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僵菌防治低密度草原蝗虫对蝗虫多样性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205.07 KB
- 文档页数:3
绿僵菌防治蝗虫的效果程辉彩;张丽萍;张根伟;刘丽云;董超;崔冠慧;尹淑丽【摘要】绿僵菌对蝗虫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田间笼罩试验能较准确反映大田防治效果.用绿僵菌油剂60ml/667m2或粉剂5g/667m2就可达到与化学农药同样的防效,对环境与其他生物没有影响,可以在长时间内持续有效地控制蝗虫种群在经济受害水平以下.【期刊名称】《江苏农业科学》【年(卷),期】2008(000)002【总页数】2页(P110-111)【关键词】绿僵菌;蝗虫;防治效果【作者】程辉彩;张丽萍;张根伟;刘丽云;董超;崔冠慧;尹淑丽【作者单位】河北省生物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81;河北省生物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81;河北省生物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81;河北省廊坊市农业局,河北廊坊,065000;河北省生物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81;河北省生物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81;河北省生物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3.2近年来,由于气候变暖,旱涝不均加剧,以及土地荒化、沙化,为蝗虫的孵化、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使蝗虫种群数量迅速增长,国内外均有此起彼伏猖獗发生的严重情景。
绿僵菌(Metarhizium)是一种有效的蝗虫生防制剂,为蝗虫体内寄生病原真菌,对蝗蝻和成虫均有效。
它可在蝗虫体腔中生长、繁殖,破坏虫体内的组织器官,并释放毒素,从而造成蝗虫死亡。
由于蝗虫群体具有相互感染性,还可形成再侵染源,带菌僵死蝗虫可感染并使其他蝗虫死亡,在蝗虫种群中流行传播,从而减少下一代和来年蝗虫虫口密度。
绿僵菌对有益生物无害,无二次中毒,不污染环境,是一种可持续、低消耗的蝗害治理制剂,经济社会效益特别是生态效益显著[1-3]。
本试验用金龟子绿僵菌M105-32防治蝗虫,以确定其应用剂量及应用效果,为今后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1.1 菌种金龟子绿僵菌M105-32,为本研究室诱变选育。
新疆草原治蝗主要问题及措施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地势西高东低,气候南北差异明显,使得这里成为了蝗灾频发的区域之一。
蝗虫对草原植被的破坏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畜牧业和农业生产,如何有效治理新疆草原的蝗虫问题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本文将围绕新疆草原治蝗的主要问题及相应的应对措施展开讨论。
一、主要问题1. 草原蝗虫数量庞大新疆草原地域辽阔,适宜蝗虫的生存繁衍。
加之气候温暖,湿度适中,为蝗虫繁殖提供了充足的条件。
草原蝗虫数量庞大,其威胁也便毫不可小视。
2. 草原蝗虫生态环境适应性强草原蝗虫对环境的适应性特别强,能够在各种气候环境中生存。
并且,在草原蝗虫的卵期和蛹期中,它能够潜伏于土壤中,以应对极端环境。
这一点加大了对其的防治难度。
3. 草原蝗虫疫情传播速度快草原蝗虫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迁飞数百公里的距离,其传播速度极快。
一旦蝗虫疫情爆发,往往就会迅速蔓延,给当地经济和生态环境造成重大损害。
4. 草原蝗虫防治手段单一目前,草原蝗虫防治的手段比较单一,主要是依靠化学药剂喷洒、机械清除和生物防治等方法。
虽然这些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收效,但仍旧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如对环境的污染、资源消耗过大等。
二、应对措施1. 加强监测预警加强对草原蝗虫的监测预警工作,对其疫情的出现进行及时跟踪和报告。
目前,已有一些新技术可以应用于蝗虫监测,如无人机、卫星遥感等,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将更加便利对蝗虫的监测工作。
2.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对草原环境的保护力度,改善生态环境,减少对草原蝗虫的适宜环境限制。
通过植树造林、草原生态修复等措施,提高草原的生态环境质量,减少蝗虫的滋生条件。
3. 加强生物防治加强对草原蝗虫的生物防治力度,利用天敌和病原微生物来控制蝗虫的数量。
通过人工引种适宜的天敌,控制蝗虫的数量,这一方法对生态环境和农业产出的影响较小,是一种可持续的治理手段。
