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氨基酸已
- 格式:ppt
- 大小:924.00 KB
- 文档页数:47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部分复习思考题一、术语与概念二、思考题1.NPN的利用原理及合理利用措施。
2.什么叫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及非必需氨基酸?猪、禽各有哪些必需氨基酸?3.什么叫限制性氨基酸?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在蛋白质营养中有何意义?猪、禽饲料最常见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各是什么?4.比较抗生素和益生素的作用及发展前景。
5.比较非反刍动物和反刍动物脂肪类消化、吸收和代谢的异同。
6.比较非反刍动物和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原理的异同。
7.水在动物体内的作用。
8.水的质量包括哪些指标?与动物的营养有何关系?9.孕期合成代谢的含义与生物学意义。
10.必需脂肪酸的概念、作用及来源。
11.生长肥育动物的采食量、日增重及料肉比有何关系?12.生产实践中怎样考虑单胃非草食动物维生素的需要?13.动物营养需要及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主要方法。
14.各种动物机体化学成分随年龄增长的变化规律?掌握这些规律对研究营养需要有何作用?15.各种矿物元素的主要缺乏症及其机理。
16.各种维生素的主要缺乏症及其机理。
17.如何用析因法来确定妊娠母畜的营养需要?18.如何合理应用饲养标准。
19.如何应用动物营养学的理论和技术解决动物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0.如何提高饲粮的适口性?21.论述“维持营养需要”在实际生产中的意义。
22.论述母猪怀孕期和哺乳期营养的差别。
23.论述产蛋家禽的钙磷营养特点。
24.论述单胃非草食动物和反刍动物在消化营养上的主要差别。
25.论述矿物质的营养特点。
26.论述采食量在动物生产中的作用和意义。
27.论述非反刍动物和反刍动物对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和代谢的异同。
28.论述饲料添加剂在动物营养中的作用及发展方向。
29.论述养分间的相互关系及饲粮养分平衡的意义。
30.论述热应激时动物的热调节的途径及缓解热应激的营养措施。
31.论述能量与三大有机养分的相互关系及实践意义。
32.论述维生素的营养特点。
33.论述概略养分分析体系的优缺点。
《药理学》知识点归纳第十八章抗精神失常药第一节抗精神病药一、吩噻嗪类氯丙嗪(冬眠灵):口服吸收慢而不规则,局部刺激强深部肌内注射;易蓄积于脂肪组织,存留时间长,个体给药。
阻断中脑-边缘通路(情绪、行为)和中脑-皮层通路(推理、理解)D2受体,抗α受体和M受体作用:1、中枢神经系统:(1)抗精神病作用(无麻醉作用,对抑郁无效);(2)镇吐作用强(不能抗前庭刺激呕吐);(3)对体温调节的影响(随外界环境温度变化);(4)加强中枢抑制药的作用;(5)对锥体外系的影响。
2、植物神经系统:α受体阻滞作用,使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翻转(不用于高血压治疗)。
M胆碱受体阻滞(口干、便秘、视力模糊)3、内分泌系统:拮抗结节-漏斗系统D2受体,抑制催乳素释放抑制因子、卵泡刺激素释放因子、黄体生成素释放因子、ACTH和GH(可治巨人症)分泌。
应用:1、精神分裂症:首选,Ⅰ型,不能根治2、呕吐和顽固性呃逆3、低温麻醉与人工冬眠:与异丙嗪,哌替啶合用。
不良反应:1、中枢抑制症状:嗜睡淡漠;M受体阻滞症状(视力模糊口干无汗便秘眼内压升高),α受体拮抗症状(鼻塞,体位性低血压反射性心悸)。
