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MA无线移动Ad Hoc网络簇间传输性能的上下界
- 格式:pdf
- 大小:189.68 KB
- 文档页数:5
cdma习题答案CDMA习题答案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它允许多个用户同时在同一频段上进行通信,而不会相互干扰。
CDMA技术在现代通信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包括手机通信、无线局域网和卫星通信等领域。
在学习CDMA技术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习题答案,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下面就来看一些常见的CDMA习题答案。
1. 什么是CDMA技术?答:CDMA技术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它利用编码技术将不同用户的信号混合在一起传输,然后通过解码技术将不同用户的信号分离出来。
这样就可以实现多用户共享同一频段进行通信,而不会相互干扰。
2. CDMA技术的优点是什么?答:CDMA技术的优点包括频谱利用率高、抗干扰能力强、安全性好等。
由于CDMA技术可以让多个用户共享同一频段进行通信,因此可以有效提高频谱利用率。
同时,CDMA技术采用了扩频和分散码技术,使得信号更加抗干扰,能够在复杂的信道环境下保持通信质量。
此外,CDMA技术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因为不同用户的信号经过编码后混合在一起,只有经过正确的解码才能得到原始信号。
3. CDMA技术的原理是什么?答:CDMA技术的原理是利用扩频和分散码技术,将不同用户的信号混合在一起传输,然后通过解码技术将不同用户的信号分离出来。
扩频技术是通过将原始信号进行编码扩展,使得信号的带宽增大,从而可以在更宽的频段上进行传输。
分散码技术是为每个用户分配一个唯一的码序列,通过这个码序列将用户的信号进行扩散,使得不同用户的信号可以混合在一起传输,但经过解码后可以被正确地分离出来。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CDMA习题答案,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答案,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CDMA技术的原理和应用,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大家在学习CDMA技术的过程中能够有所收获,为将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CDMA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CDMA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通信系统的性能衡量从有效性、可靠性和安全性三个方面着手,对移动通信而言,最为重要的就是可靠性了。
CDMA移动通信系统为此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用于抗慢衰落的功率控制技术、抗频率选择性衰落的Rake接收、抗空间选择性衰落的分集接收和发送技术、抗掉话现象的软切换技术和提高通话质量的线性预测语音编码技术等。
1.功率控制技术在一个移动小区从移动台到基站的上行链路中,所有移动台发射到基站的信号功率随着它们距离基站距离的不同而不同。
如果所有的移动台都以同样的发射功率工作,则离基站远的移动台的信号在到达基站时将受到离基站近的移动台信号的影响甚至被淹没,出现强信号压制弱信号的情况,即“远近效应!’现象。
解决上述现象的有效技术是功率控制。
(1)反向开环功率控制。
反向开环功率控制由移动台自己完成,用于控Nd,区内所有移动台发射信号在到达基站时都达到标称功率,以补偿阴影、拐弯等效应及平均路径衰落。
它由移动台根据在小区中接收功率的变化,自动调节移动台发射功率来达成。
它要求的动态调整范围较大,至少不低于_+32dB。
(2)反向闭环功率控制。
闭环功率控制根据接收信号估算出移动台的开环功率并立即进行调整或补偿,使移动台保持最适当的发射功率。
CDMA移动台根据在前向业务信道上接收到的有效功率控制比特来调整其发射功率、实现反向闭环功率控制。
该功率控制比特无间断地以800bit/s的速率进行发送,插入在前向信道的数据扰码之后。
当移动台收到0时,将增加其平均发射功率ldB;当移动台收到1时,其处理措施则正好相反。
(3)前向功率控制。
前向功率控制技术是基站对移动台的控制,即基站根据测量结果自行调整每个移动台的发射功率,对路径衰落小的移动台分派较小的前向链路功率,而对那些远离基站的和误码率较高的移动台分派较大的前向链路功率。