4. 推广绿色防治技术推广使用绿色防治技术,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耗费。
2种微生物药剂防治草原蝗虫的应用研究曹国兵【摘要】为考察不同剂型金龟子绿僵菌对青海地区草原蝗虫的防治效果,开展绿僵菌油悬浮剂和绿僵菌可湿性粉剂对草原蝗虫的防治试验.绿僵菌油悬浮剂和绿僵菌可湿性粉剂各设置3个试验小区,分别为A1、A2、A3区和B1、B2、B3区,A1和B1区为平地,A2和B2区为上坡地,A3和B3区为下坡地,同时设CK对照区;于施药前及施药后第5、10、15、30天对各试验区进行草原蝗虫虫口密度调查,计算施药后第5、10、15、30天的虫口减退率,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各试验区的草原蝗虫防治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施药前各试验处理区的虫口密度与CK对照区差异均不显著(P>0.05),绿僵菌2种剂型施药后第5、10、15、30天,各处理区的虫口密度均显著低于CK对照区(P<0.05);施药后第10天,A2、A3区的虫口减退率显著高于B1、B2、B3区(P<0.05);施药后第15天,A1、A2、A3区的虫口减退率显著高于B1、B2、B3区(P<0.05);施药后第30天,6个处理区的虫口减退率均高于65%,绿僵菌油悬浮剂在下坡地施药效果最佳,虫口减退率达到71.86%.总体来看,绿僵菌油悬浮剂的防治效果略优于绿僵菌可湿性粉剂,且施药于下坡地时防治效果更佳.金龟子绿僵菌2种剂型都具有一定的水平扩散能力,施药当年控制草原蝗虫持续效果较显著.【期刊名称】《畜牧与饲料科学》【年(卷),期】2018(039)001【总页数】4页(P43-45,55)【关键词】绿僵菌油悬浮剂;绿僵菌可湿性粉剂;草原蝗虫;防治效果【作者】曹国兵【作者单位】青海省刚察县草原监理工作站,青海刚察 812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76.12;S812.6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遵循“绿色植保理念”,采用生物防治草原虫害在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有益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来控制有害生物,有益生物包括微生物、藻类、高等植物,甚至包括昆虫和哺乳动物。
绿僵菌和绿饵对草原优势种蝗虫的防治效果试验阿不都外力;巴合提亚;阿依加马;比拉力;宋儒明;张新生;肖宏伟;王建辉【期刊名称】《新疆畜牧业》【年(卷),期】2001(000)002【摘要】@@ 新疆地域辽阔,草场面积很大,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之一.但是各种草场连年都受到了蝗虫不同程度的危害,其中意大利蝗是耐药性强,危害严重的优势种蝗虫之一,严重影响了新疆畜牧业的发展,长期以来主要采用化学药物进行防治,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和控制了危害,但长期反复使用的结果会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增加农药用量后大量的天敌被杀死,草原的生态平衡受到破坏,使虫害加剧,而且防治成本上升严重影响了防治经济效益.从80年代以来,利用蝗虫微孢子虫、人工招引粉红椋鸟、牧鸡治蝗等进行生物防治,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效果和经济效益.为了了解新一代生物杀虫剂绿僵菌产品在我区特殊的气候条件下防治优势种蝗虫的效果,2000年5月底至7月初我们与中国农科院生物防治所合作进行使用绿僵菌油膏、绿僵菌饵剂和绿饵防治草原蝗虫的一系列田间试验.【总页数】2页(P24-25)【作者】阿不都外力;巴合提亚;阿依加马;比拉力;宋儒明;张新生;肖宏伟;王建辉【作者单位】新疆蝗虫鼠害测报中心站,乌市,830001;新疆蝗虫鼠害测报中心站,乌市,830001;新疆蝗虫鼠害测报中心站,乌市,830001;新疆蝗虫鼠害测报中心站,乌市,830001;新疆蝗虫鼠害测报中心站,乌市,830001;昌吉州玛纳斯蝗虫鼠害测报防治站,832200;昌吉州玛纳斯蝗虫鼠害测报防治站,832200;昌吉州玛纳斯蝗虫鼠害测报防治站,832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相关文献】1.菊马乳油对草原优势种蝗虫的防治效果试验报告 [J], 佟玉莲;艾然提;林峻2.绿僵菌防治山地草原蝗虫的试验与示范 [J], 麦迪·库尔曼;李荣才3.4.5%高效顺反氯氰菊酯对草原优势种蝗虫的防治效果试验报告 [J], 佟玉莲;阿依加玛丽;林峻4.辛·氰乳对草原优势种蝗虫的防治效果试验 [J], 阿里甫;比拉力;艾然提江5.绿僵菌和绿饵对草原蝗虫的防治试验 [J], 钱广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草原蝗虫生物防治技术及研究进展作者:尼玛仓决来源:《视界观·上半月》2019年第06期摘要:对草原蝗虫的生物防治技术进行研究是保护我国草原生态系统、促进我国畜牧业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为了保障这一工作的有效开展,本文将从微生物防治、牧鸡牧鸭防治、粉红椋鸟防治三点内容入手展开论述。
