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材料燃烧特性实验
- 格式:doc
- 大小:1.11 MB
- 文档页数:7
织物燃烧性能测试简介织物燃烧性能测试简介1.纺织品的燃烧特性:纺织物的燃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它们的易燃性除了纤维的化学组成以外还和织物结构以及织物上染料等物质的性质有关。
对于普通的服用纺织品,材料本身的性能是其燃烧特性的决定因素。
纤维按燃烧性能一般分为:(1)不燃性:玻璃纤维、石棉、钢铁纤维等。
(2)难燃性:聚氯乙烯,聚丙烯腈等(3)可燃性:羊毛,蚕丝,涤纶、尼龙等(4)易燃性:纤维素纤维(如棉、黏胶等),硝化纤维素高性能耐火耐燃纤维适用于防护服的制备,对于可燃或易燃的纤维织成的织物则需要进行阻燃整理。
阻燃整理是对纺织品进行某些化学处理,使其遇火不易燃烧,或一燃即熄的处理方式。
2.纺织品的阻燃整理:纺织品的阻燃机理有以下几种:(1)覆盖论:某些阻燃剂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500℃),能在纤维表面形成覆盖层,而具有隔绝作用,除了阻碍氧气的供应外,还可以阻止可燃性气体向外扩散的作用,从而达到阻燃的目的。
如硼砂-硼酸。
(2)气体论:阻燃剂在燃烧的温度下,分解出不燃性气体如CO2、HCl、H2O等,将可燃性气体的浓度冲淡到能产生火焰的浓度以下。
(3)热论:观点一:阻燃剂在高温下发生吸热变化如熔融和升华,从而有阻止燃烧蔓延的作用;观点二:阻燃剂能使纤维迅速散热,使织物达不到燃烧的温度;(4)催化脱水论:阻燃剂的存在,改变了纤维的热裂解机理,使纤维在裂解温度前而大量脱水或发生交联作用,使可燃性气体和挥发性液体的量大大减少,而使固体碳量大大增加,这样有焰燃烧就会得到抑制。
对应相应的阻燃机理,阻燃整理有三个途径:(1)竭燃法:阻燃剂与纤维素纤维以离子键或共价键结合,使其在纤维中不溶解而获得耐久性阻燃效果。
(2)原液法:将阻燃剂直接加入到纺丝液中。
(3)共聚法:将阻燃剂加入到聚合物链段中,使织物具有耐洗、耐漂、耐汗渍等合格牢度,并不致被皮肤吸收。
印染厂主要采用第一种方法。
3.纺织品阻燃性能的测试纺织品的阻燃性测试有以下几种:(1)织物燃烧性能试验:分为垂直、水平、45度燃烧测试法。
燃烧测试报告
测试对象:某品牌沙发布料
测试时间:2021年5月25日
测试地点:某测评机构
测试方法:根据GB/T 8333-2008《纺织品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标准进行测试
测试结果:
- 对于垂直向燃烧的高度,本品布料均不超过100mm,符合标准要求;
- 对于烟雾发散量,本品布料燃烧后的烟雾发散量较小,符合标准要求;
- 对于燃烧时间,本品布料燃烧后的燃烧时间较短,符合标准要求。
结论:
本品布料的燃烧性能良好,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使用该布料制成的沙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防火性能。
测试人员:
- 姓名:XXX
- 职称:测试工程师
测试机构:
- 名称:某测评机构
- 联系方式:XXX-XXXXXXXX
附:测试过程照片及相关数据记录。
纺织品燃烧性能测试方法大全关键词:燃烧实验法;限氧指数法;表面燃烧实验法;发烟性试验法;闪点和自燃点测定及点着温度测定;阻燃整理热分析;锥形量热计;锥形量热计1、燃烧实验法燃烧实验法,主要用来测定试样的燃烧广度(炭化面积和损毁长度)、续燃时间和阴燃时间。
一定尺寸的试样,在规定的燃烧箱里用规定的火源点燃12s,除去火源后测定试样的续燃时间和阴燃时间。
阴燃停止后,按规定的方法测出损毁长度。
根据试样与火焰的相对位置,可以分为垂直法、倾斜法和水平法。
垂直法是目前最为普遍的测定方法。
这类实验比45°方向、水平方向燃烧更为剧烈。
垂直燃烧实验又分垂直损毁长度法,垂直向火焰蔓延性能测定法、垂直向试样易点燃性测定法和表面燃烧性能测定法。
GB/T5456-1997规定了纺织品燃烧性能垂直方向试样火焰蔓延性能的测定,该法用规定的点火器所产生的规定点火火焰,按规定点火时间对垂直向纺织试样点火,测定火焰在试样上蔓延至标记线(规定距离)所用的时间(以秒计)。
亦可同时观察、测定和记录试样的其他有关火焰蔓延的性能。
GB8746-88规定了纺织织物燃烧性能垂直向试样易点燃性的测定,该法用规定点火器产生的规定火焰,对垂直向纺织试样点火,测量织物点燃所需要的时间。
GB8745-88规定了纺织织物表面燃烧性能的测定,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在接近项部处点燃支承于垂直板上的干燥试样的起毛表面,测定火焰在织物表面向下蔓延至标记线的时间。
垂直法可用于测定服装织物、装饰织物、帐篷织物等的阻燃性能;倾斜法适用于飞机内装饰用布;水平法适用于地毯之类的铺垫织物。
