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学的三重境界
- 格式:pdf
- 大小:387.80 KB
- 文档页数:5
语文教学的三重境界初探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而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往往与教师对语文教学境界的把握有关。
语文教学的三重境界,即知识境界、能力境界和品德境界,是我们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和目标的具体体现。
知识境界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必须达到的第一个境界。
语文是一门知识性很强的学科,教师要具备扎实的语文知识和文学修养,才能在教学中准确地传授知识。
教师要熟知语文教材内容、语文学科知识体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做到举一反三、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只有在知识境界上下功夫,教师才能给学生提供充实有效的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思考和理解。
能力境界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必须达到的第二个境界。
语文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
语文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等。
教师要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语言表达,如口头表达、书面表达、绘画表达等,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能力。
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能够理解、欣赏文学作品,并能在阅读中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品德境界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必须达到的第三个境界。
语文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师是学生道德品质和人文情操的榜样,只有具备高尚的品德境界,才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塑造。
教师要具备正确的师德观念和职业道德,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做到言传身教,教书育人,使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感受到道德情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要达到语文教学的三重境界,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素养和能力。
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理论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的语文教学经验,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境界。
教师还需积极参加研讨会、教研活动,与同行交流经验,互相借鉴,共同进步。
语文教学的三重境界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把握的要点。
只有教师达到了知识境界、能力境界和品德境界,才能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才。
课堂教学的三重境界:见教材课堂教学的三重境界:见教材,见自己,见学生回看自己的成长历程,就是在不断叩问和思考“教什么”“如何教”“为何教”这些教学本源问题的过程中,经历着“见教材”“见自己”“见学生”的三个阶段。
曾被电影《一代宗师》中的一句经典台词深深触动,就是“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这是一个武师成为一代宗师必经的三个阶段。
这句话对教师也富有启迪意义,对应于课堂教学,就是“见教材,见自己,见学生”。
教师应该系统思考“教什么”“如何教”“为何教”,这三个问题分别对应着课程观、教师观和学生观。
回看自己的成长历程,就是在不断叩问和思考“教什么”“如何教”“为何教”这些教学本源问题的过程中,经历着“见教材”“见自己”“见学生”的三个阶段。
始境:见教材教师开展教学最先面对的是“教什么”的问题,对“教什么”的思考体现的是教师的课程观,而课程观最先体现在教师对待教材的态度上。
对待教材,我的认识变化与唐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的参禅三境界很契合,对应他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我经历了“依赖教材”“跳出教材”“融入教材”三个阶段。
从教之初,我将教材视为唯一标尺。
我反复研读教材,重要的语句段落能熟练背诵,这让我的课堂语言非常干净,但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我像是教材的传声筒,这让课堂显得寡淡无味,很难活跃学生的思维和情绪。
工作第三年,偶然听到一堂展示课,课堂上那种热烈有序的氛围引起所有听课教师的赞叹。
我捕捉到一个细节,就是授课教师所例举的“一碗馄饨的故事”“彼得的账单”“关于成长的谈判”等素材全部源于课外,没有一个是教材中的例子。
这极大地影响了我,我开始抛开教材,不断“拓荒”。
大量生动事例的铺陈,确实让课堂氛围活跃起来,殊不知过后学生却反映这些内容似乎学过,却又没什么深刻印象,翻开书本,也是空空如也。
看来我是垦了外面的田,却荒了自家的园。
直到2009年我听了浙江省特级教师唐少华的一节历史的读图学法指导课,才有所顿悟。
教书的三重境界:教学、育人、视野•昨晚看《大明王朝1566》,李时珍说做医生的三重境界:医病、医人、医国。
••讲得挺好,越当老师越觉得和医生有几分相似。
医生是治病救人,老师也是治病救人,不是身体的而是精神的。
当下,老师和医生的处境都有几分尴尬,人人都需要,但人人都不满意,累死累活还讨不到好名声。
不怪我们,只怪这个制度,不该市场化的却市场化,该市场化的却不愿放手。
••言归正传,医病就是治标。
现代的西医就是这样,先做各种检查,哪有问题就做手术割掉切掉。
这对一般的病没问题,但像癌症、艾滋病等综合性的病症就无能为力。
所以,还是要向中医讨教,讲究阴阳平衡,内调外理。
••教书也是这样,最低的层次就是教知识。
知识是最不重要的,是会不断更新的。
但在当下的应试教育中却大行其道。
我见过有数学老师让学生背公式抄公式,有用吗?不会灵活运用,题目却千变万化。