关键词:草原;蝗虫;防治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也逐渐凸显了出来,对于本文所讨论的问题来说,草地退化、沙化、盐碱化等问题为蝗虫的产卵和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而蝗虫灾害的大面积发生不但会导致整体草原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同时也会对当地畜牧业的发展产生影响。
[1]为了从根本上避免上述状况出现,针对草原蝗虫生物防治技术进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结合现状来看,虽然化学防治方法能在控制蝗虫灾害发生面积上起到一定作用,但同时,化学药剂的大量使用也会导致蝗虫出现抗药性、蝗虫天敌被杀害、存在化学药物残留等问题,为了保障最终的防治效果,将生物防治办法与化学防治办法结合起来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文将在后续内容中对具体的生物防治策略及其应用进行深入探讨。
一、微生物防治1.蝗虫微孢子虫。
结合现有数据来看,蝗虫微孢子虫能感染100多种蝗虫及其它直翅目昆虫。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这种蝗虫防治办法具备成本低廉、操作简单、防治效果持久、对周边环境影响小等优势。
蝗虫微孢子可以经卵垂直传播,也可以经口水平传播,蝗虫被感染之后,其取食量、活动能力、雌虫产卵能力等都将大幅降低,约1520d后死亡。
[3]对于这一微生物防治办法在我国国内的应用来说,从美国引进的蝗虫微孢子虫已经在草原蝗虫治理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而发现于我国的亚蝗微粒子虫能侵染17种蝗虫,在试验及应用过程中也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2.苏云金杆菌。
苏云金杆菌是目前草地蝗虫微生物防治手段中最为常用的一种,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苏云金杆菌具备杀虫速度快、杀虫谱广、不污染环境、不杀害蝗虫天敌等优势,现有研究结果表明,这一菌株能有效防治鳞翅目、双翅目等在内约40多种害虫,防治效果非常好。
绿僵菌治蝗对草原昆虫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董辉;张泽华;高松;农向群;丛斌
【期刊名称】《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1(042)001
【摘要】绿僵菌治蝗是一项低耗、无公害、可持续的生物治理蝗害措施,对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草原蝗虫不同防治区昆虫群落的组成和结构多样性调查与研究,揭示了化学农药对生物多样性的负面影响;评价了绿僵菌制剂在保护和调节生物多样性方面的作用;明确了目前的主要优势种害虫和可能上升为主要害虫的次要害虫,对建立草原蝗虫的综合治理和其他害虫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总页数】4页(P37-40)
【作者】董辉;张泽华;高松;农向群;丛斌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76
【相关文献】
1.生物农药治蝗田间药效对比试验技术总结报告--蝗虫微孢子虫和绿僵菌田间药效对比试验 [J], 崔慧慧;王杰
2.培养基和温度对2株治蝗绿僵菌生长和毒力的影响 [J], 李树一;雷仲仁;李传仁
3.伊犁草原粉红椋鸟、食蝗鸡治蝗技术开发与前景讨论 [J], 李宏;王卫;娄水清;郭继敏;加马尔丁;木克松;国淑萍;尹宝玲;孔庆广
4.昆虫生长调节剂和绿僵菌对意大利蝗几丁质酶活力的影响 [J], 赵忠伟;曹广春;徐光青;吴乐年;张泽华
5.亚洲小车蝗痘病毒对绿僵菌治蝗的增效作用 [J], 李永丹;覃晓春;赵朝阳;王丽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草原蝗害与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研究摘要:草原是十分重要的自然生态组成部分,在未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过程中,需要积极的维护草原的生态平衡,以此推动草原地区的经济发展。
在本文的分析中,主要阐述了内蒙古地区的草原蝗虫的灾害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绿色防控的技术,同时采用了针对性处理方式,以便于进一步保障该地区的平稳发展,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草原蝗虫灾害;防控技术;经济效益引言:在经济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生态环境受到工业化建设与发展的影响,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草地退化、沙化的问题,从而导致很多地区的裸露土地规模扩大,上述环境为蝗虫的生长与繁殖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便需要重视对草原蝗虫危害的有效控制,从而保障草原地区的稳定发展。
