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四下级下册第七课 .人类的“老师”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2
《人类的“老师”》【教材分析】《人类的“老师”》是小学语文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最后一篇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这是一篇有关仿生学的课文,重点介绍了人类在飞机、轮船、建筑设计等方面向生物学习的例子,具体说明了人类以自然界的种种生物为师,向大自然学习的收获。
文章结构完整:开篇引路-举例说明-点题作结,中心明确,层次井然。
留意运用典型的事例增强说服力,而且详略得当.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仿生学方面的知识,激发他们探索大自然的愿望。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心,这篇课文谈到了自然界的许多生物与人类的科技进步密切相关,这正是学生们感兴趣的内容,并且在阅读中能学到仿生学的一些知识.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上障碍不大,关键是理解“众多的动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这句话,需要老师的耐心引导.【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首先,设置疑问。
课题中的“老师"为什么要加上引号?这些“老师"究竟是谁呢?让学生带着这个疑问去阅读课文,在阅读中找寻答案。
其次,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清楚每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了解生物是怎样成为人类的“老师”的,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中受到的启示。
最后,进行拓展。
由学生把自己在课前搜集到的信息分享给大家,资源共享,共同进步。
【教学目标】1、认识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正确读写“破碎、教训、新式、坦克、机毁人亡、超过、均匀、坚固、机翼、轻而易举”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类从动物身上得到的启发,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懂得“众多的动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的真正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展示资料,导入新课——初读课文,掌握字词-—再读课文,理解内容——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复习导入,回顾事件——细读课文,深入分析——拓展延伸,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人类的老师》说课稿《人类的老师》说课稿1一、说教材《人类的“老师”》是小学语文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最后一篇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这是一篇有关仿生学的课文,重点介绍了人类在飞机、轮船、建筑设计等方面向生物学习的例子,具体说明了人类以自然界的种种生物为师,向大自然学习的收获。
文章结构完整:开篇引路-举例说明-点题作结,中心明确,层次井然。
留意运用典型的事例增强说服力,而且详略得当。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仿生学方面的知识,激发他们探索大自然的愿望。
二、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1、结合我对教材的理解及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如下三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向大自然学习的具体例子。
能够概括出三、四、五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体会各种生物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大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2、教学重点: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向大自然学习的具体例子。
3、教学难点:能够概括出三、四、五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三、说教法与学法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教”,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体现。
为了达成上述的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课文特点,遵循阅读规律和儿童认知规律,本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提问法,讨论法,引导点拔法、演示法等,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向自然学习的例子,激发他们主动探索大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之情四、说教学程序我打算安排两课时完成这篇课文的教学,第一课时主要完成扫清阅读障碍、理清课文脉络、讲解课文第一部分的任务,下面我重点说说我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向大自然学习的具体例子。
能够概括出三、四、五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苏教四下7 人类的老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生字只识不写。
能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的有关事例,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 弄懂三个主要的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领会文中“流线体”、“薄壳结构”等科学术语。
2.探求人类以生物为师的其它事例,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素材】1.与课文有关的图片。
2.有关“仿生学”的知识。
3.课文朗读配乐。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流程】 2课时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
齐读课题。
(这是一篇关于仿生学的科普文章)2.激趣:读了课题,你想了解什么?(课件出示)(人类的老师是谁?它们为什么是人类的老师?)过渡:那就请大家带着好奇心去读一读课文吧。
(学生自由读课文)二、检查预习1.出示自读要求:(课件出示)小组内检查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理解一些科学术语。
并推荐一名选手比赛读文。