2.PN地址码的选择与实现对于离散序列,其自相关函数值的大小表征序列本身发生位移后的相似程度,而相关函数值则表示周期相同的两个不同序列之间的相似程度。
网优认证初级002-CDMA基础部分CDMA无线网优初级工程师知识点讲解培训CDMA基础部分目标学习完本章内容,您应该能够:了解CDMA发展演进的路线掌握CDMA网络结构及网元功能掌握扩频通信在CDMA中的应用掌握CDMA中不同码序列的应用掌握CDMA关键技术目录CDMA技术发展、演进 CDMA2000系统结构 CDMA扩频通信技术 CDMA码序列 CDMA关键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第一代 80年代模拟第二代 90年代数字第三代 IMT-2000AMPSGSMTACS NMT 其它数模拟需求驱动字技技术术CDMA IS95 TDMA IS-136 PDC语音需求驱动业务宽UMTS WCDMA CDMA 2000 TDSCDMA带业务CDMA2000演进路线CDMA技术优势系统容量大. 易于向3G平滑演进和过渡,反向兼容IS95系统. 更高的频谱效率. 语音质量好,更高的保密性. 手机发射功率小,省电.450M频段分配450M 451M 452M 453M 454M 455M 456M 457M 458M 459M 460M 461M 462M 463M 464M 465M 466M 467M 468M 469M 470M450.5452M454.1457.2M460.5462M464.1467.2M民用/农村无线接入 RX民用/农村无线接入 RX铁路公安民用/农村无线接入 TX民用/农村无线接入 TX铁路公安210260210260IS-97D中450M-A段RX 47 IS-97D中450M-C段RX 47 IS-97D中450M-C段 TXIS-97D中450M-A段 TX国内450M频率使用比较复杂,目前电信运营商可以使用国内450M频率使用比较复杂,目前电信运营商可以使用的只有A-Band.中心频率计算公式为:的只有A-Band.中心频率计算公式为:中心中心频率频率基站收(上行): 450.00+0.025(N-1) 基站发(下行): 460.00+0.025(N-1)800M频率分配EV-DO频段规划回顾CDMA演进路线是怎样的?请说出目前C网的频率范围及频点号目录CDMA技术发展、演进 CDMA2000系统结构 CDMA扩频通信技术 CDMA码序列 CDMA关键技术CDMA2000 1X网络结构A1(信令) A2(业务)AbisA3(信令&业务) A7(信令)A11(信令) A10(业务)MS: 移动台 BSC: 基站控制器 HLR :归属位置寄存器 PCF: 分组数据控制功能 HA: 家乡代理 SCP: 业务控制点BTS: 基站 MSC: 移动交换中心 VLR: 拜访位置寄存器 PDSN: 分组数据控制节点 FA: 外地代理 Radius: 远程认证拨入用户业务网络参考模型BTS MS BTS BTSA3/A7 CDMA2000 1X BSS A1/A2BSCMSCPSTNBTS MSUMBTS BTSBSC AbisPCFA8/A9PDSNA10/A11接口介绍Um接口 MS与BTS间接口,承载信令和业务Abis接口 BSC与BTS间的接口,承载信令和业务 A1接口 A2接口A3接口A7接口A8接口A9接口承载MSC-BSC间信令承载MSC-BSC间业务SDU-BTS间接口,承载信令和用户业务源BSC 和目标BSC之间的信令接口承载BSC-PCF间的业务承载BSC-PCF 间的信令A10接口承载PCF-PDSN间的业务 A11接口承载PCF-PDSN 间的信令回顾画出CDMA系统结构图,请说出各网元功能。
论文(设计)题目:Ad Hoc网络路由协议的比较Ad Hoc网络路由协议的比较摘要Ad Hoc网络是由一组带有无线收发装置的移动节点组成的一个无线移动通信网络,由于组网快速、灵活,使用方便,并且对基础设施的要求较低,目前已经得到了国际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并已成为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Ad Hoc网络的这些特点也使得基于传统网络设计的路由协议都无法在Ad Hoc网络环境下正常工作,因此IETF成立了一个专门的MANET (Mobile Adhoc Networks)工作组来研究和开发Ad Hoc网络的路由协议。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移动Ad Hoc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特点、网络体系结构和应用。
然后,基于移动Ad Hoc的网络环境,对四种典型的路由协议进行了分析比较,并重点分析改进了AODV路由协议。
