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S术后程控培训 (2)
- 格式:pdf
- 大小:1.28 MB
- 文档页数:58
帕金森病围手术期康复指导健康教育一、帕金森病的基础知识什么是帕金森病?答:帕金森病也称震颤麻痹,主要是以肌肉震颤、肌肉僵直、运动活动困难以及姿势反射丧失为主要特征的运动障碍病。
这种疾病是在1817年被英国医生帕金森首次描述,当时称为震颤麻痹,后来也称为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有哪些类型?答:帕金森病可分为原发性帕金森病和继发性帕金森病。
对原因不明的我们称为原发性帕金森病,也就是常说的帕金森病或震颤麻痹;对那些因为脑炎、脑动脉硬化、脑外伤或中毒等原因产生类似的症状,我们称为继发性帕金森病,也称症状性帕金森综合征、帕金森综合征。
帕金森病的发病原因有哪些?答:帕金森病的发病原因至今尚不明确。
有人提出它可能与年龄老化、遗传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等有关系。
多巴胺神经元的退变是造成帕金森病发病的主要促发因素。
(1)年龄老化:据临床统计,帕金森病病人多为老年人,6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是1%o(2)遗传因素:将近有10%的帕金森病病人都有家族阳性体征。
(3)环境因素:一些工业、农业毒素可能是导致帕金森病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比如长期接触除草剂、杀虫剂。
(4)其他因素:除了以上三大因素外,严重的脑外伤也可以增加帕金森病的发病率。
帕金森病有什么临床表现?答:帕金森病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多在60岁以后发病,偶有20余岁发病的,男性略多于女性。
主要症状有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步态异常等。
(1)静止性震颤:病人多从一侧上肢尤其从手指关节开始较多,下肢主要是由踝关节开始,但上肢较下肢更容易出现,一般以4〜6次/秒的频率震颤。
病人安静的时候出现,运动或干活的时候停止,紧张的时候加重,睡着后可消失。
病人经常会说:“我的一只手经常会控制不住地抖动,越是放着不动它就越抖得厉害,让它干活或拿东西的时候反倒不抖了。
遇到陌生人或激动的时候,我越不想它抖,它却抖得越厉害,只有睡着了才不抖了。
”(2)肌强直:协助病人做被动运动时,在病人的肢体、颈部或躯干会明显感觉到阻力。
《中国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疗法专家共识(第二版)》(2020)要点帕金森病(PD)是一种以震颤、肌强直、动作迟缓、姿势平衡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中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早期PD的药物治疗显效明显,但经长期口服药物治疗后,逐渐出现疗效减退及运动并发症。
脑深部电刺激术(DBS)于20世纪70年代出现,是在脑内核团或特定脑区植入刺激电极,通过脉冲电刺激调控相关核团或脑区的功能,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
1987年,法国Benabid将DBS应用于运动障碍性疾病的治疗,至今已逾30年。
该疗法于1998年在我国首次使用,目前在国内已得到广泛开展。
DBS疗法可显著改善PD患者的运动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增长,需要接受DBS疗法的患者将进一步增加。
一、患者的选择(一)PD的诊断原发性PD的诊断符合我国2016年发布的《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或符合2015年国际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会(MDS)原发性PD的诊断标准。
(二)适应证和禁忌证1. 原发性PD,或者遗传性PD、各种基因型PD,对复方左旋多巴反应良好。
2. 药物疗效已显著减退,或出现明显的运动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
3. 出现不能耐受的药物不良反应,影响到药物疗效。
4. 存在药物无法控制的震颤。
5. 除外严重的共存疾病:(1)有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
(2)有严重(难治性)抑郁、焦虑、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类疾病。
(3)有医学共存疾病影响手术或生存期。
(三)术前评估DBS术前需进行系统评估,评估PD患者的运动症状、运动并发症、非运动症状、生活能力等要素。
(四)手术时机1. 病程:原则上,病程≥5年的PD患者建议行DBS手术治疗。