2、限氧指数法限氧指数法是目前广泛使用的纺织品燃烧性能测试方法,它是指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在氧、氮混合气体中,材料刚好能保持燃烧状态所需最低氧浓度,用LOI表示,LOI为氧所占混合气体的体积百分数。
GB/T5454-1997规定了纺织品燃烧性能试验氧指数法,将试样夹于试样夹上垂直于燃烧筒内,在向上流动的氧氮气流中,点燃试样上端,观察其燃烧特性,并与规定的极限值比较其续燃时间或损毁长度。
纺织品燃烧性能试验氧指数法前言本标准是非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 4589:1984《塑料燃烧性测定:氧指数法》,结合纺织品的特点,对国标GB 5454-85进行修改,其主要技术内容、试验方法程序与国际标准一致。
本标准继承了前版的主要技术内容,并对标准的名称、章节的编排及技术内容进行了补充和编辑性修改,增加了"前言",取消了附加说明,并将其内容并人前言中。
本标准名称修改为《纺织品燃烧性能试验氧指数法》。
第1章范围中增加本标准规定试样置于在什么条件下的试验方法内容,测定范围增加"包括单组分和多组分"。
本标准增加第2章"引用标准",第3章增加3个名词和4个名词的对应外文词,增加第5章"试验人员的健康与安全"。
第6章将"仪器"修改为"设备和材料",其内容作了编辑性的修改,增加一节"气体减压计"。
第7章将"试样"修改为"试样及调温",裁样数修改为"对于一般织物经、纬向至少各取15块",删掉"试验熔融性纤维制成的织物时,要缝上三根8~11Nm玻璃纤维……"制样试验方法。
"试样平衡24h以上"修改为"视试样薄厚调湿8~24h,待吸湿平衡"。
第8章增加"初始氧浓度的确定"、"升一降法","极限氧指数的测定"代替原标准6.7条。
本标准第9章,氧指数计算增加"K值系数确定表"、"氧浓度间隔的校验"、"精密度"三节。
本标准增加"附录A 氧浓度的计算",将"附录A参考件"名称改为"附录B",增加"附录C设备的校正"和"附录D典型试验结果示例"。
ASTMD12301994服装纺织品可燃性试验ASTM D1230-1994 服装纺织品可燃性的试验方法1. 范畴1.1 本试验方法规定了除儿童睡衣睡裤或防护服外,至消费者手中或从消费者取来的纺织品可燃性的评定。
1.2 本标准只是用于描述和测量材料、产品或系统在受控的实验室条件下受热和受火焰的反应的性质,并不用于说明或评判材料、产品或组件在实际着火条件下的着火危险或火灾风险。
然而,本试验的结果却可用作恰当评定最终使用火灾危险的各种因素时所必需考虑的火灾风险评定的要素。
注:本试验方法与16CFR 1610的服装纺织品可燃性测试不同。
消费者产品安全委员会法规要求出售的纺织品必须达到16CFR 1610的要求。
1.3 本标准并不打算解决与使用有关的所有安全问题,因此本标准的用户在使用标准前,应建立适当的安全卫生规范并确定法律范畴的可应用性。
9.2.1.3中介绍了专门的本卷须知。
1.4 以SI单位表示的数值应视为标准值,英寸-磅单位仅供参考。
2. 引用标准2.1 ASTM标准:D123 与纺织;品有关的术语D484 烃类干洗溶剂的说明D2724 粘合、熔合和叠层服装纺织物的测试方法E122 评定批或处理批量尺度用样本大小的选择2.2 AATCC 试验方法AATCC 135 机织物和针织物在家用自动洗衣机中洗涤后尺寸的变化3. 术语3.1 定义:3.1.1 可燃纺织品—遭受外部火源时,可点燃并燃烧或可产生可点燃并燃烧的蒸汽。
3.1.2 火焰蔓延—火焰从火源处的传播。
3.1.3 火焰蔓延时刻—着火材料上的火焰在指定条件下通过指定距离所需的时刻。
3.1.4 可燃性—材料易于点燃或易于连续燃烧的这种特性。
3.1.5 阻燃剂—用于阻止火焰燃烧的一种化学品。
3.1.6 经阻燃处理的—差不多过阻燃处理的。
3.1.6.1 〝经阻燃处理的〞一词不用于由于材料或纤维构成聚合物本身性能而固有阻燃性的纺织品。
3.1.7 衬料—拟用于外层和内衬之间的一层而加到衣服中的任何纺织品。
纺织品燃烧性能检测
GB/T5455-1997纺织品燃烧性能试验
测试方法:垂直法
阻燃的机织物、针织物、涂层产品、层压产品等阻燃性能的测定。
GB6529-86纺织品的调湿和试验标准
1、续燃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移开(点)火源后材料持续的有焰燃烧。
2、阴燃当有焰燃烧终止后,或如为无焰燃烧者移开(点)火源后,材料持续的无焰燃烧。
3、损毁长度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在规定方向上材料损毁面积的最大距离。
4、原理将一定尺寸的试样置于规定的燃烧器下点燃,测量规定点燃时间后,试样的续燃、阴燃时间及损毁长度。
设备和材料
垂直燃烧试验仪
燃烧试验箱:是用耐热及耐烟雾侵蚀的材料制成的前面装有玻璃门的直立长方形烧箱。
为防止箱外气流的影响,箱两侧下部各开有6个内径为12.5mm的通风孔。
箱顶有支架可承挂试样夹,使试样夹与前门垂直并位于试验箱中心,试样夹的底部位于点火器管口最高点之上17mm。
箱底铺有耐热及耐腐蚀材料制成的板,长宽较箱底各小25mm,厚度约3mm。
另在箱子中央放一块可承受熔滴或其他碎片的板或丝网。
纺织品燃烧性能检测
纺织品燃烧性能试验垂直法GB/T5455-1997
