平行放置的金属导轨,相距1m,导体棒ab跨放在导轨上,棒的质量m=0.2kg,棒的中点用细绳经滑轮与物体相连,物体质量M=0.3kg,棒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2T,方向竖直向下,为了使物体匀速上升,应在棒中通入多大的电流?方向如何?30.(★★★)图是一种家用电熨斗的电路原理图(额定电压为220V),R 0是定值电阻,R是可变电阻(调温开关),其电阻值均不受温度影响.(1)该电熨斗温度最低时的耗电功率为121W,温度最高时的耗电功率为484W,求R 0的阻值及R的阻值变化范围.(2)假定电熨斗每秒钟散发的热量q跟电熨斗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关系如右图所示,现在温度为20℃的房间使用该电熨斗来熨烫毛料西服,要求熨斗表面温度为220℃,且保持不变,问应将R的阻值调为多大?31.(★★★)质量都是m的两个完全相同、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小球A、B分别用长l的绝缘细线悬挂在同一水平面上相距为2l的M、N两点,平衡时小球A、B的位置如图甲所示,线与竖直方向夹角α=30o,当外加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时,两小球平衡位置如图乙所示,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也为α=30o,求:(1)A、B小球电性及所带电荷量Q;(2)外加匀强电场的场强E.32.(★★★)如图所示,一电荷量q=3X10 -5C带正电的小球,用绝缘细线悬于竖直放置足够大的平行金属板中的O点.电键S合上后,当小球静止时,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α=37o.已知两板相距d=0.1m,电源电动势ɛ=15V,内阻r=0.5Ω,电阻R 1=3Ω,R 2=R2,已知sin37o=0.6,cos37o=0.8.求:3=R 4=8Ω.g取10m/s(1)电源的输出功率;(2)两板间的电场强度的大小;(3)带电小球的质量.。
上海市吴淞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文)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18分,每小题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时,以下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研究 “嫦娥”二号飞船调整飞行姿态时,飞船可视为质点 B .计算火车从北京开往上海的所用时间时,火车可视为质点
C .观察"辽宁舰"航空母舰上的"歼15"战斗机起飞时,可以把航空母舰看做质点
D .研究自行车的运动时,因为车轮在转动,所以无论什么情况下,自行车都不能看成质点
2. 恒星的寿命取决于( )
A .体积
B .质量
C .温度
D .物质成分
3、在真空中,将苹果和羽毛同时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下列频闪照片中符合事实的是( )
4.卢瑟福通过对a 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 ) A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B .原子核内有中子存在 C .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 D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5.关于匀速直线运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由公式v=x /t 可知,速度v 与位移x 大小成正比,与时间t 成反比
B .由公式v=x /t 可知,时间t 越小,速度v 越大
C .由公式v=x /t 可知,位移x 越大,速度v 也越大
D .对于一个确定的匀速直线运动来说,x /t 这一比值保持不变
6.质量为m 的物体A 在地球表面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大小为F ,质量为m 2的物体B 离地面高度等于地球半径,物体B 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大小为( ) A .F 2 B .F C .
2F D .4
F
二、单项选择题(共18分,每小题3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0.在田径运动会的100m比赛中,测得某一运动员5s末瞬时速度为10.3m/s,10s末到达终点的瞬时速度为10.1m/s。
则他在在此比赛中的平均速度为()
A.10 m/s B.10.1 m/s C.10.2 m/s D.10.3 m/s
11.一辆汽车以12m/s的速度行驶,遇到紧急情况,司机刹车,使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若制动后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6 m/s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开始刹车经3秒,汽车的速度大小为6 m/s
B.开始刹车经3秒,汽车的位移大小为9m
C.开始刹车经3秒,汽车的位移大小为12m
D. 汽车在开始刹车3秒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6 m/s
12.如图所示,光滑的球A在斜面上,被竖直挡板挡住而处于静止状态,关于球A所受的弹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A物体仅受一个弹力作用,弹力的方向垂直斜面向上
B.A物体受两个弹力作用,一个水平向左,一个垂直斜面向右下
C.A物体受两个弹力作用,一个水平向右,一个垂直斜面向左上
D.A物体受三个弹力作用,一个水平向右,一个垂直斜面向上,一个
竖直向下
15.足够大的光滑水平面上一小球处于静止状态。
某时刻开始受到一个向南的1 N水平外力作用,经1 s钟该力变为向北而大小不变,再过1 s又变为向南而大小不变,如此往复变化,经100 s钟后撤去外力,该小球的运动情况是()
A.先向南运动,后向北运动,如此往复,最后停在原处
B.先向北运动,后向南运动,如此往复,最后停在原处
C.始终向南运动
D.始终向北运动
三、填空题(共24分,每小题4分)
16.到了18世纪末,人们开始思考不同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一些科学家相信电与磁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经过艰苦细致地分析、试验,发现了电生磁,即电流的磁效应;发现了磁生电,即电磁感应现象。
17.天然放射性元素放出的α、β、γ三种射线的贯穿本
领各不相同,图1为这三种射线贯穿物体情况的示意
图,①、②、③各代表一种射线,则①为射线,
它的贯穿本领很弱;③为射线,它的贯穿本领很强
18.一名攀岩运动员在登上陡峭的峰顶时不小心轻轻碰落了一块石头,经历8s后他听到石头落到地面,请你计算出这个山峰的高度为 m及石头在最后1s下落的高度为m.(不计声音传播的时间.g=10m/s2)
19.如图所示,为了用一个与竖直方向间夹角α=30°的斜向推力F,能使一块重G=100N的物体贴着光滑的竖直墙面匀速上行,则推力F=______,此时墙面受到的压力N=______.
10
t/s
10
5 15
20.一个质量为2kg 的物体在合外力F 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运动。
合外力F 随时间t 变化的关系如图示,则物体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 速度达到最大值的时刻是 .
21.如图,边长为l 的正方形金属线框,以一定的速度进入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线框平面始终与磁场方向垂直。
当线框恰好有一半进入磁场时,穿过该线框的磁通量为 ,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为 (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
四、综合应用题(共40分) 22.作图
(1)作图题:画出图中静止杆M 受到的弹力的示意图(2分)
(
2)根据图1
所示的位移时间图像,在图
2中作出相应的速度时间图像:(3分)
条形 磁铁
23.在探究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时,做了下面实验(下右图):由线圈,电流表构成的闭 合回路。
条形磁铁提供磁场。
请填写观察到现象:(8分)
由这个实验可以得出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是: 。
24.(9分)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汽车,第1s 内通过0.4m 位移,问:
(1)汽车在第1s 末的速度为多大? (2)汽车在第2s 内通过的位移为多大? (3)汽车在2s 内的平均速度为多大?
25、(8分)如图,轻绳OA 一端系在天花板上,与竖直线夹角37°,轻绳OB 水平,一端系在墙上,O 点处挂一重为40N 的物体.(cos37°=0.8, sin37°=0.6) (1)求AO 、BO 的拉力各为多大?
(2)若AO 、BO 、CO 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均为100N ,则所吊重物重力最大不能超过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