[关键词] Ad Hoc 路由协议AODV路由协议比较ABSTRACTAn Ad Hoc network is a wireless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made of a group of mobile nodes with wireless transmitter-receiver sets. Because it can be easily and neatly deployed, easy to operate, and for infrastructure requirements is low, at present has already received increasing attentions from international academic circles and industry, has became an important direction which the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moves forward.These characters of Ad Hoc networks make routing protocol based on traditional networks can’t be used at Ad Hoc networks. So IETF established a special MANET working group to study and develop the routing algorithm of Ad Hoc networks.First, the thesis introduces of Wireless Ad Hoc Networking, which includes basic conceptions,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networking infrastruetures, and field of application. And then, bases on MANET environment, four typical routing Protocols is compared in detail. Finally, we select AODV routing Protocol as the network layer Protocol in this Paper.[Key Words] Ad Hoc networks, Routing protocol, AODV protocol, Compare目录一、引言 (1)二、Ad Hoc网络概述 (1)(一)Ad Hoc网络的定义 (1)(二)Ad Hoc网络的特点 (2)(三)Ad Hoc网络的类型 (3)1、静止的Ad Hoc网络 (3)2、移动的Ad Hoc网络 (4)(四)无线网络与Ad Hoc网络的区别 (4)1、无线网络与Ad Hoc网络结构图示 (4)2、无线网络与Ad Hoc网络的比较 (5)(五)Ad Hoc网络的体系结构 (5)1、Ad Hoc网络节点结构 (6)2、Ad Hoc网络的协议结构 (6)(六)Ad Hoc网络的拓扑结构 (7)1、全分布式拓扑结构 (7)2、分层分布式拓扑结构 (8)三、Ad Hoc网络的路由协议概述 (11)(一)Ad Hoc网络对路由协议的设计要求和分类 (11)1、Ad Hoc网络路由协议的设计要求 (11)2、Ad Hoc网络路由协议的分类 (12)(二)Ad Hoc网络路由协议建立的方式分类 (12)1、表驱动路由协议 (13)2、按需路由协议 (13)3、混合式路由协议 (14)(三)Ad Hoc网络典型路由协议 (14)1、DSDV 目的序列距离矢量协议 (14)2、DSR 动态源路由协议 (15)3、AODV 按需距离矢量协议 (17)4、ZRP区域路由协议 (17)四、Ad Hoc网络路由协议比较 (18)(一)Ad Hoc网络路由协议的特点及应用的比较 (19)1、Ad Hoc网络路由协议的性能与特点比较 (19)2、Ad Hoc网络路由协议应用范围比较 (19)(二)Ad Hoc路由协议的比较 (20)1、先应式路由协议之间的比较 (20)2、按需路由协议之间的比较 (21)3、先应式路由协议和按需路由协议的比较 (23)4、混合路由协议与其他协议的比较 (24)五、路由协议的仿真比较 (24)(一)仿真结果分析 (25)1、数据分组传递率(Packet Delivery Ratio) (25)2、数据分组平均端到端的延时(Average End-to-End Delay) (27)3、路由开销(Routing Overhead) (29)4、三种路由协议综合比较 (30)(二)AODV协议的改进 (31)1、AODV协议路由发现中的问题 (31)2、AODV协议的改进思想 (32)六、总结与展望 (33)(一)论文总结 (33)(二)展望 (34)参考文献 (35)致谢 (36)Ad Hoc网络路由协议的比较一、引言移动Ad Hoc网络是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网络,是指一组带有无线收发装置的移动节点组成的一个多跳的临时性自治系统,由于组网快速、灵活,使用方便。