1 调查方法与数据采集1.1 调查为了了解草原蝗害,需要首先对相应地区内有关蝗害的数据信息进行采集,以此实现对该地区整体虫害情况的分析与了解。
一般在数据采集与分析中,采用的是标准样框法的方式,上述方法可以实现对草原蝗虫的针对性的野外调查与分析。
另外,通过调查现场同样可收集信息。
也可以使用信息技术,设置草原害虫野外采集系统,这样便可以从精度、纬度、高程等诸多角度,实现对当地害虫发生情况的全面信息采集与评估[1]。
1.2 数据来源在相关部门的工作开展中,对于每年的信息采集,都需要将其结合草原的蝗虫信息库信息,将其从PDA导出,这样便可以实现具体的分析与处理,可以实现较为全面的数据信息。
在具体的数据采集方案,还要将数据库建立预警系统软件,这样就可以实现对长期数据信息发展的曲线分析与规划设计,以此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2]。
2 草原蝗虫现状与绿色防控技术的运用2.1 内蒙古草原蝗虫现状在现阶段基于不同的地形、区域以及自然地理的各种因素,基本上可以分为集中不同的类型。
例如,在进行实际的分析中,发现在不同的地区中存在着亚洲小车蝗、宽须蚂蚁、短星翅蝗、大垫尖翅蝗等各种不同的类型。
绿缰菌复合油剂对草原蝗虫的防治试验王俊梅1,豆卫1,谭成虎1,王东辉2,魏玉兵2,王瑾1(1.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甘肃兰州730046;2.甘肃省甘州区草原站,甘肃甘州734500)摘要:绿僵菌Metarhiz i um anisopliae是一类重要的昆虫病原真菌,是一种新型的生物防治技术。
试验设试验药品2.5%绿僵菌复合油剂(cl2Bioc)和对照药品4.5%氯氰菊酯乳油2个试验组,每个试验组分3个剂量水平,即:450、600、750mL/hm2。
试验结果表明:绿僵菌3个剂量水平对防治草原蝗虫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因绿僵菌3个剂量水平与氯氰菊酯450mL/hm2在防治草原蝗虫时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在虫口密度较低时可选择绿僵菌450和600mL/hm2的剂量水平进行防治。
绿僵菌750mL/hm2剂量水平与对照药品氯氰菊酯的中等剂量水平(600mL/hm2)防治效果无显著差异,草原蝗虫密度较高时可选择使用。
关键词:绿僵菌;防蝗;试验中图分类号:S812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0629(2009)1020155205 绿僵菌Met arhi z i um anisopli ae是一类重要的昆虫病原真菌。
以其为主要生物活性成分的制剂具有无残留、易生产、持效长久、对非靶标生物安全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绿僵菌能够寄生于多种害虫,在防治椰心叶甲B rontis p a lon2 gissim a、稻水象甲L issorhopt rus orz op hil us、马尾松毛虫End roli m us p unctat us、小菜蛾Pl utell a x y lostell a、菜粉蝶A rtogei a ra p ae、棉铃虫Heli2 cover p a armi gera、高尔夫草坪蛴螬、莴苣蚜虫、马铃薯块茎蛾、马铃薯瓢虫等农林害虫的试验和防治中取得了良好效果[1]。
从1998年开始,西非、澳大利亚、马达加斯加、巴西等国都相继开展了应用绿僵菌防治草原蝗虫的试验研究。
绿僵菌防治山地草原蝗虫的试验与示范
麦迪·库尔曼;李荣才
【期刊名称】《草食家畜》
【年(卷),期】2015(000)002
【摘要】通过在博尔塔拉州蝗区大面积示范试验表明:100亿孢子/mL绿僵茵油悬浮剂作为草原蝗虫防治的生物制剂,对西伯利亚蝗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且对草原蝗害区非靶标生物安全,能有效保护草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可以在新疆草原蝗害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总页数】3页(P40-42)
【作者】麦迪·库尔曼;李荣才
【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治蝗灭鼠指挥部办公室,新疆乌鲁木齐830004;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草原站,新疆博乐833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12.6
【相关文献】
1.绿僵菌油剂防治草原蝗虫的田间试验 [J],
2.绿僵菌油剂防治荒漠草原蝗虫的田间试验 [J],
3.绿僵菌油剂防治新疆山地草原蝗虫的田间试验 [J], 李保平;Ba.,R;等
4.应用绿僵菌及其复合剂防治青海草原蝗虫试验初报 [J], 刘晓建;李卫民;李淑君;张刚应;王扬
