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规格及井道要求
- 格式:doc
- 大小:245.50 KB
- 文档页数:2
800kg电梯井道尺寸标准电梯井道尺寸标准是电梯安装中至关重要的一项技术指标。
在规范的井道尺寸下,电梯可以安全、高效地运行,并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本文将介绍800kg电梯井道尺寸的标准要求,包括宽度、深度、高度等各方面的规定,以及与相关安全标准的配套要求。
1. 宽度标准800kg电梯井道的宽度是根据乘客数量、载重量和安全要求等综合考虑确定的。
根据国际标准,800kg电梯的井道宽度通常应不小于1.4米。
这个宽度可以保证电梯乘客的舒适度和安全性,以及维修和维护人员的工作空间。
2. 深度标准800kg电梯井道的深度是指电梯在运行过程中的上升和下降高度。
根据安全标准和建筑设计要求,800kg电梯井道的深度一般不小于2.5米,以确保电梯的运行平稳、安全。
3. 高度标准井道高度是指电梯轿厢从最低层到最高层的高度。
根据国际标准和相关建筑规范,800kg电梯井道的高度应根据建筑物的层数和预计使用人数进行测算,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计。
一般来说,井道高度至少应能容纳电梯的全部行程,以确保电梯在运行过程中不会发生任何碰撞或安全隐患。
4. 其他要求除了上述的基本尺寸标准之外,800kg电梯井道还需要满足一些配套的安全要求。
例如,井道内的墙壁和地面应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性,且具备防火、防水等功能。
井道内还需要安装相应的照明设备,以确保乘客和维护人员的安全。
此外,井道内还应配备相应的出入口及紧急逃生通道,以应对紧急情况。
总结:800kg电梯井道尺寸标准是保障电梯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
合理的井道尺寸可以确保乘客的舒适度和安全性,同时也方便了维修和维护人员的操作。
除了宽度、深度、高度等基本尺寸要求外,井道内的各种设施和配套措施也需符合相关的安全要求。
通过遵守这些标准和规范,可以确保800kg电梯井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乘客提供舒适、高效的出行体验。
电梯井道技术要求及标准一、井道的封闭性要求(-)全封闭的井道建筑物中、要求井道有助于防止火焰蔓延,该井道应由无孔的墙、底板和顶板完全封闭起来,只允许有以下开口:a.层门开口;b∙通往井道的检修门、井道安全门以及检修活板门的开口;c∙火灾情况下,气体和烟雾的排气孔;C1通风孔;e∙井道与机房或与滑轮之间必要的功能性开口。
(二)部分封闭的井道建筑物不要求提供防止火焰蔓延的场所,井道不需要全封闭,但是在人员可接近电梯处需设立围壁:①在层门侧的高度不小于3.5m;②其余侧,当围壁与电梯运动部件的水平距离为最小允许值0∙5m时,高度不应小于2.5m;若该水平距离大于O∙5m时,高度可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少;当距离等于2.0m时,高度可减至最小值11m;③围壁距地板、楼梯或平台边缘最大距离为0.15m(三)检修门、安全门通往井道的检修门、井道安全门和检修活板门,除了因使用人员的安全或检修需要外,一般不应采用,检修门的高度不得小于140m,宽度不得小于0.60m;井道安全门的高度不得小于1.80m,宽度不得小于0.35m o当相邻两层门地坎间的距离大于Hm时,其间应设置井道安全门,以确保相邻地坎间的距离不大于Hm o检修门和井道安全门均不应向井道内开启;均应装设用钥匙开启的锁,当上述门开启后,不用钥匙亦能将其关闭和锁住,即使在锁住情况下,也应能不用钥此从井道内部将门打开。