2.出示词语:(课件出示)机毁人亡轻而易举bó qián薄.壳结构潜.水艇mó机翼惨祸模.仿chàn坚固颤.抖教训蜻蜓(1)强调加点字的读音。
(2)轻声读、指名读、指出要注意的问题。
齐读。
(3)重点讲解“祸”的字形。
(课件出示)3.通过读课文,大家一定知道人类的老师是谁了吧?谁愿意来告诉大家?你是从文中的哪句话了解的?(投影出示)齐读最后一句:为什么老师加引号?三、精读课文师:为什么说自然界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边读边想,细细地体会,可以把关键的词句圈圈划划,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还可做上记号。
四年级下册语文人类的“老师”课文及教案30篇人类的“老师” 17、人类的“老师”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自读课文,弄懂三个主要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弄懂三个主要的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阅读仿生学资料。
第一课时一,揭题激趣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
读题。
2、激趣读了课题,你想了解什么?(人类的老师是谁?它们为什么是人类的老师?)过渡:那就请大家带着好奇心去读一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要求:① 拼读生字3遍,记住字形。
读词语2遍,准备听写。
②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③ 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努力读出感情;准备提出自己觉得难以读好的词语、句子,向老师、同学请教。
④ 准备交流初读收获、疑问。
2、指名4人上黑板听写词语,其他同学写在自备本上。
(评议、正字)3、指名读词语,齐读。
4、提出难以读好的词语、句子,教师适当指导。
(1)30年以后,由于飞机速度的不断提高,经常发生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现象,造成机毁人亡的惨祸。
(给“剧烈”换个词语,说说“机毁人亡”的意思)(2)从前,在大海中航行的轮船,虽然头是尖尖的,但总是开不快。
而有圆圆的大头的鲸,却常常轻而易举地超过海轮。
(理解“轻而易举“)(3)薄薄的鸡蛋壳之所以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
(倒装的因果句式,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
)5、同学们刚才读得真热闹,谁愿意来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朗读。
指名分节读课文,或开火车读课文。
读完一节,评一节;正音、指导停顿;个别句子领读、齐读。
6、交流初读收获与疑问。
三、理清课文条理1、课文哪些自然段讲了“人类的‘老师’是谁”这个问题“?指名朗读1、2自然段。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人类的老师》说课设计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人类的老师》说课设计教学内容:《人类的老师》是语文S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的一片略读课文。
教材分析:《人类的老师》一课采用了总分总的写法,主要写人们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很多有益于人类的东西,从而说明了广大生物是人类的好老师。
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立志探索科学奥秘,让学生认识并借鉴本课总分总的写法。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质疑问难,确定目标,再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合作学习激发情感,拓展延伸的模式进行教学。
能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的有关事例,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弄懂三个主要的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自读自悟、合作交流,以好字为线索,抓重点词句探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悟人类老师的好,在感悟老师的好时,以读为本,采用读、演、画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法,激发学生探究课文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课前激趣1、师板书老师一词。
同学们,你们心目中的老师是什么样的?喜欢吗?来叫一句老师;敬佩吗?深情地说一句老师,您好!二、揭题质疑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特殊的老师。
板书人类的老师谁来把课题读一遍。
老师问,你来读。
谁的老师?来情深一些!齐读好,很好!带着对老师的敬佩深情地读一读课题。
(生读)真是一些敬佩老师的学生啊!2、激趣质疑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生:人类的老师是谁?老师一词为什么要加引号?人类可以在老师那里学到什么?为什么说它们是人类的老师?)过渡:那就请大家带着好奇心去读一读课文吧。
〔设计理念:引导质疑,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增强学习的目的性,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个性化教案(内部资料,存档保存,不得外泄)
海豚教育个性化教案编号:
教案正文:
7、人类的“老师”
一、重点字音
颤抖轻便模仿省料薄壳分散潜水
捏碎哺育提供
二、重点词语
颤抖关键教训承受坚固阻力
轻而易举机毁人亡惨祸机翼
三、知识点
1.《人类的“老师”》是一篇有关仿生学的课文,重点介绍了人类在飞机设计、
轮船设计、建筑设计等方面向动物学习的几个例子,具体说明了人类以生物为师,向自然学习的收获。
2.《人类的“老师”》,“老师”加上引号表示:特殊的含义,“老师”指自然界的
种种生物。
3.科学家从鱼儿在水中自由升降的现象中得到启示,发明了潜水艇;科学家研
究了鸟儿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飞机。
以后还从苍蝇、蚊子、蜜蜂等的飞行特点受
到启示,造出了许多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
工程师模仿鲸的形体,改进
了船体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
建筑师根据“蛋壳结构”的特点,设计出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
人们模仿袋鼠造出了会跳跃的越野汽车;模
仿某些贝壳制成了外壳坚固的坦克……所以说,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我还知道: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
人类根据
野猪鼻子发明了防毒面具,根据蛙眼发明了电子蛙眼……
4、轻而易举:往上托;与“轻而易举”结构相同的词有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