掌握学习的方法、做题的套路,这才是王道。
••第二,医人。
李时珍说不遵医嘱的人他不治,是的。
老师也最讨厌那种自以为是,有点小聪明小个性小脾气的学生。
你怎么说,他偏不按你的思路来。
这不是创新而是糊涂,不是真有个性,而是自欺欺人。
•现在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多了,但我们太看重成绩而忽视做人。
像马加爵、药家鑫、林森浩等,都是大学生,但他们却连做人的基本道理都不懂。
现在的大学生自私自利,本事没有多少还眼高手低。
年纪一大把了,基本的生存技能都不会,有时还要靠父母做啃老族。
这是家教的缺失,也是学校教育的缺失。
••第三,要培养学生胸怀天下的视野和抱负。
古代人读书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讲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讲究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讲究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而我们现在是,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读书只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只为自己或家人谋福利。
古人所说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放现在都是奢谈了。
好课有三重境界好课有三重境界,这是我们在学习之路上需要时刻铭记的。
这三重境界分别是教学内容的深度、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教学质量的稳定性。
首先,好课要求有深度的教学内容。
学习的过程就是深入探究事物的过程。
一个好课必须要有深度的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提高整体的水平。
深度的教学内容不仅是知识的广度,更是知识的深度。
知识的广度可以拓宽视野,知识的深度则让我们理解知识的本质,从而更好地应用知识。
教学者应该努力将知识融合起来,切实提高教学内容的深度,让学生在了解知识基础上,理解其内在规律和应用方式。
其次,好课需要有多样性的教学方法。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好的教学方法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要,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多样性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更好地深入了解知识内涵和应用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教学者应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讲解、讨论、实验、模拟、角色扮演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最后,好课需要有稳定性的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的稳定性是教学者应持之以恒的追求。
即使是相同的课程,不同的教学者可能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效果。
教学质量的稳定性是评估教学者授课效果的重要标准。
好的教学质量可以体现在课程的细节上,如教学配件、演示、策划的门德质量、布置的家庭作业和通过多项评估考试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等。
教学者应该特别注意教学内容的深度、多样性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质量的稳定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好课具有深度的教学内容、多样性的教学方法和稳定性的教学质量三重境界。
教学者应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学生也应该积极参与学习,努力学习、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以达到更加优秀的教学效果。
美好教师的三重境界
美好教师的三重境界:爱心、责任和慧心。
首先,爱心是美好教师的第一重境界。
他们充满爱心,对学生充
满关怀和关爱。
无论学生是优秀还是脆弱,他们总是给予温暖、耐心
和理解。
他们用自己的爱心感染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尽情发展。
其次,美好教师具有责任心,这是他们的第二重境界。
他们将教
育事业视作己任,对学生的成长负有坚定的责任。
他们致力于提供优
质的教学,严格要求学生,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领
导才能。
最后,美好教师拥有慧心,这是他们追求卓越的第三重境界。
他
们不断学习进取,保持对新知识的敏感度和求知欲。
他们深入了解学
生的需求和特点,运用适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潜能并促使他们
取得优异成绩。
综上所述,爱心、责任和慧心是构成美好教师三重境界的关键要素。
只有具备这三种境界的教师,才能真正实现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引
导和帮助。
他们的教育工作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门崇高的事业。
语文教学的三重境界初探语文教学一直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更涉及到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而要想在语文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效果,就需要教师们能够掌握语文教学的三重境界,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仅能够掌握知识,还能够培养出更多的能力和素养,从而实现语文教学的更高境界。
一、知识的境界知识的境界是语文教学的第一重境界。
语文是人类的交际工具,它包括文字、语音、语法、修辞等方面的知识。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们首先要向学生灌输语言知识,这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
教师们需要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包括字词句段篇的认读与理解,这是语文学习的基础。
还要教会学生学习基本的语法知识,让他们学会正确地运用语法规则进行表达。