只有检修门和井道安全门均处于关闭位置时,电梯才能运行。
(四)井道的通风井道应适当通风,井道不能用于非电梯用房的通风,建议井道顶部的通风口面积至少为井道截面积的1%。
二、井道壁、底面井道结构应符合国家建筑规范的要求,并应至少能承受下述载荷:主机施加的;轿厢偏载情况下安全钳动作瞬间经导轨施加的;缓冲器动作产生的;由防跳装置作用的,以及轿厢装卸载所产生的载荷等。
(-)井道壁的强度为保证电梯的安全运行井道壁应具有下列的机械强度即用一个300N的力,均匀分布在5cm的圆形或方形面积上,垂直作用在井道壁的任一点上,应:a.无永久变形:b.弹性变形不大于15mm,在人员可正常接近的玻璃门扇、玻璃面板或成形玻璃板,均应用夹层玻璃制成,(二)底坑底面的强度轿厢缓冲器支座下的底坑底面应能承受满载轿用静载4倍的作用力:4g。
1、电梯的类别定义为:一类为运送乘客而设计的电梯二类主要为运送乘客同时亦可运送货物而设计的电梯三类为运送病床而设计的电梯一类、二类电梯与三类电梯的主要区别在于轿厢内的装饰。
住宅楼用电梯与非住宅楼用电梯都是乘客电梯,住宅楼用电梯宜采用二类电梯四类为运送通常有人伴随的货物而设计的电梯五类杂物电梯因液压电梯已制定专门标准本标准取消原标准中液压电梯的相关内容2、电梯的主参数:电梯的主参数是指电梯的额定载重量和额定速度。
电梯的额定载重量:320,400,630,800,1000,1250,1600,2000,2500 kg额定速度:0.63,1.00,1.60,2.50 m/s3、轿厢、井道、机房的型式与尺寸:一类电梯:非住宅楼电梯的轿厢、井道、机房的型式与尺寸见表三类电梯:病床电梯的轿厢、井道、机房的型式与尺寸见表二类电梯的轿厢、井道、机房的型式与尺寸应从一类和三类电梯的尺寸中选择。
4、轿厢有关规定:在各种类型建筑物中,至少应配置一台能使残疾人乘轮椅进出的电梯,这类用于残疾人的电梯必须满足这种用途要求的各种条件(尺寸控制装置的位置等)并用符号表示。
5、住宅电梯:额定载重量为320kg和400kg的电梯,轿厢只允许运送人.额定载重量为630kg的电梯,轿厢允许运送童车和残疾人员乘坐的轮椅.定载重量为1000kg的电梯,轿厢还能运送家具和手把可拆卸的担架.6、病床电梯:额定载重量为1600kg和2000kg的电梯,轿厢应能满足大部分疗养院和医院的需要.额定载重量为2500kg的电梯,轿厢应能将躺在病床上的人连同医疗救护设备一齐运送.7、井道有关规定:规定的电梯井道水平尺寸是用铅锤测定的最小净空尺寸。
允许偏差值为:当高度小于等于30m的井道:0/+25mm;当高度大于30m小于60m的井道:0/+35mm;当高度大于60m小于90m的井道:0/+50mm。
以上偏差仅适用于对重装置使用刚性金属导轨的电梯。
如果电梯对重装置装有安全钳时,则根据需要,井道的宽度和深度尺寸允许适当增加。
电梯安装规1.井道必须符合下列规定:1.1 当底坑底面下有人员能到达的空间存在,且对重(或平衡重)上未设有安全钳装置时,对重缓冲器必须能安装在(或平衡重运行区域的下边必须)一直延伸到坚固地面上的实心桩墩上;(主要针对有底下层的电梯)。
