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猪免疫系统的营养需求
- 格式:doc
- 大小:54.50 KB
- 文档页数:7
猪各生理阶段的的营养需求与饲养管理细节1、猪的生理阶段猪的生理阶段划分说法不一,一般猪自出生到出栏要经历乳仔猪、断奶仔猪(15-30公斤体重)、育肥前期(30-60kg)、育肥后期(60kg-出栏)几个生长阶段。
猪各生理阶段常用参数2、猪的生长育肥规律2.1 总体的生长(1)绝对生长即日增重,取决于年龄和起始体重的大小,是体重随年龄变化的绝对生长曲线,总的规律是慢——快——慢。
(图)绝对生长模式(2)相对生长相对生长速度——相对于体重的增长倍数、百分比或生长指数却随体重或年龄的增长而下降。
(图)相对生长模式2.2局部生长从胚胎开始,最早发育和最先完成的是神经系统,依次为骨骼系统、肌肉组织,最后是脂肪组织。
(图)相对生长模式2.3研究生长肥育规律的意义研究各种动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调节营养水平,有目的地控制生长,包括速度、生产性能(效率),做到优质、高效、低耗地进行畜牧生产。
3、不同阶段猪的营养与饲养管理3.1乳仔猪的营养及饲养管理仔猪培育是搞好养猪生产的基础。
这个阶段是猪一生中生长发育最迅速,物质代谢最旺盛,对营养不全最敏感的阶段。
仔猪培育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断奶育成率高低和断奶体重的大小,影响母猪年生产力和肥猪的出栏时间。
其目标就是尽量减少哺乳和断奶阶段的死亡率,提高育成率和断奶重,并使仔猪在断奶阶段平衡过渡。
乳仔猪的营养需要NRC营养需要量规定,5-10公斤体重的仔猪在自由采食情况下对日粮营养物质需要量如下表:乳猪饲料开食补料(1)母猪的泌乳高峰在产后20-30天,30天以后泌乳量明显减少,而乳猪的生长速度却越来越快,为了保证3周龄后乳猪能大量采食饲料以满足快速生长所需的营养,必须尽早给乳猪开食补料。
6-7日龄的乳猪开始长出臼齿,牙床发痒,常离开母猪单独行动,特别喜欢啃咬垫草、木屑等硬物,并有模仿母猪行为的特性,此时开始补料效果最好。
(2)补料的方法是在母猪产房内设置乳猪补料栏,留有洞口,乳猪可自由地随时进栏吃料。
猪的饲料营养成分与配方比例猪是人类常见的农产品,其饲养过程中的合理饲料供给对于猪的健康和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猪的饲料营养成分和配方比例是确定猪饲料配制的基础,本文将深入探讨猪的饲料营养需求和配方比例的相关知识。
一、猪饲料营养需求1. 能量:猪的生长和生理功能维持需要能量供应,能量来源主要为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
猪的能量需求量与其体重、生长阶段和环境温度有关。
2. 蛋白质:蛋白质是猪体内组织构成的主要成分,对猪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猪的蛋白质需求量与其体重、生长速度、种类和环境因素有关。
3. 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猪需要适量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来维持正常的生长和代谢。
猪对钙、磷、镁、钠、钾、铁、锌、铜等矿物质的需求量较大。
4. 维生素:猪需要多种维生素来维持正常的代谢和生长发育。
主要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维生素B群以及维生素C。
二、猪饲料配方比例猪饲料的配方比例需要根据猪的不同生长阶段、体重、品种和生产目标进行调整。
下面是一些常见饲料配方比例的建议供参考:1. 生长猪配方比例:- 蛋白质:约16%-18%- 能量:约3000-3200千卡/千克- 钙:约0.7%-0.8%- 磷:约0.5%-0.6%- 色氨酸:约0.8%-1%- 赖氨酸:约0.45%-0.5%- 蛋氨酸:约0.4%-0.45%2. 肥育猪配方比例:- 蛋白质:约14%-16%- 能量:约2900-3100千卡/千克- 钙:约0.7%-0.8%- 磷:约0.4%-0.5%- 赖氨酸:约0.35%-0.4%- 色氨酸:约0.8%-0.9%- 蛋氨酸:约0.35%-0.4%3. 孕猪配方比例:- 蛋白质:约14%-16%- 能量:约2900-3100千卡/千克- 钙:约0.8%-0.9%- 磷:约0.5%-0.6%- 色氨酸:约0.5%-0.6%- 赖氨酸:约0.4%-0.45%- 蛋氨酸:约0.35%-0.4%4. 哺乳猪配方比例:- 蛋白质:约18%-20%- 能量:约3200-3400千卡/千克- 钙:约1.0%-1.2%- 磷:约0.8%-1.0%- 色氨酸:约0.8%-1%- 赖氨酸:约0.8%-0.9%- 蛋氨酸:约0.7%-0.8%请注意,以上是一般的建议比例,在实际应用中还需根据地区、环境和猪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调整。
动物营养与保健在养猪中的应用养猪业是我国畜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猪肉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养猪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
而要使养猪业保持健康的发展,动物营养与保健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重点介绍动物营养与保健在养猪中的应用。
一、饲料营养成分的合理配置合理的饲料配方是确保猪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阶段的猪对饲料中的营养成分需求也有所不同,因此饲料配方要根据猪的生长阶段进行调整,以确保猪只能获得足够的营养。