2、锥体外系反应:(1)帕金森综合症;(2)静坐不能;(3)急性肌张力障碍;(4)迟发性运动障碍(DA能亢进,抗胆碱药无效,抗DA药减轻)3、过敏反应4、急性中毒5、精神异常(本身作用)6、内分泌反应:乳腺增大,泌乳,月经停止,抑制儿童生长7、惊厥与癫痫(降低惊厥阈)禁忌症:癫痫、青光眼、乳腺增生、乳腺癌禁用;冠心病慎用。
硫利达嗪锥体外系副作用小,老年人易耐受,作用缓和,镇静明显。
二、硫杂蔥与丁酰苯:泰尔登(氯普噻吨):另有较弱抗抑郁作用氟哌啶(氟哌利多):与芬太尼合用——神经阻滞镇痛术(外科小手术麻醉)三、其他类:氯氮平:苯二氮卓类,D4受体拮抗药,抗α抗胆碱抗组胺,无锥体外系和内分泌紊乱作用。
精神病阴性阳性均有作用;也可用于迟发性运动障碍患者利培酮:阴阳性均有效,不良反应少第二节抗躁狂症药碳酸锂:可治疗躁狂抑郁症,通过血脑屏障耗时,起效慢,摄钠促排第三节抗抑郁药一、三环类抗抑郁药(抑制NA与5-HT再摄取)米帕明(丙米嗪):口服吸收良好,分布广泛作用:1、中枢神经系统:正常人服用镇静,抑郁病人服用精神振奋,情绪提高。
CH 3CH=C(CH 3)2 + K MnO 4/H ++ K MnO 4/OH --CH 3+ HBr 有机化学习题及答案第十章 链 烃学习重点:烃的结构与命名;烃的化学性质学习难点:杂化轨道;游离基反应历程;电子效应。
本章自测题:一、根据结构写名称: 1、 2、3、 4、5、 6、二、根据名称写结构:1、2,3-二甲基戊烷2、异戊烷3、2-甲基-3-异丙基庚烷4、反-2-戊烯5、Z-2-溴-2-已烯6、1-氯丙烷的优势构象三、指出下面化合物中各碳原子是属于哪一类型(伯、仲、叔、季)碳原子。
四、完成下列反应式:1、2、3、 4、五、丙烷与氯气在日光作用下,生成1-氯丙烷和2-氯丙烷,试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该反应式;2、该反应的机理是什么?六、选择题(CH 3)2CHCH 2CH 3(CH 3)2CHCH 2CHCH 2CH 33)2C C H CH 3(H 3C)2HC H 3C CH 3CHCH 2CCH 3CH 33CH 3CH 3CHCH 2CCH 2CH 3CH 3CH 3CH 3a b c d CH 3CH 2CH=CH 2 + H BrC C CH 2CH 2CH 3CH(CH 3)CH 3H 3C CH 3CH 2BrCH C(CH 3)2A 、2种B 、3种C 、4种D 、5种E 、6种2、2,3-二甲基-1-丁烯与HBr 加成产物为( B )A 、2,3-二甲基-1-溴丁烷B 、2,3-二甲基-2-溴丁烷C 、2,3-二甲基-3-溴丁烷D 、2,3-二甲基-3-溴-1-丁烯E 、2,3-二甲基-1-溴-1-丁烯3、氯乙烯中存在( A )A 、p-л共轭B 、л-л共轭C 、σ-л共轭D 、sp 杂化E 、sp 3杂化4、下列烯烃具有顺反异构的是(C )A 、B 、C 、D 、E 、5、某碳氢化合物分子式为C 6H 12,它能使溴水褪色,催化加氢后生成正己烷,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后生成两种不同羧酸,其结构式为( )A 、B 、C 、D 、E 、6、叔丁基正离子稳定的原因是由于结构中存在( )A 、р-π共轭效应B 、σ-р超共轭效应C 、σ-π超共轭效应 C 、р-π共轭效应和σ-р超共轭效应E 、以上都不是7、下列名称中正确的是( )A 、 3-甲基丁烷B 、 2-乙基丙烷C 、 2,2-二甲基-2-丙烯D 、 3-甲基-2-丁烯E 、 2-甲基-1-丁烯8、在丙烯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状态为( )A 、spB 、sp 2C 、sp 3D 、sp 和sp 2E 、sp 2和sp 39、下列化合物对1-丁烯来说,不可能的是( )A 、使溴水褪色B 、可催化加氢C 、制2-丁醇的原料D 、具顺反异构体E 、氧化后可生成二氧化碳七、分子式为C 4H 8的两种开链化合物A 和B ,与HBr 作用生成相同卤代烃。
第一节惊厥(seizure )一、定义:指全身性或身体某一局部肌肉运动性抽搐,是骨骼肌不自主地强烈收缩而引起。
惊厥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症状。
