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复习课教案(星港刘桂玲)
- 格式:doc
- 大小:85.00 KB
- 文档页数:6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教案教与学过程【导入新课】外交是智者的游戏,是妥协的艺术,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
让我们翻开历史的长卷,领略新中国外交家的智慧和风采,感悟新中国实力的提升。
下面我们一起走进八年级下册第十五、十六课,复习新中国的外交。
回顾近代历史,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用坚船和厉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旧中国饱受了落后挨打的屈辱。
正如外交家周恩来所评价的那样:中国近代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是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的外交,是跪着办外交的。
(幻灯片:旧中国的外交)旧中国的外交特点:不独立、不平等、屈辱学生展示屈辱的外交史实及原因。
然而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幻灯片)一扫过去百年“屈辱外交”的历史,完成了开拓、突破、腾飞的蜕变,(幻灯片)在国际舞台上站稳脚跟,在外交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今天我们将开展一次图片展,一起来回顾新中国外交走过的历程。
师:此次图片展览共分三个展厅。
一、50年代的外交成就 ---开拓(幻灯片:第一展厅—开拓厅)过渡:要了解新中国的外交,让我们先来了解当时新中国成立时面临的是怎样国内外环境。
1.(幻灯片)分析国内外形势:中国面临严峻的局势国际:美国敌视扼杀政策(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国内:军事压力(战争尚未结束,国民党负隅顽抗、威胁人民政权);经济形势十分严峻(财政困难、生产下降、生活困苦)国际关系的特点:以苏年为首的过渡:那么,在这样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外交崭露头角取得了哪些成就?1.师:多媒体展示五十年代的外交图片史实。
周恩来总理亲笔书写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恩来总理会晤印度总理尼赫鲁晤印度总理尼赫鲁倡导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 . 学生总结五十年代的外交成就。
中印政府总理会谈,中方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发挥建设性作用;万隆会议就不同社会臸度和意识形态国家间的合作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外交成就南召县皇路店镇一初中李超2013年6月14 外交成就一、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
2、掌握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改善过程中的三件大事。
3、掌握上海APEC会议的时间、届次、主题及意义。
(二)、能力目标列举和分析70年代中国对外关系的重大发展的史实,培养学生概括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新中国外交事业的成就,认识到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及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作用。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学习、使祖国的明天更美好的使命感。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美建交;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教学难点:1、中美关系在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
2、我国外交事业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三、学习过程(一)板书课题,出示目标。
(二)自学提示(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80-81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出席亚非会议”两个内容,回答下面问题。
(时间5分钟)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意义?2、说出“求同存异”方针提出的背景、含义和作用。
合作探究:小组讨论新中国和旧中国的外交成就和外交地位有何不同?为什么会这样?教师点拨:新中国在国际上确立起独立自主形象,是中国共产党人与帝国主义的干涉破坏进行了复杂斗争的结果,表现了中国共产党把民族利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的非凡气度。
课堂检测:1、下列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D )A.在国际上产生很深远的影响B.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C.在与印度等国家的交往中多有体现D.只适用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2、2006年新年来临之时,胡锦涛主席发表了题为《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新年贺词,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这与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的哪一原则的基本思想保持了一致?( C )A.一国两制 B.民族区域自治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科教兴国战略3、在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并得到与会各国代表普遍赞同的方针是( B )A、独立自主B、求同存异C、经济合作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自学提示(二):请同学们阅读教材81-82页“重返联合国与中美建交”回答下面问题。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总复习》教学设计【考纲要求】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重要内容,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2、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
【教学策略】本专题主要讲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线索清楚,可以用表格让学生先回忆之前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热情,教师适当的提醒。
主要教学策略有:1、问题教学法:问题贯穿教学的始终,调动学生的思维,温故知新。
2、情境教学法:教师将问题设置成一定的情境,引导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整理材料的能力。
【学情分析】外交成就一直是重点学习内容,但毕竟过去了近一年的时间,好多学生记忆不清楚,曾经记忆十分熟练的知识要重新捡起来也不是件难事,只要用心。
所以复习中教师要利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基础知识的记忆、必要的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
【设计思路】本专题的设计主要从以下几分角度出发:1、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的提问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考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情景教学将专题的重难点凸现出来,又将时事热点和历史知识结合起来。
3、讲练结合,巩固复习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先让学生自己回忆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完成下列表格。
【测一测】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完成下表【想一想】教师带着学生回忆每一个外交事件,并利用课件出示相关事件的图片,进行讲解。
1.请你对新中国的主要外交事件进行整理分期。
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成就: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成就:2.弱国无外交,新中国成立之前,我们的外交就是一段屈辱的历史,请你结合学过的知识,举例说明一下。
新中国的外交和之前有什么不同?参考答案:新中国成立后,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有能力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利益,摆脱了被其他国家欺辱的历史,跟旧中国的孱弱和屈辱有着本质的不同。