一般来说,幼猪需要较高的蛋白质和能量,而育肥猪需要更多的纤维素和脂肪。
在饲料配方中添加一定比例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对于猪的生长发育和免疫系统都有很大的帮助。
二、饲料添加剂的应用饲料添加剂是指在饲料中加入的一些对猪有益的化学物质。
常见的饲料添加剂包括抗生素、氨基酸、酶制剂等。
抗生素可以帮助猪预防和治疗疾病,促进生长;氨基酸是猪生长的必需营养素,可以提高饲料的蛋白质利用率;酶制剂可以帮助猪更好地消化和吸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合理地应用饲料添加剂可以提高猪的生长速度,降低饲料的成本,提高养猪的效益。
三、保健药物的使用在养猪的过程中,猪很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害,为了保障猪的健康,必须合理地使用保健药物。
保健药物包括防疫药、抗菌药、消毒剂等。
防疫药可以帮助猪预防各种传染病,抗菌药可以治疗猪的疾病,消毒剂可以对饲料和饮水进行消毒,防止疾病传播。
但是在使用保健药物时,必须按照兽医的建议进行,严格控制用药量和用药时间,以免对猪的健康和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四、生态环境的保护生态环境的好坏对于猪的健康和生长也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在养猪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
首先要做好猪舍的卫生,保持猪舍的通风和干燥,定期清理猪粪,防止脏水污染饮水。
其次要选择适宜的养猪场址,远离污染源,尽量减少环境污染。
最后要注意饮水卫生,保障猪的饮水安全,防止因饮水污染导致疾病的发生。
饲料的成分与营养需求饲料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养殖业的发展和动物的生长发育。
饲料的成分和质量不仅影响着动物的生长状况和繁殖能力,也直接影响着动物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本文将探讨饲料的主要成分以及动物的营养需求,以期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参考。
一、饲料的主要成分饲料的主要成分包括能量源、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等。
能量源是动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重要成分,能提供机体所需的热能。
常见的能量源包括玉米、大豆、谷物等。
蛋白质是构成动物体内细胞和组织的基本成分,对于动物的生长和免疫功能至关重要。
优质蛋白质来源包括鱼粉、豆粕等。
维生素和矿物质则是动物体内多种酶的组成部分,对于动物的新陈代谢和免疫调节起着关键作用。
常见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有维生素A、维生素D、钙、磷等。
纤维素是动物消化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成分,有助于保持肠道健康,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
二、动物的营养需求不同动物对于饲料成分的需求有所差异,以下以猪和鸡为例,探讨它们的营养需求。
1. 猪的营养需求:(1)能量需求:猪的能量需求主要来自于饲料中的碳水化合物,如淀粉和脂肪。
适当的能量摄入可以提高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
(2)蛋白质需求:猪对于蛋白质的需求较高,特别是必需氨基酸。
蛋白质的摄入对于猪的生长和免疫力至关重要。
(3)维生素和矿物质需求:适量供给猪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预防猪的营养缺乏症,保持其身体健康。
2. 鸡的营养需求:(1)能量需求:鸡的能量需求较高,尤其是在冬季和育成期。
提供足够的能量可以保证鸡的生长和产蛋性能。
(2)蛋白质需求:蛋白质是鸡体内组织合成的重要原料,在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和氨基酸的平衡性特别重要。
(3)维生素和矿物质需求:维生素和矿物质是鸡生长和繁殖必备的微量元素,缺乏会导致骨骼和羽毛的异常发育。
三、饲料组配和饲养技术的重要性了解动物的营养需求,合理组配饲料是养殖业的关键。
科学的饲料组配可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降低饲料成本,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
丹麦猪营养标准猪是人类重要的食用动物之一,肉类是人们日常饮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确保猪的健康生长和高品质的肉类产出,丹麦拥有世界领先的猪养殖业,并制定了严格的猪营养标准。
丹麦猪营养标准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能量需求、蛋白质需求、矿物质需求和维生素需求。
能量需求是猪营养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丹麦猪养殖业广泛使用能量单位ME(代谢能)来评估猪的能量需求。
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猪的需求,丹麦制定了相应的ME建议摄入量。
这些建议摄入量根据猪的体重、性别和生长阶段来区分,确保每只猪都能获得足够的能量来维持生长和发育。
蛋白质是猪体内结构和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是肉类的重要品质指标之一。