纺织品织物燃烧试验前的商业洗涤程序GB/T17596-1998,
纺织织物燃烧性能45°方向燃烧速率测定GB/T14644-1993。
织物燃烧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织物燃烧实验一、引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织物是我们所依赖的一种重要材料。
然而,织物的燃烧性质对我们的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
为了了解织物的燃烧性质以及对火灾的危害程度,本次实验旨在研究不同织物在燃烧过程中的特点,并比较其燃烧性能。
二、实验目的1. 了解不同织物在燃烧过程中的特点;2. 比较不同织物的燃烧速度和燃烧产物。
三、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棉织物、涤纶织物、纯羊毛织物;2. 实验仪器:点火器、传感器、计时器;3. 实验步骤:a. 将不同织物样品剪成相同大小的正方形;b. 使用点火器点燃织物样品的一个角;c. 记录点燃织物样品点火到停止燃烧所需的时间;d. 使用传感器记录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雾和温度变化。
四、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织物类型燃烧时间(秒) 烟雾产生情况温度变化情况棉织物15 较少少许上升涤纶织物8 大量较大上升羊毛织物30 一部分燃烧逐渐上升根据实验结果可知,不同织物在燃烧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棉织物燃烧时间较长,烟雾产生较少,温度变化较小。
涤纶织物燃烧时间较短,烟雾产生较多,温度变化较大。
羊毛织物燃烧时间较长,燃烧过程中只有一部分织物燃烧,烟雾产生较少,温度变化逐渐上升。
五、实验讨论1. 燃烧时间:织物的燃烧时间取决于其组成成分和燃烧性质。
棉织物由于含有较高的纤维素,因此在燃烧过程中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能完全燃烧。
涤纶织物由于含有大量的合成纤维,燃烧速度更快。
羊毛织物含有较高的固体含量,燃烧时间较长。
2. 烟雾产生情况:烟雾的产生取决于织物在燃烧过程中释放的有机物质。
由于棉织物主要由纤维素组成,较少的有机物质释放,因此烟雾产生较少。
涤纶织物由于含有大量的化学合成纤维,燃烧过程中释放的有机物质较多,产生大量烟雾。
羊毛织物在燃烧过程中也会释放少量有机物质,但相对较少,因此产生较少的烟雾。
3. 温度变化情况:织物燃烧时会产生热量,导致周围温度的变化。
燃烧性能(单体燃烧)指导书(1)燃烧性能(单体燃烧)试验作业指导书⼀、试验⽬的和适⽤范围本标准适⽤于测定各种类型的纺织品(包括单组分或多组分),如机织物、针织物、⾮织造布、涂层织物、层压织物、复合织物、地毯等(包括阻燃处理和未经处理)的燃烧性能检测。
⼆、执⾏标准《纺织品的调湿和试验⽤标准⼤⽓》GB6529-1986《建筑材料或制品的单体燃烧试验》GB/T 20284-2006《塑料⽤氧指数法测定燃烧⾏为第1部分:导则》GB/T 2406.1-2008 《塑料⽤氧指数法测定燃烧⾏为第2部分:室温试验》GB/T 2406.2-2009三、检测设备四、基本规定4.1 、续燃时间: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移开(点)⽕源后材料持续有焰燃烧的时间。
4.2、阴燃时间: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当有焰燃烧终⽌后,或者移开(点)⽕焰后,材料持续⽆焰燃烧的时间。
4.3、损毁长度: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材料损毁⾯积在规定⽅向上的最⼤长度。
4.4、极限氧指数: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氧氮混合物中材料刚好保持燃烧状态所需要的最低氧浓度。
五、操作流程5.1、试验装置检查:打开⽓体供给部门的阀门,并任意选择混合⽓体浓度,流量在10L/min左右,关闭出⽓和进⽓阀门,并记录氧⽓、氮⽓、混合⽓体的压⼒流量。
放置30min在观察各压⼒计及流量计所⽰数值,与前记录值核对,如⽆变动,说明装置⽆漏⽓。
5.2、试验温湿度:试验时在温度为10~30℃和相对湿度为30%~80%的⼤⽓中进⾏。
5.3、试样氧浓度的初步选择:当被测试样的氧指数值完全未知时,可将试样在空⽓中点燃,如果试样迅速燃烧,则氧浓度可以从18%左右开始。
如果试样缓和地燃烧或燃烧得不稳定,选择初始氧浓度⼤约 21%。
若试样在空⽓中不能继续燃烧,选择初始氧浓度不⼩于25%.据此推定的氧浓度,从附录B中查出相应的氧流量和氮流量。
变化浓度时应注意混合⽓体的总流量在10~11.4L/min之间。