5.绿僵菌和绿饵对草原蝗虫的防治试验 [J], 钱广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疆草原治蝗主要问题及措施新疆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畜牧业基地,草原蝗虫的肆虐给这片美丽的土地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针对草原治蝗的主要问题,制定有效的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围绕着新疆草原治蝗的主要问题及相应的防治措施展开讨论。
一、主要问题1.草原蝗虫繁殖速度快:草原蝗虫成虫每天可以产200~300粒卵,卵期短,孵化率高,短翅半翅蝗成虫群体迁飞性强,疫情蔓延速度快。
2.危害面积广:草原蝗虫以任何植物为食,造成危害的面积很广,威胁着草原草地的安全。
3.缺乏有效的防治手段:传统的防治方法如化学农药喷洒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同时也因为蝗虫的迁飞特性使得喷洒的效果不明显。
4.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草原治蝗相关法律法规较为滞后,对于防治草原蝗虫缺乏有效的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
二、防治措施1.强化生态保护,推行生态恢复工程:加强对草原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逐步恢复草原植被覆盖率,减少草原蝗虫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
2.推行生物防治:鼓励利用草原天敌,如蝗虫天敌犀胶姬蜂、蝗虫天敌伪装蠅等进行生物防治,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加强科技研发,推广现代化防治技术:通过研发新型的草原蝗虫防治技术,如使用生物杀灭剂、气象预警系统等现代化技术,提高防治的效果和精准度。
4.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防治机制:加强对草原治蝗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建立健全的防治机制,提高对草原蝗虫的管理和防治水平。
三、案例分析2019年,新疆自治区对蝗虫防治工作进行了深入探讨,采用了一系列创新的防治措施。
如加大科技投入,引进了高科技的蝗虫监测技术和现代化的防治手段,有效提高了防治的效果。
与此还开展了广泛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了人们对草原蝗虫防治的意识,积极响应政府的相关政策和法规。
结果显示,蝗虫的危害得到了有效的遏制,草原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四、结语草原治蝗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通过加强生态保护、推行生物防治、实施科技创新、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一系列的综合措施,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新疆草原的蝗虫危害将会得到有效的遏制,为草原生态环境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交流草原蝗虫成灾原因及防治对策李瑞瑞(新疆昌吉市草原站831100)摘要:草原蝗虫灾害主要是由于自然环境,蝗虫自身生理特 点,过度放牧,蝗虫防治意识薄弱等原因造成的。
草原蝗虫 灾害的防治对草原生态平衡,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本文论述草原蝗虫成灾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关键词:草原;蝗虫成灾;原因;防治对策新疆地区的草场资源十分丰富,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得 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因此,畜牧业是新疆经济中的重要产 业,由于新疆的特殊地势,导致草场虫害经常爆发,蝗虫是 危害新疆农业和畜牧业的主要害虫,给新疆地区带来严重的 经济损失。
1草原蝗虫成灾原因1.1自然因素大气污染严重导致“温室效应”,使气温上升,给蝗虫 繁殖提供有利条件,也提髙了虫卵的成活能力。
近年来,干 旱情况时有发生,长时间的干旱使草场地下水分缺失,植被 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植被品质降低。
加之部分养殖户过度 放牧影响生态平衡,使草原上原有的植被和生物多样性受到 损害,最终导致草原蝗虫成灾。
1.2蝗虫自身生理特点草原蝗虫有很多种类,且繁殖能力都很强,又对环境有 很强的适应性,还能大规模的迁移扩散。
草原蝗虫的种类主 要有细垫蝗、小垫尖翅蝗、锥头蝗、雏蝗、亚洲飞蝗等。
蝗 虫的危害期各不相同,同一种蝗虫在不同年份,或者相同年 份下不同种蝗虫,其爆发特点均不相同,这给蝗虫灾害的治 理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1.3过度放牧为了更髙的养殖经济效益,养殖户不断增加饲养数量,出现了过度放牧的现象。