丹麦猪营养标准将蛋白质需求分为总蛋白质需求和必需蛋白质需求两部分。
总蛋白质需求是指猪全身组织对蛋白质的总需求量,而必需蛋白质需求是指猪体内细胞和器官所需的蛋白质量。
丹麦制定了合理的蛋白质摄入比例和建议摄入量,以满足猪的需求。
矿物质是猪健康生长和免疫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丹麦猪营养标准中包含各种矿物质的需求和建议供给量,如钙、磷、钠、镁、钾、硫等。
这些矿物质对猪的骨骼生长、酶活性和代谢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确保猪体内各种功能正常运作。
维生素对于猪的生长和免疫功能也是至关重要的。
丹麦猪营养标准中包含各类维生素的需求和建议摄入量,如维生素A、维生素D3、维生素E、维生素K、维生素B族、维生素C等。
这些维生素在猪的生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同时也对猪的免疫系统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
除了上述的基本营养需求,丹麦猪养殖业还注重饲料的品质和安全性。
丹麦对于饲料中的重金属污染、真菌毒素、农药残留等进行严格的控制和检测,确保猪食用的饲料安全可靠。
总之,丹麦猪营养标准综合考虑了猪对能量、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素的需求,为猪的健康生长和高品质肉类的产出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丹麦的猪养殖业以其严谨的管理和高品质的肉类而闻名,为其他国家的猪养殖业树立了典范。
猪每个阶段需要的营养指标1.引言1.1 概述猪是重要的畜牧养殖动物之一,其生长发育需要合理的营养供给。
为了促进猪的生长健康,养殖户需要了解每个生长阶段猪所需的营养指标。
本文将详细介绍猪在不同生长阶段所需要的营养指标。
猪的生长阶段可以分为幼仔期、育肥期和产蛋期。
在不同的生长阶段,猪对营养的需求也有所不同。
幼仔猪主要需要高蛋白和高能量的饲料,以促进其快速生长和健康发育。
育肥猪则需要适量的蛋白质和低能量的饲料,以达到肉体生长和肌肉积累的最佳效果。
产蛋猪则需要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饲料,以维持其健康状态和良好的生产能力。
针对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正确的饲养管理和营养供给是非常重要的。
养殖户需要根据猪的需求,合理配制饲料,确保其营养均衡。
这不仅可以提高猪的生长速度和免疫力,还可以降低饲料浪费和疾病发生率。
本文将在正文部分详细介绍猪在各个生长阶段所需要的营养指标,并结合相关研究和实践经验,探讨如何科学地满足猪的营养需求。
最后,我们将总结本文的主要内容,并给出一些结论和建议,以供养殖户在实际操作中参考。
通过对猪每个阶段所需的营养指标的系统了解和科学合理的营养供给,我们可以更好地促进猪的生长和发育,提高猪的生产性能,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因此,重视猪的营养需求,认真对待营养供给工作,对于养殖户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来探讨猪每个阶段需要的营养指标。
在引言部分,将概述本文的主要内容,简要介绍猪的生长阶段和其需要的营养指标。
通过引言,读者可以对全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正文部分将分为两个小节来详细说明。
首先,将介绍猪的生长阶段,包括幼仔期、育肥期和生产期等不同阶段的特点和需求。
其次,将详细探讨猪在每个阶段所需要的营养指标,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方面的需求。
在结论部分,将对全文进行总结,并给出相关的结论。
仔猪阶段对维生素的营养需要仔猪阶段对维生素的营养需要维生素是人和动物身体中必不可少的营养成分,它们能够帮助身体正常运作、维持健康。
而在仔猪的生长过程中,维生素也是不可或缺的。
本文将从仔猪阶段对维生素的需求、各种维生素的作用、不同类型仔猪对维生素的需求等方面,详细介绍仔猪阶段对维生素的营养需要。
一、仔猪阶段对维生素的需求1.1 仔猪快速增重期在这个时期,由于肠道尚未完全发育,消化能力比较差,因此需要更多的营养物质来支持其快速增重。
同时,在这个时期内,由于母乳和饲料中含有大量的钙和磷等矿物质,因此需要补充足够数量的维生素D3来帮助其吸收利用这些矿物质。
1.2 仔猪断奶后期在这个时期内,由于断奶后进食固体饲料时间较长,因此需要足够的维生素B族来帮助其消化吸收,同时也需要适量的维生素A和E来保护其身体健康。
1.3 仔猪生长期在这个时期内,由于仔猪的身体逐渐发育成熟,消化能力也逐渐提高,因此对维生素的需求量也相应减少。
但是,在这个时期内仍然需要摄入足够的维生素A、D3、E等来保持其身体健康。
二、各种维生素的作用2.1 维生素A维生素A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它主要存在于动物肝脏、鱼肝油、黄油、奶油等食物中。
它对于仔猪视力和免疫系统的发育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2.2 维生素D3维生素D3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主要存在于鱼肝油、动物脂肪等食物中。
它对于钙和磷的吸收利用有重要作用,并且能够促进骨骼发育和免疫系统功能。
2.3 维生素E维生素E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主要存在于植物油、动物脂肪等食物中。