病程<5年,但符合原发性PD临床确诊标准的患者,手术适应证明确,建议病程放宽至4年。
以震颤为主的PD患者,经规范的药物治疗震颤改善不理想且震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经过评估后建议放宽至3年。
2. 病情严重程度:有“开关”现象的症状波动患者,关期的HoehnYahr 分期为2.5~4.0期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脑深部电刺激术(DBS)
脑深部电刺激术(DBS)俗称为“脑起搏器”,是通过立体定向技术及神经电生理记录技术准确标定脑内相关核团,将一根非常柔软的电极放置在靶点,外接电刺激程控器和电源,通过体外遥控调整高频刺激参数,抑制相应脑内异常活动的神经元,从而达到全面控制症状的目的。
DBS适用于诊断为帕金森病,曾服用左旋多巴类药物反应良好或曾经反应良好,术前需要严格的评估是否适合DBS。
DBS的优点是可逆的和可调节的,同时在术中可以通过临时刺激的方法,让患者切身体验效果。
另外DBS保留正常脑组织的神经功能,日后可能出现新的治疗方法时不影响治疗。
DBS术后注意事项:
(一)拆线:术后1周拆线。
(二)术后预防感染:头部切口拆线后15日内不建议洗头。
保持切口清洁。
严禁抓挠手术切口。
如果手术切口出现局部红肿热痛等症状,请立即就医。
(三)开机:一般手术后2-4周开启脑起搏器。
通常在手术后的3-6个月内,患者须复诊,调整神经刺激器参数。
同时,调整抗帕金森病药物的剂量和种类,以达到最满意的治疗效果和最低的副作用。
此后每半年或一年复查一次。
(四)术后注意防磁,DBS术后日常生活一般都不会受很大影响。
电视、冰箱、电磁炉、手机、收音机等日常家用电器设备可正常使用,超市、地铁等安检设备一般可正常通过。
另外术后避免靠近产生强电
磁场的设备,如高压变电站附近。
(五)术后医疗项目,一般不受影响,如:X片,B超,CT等,脑起搏器在开机状态下可以正常进行检查。
心电图检查时需要关机、钻牙治疗时需要关机。
未明确说明是否可做核磁的脑起搏器,需要事前咨询手术医生。
【程控须知】帕金森病患者DBS程控帕金森病患者的术后程控是DBS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予以充分重视。
由于患者体质上的差异,同类病情的患者对刺激的反应时间可能存在差异,或同一患者在不同治疗阶段对DBS的敏感性亦可能存在差异。
这些问题迫使我们寻找有效的程控方法以充分发挥DBS疗法的作用,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前来程控的患者,在详细询问其病史的基础上,还应进行充分的查体、评估,以明确其真实的、客观的状态,排除患者心理因素的影响。
PD患者开机后可能需要数次程控以优化刺激参数并进行药物的调整,总体目标是缓解症状和防止不良反应,原则上应以最小的刺激强度和最少的药物剂量获得临床症状最大程度的改善。
理想的脑深部电刺激可能达到下列效果:◆◆◆(1)在电刺激状态下,患者关期的运动功能类似术前“开”期的最佳状态;(2)“关”期减少;(3)异动及运动波动减少;(4)主要的帕金森病运动症状改善;(5)“开”期可以改善的语言障碍DBS术后可获改善;(6)轻度的姿势不稳可以改善,但严重平衡障碍难以改善。
也有部分患者反映,为什么开机那天真好呀,怎么回家后没有那天好了?那么,导致以上问题的原因有哪些?1、开机时的“极好”状态,主要是肌张力迅速得到缓解后一种久违的舒服,对比度明显。
就像饥渴难耐的人喝的第一口水;2、术后确实好了很多,但没有开机时好的原因是开机时的极好状态,让患者误认为期望回到病前的状态是完全可以的。
所以回家后,慢慢出现的不适,主要是实际情况和期望值的落差,总认为那种极好的状态会一直保持下来。
3、开机初期,在感受脑起搏器良好状态的同时,一些以往特别惧怕药物副作用的朋友会不遵医嘱减药,而是把药物偷偷少吃或不吃;4、开机后,肌张力下降,平时僵硬的肢体和关节灵活了很多,可是,以前存在的肌力不足的情况就明显表现出来,会感觉“没劲、走不动”。
我们跟踪了近六百例脑起搏器术后的患者,需要提醒的是,开机时良好的状态是可以通过有效的方法稳定下来的。
DBS程控参数1. 什么是DBS程控参数?DBS(Deep Brain Stimulation,深部脑电刺激)是一种通过植入电极来治疗某些神经系统疾病的方法。
DBS程控参数是指在DBS治疗中使用的各种参数设置,包括刺激电流强度、频率、脉宽等,用于调节刺激电流的特性。
2. DBS程控参数的作用DBS程控参数的设置对于治疗效果非常重要。
通过调节刺激电流的参数,可以精确地刺激特定的脑区,从而改善患者的症状。
不同的神经系统疾病需要不同的程控参数设置,因此对于每个患者,都需要进行个性化的参数调整。
3. DBS程控参数的分类DBS程控参数可以分为以下几类:3.1 刺激电流强度刺激电流强度是指刺激电流的大小。
一般来说,刺激电流强度越大,刺激效果越明显。
但是过大的刺激电流可能会引起副作用,如感觉异常、肌肉收缩等。
因此,刺激电流强度的设置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3.2 刺激频率刺激频率是指刺激电流的脉冲频率。
刺激频率的选择也需要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