还要教会学生学习修辞知识,使他们在表达时能够更加生动、形象。
这些都是语文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基本知识。
教师们还需要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学知识。
文学是语文学习的灵魂,只有通过接触文学作品,学生才能不断地拓展自己的语文世界。
从古诗词到现代小说,教师们要带着学生不断地去感知文学的魅力,这样才能使学生对语文产生热爱,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能力的境界在掌握了基本的语文知识之后,语文教学又需要教师们引导学生培养一定的语文能力。
语文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思维能力等。
语文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不仅是用来理解,更是用来表达的,教师们需要设计各种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训练,使他们能够准确、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阅读理解能力也是语文学习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通过大量的阅读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以提升,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和情感,从而更好地领略文学的魅力。
写作能力也是语文学习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教师们要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写作练习,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表达。
语文教学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自古以来,教育被视为传承文明、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
在教育的长河中,教学者不断探索,追求教学的至高境界。
著名教育家王国维曾将人生分为三种境界,同样,教学也可以分为三种境界。
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对这三种境界的心得体会。
第一种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教学的第一个境界是“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个境界强调的是教学者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教学目标的清晰认识。
在教学之初,我们往往对教育充满热情,对教学充满期待。
我们站在高楼之上,俯瞰着广阔的教育天地,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在这个阶段,我们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然而,这个境界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如学生的个性差异、家长的期望、学校的管理等。
这时,我们需要保持冷静,以一颗平和的心态去面对这些挑战。
在这个境界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以下几点:1. 热爱教育,心怀敬畏:教育是一项神圣的事业,我们需要对教育事业充满热爱,对每一个学生充满敬畏。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敬业精神,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2. 明确教学目标,有的放矢: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明确教学目标,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活动。
这需要我们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关注学生的成长,使教学活动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3. 不断学习,提升自我:教学是一项不断发展的工作,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这包括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以及关注教育领域的前沿动态。
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教学的第二个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个境界强调的是教学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付出和努力,以及对学生成长的关注。
在这个境界中,教学者已经具备了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能够熟练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技巧。
然而,他们并没有因此而满足,而是更加关注学生的成长,愿意为学生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在这个境界中,我体会到了以下几点:1. 关爱学生,关注成长: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育的三重境界在教学中的应用情况教育的三重境界在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引言:教育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活动,它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
教育的三重境界是指知识、技能和品德的培养,这三个方面互相交织、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
本文将探讨教育的三重境界在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并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和方法。
一、知识境界在教学中的应用情况1. 知识传授:作为教师,在课堂上我们需要将所掌握的知识传递给学生。