它对于细胞膜的稳定性和免疫系统功能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2.4 维生素B族维生素B族包括多种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B1、B2、B6、B12等。
它们对于能量代谢和神经系统功能有很重要的作用。
三、不同类型仔猪对维生素的需求3.1 肉仔猪肉仔猪在快速增重期需要摄入更多的维生素D3和矿物质来支持其骨骼发育,同时也需要适量摄入其他各种维生素来保持身体健康。
中国猪饲养标准一、饲料营养猪的营养需求对其健康、生长和繁殖至关重要。
猪的饲料应提供足够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素,以满足猪的生长、维持和繁殖需要。
1.1蛋白质:猪的饲料中应含有适量的蛋白质,以支持猪的生长和肌肉发育。
1.2脂肪:脂肪是猪获取能量的重要来源,同时也参与细胞膜的合成和激素的分泌。
1.3碳水化合物:主要为猪提供能量,合理利用可节省蛋白质和脂肪。
1.4矿物质:如钙、磷、铁、锌等,对猪的骨骼、牙齿、血液等发育至关重要。
1.5维生素:维生素是猪体内许多酶和辅酶的组成成分,对猪的生长、代谢和免疫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二、饲养管理合理的饲养管理可以提高猪的生产效率,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饲养管理包括饲喂制度、饮水管理、日常管理等方面。
2.1饲喂制度:根据猪的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制定合理的饲喂制度,保证猪获得足够的营养。
2.2饮水管理:提供清洁、充足的水源,保证猪的饮水需求。
2.3日常管理:定期清理猪舍,保持猪舍的卫生和良好的环境条件。
三、防疫保健防疫保健是保证猪健康和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措施。
应定期进行疫苗接种,预防常见疾病的发生。
同时,合理使用兽药,治疗患病猪只。
四、生长环境猪的生长环境对其健康和生产效率有重要影响。
应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通风等环境条件,以满足猪的生长需求。
过冷或过热的环境可能会导致猪出现生产性能下降、疾病等问题。
五、养殖设备现代化的养殖设备可以提高猪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率。
养殖设备包括自动饲喂系统、自动饮水系统、环境监控系统等。
这些设备可以减少人工干预,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合理利用养殖设备可以改善猪的生长环境,提高猪的健康水平。
六、品种选择不同品种的猪有不同的生长性能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应根据当地的生长环境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宜的品种进行养殖。
同时,应注意品种的遗传改良,以提高猪的生产性能和抗病能力。
七、疫病监控疫病监控是预防和控制疾病的重要措施。
应定期进行疫病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问题。
美国NRC新标准——回顾现代猪种的营养需求J.A.Taylor-Pickard;W.H.Close;纪少丽【期刊名称】《国外畜牧学-猪与禽》【年(卷),期】2014(000)008【总页数】3页(P21-23)【作者】J.A.Taylor-Pickard;W.H.Close;纪少丽【作者单位】美国奥特奇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6现代养猪业所采用的饲养条件和猪种较以前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以早先的猪种和饲养条件获得的营养标准已不适应当今的养猪生产,新版NRC(2012)年的推出适逢其时,并增加了几个新的主题。
但是,其否真的能满足现代猪种的需求则也未必,这促使我们有必要全面回顾猪的营养需求。
养猪业是一个动态发展、不断变化的行业,需要考虑许多复杂的会影响动物生长和发育的互作因素。
这些因素包括遗传、营养、健康状况、福利、环境、市场需求和公众意识。
饲料是动物的一个基本需求物,占生产成本的60 %~70 %。
因此满足不同生长条件下猪的营养需求并消除所有会影响这些需求的因素是非常重要的。
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RC)关于“猪的营养需求”的最新报告尝试提供这些信息。
该报告发表于2012年,是第11版。
第一版猪营养需求于1944年出版,第十版为1998年。
出版这些出版物的目的在于回顾和评估科学文献中关于猪在所有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并做出推荐,形成猪饲养实践的理论基础,以确保养猪生产的高效性和解决实践中的环境问题。
在过去的10年里其他综述也相继发表,包括英国动物生产协会(2003)、Gesellschaft für Ernährungs 生理学(2006)、美国国家猪营养指南(2010)以及巴西饲料组分和营养需求表(2011)。
当前美国NRC报告的主要目的,是在新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回顾现代猪种的营养需求和生产反应,并已经实现。
然而,对比旧版本,这一版增加了几个新的主题。
相对于1998年的旧版本,新版的特点是进一步开发了生长猪和种猪的计算机模型,并介绍了模型中体现的基本概念。
养殖与饲料2018年第8期摘要本文总结了猪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与饲喂要点,养猪场必须根据猪的生理特点和功能定位进行精细化饲养。