论移动无线Ad Hoc网络分簇算法及性能1 Ad Hoc网络介绍Ad Hoc网络是一种无线移动通信网络,其前身是分组无线网络(Packet Radio Network)。
Ad Hoc网是一种无线网络,英文可译为Multi-hop Network、Infrastructureless、NetworkSelf-or-ganizing Network等,是一种较为新的通讯技术手段。
这里提出的“Ad Hoc”指的是一种无线特定的网络结构,强调的是多跳、自组织、无中心的概念。
该网络具有信息收集和传递功能,各个节点相互独立,且可以任意组合成一个面向特定工作任务的网络拓扑结构。
2 移动无线Ad Hoc网络分簇算法及性能研究2.1 分簇算法的评价在Ad Hoc网络架构中,常采用分簇算法,而分簇算法最关键的是利用簇头作为判定是否在同一网络链路中的条件。
换言之,Ad Hoc网络依靠邻节点之间交换信息,从而互联成网络,其分簇算法要以分布的方式来设计和运行。
我们对分簇算法的评价的假设:网络中采用两种频率进行通信。
簇头之间采用一种频率进行通信,节点之间采用另一种频率进行通信。
簇头之间在通信时采用的密钥与簇内采用的密钥是不同的。
即簇头之间在通信时采用一种加密机制,本网络中打算采用非对称加密RSA;簇内成员之间采用另一种加密机制,本网络打算采用DES对称加密算法。
对密钥进行管理时,主要考虑密钥管理的前向性和后向性问题。
当某一个簇中有节点离开,对本簇而言:若离开的节点是簇头时,则要重新进行簇头的选举,重新建立通信密钥的管理与分配;若某个普通节点离开,则本簇的簇头要负责进行簇内通信的密钥更新。
一个簇中有节点加入,在节点加入之前要先实现本簇的密钥更新,使得新加入的节点无法获取之前的信息。
触发密钥更新机制:有节点出入要更新一个簇,若其在一段较长时间内保持拓扑结构不变,则也要进行密钥更新。
2.2 最小ID启发式算法分簇算法在实际采用分簇算法时,一般使用最小ID启发式算法,之所以采用该方法,主要是考虑到该分簇算法计算量小、实现方便、算法收敛较快,类似路由中的最短路径算法。
cdma的名词解释CDMA,即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
它采用码分多址技术,允许多个用户共用同一个频带,在传输数据时,通过对每个用户的数据进行编码,使其在频带上相互独立。
相比于传统的时分多址(TDMA)和频分多址(FDMA)技术,CDMA具有更高的频谱利用率和抗干扰能力。
首先,我们来解释一下CDMA的“码分多址”技术。
在传统的时分多址技术中,不同用户通过在不同时刻占用同一个频带进行通信,而频分多址技术则是通过将频带划分成多个子频段,每个用户在一个子频段上进行通信。
而CDMA则不同,它通过将每个用户的数据进行编码,使其在整个频带上同时进行传输。
具体来说,CDMA将每个用户的数据信号与唯一的伪随机码进行数学运算,使得不同用户的信号能够在频带上区分开来。
因此,CDMA技术实现了用户之间的相互隔离和同时传输。
CDMA的频谱利用率是其独特优势之一。
传统的时分多址技术由于用户需要在不同的时间占用频带,其频谱利用率受到时间资源的限制。
而频分多址技术则需要在频带上分配多个子频段,以保证用户之间的独立通信。
相比之下,CDMA技术可以将多个用户的信号叠加在同一个频带上,无需对频段进行划分,从而大大提高了频谱的利用效率。
这使得CDMA技术在无线通信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此外,CDMA还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
由于CDMA将数据进行编码后传输,即使在同一频带上传输多个用户的信号,也不会相互干扰。
这是因为每个用户的数据信号都使用不同的伪随机码进行编码,只有正确解码的接收器才能还原出原始数据,其他干扰信号只会被视为噪声。
这使得CDMA系统能够抵御多径干扰、窄带干扰以及其他通信系统的干扰,提高了通信质量和可靠性。
在实际应用中,CDMA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领域。
其中,3G移动通信系统使用的CDMA2000技术以及4G移动通信系统使用的LTE技术都采用了CDMA作为核心技术。
CDMA移动通信基础CDMA移动通信基础CDMA(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是一种移动通信技术,是利用信道编码技术实现多用户使用同一频段的一种通信方式。
CDMA移动通信基础是了解CDMA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技术的基础知识。
1. CDMA技术的原理CDMA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不同的用户数据按照一定的编码方式进行编码,然后通过扩频技术将编码后的数据发送到整个频段。
接收端通过解码和去除其他用户干扰的方式,将特定用户的数据还原出来。
CDMA技术主要包括信道编码、信道容量和干扰抑制三个方面。
1.1 信道编码CDMA技术通过采用码片作为信号的传输方式,将用户数据进行编码与解码过程。
