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陕西教师资格面试备考:小学教师资格数学面试教学目标的撰写
- 格式:docx
- 大小:45.47 KB
- 文档页数:2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读、写分数;(2)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会进行分数的加减运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分数的意义;(2)分数的表示方法。
2. 教学难点:(1)分数的加减运算;(2)理解分数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分数的存在;(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示分数?2. 新课教学(1)分数的意义:①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②引导学生用分数表示生活中的实例。
(2)分数的表示方法:①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②举例说明分数的表示方法。
3. 小组合作(1)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分数的加减运算练习;(2)要求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 课堂练习(1)布置分数的加减运算练习题;(2)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练习,并提交答案。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分数的意义和表示方法;(2)强调分数的加减运算要点。
6. 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题;(2)观察生活中的分数,并用分数表示。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意识等;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练习题的完成情况;3. 考察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程度,以及分数的加减运算能力。
五、教学反思1. 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学生是否积极参与;2.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3. 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如何改进教学方法。
2016陕西教师资格面试备考:关于教师资格证教案撰写的解析通过最新陕西教师资格考试资讯可以了解到2016年陕西教师资格考试面试4月左右报名5月面试,笔试9月左右报名11月6日考试,陕西中公教师考试整理了陕西教师资格备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为了帮助广大考生顺利通关面试,中公讲师整理了教案撰写的注意事项。
以下是关于教师资格证教案撰写的解析:一、标题不可缺少What are you doing?二、教学目标撰写要以学生为主语Teaching aims:(1) Knowledge aimsStudents can master the key sentence structure “what are you doing?” .(2) Ability aimsStudents can communicate with their partners by using the new sentence.(3)Emotional aimsStudents will be more interested in sharing their ideas with others and take part the group activity.Teaching key pointMaster the new sentence structure.Teaching difficult pointDescribe what other people are doing.Teaching Methods: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task-based teaching methodTeaching Aids:PPT三、教学过程要完成清晰Teaching procedureStep 1 Warming-upAt the beginning of class, ask students a question about what do they usually do on weekend. Students may have different answer like go to the zoo, stay at home and so on. Then teacher ask: “do you want to know what others are doing now?” to lead to the topic today, and write it down on the blackboard.(step can give students chances to speak English ,and get a good preparation for the next step—the presentation part, st udent’s interest will be aroused as they can share the things they know with others in English. It can also help nurture students’ confidence.)Step 2 Pre-readingShow the picture about the Larry’s home, letting students guessing what happened and predict the content about the reading material.(Justification: guessing part will focus students’ attention on the main topic of the reading passage. It prepares students to think critically about the topic and provides them with the opportunity to connect some aspect of the topic to their own lives)Step3while-readingFast-readingAsk students to read the short passage quickly and conclude the main idea.(Justification: train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of scanning for the general information of the passage.)Careful reading1.ask students to read the passage again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What is Larry doing?What is dad doing?What’s grandpa doing?2. Ask students to finish the sentence on the textbook.(Justification: in this part, students’ analyzing and summarizing ability can be trained. In the process of answering, students can get the detailed information, which can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sentence.)Step4 post-reading1.play the tape and ask students to read the short passage after the tape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nunciation of the words and sentences.2.let students do the group work, it is a role play, four in a group. One of them call another one and ask what he or she is doing. After that, volunteers can show their performance before the class.(Justification: this part can activate the atmosphere of the class and arouse students’interest at the same time. It helps students strengthen what they have learned during this lesson.)Step 5summary and homeworkSummary: do the summary together with students and let them have a clear clue about what we have learnedHomework: try to use the new knowledge to communicate with their partners after class.(Justification: summary and homework can help students consolidate the knowledge what they have learned in the class, the homework can train students ability )四、板书设计不可少Blackboard design:What are you doing?What is Larry doing?What is dad doing?What’s grandpa doing?。
教资面试数学教案应该怎么写教资面试数学教案应该怎么写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某一数学知识点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计算方法。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其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明确数学知识点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教材、教具、多媒体设备等。