5.4 将试样装在试样夹中间并加以固定,然后将试样夹联同试样垂直安插在燃烧玻璃筒内的试样⽀座上,试样上端距筒⼝不少于100mm,试样暴露部分最下端离筒底⽓体分配装置顶⾯不少于100mm.5.5、打开氧、氮⽓阀门,调节从附录B中查出相应的氧⽓和氮⽓流量,让调节好的⽓流在试样点⽕之前流动冲洗燃烧筒⾄少30s,在点⽕和燃烧过程中保持此流量不变。
纺织品的引燃性能研究引言纺织品的引燃性能研究对于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纺织品的燃烧能否迅速蔓延是衡量其安全性的一个重要指标。
因此,研究纺织品的引燃性能,揭示纺织品的燃烧机理,并探索提高其燃烧安全性的方法,是当前纺织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
一、纺织品的引燃机理1. 纺织品的燃烧过程纺织品在燃烧过程中主要经历着干燥、热分解、燃烧三个阶段。
在干燥阶段,纺织品内的水分被蒸发,表面形成炭化层;在热分解阶段,纤维材料开始分解并生成燃气;在燃烧阶段,燃气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产生火焰、烟雾等。
2. 纺织品的引燃特性纺织品的引燃特性主要包括引燃延迟时间、火焰扩散速度、烟雾生成量等指标。
引燃延迟时间是指纺织品受热后到开始燃烧所需的时间;火焰扩散速度是指火焰在表面或纺织品内的传播速度;烟雾生成量是指纺织品燃烧产生的烟雾的多少。
二、纺织品的引燃性能评价方法1. 极限氧指数(LOI)极限氧指数(Limiting Oxygen Index, LOI)是评价材料燃烧性能的一种重要指标。
LOI值越高,表示材料的燃烧性能越好,即在空气中燃烧所需的最低氧气浓度越高。
2. 热释放速率(HRR)热释放速率是评价材料燃烧过程中火焰扩散的速度和热能释放的量的指标。
热释放速率曲线可以通过热释放速率仪(HRR)得到,可以用来分析材料的燃烧特性。
3. 热分解性能分析纺织品的热分解性能可以通过差热分析(Differential ScanningCalorimetry, DSC)等仪器得到。
热分解性能分析可以揭示纺织品的热稳定性以及在燃烧过程中释放热能的特点,为纺织品的燃烧行为提供理论支持。
三、提高纺织品的燃烧安全性方法1. 添加阻燃剂阻燃剂是一种能够降低材料燃烧性能的添加剂,通过在纺织品中添加阻燃剂可以降低其燃烧速度和烟雾生成量。
2. 改变纺织品的结构通过改变纺织品的结构,如增加纺丝密度、改变纤维形状等,可以减少纺织品的引燃时间和火焰扩散速度,提高其燃烧安全性。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布料燃烧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掌握布料燃烧实验的方法和步骤。
3. 分析不同布料的燃烧性能,为布料选择和火灾防控提供依据。
二、实验原理布料燃烧实验是研究布料燃烧性能的重要手段。
实验过程中,通过观察布料的燃烧速度、燃烧温度、火焰高度、烟雾产生量等指标,可以了解布料的燃烧性能。
布料燃烧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热分解:布料受热后,分子结构发生断裂,产生可燃气体。
2. 燃烧:可燃气体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产生火焰和热量。
3. 燃烧后的残留物: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灰烬、烟雾等。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不同种类的布料(如棉、涤纶、羊毛等)。
2. 实验仪器:燃烧试验箱、温度计、秒表、燃烧匙、酒精灯、剪刀、镊子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不同种类的布料剪成相同尺寸的小块,并分别标记。
2. 实验操作:(1)将布料块放置在燃烧试验箱中,调整试验箱的温度至预定值。
(2)打开试验箱,用镊子将布料块放置在燃烧匙上。
(3)点燃酒精灯,将火焰引至燃烧匙,使布料块受热燃烧。
(4)观察并记录布料燃烧的速度、火焰高度、烟雾产生量等指标。
(5)待布料完全燃烧后,关闭试验箱,用温度计测量燃烧后的温度。
(6)重复以上步骤,对其他布料进行实验。
3. 数据处理:将实验数据整理成表格,并进行分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棉布:燃烧速度较快,火焰高度较高,烟雾产生量较少。
(2)涤纶:燃烧速度较快,火焰高度较高,烟雾产生量较多。
(3)羊毛:燃烧速度较慢,火焰高度较低,烟雾产生量较多。
2. 分析(1)棉布:由于棉布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吸湿性,燃烧时产生的烟雾较少,燃烧速度较快。
(2)涤纶:涤纶属于合成纤维,燃烧时产生的烟雾较多,燃烧速度较快。
(3)羊毛:羊毛属于天然纤维,燃烧速度较慢,火焰高度较低,烟雾产生量较多。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布料燃烧实验,我们了解到不同布料的燃烧性能存在差异。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布料,以降低火灾风险。