码片是一种特殊的伪随机序列,能够使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增加冗余度,提高信号的鲁棒性和抗干扰能力。
1.2 信道容量CDMA技术具有高信道容量的特点。
由于CDMA技术采用扩频技术,可以在同一频段内传输多个用户的数据,从而提高了频段的利用率。
CDMA技术的信道容量远高于传统的时分多路复用和频分多路复用技术。
1.3 干扰抑制CDMA技术可以通过编码和解码的过程对其他用户的信号进行抑制。
由于CDMA技术是将所有用户的信号混合传输,所以没有固定的时间、频率和位序来分离不同用户的信号。
其他用户的信号会被视为干扰信号,需要通过解码过程进行抑制。
2. CDMA系统的结构CDMA系统由基站、移动台和交换网三部分组成。
基站负责与移动台进行无线通信,传输和接收数据,以及与交换网连接进行调度管理。
移动台是用户使用的移动终端设备,在与基站建立通信连接后可以进行语音通话或数据传输。
交换网则负责处理和转发数据,实现移动通信的集中管理。
3. CDMA系统的优点和应用CDMA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抗干扰能力强,能有效抵抗同频干扰和多径干扰。
高带宽利用率,实现多用户使用同一频段。
通信质量稳定,支持高速数据传输和语音通话。
系统容量大,能够容纳大量用户通信。
近几年来无线网络通信得到了迅速发展。
为了能够在没有固定基站的地方进行通信,一种新的网络技术———Ad Hoc 网络技术应运而生。
Ad Hoc 技术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军事领域。
1972年,美国国防部远景规划局(DARPA)就启动了分组无线网络项目,研究分组无线网络在战场环境下数据通信中的应用[1]。
后来,Ad Hoc 技术又吸取了PRNET,、SURAN 以及G1o M o 等项目的组网思想,形成了一种新型的网络构架技术。
1991年成立的IEEE802.11标准委员会将分组无线电网络定义为Ad Hoc 网络。
Ad Hoc 一词来源于拉丁语,是“特别地、专门地为某一即将发生的特定目标、事件或局势而不为其它”的意思。
这里提出的Ad Hoc 所指的就是一种无线特定的网络结构,强调的是分布式控制、自组织、无中心的概念[2~5]。
Ad Hoc 网络是一种没有有线基础设施支持的移动网络,网络中的节点均由移动主机构成。
在AdHoc 网络中,节点还要具备报文转发的能力,即路由器的功能。
当两个移动主机(如图1中的主机A 和B )在彼此的通信覆盖范围内时,它们可以直接通信。
但是由于移动主机的通信覆盖范围有限,如果两个相距较远的主机(如图1中的主机A 和C )要进行通信,则需要通过它们之间的移动主机B 的转发才能实现[6]。
Ad Hoc 网络具有分布式控制、自组织性等特点[7,8]。
所谓分布式控制就是网络的控制功能分散到多个或全部的节点中;而自组织功能是指节点可以自动的探测网络拓扑信息,动态确定传输路由和选择工作参数,实现网络的控制和管理,并且在网络拓扑结构变化的情况下自动做出调整。
Ad Ho c 网络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发现,收集和使用拓扑信息来形成较为合理的网络结构,从而提高网络的性能和各种业务的服务质量。
网络结构对网络协议和各功能模块的设计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网络结构是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网络规划和整体性能。
CDMA移动通信技术基本概念CDMA移动通信系统网络结构图(电路域)CDMA网包括:移动终端、BSS子系统、MSS子系统、OMM子系统等部分 基站子系统BSS:基站子系统BSS可分为两部分。
通过无线接口与移动台相连的基站收发信台(BTS)以及与移动交换中心相连的基站控制器(BSC),BTS负责无线传输、BSC负责控制与管理。
MSS子系统:移动交换子系统MSS完成CDMA的主要交换功能,同时管理用户数据和移动性所需的数据库。
MSS子系统的主要作用是管理CDMA移动用户之间的通信和CDMA移动用户与其它通信网用户之间的通信。
移动交换子系统MSS包括以下主要功能单元:•移动交换中心(MSC)•拜访位置寄存器(VLR)•归属位置寄存器(HLR)•鉴权中心(AUC)•短消息中心(MC)移动交换中心(MSC):MSC是CDMA网络的核心。
MSC从三种数据库,拜访位置寄存器(VLR)、归属位置寄存器(HLR)和鉴权中心(AUC)中取得处理。
用户呼叫请求所需的全部数据。
反之,MSC根据其最新数据更新数据库。
•对位于它所覆盖区域中的移动台进行控制和完成话路接续的功能。
•是CDMA网和其他网络之间的接口。
•每个MSC还完成GMSC的功能。
•每个MSC还完成SSP的功能。
拜访位置寄存器(VLR):VLR是一个动态用户数据库。
VLR从移动用户的归属位置寄存器(HLR)处获取并存贮必要的数据,包括:用户号码、移动台的位置区信息、移动用户识别码、批准数据、鉴权数据和用户服务清单等参数。