1.2 电梯安装之前,所有层门预留孔必须设有高度不小于1.2m 的安全保护围封,并应保证有足够的强度;1.3井道尺寸应和土建布置图所要求的一致,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1.3.1当电梯行程高度小于等于30m 时为0~+25mm;1.3.2当电梯行程高度大于30m 且小于等于60m 时为0~+35mm;1.3.3当电梯行程高度大于60m 且小于等于90m 时为0~+50mm;严格按照以上要求对井道进行验收,并做好交接记录。
井道应为电梯专用,井道不得装设与电梯无关的设备、电缆等。
1.4井道应设置永久性电气照明,井道照度应不得小于50lx,井道最高点和最低点0.5m 以应各装一盏灯,再设中间灯,并分别在机房和底坑设置一控制开关。
2、底坑底坑应有良好的防渗、防漏水保护,底坑不得有积水。
有条件时需设排水管。
3、机房3.1机房应有良好的防渗、防漏水保护。
3.2机房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4Ω。
4、驱动主机4.1紧急操作装置动作必须正常。
可拆卸的装置必须置于驱动主机附近易接近处,紧急救援操作说明必须贴于紧急操作时易见处。
4.2当驱动主机承重梁需埋入承重墙时,埋入端长度应超过墙厚中心至少20mm,且支承长度不应小于75mm。
4.3 制动器动作应灵活,制动间隙调整应符合产品设计要求。
4.4机房钢丝绳与楼板孔洞边间隙应为20~40mm,通向井道的孔洞四周应设置高度不小于50mm 的台缘。
5、导轨5.1导轨安装位置必须符合土建布置图要求。
5.2 两列导轨顶面间的距离偏差应为:轿厢导轨0~+2mm;对重导轨0~+3mm。
5.3 导轨支架在井道壁上的安装应固定可靠。
预埋件应符合土建布置图要求。
1.门扇与门套,门扇下端与地坎之间的间隙:客梯 1~6mm ,货梯 1~8mm 。
2.开门刀与各层厅门地坎之间的距离: 5~10mm 。
3.各层厅门门锁上的滚轮端面与轿厢地坎间的距离: 5~10mm 。
4.各层厅门地坎的不水平度≤ 2/1000 。
5.各层厅门地坎应略高出装修后的地面 2~5mm 。
6.各层在门地坎至轿门地坎的距离偏差均为 0~+3mm 。
7.滚轮架上的偏心轮下导轨下端面的距离不应大于 0.5mm 。
8.厅门门套立柱和框架立柱的不垂直度和横梁的不水平度不超过 1/1000 。
9.中分式门的门扇在对口处应平整,两扇门的不平度不应大于 1mm ,门缝在整个可见高度上均不应大于 2mm 。
10 .门在开足后,门扇不应凸出轿厢门套,应适当缩入 5mm 左右。
11 .门在开、关过程中应平稳,不应有跳动、抖动现象。
12 .厅门门扇上应装有强迫关门装置。
13 .被动门应设有电气联装置。
14 .门锁门钩子钩进量大于 7mm 。
并开始与电锁联锁触点接触。
15 .关门阻止力应不大于 150N 。
十一、导轨1 .导轨支架的安装l 连接方式:A :对穿螺栓固定法B :预埋螺栓固定法C :预埋钢板焊接固定法D :膨胀螺栓固定法。
E :直接埋入法l 支架水平度: 5mml 支架间距:(1)一定要保证每根导轨有 2 只支架。
(2)间距不大于 2.5M 。
(3)与连接板不能垂直。
3.导轨安装l 垂直度:轿厢侧小于 1.2mm/5M ,不设安全钳的对重导轨:小于 2mm/5M l 接头缝隙:轿厢导轨不大于 0.5mm ,不设安全钳的对重导轨:不大于 1mm l 接头台阶:不大于 0.05mm ,不设安全钳的对重导轨:不大于 0.15mml 修光长度: 250~300mml 与支架的连接:不能用焊接方法。
l 导轨的最底端不能悬空。
l 轨距要求:轿厢 0~+2mm ,对重: 0~+3mm整根用照导器修正其导距的间隙和偏斜。
电梯井道的要求有哪些?