我们可以通过讲解、演示、实验等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2. 知识拓展:除了基础知识的传授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案例分析、问题解决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拓展他们已有的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3. 知识整合:有时候,学生可能会觉得所学习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没有太大关系。
作为教师,我们可以通过设计一些综合性的项目或任务来帮助学生将所学习到的知识整合起来,并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二、技能境界在教学中的应用情况1. 技能训练:除了传授知识外,我们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在教授数学时,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实际问题供学生解决,从而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思维。
2. 技能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模拟实验、实地考察等方式来帮助学生将所学到的技能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在教授物理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小型科学展览,让他们将所学到的物理知识应用于展示项目中。
3. 技能提升:作为教师,我们还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根据不同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技能提升方案。
在英语教学中,对于那些口语表达不流利的学生,我们可以组织一些口语角色扮演活动来帮助他们提升口语表达能力。
三、品德境界在教学中的应用情况1. 品德教育:作为教师,我们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更要注重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
我们可以通过讲述一些具有道德启示的故事、组织一些志愿者活动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 品德示范: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成为学生的榜样。
教书有三重境界,你处在哪个境界?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认为,做学问有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有研究者将王国维的这“三境界”分别概括为:第一境界:立;第二境界:守;第三境界:得。
做学问如此,教书同样如此。
教书也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为教书而教书;第二重境界:为学生会学而教书;第三重境界:为“立德立人”而教书。
下边分述之。
第一重境界:为教书而教书。
这种境界的教师其教书的最大愿望就是让学生学懂、学会。
这是“入门”境界,大多数刚入此门的年轻教师便是这样。
处于这重境界的教师其教书有三个特点:1. 教学目的以提高学生的成绩为主。
教学以提高学生的成绩为主,从某种意义上说,不能算错。
但教学如果仅仅停留在以提高学生的成绩为目的上,则是矮化了教学的目的。
实际上,就学校教学而言,不论是哪一科教学,除了要提高学生的成绩外,更重要的目的就是在教学中育人!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只有把育人悬为自己教学的根本目的,才算是触摸到了教学的真正目的。
2. 课堂教学以讲为主。
处在这重境界上的教师,其课堂教学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以讲为主。
在这重境界的教师看来,只有教师在课堂上多讲,并且讲深、讲透,学生才能有所收获,学生的成绩才有可能提高。
3. 备课上以备知识为主。
在这重境界的教师看来,教学就是把相关的知识准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
因此,他们在备课的时候,下功夫最大的地方就是把这堂课要讲的知识备正确、备准确、备全面,而对于对学生成长作用巨大的非智力因素则往往忽略,甚或不备。
第二重境界:为学生会学而教书。
这种境界的老师教书的最大愿望就是教学生会学、能学、善学。
这是“登堂”境界,大多数中年教师便是如此。
处于这重境界的教师其教书也有三个明显特点:1. 教学目的上以教会学生会学为主。
处于这重境界的教师其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会学生学习,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设计的三重境界李俊杰在新课改形势下的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的学习一直是我们教育教学的重点和一大难点。
从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的角度,对这一点题做出深入的分析和探索,谈谈自己的一些收获和经验。
教学需要经过三重境界:第一境界授人以鱼;第二境界授人以渔;第三境界悟其鱼识。
在低年级教学中,尤其是在课改的新要求下,如何让一个低年级学生迅速走上自主学习之路,一直是老师们的一大难题。
教师应该如何转变观念,如何引导学生走上自主学习之路,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授人以鱼是基础学生不能放,又不能松。
一放就乱,一抓就死的结论。
从而使教学进入一条死胡同。
天天给学生讲方法,天天引导学生,而学生却越学越迷茫,越学越混乱,那是注定要失败的。
我们在授之以鱼时,要让他们知道什么是鱼、鱼的形状如何、鱼对我们而言有何用处等等。
让学生知道这就是我的鱼,他对我很有用,是我想要的东西。
二、授人以渔是提高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解一生之需。
无论我们给学生多少鱼,都不可能解决学生一生当中所需要的鱼。
唯有的解决办法,就是在授以他们鱼之后告诉他们:这鱼是我或捕或钓来的,鱼已经没有,再想要只有自己去捕钓,捕钓之法我可以教你。
让学生掌握渔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悟其渔识是升华学习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进程,特别是数学的学习,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化,想让这些低年级学生以后永远都走上自主学习之路,光靠我们传授他们这点渔的本领是永远不够的。