乳猪饲养时要注重教槽料的使用,以使其平稳断奶;保育猪饲养时要注意疾病的预防和逐步换料,将换料应激降至最低,必要时可考虑药物保健措施;育肥猪饲喂时要注重采食对体重的影响,另外在出栏前遵守药物的休药期,防止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母猪饲养时要分阶段给予不同的饲料,禁止饲喂霉变饲料,同时还要注重维生素以及青绿多汁饲料的供给。
关键词猪;营养需求;饲喂要点不同生长阶段猪的营养需求与饲喂要点薛军华1王苏建1周建东21.江苏省如东县双甸畜牧兽医站,江苏如东226404;2.江苏省如东县长沙畜牧兽医站,江苏如东226400养猪是一门科学,传统的观念认为养猪就是喂猪,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因为在不同的养殖模式条件下,最终形成的经济效益不同。
为了满足集约化养殖需求,最大程度发挥猪的生长潜能,下面笔者就不同生长阶段猪的营养需求和饲喂要点与大家进行交流。
1乳猪的营养需求及饲喂要点1)营养需求。
猪从一出生便离开母体,不再需要通过胎盘摄取营养,转而通过母乳,营养成分也基本都是通过母乳摄取而来。
母乳由于完全来自于分娩母猪的母体,不但营养价值高,乳汁中各种营养成分的配比科学合理,且进入仔猪肠道后容易吸收,不会发生过敏及胃肠道不适应的情况。
传统的养殖,哺乳期一般在2个月以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养殖水平的提高,加上猪场追求养殖效益最大化,现在大部分都是提前断奶,早的会在20d 左右断,晚的也是在30d 左右。
期间为了最大程度防止断奶应激,在7~10d 时可使用教槽料进行补饲,让胃肠道有个识料过程。
因此,哺乳期间的乳猪营养来源有2种,绝大部分来源于母乳,少部分来源于教槽料。
2)饲喂要点。
哺乳期以各个系统的发育和成熟为主,体格变化不大,营养主要以蛋白、脂类物质和维持量的碳水化合物为主。
由于绝大部分营养来源于母乳,故一定要加强母猪的饲喂管理。
猪的健康养殖技术
猪的健康养殖技术是指利用科学的方法和措施,保障猪的健康生长和免疫系统的稳定
运行,预防疾病发生和传播,提高养殖效益。
1. 猪舍建设:猪舍的环境卫生是疾病防控的首要条件。
猪舍应保持干燥、通风良好,并定期进行清洁消毒。
猪舍内部的温度、湿度和空气流通要保持适宜,以提供一个健康舒
适的生长环境。
2. 饲料营养:合理的饲料配方和营养平衡是猪的健康生长的重要保障。
猪的饲料应
包含充足的能量、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提供适宜的饲料比例和饲喂量,
以满足猪的生长需求。
3. 疫病预防:疫苗接种是控制猪病的重要手段。
猪的免疫程序应根据疫病的流行情
况和养殖目标制定,并且要定期进行免疫接种。
也应定期进行疫病检测和监测,及时发现
并隔离患病猪。
4. 病害防治:在养殖过程中,猪可能会遭受各种疾病的威胁,因此对常见病害的防
治方法要进行了解。
常见的猪病包括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蓝耳病等。
针对不同病害,可以采取药物预防和治疗、环境卫生改善、定期检测等措施。
5. 日常管理:健康养殖还需要加强猪的日常管理。
定期对猪进行体检,观察猪的精
神状态、食欲和粪便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要控制猪群的密度,
避免过度拥挤,疫病传播的风险也会相应降低。
饲料与营养实用!维生素C在养猪生产中的妙用全解读维生素C又叫抗坏血酸,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液体,在水中易溶呈酸性,是养猪生产中化肥最常用的药物之一。
可单独使用或与其他药物联合体使用,能增加猪体对传染病的抵抗力;促进创伤的愈合,参与细胞间质的生成和体内氧化还原反应,具有解毒能力,还能促进肠道内铁的吸收。
笔者现将维生素C在养猪中的妙用及须知汇总,供大家参考学习。
1效果显著各种应激的作用畜养在猪的生存过程中要经历各种应激,如环境、气候突变、运输、剪牙、断尾、阉割、饲料变化等各种舒张,就会影响猪体抗坏血酸的合成与利用,从而可能引发猪体内维生素C缺乏,轻则采食量下降,重则导致疾病的会发生。
每公斤饲料中添加20-50毫克的维生素C,可有效减缓各种应激,减少猪群的发病砝码。
2提高猪免疫力的抑制作用维生素C是猪免疫系统发挥作用正常功能所必需的营养素,白细胞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当机体感染时,白细胞内的维生素C就会急剧减少,维生素C可增加中性粒细胞趋化性和变形战斗能力,提高杀菌能力,促进白血球的生成,参与免疫蛋白的合成,促进干扰素的造成。
饲料中定期添加维生素C,对提高猪群免疫力方面将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3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大量维生素C可促进抗体生成,增强白细胞吞噬功能增强肝脏解毒能力,改善心肌和血管代谢封闭性,还有抗炎、抗过敏作用。
在防治传染病时,饲料内添加胡萝卜素C,可以加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缩短病程减少死亡。
猪群在患病后的恢复期中,由于疾病的创伤,需要大量的营养必须和维生素来修复,内此时猪机体内严重缺乏叶酸C,有的甚至可已引起坏血病,在饲料中添加0.02%的维生素C,则可持续提升猪机体抗病力。
4防治猪贫血及止血积极作用维生素C还具有还原性,因此在金属离子的代谢过程起到重要作用,维生素C可以使饲料中的不易吸收的三价铁还原成二价铁,促进胃肠道对铁的吸收,不断提高肝脏对铁的利用率,有助于放射治疗缺铁性贫血。
此外补充维生素C可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和脆性,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
猪维生素需要量