1.当相邻两层门地坎间的距离超过 11 米时,其间应设置安全门。
2.检修门、安全门和检修活板门均不得朝井道内开启。
3.门和活板门均应装设用钥匙操纵的锁,当门、活板门开启后不用钥匙也能将其关闭和锁住。
4.检修门与安全门即使在锁住的情况下,也应能不用钥匙从井道内部将门开启。
5.只有检修门、安全门以及检修活板门均处于半闭状态时,电梯才能运行。
6.电梯运行部件之间水平距不小于 0.3 米,隔离栏贯穿整个井道高度。
7.电梯提升高度大于 30 米,应装对讲装置,应有补偿装置(绳或链)。
8 .电缆线移动弯曲半径8 芯不少于 250mm 。
16~14 芯不少于 400mm 。
如多种规格共用,以最大弯曲半径为准。
电梯安装规范(一)1.井道必须符合下列规定:1.1 当底坑底面下有人员能到达的空间存在,且对重(或平衡重)上未设有安全钳装置时,对重缓冲器必须能安装在(或平衡重运行区域的下边必须)一直延伸到坚固地面上的实心桩墩上;(主要针对有底下层的电梯)。
1.2 电梯安装之前,所有层门预留孔必须设有高度不小于1.2m 的安全保护围封,并应保证有足够的强度;1.3井道尺寸应和土建布置图所要求的一致,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1.3.1当电梯行程高度小于等于30m 时为0~+25mm;1.3.2当电梯行程高度大于30m 且小于等于60m 时为0~+35mm;1.3.3当电梯行程高度大于60m 且小于等于90m 时为0~+50mm;严格按照以上要求对井道进行验收,并做好交接记录。
井道应为电梯专用,井道内不得装设与电梯无关的设备、电缆等。
1.4井道内应设置永久性电气照明,井道内照度应不得小于50lx,井道最高点和最低点0.5m 以内应各装一盏灯,再设中间灯,并分别在机房和底坑设置一控制开关。
2、底坑底坑内应有良好的防渗、防漏水保护,底坑内不得有积水。
有条件时需设排水管。
3、机房3.1机房应有良好的防渗、防漏水保护。
3.2机房内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4Ω。
4、驱动主机4.1紧急操作装置动作必须正常。
可拆卸的装置必须置于驱动主机附近易接近处,紧急救援操作说明必须贴于紧急操作时易见处。
4.2当驱动主机承重梁需埋入承重墙时,埋入端长度应超过墙厚中心至少20mm,且支承长度不应小于75mm。
4.3 制动器动作应灵活,制动间隙调整应符合产品设计要求。
4.4机房内钢丝绳与楼板孔洞边间隙应为20~40mm,通向井道的孔洞四周应设置高度不小于50mm 的台缘。
5、导轨5.1导轨安装位置必须符合土建布置图要求。
5.2 两列导轨顶面间的距离偏差应为:轿厢导轨0~+2mm;对重导轨0~+3mm。
5.3 导轨支架在井道壁上的安装应固定可靠。
电梯井道土木工程规范1. 引言本文档旨在为电梯井道土木工程提供规范和指导。
电梯井道作为电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和施工都需要符合相应的规范要求,以确保井道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同时保障电梯运行的安全和顺畅。
2. 设计要求2.1 井道尺寸:根据所安装电梯的类型和载重量等参数确定井道的尺寸。
井道应考虑梯内尺寸、设备安装空间和维护通道的要求,确保电梯井道的有效使用和维护。
2.2 结构强度:电梯井道的结构应满足相关设计荷载要求,包括自重、电梯载荷、地震荷载等。
井道墙、地板、天花板和开口等部分应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保证井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3 防水防潮:电梯井道应采用防水和防潮措施,以防止雨水渗入和井道内部潮湿。
井道墙面和地面应采用防水材料进行处理,并设置良好的排水系统,确保井道内部干燥。
2.4 隔热隔音:为保障乘客的舒适性,电梯井道应具备一定的隔热和隔音性能。
墙体和天花板材料的选择应考虑隔热和隔音效果,并进行必要的隔热层和隔音层的处理。