一般来说,较低的刺激频率适用于治疗震颤等高频率的症状,而较高的刺激频率适用于治疗帕金森病等低频率的症状。
3.3 刺激脉宽刺激脉宽是指刺激电流的脉冲宽度。
刺激脉宽的选择同样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较宽的脉冲可以更好地刺激神经元,但也可能增加副作用的风险。
因此,刺激脉宽的设置需要根据患者的耐受性和治疗效果来决定。
4. DBS程控参数的调整方法DBS程控参数的调整通常需要经过多次的试验和调整。
具体的调整方法如下:4.1 初始参数设置在进行DBS治疗之前,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疾病特点来设置初始的程控参数。
初始参数的设置通常是根据临床经验和相关研究得出的。
初始参数的设置可能需要一定的调整和优化。
4.2 逐步调整在初始参数设置之后,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反应逐步调整程控参数。
这个过程通常需要多次的访视和评估。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副作用反应等因素来决定是否需要调整程控参数。
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139-帕金森病的诊断与
治疗新进展
备注:红色选项或后方标记“[正确答案]”为正确选项
(一)帕金森病的基本状况和临床表现
1、()是PD的一种特殊运动障碍
A、动作迟缓[正确答案]
B、静止性震颤
C、强直
D、肌肉僵硬
E、偏瘫
2、属于PD临床特征-运动症状的是()
A、抑郁
B、便秘
C、肌僵直[正确答案]
D、精神障碍
E、RBD
3、PD的神经病理与生化改变不包括()
A、胶质细胞减少[正确答案]
B、进行性多巴胺神经元变性死亡
C、纹状体多巴胺含量显著减少(80-99%);与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成正比
D、黑质色素变淡,选择性黑质多巴胺神经元丧失;黑质神经细胞减少≥50%时产生PD
E、胶质细胞增生
4、()不属于引起PD的药物
A、甲基多巴
B、利血平
C、奋乃静
D、对乙酰氨基酚[正确答案]。
dbs手术要点DBS手术要点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深部脑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简称DBS)手术已成为治疗某些神经系统疾病的有效方法。
DBS手术通过植入电极并刺激特定区域的脑部神经元,以改善病人的症状。
在进行DBS手术时,有一些关键要点需要注意。
1. 严格的病人筛选:DBS手术适用于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原发性焦虑症等。
在手术前,医生需要对病人进行详细的评估和筛选,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 精确的定位:在DBS手术中,精确的电极定位是至关重要的。
医生需要依靠神经导航仪、MRI或CT等影像学技术来确定植入电极的位置。
这需要医生有丰富的经验和精确的操作技巧。
3. 麻醉和镇静:DBS手术通常在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下进行。
对于部分情况,还会进行镇静以确保病人的舒适和安全。
4. 植入电极:医生会在手术中植入细长的电极到特定的脑区。
这一步骤需要医生精确地穿过脑组织,确保电极的准确定位。
一般情况下,电极会被植入双侧脑部。
5. 术后调试:植入电极后,医生会进行术后调试。
这是为了调整电极的刺激参数,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医生需要根据病人的症状和反应,逐步调整电极的刺激强度和频率。
6. 术后康复:DBS手术后,病人需要进行恢复和康复训练。
医生会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康复计划,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言语治疗等,以促进病人的康复和功能恢复。
7. 定期随访:DBS手术后,病人需要定期进行随访和复诊。
医生会根据病人的症状和体征,调整电极的刺激参数,并进行必要的检查和评估,以监测病情和疗效。
8. 风险和并发症:DBS手术虽然在治疗某些神经系统疾病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
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包括感染、出血、脑膜炎等。
因此,在进行DBS手术前,医生需要向病人充分解释手术的风险和益处,并进行充分的知情同意。
总结起来,DBS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某些神经系统疾病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