猪的维生素需要量会因猪的种类、年龄、体重、活动水平、气候、喂养方式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猪维生素需要量:
1. 维生素A:猪每天需要的维生素A量为5000-12000国际单位(IU)。
维生素A对于猪的视觉、免疫系统和生长发育都非常重要。
2. 维生素D:猪每天需要的维生素D量为2000-4000国际单位(IU)。
维生素D 对于猪的钙吸收和骨骼健康非常重要。
3. 维生素E:猪每天需要的维生素E量为10-20毫克。
维生素E对于猪的免疫系统和抗氧化能力非常重要。
4. 维生素K:猪每天需要的维生素K量为0.5-2.0毫克。
维生素K对于猪的血液凝固和骨骼健康非常重要。
5. 维生素B群:猪每天需要的维生素B1(硫胺素)量为5-25毫克,维生素B2(核黄素)量为5-25毫克,维生素B3(烟酸)量为20-60毫克,维生素B5(泛酸)量为5-25毫克,维生素B6(吡哆醇)量为5-25毫克,维生素B7(生物素)量为0.1-0.3毫克,维生素B9(叶酸)量为0.1-0.3毫克,维生素B12(钴胺素)量为0.01-0.03毫克。
维生素B群对于猪的神经系统、生长发育和免疫功能都非常重要。
以上只是一些基本的需要量,具体的需要量可能会因猪的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
在喂养猪时,应确保提供足够的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以满足猪的生长发育和健康需求。
猪牛羊等畜牧动物的营养需求与饲养方法动物的营养需求是畜牧养殖中关键的一环。
了解和满足猪牛羊等畜牧动物的营养需求是确保它们健康成长和高产的关键。
本文将针对猪牛羊等畜牧动物的营养需求和适合的饲养方法进行探讨。
1. 营养需求1.1 猪的营养需求猪是以杂食动物为主,需要摄取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多种营养物质。
蛋白质是猪生长和免疫系统维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需要适量的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
对于猪的饮食,应保持均衡,适量添加各种饲料,以满足它们的营养需求。
1.2 牛的营养需求牛是以植物纤维为主要粮食来源的反刍动物。
其主要的营养需求包括纤维素、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
纤维素是牛的主要能源来源,蛋白质则是维持牛的正常生长和发育所必需的。
矿物质和维生素则对于牛的骨骼和免疫系统的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在牛的饲养中,应提供适量的纤维素以及各种饲料来满足其营养需求。
1.3 羊的营养需求羊是以草本植物为主食的反刍动物。
它们对于纤维素、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需求与牛类相似。
羊需要摄取足够的纤维素来维持其正常消化和能量供给。
蛋白质对于羊的生长和体重增加也至关重要。
在饲养羊时,应注重提供高质量的草料和添加适量的饲料以满足羊的营养需求。
2. 饲养方法2.1 猪的饲养方法猪的饲养方法包括饲料的选择与搭配、喂养的时间与量等方面。
猪需要被喂养多次,饲料应保持新鲜,避免霉变。
不同生长阶段的猪有不同的饲养需求,需要调整饲料的配方和喂养量。
此外,猪的饲养环境也需要注意,保持干净和适宜的温度。
2.2 牛的饲养方法牛的饲养方法包括草料的选择与供应、牧草的管理、喂养的时间与量等方面。
牛需要摄取足够的纤维素来提供能量,因此饲养时应提供高质量的草料。
同时,应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牛的需要适当调整饲料的组合和喂养量。
饲养场的管理也需要注意,保持干净和适宜的空气质量。
2.3 羊的饲养方法羊的饲养方法包括草料的选择与供应、放牧的管理、饲料的补充等方面。
免疫系统的活动状态对猪生长与营养需要的影响Immune System Activation Affects Pigs Growth,Nutrient Needs Tim StahIy 胡锦平译卢福庄校一些外源物质进入动物机体后会引起严重的变态反应,干扰正常的机体功能,甚至会导致动物死亡。
这些外源物质称为抗原,包括细菌、病毒、杀虫剂以及大豆蛋白等。
不过,动物本身具有一套精细的系统即免疫系统,它在生命受到威胁之前就能发挥作用,清除或破坏这些有害的抗原。
免疫系统对抗原的反应通常是内一系列的化合物即细胞素的释放而引发的。
白介素与肿瘤吞噬因子就是细胞素的两种类型。
接着细胞素的释放,免疫系统中的吞噬细胞和体液抗体成分被激活而发挥作用。
在细胞素释放的同时,机体的各种代谢过程也受到影响,如自主饲料采食量降低,中心体温升高、产热量增多,组织生长速度尤其是骨骼肌的生长受到抑制。
总的来讲,机体的蛋白质合成减少,更多的机体蛋白质被降解用于抵御入侵的抗原G这些代谢过程的变化降低了动物的牛长速度和饲料利用效率,还可能使胴体的脂肪增多。
近些年来,养猪业中已发展并应用了一些新的管理技术,尽可能减少抗原入侵的机会,或降低猪对抗原的生物敏感性,如全进全出的生产方式,离地仔猪培育栏与生长栏,早期免疫接种与断奶、猪群的分解与重组等。
在本试验站中,我们进行了一些研究,以测定猪的免疫系统最低活动状态对生长速度、饲料利用率和胴体成分以及对猪的营养需要的影响。
试验采用两种不同的管理方式,将母猪和仔猪分别分为免疫系统活动状态高的组和低的组。
活动水平低的组通过仔猪的早期接种与断奶来实现,其母猪也都经接种预防主要疾病(如枝原体肺炎、放线菌胸膜肺炎),在1、3、5、11日龄时,所有仔猪都注射抗菌制剂,仔猪于10—14日龄断奶,进入离地培育舍,与其它猪隔离.活动水平高的组采用传统的管理方法,母猪不进行免疫接种,仔猪在断奶前也不注射抗菌制剂,仔猪于19—21口龄断奶,进入原先关过其它猪的培育栏。
现代猪免疫系统的营养需求刘瑾、李斯丽、何若钢、覃小荣、张家富免疫系统是维护动物机体内新陈代谢平衡抵御病原侵害的重要防御系统。