3. 施工要求3.1 土建材料:电梯井道的土建材料应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具备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
墙体材料、地板材料和天花板材料需具备防潮、防火和耐磨损等性能。
3.2 施工工艺:电梯井道的施工应按照设计方案和相关规范进行,包括墙体砌筑、地面铺设、天花板吊装等工艺流程。
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质量,确保井道结构的精度和安全性。
3.3 对接处理:电梯井道与建筑物其他结构的对接处理需要注意密封性和稳定性。
墙体与楼板、楼梯等结构的对接处应进行密封处理,保证井道内外的连续性和安全性。
3.4 通风系统:为确保井道内部空气的流通和通风,应根据需要设置合理的通风系统。
通风系统的设计和施工需要符合相关的规范要求,确保井道内空气的质量和舒适性。
4. 维护与检查4.1 定期检查:电梯井道土木结构的维护与保养是保障其正常运行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定期检查应包括井道墙体的检查、地面的检查和通风系统的检查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存在的问题。
电梯安装标准1.井道必须符合以下规定:当底坑底面下有人员能到达的空间存在,且对重( 或平衡重 )上未设有平安钳装置时,对重缓冲器必须能安装在 (或平衡重运行区域的下边必须 )一直延伸到巩固地面上的实心桩墩上;〔主要针对有底下层的电梯〕。
电梯安装之前,所有层门预留孔必须设有高度不小于 1.2m 的平安保护围封,并应保证有足够的强度;井道尺寸应和土建布置图所要求的一致,允许偏差应符合以下规定:当电梯行程高度小于等于30m 时为 0~ +25mm ;当电梯行程高度大于30m 且小于等于60m 时为 0~ +35mm;当电梯行程高度大于 60m 且小于等于 90m 时为 0~ +50mm;严格按照以上要求对井道进行验收,并做好交接记录。
井道应为电梯专用,井道内不得装设与电梯无关的设备、电缆等。
井道内应设置永久性电气照明,井道内照度应不得小于50lx,井道最高点和最低点以内应各装一盏灯,再设中间灯,并分别在机房和底坑设置一控制开关。
2、底坑底坑内应有良好的防渗、防漏水保护,底坑内不得有积水。
有条件时需设排水管。
3、机房机房应有良好的防渗、防漏水保护。
机房内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4Ω。
4、驱动主机紧急操作装置动作必须正常。
可拆卸的装置必须置于驱动主机附近易接近处,紧急救援操作说明必须贴于紧急操作时易见处。
当驱动主机承重梁需埋入承重墙时,埋入端长度应超过墙厚中心至少20mm,且支承长度不应小于75mm。
制动器动作应灵活,制动间隙调整应符合产品设计要求。
机房内钢丝绳与楼板孔洞边间隙应为20~ 40mm,通向井道的孔洞四周应设置高度不小于50mm 的台缘。
5、导轨导轨安装位置必须符合土建布置图要求。
两列导轨顶面间的距离偏差应为:轿厢导轨0~ +2mm ;对重导轨0~+3mm 。
导轨支架在井道壁上的安装应固定可靠。
预埋件应符合土建布置图要求。
锚栓 (如膨胀螺栓等 )固定应在井道壁的混凝土构件上使用,其连接强度与承受振动的能力应满足电梯产品设计要求,混凝土构件的压缩强度应符合土建布置图要求。
电梯井道实施细则一、绪论电梯井道实施细则旨在确保电梯井道的安全、高效运行,保障乘客和工作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本实施细则适用于所有建筑物中的电梯井道。
二、井道尺寸及通风要求1. 井道尺寸规定为确保电梯的正常运行和维护,井道内应满足以下尺寸要求: - 井道内水平尺寸不小于电梯设备的外部尺寸加两侧安全间隔;- 井道内垂直尺寸不小于电梯设备的外部尺寸加上下安全间隔;- 井道底部应设置防水层,以防止水泄漏对电梯设备造成损害。
2. 通风要求为了保证电梯使用的空气质量,井道内应满足以下通风要求: - 井道内应设置通风装置,确保新风的流通;- 井道通风设备应具备自动监测功能,保持适宜空气质量;- 井道通风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应定期进行,确保其正常运行。
