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17中考语文试题研究第二部分古诗文积累与阅读专题二文言文阅读第二篇曹刿论战练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2
专题二文言文阅读人物故事一、(2020年萍乡市安源区二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2分)书巢记陆游陆子既老且病,犹不置读书,名其室曰书巢。
客有问曰:“今子幸有屋以居,牖①户墙垣,犹之比②四屋也,而谓之巢,何耶?”陆子曰:“子之辞辩③矣,顾未入吾室。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④,或陈.于前,或枕藉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
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
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⑤,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
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乃引客就.观之。
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客去,陆子叹曰:“天下之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
吾侪⑥未造夫道之堂奥⑦,自藩篱之外而妄议⑧之,可乎?”因书.以自警。
(选自《陆游集》) 【注释】①牖(yǒu):窗户。
②比:连接,接近。
③辞辩:意为说话有道理。
④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
⑤觌(dí):相见。
⑥侪:同辈、同类人。
⑦堂奥:厅堂和内室。
这里指学问的高深之处。
⑧妄议:胡乱议论。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吾/饮食起居B.间有/意欲起C.未尝/不与书俱D.自藩篱之外/而妄议之【解析】B.有误,句意为:偶尔想站起身。
停顿为:间/有意欲起。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陈( 陈列 )(2)就( 接近,靠近)(3)书( 记述,记录 )3.翻译文中画线语句。
(1)陆子既老且病,犹不置读书,名其室曰书巢。
陆子已经年老而且多病,仍不放弃读书,把自己的居室取名叫书巢。
(2)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
听说的不如看到的了解得详细,看到的不如身居其中的了解得详尽。
4.请说说这篇文章给了你哪些方面的警示。
①活到老,学到老,应该热爱读书;②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③“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处事应该深入实践,而不应该置身事外、胡乱议论。
重庆市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积累与阅读专题二文言文阅读专题二2021文言文阅读猜押训练猜赌训练3“财富不能做爱”①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②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2021预测)阅读《富贵不能淫》一文,完成1~4题。
(15分)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1)公孙严和张毅是真诚的(真实的和真实的)(2)和平共处,世界走出去(停止)(3)以顺为对(标准和标准)(4)人民自由(追随)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在世界上广泛生活,在世界上树立正确的位置,走世界之路。
住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金钱和地位不能让他困惑,贫穷和卑微不能让他改变自己的道德,暴力威胁不能让他屈服于自己的意志。
3.以下对文章内容的不当分析之一是(3分)(a)a.“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是景春对公孙衍、张仪的赞美,孟子认为他们是“富贵不能淫”品德的代表。
b、“当你去一个女人的家,你必须尊重和纪律,没有违反主人”。
其主要思想是要求女性服从丈夫,这是古代女性道德的要求。
c.“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作者对“大丈夫”的定义,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
一d.“大丈夫”在古代是对品德高尚有节操的俊杰的尊称。
真正的大丈夫应该行得正、站得直,为着正义的理想和目标去奋斗。
【分析】项公孙衍和张毅是孟子批评的对象。
孟子认为他们“以顺服为义,妾妇之道”不是大丈夫。
因此,选择了项目a。
4.孟子在文中提到女子出嫁时母亲的训导,有什么用意?(4分)答:从妃子的角度,讽刺公孙燕和张毅他们不是真正的大丈夫,然后提出大丈夫的标准。
重庆市2017中考语文试题研究第二部分古诗文积累与阅读专题二文言文阅读第二篇曹刿论战素材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重庆市2017中考语文试题研究第二部分古诗文积累与阅读专题二文言文阅读第二篇曹刿论战素材)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重庆市2017中考语文试题研究第二部分古诗文积累与阅读专题二文言文阅读第二篇曹刿论战素材的全部内容。
第二篇曹刿论战《左传》
考情搜索:近12年未考查。
[2017猜押]
版本导航:◎人教版:九年级(下)第21课◎鄂教版:九年级(下)第18课。
第二篇曹刿论战练习题
(2016重庆八中一模)阅读《曹刿论战》一文,完成1~4题。
(15分)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
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
则请从。
”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曰:“可矣。
”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故逐之。
”
1.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4分)
(1)肉食者鄙. (目光短浅)
(2)神弗福.也 (赐福,保佑)
(3)小惠未徧. (通“遍”,遍及,普遍)
(4)虽.不能察 (即使)
2.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器、丝织品,不敢虚夸多报,一定对神说实话。
(给分点为:牺牲、加、信)
(2)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仗,交战的话请让我跟随。
(给
分点为:属、可以、请)
3.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A. 本文详写了战争的过程,略写了战前的准备,这样写是为了突出曹刿这
个在政治上有远谋的军事家的形象,突出中心。
B. 文中“将鼓”“将驰”表现了鲁庄公急躁冒进的性格特点。
C. 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因为齐国是大国,难以摸清状
况,通过考察敌情,弄清齐军退却真相,再决定是否追击齐军。
D. 从全文看,鲁国获胜的原因有二:一是政治上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
持;二是战争中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知己知彼,把握战机。
【解析】课文略写了战争过程,详写了战前的准备。
A项中的说法正好相反。
故选A项。
4.“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字子房);镇国家,抚
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这是刘邦对自己的评价,请你
结合文章内容和刘邦的话,谈谈领导者在用人上应注意哪几点。
(4分)
示例:领导者应该不论身份高低贵贱,选用有才之人;并且虚心向人才请教;
能够根据人才的特点,让其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挥才能,做到人尽其才。
(答
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得满分)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刘邦指出了自己在军事方面不如张良,在治国方面不如萧何。
再结合《曹刿论战》中鲁庄公的所为,领导在用人方面应该“唯才是举、人尽其才”,且不分高低贵贱。
围绕这两点回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