纺织品燃烧性能检测根据丝织品种的组织结构、采用原料、加工工艺、质地、外观形态和主要用途分十四大类。
古代的丝织品基本按织物组织、织物花纹、织物色彩命名。
现代丝绸沿用旧名的很多,如绉、绫、绨、绢,也使用了一些外来语,如乔其(georgette)、塔夫绸(taffeta)等。
根据丝织品种的组织结构、采用原料、加工工艺、质地、外观形态和主要用途,可分成纱、罗、绫、绢、纺、绡、绉、锦、缎、绨、葛、呢、绒、绸等十四大类。
人们的生活和穿着离不开纺织品,纺织品是人们生存的的必需品,尽管我国对公共场所使用的纺织品已经提出了比较严格的燃烧性能安全要求,但与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一般服用和装饰用纺织品却缺乏统一明确的燃烧性能安全要求。
有专家建议将此要求也纳入相关的强制性标准中,作为产品质量监督和抽查项目。
中国纺织工业标准化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章辉在介绍这些数据时,表情有些沉重:“过去人们对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如家居服、睡衣等服用纺织品,以及窗帘、帷幕等装饰用纺织品的阻燃功能关注较少。
但近几年,在日常生活中由于衣物易燃引起的火灾事故在国内外频频发生,使得人们对纺织与服装产品的阻燃性能越来越重视。
对纺织品而言,燃烧性能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质量指标。
据介绍,纺织品的燃烧性能一般可用火焰蔓延速率、续燃时间、阻燃时间和损毁长度等指标来表征。
一般来说,织物的火焰蔓延速率越小,续燃时间越短,在接触火源时其着火时间相对较慢,可以给人们争取反应时间摆脱火源对身体的烧伤,或避免火灾的发生。
因此,纺织品的燃烧性能是影响人生安全的重要指标。
阻燃性能则是指物质具有的或材料经处理后具有的明显推迟火焰蔓延的性质。
深圳宇冠检测中心,专业纺织品检测技术,CMA认证纺织品检测机构,低价高效精准服务,专业办理检测报告,出具的质检报告运用到各大商城,商城质检报告办理、落求测试、阻燃测试,可靠性测试,包装材料测试,环境检测,水质检测,玩具检测,等有着丰富的经验。
NFPA 701测试标准NFPA 701 Standard Methods of Fire Tests for Flame propagation of textiles and filmsNFPA 701织物和薄膜火焰传播测试方法标准适用范围测试方法1:适用于织物和用于门帘窗帘,帷帐,或其他窗户遮挡材料适用于单层织物和用缝,粘等处理方式紧密结合的多层门帘窗帘及帷帐类,乙烯涂层面料须用测试方法2进行可适用于如下产品:1)桌裙2)桌布3)展台隔蓬4)纺织品墙帷测试方法1不适用于表面积密度大于700g/m2的样品门帘窗帘,帷帐,或其他窗户遮挡材料包括单不限于如下产品:1)窗帘2)舞台和剧场帷幕3)可垂直折叠遮光帘4)卷式窗帘5)医院隐蔽门帘6)窗户织物7)垂直遮光面料或百叶窗8)水平折叠遮光帘9)装饰性帷幕10)垂直遮光面料或百叶窗测试方法2:适用于表面平坦且表面积大于700g/m2织物包含多层织物,薄膜,塑料帘等适用于乙烯涂层面料适用于遮阳棚,帐篷,防水布和类似建筑布料结构和横幅参考标准NFPA 255, Standard Method of Test of Surface Burning Characteristics of Building Materials.NFPA 255 建筑材料表面燃烧特性测试方法标准NFPA 265, Standard Methods of Fire Tests for Evaluating Room Fire Growth Contribution of Textile Coverings on Full Height Panels and Walls.NFPA 265 房间墙面饰层织物的火势蔓延潜在性的评定ASTM D 5025,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Laboratory Burner Used for Small-Scale Burning Tests on Plastic Materials.ASTM D 5025塑料材料的小型燃烧试验用实验室燃烧器的标准规范ASTM D 5207, Standard Practice for Calibration of 20 mm and 125 mm Test Flames for Small-Scale Burning Tests on Plastic Materials.AATCC测试要求测试方法11)移除点火源后,试样续燃时间不得超过2秒.2)试样平均燃烧质量损失不得超过40%测试方法21)移除点火源后,任何单个试样燃烧时间不得超过2秒.2)任何单个试样余数燃烧时间不得超过2秒3)折叠试样烧焦长度允许标准,则依试样种类而定.类似标准CAN/ULC-S109 Flame tests of flame-resistant fabrics and filmsCAN/ULC-S109阻燃织物和薄膜的耐火测试家具/材料及鞋材,手袋箱包纺织及皮革、五金制品等物料,玩具及儿童产品,化学环保食品及药物等等-测试/检测/认证服务。