3.(1)上图是1949—2009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新中国出现第二次建交高峰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它的出现有什么时代的背景?A.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B.国际形势的变化(2)温家宝总理曾说“中美关系是中国最重要的外交关系,它不仅关系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在一定意义上也超过两国的范围……”你认为中美之间如何才能处理好这个“最重要的外交关系”?参考答案:1.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相互尊重、平等对待;2.应和平相处,加强交流与合作;3.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美国应坚持一中原则;4.加强在国际事务和重大问题上的沟通与协调,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第14课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教学目标】1、识记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2、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和建国初期的国际环境,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
【重点难点】重点: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
难点:建国初期制定外交方针的依据。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通过上一个单元学习,我们了解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不断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和促进祖国统一,于此同时新中国还积极开展对外交往。
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授内容】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一组图片。
(多媒体展示材料)图片1: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时的情景;图片2: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时的情景;图片3:袁世凯政府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的情景;材料4:1946年蒋介石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情景。
师:看了上面四幅图片,同学们对旧中国的外交有何认识?生:讨论发言.师总结:同学们刚才的回答很好,旧中国实行的是屈辱的外交,那么新中国实行了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取得的哪些成就呢?学习了今天的内容,我们就会对这些问题有了明确的答案。
[多维互动主题探究]主题探究一:建国初期的外交形势师: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面临着什么样的国际环境呢?(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讨论新中国外交的有利条件、不利条件和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
)生:回答略.师总结同时多媒体展示要点:1.有利形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削弱欧亚人民民主国家的出现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2.不利形势: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充满敌意美国对新中国封锁、孤立、包围3.特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师:新中国就是在这样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开展自己的外交活动.为了维护中国的主权和尊严,为了中华民族的利益,新中国制定了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方针?主题探究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多媒体展示)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共同纲领》材料二: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的惟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
复习课:新中国的外交成就作者:合肥46中周泽龙来源:发布时间:2011年04月18日点击数:5【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各个历史时期外交工作都取得了重大成就。
2、引导同学结合教材,了解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发挥重要作用等。
3、培养同学收集资料的能力以及根据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课前布置同学熟悉教材,初步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2、老师引导同学收集和整理材料,学会处理材料、解决问题。
3、帮助同学通过多种方式(试题)应用所学的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新中国成立后,结束了近代以来屈辱外交的历史。
中国逐渐走上世界舞台,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国际上展示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
充分感受我们的民族自豪感。
2、培养同学自主探究和合作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难点:正确认识和理解我国的外交原则;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大意义;中国在多极化世界格局中的重要作用。
【教材分析】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期积极开展外交活动,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大会圆满成功。
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尼克松访华、中美建交,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
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伴随着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大大提高,我国在多极化世界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
香港和澳门回归、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08年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等,充分展示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大国形象。
【学情分析】同学们在以前学习过程中,已经初步掌握了相关的基础知识。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教学目标1、说出人民海军、人民空军和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的史实。
系统条理地说出建国以来的外交成就。
2.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
了解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了解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史实。
3.以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等史实为例,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
2、能够分析新中国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
3、认识到科技强军的重要性;认识到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是我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
教学重点:系统、条理地说出新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
教学难点:新中国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
教学方法:问题研讨法,讨论法,讲述法,讲解法教学用具:教材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播放歌曲《五星红旗》二、明确目标、自主复习1、钢铁长城2、新中国的外交历程(1)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的和平外交。
(2)70年代的外交成就中日建交:年,日本首相访华,两国正式建交(3)新时期的外交成就三、及时巩固,及时强调易错易混的问题1.我国的外交政策是()。
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2.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被称为“梅开三度”这指的是()()()3.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指()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是指()四、典型剖析,热点透视(2013·重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常称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冷战开始后,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琉球群岛占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美军在冲绳建有120多处军事基地。