随着他们的不断长大,他们必须悟其渔识,在不断地学习中要不断地体会和感悟,要自己丰富自己的学习方法。
授人以鱼、授人以渔、悟其渔识这三重境界是一种既相互交叉,又递进上升的过程,他们不是割裂独立的,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的教学既要授人以鱼、又要授人以渔、更要悟其渔识。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有知识、有能力、有思想的创新人才,我们老师则可以在引导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根据学习反馈的信息来丰富自己的教学教育方法,真正实现教、学相长,与学生一起发展。
授业、解惑、传道——高中语文教学的三重境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教师水平的不同,存在较大差距。
笔者发现可以将教学效果归结为教师的教学境界,其境界又可分为不同的层次,借用韩愈《师说》中“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的说法,教师的教学境界存在授业、解惑、传道三个层次,三个层次逐次递进,对教师的要求也是逐步提高。
根据高中语文教学的内容和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笔者对这三种境界进行逐一分析。
一、授业1.业精于勤(1)教师勤于收集和整理材料。
勤奋是成功组织授课的先决条件。
因此教师需要在课前阅读、收集、整理海量的教学材料,同时紧密结合时代的主旋律,着力进行富有深度地思考。
这些材料具体包括作家背景、作品背景、文本解读、美学赏析等等相关内容,可以说这是个涉及面极为广阔,同时也是必须经历的一个原始积累过程,而且需要持续不断积累和整理,没有停顿和结束的时候。
(2)教学材料收集的途径和方法也需要多元化。
网络强大的搜索功能,要尽力运用,使自己收集和整理的资料既针对具体问题又符合教学研究潮流。
只有大量的占有鲜活和经典的教学材料,才能组织起有效地教学内容,使学生学到符合时代审美标准,从而实现授业的教学目标。
2.授业要于传法(1)传授学习和鉴赏方法。
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之上,要实现能力的培养这一授业的核心内涵,还必须向学生讲授学习和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
对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培养需从学生的兴趣培养入手,此步到位,不仅可以事半功倍,甚至可以培养起一个人终身对文学的兴趣,可谓善莫大焉。
培养学生对作品的兴趣,需从作家、作品、时代文化三方面结合,给予学生全方位、立体式的熏陶和感染,在讲述文本特定时空背景的同时,注意阐明其在今天的现实意义,使作品的学习变成一段心灵碰触和情感际会的历程,使学生自觉去体悟和感受伟大作家和经典作品的不朽意义,固化这种学习和鉴赏的成果,使学生获得全面的提高。
(2)授课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学三重境界:乐教、懂教、善教教学三重境界:乐教、懂教、善教第一重境界,是“乐教”。
一个人对待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大致会有三种基本态度:一为憎然,一为漠然,一为欣然。
憎然,就是不喜欢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时时事事都不顺眼不顺心,怨天尤人,满腹牢骚;漠然,就是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持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仅仅是把它当作谋生的手段而已;欣然,就是非常喜欢和热爱自己的职业,全身心地沉浸其中,乐而忘忧。
显然,第三种情形是一种最佳的生命状态。
做一名具有教育生命力的好教师,首先就应做一个“乐教”之人,热爱教育,热爱学生,永葆教育的理想、信仰与情怀。
第斯多惠指出:“真正的永不消失的教学热情必须建立在对教师职业的热爱上,对教师工作的心驰神往,至于如何教学,那是次要的。
”懂教第二重境界,是“懂教”。
教师这个职业与其他不少职业比较起来,有一个很大的不同,那就是其“懂”的程度具有较强的隐蔽性。
教师这个职业,往往要有一个或长或短的验证周期,甚至有时候还具有一定的“欺骗性”,表面看起来很不错甚至很有效的教育行为,却是与教育规律、教育本质背道而驰的。
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有其自身的规律。
要做一名好教师,必须懂心理学,懂教育学。
所以,培养一名好教师,引导教师专业成长,应当从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开始。
无论哪一门学科的教师,衡量他懂不懂教育,有一个核心标准,那就是懂不懂心理学和教育学,懂不懂教育规律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善教第三重境界,是“善教”。
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热爱教育、懂得教育,还要善于实施教育,善于将崇高的教育信仰与教育理想满怀深情地落实到坚实平易的教育实践之中,善于将教育规律教育原则的遵循与把握体现在细致入微润物无声的教育生活之中。
所谓“善教”,无疑应当追求上乘的教学境界。
教师的教学过程,是一个以文化人的过程,是一个以人育人的过程,是一个引导个体生命觉醒并迈上自我成长之路的过程。
在这让人“成为一个人”的过程中,一位善教的教师,无疑是一位富有教育机智的教师,是一位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的教师,是一位向往和追寻教育终极价值的教师。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感教育的魅力和责任。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逐渐领悟到了教学的三重境界,分别是: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心灵启迪。
一、知识传授教学的第一重境界是知识传授。
在这一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向学生传授学科知识,让他们掌握基本的技能和方法。
这一阶段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建立起对所学知识的初步认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我注重以下几点:1. 突出重点,抓住核心。
在教学中,我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提炼出每个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抓住核心知识。