发现新生儿有异常的肢体运动,需警惕惊厥。
新生儿惊厥很少是原发性的,多为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表现,可干扰呼吸等重要生理功能,需要立即处理。
二、临床分析:(一)是否真正惊厥? 这个问题非常重要,而且很难立即回答。
新生儿有其自身特点,新生儿惊厥往往与正常活动难以区分,尤其早产儿。
检查新生儿时,必须把包被全部打开,仔细观察自然姿势和自发动作。
(二)其血糖水平如何? 低血糖是导致新生儿惊厥的常见原因,且相对容易治疗。
(三)是否有出生窒息史或败血症的高危因素窒息继发缺氧缺血性脑病,以及败血症合并化脓性脑膜炎可导致新生儿惊厥。
(四)该患儿的日龄? 患儿的日龄常常是惊厥病因的最好线索,特定日龄发生惊厥的原因如下:1.出生当时孕妇外阴部注射局部麻醉药时药物误注入新生儿头皮内;另外母亲长期吸毒或使用镇静、麻醉、巴比妥类或阿片类药物,药物可通过胎盘到胎儿体内,致胎儿对该药产生一定程度的依赖。
新生儿出生后药物中断而出现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2.第1天代谢性异常如低血糖、低血钙、缺氧缺血性脑病(一般发生于生后6~18小时,24~28小时更严重)。
3.第2~3天药物戒断综合征、脑膜炎或代谢紊乱。
4.≥5天破伤风、低血钙、脑梗塞、脑膜炎/脑炎、TORCH感染(弓形体,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和单纯疮疹病毒)或脑发育异常。
三、鉴别诊断:(一)惊厥可能继发于下列疾病1.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由围产期严重窒息引起,是足月新生儿惊厥最常见的原因,临床特点为意识障碍、肌张力异常、惊厥及颅内压增高。
2.颅内出血病因分为缺氧性和产伤性,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和硬膜下出血。
3.新生儿脑梗死足月儿常见的惊厥原因,原因不清,发生率为l/4000。
4.代谢性疾病低血糖、低血钙、低血镁、低钠或高钠血症、维生素B6依赖症。
【分子生物学】第十八章RNA对生命活动的调节第十八章RNA对生命活动的调节人体中约有255种小RNA,占1%的基因组长度,其中很多可能被以前认为是“垃圾DNA”的区域所编码,他们也可能通过自身的RNAi机制,在生命过程的各个阶段关闭或调控基因表达水平,从而控制细胞的多种生命活动,包括胚胎发育过程的调控。
第一节RNA世界??有关生命起源的假设根据RNA世界的假设,生命的最初的分子既不是DNA也不是蛋白质,而是兼具信息和催化功能的RNA分子。
因为RNA分子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复制他们自己;而且还能催化一些最基本的反应。
第二节核酸和酶一、生物催化剂的特点: 具有催化活性的RNA,并称之ribozyme,即核酶。
二、核酶(Ribozyme)1982年Cech等人在研究四膜虫 ,首次发现具有自切割作用的RNA 。
天然核酶可分为四类:①异体催化剪切型,如RNase P是以剪接体的形式参与内含子剪切的,如mRNA的内含子的剪接。
②自体催化剪切型,如植物类病毒、拟病毒和卫星RNA的剪切,以及tRNA的特殊剪接方式。
③第I类内含子自我剪接型,如四膜虫大核26S rRNA的内含子的切除。
④第II类内含子自我剪接型,如酵母线粒体基因的内含子去除。
改变了长期以来认为“酶(必须)是蛋白质”的传统观念,现实意义的是人工设计的核酶已用在治疗肿瘤、抗病毒、抗其他病原微生物的研究中。
图18-1 Ribozyme作用原理具有酶活性的DNA分子称为脱氧核酶(DNAzyme),也可以切割RNA分子。