2. 教学环境:保证教室安静整洁,学生可以集中注意力。
3. 教学时间: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通过提问、引用实例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引入新知。
2. 知识讲解:对所学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讲解,包括基本概念、性质和计算方法等,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3. 案例分析:给出一些典型的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巩固所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练习与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巩固所学知识,培养计算能力。
5. 拓展延伸:给出一些拓展题目,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6.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信心。
五、教学评价:1. 通过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设计一些评价题目或练习题,对学生进行测验,检验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及时纠正错误,鼓励正确的做法。
六、教学反思:1. 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2. 总结教学经验,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和改进方向。
以上是一份基本的教资面试数学教案撰写指导,具体教案的编写还需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育阶段的要求进行调整和完善。
面试小学数学教案
教学主题:小学数学面试
一、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
1.数的认识: 1-100之间的数字认识、大小比较、顺序排列等。
2.加减法: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3.乘法口诀:乘法口诀表的学习和运用。
4.简单的几何图形认识:正方形、矩形、三角形、圆形等几何图形的认识和性质。
5.数的序数:数的序数及应用。
三、教学方法:
1.教师讲解与示范结合,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示范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启发式教学,通过提出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发现规律。
3.巩固训练,通过趣味性的练习和游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流程:
1.导入新知识:通过展示数字卡片或数学游戏引起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认识新的数学概念。
2.讲解核心知识:结合实际例子讲解数学知识,并通过小组讨论、分组练习等方式帮助学
生理解。
3.操练与巩固: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和游戏,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运用能力。
4.总结与反思:整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总结,加深理解。
五、教学评估:
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情况。
2.通过课后作业、小测验等方式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祝您面试顺利!。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范例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1. 理解“千分之一”这个概念,并能用小数形式表示;2. 熟练掌握“千分之一”的读法和写法,能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进行千分之一的换算;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千分之一的概念理解、小数表示法和测量运算。
难点:千分之一的换算和运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及多媒体设备;2. 学生练习册、作业本等学习资料;3. 千分尺、千分表等测量工具;4. 学生小组活动或游戏所需材料。
四、教学过程【导入】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有关千分之一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千分之一的好奇和兴趣。
2.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千分之一是什么意思吗?它与我们生活中的哪些事物有关?【呈现】1. 利用教学课件,介绍千分之一的概念,并解释小数表示法。
2. 给学生演示和讲解如何用小数表示千分之一,并进行相关练习。
【引入学习】1. 让学生观察教室的物体,找出其长度,并演示如何用千分尺或千分表进行测量。
2. 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实践活动,记录测量结果并进行交流。
【知识讲解】1. 对学生进行千分之一的读法和写法的讲解,并进行示范。
2. 引导学生进行课堂互动,提问相关问题,加深对千分之一概念的理解。
【拓展应用】1. 安排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设计千分之一的实际应用场景,并进行展示与讨论。
2. 鼓励学生自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习兴趣。
【达到目标】1. 进行小结复习,回答一些相关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并写一篇心得体会。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千分之一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熟练掌握小数表示法和测量运算。
课堂上的互动环节和小组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多地运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手实践能力。
小学数学教资面试教案教案标题:小学数学教资面试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能够掌握小学数学相关知识,包括加减乘除、数学应用题等内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方法,数学应用题的解决思路。
2. 教学难点:数学应用题的分析和解决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小学数学教材、练习题、教学PPT等。
2. 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整洁,教学用具准备充足。
3. 教学方法:结合教师讲解、示范演示和学生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与示范:教师通过讲解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并通过示范演示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练习与巩固: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
4. 拓展应用:教师设计一些生活中的数学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和总结。
五、教学评价1. 教师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
2. 学生评价:通过课后练习和小测验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不足和改进的地方,为下节课的教学提供参考。
以上是一份小学数学教资面试教案的简要撰写,具体内容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小学教师面试数学工作计划一、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我将根据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的教学内容,制定出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促使学生在数学学科中掌握基本数学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态度,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1.1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
1.2 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 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信心。
1.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我会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有针对性地选择教材内容,注重启发学生的参与性和探究性,将教学内容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需要,努力使学生学有所获。
2.1 数学基本概念与基本技能的教学。
如数的认识、数的比较、数的运算,时间、长度、重量等基本量的认识和换算。
2.2 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的培养。