2.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我在教学中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知识的价值。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通过趣味性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
二、能力培养教学的第二重境界是能力培养。
在这一阶段,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如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
这一阶段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具备一定的能力,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在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我注重以下几点:1.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2. 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我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三、心灵启迪教学的第三重境界是心灵启迪。
在这一阶段,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塑造。
这一阶段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在心灵启迪的过程中,我注重以下几点:1.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我关心学生的情感需求,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2.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从新教师的角度谈教学的三重境界关于教学三重境界的认识有不少版本,例如,有的教师根据古代学者关于人生的三重境界的领悟(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和王国维提出的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的三重境界)而联想到教学的三重境界;也有教师在实践的课堂中总结出教学的三重境界:从感知到自由交流再到合作开发;也有人认为教师教学的三重境界就是从教书匠到教师再到教育者;还有东北师范大学王小英教授提出教学的三重境界包括:授人以鱼、授人以渔及悟其渔识。
每一种对于教学三重境界的认识,都是基于所在岗位的实践与思考提炼出来的。
每个教师的实践经历或思考角度不同,往往对此有不同的理解。
作为一名新上任的教师,经过半年多的教学实践,我认识到教学是一种不断发展的过程,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认识教学三重境界:教学即任务、教学即兴趣、教学即艺术。
一、教学即任务“把教学当作是一种任务”,是很多老师尤其是新老师常常会经历的过程。
在中小学的教学中,面对调皮的学生、难以处理的学生家长关系、繁重的教学任务等问题,教师的教学热情往往受到极大的削弱,而抱以完成任务的心态来开展教学。
当然,对教学的这种认识,并不会对教学本身产生太多的负面影响,但对教师的个人发展却是很不利的。
因为这种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教师是被动的,教师本身从中能够获得教学的快乐感少之又少。
而教师工作的稳定性又容易让新老师缺乏前进的动力,久而久之,很容易导致的结果便是“教师把教学当做是一种负担”。
就如许多老师常常抱怨:“今天要连续上四节课”“晚上还要看晚修”“不想写教案”“又要将一节课重复讲几遍”等等。
当教学变成教师的一种负担的时候,可以想象,教学也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把教学当作是任务”是我们老师难以避免的一个过程,但我们不能就此停下脚步,让“任务”渐渐演变成“负担”,而应努力给予自己更多的“正能量”,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更应注重学习与思考,从书中学,从优秀教师中学,从学生中学,把教学视为一种不断提升的过程,进而提升至更高层次的教学境界。
论教学的三重境界李润洲【摘要】根据教学的意向性和有效性,教学至少可以划分为三重境界:无我教学、有我教学与个性教学。
其逻辑进路是,在教学意向上,由无我到有我再到个性;在教学视点上,由聚焦知识到关注学生再到洞察情境;在教学方法上,由有法到新法再到无法。
而教学境界的提升则需要明确教育信念,做个仁者;培育教学智慧,做个智者;彰显教学个性,做个我。
%Teaching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levels at the least according to the teaching intention and efficiency :teaching without me ,teaching with me ,and individual teaching .In terms of teaching intention , the logic route of the three levels is from without meto with me and to the individual teaching .In terms of teaching focus ,itfirst set eyes on knowledge ,then on students ,then on situation .In termsof method ,it moves from method to new method then to no method .T he promotion of the level of teaching relies on the clarification of educational concept ,cultivation of educational intellect ,and demonstrating teaching person-ality .【期刊名称】《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4(000)002【总页数】5页(P93-97)【关键词】教学;境界;意向性;有效性【作者】李润洲【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浙江金华 321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42教学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也是一个不断弥补缺憾、渐次抵达新境界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