图18-2 手枪型脱氧核酶分子第三节RNA对基因表达的调控RNA分子在生物大分子加工和基因表达调控等方面还起着重要的作用:① gRNA(导引RNA)在mRNA编辑方面 ;②snRNA(核内小分子RNA)在mRNA加工方面 ;③snoRNA(核仁小分子RNA)在rRNA切割和修饰的成熟过程中 ;④RNA Pol(RNA聚合酶)在tRNA加工方面;⑤Telomerase(端粒)RNA 在DNA复制和端粒合成方面;⑥SRP(信号识别颗粒)-RNA在蛋白质分泌和转运中 ;⑦tmRNA在终止破损mRNA的合成方面 ;⑧Lin-4相关的反义RNA在发育控制中的作用;⑨rps14相关的反义RNA对核蛋白体生物合成的调节;⑩dsRNA对靶基因沉默的调节 ;11 Xist(Xi-specific transcript)及其反义RNA Tsix 对X染色体失活的调节;12 此外还有一些RNA分子的功能尚未得到很好的验证,如scRNA(细胞质小分子RNA)、7S,10S RNA等。
第十八章生物膜的组成和性质上册P589细胞的外周膜(质膜)和内膜系统统称为生物膜。
生物膜结构是细胞结构的基本形式。
生物膜主要由蛋白质(包括酶)、脂质(主要是磷脂)和糖类组成。
生物膜的组分因膜的种类不同而不同,如P589(表18-1),一般功能复杂或多样的膜,蛋白质比例较大,蛋白质:脂质比例可从1:4到4:1。
(一)膜脂:有磷脂、胆固醇和糖脂。
(1)磷脂:构成生物膜的基质,为生物膜主要成分。
包括甘油磷脂和鞘磷脂,在生物膜中呈双分子排列,构成脂双层。
(2)糖脂:大多为鞘氨醇衍生物,如半乳糖脑苷脂和神经节苷脂。
(3)胆固醇:对生物膜中脂质的物理状态,流动性,渗透性有一定调节作用,是脊椎动物膜流动性的关键调节剂。
膜分子的相变温度TC为膜的凝胶相和液晶相的相互转变温度。
磷脂分子成膜后头基排列整齐,在TC 以下时,尾链全部取反式构象(全交叉),排列整齐,为凝胶相;而在TC以上时,尾链成邻位交叉,形成“结”而变成流动态,为液晶相。
见P597 图18-15。
胆固醇的作用是:当t>TC,胆固醇阻扰磷脂尾链中碳碳键旋转的分子异构化运动,阻止向液晶态转化,使相变温度提高;而当t<TC时,胆固醇又阻止磷脂尾链的有序排列,阻止向凝胶态转化,降低相变温度。
胆固醇总的作用是使相变温度变宽,保持膜的流动性。
(4) 膜脂的多态性:膜脂是两亲分子,具有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水中的多态性和性质。
在水-空气界面上形成单分子层。
浓度超过一定数值后,磷脂分子就以微团(micelles)或双层(bilayer)形式存在,脂双层进一步自我组成闭合的脂质体(liposomes),P592 图18-6。
另外脂双层还有六角形相排列,P592 图18-7,P593 图18-8。
(二)膜蛋白:承担由膜实现的极大多数膜过程。
由在膜上定位分为:外周蛋白:分布在膜的脂双层表面。
内在蛋白:全部或部分埋在脂双层疏水区或跨全膜。
外周蛋白一般溶于水,易于分离;内在蛋白不溶于水,难于分离,因此已确定结构的不多。
第十八章生物技术药物制剂第一节概述一、基本概念与特点生物技术又称生物工程,是利用生物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或其组成部分(包括器官、组织、细胞或细胞器)发展各种生物新产品或新工艺的一种技术体系。
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与酶工程。
以基因工程为核心以及具备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内涵的发酵工程和酶工程才被称为现代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药物是指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借助某些微生物、植物或动物来生产所需的药品。
运用DNA重组技术和克隆技术生产的蛋白质、多肽、酶、激素、疫苗、单克隆抗体和细胞生长因子等药物。
生物技术药物绝大多数是生物大分子性内源物质,临床使用剂量小,药理活性高,副作用少很少过敏反应。
但稳定性很差,在酸、碱及体内环境下易失活;分子量大,且以多聚体存在,口服给药不易吸收。
一般只有注射给药,且在体内半衰期短。
二、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概况主要研究方向是研究开发方便合理的给药途径和新剂型:①埋植剂缓释注射剂,如纳米给药系统;②非注射剂型,如直肠给药、鼻腔、口服与透皮给药等。