通过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会灵活运用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方法,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3 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
通过真实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2.4 数学学科素养的培养。
注重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的数学能力、兴趣和自信心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将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习惯和认知水平,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实践性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1 启发式教学法。
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启发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3.2 讨论式教学法。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互动等方式,引导学生相互交流、碰撞思维,促进学生在讨论中解决问题、发展思维。
3.3 实践性教学法。
通过实际问题、实验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的基本数学概念和计算方法。
-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 通过实际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确保学生对基本数学概念和计算方法的准确理解和掌握。
-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将其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
- 教学案例、问题情境素材。
- 评价标准、学生作品展示平台。
2. 学生准备:- 准备好数学课本、笔记本和笔。
- 思考并准备好对本节课内容的预习。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或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所期待。
(二)新课讲授(20分钟)1. 概念讲解:- 结合课件或黑板,详细讲解本节课的基本数学概念。
- 通过举例说明,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2. 方法指导:- 介绍具体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 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计算技巧。
3. 问题探究:- 提出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探究。
-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基础练习:- 设计基础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 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纠正错误。
2. 应用题练习:- 设计实际应用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重点和难点。
一、教案名称:小学数学面试教案二、教学目标:1. 熟悉小学数学教材,能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教学活动。
2. 能够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了解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能够根据课程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4. 展现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给面试官留下深刻印象。
三、教学重点:1. 数学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
2. 教学方法的运用与创新。
3. 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维持。
四、教学难点:1. 复杂数学概念的理解与运用。
2. 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化教学。
3. 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利用。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二)新课讲授(20分钟)1. 通过多媒体展示或实物演示,直观展示数学概念。
2. 引导学生参与互动,通过小组讨论、游戏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
3. 结合教材内容,讲解重点难点,注意讲解的清晰性和逻辑性。
4. 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设计多样化的练习题,包括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3. 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自我评价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发言、提问、互动等。
2. 学习效果: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七、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何改进教学策略。
八、教学资源:1. 教材、教辅资料。
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小学数学教案模板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小学数学的加减法,通过举例排除学生在加减法应用过程中常出现的错误,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小学数学中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2. 掌握小学数学中加法和减法的应用方法。
3.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1. 掌握小学数学中加法和减法的应用方法。
2.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学生在加减法应用过程中常出现的错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口算题目,让学生回忆起加减法的基本知识点,为后续课程做好铺垫。
2. 讲解(20分钟)首先讲解加法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加法的定义及写法。
然后通过例题演示,展示加法的应用方法和技巧。
接着讲解减法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减法的定义及写法。
同样通过例题演示,展示减法的应用方法和技巧。
3. 课堂练习(15分钟)通过课堂练习排除学生在加减法应用过程中常出现的错误。
老师可提供多种不同难度的题目,以巩固学生对加减法的掌握程度。
4. 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并提供拓展练习,让学生在课后通过不同的实例,进一步掌握加减法的应用方法。
六、教学评价在课堂上,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学生在练习中的答案、反应速度等因素都会影响评价结果。
同时老师还会在总结中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提醒或鼓励。
七、参考资料1.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2. 《小学数学教学辅导材料》以上是本次小学数学加减法教学模板,希望能为广大教师在教授这门课程时提供一些参考。
数学面试教学目标怎么写(完整版)数学面试教学目标怎么写在编写数学面试教学目标的时,你可以按照以下结构进行组织:1.描述学生应该掌握的技能和知识。
例如,“学生将能够应用代数式来表示数学问题。
”2.确定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时应该达到的水平。
例如,“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和应用这些技能和知识。
”3.确定如何测量学生的学习成果。
例如,“我们将通过测试和作业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下面是一个具体的例子: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等差数列的性质。
1.描述学生应该掌握的技能和知识:学生应该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并能够识别和列出等差数列。
他们还应该能够应用等差数列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2.确定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时应该达到的水平:学生应该能够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并能够应用等差数列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3.确定如何测量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通过课堂测试和作业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新课程数学教学目标新课程数学教学目标可以从多个角度描述,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描述:1.知识与技能:学生应该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包括整数、分数、小数、比例、百分数、代数、几何等方面的知识。