过度放牧会使草原退化,具有优良 性状的牧草逐渐减少,被其他杂草所取代,同时,畜群在草 场上践踏会破坏土地性状,使植被生长能力降低,草原资源 减少,给蝗虫生长、繁殖提供有力条件,造成蝗灾,而蝗虫 对草原的危害又会使草原进一步退化,如果蝗灾没有得到有 效控制,草原生态平衡会被破坏,形成恶性循环。
1.4相关部门和居民对草原蝗虫防治意识薄弱各地政府部门对蝗虫灾害的认识不到位,草原居民也习 以为常,对蝗虫成灾的危害认识不正确,也是导致蝗虫成灾的重要原因。
L i n y e y u a n y i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各种不同的问题也都随之出现,草地退化、沙化等问题为蝗虫产卵及繁殖提供了有力的条件,然而,大面积发生蝗虫灾害,不仅会使草原整体的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对当地的畜牧业发展也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
为了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对草原蝗虫生物防治技术进行研究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可是根据目前的现状来看,尽管化学防治能够起到一定的控制蝗虫灾害的作用,但是大量使用化学药剂也会使得蝗虫产生抗药性,同时,蝗虫的天敌也会被杀害,也存在着一定的化学药物残留,因此,为了能够保证最终的防治效果,将化学防治方法与生物防治相结合就尤为重要。
一、微生物防治技术1、蝗虫微孢子虫根据目前的相关数据来看,蝗虫微孢子虫可以同时感染到超过100种蝗虫和其他的翅目昆虫。
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这种防治方法的成本比较低,操作起来也非常简单,防治效果更加持久,对于周边环境的影响也非常小。
蝗虫微孢子虫能够通过卵进行垂直传播,也可以经口进行水平传播,蝗虫如果被感染,自身的取食量、活动能力、产卵能力都将受到很大的影响,最终导致死亡。
我国从美国引进的蝗虫微孢子虫在草原的蝗虫治理过程中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效,而且发现与我国的亚蝗虫微粒子虫也可以感染到17中蝗虫,在微生物防治方法的试验及应用过程中同样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
2、苏云金杆菌在我国草原蝗虫微生物防治方法中,苏云金杆菌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方法,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苏云金杆菌具有杀虫谱广、对蝗虫天敌没有威胁、杀虫速度快、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等诸多优点,现有研究结果表明,苏云金杆菌可以有效的防治双翅目、鳞翅目等大约40余种害虫,防治效果非常明显。
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尽管苏云金杆菌在我国草原蝗虫防治当中应用的时间还不算很长,可是随着苏云金杆菌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蝗虫灾害对我国草原生态环境,以及当地的畜牧业造成的影响一定会得到很好的控制。
3、绿僵菌在草原蝗虫治理的过程中,绿僵菌能够起到控制高密度蝗群、对蝗虫的长期传播进行控制的作用,由于绿僵菌自身具有很多优势,所以,在我国干旱荒漠草原和山地草原的应用中,都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由此可见,绿僵菌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气候条件,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也能够发挥出蝗虫防治预期的效果。
高二生物苏教版选择性必修二精品课时练——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蜜蜂找到蜜源后通过跳圆圈舞的方式为同伴传递的信息属于物理信息B.信息传递对生物种群的繁衍过程有影响C.雄鸟的“求偶炫耀”属于行为信息D.施用性引诱剂控制害虫,属于化学信息在生产中的应用2、萤火虫的光、蜜蜂的舞蹈、昆虫释放的性外激素这三种信息分别属于( )A. 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B. 行为信息、物理信息、化学信息C. 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化学信息D. 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物理信息3、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头狼的嚎叫声是一种物理信息B.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表达是行为信息C. 神经细胞释放的神经递质是一种化学信息D. 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的信息有调节种间关系的作用4、“燕燕于飞,颉(xié)之颃(háng)之”、“燕燕于飞,上下其音"(《诗经·国风》),燕子表达的分别是哪一类信息( )A.