三、生物技术药物的的结构特点与理化性质(一)蛋白多肽药物的结构特点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元是氨基酸。
构成天然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多种,大多数氨基酸含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根据侧链的结构不同可分为脂肪族、芳香族和杂环氨基酸;根据侧链的亲水性不同分为极性和非极性氨基酸;根据电荷不同分为正电性和负电性氨基酸。
蛋白质机构中化学键包括共价键与非共价键,共价键有肽键、和二硫键,非共价键有氢键、疏水键、离子键、范得华力与配位键等。
蛋白质的结构可分为一、二、三、四级结构,一级结构为初级结构,二、三、四级结构为高级结构或空间结构。
高级结构和二硫键对蛋白质的生物活性有重要影响。
(二)蛋白多肽类药物的理化性质1.蛋白质大分子是一种两性电解质,在水中表现出胶体的性质。
还具有旋光性和紫外吸收等。
2.蛋白质分子中共价键的破坏包括水解、氧化、消旋化及二硫键的断裂与交换等。
《生物化学》课程介绍Biochemistry一课程编号:060304/060305二、课程类型:必修课程学时/学分:理论教学学时/学分:160/10;实践教学学时/学分:72/4.5适用专业:生物技术专业和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先修课程:一般化学,有机化学,细胞生物学等三、内容简介: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生物化学是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以及在生命活动中所发生的化学变化及其调控规律,从而阐明生命现象本质的一门学科。
通过生物化学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把握现代生物化学的差不多理论、差不多知识,把握生物化学的差不多实验技术,培养学生从分子水平认识生命现象的能力与技术,训练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实际动手能力,了解近期生物化学的新进展,启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生物学的有关后续课程预备必要的生物化学知识,并为以后从事与生命科学有关的教学、科研与生产奠定基础。
四、选用教材:«生物化学»(第三版)〔王镜岩等主编〕高教出版社Biochemistry. Seccond Edition., Reginaid H.Garrett,Charless M.Grisham;., gaodengjiao yuchu banshe.«生物化学»〔英〕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060304/060305二、课程类型:必修课程学时〔其中,理论教学学时/学分:160/10;;实践教学学时/学分:72/4.5〕:适用专业:生物技术先修课程:一般化学,有机化学,细胞生物学等三、课程性质与任务生物化学是生物学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差不多任务是讲授生物化学的差不多理论与差不多技术。
使同学们了解生物化学进展的历史,把握生命活动中重要组成成分—糖、脂、蛋白质、酶、核酸的结构和性质,了解维生素、抗生素、激素和生物膜组成、种类、性质和功能,关于生物体内分子水平上所发生各种代谢反应有较深入的认识,熟悉其中重要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同时对生物体内的各种反应的规律有一个差不多的认识,从而为学习生物学其他的课程如分子生物学、生理学、遗传学、免疫学、生物技术、生物制药等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