他们还应该具备使用数学工具和技能解决日常问题和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应该通过探究、合作、自主学习等方式,获得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包括观察、实验、归纳、演绎、推理、比较等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应该对数学产生兴趣,喜欢数学,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他们应该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和科学领域中的重要性,并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和数学文化素养。
4.应用意识:学生应该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和科学领域中的应用,并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创新意识:学生应该具备创新意识,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探索和创新。
6.合作意识:学生应该具备合作意识,能够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并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意见。
7.责任意识:学生应该具备责任意识,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并对自己的学习成果和行为负责。
小学数学教资面试教案模板范文小学数学教资面试教案模板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内涵:本课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掌握小数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2. 思想方法:本课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
3. 能力培养:本课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运用小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小数的表示形式及基本概念。
(2)小数的计算。
2. 教学难点:(1)小数的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2)小数的应用与整数、分数的关系。
三、教学设计:1.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老师拿出一个瓶子和一部手机作为教学材料,询问学生这两个物品哪个更贵。
(2)引入(15分钟)引入小数的概念,让学生猜测瓶子和手机的价格,并将数值转化为小数形式。
(3)练习(25分钟)让学生自主练习小数的计算和应用,分别练习一些简单的小数计算和实际应用问题。
(4)总结复习(5分钟)让学生归纳总结本课所学的重点难点,并复习问题解决的方法。
2. 教具准备:(1)教学材料:一个瓶子、一部手机。
(2)课件:计算机课件或手绘板书。
(3)活动本。
(4)评价表。
四、教学方法:1. 小组合作学习法。
2. 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3. 实际操作练习法。
五、板书设计:小数定义:在数值上介于整数和分数之间的数叫小数。
小数可以用有限位或无限位的数字表述。
小数计算方法:十分制小数直接计算法,百分制小数直接计算法,约分后再相加减法。
小数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处理数值较大、较小或带有小数的乘、除、加、减法。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独立解决小数计算和应用问题。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相互支持和提高。
3. 教师能够及时检查和纠正学生的错误,并进行积极引导。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小组合作学习法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很积极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点,提高了学生的练习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和能力的不同,教师需要调整授课策略,适度加强锻炼,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
(2)能够正确进行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2)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2. 难点:分数加减乘除运算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分数吗?(2)引导学生回顾分数的概念,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讲解(1)讲解分数的意义,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分数表示的是一个整体被平均分成的几份。
(2)讲解分数的表示方法,如分数线、分子、分母等。
(3)讲解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3. 练习(1)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错误。
4. 归纳总结(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分数的意义和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2)强调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认识。
5. 作业布置(1)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要求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板书设计1. 标题:分数的意义2. 内容:(1)分数的定义(2)分数的表示方法(3)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五、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分数的意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正确进行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2. 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在讲解分数加减乘除运算时,部分学生存在理解困难,教师应适当放慢讲解速度,结合实例进行讲解,并鼓励学生多加练习。
3. 教学方法及效果的评价:本节课采用讲解、练习、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注:以上教案模板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具体知识点),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具体知识点)。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多媒体课件、实物教具、黑板、粉笔等。
2. 学生:提前预习,准备好相关学习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新课讲授(1)讲解新课内容,结合课件、实物教具等,让学生直观理解。
(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3)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纠正错误,强调重点。
3. 练习巩固(1)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总结与反思(1)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难点。
(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措施。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精神。
3. 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哪些?3. 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以下为教案的具体示例: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能够运用分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分数的加减法。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分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多媒体课件、分数卡片、实物教具、黑板、粉笔等。
小学数学面试教案模板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小学数学面试教案模板,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数学面试教案模板篇1一、课题名: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用计算器计算比较复杂的小数乘、除法,并有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在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时,学生能通过观察、分析发现算式中的规律,并能按规律直接填得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引导发现规律、描述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让学生体会数学中的美以及探究的乐趣。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本课的教学重点:能用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并能应用探索出的规律进行一些小数乘、除法的计算。