纺织品的单体燃烧试验操作规程1. 引言本操作规程旨在指导纺织品单体燃烧试验的操作步骤和要求,以确保测试结果准确可靠。
2. 试验设备和材料2.1 试验设备:- 单体燃烧试验仪:包括试样台、火焰燃烧器等。
- 试验室安全设备:包括灭火器、排烟装置等。
2.2 试验材料:- 纺织品试样:根据需要选择符合标准要求的纺织品试样。
3. 试验操作步骤3.1 准备工作:3.1.1 检查试验设备是否正常工作,并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校准。
3.1.2 检查试验室安全设备是否完好,确保万一发生火灾等意外情况能够及时处理。
3.2 试样准备:3.2.1 根据试验要求,从纺织品中剪取符合规定尺寸的试样。
3.2.2 清洁试样表面,确保试样无表面油污等影响试验结果的因素。
3.3 试验操作:3.3.1 将试样固定在试样台上,确保试样处于垂直状态。
3.3.2 打开试验设备,点燃火焰燃烧器,并将火焰对准试样的底部。
3.3.3 观察试样燃烧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如燃烧时间、燃烧速率等,并记录下来。
3.3.4 确保试样完全燃烧结束后,关闭试验设备,并及时处理试样残余物。
4. 试验要求和结果评定4.1 试验要求:- 根据相关标准要求确定试验参数,如试样尺寸、燃烧时间等。
- 确保试验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4.2 结果评定:- 根据试验结果判断纺织品的燃烧性能等级。
- 结果评定应严格遵循相关标准的规定。
5. 安全注意事项- 在试验操作中,严禁使用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
- 在试验过程中,务必全程监测防范火灾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 如遇紧急情况,应立即执行相应的安全应急措施。
6. 附录在附录中列出相关标准和参考文献,以便参考和进一步研究。
以上为纺织品的单体燃烧试验操作规程的简要内容。
准确遵循本规程的要求,能够确保试验过程的可靠性和结果的准确性。
纺织品燃烧性能试验氧指数法前言本标准是非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 4589:1984《塑料燃烧性测定:氧指数法》,结合纺织品的特点,对国标GB 5454-85进行修改,其主要技术内容、试验方法程序与国际标准一致。
本标准继承了前版的主要技术内容,并对标准的名称、章节的编排及技术内容进行了补充和编辑性修改,增加了"前言",取消了附加说明,并将其内容并人前言中。
本标准名称修改为《纺织品燃烧性能试验氧指数法》。
第1章范围中增加本标准规定试样置于在什么条件下的试验方法内容,测定范围增加"包括单组分和多组分"。
本标准增加第2章"引用标准",第3章增加3个名词和4个名词的对应外文词,增加第5章"试验人员的健康与安全"。
第6章将"仪器"修改为"设备和材料",其内容作了编辑性的修改,增加一节"气体减压计"。
第7章将"试样"修改为"试样及调温",裁样数修改为"对于一般织物经、纬向至少各取15块",删掉"试验熔融性纤维制成的织物时,要缝上三根8~11Nm玻璃纤维……"制样试验方法。
"试样平衡24h以上"修改为"视试样薄厚调湿8~24h,待吸湿平衡"。
第8章增加"初始氧浓度的确定"、"升一降法","极限氧指数的测定"代替原标准6.7条。
本标准第9章,氧指数计算增加"K值系数确定表"、"氧浓度间隔的校验"、"精密度"三节。
本标准增加"附录A 氧浓度的计算",将"附录A参考件"名称改为"附录B",增加"附录C设备的校正"和"附录D典型试验结果示例"。
醋酸纤维长丝的燃烧性能研究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对纺织品的安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醋酸纤维长丝作为一种常用的纺织原料,其燃烧性能一直备受关注。
因此,本文将对醋酸纤维长丝的燃烧性能进行深入研究,以了解其燃烧特性和相关安全性能。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醋酸纤维长丝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
醋酸纤维属于合成纤维的一种,其主要成分为纤维素醋酸酯。
根据先前的研究,醋酸纤维长丝具有较高的耐温性和耐化学性,且具有良好的柔软性和吸湿性。
这些特性使其广泛应用于服装、家居纺织品等领域。
然而,醋酸纤维长丝的燃烧性能一直备受关注。
一旦发生火灾,良好的燃烧性能能够有效地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我们需要详细了解醋酸纤维长丝的燃烧特性和燃烧过程。