生物信息物理信息B.行为信息物理信息C.化学信息物理信息D.物理信息生物信息5、大蓝蝶幼虫能够分泌蜜汁吸引红蚁将其搬回蚁巢,当蜜汁被吃完后,大蓝蝶幼虫则像红蚁幼虫那样蠕动、发出红蚁的声音以保护自己,同时在蚁巢内四处移动吃掉红蚁的卵和幼虫,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 大蓝蝶幼虫利用化学信息吸引红蚁将其搬回蚁巢B. 大蓝蝶幼虫利用行为信息和物理信息保护自己C. 大蓝蝶幼虫与红蚁间构成了一条简单的食物链D. 信息传递在种群的繁衍中起重要作用6、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的来源可以是无机环境或生物B.动物的特殊行为能够对同种或异种生物传递信息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都是单向的D.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物质循环不都具有全球性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描述,正确的是( )A.鸟类的“求偶炫耀”不属于行为信息B.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C.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D.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燕燕于飞,上下其音”属于物理信息B.影响温带地区树木年轮形成的主要因素属于化学信息C.日照长短影响植物开花,体现了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D.信息传递可发生在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信息传递不都是双向的9、下列信息传递的实例中,属于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的是( )A. 昆虫散发性外激素传递信息B. 莴苣在适宜波长光下才能萌发生长C. 草原返青时为食草动物提供信息D. 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10、科学家向做了彩色四点标记的实验箱内喷入特定的气味;同时追踪各组箱内雌性埃及伊蚊的行为。
绿缰菌防治草原蝗虫效果田间试验刘宗祥1常明1代建聪2谭成虎1王俊梅 1 钟自琦2殷翠琴2唐建明 1 贺国宝2(1 甘肃省草原总站,兰州 730046)(2 肃南县草原站,张掖 734400)摘要绿僵菌两种剂型防治草原蝗虫效果试验表明:绿僵菌饵剂手撒后,祁连山痂蝗等几种蝗虫的死亡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高,大田样筐取样调查:7d的平均虫口密度由52.3头/m2降至17.6头/m2,防效为66.3%,12d的平均虫口密度降至11.8头/m2,防效为76.7%;在绿僵菌油剂中,按1:1的比例加入绿百克,静电超低容量喷洒于蝗虫暴发区后,其防效较绿饵有所提高,大田样筐取样调查显示:7d平均虫口密度由39.1头/m2降至9.4头/m2,防效为76.0%,12d 的平均虫口密度降至5.6头/m2,防效为84.6%;蝗虫感病试验观察发现:施药后3-4d出现感病死虫,此时的虫态多为4-5龄若虫,成虫的死亡出现在施药后25d;两种试验剂型的持续控制效果较好,施药后37d收集僵虫时,成虫仍在陆续死亡;绿僵菌对其它草地昆虫无害,无二次中毒,不污染环境,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绿僵菌草原蝗虫试验甘肃90%的天然草地出现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草地虫害,而草地蝗虫灾害又以其发生范围广、成灾面积大,在草地虫害中对草地的危害最为严重。
因此,如何持续、安全、低耗治理草地蝗害,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非常重要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1.试验目的通过此次绿僵菌(Metarhizium flavoviride (Metsch)Sorokin)防治蝗虫效果试验,以考察天然草地应用绿僵菌防治蝗虫及两种剂型的持续控制效果。
2.试验地环境试验地选在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皇城区,境内有东大河和西营河两条河流经过。
试验点位于东经101.48″,北纬37.54″,海拔2300~3000m,年平均气温0-4℃,≥0℃的年积温1920℃-2780℃,年降雨量215-355mm;气候属寒冷半干旱半湿润区;草地类型以草甸化草原、山地草甸为主,植被以中生和中旱生禾草、杂类草组成,盖度40-60%;蝗虫群落优势种为祁连山痂蝗(Bryodema qilianshanenensis Lian et Zhang )、肃南短鼻蝗、短星翅蝗、雏蝗属(Chorthippus Fieb)、皱膝蝗属等,种类较多,分布不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