2、本课的教学难点:发现规律。
四、教学方法: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计算、猜测、验证、总结归纳,体验探索。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导入1、出示:比一比谁算得快。
32、47÷15=63、79÷5、2=学生自主计算并订正结果。
2、教师引入:在计算这些题目时,同学们是不是感到很麻烦?这时我们可以使用计算器。
用计算器还可以帮助我们探索一些规律呢?(板书课题: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二)讲授新课1、出示教材第35页例9例题。
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题。
订正答案:1÷11=0、0909…2÷11=0、1818…3÷11=0、2727…4÷11=0、3636…5÷11=0、4545…师小结:这些都是循环小数。
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你发现了哪些规律?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引导学生说出规律:商是循环小数;循环节都是9的倍数。
2、引导学生按规律写结果:同学们,通过用计算器计算,观察计算结果,我们发现了规律。
现在大家能不能不计算,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下面几题的商呢?(出示以下例题)6÷11=7÷11=8÷11=9÷1l=学生汇报得出的结果。
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怎么写教案标题: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教案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教师在面试中成功展示他们的数学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
通过本教案,教师将能够设计一个有针对性、富有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数学试讲教案。
教学内容:本教案将以小学数学中的一个具体主题为基础,例如“加法运算”、“几何图形”或“分数”。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选择一个适合的主题。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所选主题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3. 学生能够展示合作学习和互动交流的能力。
教学准备:1. 确定教学主题和目标。
2. 准备相关教学资源,例如教具、练习题、活动材料等。
3. 设计互动教学活动,例如小组讨论、游戏或实践活动。
4. 准备评估工具,例如简单的练习题或小组展示。
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1. 引起学生对主题的兴趣,例如通过一个有趣的问题或故事。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知道他们将要学习什么。
探究(15分钟):1. 通过示范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所选主题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讨论和分享自己的想法。
3. 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提示,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巩固(15分钟):1. 给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 鼓励学生合作学习,例如小组讨论或配对活动。
3. 提供即时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和加深理解。
总结(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关键概念。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评估(5分钟):1. 进行简单的评估,例如提问或小组展示。
2. 根据学生的表现和理解程度,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一步探索所学内容,例如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或进行实践活动。
2. 提供额外的练习题或挑战性问题,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教学资源:1. 相关教具和材料。
小学数学面试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确定教学内容和知识点,明确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确定本堂课的重点内容,突出教学要点。
2. 分析学生可能遇到的困惑和难点,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解决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资料:准备好与本节课相关的教学资料,包括教材、习题等。
2. 教学工具:准备好投影仪、计算器等教学工具,以便于进行教学展示和演示。
3. 教学环境: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保证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在课堂开始时,通过提出一个简单有趣的数学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探究欲望。
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华有4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第二步:新知呈现(15分钟)结合教材内容,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以及教具演示等方式,向学生呈现本节课的新知识。
重点讲解和示范有关加法或减法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应的概念和技巧。
第三步:练习与巩固(20分钟)设计一系列针对不同难度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合作完成。
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设置不同难度的题目,引导他们逐步掌握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第四步:归纳总结(1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他们进行思考和总结。
通过提问和讨论的形式,帮助学生将知识点归纳概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第五步:拓展延伸(15分钟)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一些拓展活动来提高其深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设置一些应用题或创设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六步:作业布置(5分钟)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适量的作业,既巩固所学的知识,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作业的形式可以丰富多样,既可以是书面作业,也可以是口头报告或小组合作完成的任务。
五、教学反思:在学生课后完成作业并进行批改过程中,及时总结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反思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范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具体数学知识点,能够正确运用相关数学方法或公式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具体教学活动或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确阐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如某个数学概念、定理或方法2、教学难点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如对复杂问题的理解、数学方法的运用等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练习法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具体的导入方式,如展示图片、讲述故事、提出问题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例如:“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数学谜题。
有一堆苹果,小明拿走了一半多一个,小红又拿走了剩下的一半多一个,最后还剩下 5 个苹果。
那么,原来这堆苹果有多少个呢?大家一起来思考一下。
”2、讲授新课(1)讲解数学知识点的概念、定义和性质,结合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让学生有更直观的理解。
(2)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内容,突破难点。
比如:“同学们,我们来思考一下,在这个例子中,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呢?它体现了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点的哪些特点?”(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维能力。