三、井道照明和安全信号设施1. 井道照明要求为确保井道内有足够的照明,井道内应满足以下要求:- 安装井道照明设施,并确保在电梯停运时能够正常工作;- 井道照明设施应定期检查和维护,保证其亮度和能效;- 在井道入口处设置开关,以方便维护人员操作。
2. 安全信号设施要求为提供紧急情况下的安全提示,井道内应满足以下要求:- 安装井道内的紧急通话设备,并与控制室连接;- 在井道入口处设置紧急停止按钮,以便于任何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终止电梯运行;- 紧急停止按钮应配备醒目的指示灯,以提醒乘客注意。
四、井道防护和安全应急设备1. 井道防护要求为保障电梯使用过程中的人员安全,井道内应满足以下要求:- 井道入口处应设置警戒门或围栏,防止未授权人员进入井道;- 井道入口处的警戒门或围栏应保证结构牢固,确保其正常使用;- 检修台阶或登高设备应设置防护栏杆或警示标识,防止工作人员意外坠落。
2. 安全应急设备要求为应对电梯事故或紧急情况,井道内应满足以下要求:- 电梯井道应设置灭火器,并保证灭火器处于有效状态;- 井道内应设置员工逃生通道,保证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安全离开;- 电梯井道应设有火灾报警系统,确保及时发现火灾隐患。
电梯安装规范1。
井道必须符合下列规定:1。
1 当底坑底面下有人员能到达的空间存在,且对重(或平衡重)上未设有安全钳装置时,对重缓冲器必须能安装在(或平衡重运行区域的下边必须)一直延伸到坚固地面上的实心桩墩上;(主要针对有底下层的电梯)。
1.2 电梯安装之前,所有层门预留孔必须设有高度不小于1。
2m的安全保护围封,并应保证有足够的强度;1。
3井道尺寸应和土建布置图所要求的一致,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1。
3。
1当电梯行程高度小于等于30m 时为0~+25mm;1。
3.2当电梯行程高度大于30m且小于等于60m时为0~+35mm;1。
3.3当电梯行程高度大于60m且小于等于90m 时为0~+50mm;严格按照以上要求对井道进行验收,并做好交接记录。
井道应为电梯专用,井道内不得装设与电梯无关的设备、电缆等。
1.4井道内应设置永久性电气照明,井道内照度应不得小于50lx,井道最高点和最低点0。
5m以内应各装一盏灯,再设中间灯,并分别在机房和底坑设置一控制开关。
2、底坑底坑内应有良好的防渗、防漏水保护,底坑内不得有积水.有条件时需设排水管。
3、机房3。
1机房应有良好的防渗、防漏水保护。
3。
2机房内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4Ω。
4、驱动主机4.1紧急操作装置动作必须正常。
可拆卸的装置必须置于驱动主机附近易接近处,紧急救援操作说明必须贴于紧急操作时易见处。
4.2当驱动主机承重梁需埋入承重墙时,埋入端长度应超过墙厚中心至少20mm,且支承长度不应小于75mm。
4。
3 制动器动作应灵活,制动间隙调整应符合产品设计要求.4。
4机房内钢丝绳与楼板孔洞边间隙应为20~40mm,通向井道的孔洞四周应设置高度不小于50mm 的台缘。
5、导轨5.1导轨安装位置必须符合土建布置图要求。
5.2 两列导轨顶面间的距离偏差应为:轿厢导轨0~+2mm;对重导轨0~+3mm。
5。
3 导轨支架在井道壁上的安装应固定可靠。
预埋件应符合土建布置图要求。
650公斤客梯井尺寸标准在电梯行业,客梯井的尺寸标准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电梯的安全性、舒适性和效率。
650公斤客梯井是一种常见的规格,其尺寸标准有着严格的规定。
一、电梯井道宽度650公斤客梯井的宽度通常由电梯轿厢的宽度和电梯门的宽度决定。
根据国际标准,650公斤客梯井的宽度通常在1000mm至1200mm之间。
这个范围可以保证电梯在正常运行时不会与井道壁发生摩擦,同时也能确保乘客在进出电梯时有足够的空间。
二、电梯井道深度电梯井道的深度主要由电梯轿厢的深度和电梯门的开启方式决定。