研究表明,醋酸纤维长丝在燃烧时存在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首先,它具有较高的燃烧温度。
当醋酸纤维长丝遭受到明火或高温时,它会缓慢燃烧,而不是迅速燃烧。
其次,醋酸纤维长丝的燃烧会产生较少的烟雾。
这是由于醋酸纤维长丝的化学成分中缺乏含氮和含硫物质,同时其分解产物对环境的毒性较低。
最后,醋酸纤维长丝的燃烧过程相对较稳定,不易发生剧烈的火焰蔓延。
此外,为了进一步评估醋酸纤维长丝的燃烧性能,我们需要对其火灾防护性能进行测试。
常见的测试方法包括垂直燃烧测试(Vertical Burn test)、纵向燃烧测试(Vertical Flame test)和氧指数测试(Oxygen Index test)。
这些测试可以评估醋酸纤维长丝在真实火灾条件下的燃烧特性和燃烧速度,从而为制定相应的防火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了解了醋酸纤维长丝的燃烧性能后,我们还需要考虑如何提高其燃烧安全性能。
一种常用的改性方法是在醋酸纤维长丝中加入阻燃剂。
阻燃剂可以有效地阻止纤维长丝的燃烧过程,减少火焰蔓延的风险。
另外,通过改变醋酸纤维长丝的纺丝工艺和结构,也可以改善其燃烧特性。
例如,在纺丝过程中加入适量的副原料或对纤维表面进行特殊处理,可以提高醋酸纤维长丝的燃烧抗性。
学院
纺织品材料燃烧特性实验
教学院学院
专业班级班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合作者
指导老师
2012年6月19日
纺织品材料燃烧特性实验
实验者: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材料的燃烧性能参数和掌握操作测量材料燃烧性能参数的实验仪器。
2.通过实验了解所选材料的燃烧特性。
3.了解影响材料燃烧特性的因素,选择要测定的材料并备制材料,了解测定不同燃烧性能参数的实验方法。
4.了解仪器设备的用途,选择所需的仪器设备,熟悉其操作方法。
二、设计方案
要求:学生进行分组,每组6人,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方案。
按照燃烧过程所要测的不同参数,可进行易点燃性试验;火焰蔓延试验;释热试验;燃烧性能试验;氧浓度试验;生烟程度试验;以及其他性能试验。
本实验我们选择氧浓度试验的测试。
氧浓度试验又称氧指数试验,这类试验通常涉及最终使用的体系而不是个别材料。
所以通常进行大规模模拟试验。
各类材料燃烧性能实验中,氧指数实验可以表述材料易燃性能。
根据所要测得材料的燃烧特性,本实验选用一种实验方法对多种材料进行测试,得到其各种材料相对的燃烧性能。
三、实验原理
试样夹于试样夹上垂直于燃烧筒内,在向上流动的氧氮气流中,点燃试样上端,观察其燃烧特性,并与规定的极限值比较其续燃时间或损毁长度。
通过在不同氧浓度中一系列试样的试验,可以测得维持燃烧时氧气百分含量表示的最低氧浓度值,受试试样中要有400o-60%超过规定的续燃和阴燃时间或损毁长度。
物质燃烧时,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不同的可燃物,燃烧时需要消耗的氧气量不同,通过对物质燃烧过程中消耗最低氧气量的测定,计算出物质的氧指数值,可以评价物质的燃烧性能。
氧指数(OI)是指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试样在氧氮混合气流中,维持平稳燃烧所需的最低氧气浓度,以氧所占的体积百分数的数值表示。
氧指数作为判断材料在空气中与火焰接触时燃烧的难易程度非常有效。
OI<27属易燃材料,27≤OI<32属可燃材料,OI≥32的属难燃材料。
氧指数测试方法是把一定尺寸的试样用试样夹垂直夹持于透明燃烧筒内,其中有按一定比例混合的向上流动的氧氮气流。
点着试样的上端,观察随后的燃烧现象,记录持续燃烧时间或燃烧过的距离,燃烧时间超过3min或火焰前沿超50mm标线时,就降低氧浓度,试样的燃烧时间不足3min 或火焰前沿不到标线时,就增加氧浓度,反复操作,逐渐接近规定值,至两者的度差小于0.5%。
氧指数法是在实验室条件下评价材料燃烧性能的一种方法,可对窗帘幕布、木材等许多新型装饰材料的燃烧性能作出准确、快捷的检测评价。
四、实验仪器
氧指数测定仪,Z803建材可燃性试验机,M606B型氧指数测定仪由燃烧筒、试样夹、流量控制系统及点火器组成。
1—点火器;2—玻璃燃烧筒;3—燃烧着的试样;4—试样夹;5—燃烧筒支架;6—金属网;7—测温装置;8—装有玻璃珠的支座;9—基座架;10—气体预混合结点;11—截止阀;12—接头;13—压力表;14—精密压力控制器;15—过滤器;16—针阀;17—气体流量计。
图1 氧指数测定仪示意图
燃烧筒为一耐热玻璃管,高450mm,内径75~80mm,筒的下端插在基座上,基座内填充直径为3~5mm的玻璃珠,填充高度100mm,玻璃珠上放置一金属网,用于遮挡燃烧滴落物。
试样夹为金属弹簧片,对于薄膜材料,应使用140 mm×38mm的U型试样夹。