美国在制定对日政策时,将琉球置于自己托管之下。
1953年,美国琉球政府发布“第27号令”,将中国钓鱼岛非法划入琉球托管区域。
尼克松时代美国在亚太地区实行战略收缩,1971年6月美日签署协议,擅自把琉球和钓鱼岛的“施政权)交予日本。
美国无视中国领土主权的行为,引起中国政府和全球华人的强烈反对。
——据2012年9月12日人民日报《钓鱼岛争端的由来》等整编材料二 2012年8月23日,美国再次作出钓鱼岛适用美日安保条约的表态。
第四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十四课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教案)课标要求:1。
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学习·探究区课前自学课堂互动【主干知识】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1.背景(1)两大阵营的严重对立。
(2)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企图扼杀新中国。
2.政策: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方针(1)“另起炉灶”.(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3)“一边倒”。
4.成就(1)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2)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成就:可以概括为“一个高潮、一个原则、两个会议、三大政策”来识记。
“一个高潮”指同苏联等17国建交;“一个原则”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两个会议”指日内瓦会议与万隆会议;“三大政策”指“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政策。
材料问题:(1)观察图一,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怎样的国际形势?对此,新中国推行怎样的外交政策予以应对?(2)图二反映了当时中苏两国怎样的国家关系?这一做法有何重要历史意义?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1.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目的: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3)意义①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②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2.参加日内瓦会议(1)召开目的:为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2)召开:1954年在瑞士的日内瓦举行。
(3)意义: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印度支那”释义:是指中南半岛,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三个国家,二战前为法国的殖民地.由于新航路开辟之后,欧洲人普遍认为亚洲只有两个国家,即中国和印度,所以对印度和中国的“结合部”,即中南半岛,称为印度支那。
5·3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中国开展的多边外交活动。
2、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3、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以及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做出的努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中国开展的多边外交活动。
难点: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与邓小平关于战争与和平科学判断的关系.【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本单元前面两课的内容,我们来回顾新中国建国初期以及70年代外交事业的成就.新中国的外交充满了艰辛,也闪耀着智慧。
从建国初年冲破西方国家封锁,中国以独立自主的崭新外交姿态登上世界舞台,到70年代打开外交新局面,我们感受到了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共和国第一代领导人杰出的外交才能,以及他们为中国外交事业做出的努力.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外交事业也进入了全方位的外交时代。
下面我们就一起领略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风云。
新课讲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需要,对外政策作了重大调整。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体现在哪些方面)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突出反映在两个转变上。
第一是对战争与和平的看法上。
过去,我们一直强调战争威胁。
(打出第一节引用的《共同纲领》内容的投影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改变了这种看法,(让学生阅读教材中引用邓小平关于战争的看法)为什么?美、苏两国军事实力相当,谁也不敢轻易发动战争.更重要的是全世界人民希望和平,反对战争,和平的因素超过战争的因素。
因此有可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避免战争。
这种认识转变充分说明我党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邓小平还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论断。
(打出邓小平“现在世界上真正的问题,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的投影片)请同学们举出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难点、热点问题来证明邓小平这一论断.这些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和平和发展问题.和平与发展是世界潮流。
第14课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内容标准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及外交方针的主要内容;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识记周恩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的有关知识,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以及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作用。
了解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简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及意义。
理解中美关系改善的背景,掌握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基本步骤,探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历史影响。
了解中日建交的背景,理解它与中美关系改善之间的相互关系。
探讨中美关系与中日建交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利用影视、图片、文字等材料,创设情景,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对信息作分析思考。
对一些问题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通过团结协作体验知识的获取和思维的扩大,学会运用比较法思考历史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影响不断加强,为世界和平、正义与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激发爱国热情。
认识独立自主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方针,它贯穿于新中国外交的各个领域。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体会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感受他们在外交活动中展现出来的人格魅力。
通过对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重大成就的学习,认识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并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以及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明白“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国”的道理,进一步形成开放意识。