正常的生产条件下,绝大多数的免疫应激都与炎症反应有关。
免疫应激是一种病理保护性反应,即机体免疫系统为了抵御“非己”入侵,在内外环境“不适”的状态下(如反复多次免疫接种、仔猪断奶、饲养条件较差、生病),猪只免疫系统做出的“过度”反应,这种“过度”反应导致猪只出现采食量下降、饲料利用率低和生长迟缓等现象。
此“过度”反应即称为“免疫应激”。
各种感染、创伤和内部肿瘤等许多因素都可引起免疫应激。
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包括一系列行为上和代谢上的改变。
行为上的改变是指食欲下降、精神不振和嗜睡等;这种改变实际上是一种适应性改变,是为了把机体的资源集中提供给免疫系统从而减少消化系统和运动系统的消耗。
免疫应激需要消耗大量营养,尤其是免疫营养,所以代谢上的改变是指日粮营养从正常的生长维持和骨骼肌沉积转向支持免疫系统的营养需求。
[1]以往研究表明,在免疫增强或免疫应激状态下,动物机体倾向于分解代谢,免疫抑制状态时倾向于合成代谢[2]。
免疫应答水平的下降,从而导致猪只生长抑制。
给养猪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随着现代规模养猪面临的疾病挑战(包括免疫抑制病和营养代谢疾病等)形势越来越严峻,全球对猪免疫营养的需求,尤其是对维持免疫力的氨基酸、脂肪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的营养需求的研究越来越多。
本文对现代猪免疫系统的营养需求予以综述。
1 免疫营养的概念一些营养素,如谷氨酰胺(glutamine,Gln)、精氨酸、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核苷酸、益生菌及乳铁蛋白等不仅影响免疫功能,而且能改善代谢和营养指标(如氮平衡、血清蛋白水平等),因此被称为“免疫营养素”或“免疫调节剂”[3]。
朱中平[1]认为:某些营养物质不仅能防治营养缺乏,而且能以特定方式刺激免疫细胞,增强免疫应答功能,维持正常、适度的免疫反应,调控细胞因子的产生和释放,减轻有害的或过度的炎症反应,维持肠道的屏障功能,减少细菌移位等。
这是免疫营养学所定义的“免疫营养”,包括植物营养素、多糖体、抗氧化剂等。
这种特殊营养素具有药理学作用,最初被称之为营养药理学(nutritionalpharmacology)。
近年来,更多的学者称之为“免疫营养”(immunonutrition)。
2 猪免疫系统的免疫营养的需求氨基酸的需求氨基酸对于猪的免疫力非常重要,它是合成抗体、淋巴细胞、细胞因子和急性应答蛋白的基本营养物质。
目前人们更为关注猪肠道功能性氨基酸的研究,尤其是苏氨酸、谷氨酰胺(Gln)和精氨酸。
2.1.1 苏氨酸(Thr)苏氨酸(Thr)是肠粘液蛋白的主要成分,吸收的Thr大部分被小肠截留用于合成粘液蛋白。
有研究表明,Thr参与小肠细胞的修复和免疫调节功能,并能增加猪的免疫球蛋白水平。
杨成科[4]指出,选择合适的蛋白质原料,确定适宜的蛋白质水平并考虑添加苏氨酸,可改善饲料中氮的利用率,提高仔猪生产性能和抗病能力,降低仔猪腹泻率是可行的。
2.1.2 谷氨酰胺(Gln)谷氨酰胺(Gln)是5碳氨基酸,是血循环和体内游离氨基酸池中含量最丰富的氨基酸。
它不但是蛋白质代谢的重要调节因子而且是机体在应激状态下的条件必需氨基酸。
易敢峰[5]报道,Gln是诸如合成鸟氨酸、脯氨酸、精氨酸等代谢途径的前体物质,对动物肠道结构的完整和免疫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90年代初,Lacey和Wilmore提出Gln是重症患者的条件必需氨基酸,是快速增殖细胞(如肠道细胞和免疫细胞)的重要“燃料”。
那么,Gln是如何参与免疫营养的呢?李宁(2001)认为, Gln参与免疫营养是作为一种营养物质来修复肠上皮,促进肠粘膜细胞增殖并维持肠屏障功能,防治肠道细菌和毒素易位,减少肠源性感染。
最初的研究认为,Gln能刺激生长激素的合成,生长激素通过IL-2的同源受体直接或间接地上调免疫功能。
还有研究认为,Gln支持谷胱甘肽的合成,通过维持抗氧化系统而参与机体的免疫保护。
免疫营养的研究进展表明,Gln对免疫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均有作用,可被不同的免疫组织利用,它是淋巴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的重要能量来源[6]。
具有代表性的是单核巨噬细胞,其免疫功能均取决于体内Gln的含量和供给。
临床研究表明,当Gln浓度为600μmoI/L的正常或更高水平时,免疫功能应当更完善,Gln浓度越高,机体的免疫应答就越强、越完善,而这些应答反应会促进疗效提高。
当Gln浓度降至400μmoI/L的缺乏或更低水平时,免疫功能易受损伤,例如,在创伤、烧伤、脓毒症、大手术等应激状态下,机体出现免疫功能抑制,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对GIn的需求量就会增加,此时机体对Gln出现“供不应求”现象,导致血和组织中Gln浓度下降。
低浓度的Gln使组织不能正常发挥功能,对免疫组织影响非常严重。
因此,在应激状态下,单纯改善机体的氮平衡,而不维持血浆Gln浓度,也许是徒劳,甚至损害机体的免疫系统。
补充外源性Gln以增加肌肉和血浆Gln的浓度,改善机体应激时的免疫抑制状态,增强免疫应答,提高营养支持的疗效是免疫营养的重要内容。
2.1.3 精氨酸(Arg)精氨酸(Arg)是一种半必需氨基酸,在饥饿、创伤、应激状态下可成为必需氨基酸,其代谢产物具有促生长与维持机体平衡的作用。
Arg对免疫系统产生影响,主要通过细胞免疫产生作用,对体液免疫则无显着影响。
Arg还对多种内分泌腺有促分泌作用,发挥间接的免疫调节作用。
有研究表明,Arg不仅是合成某些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物质的前体,还是一些介导细胞生长与分化物质的前体,并且能刺激生长激素的分泌。