对于650公斤客梯井,其深度通常在1400mm至1600mm之间。
这个范围可以确保电梯在运行时不会与井道壁发生碰撞,同时也能保证乘客在进出电梯时有足够的空间。
三、电梯井道高度电梯井道的高度通常由建筑物的楼层高度和电梯的提升高度决定。
对于650公斤客梯井,其高度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但一般不应低于2200mm。
这个高度可以确保电梯在正常运行时不会与井道顶部发生碰撞,同时也能保证乘客在进出电梯时有足够的空间。
四、其他尺寸要求除了以上三个主要尺寸外,650公斤客梯井还有一些其他的尺寸要求。
例如,电梯门洞的高度通常应比电梯门的高度高出50mm至100mm,以确保电梯门能够完全打开。
此外,电梯井道内应设置检修门和检修平台,方便维修人员进行检修和维护。
五、安全距离要求为了保证电梯的安全运行,650公斤客梯井还需要满足一定的安全距离要求。
例如,电梯轿厢与井道壁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50mm,以防止电梯在运行过程中与井道壁发生摩擦。
此外,电梯门与井道壁之间的距离也应不小于150mm,以确保乘客在进出电梯时有足够的空间。
六、总结650公斤客梯井的尺寸标准包括电梯井道宽度、深度、高度以及其他尺寸和安全距离要求。
这些尺寸标准都是基于电梯的安全性、舒适性和效率考虑而制定的。
在设计和安装650公斤客梯井时,必须严格遵守这些尺寸标准,以确保电梯的安全运行和乘客的舒适体验。
家用电梯规格尺寸家用电梯规格尺寸家用电梯是指安装在私人住宅内,仅供单个家庭成员使用的电梯。
现在别墅、自建房装修,家用电梯已经被列入考虑的范围。
家用电梯主要有哪些规格尺寸?下面就简单的介绍一下。
一、家用电梯的规格尺寸是多少家用电梯常用的规格是1450×1450mm(井道净空尺寸),载重约500公斤,最多可坐三人。
不同类型、不同品牌的电梯规格尺寸是不一样的。
目前,市场上有:910×870mm、1020×950mm、600×830mm、1000×1000mm等多种规格的家用电梯。
你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具体如下:1、电梯载4人,国标面积0.97,轿厢净尺寸113920×2200m,开门净尺寸7002000mm,曳引机功率2.5kw,井道尺寸1701600 mm,地坑深度14m,顶层高度38m,机房高度25m。
2、电梯载5人,国标面积1.17,轿厢净尺寸1131020 ×2200 mmm,开门净尺寸7002000mm,曳引机功率3.3kw,井道尺寸1701700mm,地坑深度14m,顶层高度38m,机房高度25m。
3、电梯载8人,国标面积1.66,轿厢净尺寸1231220×2200mm,开门净尺寸8002000mm,曳引机功率4.5kw,井道尺寸1801950,地坑深度14m,顶层高度38m,机房高度25m。
4、电梯载10人,国标面积2.00,轿厢净尺寸1431420×2300mm,开门净尺寸8002000mm,曳引机功率5.5kw,井道尺寸1852000mm,地坑深度14m,顶层高度45m,机房高度3m。
①小型家用电梯,预留尺寸为1.2×0.993米;②别墅观光电梯,预留尺寸为1.2×1.38米;③大型重载电梯,预留尺寸为1.565×2.32米;④电梯轿厢为优雅轿厢,其预留尺寸为1.5×1.76米;⑤电梯轿厢为豪华轿厢,其预留尺寸为1.775×1.81米;⑥电梯轿厢为镜面轿厢,其预留尺寸为1.53×1.67米。
电梯安装规范要求电梯是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设备之一,而电梯的安装必须遵守一系列的规范要求,以保障使用者的安全。
本文将介绍电梯安装的规范要求,并对其中的重点进行详细描述。
一、基础要求1.1 电梯轿厢及井道的尺寸:按照国家规定的电梯尺寸标准进行设计和安装,确保轿厢和井道的尺寸合适,以保证电梯的正常运行和乘客的舒适度。
1.2 引导装置的设置:电梯井道中应设置引导装置,以确保轿厢在运行过程中不会偏离轨道,从而避免发生事故。
1.3 起重机房:起重机房应位于建筑物顶层,并设有防火、防爆等安全设施,以减少发生火灾等意外事件的概率。
