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税收制度
- 格式:ppt
- 大小:97.00 KB
- 文档页数:26
经济法概论第8章税收法律制度税收法律制度是国家税收政策在法律层面的具体体现,是指由国家根据宪法、法律和法规规定,对纳税人按照一定的标准与方法征收税款,保障税收按规定执行的法律组织和程序。
在经济法概论第8章中,税收法律制度主要包括税法的基本原则、税收法律体系、税收法的规范性等内容。
本文将对这些内容进行介绍。
第一部分:税法的基本原则税法的基本原则是税法的核心,是税收制度的基础和保证税收法律制度顺利实施的基本准则。
主要包括下列几个方面:1.公平原则:税法要求税负应该按照纳税人的经济能力分配,避免出现过高或过低的税收负担。
2.简洁明了原则:税法应当简洁明了,避免繁琐复杂的规定,以便纳税人能够清楚了解自己的纳税义务。
3.稳定性原则:税法的规定不应该频繁变动,确保纳税人的税收预期和长期投资规划具有可靠性。
4.奖惩原则:税收制度应当根据纳税人的行为给予奖励或者惩罚,以达到激励和约束的作用。
第二部分:税收法律体系税收法律体系是包括宪法、法律法规和行政法规等法律规范的整体,构成国家税收法律制度的基础。
税收法律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宪法规定:宪法是对国家税收政策给予了基本原则和指导性的规定,保障了税收制度实施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2.税收法律:税收法律是对税收制度和税收征管进行细化和具体规定的法律文件,包括税收总则、税收分类和税种、纳税义务和税收征收等。
3.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各级政府根据税收法律的授权制定的具体实施细则和办法,用于规范税务行政机关的职责和权力。
第三部分:税收法的规范性税收法的规范性主要是指税收法律对纳税人和税务行政机关的约束力和适用范围。
税收法的规范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强制性:税收法律是国家强制性实施的法律,纳税人必须按照法定的税法规定履行纳税义务,否则将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
2.直接适用性:税收法律的规定适用于所有纳税人,不论个人、企业还是其他组织,都必须按照相关税法规定纳税。
3.优先地位:税收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具有优先地位,一般情况下,其他法律和法规不得与税收法律相抵触。
第八章税收制度第一节税收制度概述第二节商品课税第三节所得课税第四节资源课税与财产课税第一节税收制度概述一、税收制度概念二、税制要素三、税制结构四、税制体系一、税收制度概念税收制度简称“税制”,是规范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税收关系的各种法律、法规、条例、实施细和征收管理制度的总称。
1.税收制度的核心是税法。
2.税收制度是税收本质的具体体现。
3.税收制度的确立是为实现税收职能服务的。
税收制度的法律层次问题税收法律: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税收法规:最高行政机关、地方立法机关税收规章:财政部、税务总局、海关、地方政府权限内实施细则:税务总局、海关、地方政府权限内财税管理部门税制构成要素课税对象纳税人税率减免税纳税期限违章处理税制结构单一税制复合税制以一种事物为对象设置税种所形成的税制以多种事物为对象设置税种所形成的税制税制结构设计1、税种的配置问题(各个税种之间的相互配合问题)合理设置税种,使其相互协调,相互补充,形成一个能在总体布局上体现税收原则要求的税收体系。
2、税源的选择问题(税源与税本的关系)税本、税源、税收之间的关系是,税本是税收来源的根本,税源是由税本产生的收益,税收则来自于税源。
显然,由税本才有税源,有税源才有税收,所以,税源的选择问题实际上研究的是,如何选择税源,才能不使税收侵蚀税本。
3、税率的安排问题实际上是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1、税率总水平的确定。
(拉弗曲线提供理论依据)2、税率形式的确定。
(比例税率和累进税率)四、现代税收体系①货币资金运动过程中的课税(相当于对国民收入流量征税)②财产持有及转让课税(相当于对国民收入存量征税)中国税制体系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行为税资源税消费税增值税营业税关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船舶吨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教育费附加车辆购置税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契税车船税烟叶税第二节商品课税一、商品课税的特征和功能(the features and functions ofcommodity taxes)二、我国现行商品课税的主要税种(main categories in China)一、商品课税的特征和功能特征:1.课征普遍,税源大;2.以商品和非商品的流转额为计税依据,收入相对稳定;3.征税隐蔽,税负可以转嫁;4. 实行比例税率;5.计征简便;6.在负担上具有累退性。
第九章税收理论第一节税收概念一、税收的概念税收是国家(或政府)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征纳而取得的收入。
税收的形式特征包括: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二、税制要素税制要素就是税收制度的基本要素,也是每一种税法的基本构成要素。
一般包括如下几项: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减税、免税和违章处理。
其中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亦称税制三要素。
1.纳税人:是享有相应权利并按税法的规定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是纳税的主体。
2.征税对象:是指对什么事物和什么活动征税,即征税的标的物、客体,是一种税区别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
3.税率:是税法规定的应征税额与征税对象(计税依据)之间的比例,是计算应征税额的标准,是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
名义税率:是税法规定的税率。
实际税率:是纳税人的实际税收负担率。
税率平均税率:是全部应纳税额占全部税基的比例。
分边际税率:是应纳税额的增量与税基增量之比,也即最后一个单位税基所适用的税率。
类比例税率:是对同一征税对象,不论数量大小,都按同一比例征税的税率,即边际税率为常数。
定额税率:是对征税对象按一定计量单位规定一个固定税额的税率,即边际税率为零。
累进税率:是征税对象按数额大小分为若干等级,征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即边际税率递增。
4.纳税环节:一般指的是在社会再生产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过程中按照税法规定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
5.纳税期限:是指纳税人发生纳税义务后向国家缴纳税款的期限。
6.减税免税:是指税法对某些纳税人或征税对象给予鼓励和照顾的一种特殊规定。
主要内容包括:减税和免税、起征点、免征额。
7.违章处理:是税务机关对纳税人违反税法的行为采取的处罚性措施。
8.纳税地点:是纳税人应当缴纳税款的地点。
三、税收分类(1)以征税对象为标准分为:流转税(商品税)、所得税(收益税)、财产税与行为税。
(2)以税负是否容易转嫁为标准分为:直接税、间接税。
(3)以税收管理权限为标准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