教学策略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结合初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确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中美关系正常化及中日建交为本课教学重点。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八下(15-16课)复习课学案【知识网络】 相应背景:世界格局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0世纪50年代外交 互相尊重 、互不、互不 、、会议:周恩来提出“ ”方针新中国的外交 重大突破之一:成 就 20世纪70年代外交 重大突破之二: 重大突破之三:在上海成功举办 会议( 年) 改革开放后的外交 中国加入WTO ( 年)【实战演练】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选项代号填入前面的括号内)1.【 】周恩来与印度、缅甸总理共同倡导,被大多数国家接受,并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 基本准则的是: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C .“求同存异”D .资源共享,优势互补2.【 】万隆会议期间,菲律宾外长罗慕洛高度评价周恩来总理的讲话:“这个演说是出色的、和解的,表现了民主精神。
”他这样说的原因是:A .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B .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C .会议讨论了亚非国家发展问题D .会议反对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3. 【 】有人用“梅开三度”来形容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的外交成就,你认为“梅开三度”不包括:A .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B .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C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D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4. 【 】1972年,中美领导人实现了跨越太平洋、穿越20多年时空的历史性握手,推动了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这位美国总统是:A.基辛格 B.克林顿 C.尼克松 D.布什二、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请填入前面的括号内)5.【】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6.【】在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新中国正式加入联合国,成为其重要的一员。
7.【】1972年美国尼克松总统访华,两国在北京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8.【】2001年我国在上海成功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会议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3、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教学目标】1.识记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和表现,把握外交政策调整的内涵和基本依据,归纳在新外交政策指导下取得的成就。
2.了解中国在联合国与地区性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理解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所作出的努力,认识外交政策调整的影响和作用.3.从外交政策的调整中感悟新中国国力的强盛。
4.深入认识和体会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新时期的发展、深化和丰富.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5.认识外交战略是国家总体战略和各项事业的需要。
中国只有增强综合国力,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外交事业才会有坚实的基础和坚强的后盾。
增强坚持改革开放、面向世界和未来、顺应历史潮流发展的现代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难点: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内涵【教学过程】导入:学生回顾概述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的外交成就,导入新课。
教学新授:外交政策的调整原因: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内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表现:(1)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看法的变化;(2)强调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3)奉行不结盟政策;(4)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建议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本以及所收集的资料,讨论分析:①、新时期中国对外政策调整的原因,认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两大主题,霸权主义是战争的根源。
②、对比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政策和新时期的政策,真正了解调整的政策的内涵及其制定的基本依据.史料链接:材料一:1988年12月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说:“世界上现在有两件事情可做,一个是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一个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我们应当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国际关系的准则。
我们向国际社会推荐这些原则……这是件了不起的事情,不赞成的人会有不少,但只有高度的智慧和战略的胆识,就一定可以完成."材料二:邓小平说:“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
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第14课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中国在联大合法席位的恢复、中美建交。
2.通过了解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活动,培养关心时事、关心国家大事的意识,增强对“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主题”的认识。
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中美建交。
难点:中美关系的演变。
二、学习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二)学习新课: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阅读教材94-95页,找出并完成下列问题,小组内交流巩固)(1)新中国的外交政策(2)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成就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时间,内容,,,,意义②出席万隆会议时间,率中国代表团应邀出席。
主要贡献:意义问题探究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中国同与会国家之间有哪些“同”和“异”?今天,这些“同”和“异”是否还存在?请举例说明。
2、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阅读教材96页,找出并完成下列问题,小组内交流巩固)时间,第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意义。
问题探究中国为什么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中美建交(阅读教材97-99页大字及小字部分,结合六幅图片,了解并简述建交历程、意义)①建交历程:A积极回应 B乒乓外交 C官员交往D握手言和E载入史册 F 邓小平访美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同外国建交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坚持一个中国”。
中美建交的三原则是③意义问题探究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奉行怎样的对华政策?表现在哪些方面?70年代后,中美关系发生重大转变的原因是什么?②从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看,在中美建交以及中美发展关系过程中,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③中美关系从对抗到和解,给我们什么启示?三、感悟历史:从1840年开始,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上不独立,经济上不自主,屡受欺辱与压迫。
根本无外交可言。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外交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绩。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加入世贸组织、申奥成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