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强化精氨酸的营养支持有助于改善机体氮平衡,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Arg免疫调节作用有两种调节机制。
一是NO的免疫调节机制。
Arg是合成一氧化氮(NO)的唯一底物,1988年发现L-精氨酸参与合成NO。
NO是重要的免疫细胞的调节因子,是一种多功能的气态生物信使。
其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表现在:首先,NO抑制抗体应答反应、抑制肥大细胞反应性,促进NK细胞活性,激活外周血中的单核细胞;其次,调节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介导巨噬细胞的细胞凋亡;最后,Arg-NO途径被认为是杀死细胞内微生物的主要机制,也是巨噬细胞对靶细胞毒性的主要机制[6]。
Arg免疫调节作用的另一机制体现在:(1)Arg通过神经系统的传导刺激胸腺对T淋巴细胞的释放。
具体道来,Arg是通过神经系统的传导刺激,使胸腺增大和细胞计数增多,胸腺的增大提高了T淋巴细胞对有丝分裂原的反应性,从而刺激T淋巴细胞的增殖。
(2)Arg通过提高脾内单的水平,进核淋巴细胞对IL-2的分泌活性和IL-2受体的活性,降低前列腺素pGE2一步促进 IL-2合成,提高T淋巴细胞间接反应为中介的免疫防御和免疫调节作用。
脂肪类的需求脂肪类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在受到抗原的刺激时,免疫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新的免疫细胞需要脂肪的参与。
脂肪也是免疫反应的重要调节因子,饲料脂肪含量和种类对特异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重要影响。
作为动物的必需脂肪酸的多不饱和长链脂肪酸(PUFA)用于供能、维持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正常性,并影响免疫细胞膜表面的抗原、抗体数量和分布以及淋巴因子和抗体分泌等。
PUFA 中ω-3和ω-6比例适宜可增强中性粒细胞的杀菌能力、调理吞噬作用和巨噬细胞的功能,在饲料中添加可以缓解慢性和急性炎性疾病,促进机体健康和维持良好的生产性能。
2.2.1 ω-3PUFA大量动物实验证实,ω-3脂肪酸是免疫营养剂中的关键成分,有利于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李宁发现,给予鱼油(海洋鱼油具有很高的ω-3PUFA含量,主要以DHA和EPA的形式存在)或营养液中添加ω-3PUFA可避免因创伤、感染所造成的免疫功能损失,增加机体抗应激和抗感染的能力。
邓志刚等[7]选用124头四元法系(皮特X杜X长X大)初生仔猪分2组,采用抗应激、益生素和短链脂肪酸的非药物途径的抗病营养保健方案进行试验,结果发现,抗病营养试验组在断奶后转保育舍温度仅为18℃,而对照组却在2 4℃的正常情况下,仍然比对照组的成活率提高了% ,下痢发生率减少了%。
试验结果证明,药物途径的抗病营养保健方案不仅可减少抗菌药物使用,还能提高生产性能,增强机体免疫了,减少疾病,增加经济效益。
ω-3PUFA在免疫营养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其在细胞水平诱导的改变释放的抑制作用仍可较为持久。
据报道,停用10周后,其对炎症细胞因子及PGE2存在。
所以对重症感染、慢性炎症等一些炎症介质持续释放的疾病,ω-3PUFA 将是有效的免疫调理营养素。
此外,在应激状态下的机体常存在代谢紊乱,补充ω-3PUFA可有利于减轻胰岛素阻抗、高脂血症及维持氮平衡。
2.2.2 ω-3PUFA作用的机制ω-3PUFA产生以上作用的机制,目前认为主要是ω-3PUFA能以竞争的方式抑制花生四烯酸的代谢,改变代谢产物的类型,产生效能不高的“3系列”的前列腺素(PGE3、PIG3)和“5系列”的白三烯(LBT),进而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保护免疫系统不受损害。
许多研究表明,ω-6和亚油酸能促进IL-1、肿瘤坏死因子α?和IL-6炎性反应因子等促炎性反应因子的释放,而ω-3正好相反,它可抑制亚油酸转变成花生四烯酸,并且ω-3可取代细胞膜磷脂中的ω-6,减少前列腺素、白三烯的形成,从而降低促炎因子的产生,降低超敏反应,增强机体免疫能力,减少内毒素移位[6]。
维生素的需求维生素是维持猪只健康、正常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有机化合物。
最小需要量的维生素日粮水平只能预防临床缺乏症的出现,不能满足动物最大限度发挥生产性能和维持最佳免疫状态的需求。
生产实践中,添加维生素对提高生产性能、改善机体免疫力已成为不可缺少的环节[8]。
维生素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主要体现在:(1)通过辅酶间接参与免疫调节。
维生素是许多酶的辅酶或辅基(如水溶性维生素多是代谢酶的成分),催化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代谢中的各种反应[9],间接参与免疫细胞增殖、分化和DNA、RNA、抗体的合成等。
呙于明等(2005)报道,一些B族维生素(如硫胺素、核黄素、泛酸、生物素、叶酸或钴胺素)单一缺乏可降低体液抗抗氧化体的产量。
(2)通过抗氧化作用来体现药理效应。
在免疫营养中,大于正常量的维生素E 是重要的抗氧化剂和十分强大的自由基(O2-)直接清除剂,是体内抗氧化的重要一环[10]。
李全顺[11]指出,作为第二道防御体系的维生素E在体内发挥重要的抗氧化功能,对辐射损伤具有重要的防御作用。
在创伤、感染的动物模型中,可明显降低死亡率。
又如机体缺乏维生素E时,免疫官结构遭到破坏,免疫功能降低,抗病力和抗应激力也会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