一旦移动用户离开该VLR的控制区域,则重新在另一个VLR登记,原VLR将取消该移动用户的数据记录。
通常VLR与MSC合设。
归属位置寄存器(HLR):HLR是一个静态数据库,存储管理部门用于移动用户管理的数据。
每个移动用户都应在其归属位置寄存器(HLR)注册登记,它主要存储两类信息:•一是有关移动用户的参数,包括移动用户识别号码、电子序列号、用户号码、服务项目清单、批准有效时间等;•一是有关移动用户目前所处位置的信息,以便建立至移动台的呼叫路由,例如MSC、VLR地址等。
Ad hoc网络中的分簇算法王海涛 张学平(解放军理工大学通信工程学院)摘 要: 分簇算法是根据系统要求将节点组织成可管理的结构,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Ad hoc网络的各种性能指标。
本文阐述了Ad ho c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存在的问题,介绍了与分簇算法相关的一些定义和分簇算法的目标。
对Ad ho c网络中的分簇算法进行了详尽的分类和比较分析。
关键词: Ad hoc网络 体系结构 分簇算法 服务质量 媒体接入控制 一、前言 Ad hoc网络的体系结构可以是平面式的,也可以是分级式的[1]。
平面式结构中,网络中所有节点的功能和地位相等,不存在瓶颈节点,网络比较健壮,并且结点的覆盖范围比较小,相对比较安全。
但在用户较多,特别是在移动的情况下,存在处理能力弱、控制开销大、路由经常出现中断等缺点,因此它主要适用于中小型网络。
分级结构中,网络被划分成若干个簇,每个簇由一个簇头和多个普通节点组成。
簇头之间的通信需要借助于网关或分布式网关结点完成,簇头和网关形成了高一级的网络,称为虚拟骨干网。
分级结构的最大优点是网络的可扩充性好,网络的规模不受限制,路由和控制开销较小,并且容易实现移动性管理和网络的局部同步。
但分级结构也有缺点:维护分级结构需要簇头选择算法;节点间的路由不一定是最优路由。
可以通过设计合理的簇头选择算法来减少由于节点移动需要维护簇结构而引入的开销,并且可以通过分布式网关来优化路由。
在有中心节点的蜂窝网络中,资源的分配比较容易实现,因为各节点可以直接或借助基站获得其它通信节点的带宽要求。
如果将网络化分成基于簇的分级结构,就能够将蜂窝网络中使用的方法扩展到Ad hoc网络。
在每个簇内,簇头可以控制节点的业务接入请求并合理分配带宽。
此外,在分簇结构中采用分级路由算法,簇内采用先验式路由算法,节点维护到簇内其它节点的完整的路由信息,簇间使用反应式路由协议来减少通信和路由开销。
因此通过分簇算法将网络化分成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Ad hoc网络的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Ad hoc是一种多跳的、无中心的、自组织无线网络,又称为多跳网(Mul TI -hop Network)、无基础设施网(Infrastructureless Network)或自组织网(Self -organizing Network)。
整个网络没有固定的基础设施,每个节点都是移动的,并且都能以任意方式动态地保持与其它节点的联系。
在这种网络中,由于终端无线覆盖取值范围的有限性,两个无法直接进行通信的用户终端可以借助其它节点进行分组转发。
每一个节点同时是一个路由器,它们能完成发现以及维持到其它节点路由的功能。
无线ad hoc网络是由一组自主的无线节点或终端相互合作而形成的,独立于固定的基础设施的并且采用分布式管理的网络,是一种自创造、自组织和自管理网络。
与传统的蜂窝网络相比,无线ad hoc网络没有基站,所有节点分布式运行,具有路由器的功能,负责发现和维护到其它节点的路由,向邻居节点发射或转发分组。
这种网络既可以单独运行,又可以通过网关接入到有线骨干网络(如因特网)。
编辑ad hoc 网络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68 年的aloha网络和1973年d arpa开始研究的分组无线电网络。
ieee在开发ieee802. 11标准时,将分组无线电网络改称为ad hoc网络。
ad hoc来源于拉丁语,字面上的意思是“为特定目的或场合的”或“仅为这种情况的”。
当时分组无线电网络已经用于大规模的军事和救援行动中,采用新的名字,ieee希望ad hoc网络成为为特定目的而临时组建并短期存在的网络。
需要指出的是,ieee802. 11标准定义的ad hoc 网络为仅由那些通过无线媒质能够互相进行直接通信的站点组成的网络,即独立的基本服务集( i bss) 。
i bss没有接入点,为单跳ad hoc网络,但是目前研究的ad hoc网络通常是多跳的。
1997年ietf成立了移动ad hoc网络manet(mobile ad hoc net w ork ) 工作组,专门负责具有数百个节点的移动ad hoc网络的路由算法的研究和开发,并制定相应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