二、机房与轿厢2.1 安全门的设置:电梯机房和轿厢都应配备有安全门,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关闭,以防止人员误入或意外坠落。
2.2 机房通风系统:机房内应配置通风设备,确保机房内空气流通,防止机房内温度过高,对电梯设备的正常运行产生不利影响。
2.3 照明设备:机房和轿厢内应安装充足的照明设备,以确保乘客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清楚地看到周围环境,减少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三、电气设备与部件3.1 电气线路的安装:电梯的电气线路应按照国家电气规范和标准进行安装,线路应牢固、整齐,避免过热和短路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3.2 保护装置的设置:电梯应配备有各种保护装置,如过载保护、电流保护、温度保护等,以保证电梯设备的安全运行。
3.3 监控设备的配置:电梯应安装有视频监控设备,可对电梯运行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并记录相关数据,以便在事故发生时进行调查和分析。
四、安全装置与应急措施4.1 限速器的设置:电梯应配置有限速器,当电梯下降速度超过正常范围时,限速器能够自动启动并使电梯停止,以避免发生意外。
4.2 门锁装置:轿厢门、层门和门锁应可靠牢固,确保在电梯运行过程中不会意外打开或关闭,从而避免人员被卷入或困在电梯中。
4.3 紧急通讯设备:电梯应配置有紧急通讯设备,以供乘客在紧急情况下与外界进行联系,寻求帮助。
4.4 应急救援设备:电梯井道应配备有适当的应急救援设备,如灭火器、安全绳索等,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1.1 当底坑底面下有人员能到达的空间存在,且对重(或者平衡重)上未设有安全钳装置时,对重缓冲器必须能安装在 (或者平衡重运行区域的下边必须 )向来延伸到巩固地面上的实心桩墩上;〔主要针对有底下层的电梯〕。
1.2 电梯安装之前,所有层门预留孔必须设有高度不小于 1.2m 的安全保护围封,并应保证有足够的强度;1.3 井道尺寸应和土建布置图所要求的一致,允许偏差应符合以下规定:1.3.1 当电梯行程高度小于等于 30m 时为 0~+25mm;1.3.2 当电梯行程高度大于 30m 且小于等于 60m 时为 0~+35mm;1.3.3 当电梯行程高度大于 60m 且小于等于 90m 时为 0~+50mm;严格按照以上要求对井道发展验收,并做好交接记录。
井道应为电梯专用,井道不得装设与电梯无关的设备、电缆等。
1.4 井道应设置永久性电气照明,井道照度应不得小于 50l*,井道最高点和最低点 0.5m 以应各装一盏灯,再设中间灯,并分别在机房和底坑设置一控制开关。
底坑应有良好的防渗、防漏水保护,底坑不得有积水。
有条件时需设排水管。
3.1 机房应有良好的防渗、防漏水保护。
3.2 机房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4Ω。
4.1 紧急操作装置动作必须正常。
可拆卸的装置必须置于驱动主机附近易接近处,紧急救援操作说明必须贴于紧急操作时易见处。
4.2 当驱动主机承重梁需埋入承重墙时,埋入端长度应超过墙厚中心至少 20mm,且支承长度不应小于 75mm。
4.3 制动器动作应灵便,制动间隙调整应符合产品设计要求。
4.4 机房钢丝绳与楼板孔洞边间隙应为 20~40mm,通向井道的孔洞四周应设置高度不小于 50mm 的台缘。
5.1 导轨安装位置必须符合土建布置图要求。
5.2 两列导轨顶面间的距离偏差应为:轿厢导轨 0~+2mm;对重导轨0~+3mm。
5.3 导轨支架在井道壁上的安装应固定可靠。
预埋件应符合土建布置图要求。
锚栓(如膨胀螺栓等)固定应在井道壁的混凝土构件上使用,其连接强度与承受振动的能力应满足电梯产品设计要求,混凝土构件的压缩强度应符合土建布置图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