3、课堂练习布置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指导。
例如:“请同学们完成课本上的第X页第X题,看看谁做得又快又准。
”4、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可以这样说:“今天我们学习了具体知识点,大家要记住它的概念和运用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熟练运用。
小学教师面试教案数学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运用各种运算方法和运算法则计算数学表达式和算式,能够掌握小学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规则。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相互合作和探究学习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运算法则进行运算的能力。
2.难点:培养学生掌握有关四则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1.复习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复习加减法和乘除法的运算法则,巩固学生对基本运算的掌握。
2.引入新知(1)设计思路:通过故事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设计问题:从故事中提出一道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探究。
3.讲解新知(1)板书知识点:例如:四则运算的概念加法的性质减法的性质乘法的性质除法的性质(2)逐个解释,帮助学生理解。
4.引导学习(1)设计合作学习任务,进行小组合作。
(2)设计问题:例如:问题1:小明和小红一起去商店买书,小明买了3本,小红买了5本,请问他们一共买了几本书?问题2:小明和小红一起去商店买书,小明买了3本,小红比小明多买了2本,请问他们一共买了几本书?(3)让学生进行讨论,通过合作讨论来解答问题。
5.让学生练习(1)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例如:计算3+5=?计算5-2=?计算2×3=?计算6÷2=?(2)要求学生完成并批改答案,找出错误并进行订正。
6.巩固与拓展(1)设计巩固训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2)拓展学习,设计一些应用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手段:1.多媒体投影仪2.小组合作学习3.讨论解答问题4.白板、彩色笔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学生能够在情境化的学习环境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发现问题,通过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小学数学教资面试教案模板简单小学数学教资面试教案模板简单作为小学数学教育考试的应聘者,我们需要在面试中展现出自己的优秀能力和教学经验。
为了更好地展示自己,编写一份简单明了的教案模板是非常必要的。
一、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中,我们需要针对所教授的知识点把握一个大致方向。
比如:小学二年级数学——描述物体位置和运动的基本概念,要求我们让学生能够描述物体位置和运动的基本概念,也就是让学生熟悉物体的位置和运动方向,能够正确描述物体运动的方向。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指我们在教学中最应该重视的知识点,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讲解和训练;教学难点则是指学生在掌握知识时最容易出现困难的点,需要我们更多地引导和讲解。
以小学二年级数学为例,教学重点是物体的位置和运动方向,需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位置,位置有哪些表示方法,如何正确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方向等;教学难点则是让学生掌握物体的运动轨迹和运动方式,需要教师通过举例和动手训练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重点呼应的课堂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是指我们在教学中需要讲解的知识点和课程内容。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我们需要通过布置任务、展示教具、互动探讨等多种教学方法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提高学习能力。
举个例子,在小学二年级数学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用手推车模型表示物体运动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体运动的基本步骤,引导学生使用简单模型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和运动等。
四、教学步骤教学步骤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按照哪些流程来展开教学,对每个步骤都需要详细讲解。
比如:在小学二年级数学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展开教学:第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并掌握物体位置的概念,让学生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第二步:讲解并展示物体运动的基本步骤,让学生能够理解物体运动的方向。
第三步:让学生使用简单模型或图形来描述物体的运动轨迹或运动方式。
第四步:引导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所学知识来完成一些任务,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2016陕西教师资格面试备考:小学教师资格数学面试教学
目标的撰写
通过最新陕西教师资格考试资讯可以了解到2016年陕西教师资格笔试4月左右报
名5月面试,笔试9月左右报名11月6日笔试,陕西中公教师考试整理了陕西教师资
格备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对于教师资格的面试,很多考生都是没有教学经验的,这就导致了很多学生是没
有方向的,入门也有困难。
今天,带领大家分析一下课程内容,从而学写三维目标。
新课标中,在各学段安排了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
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
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
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数与代数”的主要内容有:数的认识,数的表示,数的大小,数的运算,数量的
估计;字母表示数,代数式及其运算;方程、方程组、不等式、函数等。
“图形与几何”的主要内容有:空间和平面基本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性质、分类和
度量;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相似和投影;平面图形基本性质的证明;运用坐标描
述图形的位置和运动。
“统计与概率”的主要内容有: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包括简单抽样、整理调查
数据、绘制统计图表等;处理数据,包括计算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等;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推断;简单随机事件及其发生的概率。
“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
在学习活
动中,学生将综合运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一次,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课内
外相结合。
小学数学中的这四个内容掌握程度在我们撰写具体的教学目标时提供帮助。
教学
目标的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根据具体的内容模块有着所独有
的撰写内容及方式。
知识与技能目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数与代数)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在具体
情境中,能进行简单的估算;(图形与几何)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过程与方法:(数与代数)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图形与几何)在从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想象图形的运动和位置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数学学科内容多与数字有关因而内容大多固定:对身边与数学有
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
克服困难;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能倾听别
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知道应该尊重客观事实;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体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实事求是等良好品质。
掌握模块内容是撰写目标的前提,也是写好的基础,对于小学数学的学科,掌握了目标,才能更好地进行试讲。