流量控制系统由压力表、稳压阀、调节阀、转子流量计及管路组成。
流量计最小刻度为
0.1l/min。
点火器是一内径为1~3mm的喷嘴,火焰长度可调,试验时火焰长度为10mm。
五、实验材料
各种塑料在火焰上直接燃烧时的各种现象是有特殊性的,因此可作为塑料鉴别的一种简便、直观的方法。
1.材料:化纤塑料涤纶棉线
2.试样尺寸:每个试样长宽高等于(120mm)×(6.5±0.5mm)×(
3.0±0.5mm)
3.试样数量:每组应制备10个标准试样
4.外观要求:试样表面清洁、平整光滑,无影响燃烧行为的缺陷,如:气泡、裂
纹、飞边、毛刺等。
5.试样的标线:距离点燃端50mm处划一条刻线。
六、实验内容
1.试验装置检查:打开气体供给部分的阀门,并任意选择混合气体浓度,流量在10L/min左右,关闭出气和进气阀门,并记录氧气、氮气、混合气体的压力及流量。
放置30min,再观察各压力计及流量计所示数值,与前记录值核对,如无变动,说明装置无漏气。
2.试验温湿度试验时在温度为10-300C和相对湿度为30%~80%的大气中进行。
3.试样氧浓度的初步选择:当被测试样的氧指数值完全未知时,可将试样在空气中点燃,如果试样迅速燃烧,则氧浓度可以从18%左右开始。
如果试样缓和地燃烧或燃烧得不稳定,选择初始氧浓度大约21%。
若试样在空气中不能继续燃烧,选择初始氧浓度不小于25%。
据此推定的氧浓度,从附录B中查出相应的氧流量和氮流量。
变化氧浓度时应注意混合气体的总流量在10-11.4L/min之间。
4.将试样装在试样夹中间并加以固定,然后将试样夹连同试样垂直安插在燃烧玻璃筒内的试样支座上,试样上端距筒口不少于l00mm,试样暴露部分最下端离筒底气体分配装置顶面不少于lOOmm。
5.打开氧、氮气阀门,调节从附录B中查出相应的氧气和氮气流量,让调节好的气流在试样点火之前流动冲洗燃烧筒至少30s,在点火和燃烧过程中保持此流量不变。
6.点燃点火器:将点火器管口朝上,调节火焰高度至15~20 mm,在试样上端点火,待试样上端全部点燃后(点火时间应注意控制在10^-15,内),移去点火器,并立即开始测定续嫩和阴燃时间,随后测定损毁长度。
7.初始氧浓度的确定:以任意间隔为变量,以“升一降法”按8-10进行试验。
8.试样点燃后立即自熄,续燃、阴燃或续燃和阴燃时间不到2min,或者损毁长度不到40mm时,都是氧浓度过低,记录反应符号为“0”,则必须提高氧浓度。
9.试样点燃后续燃、阴燃或续燃和阴燃时间超过2min,或者损毁长度超过40mm 时,都是氧浓度过高,记录反应符号为“X",则必须减小氧浓度。
10.重复8、9步骤直到所得两个氧浓度相差成1.0,其中一个反应符号为“0”,另一个反应符号为“X",从这对氧浓度中反应符号为“0”的就是初始氧浓度。
11.极限氧浓度的测定:用初始氧浓度,同时保持d=0.2oo氧浓度间隔,重复8、9操作,测得一系列氧浓度值及对应符号,其中最后一个反应符号“0”或“X",则为氧指数测定N:系列中12第一个数据。
12.继续以d=0.2oo氧浓度间隔重复8~9,再测四个试样,记下各次的氧浓度及其所对应的反应号,最后一个试样的氧浓度用F表示。
七、实验数据
1.数据处理
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试样的氧指数值OI,即取氧不足的最大氧浓度值和氧过量的最小氧浓度值两组数据计算平均值。
极限氧指数的计算以体积百分数表示极限氧指数LOI,按式(1)计算:
LOI=cF十Kd
式中:LOI—极限氧指数,%;
CF一12中最后一个氧浓度,取小数一位,%;
d-11、12中两个氧浓度之差,取小数一位,%;
K 一系数
报告LOI时,取小数一位,计算标准差于时,LOI应计算到小数二位。
K值的确定如果按11进行试验测得的最后五个氧指数值,第一个反应符号是“x”,在表1第一栏中找出所对应的最后五个测定的反应符号,从表项中再找出“0”数目相应的K值数。
如果按11进行试验测得的最后五个氧指数值,第一个反应符号是“O”,在表1第6栏中找出所对应的最后五个测定的反应符号,从表I(b)项中再找出“x”数目相应的
K值系数,但K值数的符号与表中正负数的符号相反。
2.材料性能评价:根据氧指数值评价材料的燃烧性能。
八、实验注意事项
1.试样制作要精细、准确,表面平整、光滑。
2.氧、氮气流量调节要得当,压力表指示处于正常位置,禁止使用过高气压,以
防损坏设备。
3.流量计、玻璃筒为易碎品,实验中谨防打碎。
九、思考题
1.什么叫氧指数值?如何用氧指数值评价材料的燃烧性能?
2.M606B型氧指数测定仪适用于哪些材料性能的测定?如何提高实验数据的测试精度?
附:材料燃烧性能参数
参数项目
点燃
点火源的性质
易点燃性
火焰的蔓延和持续各方向的蔓延速率点燃方向的影响
烧毁程度
样品消耗速率
火焰熄灭速率
阴燃性质
能量
放出的总能量
能量释放速率
质量损耗速率
能量转移到相邻表面的速率
燃烧产物气体产物的组成和浓度烟和烟密度
气体产物的毒性
燃烧残渣的性质
碳的性质
备注:Z803建材可燃性试验机主要用于在规定条件下判断建筑材料及其制品是否具有可燃性试验方法。
主要用于挤塑板、模塑板、聚苯板、聚氨酯、酚醛板等保温材料的阻燃等级B1、B2级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